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说课稿

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说课稿

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说课稿
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说课稿

《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说课稿

(1、2)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得到这个向大家展示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账凭证核算程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3)本节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玉森、陈伟清两位老师主编的第四版《基础会计》,该课程是整个会计学科体系中的专业入门课,是学好会计的基础。

(4)《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是本书的第八章第二节,它将前面学过的填制凭证,登记账薄以及后面将要学习的编制会计报表有机结合到一起,在本书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会计是一项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工作。

(5)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我把知识目标定位于“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对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主要特点要充分理解,通过实际操作,要掌握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主要流程。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下,对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德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认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以及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沟通合作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6)账务实际操作是每个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我把“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流程”定义为本节的重点。“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对实际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定义为本节的难点。

(7)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我请来一位10级的实习生,让他亲自给大家放一段在企业实习时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作情景,让学生身入其境,充分感受会计人员的工作程序,以此来告诉学生会计工作是最严谨的工作,它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不能颠倒的,从而引出本堂课新授课题。同时辅以案例教学法,以本校10级实习生给大家带来的实习业务资料为题材展开教学活动。另外我还邀请了10位10级学生参与课堂组织,每个老生与3个新生结合为一组,老生带动新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气氛中探索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核算流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把参与权选择权还给学生。

(8)在这堂课里,我有4个创新点,第一,改变“教师提供案例”的方法为“实习学生提供”;第二,改变“先讲后练”的方法为“先练后讲”;第三,改变“教师指导”的方法为“老生指导”;第四,改变“一人板书”的做法为“多人议做”。

(9)我面对的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会计基础,动手能力强于理解能力,渴望参与实际业务操作,接触真实企业案例的要求比较强烈。

(10)综合以上分析,我选用了探究学习法与分组讨论学习法,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通过分组,利用10级学生已经完成的一套中级技能模拟资料(凭证、账簿、报表)作为教学素材,让10级学生与11级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拓展思维,共同探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合

作能力,为将来毕业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1)一堂好课少不了各方面的准备。课前,我邀请到10级一名实习生准备一段企业实习录像和一份真实企业业务资料,还邀请了10级10名同学各自准备一套已完成的会计模拟实习作业。(包括装订好的会计凭证,已结账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已完成的会计报表)教师准备空白高仿真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明细账若干,并制作教学课件。

(12)在课程处理上,我运用6大板块组成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通过实习生给大家播放实习录像的形式引入本节课题—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约3分钟)。第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由一名老生指导三名新生进行探究,并实践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过程。(约28分钟)第三环节,全班同学交流总结,由每组学生代表总结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流程及账务处理过程的实践心得,教师点拨,升华理论知识。(约10分钟)第四环节,以抢答的方式巩固本堂课的理论知识。(约2分钟)第五环节,设置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准备(约1分钟)。最后是布置作业环节(约1分钟)。

(13)在课前我进行了教学构思,对于本节课,一般老师会按照教材顺序先介绍概念,再进行技能操作。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几十笔业务,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所以我就变通了教材,由10级实习生给大家带来一份实习企业的部分业务资料,在一个课时内就可以完成该业务的全部流程。先通过实践让学生得出体会,再总结出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以此来突破重难点。打破传统授课

方式中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我的授课过程。

(14)在上课之初,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先向全班介绍一名在企业实习的10级学生,让他以课件显示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情景:有制单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装订凭证;由出纳人员登记日记账,由记账人员登记总账、明细账,报表人员编制会计报表等。整个过程连续系统,学生通过课件,充分感知了会计人员的记账程序。由此教师点出,会计工作是最严谨的工作,录像里会计人员的记账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从而顺利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并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要求。

(15、16、17、18)接着每个10级学生与三个11级学生结合为一组,由10级学生向四位同伴展示自己模拟过的凭证、账簿、报表,并介绍自己的记账流程和操作心得,使11级学生对记账程序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紧接着由实习生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企业真实业务资料,枣庄华山公司的三笔业务,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帮公司的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在这个过程里,主要由10级学生指导11级学生进行探索,完成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流程。教师在教室走动,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情况,维持教学秩序,解答一些有疑难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

(19、20)在10级学生的指导下,各小组学生顺利完成了各自的账务处理。首先我请小组学生代表来讲解自己的记账程序,其他小组可补充,同时教师提示,三位一体的完成了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学

习,通过实践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记账程序有了基本的体验和认识,紧接着我请小组代表到黑板上板书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流程图,并请其他小组代表上来补充,挑出毛病,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

(21)最后学生对比展示各组的账务处理成果,我选择了一个有好多错误的小组上台展示,让其他小组帮助其改正错误,然后又选择了一个做得最好的小组上台展示,给全体同学做示范,并讲解账务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在互帮互组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掌握了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了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2)此时学生对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记账流程和账务处理方法都已基本掌握,再由教师来总结该核算程序的概念、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整个教学过程我打破了传统中的“先讲后练”的做法为“先练后讲”,学生先通过实践再来学习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3)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我给出了三道抢答题,学生在紧张而又激烈的气氛里进行抢答,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4)紧接着我又提出了疑问:如果企业每月的业务量都非常多,那么按照这种流程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每天的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能不能简化?如果可以,要怎么简化呢?这样给学生设置悬念,为下一节内容—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埋下伏笔,并要求学生课下思考并预习。

(25)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环节,分为基础题和技能拓展题,

通过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要。

(26)本节课围绕“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本节课借助10级学生已有的实践操作成果,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这既打开了学生观察的视角,让会计本身的魅力撩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鲜明的向学生揭示了一个事实“从实践到学习,再从学习到实践”。

(27)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记账凭证的填制 1

《基础会计》说课稿 第六章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 【课程地位】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财会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必修课,其不仅阐明会计基本原理,更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通过本科目的学习可以了解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一、教材 本章选自中国财经出版社的《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部分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首次接触具体的实际操作,它是会计核算中的第一步,更是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都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本节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大纲明确规定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也是同学们在理论学习之后第一次接触手工实际操作。 1、知识目标:了解记账凭证的分类、格式与内容;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方法与审核。 2、能力目标:通过岗位模拟掌握规范填制记账凭证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勤于动手、勇于探究、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的操作技能;培养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的职业操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记账凭证是会计核算的核心环节。所以本节的重点就是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难点在于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过渡,也就是如何判断经济业务的类型。如何把普通的经济业务往来,翻译成会计的语言。用账户记录、会计分录说明各种经济事项。

【教法设计】 传统的满堂灌难以适用于会计专业,不能体现其专业特点和特殊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本节基于会计实训软件——“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支持下的信息化教学,主要采用的教法:问题引领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法。 一、模块式教学 将课程区分成不同模块,各个模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让每一位同学都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二、灵活式教学 循序渐进的方法,多层次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三、团队合作实训 分四组模拟光明厂一个月的财务核算,进行团队合作,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突出团队的重要性。 四、全仿真体验 身临其境作战,加深了理解与记忆,提高实操能力,培养实用会计型人才。 五、构建放多评价 拓展评价内容,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综合知识能力,多层次全方位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法设计】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先看看我们的学生。授课对象是中专会计班的学生,一方面会计专业往往女生居多,针对女生普遍偏向于感性认识又爱动手这一特点,所以在本节课大量引用信息化软件,进行实战操作来强调规范操作;另一方面他们基础薄弱,所以实用又通俗易懂的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从知识的实用性和知识体系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在讲述顺序上做了调整,先讲通用记账凭证,再讲收、付、转凭证。 财会课程要始终贯彻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实操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过程,在过程中收获知识。

销售中的盈亏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教学难点:1、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2、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说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基本练习: (1)一件衣服500元打9折是______元,打x折的售价=原售价×--------- (2)某商品的每件销售价是172元,进价120元,则利润是_______元。 归纳:商品利润=---------—------- (3)某商品进价是100元,利润是25元,那么利润率是_________。 (4)某商品的进价是200元,利润率是20%,则利润是________元,售价是_______元。 归纳:商品利润=商品进价x____,利润率=-------------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在经营活动中的销售盈亏的问题。 二、例题1、理解“盈利”、“亏损”含义。 ①讨论交流对“盈利”、“亏损”含义的理解。 ②学生交流后,老师提出问题:某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卖出后盈利25%,那么利润是多少?如果卖出后亏损25%,利润又是多少?(利润是负数,是什么意思?) ③归纳盈利: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0亏损: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0 2、学习探究1:有一个商店同时卖出两件衣服,都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但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损20%。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亏不损。 ⑴进行大体的估算。 ⑵通过计算来检验刚才的判断 解:设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 x+25%x=60 由此得x=48 设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 y-25%y=60 由此得y=80 两件衣服的进价(和)是x+y=128元, 两件衣服的售价(和)120元。

[基础会计]利润形成的业务核算说课稿(新)

《利润形成的业务核算》说课稿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朱晓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出处:本次说课内容选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张玉森、陈伟清主编的《基础会计》一书中第六章第五节有关“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它主要介绍了利润形成的相关账务处理。本课属于利润形成业务核算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熟悉了利润所包含的三大层次的内容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等损益类账户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2)地位:由于利润是企业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利润形成的业务核算是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它既是前授采购、生产、销售业务的综合,也是后续利润分配核算、利润表编制的基础,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标志。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会计工作的需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德育目标:利润是企业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利润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政府机构、投资者等部门的相关利益。因此在利润的核算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养及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 (2) 认知目标:利润形成的业务核算主要通过“本年利润”账户展开,因此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能充分理解并掌握“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及核算内容,为正确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能力目标: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置多个“任务”,层层推进,塑造学生能运用“本年利润”账户正确核算企业利润的技能;同时通过借助第一课时已经学过的利润计算公式,以及本次课种利用“本年利润”账户进行账务处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核算企业的利润,切实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目标:我们经常说“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因此通过对教学中出现的“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结构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 (1)“本年利润”账户的运用; (2) 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 因“本年利润”账户结构较为复杂,且由于学生缺乏会计实务经验,在学习

基础会计说课稿.(精选)

《基础会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特设置了7门核心课程。而在这七门课程中,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为其他六门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等提供了保证。 二、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原则: 对于《基础会计》来说,我们的课程设计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职业技能为主线,按照“必须、够用”与“拓宽知识面”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相结合”。 职业能力: 根据这一原则,针对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呢?包括:填制凭证、日记账、总帐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这其中就涉及到《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能内容。 课程目标: 根据会计这一职业能力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遵循了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 1.知识目标有: ●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等内容。 ●掌握复式记账中有关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及试算 平衡原理。 ●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及填制方法。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有: ●能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合理区分会计核算的内容。 ●能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能熟练处理经济业务。 3.素质目标有: 要求具备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严格公正地执行财经纪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抵制金钱的诱

基础会计(记账凭证填制)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考官上午/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会计基础》第四章第三节的“记账凭证的填制”,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下六个方面来介绍对这次课题的设计。 一、课程定位 秉承我校“厚实基础、强化技能、注重实践、人格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会计基础是财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记 账凭证的填制又是该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作为经济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同时也是学习账簿登记、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等其他后续课程的奠基石。 二、学情分析 该门课程的教授对象为刚入门的初学者,他们在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经验中没有接 触过任何相关的会计知识,理解能力尚有欠缺,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同时青少 年在这个年龄段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乐于接受新的事物。 三、教学目标 针对初学者的以上特点,我们在本章节的课程设置上降低难度,正确引导,设置 了三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其中,知识目标包括:一是能够区别记账凭证的种类及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 账凭证;二是掌握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三是熟悉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四是掌握记 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能力目标有: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原始单据正确、熟练的编制记账凭证并对 其进行审核。 素质目标有:加强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填制凭证应从“真实可靠” 入手,树立其诚信意识维护合法权益。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然后深入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大胆探索的精神, 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 有了这三大目标,我们在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上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记账凭证填制教案讲课讲稿

记账凭证填制教案

记账凭证的填制 【教学内容】:《基础会计》第四章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识记记账凭证的格式、内容、掌握收款凭证的填制要 求和方法,并能熟练填制记账凭证。 2、让学生对现实中的会计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填制 凭证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 3、了解会计工作的客观性与严谨性要求,培养学生认真、细 致、严谨、规范的操作态度和职业品德,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 【教学重点】: 1、根据经济业务内容,正确选择填制的记账凭证种类。 2、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设备、记账凭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回忆。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记账凭证的基本知识,下面一起回忆一下。(出示课件) 提问:记账凭证可以分为几类? (学生答) (教师板书) 二、发放实物,导入新课 师:下面我们把这三种凭证都给大家发几张,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记账凭证的填制,大家先观察一下手中的凭证是什么样的?想想它们有什么用? (发放凭证) 三、课件引导,新课讲解 师:它们的用处相同吗? (展示课件,讲解三种凭证的适用范围) 转账凭证适用:用来记录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转账业务。(会计分录中既没有现金科目,也没有银行存款科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收款凭证适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会计分录中借方有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付款凭证适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会计分录中贷方有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教师板书) <二>启发诱导,幽径初探 一、以提问引出记账凭证的内容 师:我们讲了三种凭证的不同之处,下面大家观察一下手中三种记账凭证,讨论一下它们在内容上有没有相同之处? 提问: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讨论、做答) 二、以课件展示记账凭证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课件展示)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全章中的地位: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是本章的重点难点,蕴涵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建模思想,也体现了一种关键的数学技能---翻译,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本节选择了“销售中的盈亏”,这是在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设置了盈亏问题的探究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盈亏问题贴近人们的生活,这类题目的解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思想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比较畏惧应用题,首先题目长,文字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其社会经验少,盈亏问题中的专业名词不熟悉,甚至不理解,难以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加之将应用题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式子的翻译能力较差。因此更应选择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问题情境层层深入探究。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准备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条件。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分析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方程。 2、学生估算盈亏,然后再通过列方程计算,从而验证自己的判断。 3、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不可直接设未知数的情况下,讨论如何设未知数,如何找相等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盈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在探究中正确的建立方程。 整个教学环节设计落实我校提出的“四步五学”教学模式,体现目标导学、独立自学、质疑探学、以练促学思想,组织学生自学、对学、合学、练学,教师适时追问,点拨,评价,构建生本、生生、师生多维互动,主动积极交流,展示的高效课堂。 三、教学环节 一、目标导学 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图片中涉及的场景是什么?(2)在这种场景中涉及到哪些销售方面的基本的概念?(3)这些概念的基本关系如何? 意图教师通过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为本节课的继续探索做好准备。也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引出本节课题目。

七年级数学说课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盈亏问题 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盈亏问 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盈亏问题。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整数加减之后,在第三章2,3小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埋下伏笔。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虽然初一学生对消费问题比较热心,但由于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因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模式,在本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更多地进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盈亏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在探究中正确的建立方程。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案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中的盈亏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进我们身边的生活问题。通过探究本节课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定性考虑到定量考虑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学习这节课,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情境导入: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我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我们的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从这些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我们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节假日期间,各大商场的促销活动多种多样,打折销售就是其中的一种,请看下面的问题: 引例 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打7折销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钱?如果这件衣服的进价是100元,卖一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大家要先弄清楚销售中(进价、标价、售价、利润、利润率)这些名词的具体含义。先请同学回答,老师在总结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引例,讨论之后在请同学回答。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标价、利润、打折、利润率 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 能根据商品销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 商品盈亏的求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例题,引导同学们总结出这几者的关系。 通过探究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数量关系去找等量关 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盈亏的算法。 难点:弄清商品销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策略 通过探究问题留出小空让学生自己思考降低难度 分析清楚相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以列方程的主要相等关系

会计账簿说课稿

会计账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会计账簿。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 1、教材分析 《基础会计》一书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李海波、蒋瑛主编的,本次说课内容选自期中一个项目—会计账簿。 《基础会计》课程是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会计专业入门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公共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实现这门课程的目标,学生要在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训,增进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与方法,以及有关会计的基本实务。学好这一门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学习和上岗证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将来的实习、实际工作奠定理论依据。 2、教学内容分析 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其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初始环节,登记账簿是中间环节,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登记账簿是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账簿这个项目包括三个任务。前两个任务:会计账簿的认知,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主要是以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引出实训,达到教学做合一。 3、学情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授对象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基础会计》这门专业课,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课后认真复习,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为上岗证考试打下基础。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而言,缺少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善于比较分析、归纳整理,不能灵活运用。但他们喜欢动手,勤于实践,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能按照教师的指示简单完成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并能找出记账中发生的典型错误,能按规定的方法更正。 4、目标分析 学好会计账簿的登记,是为财务报表编制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认知目标上要做到以下几点:1、知道会计账簿的概念、意义、种类,2、学会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3、知道会计账簿登记的规则、错账更正、对账和结账。 会计账簿这个项目的内容对学生的实训要求比较高,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在熟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掌握会计核算程度和业务操作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日记账、分类账的登记;能找出记账发生的错误,并按规定进行更正;学会结账。 在整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登记会计账簿是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认识到会计账簿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了科学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内容,账簿的设置必须根据各单位业务工作的特点设计,必须有科学严密的结构和简明实用的应用格式。因此要培养学生

《记账凭证》说课稿

2011年《记账凭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 记账凭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准备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内容和填制要求,第二课时学习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第三课时为实训课。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内容。 (二)地位和作用 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基础,账簿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这三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只要有一张凭证错误,账簿、报表将随之出错。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本课题是对上一章内容的延续和扩展,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为本节课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不同经济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和与人协作的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其中,教学重点是: 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和填制记账凭证 教学难点是: 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正确选择记账凭证。 二、教法分析 职业中专一年级学生,对专业课感到新鲜,但对专业知识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我课前带学生到财会部门的工作现场,参观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过程,获取感性认识,为教学实施打好基础。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提出问题、分组探讨、实例说明、启发总结的教学方法,利用投影、课件等媒体手段,把导、学、问、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动口,动情,动心。 三、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从而体会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通过前后知识联系,自己分析、理清思路,提高了自身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会”到“会学”的知识内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设疑激趣,引入新课(3分钟);任务驱动,展开新课(15分钟);分组训练,强化技能(15分钟);成果提交,师生共评(8分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4分钟) 5个教学环节。 在引入新课环节中中,我设计了“记账凭证的概念是什么?”“记账凭证的分类”这两问题,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第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在展开新课的环节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如何正确选择记账凭证,我做这样的安排:首先把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第一组学生归纳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收款凭证,第二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付款凭证,第三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转账凭证,学生带着任务看书、讨论,并归纳讨论的结果。然后我用课件展示选择记账凭证的规律,与学生归纳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解决了如何正确选择记账凭证这个问题后,本课进入主要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我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任务方法: 第一部分为师生共同对新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 利用课件展示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的进账单,学生讨论:天津东正公司发生了怎样的经济业务?让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借此复习了原始凭证的相关内容。在学习本章以前,我对教材作了整合,将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调整到第四章会计凭证的前面进行学习,本节课就是对这个知识点在实务中的应用。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确定要填制的是一张收款凭证。这张凭证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课件演示,学生实操)。 第二部分是小组活动,由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共同探讨,完成相关拓展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三部分是对成果的评价,包括小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教师的总评。这两个部分穿插进行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利用课件将一张借款单展示给学生,各学习小组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分析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二是完成付款凭证的填制。第一个任务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完成,第二个任务则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完成后,借助实物投影展示某一组学生的成果,由其他组学生从字迹是否工整、凭证选用是否正确等十个角度加以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当之处可及时得到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销售盈亏问题_说课稿(1)

北海中学七年级数学组示范课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盈亏问题) 授课人:梁庆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盈亏问题。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的内容,在第前面两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

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埋下伏笔。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虽然初一学生对消费问题比较热心,但由于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产生一定的障碍。如给小明妈妈算是否捡了便宜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困难。 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在本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更多地进行师生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基于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盈亏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在探究中正确的建立方程。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分析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方程。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不可直接设未知数的情况下,探究如何设未 知数,如何找相等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盈亏问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

供应过程的核算说课稿

供应过程的核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我打算分五个部分来阐述我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是对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等知识的具体运用,又为后面章节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乃至企业财务会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章内容是基础会计的核心内容。而供应过程既是对筹资过程的延续,又为生产过程提供了物资储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处理 根据职高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结合本堂课的教学需要,我对教材内容作了如下处理: ①我将教材中的经济业务例题改成用实际的原始凭证来表述,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拉近学生与会计工作岗位的距离。 ②根据知识的够用原则,我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一账户进行了简化处理,本节课只学习其中的进项税额,至于销项税额则放到销售过程中予以讨论。 ③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供应过程三种经济业务类型产生的原因及账务处理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物流”和“资金流”这两个流程图。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在熟练掌握供应过程的账务处理中理解供应过程应设置的账户结构,增强会计操作技能。 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归纳账户结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在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诚实的会计职业道德,并在探究讨论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编制记账凭证时书写一定要规范、端正,给人以舒适、美感,从而达到本堂课的美育目标。 4、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供应过程的账务处理方法,它是供应过程核算的核心内容。而要掌握这一重点关键在于如何真正理解“购入材料,材料已入库,货款已支付”的账务处理方法,因为只要理解了这一账务处理方法,那么供应过程其他两类经济业务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节课的难点是供应过程三类经济业务产生的原因,我打算引入企业支付货款的资金流和物资运输的物流分属于不同部门,从而引起资金结算时间和物资到达时间不一致,归纳出供应过程三种经济业务类型,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将教材中供应过程核算的两块内容:供应过程账户设置和经济业务举例进行整合,然后梳理出这样的教学主线:先分析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思考购料业务所涉及的账户,然后指导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并归纳出供应过程有关的账户结构。基于这样的教学构思,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指导法。在课前,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原始凭证,层层设疑、层层启发,指导学生动眼审核原始凭证,动脑思考涉及的账户,动手编制记账凭证,动口讨论账户结构。 三、说学法

基础会计说课稿图文稿

基础会计说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础会计》,共分为7 部分,分别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基础会计》是高教版教材第四版第___章第___课。本节内容是____。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___中,占据_____的地位。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不过分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二)、教材地位: 会计基础是中职初期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会计学科系列的第一门课,它的教学对后续会计的学习,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本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课程,可按照考证要求对相关知识点加以讲解。为学生后续学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提高就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主要构建三大教学模块:

第一模块会计的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方法等。 第二模块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专门方法。 第三模块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即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对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简单操作,包括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熟悉各种账务处理程序,掌握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方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完成会计核算全过程,具备会计上岗基本能力。(三)、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教育学生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财经纪律、遵守职业道德、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优质课--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分析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方程,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找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应用题,如盈亏问题。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销售问题中的有关概念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公式及概念: 1.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5 =15 – 10; 2.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5/10)×100% =50%; 3.商品的售价=标价×折扣数=商品的进价×(1+商品利润率) 4.盈利:当售价>进价时;亏损:当售价<进价时 (利润>0)(利润<0) 二、问题: 1. 某一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如果卖出后盈利25%,那么该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如果卖出后亏损25%,那么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 2. 想一想:问题中的盈利率,亏损率是什么? (让学生对比利润率的公式,理解盈利率与亏损率) 3. 商品售价=商品的进价×(1+利润率) 商品售价= 商品进价×(1+盈利率)=商品进价×(1—亏损率) 4. 盈利那件衣服的售价:40×(1+25%) 亏损那么衣服的售价:40×(1—25%) 三、盈亏问题: 1. 一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买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2. 思考:(1)问题中有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如何设未知数?相等关系是什么? (2)如何判断是盈是亏?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自己思考,可以讨论) 3. 解应用题: 解:设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是x元,则: x(1+25%)= 60 (找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亏损25%的衣服的解题过程有学生板演和课堂练习; 两件衣服的售价为x+y=128,而两件衣服的总售价为60+60=120,

销售盈亏问题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后说课。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 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的内容,在前面两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进价、原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关系。 ②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能力。

生产过程的核算--说课

生产过程的核算 说课稿 昆池职中孟小敏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产过程的核算》。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课堂设计。一.教材分析 《生产过程的核算》是高教版基础会计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之间,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学习在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账户设置,以及具体的业务处理。本节课蕴含着企业具体生产过程发生的每一个步骤的相关核算,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从开设到销售产品获得利润的过程,并将每一个过程深入到核算当中。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已有一段时间,对账户、复式记账法、会计凭证以及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些都为本内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情况看,他们对实践操作较感兴趣,但对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存在着畏难情绪,理解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掌握速度较慢。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 (2)理解生产过程核算应设置的主要账户(3)掌握生产过程

的账务处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账户的运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习的乐趣 (2)增强自信心 (3)具有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产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2、运用账户进行生产业务的账务 难点:设置的主要账户的性质和结构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情景导入法、案例教学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法。 学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职业教育及学生际情况,将指导学生采用“发现法”和“探究法”进行学习。(一)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特点:配合“启发式、情景导入法”等教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养成连续性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