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详]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详]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详]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详]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按其适用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系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一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的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三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衰退,引起慢性病或生命缩短。

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对敏感的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其次,要合理地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所需的代价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进行损益分析,以求得为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此外,还应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因此,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大气质量状况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大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82年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82),1996年又作了修订(GB 3095-1996),它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围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而对从污染源排人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

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

要控制大气污染,必须制定污染气体的排放标准及其相应的法规和监测手段。但是对污染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各国的环境政策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在排放标准的制定上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则:一种原则是制定一个减少污染气体总排放量的总目标,以此为基准制定排放标准,在技术上则必须去寻找、采用和发展符合排放标准的方法,这是技术强制法,是高标准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典采用这个原则;另一种原则是选择现有的、合适的降低污染气体的技术,根据现有技术能达到的水平来制定排放标准,英国就是采取这个原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方案是,根据排放后的情况,制定污染气体排放减少量的总目标,允许选择实际上达到目标的技术措施,这个方案为丹麦等国所采用。就是采取这个原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方案是,根据排放后的情况,制定污染气体排放减少量的总目标,允许选择实际上达到目标的技术措施,这个方案为丹麦等国所采用。

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大体上有两种,即按最佳适用技术确定的方法和按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规律推算的方法。

最佳适用技术是指在现阶段效果最好,且经济合理的实际应用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按最佳适用技术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就是根据污染现状、最佳控制技术的效果和对控制得好的污染源进行损益分析来确定的标准。这类排放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浓度标准、林格曼黑度标准和单位产品容许排放量标准等。

按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规律推算排放标准的方法是以大气环境质量为依据,应用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模式推算出不同烟囱高度时的污染物容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或者以污染物排放量反推烟囱高度。

为了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于1983年颁布了《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 3840-83),它是在总结了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可能性等制定出来的。该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总则、制定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制定其他有害气体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无组织排放与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等。方法中还规定了允许的排放量,规定了SO2、颗粒状物质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计算方法。

从我国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体系看,可以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基础方法标准三大类。按照污染源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固定源排放标准和流动源排放标准两类。

(一)国家排放标准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我国陆续制定(修订)了不少有关大气污染控制的排放标准,主要

有以下几种。

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②《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91)

③《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

④《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⑤《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761-93)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可参考有关环保法规。

(二)地方排放标准

有的地区在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及功能等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为适应地区特点而

制定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市废气排放标准,市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省、省、市及省市等也都作了各地区的地方排放标准。

(三)基础方法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防止大气的污染,使制定和修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能遵循统一的技术原则和方法,例如198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 3840-83)就属于基础方法标准。

三、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随着人们对污染气体危害的认识逐步加深,全球气候变化及臭氧层破坏问题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控制污染气体排放的各种技术逐渐推出,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分阶段地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污染气体排放标准,促使工业部门去开发、寻找并采用新技术,以适应新的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使能源消耗与原材料消耗进一步降低。因此在环保与发展的问题上,不应简单地认为环保标准严格影响工业企业的发展,而应看到严格的环保标准,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环保标准的制定同时也要切实考虑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规定,从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我国制定了若干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该项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设置了三项指标体系:

①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②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除规定了排气筒高度外,还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③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了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对排放速率标准进行了分级,对现有污染源分为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即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三级标准。

该标准对现有污染源与新污染源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给出了排放限值。

(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1996)(1997年1月1日实施)

该项标准是根据我国大气二氧化硫及酸雨污染日趋加剧,火电厂是排放二氧化硫的重点行业的特点而制定的,标准对1997年1月1日起待审查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新、扩、改建火电厂实行二氧化硫的全电厂排放总量及各烟囱排放浓度的双重控制,同时,为推动四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的应用和及早控制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该项标准首次规定了排放氮氧化物的标准限值。该项标准将火电厂按年限划分为三个时段:

Ⅰ时段-1992年8月1日之前建成投产或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

Ⅱ时段-1992年8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期间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审查批准的新、改建火电厂;

Ⅲ时段-1997年1月1日起环境影响报告书待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

表1-2为第Ⅲ时段火电厂锅炉烟囱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表1-3为第Ⅲ时段火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表1-2 第Ⅲ时段火电厂锅炉烟囱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表1-3第Ⅲ时段火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锅炉额定蒸发量低于1000t/h的暂不要求。

(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91)(1992年8月1日实施)

该项标准适用于单台功率在45.5MW(65t/h)及以下各种用途的燃煤锅炉,并划分为两个时段,1992年8月1日之前安装(包括已立项未安装)的锅炉,只对烟气浓度和林格曼黑度作了规定。而对于1992年8月1日起立项新安装或更换的锅炉,则增加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限制。1992年8月1日以后安装的锅炉执行表1-4的规定。

表1-4 1992年8月1日后安装的锅炉最高允许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与烟气黑度

注: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与(GB 3095-1996)的一、二、三类区相一致。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 条土十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作为本次常务会议研究的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是民生之重,很多时候也是民生之痛。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大战略,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十条”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水十条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系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一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的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三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衰退,引起慢性病或生命缩短。 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敏感的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其次,要合理地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所需的代价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进行损益分析,以求得为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此外,还应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因此,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大气质量状况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大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82年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82),1996年又作了修订(GB 3095-1996),它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北京-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今日发布 2011-06-02 今天,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对2010年首都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公报》内容更加翔实,语言简练,图表丰富,便于市民查阅和理解。 《公报》显示,2010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常住人口达到1961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80万辆的情况下,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环境状况仍呈现出总体改善的趋势,大气环境质量连续12年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一、2010年我市环境状况仍趋向总体改善 大气环境持续改善。2010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各区县的空气质量也同步改善,优良天数比例在68.8%至83.3%之间。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032毫克,同比下降5.9%,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创近12年新低,一氧化碳的年均浓度同比下降了6.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057毫克,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上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121毫克,与2009年持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1%。局部地区部分时段臭氧存在超标现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11.51万吨和9.2万吨,比2009年各下降了3.07%和6.88%。“十一五”期间(与2005年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了39.73%,名列全国第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了20.67%,名列全国第二。 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2010年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湖泊、水库水质略有改善。国家考核本市境内的拒马河、北运河和泃河3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2010年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较上年略有升高,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基本保持稳定。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2010年环境大气中γ辐射剂量率、环境水体中总α、总β浓度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往年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属正常水平。电磁

ISO9001:2015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北京市PM2.5现状

关于北京市PM2.5的现状及相关措施的调查报告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1年11月10日,张力军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2011年11月15日,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表示,PM2.5纳入评价后仅2成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性状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固态和液态质点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们的大小从只有几纳米的超细颗粒到几个微米直径以上的粗颗粒。在两者之间是被称为细颗粒的气溶胶,其直径在0.1μm到几个μm,所以大气气溶胶的典型尺度是0.001~10μm,其在大气中的居留期至少为几小时,平均可达几天、一周到数周,甚至到数年(如平流层气溶胶)。 来源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据了解,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 染物排放标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系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一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的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三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衰退,引起慢性病或生命缩短。 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敏感的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其次,要合理地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所需的代价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进行损益分析,以求得为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此外,还应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因此,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大气质量状况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大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82年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82),1996年又作了修订(GB 3095-1996),它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而对从污染源排人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 要控制大气污染,必须制定污染气体的排放标准及其相应的法规和监测手段。但是对污染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各国的环境政策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在排放标准的制定上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则:一种原则是制定一个减少污染气体总排放量的总目标,以此为基准制定排放标准,在技术上则必须去寻找、采用和发展符合排放标准的方法,这是技术强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添加时间:[2004-05-27]创建人:管理员 GB 3095-1996 (代替GB 3095-82)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1-18批准1996-10-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GB/T 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分析

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分析 摘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北京大气污染的影响,指出了北京 空气污染治理的急迫,并提出了关于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些 建议。 前言:近年来北京大气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是世界衡量中国的重要指标,因此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做好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北京市的PM2.5 的数值一直居高不下,在空气污染中,PM2.5对人群,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老人儿童等敏感人群健康的危害性,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一旦颗粒物浓度过高,能见度低、肉眼看去灰蒙蒙一片的灰霾现象就可能出现,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如今都呈出一个不好的趋势,灰霾天气出现的比例越来 越高。 一、北京空气质量现状概述 北京市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抱着大城市机会多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离开家乡,奔向首都,年轻人们更是把能留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视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北京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加大,运动车保有量更是与日俱增,为了容纳如此大量的人口,北京各处不断施工建楼,这一切在

促进北京发展的同时,也给北京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国家二级标准进行评价,北京市在2006年之后一直处于中度污染阶段,但总体有所好转,向大气质量标准发展,曾于2008年最为接近大气质量标准,经分析发现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在总体变化上呈现出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趋势,反映出大气环境质量逐步得以改善的良好趋势,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在环境改善这条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二、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大气环境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污染源的排放、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气象条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环境管理措施及力度、公众参与等,笔者总结了各方言论并结合个人理解,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污染物排放量大: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北京日益繁华,常住人口不断增加,这势必会增大北京的资源需求量,也会为北京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机动车数量与日剧增,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也成倍增加,人口增加了,这些人当然要有居住的地方,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绿地变成房屋,植被量减少了,土地被破坏了,环境污染问题就加重了。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污染因素众多,污染物的组成也很复杂,形成了复合型污染,使得大气环境比较脆弱。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目录 1.总论 2.环境现状评价 3.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环境质量指标 4.环境量控制方案 5.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第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一总论 1.规划目的与原则 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为环境保护专业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总体规划中的部 分,意在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使得园区二、三区的土地在被开发时,在总体规划上区域功能明确,土地利 用布局合理,以保障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和改善苏州工业园区的环 境。 规划的原则 (a)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b)完善功能区划,明确环境质量目标。 (c)工业用地的划分;应注重土地使用的并存性,根据工业项目性质不同, 建立环境保护所需要的缓冲区。 (d)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无污染或轻污染的现代工业为主体,开发建设 园区。 (e)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力求规划的可行性。 2.规划的范围与依据 规划的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一、二区范围东起青秋浦;南至吴淞江,西邻金鸡湖,北接娄江、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 规划的依据 (a)苏州工业园区70平方公用规划概念 ()我国环境规划规范。 (C)省、市对娄江的保护条例。 (d)苏州工业园区结构规划(二、三区)。 3. 环境保护目标 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安全、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工业环境,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根据此规划概念,确定以下环境保护口标:

大气环境 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冲的二级标准,最终与 古城苏州同步。 水环境 主要河道、水域(包括金鸡湖、娄江、青秋浦、吴湘江等)水环境质量中远 期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III类水质标准;最 终与古城苏州同步 声环境 达到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放射污染 没有放射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 二环境现状评价 1水环境现状评价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周围水环境主要有二、三区的边界河流(娄江、青秋浦、 斜塘河、吴湘江)及二、三区内的金鸡湖、沙湖、白荡等湖泊及娄斜线河等河道。 根据近期(94年11月一95年3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并采用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公式进行计算。以此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水质监测资料及有关计算公式与计算结 果见表10-3) 从计算结果可见: 娄江的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BOD、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 了III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基本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青秋浦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三项指标超过了III类标准,其 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标准限值。 斜塘河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了III 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吴淞江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总磷等三项指标超过III类水标准。COD己 超过或接近超过III类水标准限值,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金鸡湖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BOD、COD、总磷等五项水质指标超过 III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从总体上来分析,娄江、金鸡湖水质较差,斜塘河、吴松江、青秋涌水质稍 好。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述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参量为二氧化硫(SO2)及总悬浮颗粒物(TSP)。因此采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精选文档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系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一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的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三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衰退,引起慢性病或生命缩短。 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敏感的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其次,要合理地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所需的代价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进行损益分析,以求得为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此外,还应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因此,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大气质量状况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大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82年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82),1996年又作了修订(GB 3095-1996),它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而对从污染源排人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

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解决办法

论北京大气环境质量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曾一度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与此同时,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我通过查找近几年来北京大气环境质量数据来分析今年的大气环境,分析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大气质量是城市或区域环境质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大气污染是复杂的现象, 是自然和人为环境条件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特定时间、空间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此, 分析与总结北京近年来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关的大气环境变化情况, 探索大气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对北京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尤为明显。北京的地形地貌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西北地形高、东南地形低。而综合气象条件的分析表明:北京从气流上讲实际上是一个大盆地,形成了特殊的大气环流效应,很难依靠自然环境来净化,这就使得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我在网上查阅到了以上海大气质量指数统计的北京自2006年以来的空气质量数据,以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进行评价,北京市在2006年之后一直处于中度污染阶段,但总体有所好转,向大气质量标准发展,曾于2008年最为接近大气质量标准;经调查得到2012年不完整数据,北京各区县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22至0.04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30至0.064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82至0.126毫克/立方米。 北京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凝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污染物排放量大。 “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污染因素众多,污染物的组成也很复杂,形成了复合型污染,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也使得大气环境比较脆弱。”前不久刚刚传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卫星图像显示北京汽车尾气污染居世界之最。 二是北京的地形影响。 北京东、西、北三面环山,仅南面是平原,所以只有在冷空气带来的北风吹拂下,污染物向南面扩散,空气质量才能转好。而如果是其它的风向,遇到了大山的阻拦,污染物依然留在城区里。 大气颗粒物与居民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采暖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都与健康指标指数总和有关。同时由于人13'密集,大量消耗能源,引起城市气候的变化,北京已经成为强热岛地区。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研究,在高温闷热天气居民死亡率增加,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传染病、中暑超额死亡0.5倍。冬季逆温条件下易促发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系疾病的死亡。 北京大气环境的治理方法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2.9大气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等。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危害及其保护的措施、大气环境问题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引起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危害。 一、全球变暖 1、现象: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0.9C0,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2、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提问:目前地球上哪个地区的热带森林破坏最严重? 答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破坏最严重,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原始林。 3、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升高,造成海水膨胀而导致;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现在农业发达的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变干旱,从而退化成草原;而高纬地区因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4、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作简要讨论。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现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教材63页图2.37)——指南极地区出现全球臭氧最低值(约为全球平均值的30%~40%)。只在春季(9~11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2、平流层臭氧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紫外线 CF2Cl2·CF2Cl+·Cl ·Cl+O3ClO·+O2ClO·+O3·Cl+2O2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据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就会增加2%。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等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如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破坏森林等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教材63页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199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10周年之际,15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发达国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并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上)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上) 邹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叫邹骥,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兼职教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理解。今天我们讲这样几个问题,围绕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讲八个问题: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特点。 四、改革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重要举措。 五、《“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重点工程投资方面的考虑。 六、强化各级政府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体责任。 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八、《“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三个部分 我们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在2016年11月份由国务院正式下达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来予以实施。这个规划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首先来判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以及在“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规划里面的实质的内容,分七个方面: 1.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这是第一个方面,就是主要的内容。 2.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这里面讲的三大行动计划,主要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3.实施专项的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这个专项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涉及到水污染的专项、大气污染的专项、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等,有很多具体内容,一会儿我还会谈到。他谈的很细很专门,比如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大气,大气污染治理他专门谈到了细颗粒物质的治理。谈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谈到了挥发性有机物,还谈到了氨、氮等等,谈的很专门。对每一种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影响的这种污染问题,都有专门的论述,专门的安排。那么在水里面,也谈到了比如我们常说的化学吸氧量COD,常说的总氮、总磷。而且他还分区域,分流域专门谈到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水污染治理的问题。这是关于专项治理。 4.实施全程的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这里面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比较高的风险,比如重金属,比如一些有机污染物,还有像危险的化学品、核、核安全这些具有比较高的环境风险专题,也做了专门的部署。 5.加大保护的力度,强化生态修复。这里面主要是针对生态系统和一些重要的生态单元的保护和修复来作出安排。 6.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主要是针对治理体系,针对制度的创新,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的改革创新做了具体的部署。 7.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列了一些来支撑实现这个规划目标必须要做得重大工程。这就是整个规划的第二部分,也是规划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就是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里面又分两方面的内容: 1.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试点示范、严格评估考核。

(完整word)2017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分析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标准样品)、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的特性: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 2000年4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议上,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阐明了“超标即违法”的思想,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都继续继承并强化了这一思想,超标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罚款及按日计罚),甚至刑事处罚。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构成了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 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1.功能区分类: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 标准分级:二级 一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一级浓度限值 二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二级浓度限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