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策划方案01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策划方案01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策划方案01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策划方案01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

展览策划方案

引言

坚持“田园城市、全域成都”,根据特色分区发展,坚持四个原则:体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要求;体现区域合作,符合“全域成都”规划;与市域生态本底相协调;体现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在规划方案中明确,城市和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根据成都市域不同区域资源禀赋,规划市域总体功能分区。其中:

旅游重镇“生态屏障”: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的山区。

农田区域“城在田中”: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以平原为主,是成都市都江堰精华灌区、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应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中心城区“园在城中”:中心城区,重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布局。

扩展区域“城田相融”: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成都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以丘陵为主的地区。

五大区域产业合作: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德绵、成资遂、成眉乐、成雅和成阿五个区域产业合作区,其中:成德绵合作区主要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为主;成资遂合作区主要以汽车制造、旅游产业合作为主;成眉乐合作区主要以新材料和石化下游产业合作为主;成雅、成阿合作区主要以旅游产业合作为主。在区域合作基础上形成产业功能合理分工、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充分协调的一体化格局。

宗旨

成都在城市形态和发展水平上,是超大型、现代化的城市,同时也是符合田园城市理想、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二、三圈层是“城在园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

第一、城市的外在印象是田园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落脚点在田园上,它的印象是城乡交融的、田园化的、诗意性的。但是,田园城市又不只是这么简单,在城市印象的外壳之下,其内核性特征显得更为关键。

第二、城市的功能是全球化的。未来的成都,在全球的经济、文化等某些领域应该具有影响世界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企业、人和国际组织来发挥。成都需要聚集全球化的企业和国际性的经济、文化组织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具备了这些,成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城市。

第三、城市的产业以知识型产业为主导。作为全球性的现代田园城市,其产业应该是高端产业,或者是产业高端,这些产业至少在一些主要方面具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产业高端,他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知识为核心,未来全球主导产业就是以知识型为主导的产业,世界性城市更是要以知识产业来支撑。

第四、城市的空间布局是网络化的。未来的成都,应该是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联结的、多中心、多功能、多层次,城乡之间、城镇之间有专业分工的城市体系。目前,成都已具有城市网络化得雏形,随着未来的发展升级和基础设施连通,能够形成城市网络。

第五、城市的规模是巨型化的。全球城市正在向巨型化发展。按照加拿大学者的研究,全球有40个网络化的巨型城市,这40个城市的GDP占全球GDP的66%,科技创新占全球的90%。因此,成都应该发展成为一个巨型化的城市。

第六、城市的生态是优美的。随着全球化发展,一个城市要有竞争力,要能比别的地方有吸引力,生态环境优美是必不可少的。田园城市最本质的意义也就是要享受这种生态的优美。

第七、城市的文化是多元的。纽约、伦敦等城市外来人口都在20%以上;迪拜作为世界城市,80%的人口都是外国人。成都要建成世界城市,人口国际化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人的来源的多元化自然会带来文化的多元,文化的多元加上相互之间的包容,就有可能形成巨大的创新。

第八、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智能化的。一座世界性的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应该充分智能化。世界上有许多城市,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局部实现了智能化。只有实现智能化,生产、生活才更加便利,才能更加便捷的利用全球的资源要素,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九、城市的社会是均衡、和谐的。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目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更应该在城市社会均衡,和谐方面体现出突出的优势。

一、定位:展览。

1.项目名称:

A.倾国山水,天府之国。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

B.引领田园世界,体验美景天成。

成都,你我的自然装扮。

C.东方伊甸园,心境田园城。

花园成都,城美人和。

D.让农村像城市,让城市像花园。

2. 展览主题: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3.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新华社、国家旅游局、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共四川省

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旅游局、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

协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旅游局。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成都商报。

展览地点:拟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北京展览馆。

展览规模:3000平方米左右。

展览时间:2010年10月21 至11月21日。

4.组委会: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副秘书长:

5.策展人:

二、展览。

1.展览内容:

(一)、成都的历史

a.文化艺术

i.蜀锦

I.蜀绣

iii.川剧

iv.茶艺

b.人文景观

i.都江堰

ii.青城山

iii.武侯祠

iv.锦里

v.二王庙

vi.文君井

vii.文殊院

viii.宝光寺

ix.青羊宫

×.杜甫草堂

xi.金沙遗址

xI.古船棺遗址

×iii.宽窄巷子

xiv.永陵

(二)、成都的今天

a.城市荣誉

i.“国家园林城市”

ii.“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iii.“国家森林城市”

i V .“最佳森林生态绿化城市”

v.“无污染工业城市”

vi.“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V ii.“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Viii.“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ix.台商“极力推荐”城市

x.“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

xi .“全国文明城市”

xii .“世界会展名城”

xiii.“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

xiv.“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四川省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

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2004年,由央视组织的“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成都市作为中西部唯一入围城市,成功跻身“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列。

2005年,成都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7年,成都市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继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成都市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The World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Destinations)已经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从此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并正式批准程度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成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b.综合竞争力

i.地区生产总值

ii.产业结构优化

c.创业环境

i.行政管理

Ii.外向型经济

d.人居环境

i.环境综合整治

ii.森林覆盖

iii.城市综合交通网

iv.城乡信息化服务体系

v.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e.公共服务

i.医疗服务体系

ii.社会救济体系

iii.教育普级

iv .城乡居住条件

f.会展城市

i.成都展馆

ii.大型国际化展览

(三)、成都的未来——田园城市

a.十一五规划

i.中西部金融中心

ii.世界级三线城市

b.新三最

c.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

d.成都宣言

e.田园城市

i.消灭三大差别

ii.自然之美

iii. 社会公正

iv.城乡一体

v.低碳经济

2.展示手段:实物/图片/说明文字/多媒体/沙盘/景观/艺术品/展台/展架/展示墙/标牌/标识/洽谈区/模型/道具/动态屏幕演示系统

观众组成:

主要嘉宾:邓琳女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

室主任倪鹏飞教授

成都市政府相关领导

北京市政府相关领导

现场贵宾:国内外知名艺术家

各大企事业单位领导

普通观众

前期活动:

媒体宣传:

电视媒体: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成都电视台等

网络媒体:搜狐/新浪/网易等

大众媒体:参考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

北京晨报/成都商报等

展览现场:布展/开展/撤展

现场活动:

开幕式/剪彩

开幕酒会

城市规划设计大赛

艺术品赠送

后期活动:

建议全国巡展:主要城市:大连/青岛/杭州/厦门等

3.展览工作计划:

(一)、项目管理

活动预算制订

签署协议

重要承包商委托

展览会报批

公安消防报批

(二)、媒体计划

宣传方案

广告投放

新闻稿撰写

软文投放

(三)、设计搭建

整体设计方案

预算制定

施工管理

4.展览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三、展览经费:3000万人民币左右。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 副市长刘仆接受记者专访,详解成都建设 2010年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 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 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他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刘仆:我先介绍四大总体功能区。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

成都-世界田园城市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基础和条件 1、生态本底; 2、文化底蕴; 3、经济基础; 4、区域中心; 5、城乡统筹基础; 6、全球化与中国崛起;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 1、内涵; 2、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比较; 3、“三步走”战略; 第三部分总体功能分区 1、全域成都规划:“一区两带六走廊”; 2、总体功能分区; (1)、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 (2)、优化型发展区; (3)、提升型发展区; (4)、扩展型发展区; 3、区域合作; 4、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 第四部分市级战略功能区 1、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2、金融总部商务区; 3、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4、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 5、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6、“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7、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8、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9、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10、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11、石化产业功能区; 12、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13、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第五部分区(市)县战略功能区

一、生态本底: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本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晓江: “千年传承的山水田林是成都构建“现代田园”的本底基础。

世界城市都有承载自身历史传统和独特人文特征的空间载体,而成都的载体是都江堰及平原灌区系统,是成都平原独特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缔造者,世界水利发展史的重要遗存。” “山、水、田、林”四大要素构成独特的生态本底 “山”即龙门山、龙泉山 “水”即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 “田”即都江堰精华灌区 ■现代农业承载基础■城乡生态环境 “林”即林盘 ■传统居住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城乡生态系统 二、文化底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 划简介 1 2020年5月29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解读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解读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 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 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 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 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她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 2 2020年4月19日

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 3 2020年4月19日

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 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要求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建成成都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发展区域。从最近的情况、灾后重建的情况来看,龙门山脉地区实际上是受 4 2020年4月19日

成都现代田园城市

转载 4月9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规划图》正式出炉,引发社会关注的热潮。 探索环保新道路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日期:2011-02-28 作者:记者辜迅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 编者按: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是成都市抢抓历史新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30~50年间,成都市将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重要举措,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并做到使二者并行不悖。 本版对成都市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各项创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环境报记者辜迅 关注一现代田园城市的特征

田园式城市形态;国际性城市功能;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基础设施功能完善。 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质是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核心思想的新型城市。其中,“自然之美”指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实现广大农村地区“人在园中”、二三圈层“城在园中”、中心城区“园在城中”,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城市之美。 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包含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和田园城市4 个基本要素,其具体特征有6个方面:一是田园式的城市形态,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强大的现代化功能,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在建成西部“两枢纽、三中心”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成为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三是市域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四是社会和谐,城乡二元体制全面破除,城乡居民享有更充分的社会福利和更有力的权利保障,具有很强的幸福感;五是人与自然和谐,“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六是基础设施现代化、智能化,城乡贯通、配置均衡、功能完善。总体而言,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未来的成都将是一座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环境优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是成都市抢抓历史新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30~50年间,成都市将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重要举措,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并做到使二者并行不悖。 关注二用创新精神做好环保规划 提出了37项规划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为量化指标,涉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7方面内容。 和全国一样,成都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而发展,通过探索、研究、发展和深化,环境保护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局部、不系统的状态进入全面开展的发展过程。 和全国一样,成都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而发展,通过探索、研究、发展和深化,环境保护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局部、不系统的状态进入全面开展的发展过程。 思想重视,提前谋划,强化规划的“统领、主线”作用,全力推动环境保护各项规划编制。2005年2月,“成都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同时成立了各子规划编制小组。编制小组经多方听取、征求省、市相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并深入全市各行各业和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编制形成正式文本,于2006年11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印发实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引领做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成都

成都功能介绍

成都,这样一个有着2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可玩、可看的地方太多了。名胜古迹市内就有很多,远至各州县、地区,那风景更是数不过来。成都的菜肴,更是天下一绝。有那么一说,吃在广州,味在成都。 这样美的城市,用不着多说的了,地球人都知道,你自己带眼睛来吧。 成都市内一日游 第 1 天 杜甫草堂 - 武侯祠 - 青羊宫 - 望江楼 - 文殊院 上午先去著名的杜甫草堂(17、304、35路可达),然后乘304路依次游览武侯祠和青羊宫(以上三景点相距很近,均为2-3站的距离,也可打的或坐三轮车)。午餐可在青羊宫对面的陈麻婆豆腐店吃。午后乘35路至望江楼公园,沿途浏览府南河两岸的蓉城市景,在望江楼公园内可坐坐茶铺,享受成都人的休闲生活。晚饭前去市中心春熙路、总府路逛逛商场,晚餐可就近在“龙抄手”品尝小吃,也可以去人民南路尝尝成都的火锅或川菜,然后在附近的酒吧里结束这难忘的一天。 都江堰-青城山周末自助游 第 1 天 都江堰 - 玉垒山公园 - 二王庙 - 安澜桥 - 青城山 清晨在成都火车站广场或西门车站乘车(10分钟一班,1小时即到)去都江堰(门票60元,索道25元)游玉垒山、二王庙、安澜桥、离堆,看完这一秦代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后乘车去林深木密、清幽秀丽的青城山,切记上山时不要乘缆车,只有沿着松竹掩映的石板路经游天师洞、祖师殿、登上观日亭,才能真正领略到“青城天下幽”的独特味道。(如一日游,此时应抓紧时间乘索道下山回成都了,一日游可在成都乘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专线车,往返车费20元),如二日游,当晚可住在青城山最高峰的道观上清宫附近。 第 2 天 清晨登临山顶,观日出、云海、圣灯三大奇景。早餐后,乘车去青城后山,沿泰安寺、观音瀑布、翠映湖、双泉水帘洞、梳妆池上山,从白云洞、龙隐峡栈道、三龙水晶溶洞下山。下山后有去成都西门汽车站的直达车。 四姑娘山五日自助游 第 1 天 清晨6:40从成都西门汽车站出发,乘往小金方向的长途汽车去日隆,沿途可欣赏巴朗山云海和美丽的高山草甸风光,夜宿日隆。在日隆镇上有便宜的小旅馆,大约每晚二十到三十元,没有卫生间。 第 2 天 骑马游览海子沟,沿途可观赏到锅庄坪、大海子、花海子、双海子等景点,观冰川奇观。游毕后返回日隆,仍宿日隆招待所。 第 3 天 骑马游览长坪沟,沿途可观赏喇嘛寺、二道坪、上干海子、木樏子、鸡冠石等景点,

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新型城市化

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新型城市化 展望“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空间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的背景下,全省将进入以推进都市圈和小城镇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时期。作为杭州都市圈北部门户,推进新型城市化将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人居生态化、外向国际化,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探讨城市定位,笔者认为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我县新型城市化发展,能够全面概括我县发展实际、凝练我县发展优势,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县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田园城市”的内涵分析 从理论来源、文化意涵和现实需要来看,“田园城市”与德清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相吻合。 (一)“田园城市”的理论来源。“田园城市”由英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提出的一种生态城市模式。其特征是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绕城市区域,把城市生活的便利高效与乡村生活的优美宁静相结合。“田园城市”理论,对后来广为流行的“城市有机疏散”、“卫星城镇建设”等城市规划理论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田园城市”理

念,虽然是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但针对工业化社会提出的城乡融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模式,符合当前我国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城乡融合的发展需要。 (二)“田园城市”的文化解读。城市定位既需要理论上的正确性,也需要文化上的契合性。“田园城市”虽然是外来理论,但“田园”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和久远的中国文化渊源。对比“山水”、“园林”、“田园”三个经常用于城市定位的名词,我们认为“田园”比另两个名词更好。通常情况下,他们都可以形容一个城市的美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唯有“田园”成了具有人文意境的形容词。如“田园生活”,“田园牧歌”、“田园诗般的生活”,这说明“田园”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代表了人们对自然、闲适、宁静生活的追求。“园林”传统主要源头是魏晋时代的江南,是当时达官显贵对“田园”生活的附庸风雅,是对“田园”的一种“模拟”。“山水文化”则来自“山水诗”和“山水画”。但“山水诗画”也只是知识分子将精神寄托于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并未形成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所以说,从中国文化看,“田园城市”一词比我们常用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更具有文化契合性。 (三)“田园城市”的现实需要。城市定位除了理论上的适用性、文化上的丰富性之外,还要符合本地发展现实和当前发展需要。从本地实际看,“现代田园城市”高度概括和有效提炼了我县“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工作重点,有助于我县推进“开放带动、接轨沪杭”主战略。“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城市

成都城北分析

城北主要片区详述 相关资料显示,成都市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月为北风,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这就是说外面的新鲜空气要进入成都,首先经过的就是城北。所以,能享受到全成都最畅快呼吸的地方,在城北。 根据成都市的城市绿地规划,北部新城内的主要绿地有800亩的植物园、15万平米北郊森林公园、3000亩的熊猫基地、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的北湖公园、2000亩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城北几乎就是一整片绿地,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比的,“城市氧吧”绝非浪得虚名。北郊风景区的最新规划设计方案表明,这个距离成都最近,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将被打造成为总面积达15.3524平方公里,融生态宜居、康体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国际休闲生态度假区。 拥有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难怪人们普遍认为这里将是成都最早实现田园城市的区域,住在未来的城北,会很绿色。 交通先行,夺得规划天时 铺开一张地铁线路图,可以看到纵贯成都南北的地铁一号线北边的起点就在沙河公园附近的升仙湖站,城北将率先享受到地铁的便利。而在成都的地铁规划中,一号线、三号线、七号线都穿过城北贯通城区,呈现出扇形状分布,轨道交通对城北的拉动才刚刚开始。 城北之所以被购房者认为“没档次”,根本原因在于这里不宜居。大型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在此扎堆,使得城北虽然能生财,却留不住在这里赚了钱的人们。“有谁会愿意住在荷花池边边上?又脏又乱,还不安全。”“川陕路上尽是大货车,我开车走那儿过都是提心吊胆的。”这些“牢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城北的几大不足之处:规划不合理、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不方便。 要解决城北存在的这些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合理处理“商”与“住”的关系。根据新规划,城北一方面要把现代商业引进来,另一方面则把部分分散的专业市场搬出去,以提升整体品相。2008年成都国际商贸城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型商业流动中心。届时,荷花池、五块石等大型市场都将进行整体搬迁。未来的城北将以大丰、斑竹园等区域发展商业,而198区域则将

新田园理念下的田园城市

规律与模式 一、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模式 城市化建设,一般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及文化领域的嬗变四大层面。 (一)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城市化发展有着一般的规律性。总结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城市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S型”曲线呈现三个发展阶段:初期、中期与后期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

初期阶段(30%以下)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中期阶段(30%—70%)由于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稳定阶段(70%—90%)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主要表现为城镇内部的职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二)城市化发展的模式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和模式。在城市化到一定阶段后,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伴随而生,进而演化出现代城市发展的完整序列。 在这一过程中,以发达国家为典型的城市建设模式相应成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美国的“摊大饼”为代表的“城市蔓延”模式和以欧洲的“撒芝麻”为代表的“城镇成长”模式。两种模式助推了各自城市的发展成就,而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却不相同。 1.城市蔓延发展模式 城市蔓延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具体特征表现为:以城市为中心,在大片农田或绿地上建设一座座新市镇和社区,吸引大规模城市移民来居住、生活和工作。

摊大饼模式发展迅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但是负面危害也很大,严重破坏了地区的集体历史记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城市成长发展模式 城市增长发展模式,以欧洲为代表。主要特征为:以乡村为中心,通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吸引城市人来居住、生活和工作,并把农业生产留在田间,从而为自己留下集体的历史记忆,包括村庄的用地规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从经济发展上来看,美国模式是高效的,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果也是惨重的,空气和水资源严重污染、能源短缺、交通堵塞、生态恶化等。相对来说,欧洲较好地协调了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但是也面临如何利用环境来重整区域经济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成就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成就显著——城镇化率从20%到40%只用了22年,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多,增速居世界首位。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历程(1949-2005)统计如下表。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

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 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指引,其理念决定了城市战略目标的前瞻性和世界性。前段时间,规划部门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构建了一个总体规划框架,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田园城市图景以及规划建设“九化”原则。当前,全市上下正按规划奋力推进战略功能区、示范线建设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掀起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热潮。可以设想,未来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将奠定成都这座特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决定以后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城市形态、风貌特色和生活品质。有如千年传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项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理念可能长久地造福于一座城市。而城市一旦建成再要修改,绝非朝夕之功,且要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 规划是城市空间关系的统筹,核心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体现了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以及未来的实践认识过程中,我们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对一些具体理念展开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既是对田园城市理论体系的充实和丰富,也对进一步厘清世界现 —2— 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田园城市包含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 一个多世纪以前,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针对的是已完成工业化的英国, 当时伦敦正被拥挤、污染等大城市病严重困扰。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与乡村在分离之后重新走向融合,综合城市与乡村的优点。从现在来看,田园城市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包含符合后工业化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瞄准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战略布局。目前中国整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北京、上海已处于后工业 化阶段。成都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中心城区已步入工业化后 期。在发展水平上,成都要追赶北京、上海;但在城市建设上,成都要努力超越北京、上海,营造最具特点、全国最优的人居环境。 作为面向后工业化时代的战略定位,田园城市至少包含以下 5 个方面的城市发

成都市景点导游词介绍大全5篇

成都市景点导游词介绍大全5篇 成都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成都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大熊猫基地。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成都市景点导游词介绍大全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都市景点导游词介绍大全(1)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们光临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锦城”“蓉城”是成都的别名;芙蓉、银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树。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辖区划为7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新都县、双流县、大邑县、新津县、郫县、金堂县、蒲江县。此外,还设有国家级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一般说的成都市区则指市中心部位的五个区,简称为“五城区”。其余的统称“市郊县”。 成都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区和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们就用自己辛勤劳动的双手,在这里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大约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

解读【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 2010年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 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 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他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 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要求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建成成都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发展区域。从最近的情况、灾后重建的情况来看,龙门山脉地区实际上是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成都的旅游经济区。经过两年重建,基本具备了既是生态保护区又是现代旅游发展区的基础和雏形。特别是都江堰和大邑,发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具备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雏形和感官印象--大邑新场、花水湾、西岭雪山,以及都江堰虹口,都给人这种切身的感受。 第二个是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该区域是我市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和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应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第三个是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本质上说就是要加快发展,主要布局现代产业的一个区域。这恰恰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来的成都向东向南发展规划相契合。 第四个是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成华区规划

我区加快实施“1413”战略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以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要把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贯穿于全部工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始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强力推进高端产业向功能区集聚,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产业聚集话、加快构建“好”字为本、以“强”胜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引导成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解决好资源和环境制约问题。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立斌在区委五届四次工作会上的报告 2009年底,成都市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这与我区确定的“一轴四城一区三带”发展定位和“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时空起点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成都的长远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成华作为中心城区之一,被誉为“成都之精华”,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加快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光荣使命。成华在土地、生态、交通等方面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比较优势明显,再加上经过近年的高速发展,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在全市率先建成“园在城中、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站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我区按照“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

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发展定位,建设生态环境最优、产业竞争力最强、城市品质最高的现代化城区。 “一轴四城” 谋求现代产业支撑 “随着‘1413’战略的深入实施,‘一轴’、‘四城’建设将着力体现‘现代’特色和‘城市’特征。”区委政研室主任毛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区形成“一轴四城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其中,“一轴四城”主要承担产业发展功能,是支撑全区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也是打造“现代成华”的重点区域。 成华正处在“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过程中,整个城区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在元旦前召开的区委工作会上,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要求,区委把2010年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突破年”,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贯穿于全部工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始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瞄准“西部第一、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目标,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产业聚集化,加快构建“好”字为本、以“强”胜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提升现代服务业 奋力推进产业高端化 “有了目标和定位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毛军说,“1413”发展战略及“生态城区,现代成

成都市天府广场简介及城市广场建设

成都市天府广场简介及城市广场建设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为市民提供公共生活的开敞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地理位置、建筑实体、设计构思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介绍了成都市天府广场,简单探讨了城市广场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成都天府广场;广场建设 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不仅是人流会聚的地方,而且也是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一个城市要令人难忘,让人留恋,它就要有具有魅力的广场。成都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除了舒适的气候、休闲的生活节奏外,优美的城市环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天府广场正是美丽成都的缩影。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非常注重天府广场的建设,2007年2月9日,人们期盼多年的天府广场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图1)。整个广场景观着力展示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与太一生水、水兴天府的历史都市成都风貌。综观天府广场的规划设计,无不体现出“手笔大、构思新,具有独特、新颖、严谨、流畅”的特点,展现了成都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同时又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天府广场是集城市政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广场的定位和性质,尤其是亭、水、雕塑处理很好,贯彻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1、地理位置 天府广场位于四川省会成都的中心(图2),是成都城市交通的枢纽,区位优势显著,是展示成都文明精华、城市个性和独特魅力的最佳窗口,也是体现成都城市精神的形象标志,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娱乐、集会、游览的重要场所。周边有许多大型的购物商城,以及成都最大的购物步行街-春熙路,这些使得天府广场成为了成都的商业中心。天府广场交通便利,各大公交站均有到达天府广场的班次,而且已经修成的成都市地铁一号线和即将修成的地铁二号线均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向成都四面辐射,因此天府广场坐拥地利上的绝佳位置成为成都市的一颗明珠。 2、天府广场实体介绍 实体是广场功能及其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广场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天府广场面积为8万多平方米。尺度较大,但由于它的等级较高,功能较多,空间组成形式丰富,因此建筑面积算比较合理。广场整体是一个倒角矩形,如果从空中俯瞰广场,将会发现天府广场所有建筑构成了一个太极图案(图3),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而且在建设时考虑了未来的地铁规划,因此天府广场充分利用了地下的空间,是一个平面和下沉相结合的混合式广场。地下一层建为商场和文化中心,包括一座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建在地下二层,与天府广场周边大厦相同,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方案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导则目录: 1、布局组团化 1.1 总体布局组团化 1.2 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 2、产业高端化 2.1 高心技术产业与现代化制造业 2.2 现代服务业 2.3 现代农业 3、建设集约化 3.1 资源利用集约化 3.2 城镇建设集约化 3.3 产业发展集约化 3.4 农村发展集约化 4、功能复合化 4.1 城市功能布局复合 4.2 建设项目功能复合 4.3 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 4.4 强化中心 5、空间人性化

5.1 空间尺度人性化 5.2 功能人性化 5.3 设施人性化 6、环境田园化 6.1 保护生态屏障 6.2 体现“城在田中” 6.3 体现“园在城中” 6.4 小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居住环境田园化 6.5 道路及河流两侧体现田园风光 6.6 保护林盘 7、风貌多样化 7.1 天际轮廓多样化 7.2 建筑风格多样化 7.3 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 7.4 打造标志 8、交通网络化 8.1 强化枢纽 8.2 构件全域综合交通网络 9、配套标准化 9.1 分级配置标准 9.2 分类配置标准

1. 布局组团化 布局组团化包括总体布局组团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 1.1 总体布局组团化 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城、镇、村之间以田园隔离,防止“摊大饼”和连片发展,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 图1.1 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概念图

1.2 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 建设项目应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形成疏密结合的空间布局形态,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图1.2.1 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示意图(“198”地区建设项目)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四川成都立体城市农业景观带规划设计

成都市天府新区‘立体城市’农业景观带概念性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 二、产业策划 三、总体规划 四、规划实施

一、规划背景 二、产业策划 三、总体规划 四、规划实施项目背景 相关规划简析规划范围 规划区概况

1898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主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可以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2009年底,成都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并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和理念下,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总的要求就是要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使它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 也有强大的现代化功能,并能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建设田园城市是成都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项目的发展趋势。 1.项目背景|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模式图

1.项目背景|农业都市主义 城市 生产性景观系统 自然栖息地 户外休闲空间 食物生产 生态廊道 公共非机动车 系统 单位面积城市空 间收益最大化 农业资源生态 游憩服务功能 最大化 农业生产 复合功能( 工作+居住) 城市 游憩休闲 教育 农业区域 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 居民就业 现代的城市生活方式 植入 植入 农业都市 主义 都市农业 立体城市内实践农业都市主义,农业景观带探索发展都市农业,两者相互渗透。 农业都市主义Agricultural Urbanism 在城市建成区植入一个连续的生产性景观系统,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出功能 复合的城市开放空间网络。 都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 农业生产与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相结合,创造农业 资源与生态游憩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