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工艺——以中国书画装裱为例

中国传统工艺——以中国书画装裱为例

中国传统工艺——以中国书画装裱为例

作者简介:刘宇(1986.08-),男,汉族,四川旅游学院讲师,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四川旅游学院

——

—以中国书画装裱为例刘宇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我国历史悠远,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工艺技艺。古代称装裱为“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书画装裱是我国传统工艺技艺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书画艺术独有的表现方式。精美的书画作品是书画本身加上优良工艺装裱结合的产物,其缺一不可。在我国未进行装裱的书画并不能算作佳品,只有进行精美的工艺装裱才能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由此可知从功能上讲装裱工艺的作用兼具使用美和实用美两方面的功能。关键词:传统工艺;书画装裱;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 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7-0052-01

在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书法和中国画在世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由此书画的保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良好的装裱艺术可以让书画保存的时间更为久远,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精美的装裱会使画作更加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关于装裱工艺在行业内一直保持着三个原则:装饰性、保护性、实用性。

现存可以了解的最早相关的史料是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晋代以前装裱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裱”。关于书画装裱实物我们目前可以接触到的最早的装裱艺术是马王堆墓室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马王堆的T 型帛画系有扎带。这些做法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实用的目的。虽然这两幅作品不及后来史料中所记载的装裱技艺那样精美,但是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装裱工艺的雏形。

在南北朝时期书画装裱的技艺有着很大的发展,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在魏晋以前的绘画大多以壁画为主,南北朝时期帝王对书画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派人四处搜求画作大量收藏。这对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出现了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等为代表的著名画家,这个时期画家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北齐校书图等》等。但是这些经典的作品流传到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原作品,这些作品不能完整的保留下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装裱技术不完善。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家统一,中国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无论是皇宫贵族

还是民间对书画的收藏兴趣都有增无减。唐代装裱艺术的发展是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当时造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的字画装裱艺术在形式上,继“卷轴”式以后又发生了“挂轴”式和“书页”式两种装裱形式。装裱技术在这一时期已经程式化,唐朝装裱艺术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艺术进入初步成熟阶段。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纷争,宋王朝建立之初,继承了南唐后蜀的旧有制度,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且将绘画纳入科举考试之中国。随着皇室对绘画的重视,绘画领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五代两宋美术出现了新的面貌。书画作品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书画装裱也随之兴旺起来。卷轴式是宋代常用的装裱形式。在后来的北宋宣和年间,又出现了“宣和装”这一装裱技法,又称“宋式裱”。宋代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绍兴御府书画式》,这是一部关于宋代宫廷装裱艺术的理论著作,这一时期也有阐述民间装裱的著作如米芾的《画史》、《书史》。这一时期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记录了书法作品有1200余件,绘画作品有6000多件。据宋代的《画继》记载:“秘府之藏,充牣填溢,百倍先朝。”由此可见宋朝的书画作品收藏的富有。书画作品的富有极大的促进了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

元代绘画成就突出地反映在文人志士的作品当中,在这个时期设置画院。元代著名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虽因"焚画殉葬"而被分成两段,但是这两段都仍然完好无损的保留在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中。元代书画能都保存到现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这一时期宫廷设置专门

机构来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装裱艺术在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吴装”。“吴装”的优点是布料轻柔,而且裱料配色纯净。这一时期关于书画装裱艺术的专著有周嘉胄所编撰的《装潢志》,这是中国古代有关书画装裱艺术的理论专著。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认为装裱直接关系到画迹的保存,他认为书画装裱艺术应当具备以下原则:"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吴装和书画装裱专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备。

中国的书画装裱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装裱工艺,近百年来,我国的装裱艺术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艺术流派。大致可以分为苏派、沪派、扬派、京派四大流派。在装裱流派中除了京派以外,苏派、沪派、扬派外均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苏派的装裱艺术风格清新淡雅,画件平软。扬派的出现要晚于苏派,其制作工艺也有所不同,扬派善于仿古、整理旧画作。沪派的风格则介于苏派和扬派之间,沪别吸收了苏派和扬派的特点并融合发展成为自己的流派特色。京派作为北方的装裱艺术流派有其独特的风格,继承了宣和裱的艺术格调。

除了以上所述的四大流派以外,在书画装裱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流派,如:湖南装、广州装、徽装等众多书画装裱工艺流派。参考文献:

[1]杨正旗.书画装裱,1980.12.

[2]张恨无.中国书画装潢艺术.故宫出版社,2016.

[3]康建国.中国书画装裱技法,2006.06.[4]杜子熊.中国书画装裱,1980.10.

PROCESS

AND TECHNOLOGY

-52-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这样的汉子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這 樣的漢子 X 《中国书画装裱大全》杨正旗著《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图说中国书画装裱》严桂荣著丁国兴摄影《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冯鹏生著《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杜伟生著《古文献的形制和装修技法》童芷珍著 《书画装裱工-初级中级高级》高建平主编《实用书画装裱款式图例》冯增木著中国宣纸著作《中国书画纸》刘仁庆著《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贾双喜著《中国传拓技艺通解》马国庆著《速成书画装裱技法》田维玉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百例》杨正旗等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55例》田淑国著《怎样裱画》上海书画出版社裱画组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书画装裱浅说》冯增木著《药物与书画装裱》夏冬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凌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第二版》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蒋保兴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 《中日装裱款式一百例》杨凤兰编著 《中国书画装裱》(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00例图集》田淑国著 《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修订本》唐昭钰著《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书画装裱教研室著《中国书画装裱》刘懿著《书画装裱艺术》刘珀著 《中国当代书画装裱艺术界博览》张野著 《装裱艺术》汤麟著 《书画装裱》杨正旗著 《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裱画组著

《书画装裱技法》谢友生著 《中国字画装裱》王栋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中国书画装裱》杜子熊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书画装裱技艺辑释》杜子熊、杜秉庄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传统与创新》李喜梅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 《装潢志图说》(明)周嘉胄著;田君注释《书画装裱简易技法》辛舟编著 《怎样裱画》史良黻著

第8课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1 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问题情境: 1.原始社会与今夫我们使用的碗,口径与 足径、高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会这么设 计? 观察图像 在教师提示 引导下思考 并回答问题 2,我国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生话的民族观察,思考,交流

3.《长信宫灯》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具备 那些功能? 4原始彩啕的装饰绞样为什么多位于器物 部? 《汝需青瓷水仙盆》和《钧窑玫瑰紫釉花 盆》的装饰有什么特点? 归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追求功能与美现的 统一,生活方式不同,功能诉求不同,往往 会催生出不同造型的工艺美术品 分组讨论交流 3 二,材料与技术的协调 问题情境; 1.《洞荫仕女l图玉雕》正面、背面对比, 观察分析它们之间有何不同?体现了工匠 怎样的巧思?这件和田玉料做了几件工艺 品?你能看出玄机吗? 观察图像,思考小组 讨论并派小组代表回 答问题 2.《翠玉白菜》独其匠心,你能分析一下赏析《翠玉白菜》

3.良济文化的玉琮和曾侯乙墓的青铜尊盘,它们分别呈现了怎样的风格?体现了哪些制造工艺? 归纳:《铜荫任女图玉雕》和《翠玉白菜》的因材施艺,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与智慧。良渚文化的玉琮和曾侯乙辖的青铜尊盘体现了传统工艺的制造精湛和风格多样。 三、历史与文化的增色 问题情境: 1,为何青花瓷在元代呈现出大发展的态势, 这与当时社会审美、历史背景有什么关系? 2. 分析《后母戍鼎》《首窑青釉瓷贯耳瓶》《粉彩九桃天球版》《玛瑙牛首杯》各有什么艺术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质 采用视频资源,解读教材中出现的明式家 具—《紫檀南官帽椅,通过分析其造型、装 饰、材料、技术等内容,总结传统工艺的特点,让学生网顾课堂所学知识点。 归纳:工艺美术是 思想文化的载体。 历朝历代的文化影 响着当时工艺的发 展,纵观历史的长 河,工艺美术具备 独特的时代风格, 体现兼收并蓄的中 华文化特质。 分组讨论交流 观察图像, 将教材内容与所学历史、文化知识相融合. 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小组 讨论,了解这三件工 艺品的特色。迎察明 式家其. 讨论交流各自心得。 通过同题引导学生 思考讨论并发表观点. 提升学生图像识读与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能力

传统中国结翻译

传统中国结 F:欢迎来到“您问,我答”这个节目,亲爱的读者朋友!应广大听众的要求今天我们将向您介绍中国的著名手工艺术品:中国结。 M:较多的听众都对这种手工艺术品感兴趣。比如:Engelbert Borkner,Josef Araki und Werner Morr。 F:我认为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有趣的主题。 M: 我也这么看。传统的结起源于中国古代早期,其雏形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末的缝衣打结。 F:1911年清朝末期,中国结的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民间艺术。 M:如今中国结是一种受欢迎的装饰品和礼物。 F:由于中国结的悠久历史,还有它与中国人的审美相一致,它被称作中国结或是 Chinesischer Knoten 。 M:对的。中国结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 F:很久以前它被当作文字使用。 M: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结的五千年的历史。 F:结的制造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文字引入之前,结被用作记叙不同的事物。M:重要的事情会打一个大的绳结,不太重要的事情会打一个小结。所以绳结是用来帮助记事的。 F:悠久的发展历史使中国结成为极具文化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精髓。 M:为了理解中国结的含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汉字和其发音。 F:汉字“Sheng”(绳)和“Shen”(神)在汉语中发音非常类似。绳子在中国古代被神化,因为它看起来很像一条蜿蜒的龙。在史前时期龙的样子会用打结绳子的变化表现出来。 M:汉字“Jie”(结)和“Ji”(吉)的发音也很类似。“Ji”有很多含义:从幸福,富足,财富,平安到长寿,健康,欢乐。 F:中国结不仅在样式和颜色上很漂亮,而且它还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信仰以及古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M:是这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多得被当做吉祥物用于衣服上。 F:在1911年清末中国结的制作方法渐趋成熟,中国结本身也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物品。 M:在现在中国它们成为更受欢迎的装饰品和首饰,例如墙体装饰品、车内吉祥物、戒指、耳环、项链甚至是腰带。 F:中国结在传统节日中非常流行。带有丰富民间文化印记的不同大小的中国结给节日增添了十分合适的节日氛围。 M:中国结在婚礼上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盘长结是一种同请柬绑在一起的长形的小结,它象征着白头偕老。 女:用吉祥结装饰的扇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代表着吉祥如意。

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相关专业参考书: 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李公明主编《中国美术史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谢丽君、李倍雷《中国美术简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年 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贡布里希《艺术的历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2000年。 薛永年《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 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永强《外国美术史》,海南出版社,2006年。 美术理论参考书: 张建军《中国画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影印本。 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 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伍蠡甫《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 葛路《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陈绶祥《遮蔽的文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论现代书画装裱与传统书画装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79249267.html, 论现代书画装裱与传统书画装裱 作者:宁浩 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6期 [摘要] 书画装裱是一项复杂而责任重大的工作,这要求我们本着对文化遗产负责任的态度,在研究字画装裱的历史背景、内容形式、社会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同时,努力實践、不断创新,并要对传统书画装裱和现代书画装裱的准备工作及工作环境、使用工具及原材料、配件的加工和制作、工序流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维护与修复,使其能长久地保存,从收藏角度、价值角度、工艺角度、社会角度尽可能地挖掘出书画装裱作品最美的艺术本质。 [关键词] 现代书画装裱工艺传统书画装裱工艺机器设备 装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墨妙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装裱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的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在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之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改革开放之后,书画装裱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书画装裱工艺是以其独有的工艺造型、操作手法和选材用料而成为装潢学科中的一门根基很深的传统艺术。由于气候、风俗、环境等种种不同的因素,自然地形成了南、北各方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不可变动的教条。不论是在传统的品式、技法和工序上,还是

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doc

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 摘要:中国书画装裱艺术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利用书画装裱艺术来改善空间环境也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文章主要从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入手,对中国书画装裱艺术赋予室内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得出书画装裱艺术为室内环境的意境创造不仅烘托了气氛,起到了装饰作用,还有空间分割等功能及意义,展示传统文化在室内环境中的个性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装饰艺术是空间设计最富有魅力的表现语言,同时也是室内环境布局中能够很好地展示空间效果,最能出彩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环境布置与装饰效果会给室内环境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对室内空间的布局至关重要[1]。利用书画装裱艺术来改善空间环境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室内环境设计的种类与表现形式 就室内环境的种类来说,可分为装饰性环境设计和功能性环境设计两种。前者以装饰观赏为主,如:在室内挂画、花草植物、雕塑摆件、鱼缸等[2],它不仅给室内环境带来新鲜的气息,还能美化环境。后者主要以家具、灯饰、家用电器等为主,是室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设施。 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与美观是衡量室内设计方案成败的关键,只有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呈现出较高质量的设计作品来。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很多室内环境设计的大同,没

有特点和个性,很难体现设计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力,这也是室内设计面临尴尬的局面。在当代中国,室内环境设计是需要有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作为土壤,才能创造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受社会环境、地域环境、民族特点的影响,审美意识是在民族生活中逐渐演化形成。美观适用的室内环境创造是设计的主要目标,虽然“美”的含义不同,但是形式美是设计师追求的方法之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素养、民俗习惯的不一样,都会使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解释有着不一样的含义,但是对室内环境设计中所追求的变化统一的法则是不会改变的[3]。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影响其变化的原因很多,如:设计风格的选择、不同材质的表现、造型的变化、色彩的搭配等。但是,设计师首先要把握室内空间的设计风格,找准一个主题去定位,其次,抓住主次进行装饰,做到装饰物和空间组合的统一和谐。设计者要把使用的材料以及材料的纹理、样式、色彩等加以整合考虑进来,另外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年龄差异、文化修养、个人爱好等诸多方面因素。只有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考虑,才能使空间的效果更能够符合人性化的要求,才能创造出品位高、高质量、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 二、室内环境空间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室内环境设计必须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和法则,把握规律、遵守原则是做好室内空间表现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装饰物选择搭配的和谐性 在室内环境中,装饰物的选择搭配是很重要的,装饰物的可以是一个精美的落地灯饰、一幅美丽的绘画作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等。各种装饰物之间彼此协调,在视觉空间里彼此产生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课程方案 回浦中学王文霞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01) 一、课程背景………………………………………………………………………………0l 二、课程设计思路 (0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01) 一、知识与能力 (01) 二、过程与方法 (0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1)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02) 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 (02) 一、教学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02)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特点 (02) 三、教学内容的编排应突出实践性 (03) 四、教学内容的表达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成人化教学 (03) 五、教学内容应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 (03)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03) 一、内容安排及实施建议 (03)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 (04)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手工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中国传统手工工艺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手工也在渐渐的消失,比如中国结,中国结不仅仅是美和巧的形式表达,更是民间智慧和名族情怀的承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结记忆已经成为一门国粹,在这个编制后面不仅织进人们浓浓的情意和深深地祝福,同时也保留着及其永远无法替代的人工之巧。为了将我国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我们特开设了这样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这门课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根据自身知识能力特点选择性的开设了三大块教学内容,分别为中国结、剪纸、折纸。这三部分内容均为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结的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学时的30%。这主要是因为:1近些年来,中国结的编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门曾经被人们遗忘的艺术,已经悄悄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例如手机链的装饰,项链装饰,发卡,鞋等等。而当教学内容和生活更贴近时,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多个学生拿着他们的手机链等物品向教师询问该如何编织。2编织中国结的基本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得,本次组织教学的方式即为教师购买后发给各个学生,而且编完一个结后,还可以把线拆开,继续新的教学内容,线绳可以重复使用。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中国结的教学内容在安排上主要讲解基本结,而复合结讲解则比较少。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虽然是折纸的发源地,但现其发展却远不及日本、朝鲜、比利时等国家。在一些国家,折纸甚至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内容。把折纸作为我们开设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希望折纸能慢慢的回到我们中间。折纸的授课内容我们也主要是安排了折纸的基本原理、折纸的符号,在学生学会看图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按图纸亲自动手折一些简单的图形。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概况 2.掌握吉祥结、绶带结、平结的编织方法 3.掌握剪纸构图基本符号和基本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摸索并尝试解决方法,能独立思索方案并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和思考,能根据主题创作并完成相关成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对中国结,剪纸,折纸等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美术史学习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学习参考书目 (加★为必读,加☆为重点推荐) 一、中国美术史 1、于安澜《画史丛书》(5册)★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8册),山东教育出版社★ 3、李淞《中国绘画断代史》(8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4、《中国绘画研究论文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5、洪再辛《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附: 方闻《心印》/ 李铸晋《鹊华秋色》/ 高居翰《山外山》《气势撼人》《隔江山色》《江岸送行》/ 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 李淞《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以上☆ 王朝闻总主编《中国美术史》(1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陈辅国《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 水中天等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 徐邦达、谢稚柳、启功、金维诺、林树中、薛永年、郎绍君等人有关论文集/ 《朵云》杂志(不定期丛刊)各期,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 《美术论文论著资料索引》(上下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元代画家史料汇编》/ 《中国美术全集》(60集) 《中国绘画全集》(30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40集)/ 《艺苑掇英》各期 二、中国画论 1、于安澜《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2、于安澜《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3、葛路《中国画论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4、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附: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 吴孟夏《中国画论》(2册,此书有注释),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潘运告主编“历代书画论丛书” 三、世界美术史 1、[英] 伍德福特等《剑桥艺术史》★ 2、[美] 休﹒昂纳等《世界美术史》★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 唐朝张彦远讲:“夫金出于山,珠产于泉,取之不已,为天下用;图书岁月既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可不惜哉”。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在关注着书画作品的命运,也暗示当时有着精良的裱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裱画操作工艺。 1、立轴有一色、二色、三色裱,纸镶绫边、纸镶旗杆边等格式。立轴画心的 四周,一般由"圈档"(紧包住书画的绫、绢或纸的窄边)、"隔水"(紧靠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天地头"(隔水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 天头",下为"地头")、"包首"(书画背包起首部位,在书画卷起后包于卷的外部的那部分丝织品)、"惊燕"(裱贴于"天头"上的两条竖的绫或绢的条子)、"天地杆"(包卷在书画两头内的两根木杆)、"轴头"(套住"天地杆"暴露于书画外的木杆的两头,卷画时手握之处)、"签条"(贴于包首上的绢或绫的长形条子,用于书写书画名)等组成。 2、根据建筑物高低、画心长短的比例而定,并予以相配合。 ①一色镶边框的"天地头"用同一浅色绫绢挖嵌或镶成,不用"惊燕"。 ②二色裱由"圈档"、"天地头"、"惊燕"组成。"圈档"随画心配色,"惊燕" 与"圈档"颜色相同,"天地头"用蟹青、古铜等较深颜色。 ③三色裱与二色裱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的颜色比"圈档" 较深,"惊燕"色彩有别于"副隔水"("三色裱",是在"天地头"和"隔水"之间再加一层绢或绫的裱,故有三截。中间加的一截称为"副隔水")颜色。

2、对联,秦汉以前用桃木作板分写"神恭"、"郁垒"神名,悬于门之左右,以为驱鬼压邪之用。至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句,世称"题桃符",这是对联的起始。宋时,民间广泛张贴对联,后盛行于明清。 3、宋代开始流行用书画裱成条幅装饰壁面,称为"屏条"。元代则通行"墙皮画",即把托好的大幅画用来遮壁。至明、清发展为4~12幅画面,拼成为整体的一幅连屏,称为"通景屏"。由于"通景屏"跨幅连景,中间不宜用镶料,不然有隔断之感,故中间几幅的左右和外侧两幅的内边,仅镶一条约半厘米的绢窄边,隐在画幅背后,起护托作用。每一条屏条,要求裱得长短、宽窄、镶料都一样,一般都用一色浅米色或浅湖色绫绢装裱,通常尺寸比立轴为短,并排挂在一起,中间不露出墙壁,所以地杆不装轴头,两端用色锦封。另一种是四条分别为春、夏、秋、冬四时景物,或四条篆、隶、正草等书法的屏条,都称为一堂。

《书法研究》:《怀素草书歌》考论

《书法研究》:《怀素草书歌》考论 《怀素草书歌》考论向彬摘要:怀素《自叙帖》中 提及赞扬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本文认为李白所作《赠怀素草书歌》不是李白所作,而是他人杜撰,但《自叙帖》中提及的草书诗分别描述了怀素草书的“形似”、“机格”、“疾速”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以及怀素“愚劣”的性格,本文就《怀素草书歌》作认真辨析,对这些 诗歌的创作者及诗文的文献著录情况作了认真考论。关键词:怀素;草书歌;形似;机格;疾速 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第十七《书歌》著录了四十三首 歌颂书法的诗歌,这些诗歌涉及的书法家有李潮、怀素、张旭、陈氏童子、萧郸、马秀才、?光、广利大师、修公上人、王羲之、贺知章、梦龟等人,而撰写诗歌的有李白、杜甫、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皎然、顾况、权德舆、吴融、贾耽、姚赞、史邕、岑文本、李颀、高适、钱起、刘禹锡、孟郊、温庭筠、陈陶、张祐、陆希声、罗隐、韩偓、可明、亚栖、李建勋等诗人。怀素草书

在唐代时期就名声很大,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写诗歌称颂他的草书,王琦在李白《赠怀素草书歌》的注释中称当时为怀素赠歌者多达三十七人。怀素《自叙帖》中提及赞扬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这些《怀素草书歌》曾被哪些文献著录?这些诗歌是否真为当时诗人所写?这些诗歌主要描述和歌颂怀素及其草书的什么特征?本文就这些问题作认真考论。一、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之作考文献记载,李白曾作《赠怀素草书歌》,全文 如下: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幛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i]对于李白此诗,《李太白文集》卷六、《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湖广通志》卷八十五、(宋)朱长文《墨池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李砚祖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然而,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由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技术的层面上,遭遇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技艺;二是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已经失传或消亡,在当代,这种失传的速度加快,可能性加大。由此形成了技术更新带来的对传统工艺技术保护的矛盾,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矛盾。作为拥有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在在世界工艺园地保护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必须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所遇到大三大矛盾:是作为经济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技术更新与传统技艺保护之间如何处理?创新与传承怎样协调?中独领风骚。今天,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窗口,也是我们今天创造美的新生活的需要;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生产,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即使是今天,它仍是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大工业生产的互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在手工业时代,它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形式之一;在大机器生产时代,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形式和部类,作为独特的经济产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工艺美术作为产业,它与其他工业的产业形式又有根本的不同,它同时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文化事业的性质。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工艺美术是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特质的,具有文化遗产的性质,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有非物质文化的诸多成分。作为物质文化,其物质材料是工艺美术的基础,因材才得以施艺,材料是物质的基础,也是非物质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从材料与工艺技术的联系,也能明显地看出其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所谓物质文化,材料是其根本,而“非物质”的工艺技术,本质上是处置物质的技术,进一步看,材料不仅决定了一定的加工材料的工艺技术,而且决定或规定了一定的装饰方法和艺术表现风格,材料确定着形式,材料“使人感觉到风格”。 工艺美术既是传统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以物质文化而论,其从材料到产品都有显见的物质内容和形态,包括剪纸工艺美术在内;从非物质文化的角度看,工艺技术、方式与方法、过程,乃至设计创意、作品的功能都是非物质的。 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近二三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由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技术的层面上,遭遇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

江宏:笔底流淌着彻底的快乐

江宏:笔底流淌着彻底的快乐 江宏可能是个慢热型的画家,他身上的魏晋名士气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更愿意称他为“都市里的隐士”,一个脾气很大却叫朋友感觉十分亲切的隐士。林泉深处,一个隐士的背影江宏是以传统风格著称的山水画家、美术史家,他的古体诗写得也相当好。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史论教学的教案中称江宏为“中国当代活着的文人画”的范例。江宏可能是个慢热型的画家,他身上的魏晋名士气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先喝茶,再喝酒,然后在罗汉床上盘腿而坐,冥想一两时辰,或与到访的朋友东拉西扯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突然将杯中的残茶一饮而尽,从罗汉床上跳下来,趿着鞋皮飞步来到南窗画桌前,呼地一下从晾衣竿上扯下一张老宣纸,白云一般展开,再从笔筒里拔出一支长峰,往砚台里戳几下,画了?不,他在考虑从何处落笔,这么一想可能又是半天。但也有例外,比如窗外阳光明媚,春花一夜怒放,他看着高兴,一杯茶未吃完就进入颠狂状态,笔扫千里,风卷残云,一张画很快就完成了。但你若要细看,却不是花卉,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山水丘壑,是他心里的终南山,大山的裥子里开着一片红花,或许与窗外的景色有那么一点关联。收到江宏寄赠的大型画册《林泉高致》,迫不及待拆封瞻阅。啊呀!这一幅幅画,笔简意繁,

真趣天成,或苍茫而浑然窅深,苍蔚华滋;或灵动而气韵天成,妙造自然;或清润而墨韵天然,清雅绝俗,满纸的春天消息!马上搬出笔墨纸砚,我要用临摹的方式向江宏问候,表一表内心的欣喜,与他一起行进在花团锦簇的山阴道上。先画近处陡峭的山坡,一支枯笔斜插上去,江宏马上说:大胆向上,暗中用点力,画出那种顿挫感来。画到树林,主干粗壮有力,但枝桠却有些凌乱,笔尖颇费踌躇。江宏立刻提醒:注意相互关系,画出彼此的依傍与穿插。画到落水,江宏关照不必在意瀑布垂落的速度,只消将大小乱石突出,将水流劈成四五股,自然就有了声色和水气。画远方的烟岚,江宏又示意我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烟霞自行流散。在平缓的水面上要点缀白帆点点,江宏大声呵道:尽管放松!只消勾勒上半片白帆,越简略越妙,不要去管下面的船体。果然,船身轻灵无比,篷帆吃足了水气氤氲的东风,齐刷刷地去追寻李白和杜甫的足迹,将一行大雁抛在后面……这真是一趟快乐的纸上旅行,以前一直以为江宏怀有深深的悲剧意识,笔墨中饱蘸着浓重的忧患,想不到此时在笔底流泻的是无尽的快乐!这本《林泉高致》,是继《兴高采烈》《双松平远》后,江宏献给中国艺坛的又一本分量厚重的作品集,问世后即受到艺术界的注目与好评。过去一年里,江宏不动声色地办了几次个展。所谓不动声色,是某单位、某朋友撺掇他,他只是按时送交作业。另一层面,他也不愿意惊动报界,甚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与当代设计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与当代设计发展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资源和经验,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工艺美术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不少工艺美术资源都已流失,并且由于中国自主设计思想不够强烈,常常会忘了本国文化而一味追求“国际化”,可实际上这种没有基于本国文化基础的设计并不能很好的进入国际。于是要想搞好的设计,当代设计师必不能只想直接借鉴与他人,同时还需加入本国的文化,本国的思想,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术资源当代设计中国元素 一.中国主要传统美术资源介绍 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丰富多彩,是我国艺术百花园的一枝艳丽的花朵。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则是以材料来分类,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美术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i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并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从原始社会起,我们远古的祖先便开始使用石器作为主要劳动工具,经过人们的使用经验最初只是经过简略打制的粗糙石器经过磨光,转孔,用以穿绳和装柄提高了使用功能,又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定型的工具,并且在制作工具的过程他们会注意石材的纹理和色泽,运用曲线和直线得对比,以及制作时的对称和均衡法则等,其实这已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初步的审美意识和精神要求。并且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工艺美术就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是通过没得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对人们的思想感情起着潜移默化的艺术作用。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品种已较多,有壁,璜,管,珠,坠等。而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特征的制陶工艺更是在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最早的灿烂篇章。就彩陶工艺来说,它作为为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不仅拥有实用功能上的优势,它那具有特色的彩绘图案也起到了装饰作用。在它的图案形式法则中,那时候得人们便已会用对比法,分割法,双关法来提高它的艺术效果,,这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这些对我们现在的设计生活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最具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工艺。青铜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制范,熔铸,装饰等过程,在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上,有许多优点,并且它的装饰工艺也令人折服,商周青铜器的装饰还各有其不同艺术特点,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即兽面纹,其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手工业时代,它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形式之一;在大机器生产时代,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形式和部类,作为独特的经济产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工艺美术作为产业,它与其他工业的产业形式又有根本的不同,它同时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文化事业的性质。?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角色定位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1.产业价值: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

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中国记忆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以玉雕、牙雕、雕漆、景泰蓝、花丝镶嵌、京绣等技艺最具特色。北京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条件,传统工艺巧匠云集,名师荟萃,以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典雅名贵而享誉海内外。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上承明清时期的工艺传统,从明朝的少监府到二十四衙门,清朝的清官内务府造办处的四十二作,到清末时期的工艺局,民国时期的民间作坊,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但制作的工艺品仍以延续传统技艺与传统题材为主,少有创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转机。自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这17年时间对于历史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7年。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传统工艺恢复阶段还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发展阶段,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设计制作了许多有别于传统题材而独具新中国文化特色的工艺品。这些艺术品因其题材的特殊性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其稀缺性可见一斑。 传统工艺的新中国记忆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的传统工艺应该走何种发展道路,如何在工艺上继承传统,在样式题材上突破传统成为传统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1949年8月,开国大典还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市政府就邀请梁思成、费孝通、徐悲鸿、林徽因、高庄、吴作人、马衡等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请各位专家献计献策。专家们一致认为,新中国工艺美术要有新的面貌,要制作出具有新时代特点与新中国特色的作品,求新求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17年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的主题。 新中国成立后17年,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手工业工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几种不同的经营方式,这是一种有别于明清时期和20世纪上半叶全新的发展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品包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它的审美趣味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时代性。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百花”题材的工艺美术作品出现,正是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而制作的,成为这一时期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创作主题。1957年,北京景泰蓝行业制作了一对高1.73米、最大直径0.9米,瓶身绘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图案,名为“龙耳尊”的大瓶。还有玉器行业也制作了玉雕百花篮,象征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大繁荣。 这一时期,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设计出新的表现题材,即使在“文革”时期这种趋势也很明显。玉雕行业,既有继承传统样式的佛像、仙人、仕女等题材,如仕女、观音,也有神话、故事题材的月宫嫦娥、西施梳妆等作品。最具特色的是出现了大量以领袖、名人、农民、儿童为题材的玉器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主席视察黄河为题材的白玉《河清有日》,毛主席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的白玉作品《工地上的太阳》等。1958年,玉雕大师王仲元创作的翡翠三秋瓶瓶身饰以黄瓜、扁豆、蔬菜等图案,以此歌颂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新面貌。牙雕行业,以传统的仕女、老人、佛人、武人、花卉、小活、兽等几类为主,有一些反映新中国面貌的大型牙雕作品面世。这些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牙雕作品的出现,改变了北京牙雕工艺品以古装美人、果蔬一类等传统题材占主流的面貌。如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精神风貌的牙雕作品《红领巾》《少先队员》等。还有一些作品,如《翻身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新农民》等,都是反映了新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佳作。长期以来,景泰蓝工艺品固守传统,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富贵多寿、凤穿牡丹、鹤寿延年、五福捧寿等吉祥纹饰为主要装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生活题材和革命题材的作品。如红领巾少年喂鸡养兔的场面、解放军战士搀扶农民老人的军民一家亲的题材,都十分具有新中国时代特色。1966年,由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设计的景泰蓝金秀瓶,造型简约流畅,选取了南瓜、白菜、豆角花为图案进行装饰,生活味道浓厚,突破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思路。另一件《万里长征第一关》,更是歌颂红军的革命精神。雕漆行业也出现了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庆祝丰收的场面、红领巾形象;有表现新中国面貌的作品,如寓意和平的和平鸽形象、新中国国庆庆典场面等等。更有以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新建景观为题材来装饰雕漆作品,如剔红十三陵水库插屏。 新中国特色的经典名作 新中国成立的30年时间里,一些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经典名作,成为了“国宝级”的珍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