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探究题

1.科学研究表明: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会发出大量蓝光。长时间的蓝光

(390nm~760nm)照射会诱发致盲眼病。其中又以波长为415~455nm之间的高能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1)根据图甲所示,有害短波蓝光不同于A、B波蓝光的是它能依次穿过________,从而导致视网膜细胞衰亡。

(2)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色带。据此,选取了一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实验,请画出蓝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大致图像。_______

(3)并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的,其中有部分蓝光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眼镜的秘密

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赶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

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出阿伯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下列光路正确的是_________;

(3)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_______________(成/不成)正比;

(4)如图3所示的制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的眼镜中,所用材料折射率大的是_________;

(5)若图所示的中心厚度相同近视眼镜是由相同材料制作的,则眼镜度数大的是

______________。

3.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选择不同材料的水平面的目的是________。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________ ,从而说明力是

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体现理想实验法的是_______

A.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C.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D.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小柯和小妍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所示,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

(1)光屏乙上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妍根据实验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3)小妍完成了实验后,吹灭蜡烛乙,光屏甲上的像也随即消失(蜡烛甲仍燃烧,且高度几乎不变)。像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柯继续实验,保持蜡烛甲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甲都找不到蜡烛甲的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柯和小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小柯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倾斜的薄玻璃板前,另取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在薄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请通过作图帮助小柯找到蜡烛A像的位置。

(2)小妍想到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也是倾斜的。请从安全角度对轿车的这一设计加以解释。

6.小柯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均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1)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时,他先将木块切去一半,以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再匀速拉动木块,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小柯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小柯选择了甲、乙实验,甲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1,乙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2,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4)在进行乙实验时,小柯突然想到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速度有关,于是他加速拉动木块,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3.6N,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7.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束光沿纸板E射到镜面O点,在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帮助小柯设计该实验的记录表,并画在虚线框内。____________

(3)小柯想验证“光路是可逆的”,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

8.小科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去学校实验室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发现了该实验装置的一些不足,小科和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选择一个方面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________。

(2)老师看了小科的改进设计后,指出用这个字母“A”无法探究成的像的一个问题,这

个问题是________。

(3)实验时已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像的时候,小科继续做拓展实验,他将近视眼镜镜片

放在凸透镜和物体之间,若还要成一个清晰的像,他应该将光屏________。

9.小梦乘坐竖直升降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刚上升时有一种向下沉的的感觉,快到六楼时却

有一种向上飘的感觉。小梦猜想这种感觉应该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有关。于是小梦

把压力传感器放在电梯地板上,将一物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探究电梯上升过程中压力传

感器示数变化,每隔1s记录一次数据,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01234567891011

t/s

10.011.511.010.510.010.010.010.09.59.08.510.0力

F/N

(1)根据上表数据,请在图中绘制出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

的图象。____

(2)分析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N,由图象还可以获取的信息有____(写出一条即

可)。

10.小金想从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款运动鞋中选一双鞋底更粗糙的参加拔河比赛。他借

助所学物理知识来判断哪双运动鞋底更粗糙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与小金一起完成实验:

(1)小金向运动鞋中放沙袋用电子秤称量,使两只运动鞋的_____相等,其实验目的是

_____

(2)把运动鞋分别放到同一水平地面上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运动鞋做_____运动,分别测出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和F乙,根据F甲_____F乙(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宝推断出甲款防滑运动鞋底更粗糙。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金把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木块放在海绵上,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也运用于以下______实验中。

A.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B.用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用乒乓球运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用10粒玉米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D.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以了解星球的运行规律

(2)对比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丁两图,海绵凹陷程度相同,小金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小金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_______;

12.某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组装了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一个不等重的砝码,这是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此时木块受到的力是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2)怎样改进实验使效果更好?请写出其中的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_。

13.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

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上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15°75°

230°60°

345°45°

14.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 1 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__牛。

(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

(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

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

15.下图是利用生活中的气球做的小实验。

(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如图乙,气球向后喷气时,气球会向________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探究题

1.角膜、晶状体、玻璃体随着波长的增加,莴苣

种子的萌发率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再减小到0

【分析】

(1)根据图甲了解眼球的结构,然后从右到左依次描述即可;

(2)根据图乙确定凸透镜对红光和蓝光的偏折能力大小,然后根据“偏折能力越大,光线与主轴的焦点离凸透镜越近”的规律作图即可;

(3)根据图像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1)[1]根据图甲所示,有害短波蓝光不同于A、B波蓝光的是它能依次穿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从而导致视网膜细胞衰亡。

(2)[2]根据图乙可知,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小,对蓝光的偏折能力较大。当与主轴平行的红光和蓝光经过凸透镜后,凸透镜对蓝光的偏折能力大,所以蓝光与主轴的焦点比红光的焦点离凸透镜更近,如下图所示:

(3)[3]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图像关系可知,随着波长的增加,莴苣种子的萌

发率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再减小到0。

2.乙 C 不成 a b

【解析】

【详解】

(1)[1]根据短文知道,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由图1知道,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甲、乙中时,在乙中传播方向改变较大,即偏折程度更大,所以,折射率较大的是乙;

(2)[2]由短文知道,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由于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所以,当光从丙斜射入丁中时,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故C 图正确;

(3)[3] 根据短文知道,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即v v 真空材料

折射率;由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定值,所以折射率与材料中的光速成反比,而是不成正比;

(4)[4]由短文知道,眼镜度数相同时,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图3所示的a 、b 两眼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a 边缘与中心的厚度差小于b 的厚度差,厚度差越小,折射率越大,故a 的折射率大于b 的折射率;

(5)[5]根据题意知道,中心厚度相同、材料相同时,厚度差越大的镜片度数越大;由相同材料制成中心厚度相同的近视镜,厚度差越大的,眼镜的度数越大,b 的厚度差大于a 的厚度差,所以,b 眼镜的度数大。

3.改变水平面上的阻力大小 慢 改变 A

【分析】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2)运动的距离越远,意味着速度减小的越慢;如果没有阻力,那么物体的运动速度就不会减小,据此分析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3)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又称推理法,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1)[1]选择不同材料的水平面的目的是改变水平面上的阻力大小。

(2)[2][3]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从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4]A .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前面的真空罩实验只能得到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的结论,而不能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个结论只能靠科学推理得到,故A 符合题意;

B .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用一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到镜后寻找像的位置,实验了等效替代法,故B 不合题意;

C .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探究力的大小关系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 不合题意;

D.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倒立、缩小的实像 4 变小见解析见解析

【详解】

(1)[1]蜡烛甲和蜡烛乙到凸透镜乙的距离大于光屏乙到凸透镜乙的距离,光屏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u=v=2f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

u=v=2f=8cm

时,所以f=4c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4cm以内。

[3]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3)[4]由于他们的光具座是紧挨着的,且由图获悉,两凸透镜距离蜡烛乙的距离基本相等,说明他们在两个光屏上看到的相同性质的像都是蜡烛乙的像,蜡烛甲与透镜甲之间的距离小于透镜甲的一倍焦距,光屏甲没有成蜡烛甲的像,吹灭蜡烛乙,光屏甲上的像也随即消失。

(4)[5]因为蜡烛甲与透镜甲之间的距离小于透镜甲的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保持蜡烛甲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甲都找不到蜡烛甲的像。

5.(1)(2)见解析

【详解】

(1)平面镜没有与白纸垂直放置,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

(2)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正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6.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D 2.8

【详解】

(1)[1]由图可知,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丙图中接触面比较粗糙,摩擦力较大,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时,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因此在实验中,他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3)[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所以甲乙两图中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是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故选D。

(4)[4]在乙图中,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3.6N,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仍为2.8N。

7.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见解析见解析

【详解】

(1)[1]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2]该记录表格内容应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实验次数;如下表所示:

BO射入,看反射光线是否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8.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像距;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稳定;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LED灯代替蜡烛,光源更稳定。由于A字母左右对称,无法探究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远离凸透镜(向右移动、向外侧移动)

【详解】

(1)[1]该装置的优点有: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像距;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稳定;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LED灯代替蜡烛,光源更稳定。

(2)[2]老师看了小科的改进设计后,指出用这个字母“A”无法探究成的像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于A字母左右对称,无法探究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

(3)[3]小科继续做拓展实验,他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由于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所以光线发散了,成像靠后了,那么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9.信息有:在0~1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做加速运动;4~7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等

【详解】

(1)[1]利用“描点法”,绘制出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2)[2]由图像可知,电梯未上升时,物体对传感器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体的重力为10N。

[3]由图像还可以看出,当压力和重力相等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4~7s电梯匀速上升。在0~1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物体做加速运动等。

【考点定位】

压力

10.质量控制压力相等匀速直线大于

【详解】

(1)[1][2]探究哪只鞋底更粗糙,需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即往鞋中放入相同质量的沙子,从而使其质量相同,重力相同,对地面的压力也相同。

(2)[3][4]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所以需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只需测量拉力即可求出摩擦力。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推断出甲款防滑运动鞋底更粗糙,说明

f甲>f乙

根据二力平衡可知

F甲>F乙

11.B 甲乙或丙丁实验中存在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详解】

(1)[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A.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用乒乓球的运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采用了转换

法;故B符合题意;

C.用10粒玉米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D.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以了解星球的运行规律,运用了观察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对比甲乙或丙丁两图可得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但实验中受力面积也发生了改变,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12.木块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平衡力将木块换成小车

【详解】

(1)[1][2]若木块两边拉力不相等,则木块相对于桌面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此时桌面对木块产生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在两个拉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的力是平衡力。

(2)[3]为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块换成小车,选择较光滑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13.20°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详解】

(1)[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20°,所以反射角也为20°。

(2)[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14.10不能;细沙质量小,能较为准确调节对铁块的拉力,来保证压力传感器示数相同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铁块的重力无关不合理,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且压力传感器和铁块之间无接触,不会对铁块产生摩擦

【详解】

(1)实验中,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铁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和拉力传感器向左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同,因此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10N;

(2)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实验实验中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

(3)三次实验中,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大小相同,可得出结论: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

(4)实验中测量的摩擦力是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所以小柯的说法不合理。

15.运动状态前

【分析】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改变。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即可。

【详解】

(1)[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2]如图乙,气球向后喷气时,气体会同时对气球施加向前的推力,因此气球会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探究题 1.科学研究表明: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会发出大量蓝光。长时间的蓝光 (390nm~760nm)照射会诱发致盲眼病。其中又以波长为415~455nm之间的高能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1)根据图甲所示,有害短波蓝光不同于A、B波蓝光的是它能依次穿过________,从而导致视网膜细胞衰亡。 (2)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色带。据此,选取了一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实验,请画出蓝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大致图像。_______ (3)并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的,其中有部分蓝光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眼镜的秘密 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赶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

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出阿伯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下列光路正确的是_________; (3)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_______________(成/不成)正比; (4)如图3所示的制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的眼镜中,所用材料折射率大的是_________; (5)若图所示的中心厚度相同近视眼镜是由相同材料制作的,则眼镜度数大的是 ______________。 3.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选择不同材料的水平面的目的是________。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________ ,从而说明力是 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体现理想实验法的是_______ A.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新浙教初一科学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压轴试卷七年级科学试卷(含答案)

新浙教初一科学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压轴试卷七年级科学试 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步行时两脚受到的摩擦力总向后B.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人们总是设法减小有害摩擦D.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2.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A.缩小的虚像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实像 3.蝗虫的发育过程和蚕的发育过程相比少了() A.受精卵B.幼虫 C.蛹期D.成虫 4.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A.无线电通讯受干扰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月相周期性变化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5.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梯上升B.树木的生长 C.月球绕地球转D.空气的流动 6.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树的倒影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7.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以下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果树的嫁接B.月季的扦插 C.水稻的播种D.草莓的组织培养 8.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的小昆虫的光路是() A.B. C.D. 9.如图所示,为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一物块静止在车内。下列关于该物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 D. 10.下列对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形成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卵巢和子宫 B.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 C.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D.身材高大是男性最重要的第一性征 11.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 P=5N、F 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12.如图甲所示是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他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6s内,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 B.6~15s内,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5.4m C.0~18s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下 D.15~18s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1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空气

2023年浙江省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热点试题专练——2微生物培养 实验(含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热点试题专练——2微 生物培养实验(含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1.(2022•金华模拟)面对新冠肺炎我们需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步:与乙握手后,甲清洗手,再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第二步:与乙再握手后,甲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2)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甲手上的酵母菌,而是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 (3)用大拇指在培养基上按三下后,立即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2.(2021秋•龙泉市期末)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则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有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呢?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月季花培养液添加剂其他条件

A20枝1000毫升10毫升清水相同且适宜 B20枝1000毫升①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每组不是选用1枝而是20枝月季花的原因是。 (3)两组相比,若B组月季花保鲜的时间更长,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3.(2022•江山市一模)今年3月浙江多地爆发疫情,做好个人防护一一如洗手等非常重要。 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次:与乙握手后,甲清洗手,再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第二次:与乙握手后,甲不洗手,再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最终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落生长情况。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培养基在本实验的作用是。 (2)用大拇指在培养基上按下后,立即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3)培养24小时后,如果出现现象,则可以得出结论: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 4.(2022春•嵊州市期中)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图1)。资料显示,

七年级科学下册宁波科学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宁波科学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草莓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长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长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A.种子繁殖B.有性生殖C.营养繁殖D.组织培养 2.如图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吞没。面对绝境,人类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转向发动机,促使地球停止自转,最后利用木星大气燃烧时产生的冲击波成功改变地球运动方向,逃离太阳系,地球开始“流浪”,将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4.2光年外的比邻星。以下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难以停止,是因为自转速度大,惯性太大 B.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C.利用木星冲击波助推地球转向,逃离太阳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 D.太阳是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3.如图所示,拴在细线下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A、C是小球能摆到的最高点,B 点是小球的最低点,忽略空气的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在C点所受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此时小球将不具有惯性 B.如在A点绳子突然断了,小球将竖直下落 C.小球在B点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如在B点绳子突然断了,小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同体积、同材料的正方体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C.将甲、乙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若要使它们都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对甲的水平推力可能等于对乙的水平推力 D.把甲、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甲对桌面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一定相等5.2019年1月超级血月再次出现,超级血月是指月全食,由于表面呈红色也称为血月。小明根据月全食的示意图提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月全食的成因是光的折射 B.血月呈红色是由于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红光反射到月球上 C.血月呈红色是由于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上 D.月全食一般发生在每月的初七、初八 6.园艺中经常对花卉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据图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甲和乙必须是同一种植物 B.甲必须带芽 C.甲和乙合在一起时,必须使两者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此用绳捆扎 D.乙的根吸收水分肥料是生长的必要条件 7.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落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A.自花传粉B.异花传粉C.人工授粉D.风力传粉 8.“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掀起几米高的浪涛。它的形成和月球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B.与月球上没有空气有关 C.与月球上没有水有关D.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 9.如图所示为运动员从蹦床上弹起到最高点时的情景,表示此时运动员受力的示意图是(“〇”表示运动员)

七年级科学下册杭州科学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杭州科学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 D.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强 2.如图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吞没。面对绝境,人类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转向发动机,促使地球停止自转,最后利用木星大气燃烧时产生的冲击波成功改变地球运动方向,逃离太阳系,地球开始“流浪”,将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4.2光年外的比邻星。以下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难以停止,是因为自转速度大,惯性太大 B.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C.利用木星冲击波助推地球转向,逃离太阳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 D.太阳是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3.如图所示,拴在细线下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A、C是小球能摆到的最高点,B 点是小球的最低点,忽略空气的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在C点所受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此时小球将不具有惯性 B.如在A点绳子突然断了,小球将竖直下落 C.小球在B点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如在B点绳子突然断了,小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3米/秒

B.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牛 C.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6帕 D.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365天 5.一场国际体育比赛在美国某地下午2时举行时,我们却要在半夜里起来观看这场比赛的电视直播。造成中、美两地昼夜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 C.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D.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6.人的感觉器官时刻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利用这些感觉可使人更好地生存。下列有关感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触觉,感知物体形状 B.利用冷热觉,感知冷暖 C.利用味觉,感知气味 D.利用嗅觉,帮助人们避开危险 7.小金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9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模拟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模拟练习卷(Word 版 含解析) 一、探究题 1.如图1所示的玩偶,脚部能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振动。细心的小明发现,玩偶脚部每振动一次的时间好像差不多,果真如此吗? 为了研究弹簧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测出一个钩码质量,在某一轻质弹簧a 下端挂一钩码,上端固定;把弹簧拉伸到适当距离后放手,让钩码上下振动(如图2所示);测出振动30次所需时间t ,算出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30 t ;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步骤3;将数据采用描点法绘制出轻质弹簧a 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即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如下问题: (1)在该实验中,除了图2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用到的测量仪器________; (2)当物体运动到最低点A 时,此时物体的受力情况是______; A .只受到重力 B .弹簧拉力大于重力 C .弹簧拉力等于重力 D .弹簧拉力小于重力; (3)分析图3,可以得到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研究有什么具体应用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发现在太空中,人们常用的杆秤、天平等测量质量的仪器都会失效,但是同一弹簧和物体,在地球上或者太空中的振动快慢却是相同的。如果用上述实验中的弹簧在太空中测量某个水果的质量时,弹簧振动30次所需的时间为15秒,则该水果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球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此时月球距离地球更近一些,我们可以观察到美丽的“超级月亮”。 (1)超级月亮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探究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探究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一、探究题 1.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相关知识后,小明为了进一步探究:人在液体上方不同角度观察液体中同一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他利用透明水槽、白色硬纸板、橡皮泥板、激光笔等器材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水槽底部的顶点位置S处放置一激光笔,并向水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清水。 ②打开激光笔,让激光沿着硬纸板传播,并调整激光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使折射光线对准水面上方人眼的位置E点。 ③用铅笔沿着E1O方向伸入水面以下并戳中橡皮泥板,记录凹陷点为A,即为此时人在E1点所看到的激光笔。 ④重复步骤②③,使激光笔分别射中水面上方的E2、E3点,并记录橡皮泥板上的凹陷点分别为B、C。 ③倒掉水,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顶点S与檬皮泥板上的凹陷点A、B、C之间的距离为s1、 s2、s3。 (1)实验中,小明让激光沿着硬纸板传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人的视线与液面的夹角越小,观察到物体所成像的位置越浅。则实验中所测量的s,s的大小关系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则小明还应进一步增加怎样的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快,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1234 小球质量/g254540 小球半径/cm0.50.5 1.52 小球收尾速度/(m/s)16404020 (1)4号小球在收尾速度时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_____N。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历法中,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是()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2、下列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A、声调较高 B、骨盆宽大 C、乳腺发达 D、饭量增加 3、地球自转时围绕的旋转中心是() A、太阳 B、经线 C、北极星 D、地轴 4、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在花的结构中,发育成果实的是( D ) A、柱头 B、花药 C、胚珠 D、子房 5、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C ) 6、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 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该火山属于( B ) A、死火山 B、活火山 C、休眠火山 D、都不是 7、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00时,代表悉尼(东10区)时间是(A ) 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伤亡惨重。地震时,正确的逃生 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 ..的是A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9、根据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B )

A、C处是山脊 B、D处是峭壁 C、A位于B的西南方 D、海拔最高的是B处 10、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B )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11、国庆节,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C )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12、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 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D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3、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飞机空降到灾区。伞兵跳下飞机 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 1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C ) A、0N B、2N C、4N D、8N 1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照相机、幻灯机们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16、图中画了两个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F1>F2 B、F1=F2 C、F1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探究题 1.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③__________。 (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__________。 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滑动或滚动状态有关。请自行选择小车、细线、弹簧测力计、砝码和透明胶带等器材设计实验,研究小车摩擦力大小与滑动和滚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3.成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整; (2)正确调节光屏后,在如图所示位置得到了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清晰的实像; (3)在实验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______。 A.

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探究题 1.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将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光源高度h/cm2030405060 影子长度l/ cm3015107.56 (1)实验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的________; (2)该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越大,影子长度越小; (3)分析实验数据还可推断:若光源高度为70 cm时,影子长度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4 cm B.4.5 cm C.5 cm 2.科学研究表明: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会发出大量蓝光。长时间的蓝光 (390nm~760nm)照射会诱发致盲眼病。其中又以波长为415~455nm之间的高能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1)根据图甲所示,有害短波蓝光不同于A、B波蓝光的是它能依次穿过________,从而导致视网膜细胞衰亡。 (2)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色带。据此,选取了一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实验,请画出蓝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大致图像。_______

(3)并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的,其中有部分蓝光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3.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A B C D E F 温度/℃101520253035 发芽率/%487482948675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4.眼镜的秘密 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赶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出阿伯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_________;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 生物综合(含答案解析)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训练生物综合 一、单选题 1.“稻-鸭-萍”共存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在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2.如图是一种常见的多肉观赏植物,从这种植物体上掰下的一张完整叶片,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繁殖方法属于() A.营养生殖B.分裂生殖C.有性生殖D.出芽生殖 3.必须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才能实现的是()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大量“试管苗” B.克隆羊多莉的问世 C.培育能生产胰岛素的细菌 D.试管婴儿的诞生 4.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青草←野兔←狼B.青草→野兔→狼 C.阳光→青草→野兔→狼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5.“请不要在孕妇身旁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孕妇影响胎儿。孕妇和胎儿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卵巢B.胎盘C.子宫D.输卵管 6.由于海涂地呈碱性,许多柑橘的优良品种不能很好的成长,而枸橘却能适应这样的土质。因此为使柑橘的优良品种能栽培在海涂地上,可采用() A.扦插B.嫁接C.分根D.压条 7.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粘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下列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细胞生物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进行分裂繁殖D.没有叶绿体 8.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时为种子提供营养的分别是() A.子叶、子叶B.子叶、胚乳C.胚乳、胚乳D.胚乳、子叶 9.如图是人从受精卵到胚胎的部分阶段,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 B.人的第一性征在形成受精卵时就已确定 C.从受精卵到胚胎并不属于人体的发育阶段 D.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 10.红火蚁(如图甲)是蚂蚁的一种,每年的生殖期许多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发育和家蚕相似。图乙是昆虫发育模型图,若D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火蚁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B.红火蚁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D→A→C C.A时期与B时期形态差异很大 D.红火蚁和其他昆虫一样,一声需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时期 11.“人面桃花相映红”描述桃花色彩鲜艳,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

温州市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业水平期末检测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七年级学生小明最近发现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嘴角开始长出胡须,声调也有点低沉了。据此可判断小明所处的生长时期为() A. 少年期 B. 青春期 C. 成年期 D. 婴幼儿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时期。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详解】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属于第一性征,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之间还出现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这叫作第二性征,也叫副性征。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声音变粗等;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骨盒宽大、皮下脂肪较多、乳腺发育,声调较高等。 故选B。 【点睛】正确掌握青春期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小明取少量发酵中的面团,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如图所示的物像。则小明观察到的细胞为() A. 细菌 B. 酵母菌 C. 霉菌 D. 小麦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酵母菌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详解】制做馒头、面包要用到酵母菌,发酵中的面团中应该含有大量酵母菌。小明取少量发酵中的面团,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并且细胞上有芽体,由于酵母菌可进行出芽生殖,因此该细胞一定是酵母菌。 故选B。 【点睛】掌握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3. 如图为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人体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应在图中的结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图中①是子宫,②是输卵管,③是阴道,④卵巢。 【详解】①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②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③阴道是胎儿产出和排出月经的通道,④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该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下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斑(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会变为下图中的() A.B. C.D. 2.今年5月21日是首个“国际茶日”,某区开通了一条茶旅精品路线。所谓“东坑茶,西坑水”,太湖源的源头之水孕育了东坑的一杯好茶。东坑野茶芽叶细嫩,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爱茶之人更爱的还有那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 A.大脑皮层B.鼻C.舌D.口腔 3.如图所示,为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一物块静止在车内。下列关于该物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

D.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5.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每隔0.02s闪亮一次),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下落到b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匀速运动,受到阻力大B.乙球用时短,受到重力大 C.甲球用时较长,为0.12s D.两球频闪时间相同,均匀速运动 6.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A.甲最小B.乙最小C.丙最小D.一样小 7.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以下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果树的嫁接B.月季的扦插 C.水稻的播种D.草莓的组织培养 8.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来评定成绩的是() A.跳远 B.踢足球 C.投掷铅球 D.短跑 2.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④中,滴加碘液会变蓝色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两种种子结构的区别之一是④的数量不同 D.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 3.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在杭州开幕。图Ⅰ是地球运行轨迹图,图Ⅱ是四种月相图(阴影表示暗部)。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月相是() A.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① C.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② B.地球在乙处,月相如图④ D.地球在丁处,月相如图② 4.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5.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落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A.自花传粉B.异花传粉C.人工授粉D.风力传粉 6.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涉及到声与光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鹂的叫声是器官振动产生

C.柳叶反射了绿光而呈绿色 A.声音在真空中流传最快 B.有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 C.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在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流传过程中削弱噪声8.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泅水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浙教七年级科学下册七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压轴试卷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

浙教七年级科学下册七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压轴试卷试卷及答案 百度文库(1) 一、选择题 1.2019年10月11日,中国火星探测器首次公开亮相,命名为火星一号,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发射。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是() A.A B.B C.C D.D 2.表中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 A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真菌酵母菌蘑菇大肠杆菌 C力压力重力摩擦力 D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试管婴儿 A.A B.B C.C D.D 3.小明和小张运用所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是运动的 ②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作用 ③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

④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⑤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 4.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利用钢尺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 B.乙实验:不断抽气时,听到的钟声逐渐变小,声源振幅不断变小 C.丙实验: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D.丁实验:土电话通话说明气体传声效果比固体好 5.下列四种生物中,其细胞结构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A. B. C. D. 6.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7.在校园足球赛中,小科大力一脚,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进入球门,如图所示。若忽略空气阻力,则使足球在空中弧线飞行的施力物体是() A.小科B.足球C.地球D.守门员 8.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来评定成绩的是() A.跳远 B.踢足球 C.投掷铅球 D.短跑 9.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 B.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短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 10.如图所示,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酒精,且液面相平,a、b、C、d是液面下的各点,已知a点与c点深度相同,b点与d点深度相同,则下列有关四点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的判断肯定成立的是() A.Pa>Pb B.Pb>Pc C.Pc>Pd D.Pd>Pa 1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两块(一块光滑,另一块粗糙),长方体木块一块(带有挂钩),钩码一盒,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摩擦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对比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保持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同步检测(Word 版 含答案) 一、探究题 1.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的食盐水。 (4)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 、B 两组,其中A 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 组浸泡在________中。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 将浸泡后的A 、B 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 、B 。再将A 、B 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 、B 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 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____ 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 ,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

七年级科学下册上海科学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上海科学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人的个体发育开始于() A.卵细胞和精子的产生 B.青春期 C.胚胎附着在子宫壁上 D.受精卵的分裂 2.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④中,滴加碘液会变蓝色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两种种子结构的区别之一是④的数量不同 D.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 3.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结构分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除流感病毒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都具有细胞结构 B.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不是它们都能开花结果 C.B类中乳酸菌进行分裂繁殖,酵母菌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都是无性生殖,它们繁殖的后代都能继承并优化亲代的性状 D.B类中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都有成形的细胞核,B类所有生物繁殖后代都是无性生殖 4.某同学在用厚玻璃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发现能成两个像,如图(1)所示,于是用三块材料相同、厚度不同的厚玻璃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现象分别记录在如图(1)、(2)、(3)所示的方格纸上,图中A1、A2(B1、B2和C1、C2)为物体A(B和C)分别在厚玻璃中通过前、后反射面所成的像.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比较图(1)或(2)或(3)中前反射面所成的像与物到前反射面的距离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B.比较图(1)或(2)或(3)中同一支蜡烛形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与玻璃板厚度的关系,厚度越厚像间距越大 C.比较图(1)或(2)或(3)中后反射面所成的像与物到后反射面的距离关系,物距不等于像距是由于光的折射的影响 D.该实验说明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平面镜厚度有关 5.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其位于太阳系中心 B.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D.彗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所以不能每年都见到 6.在新型飞机研制中,为了研究飞机在空中高速飞行时受空气的作用力的规律,科学家们不是将飞机拖拽着在空气中高速飞行,而是将飞机静置于“风洞”中,再用鼓风机向飞机高速鼓风,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如图所示,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7.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