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压片机例子

课程设计压片机例子

课程设计压片机例子
课程设计压片机例子

4.5粉料压片机执行机构设计

粉料压片机是一种把粉状物料压成片状制品的设备,在食品加工、制药业和轻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本节设计的粉料压片机成型机构用于瓷片电容器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其总功能是瓷片电容器的生产,根据其生产流程,可分解为:干粉料制备、压片、焙烧、制极片、焊引线等,本例即是将干粉料压制成片坯的压片机。它由上冲头、下冲头、料筛等执行机构组成。压片的工艺过程为:

(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型腔,图4.71(a);干粉用筛入的方法,可免除结块料和杂质进入。

(2)下冲头下沉3mm,图4.71(b);上冲头到达型腔前,下冲头下沉3mm,是为了防止上冲头下行到型腔时,带动的气流将粉料扑出;

(3)上下冲头对粉料两面加压,并保压一段时间;图4.71(c);上下冲头同时加压是为了使成品内部材料的致密度趋于一致;而为了使压制的成品形状稳定下来,加

压完成后需停歇一段时间保压。

(4)上冲头先开始退出,下冲头随后并稍慢地向上移动到和台面平齐,将压好的片坯顶出,图4.71(d);

(5)下冲头停歇待卸片坯,料筛推走片坯,同时完成筛料工作,进入一下个工作循环,图4.71(e);

(a)(b)(c)(d)(e)

图4.71 压片机运动工艺顺序

设计参数和基本要求:

压片机的有关参数是:片坯直径为34mm,厚度为5mm,圆形片坯;压力机的最大加压力为1.5X105N;生产率为25片/min;驱动电动机为1.7/2.8kw、940/1440r/min。

4.5.1、粉料压片机的工艺动作分解

根据上述工艺过程,可以将压片功能分解为:

(1)粉料上料功能;

(2)加压功能;

(3)压成坯料的下料功能。

将这些功能进行运动化后,发现加压功能可以由上、下两个冲头的运动来实现;而料筛的运动既完成了上料功能,也同时完成了下料功能。于是可得到用料筛、上冲头和下冲头作为上述运动的执行构件,分别由三支机构来实现这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

由此可得执行构件的运动形态、特征和操作方式如下:

(1)上冲头需完成上、下往复直线运动;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停歇或近似停歇,起保压作用;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100mm。最好有急回特性。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装料装置。所以下冲头也需完成上下直线运动,行程较小,运动具有间歇性。

(3)料筛在台面上向右移到模具型腔上方时,做左右往复振动式料筛动作,然后向左退回;带坯料成型并被退出型腔后,料筛又向右移45~50mm,推卸成型片坯。

4.5.2、压片机运动循环图设计

从上述工艺过程可以看出,由主动件到执行构件有三支机构系统顺序动作,从整个机器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时序式组合机构系统,所以拟定运动循环图的目的是确定各机构执行构件动作的先后顺序、执行构件动作时相应主动件的位置,以利于机构系统的设计、装配和调试。

上冲头为主加压机构,主动件每转一圈完成一个运动循环,所以拟定运动循环图时,以该主动件的转角作为横坐标,以机构执行构件的位移为纵坐标画出位移线图。

料筛从推出片坯的位置经加料位置加料后退回最左边(起始位置)停歇(如图4.72①所示);料筛刚推出,下冲头即开始下沉3mm,如图4.72②所示;下冲头下沉完毕,上冲头可下移到型腔入口处,如图4.72③所示,待上冲头到达台面下3mm时,下冲头开始上升,对粉料两面加压,这时,上下冲头各移8mm,如图4.72④所示,然后两冲头停歇保压,如图4.72⑤所示,保压时间约0.4s,即相当于主动件转60°左右;随后,上冲头先开始退出,下冲头稍后并稍慢地向上移动到与台面平齐,顶出成型片坯,如图4.72⑥所示;下冲头停歇等待卸片坯时,料筛已推进到型腔上方推卸片坯,如图4.72⑦所示;然后,下冲头下移21mm,同时料筛振动使筛中粉料筛入型腔而进入下一循环,如图4.72⑧所示。

在拟定运动循环图时要注意:料筛由传送机构把它送至上、下冲头之间,通过上、下冲头加压把粉料压成片状。根据生产工艺路线方案,此粉料压片机在送料期间上冲头不能压到料筛,只有当料筛不在上、下冲头之间时,冲头才能加压。所以送料和上下冲头之间的运动在时间顺序上有严格的协调配合要求,否则就无法实现机器的粉料压片工艺。

4.72 压片机的运动循环图

另外,各执行构件的动作起讫位置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上冲头还未退到上顶点,料筛即可开始移动送进;而料筛尚未完全退回,上冲头已可开始下行,只要料筛和上冲头不发生碰撞即可。这样安排,可增长执行构件的运动时间,较小加速度,从而改善机构的运动和动力性能。

4.5.3、压片机机构方案设计

由上述可知,压片机机构有3个分支:实现上冲头上下运动的主加压机构,实现下冲头上下运动的辅助加压机构,以及实现料筛左右运动的上、下料机构。此外,当各机构按运动循环图确定的相位关系安装后,由于加工和装配都会造成尺寸和位置的误差,从而使执行构件的运动不到位,故对机构和构件间的相对位置或有关尺寸应能做适当调整,也就是说,在设计的机构中需设置能调整相位前后或位移大小的环节。

下面针对其中的上加压机构的设计,说明其具体的设计过程。

1上加压机构方案设计

实现上冲头运动的主加压机构应有下述基本功能:

(1)因为机器生产率为25片/min,即上冲头要完成每分钟25次往复运动,所以机构的主动件的转速应为25r/min,若以电动机为原动力,则主加压机构应有运动缩小(减速)的功能。

(2)因为上冲头是往复运动,所以机构要有运动方向交替变换的功能。

(3)电动机的输出运动是转动,上冲头是直线运动,所以机构要有运动方式转换的功能;

(4)因为有保压阶段,所以机构上冲头在下移行程末端有较长的停歇或近似停歇的功能,保压时间一般大于上冲头一个运动循环周期的1/10;

(5)因为要求冲头有较大的作用力,所以希望机构具有增力的功能,以增大有效作

用力,减小电动机的功率。

其中功能(1)、(2)、(3)是与运动形态、运动变换有关的功能,是必须具备的,所以先满足这三种功能来进行机构系统方案的综合,(4)、(5)是与运动特性有关的功能,在后续步骤中再考虑。

针对功能(1)、(2)、(3)的每一种功能列出能实现该项运动功能的机构(在这里仅在3类基本机构或其变异机构中各选一个),将其按表排成形态学矩阵图后,从每项功能中各取一个机构组成机构方案,总共可组成33=27种方案。

表4-4 上冲头机构的形态学矩阵

这些方案中的一些基本机构如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兼有运动形式转换和运动方向交替变化的功能,这样有些机构的组合就显得繁琐而不合理。因而可以直观进行判断,舍弃一些不合理的方案。本例从中选出如图4.73所示的五个方案作为基础方案,再根据其他功能要求通过变异和组合的方法进行增改。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表4-4中只列出了依靠刚体推压原理进行传动的机构,这是因为主加压机构所加压力较大,用摩擦传动原理不太合适;而用液压力传动,因为估计系统漏油会污染产品,不宜采用,所以采用电动机驱动、刚体推压力传递运动的原理。

图4.73中的5种设计方案仅是串接式组合。为全面达到压片机的功能要求,特别是与运动规律(4)(5)等特性有关的要求,即上冲头在行程末端有一定时间停歇保压和增力作用的要求,用变异或其他组合方式对上述方案再做修改。

4.73 上加压机机构运动方案

图4.73(a)、(c)方案所示机构采用转动凸轮推动从动件,当与从动件行程末端相应的凸轮廓线采用同心圆弧廓线时,从动件在行程末端停歇。(b)图采用曲柄滑块机构,结构简单,尺寸较小,但滑块在行程末端只做瞬间停歇,运动规律不理想。(d)图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串联可得到较好的运动规律。(e)图为凸轮与摇杆滑块机构串联,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有缓和冲击且能满足较理想的运动规律,所以(d)、(e)两方案为上冲头机构比较好。

接下来,采用变异和其它机构组合方式,实现与运动规律(4)、(5)等特性有关的要求,即上冲头在行程末端有一定时间停歇保压和增力作用的要求,对上述方案进行修改。增力作用的实质是在主动件功率不变的情况下,从动件速度小则输出的力就大,所以减速就是增力;对于停歇,一种情况是从动件在一定时间内位移为零或速度在零点附近;另一种情况是运动副暂时脱离或运动副在主动件运动方向不起约束作用。按上述思路考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变异法。

在如图 4.73(d)所示的方案中,保留齿轮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而将其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变异为曲柄摆动导杆机构,如图4.74(a)所示,再将摇杆滑块机构CDE中的滑块调整到极限位置,即CD、DE成一直线时,AB在垂直CD位置附近的段导轨做成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弧,如图4.74(b)所示,则机构在此位置时,点E的速度减小到零,并有一段时间的停歇。

同样,若将图4.74(a)中的曲柄导杆机构ABC变异为槽轮机构,则可得到如图4.74

(c)所示的机构,其中增加了一对齿轮机构,可使槽轮在转过一个槽间角时,曲柄正好转180°。

也可将如图4.74(c)所示的凸轮机构变异为螺旋机构,如图4.74(d)所示,而在螺旋机构和齿轮机构之间加换向轮和离合器,当换向轮在中间位置或离合器脱离啮合时,输出构件即停歇。

4.74 机构的变异

(2)用组合法

如图4.73所示的方案均为构件固接式串联组合方式,其运动特性为串接的各基本机构传动比的乘积。因此,两机构串接时的相位角对机构特性变化的影响很大,所以在作出方案后,必须按运动或传力特性的要求合理安排其串接相位角,如图 4.73(a)所示为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的串接,如果将两个机构均处于极限位置时串接起来,如图4.75所示,则在此位置附近(相当大的主动件转角范围内),执行构件(滑块)的速度将接近于零,从而其位移也在运动副存在间隙的情况下可看做零,而且无论对主动件还是从动件来说,如图所示的位置都处于最佳的传力位置。

综上,考虑采用如图d、e两方案为上冲头的机构,d方案使用凸轮旋转带动滚子运动,使杆1与杆2运动,使上冲头上下往复运动,完全能达到保压要求。但上冲头行程要求有90~100mm,凸轮机构尺寸将会变得很大很笨重。而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接而成的方案e,结构简单、轻盈,能满足保压要求,并能够轻松达到上冲头的

行程要求。所以采用图4.75作为上冲头机构。

4.75 最佳传力组合位置

2 下冲头机构方案

下冲头的运动规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承力能力、能实现间歇运动,可靠性好,有如图4.76所示的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图 4.76 下冲头机构方案

(a)图所示为曲柄导杆滑块机构,可满足较高的承受能力、具有较好的增力效果且能

实现间歇运动。

(b)图所示为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结构简单、且能实现间歇运动,满足

运动规律。

(c)图所示为两个盘形凸轮推动同一个从动件方式,可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

故以上三种方案均可作为下冲头运动的机构,考虑到凸轮机构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所以本例选用(b)方案——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作为下冲头机构。

3 送料机构

送料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坯料送至加工位置,且能实现间歇运动要求,对承载能力要求低,故有如图4.77所示的方案可供采用。

图 4.77 送料机构方案

(a)图为凸轮机构,并与料筛采用弹簧连接;(b)图采用凸轮—连杆机构的串接组合,凸轮机构可实现间歇运动,而连杆机构可以获得较大的行程;而如果单纯使用凸轮机构,则因为要实现较大的行程,所以会导致凸轮机构尺寸过大,所以本例选用图(b)的方案。

4.5.4、压片机机构尺寸综合及运动学分析

1、上加压机构的尺寸综合

(1)确定摇杆滑块机构的尺寸

如图4.78所示,首先设定摇杆长度为=130,设为摇杆滑块机构中连杆与摇杆长度之比,一般取1~2。根据曲柄滑块机构特性,越小,在行程s=0处位移变化越大,则在最下端保压时位移就越容易超过0.4mm,所以宜取较大的值。但值越大,从s=0到s=100的行程中,所需摇杆3的转角也越大,而摇杆3是另一套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其转角应小于,且希望越小越好,取摇杆的转角为左右,即最

图4.78 摇杆滑块机构设计

大摆角为。同时在摇杆3在从摆动到,再从摆动到的过程中,滑块(上冲头)在最下端的位移不大于0.4mm,取值为可以满足要求。

为满足滑块有90~100mm的行程,根据机构的封闭多边形,有如下关系式:

求得,即,取。

(2)确定曲柄摇杆机构尺寸

设计曲柄摇杆机构时,在压片位置,机构应有较好的传动角,所以,如图4.79所示,当摇杆在OA位置时,曲柄摇杆机构的连杆与OA的夹角应接近,而此时OA和AD 正好接近,而为了“增力”,曲柄的回转中心可在过摇杆活动铰链、垂直于摇杆铅垂位置的直线上适当选取,以改善机构在冲头下极限位置附近的传力性能,由此可得摇杆的一极限位置。再根据摇杆摆角为,得到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由于曲柄回转中心距摇杆铅垂位置越远,机构行程速比系数越小,此时机构的尺寸虽然会变大,但上冲头在下极限位置附近的位移变化越小,所以取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由曲柄摇杆机构的作图设计法(如图4.80所示),根据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长度,摇杆摆角为,,曲柄和连杆拉直共线时AB与OA的夹角应接近的条件,确定连杆和曲柄的长度。

图4.79

图4.80 按K 值设计曲柄摇杆机构

可得出各杆长尺寸如下:mm l 7.481=;mm l 1972=,mm l 1303=,mm l 1804=。

2、上加压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机构运动学分析可采用图解法、解析法以及现有的商品化软件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MSC.ADAMS 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如图4.81所示为在ADAMS 软件中建立的上加压机构仿真模型。

如图4.82为通过对上述上加压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后,得到的上冲头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仿真曲线以及摇杆3的角度曲线图。

4.81 上加压机构仿真模型

图4.82 上加压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摇杆3的转角曲线图从图4.82可以看出,机构满足运动行程和保压时间的要求。根据上述计算分析结果设计的压片机结构合理,运动可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3、下加压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下加压机构为辅助加压机构,采用凸轮机构,由于整个机构系统采用一个电动机集中驱动,所以要注意上加压机构曲柄和凸轮机构起始位置间的相位关系,否则机器将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与上加压机构以及料筛机构运动协调,根据上冲头的位移曲线图来确定下加压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1)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为避免产生振动和冲击,传动平稳,取下加压机构从动件(下冲头)上升和下降阶段的运动规律都为简谐运动规律,总升程H=24mm。

保压阶段凸轮转角确定:由图4.82(a)可得到,上冲头在最下端的位移不大于0.4mm 范围时,曲柄转角为,为了避免保压完毕后上、下冲头同时上升时发生碰撞,要求上冲头先开始退出,下冲头稍后并稍慢地向上移动16mm到与台面平齐,为此等上冲头从型腔退出后即上升11mm后,下冲头再开始退出,由图4.82(a)可知,上冲头上升11mm,主动件转角38,由此确定下加压机构在凸轮转角112范围内为保压阶段。

上升16mm阶段凸轮转角确定:上冲头上升到与台面平齐后,下冲头开始上升16mm 过程;上冲头上升到台面上约30mm时,下冲头上升16mm过程结束;由图4.82(a)确定此过程凸轮转角为36。

卸料、下降21mm以及上料阶段凸轮转角确定:因料筛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必须等上冲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料筛才能开始下料以及上料功能,假设上冲头须留出距离台面30mm的空间,由此,下冲头凸轮机构要在上冲头上升到距离台面30mm然后又下降到距离台面30mm的过程中,完成停歇等待料筛卸料,下降21mm,等待料筛上料三个过程;由图图4.82(a)可得:此过程曲柄转角为122,由此,确定下冲头凸轮在此过程中的转角为120,其中:等待卸料过程对应凸轮转角20;下降21mm过程对应凸轮转角30;等待料筛上料过程对应凸轮转角70。

下降3mm 阶段凸轮转角确定:为防止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要保证上冲头到达型腔前,下冲头下沉3mm;由此,下冲头凸轮要在上冲头从距离台面30mm到到达台面的过程中完成下降3mm的过程,由图4.82(a)可知:此过程为曲柄转角为47,由此确定此过程凸轮转角为40;由此给出上冲头下降3mm到上升8mm的过程之间停歇15;

上升8mm阶段凸轮转角确定:根据上冲头到达台面下3mm时,下冲头开始上升,对粉料两面加压,这时上下冲头各移8mm的要求,由图4.82(a)可知:上冲头完成在保压前下降8mm的过程中,曲柄转角约为37,由此给定下冲头凸轮升程为8mm对应的凸轮转角为37。

根据上述分析过程,上冲头上升阶段运动规律方程为:

上冲头下降阶段运动规律方程为:

(2)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在实际设计中规定了凸轮机构压力角的许用值 ,对于直动从动件通常取

=30 - 。由于机械系统要求下冲头的承载能力较大,且系统结构紧凑,因而凸轮机构在运动的某一位置出现的最大压力角 的前提下,基圆半径尽可能小。由于下冲头为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由其压力角公式

22

0arctan e r s e

d ds

-+-=ηδ?α

并根据推杆为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许用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关系的诺模图,确定下加压机构凸轮基圆半径 。

(3)滚子半径的确定

通常取滚子半径 ,在此取 。

利用ADAMS 软件的“Create Trace Spline (生成跟踪样条曲线)”功能生成凸轮廓线。为此需要在下冲头(从动件推杆)与地面的移动副上设置移动驱动函数如下:

IF( time-37.0/150.0 :8*((150*time)/37-1.0/(2.0*PI)*sin(2.0*PI*(150*time)/37)),8, IF( time-149.0/150.0 :8,8,

IF( time-37.0/30.0 :8.0+16*((150*time -149)/36-1.0/(2.0*PI)*sin(2.0*PI*(150*time-149)/

36)),24,

if(time-41.0/30.0: 24,24,

if(time-47.0/30.0:

3.0+21*(1.0-(150*time-205)/30+1.0/(2.0*PI)*sin(2*PI*(150*time-205)/30)),3,

if(time-61.0/30.0: 3,3,

if(time-69.0/30.0:

3*(1.0-(150*time-305)/40+1.0/(2.0*PI)*sin(2*PI*(150*time-305)/40)),0,0)))))))

仿真分析后,进入后处理模块,绘制出下冲头的位移、速度、加速曲线,如图4.83 所示。

图4.83 下冲头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位移曲线图

图4.84为调整好相位的上冲头和下冲头的位移曲线图。

参考文献:

【1】王强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重庆:重庆大学出报社。2013

【2】孟宪源,姜琪编著。机构构型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李瑞琴编著。机构系统创新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李瑞琴主编乔峰丽副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5】张晓玲主编,张云文,李艳副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6】季林红阎绍泽主编。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摄影作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题摄影职业装与色彩作品 设计制作说明书 设计制作人:胡雯 班级 15媒体2 学号 2015145216 2016.9

一、本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摄影的具像特征和象征性特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摄影曝光、感光度、镜头景深、光圈快门等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使学生全面掌握以数码照相机为主要器材手段进行摄影创作的流程和方法。尝试创作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专题摄影作品”,并自我点评,作出恰当“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到“相应级别摄影赛事”上参展。 通过本设计主要完成的任务: 使学生在课内20学时+课外20学时内(一周时间)完成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摄影作品至少6幅”,并自我点评和作出恰当的“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参展。 二、完成本设计的“创意”准备和技术准备 (一)、选题说明和“创意”简介 1.选题说明 我的选题是“职业装与色彩”,例如我们看到橘色不难想到环卫工人,看到绿色不难想到军人,看到蓝色不难想到警察……所以我想以有代表色的职业装的为出发点,来表现不同职业的劳动人民的工作状态,以表达对劳动者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2.“创意”简介 偶然在微博上看见了一段记录清朝长安街头的黑白影像,对比如今的生活,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的职业划分更加的明确并且管理的更加规范,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职业装的出现便能够说明这点,所以我选取了几种大众已经非常熟悉且有代表性的制服作为代表,来表现劳动者的工作状态。 3.附:选题创意策划分析报告表(最下) (二)、拍摄技术准备和计划 1.创作“摄影作品”的技术手段简述 1)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和景深原理的应用 景深是指镜头所能对应拍摄到的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原理可以从下图中得到分析。 影响景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光圈和焦距。 (1)光圈口径愈大,在感光片上的弥散圆愈大,所以得到的景深越小。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2

实验7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1、本实验所用分光计测量角度的精度是多少仪器为什么设两个游标如何测量望远镜转过的角度 本实验所用分光计测量角度的精度是:1'。为了消除因刻度盘和游标盘不共轴所引起的偏心误差,所以仪器设两个游标。望远镜从位置Ⅰ到位置Ⅱ所转过的角度为2 )_()('1'212?????+-= ,注:如越过刻度零点,则必须按式)(120360??--来计算望远镜的转角。 ★2、假设望远镜光轴已垂直于仪器转轴,而平面镜反射面和仪器转轴成一角度β,则反射的小十字像和平面镜转过1800后反射的小十字像的位置应是怎样的此时应如何调节试画出光路图。 反射的小十字像和平面镜转过180o 后反射的小十字像的位置是一上一下,此时应该载物台下螺钉,直到两镜面反射的十字像等高,才表明载物台已调好。光路图如下: ★3、对分光计的调节要求是什么如何判断调节达到要求怎样才能调节好 调节要求:①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均垂直于仪器中心转轴;②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即望远调焦于无穷远);③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④待测光学元件光学面与中心转轴平行。 判断调节达到要求的标志是:①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的判定标志;②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转轴垂直的判定标志;③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的判定标志;④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的判定标志。 调节方法:①先进行目测粗调;②进行精细调节:分别用自准直法和各半调节法进行调节。 4、在分光计调节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事项 ①当轻轻推动分光计的可转动部件时,当无法转动时,切记不能强制使其转动,应分析原因后再进行调节。旋转各旋钮时动作应轻缓。②严禁用手触摸棱镜、平面镜和望远镜、平行光管上各透镜的光学表面,严防棱镜和平面镜磕碰或跌落。③转动望远镜时,要握住支臂转动望远镜,切忌握住目镜和目镜调节手轮转动望远镜。④望远镜调节好后不能再动其仰角螺钉。 5、测棱镜顶角还可以使用自准法,当入射光的平行度较差时,用哪种方法测顶角误差较小 ?2 1=A 的成立条件是入射光是平行的,当入射光的平行度较差时,此公式已不再适用,应用自准直法测三棱镜的顶角,用公式?-=1800 A 来计算,误差较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洛阳理工学院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班级:z080314 设计者: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老师:张旦闻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名称:干粉压片机的机构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 设计成员: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教师:张旦闻 指导教师评语: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前言 干粉压片机装配精度高,材质优良耐磨损,稳定可靠,被公认为全国受欢迎产品。特别是现在的小型干粉压片机,市场前景很好。很多小型企业不可能花高价去买大型的,而且得不尝试,所以小型压片机更少中小型企业青睐。例如蚊香厂、鱼药饲料厂、消毒剂厂、催化剂厂都相继使用。本机还可改为异形冲模压片。由于该机型相对于其他机型压力较大,压片速度适中,因而受到生产奶片、钙片、工业、电子异形片的厂家欢迎。相信本厂品会给您带来良好的企业效应。 编者:洛阳理工学院第二小组 日期: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目录 一. 设计题目 (5) 1.工作原理以及工艺过程 (5) 2.原始数据以及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题目的分析 (5) 1. 总功能分析 (5) 2. 总功能分解 (5) 3. 功能元求解 (6) 4. 运动方案确定 (7) 5. 方案的评价 (9) 6. 运动循环图 (10) 7. 尺度计算 (11) 8.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 (13) 9.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的位移曲线 (13) 三. 干粉压片机各部件名称以及动作说明 (14) 四. 参考书目 (14) 五. 新得体会 (1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汽车工程系汽车工程(中美)专业汽车工程 班号0621081班 设计者王佩玉 指导教师丽华 2010年7月2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3) 2.设计要求 (3) 3.运动方案评估 (3) 4.设计容 (6) 5.设计步骤 (8) 6.附录 (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一、.设计题目 1.压片成形机介绍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1)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 下冲头下沉3mm ,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5) 料筛推出片坯。 料型 下冲头 粉2 3 片下下 上冲上冲头 片坯

3.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电动机转速/(r/min):1450;生产率/(片/min):10; 冲头压力/N:150 000;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10; 二、设计要求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垂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 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100mm。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能力。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 将成形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坯料成型并被推出型 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 三.运动方案评估 上冲头设计方案 方案1 说明:杆1带动杆2运动,杆2使滑块 往复运动,同时带动杆3运动,从而达 到所要求的上冲头的运动。此方案可以 满足保压要求,但是上冲头机构制作工 艺复杂,磨损较大,且需要加润滑油,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安徽工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模板

封面 按学校发的封面模板填写相关信息; 起始时间:2011年6月13日~6月24日 设计报告书页数(一般20~30页之间) 电子版设计报告规定的格式用A4纸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纸的边框以外,亦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字。 页面设置:上3,下2.5,左3,右2;页眉2,页脚1.75。 行距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西文、数字等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任务书 主要是写明设计容和设计要求 例如,设计一个数字钟的任务书为:(具体根据题目拟定) Ⅰ设计题目 中文: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英文:Design of Multi-function Digital Clock Ⅱ设计功能要求 1、能正确显示时、分、秒(6位:HH:MM:SS); 2、要有总体复位开关; 3、能可靠校时、校分; 4、能整点报时(①59’56秒、59’57秒、59’58秒、59’59秒响0.5秒低音。②00’00 秒响1秒高音); 5、整个电路的控制开关要求在5个以; 6、秒信号发生器可以用555构成的电路产生; 7、能够设定一组闹钟功能,到了预设的时间,铃声响1分钟,在1分钟之可以用 按键停止闹铃。 Ⅲ设计任务容 1、学习与研究相关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查阅资料,拿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2、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路设计,完成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选型、绘制电路原理 图; 3、进行电路软件仿真(如:Multisim 2001、EWB、Protel等),或制作实物进行调 试实验,获得实验数据,验证设计有效性。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签名

设计题目(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摘要 摘要:独占一页; 摘要正文分三段写: 第一段:本设计的意义和完成的主要工作。——做什么?为啥做? 第二段:为了完成设计功能,你主要进行了哪些设计,怎么设计的。——怎么做? 第三段:设计结果如何,取得了哪些结论。——做的效果怎么样?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大学物理实验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分)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B.多次测量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C.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D.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 2. 用分度值为 0.05 的游标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 12.63mm B.12.64mm C. 12.60mm C.12.635mm 3. 牛顿环测曲率半径实验中,观测到的同心干涉圆环的疏密分布是什么( A.均匀分布 C.从内到外逐渐变得密集 4.0.070 的有效数字有( ) A. 1 位 B.2 位 5. 某电流值的测量结果为 I=(30.55±0.05)mA ,则下面关于被测电流的真值 I 0 的哪种理解是正 确的( ) (A ) I 0=30.55mA (B ) I 0=30.50mA 或 I 0=30.60mA (C ) 30.50mA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压片成型机 2020年7月12日

目录 目录 (1) 一、设计题目: (3) 1. 压片成型机介绍 (3) 2. 设计说明 (3) 3. 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4) 4. 上冲头、下冲头与送料筛的动作关系 (5) 5. 压片成型机的设计原始数据 (5) 6. 设计要求 (7) 7. 设计提示 (8) 二、机构设计方案 (10) 1.上冲头设计 (10) 2.送料筛设计 (12) 3.下冲头设计 (13) 4.机构选择 (14) 5.运动协调设计 (15)

三、运动循环图设计 (16) 四、设计步骤 (17) 1. 上冲头摇杆滑块机构尺寸设计: (17) 2. 下冲头凸轮设计 (19) 3. 传动比设计 (20) 五、课程设计小结 (21) 六、参考书目 (22) 七、附录 (22)

一、设计题目: 1.压片成型机介绍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设计说明 1)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2)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3)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4)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5)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题目: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学生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别:计科本101班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2013 年 06 月 20 日

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1.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1)了解图像变换的意义和手段 (2)熟悉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热练掌握FFT的方法反应用 (4)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的傅里叶变换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如何学习一门语言,如何进行资料查阅搜集,如何自己解决问题等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2.课程设计内容 (1)熟悉并掌握傅立叶变换 (2)了解傅立叶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二维频谱的分布特点 (4)用MATLAB实现傅立叶变换仿真 3.课程设计背景与基本原理 傅里叶变换是可分离和正交变换中的一个特例,对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将图像从图像空间变换到频率空间,从而可利用傅里叶频谱特性进行图像处理。从20世纪60年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提出来以后,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1课程设计背景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提取特征等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3.2 傅里叶变换 (1)应用傅里叶变换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一门技术,使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20世纪20年代,图像处理首次得到应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得到普遍应用。60年代末,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是为了修改图形,改善图像质量,或是从图像中提起有效信息,还有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可以对图像进行体积压缩,便于传输和保存。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各种图像变换;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采用各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复原和增强;对图像进行分割、描述和识别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应用于通讯技术、宇宙探索遥感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系别数学系年级2010专业信息与计算班级10信计3班姓名张三学号**组别1实验日期2011-4-10 实验项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 可用静态调平法或动态调平法,使汽垫导轨保持水平。静态调平法:将滑块在汽垫上静止释放,调节导轨调平螺钉,使滑块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而无定向运动,即可认为导轨已调平。 2.练习测量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计时2”,让滑块在汽垫上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两个光电门,练习测量速度。 3.练习测量加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加速度”,在砝码盘上依次加砝码,拖动滑块在汽垫上作匀加速运动,练习测量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测速仪功能选“加速度”, 按上图所示放置滑块,并在滑块上加4个砝码(每个砝码及砝码盘质量均为5g),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使其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加速度。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计时计数测速仪功能设定在“加速度”档。在砝码盘上放一个砝码(即 g m 102=),测量滑块由静止作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再将四个配重块(每个配重 块的质量均为m ′=50g)逐次加在滑块上,分别测量出对应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 (数据不必在报告里再抄写一遍,要有主要的处理过程和计算公式,要求用作图法处理的应附坐标纸作图或计算机打印的作图) 1、由数据记录表3,可得到a 与F 的关系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F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上图中直线斜率的倒数表示质量,M=1/=172克,与实际值M=165克的相对误差: %2.4165 165 172=- 可以认为,质量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创新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工程机械 班级:09级2班 设计者: 指导老师:胡启国 2012年5月 前言 1.1 干粉压片机的概述 干粉压片机是指利用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执行机构对粉末物质采取 上下进行加压而成片状。根据干粉压片机的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不同,干粉压片机可以分为单片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 干粉压片机的使用行业很广泛。如制药厂、电子元件厂、陶瓷厂、化工原料厂等等,而且压片机还能用来做冲压设备。 压片机在欧美压片机出现的较早。而在国内到1949年,上海市的天祥华记铁工厂仿造成英国式33冲压片机;1951年,根据美国16冲压片机改制成国产18冲压片机,这是国内制造的最早制药机械;1957年,设计制造了ZP25-4型压片机;1960年,自行设计制造成功60-30型压片机,具有自动旋转、压片的功能。同年还设计制造了ZP33型、ZP19型压片机。“七五”期间,航空航天部206所HZP26高速压片机研制成功。1980年,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设计制造了ZP-21W型压片机,达到国际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属国内首创产品。1987年,引进联邦德国Fette公

司微机控制技术,设计制造了P3100-37型旋转式压片机,具有自动控制片剂重量、压力、自动数片、自动剔除废片等功能,封闭结构严密、净化程度达到GMP要求。1997,年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了ZP100系列旋转式压片机、GZPK1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进入21世纪,随着GMP认证的深入,完全符合GMP的ZP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相继出现:上海的ZP35A、山东聊城的ZP35D等。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在产量、压力信号采集、剔废等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最高产量一般都大于300000片/小时,最大预压力20kN,最大主压力80kN或10080kN。譬如,北京国药龙立科技有限公司的GZPLS-62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GZPK30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PG5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等。随着制造加工工艺水平、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以及压片机使用厂家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各种特殊用途的压片机也相继出现。譬如,实验室用ZP5旋转式压片机、用于干粉压片的干粉旋转式压片机、用于火药片剂的防爆型ZPYG51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等。 国内压片机的现状:(1)压片机规格众多、数量大;(2)操作简单;(3)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后力不足。国外压片机的现状:高速高产、密闭性、模块化、自动化、规模化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是国外压片机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1.2 干粉压片机的研究现状 1.2.1 压片机动力学分析及力的优化 文献[6]阐述了主加压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可采用图解法分析和解析法分析.在此,我们采用解析法,应用c语言程序进行分析。杆组法运动学分析原理,由机构的组成原理可知,任何平面机构都可分解为原动件、基本杆组和机架三个部分,每一个原动件为一个单杆构件.分别对单杆构件和常见的基本杆组进行运动学分析,并编制成相应的子程序,在对整个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根据机构组成情况的不同,依次调用这些子程序,从而完成对整体机构的运动分析。 文献[10]阐述了各种方案的拟定。根据各功能元的解,动力源可以采用电动机、汽油机、蒸汽透平机、液压机、气动马达等;上下加压则可采用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液压缸等;送料可采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槽轮机构等.这样可组合的方案达上百种。 文献[7]阐述了谐响应分析。分析动态响应实际上是解一个完整的动力学方程,它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M]{x(t)}+[c]{x(t)}+[K]{x(t)}={P(t)} 式中:[M] 、[c]、[K]--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x(t)、x(t)、x ( t)--结点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向量,它们均为时间的函数。fP(t)卜一激振力向量,也是时问的函数。谐响应分析是用于确定线性结构在承受随时问按正弦规律变化载荷时稳态响应的一种技术。分析的目的是计算出结构在谐波激振力下的响应,即位移响应与应力响应,并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系统激振力频率的曲线,称为幅频曲线。压片机工作时,冲头和压轮周期性接触,这样就会造成有周期性的激振力作用在整个结构上。当激振力的频率与压片机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发生共振。共振现象的发生不但不能保证冲压的加工精度,还会对冲头和压轮以致整个机床造成严重破坏,这是一定要避免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经过力的优化以后,避免了在第一、二阶固有频率处的共振现象的发生,虽然优化后,第三阶固有频率处的位移比其他频率处较大(1.8xlO4),但小于优化前该频率处的位移(2.1xlO4),更远远小于机器共振时的(1。6x10一),振动量降低了接近1O倍。(2)经过力的优化以后,由于对整体结构不存在激振力,所以一、二、四、五阶振型不会对动态性能产生影响。(3)由于该压片机的实际工作转数在每分钟4O一6O转之间,即工作频率为48 73Hz之间,而优化后在96HZ处振动量较大,远离工作频率范围,所以,机器处于安全良好的工作区域范围,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通过对压片机的模态分析,动力学谐响应分析,得出了压片机在不同工作频率范围下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力的优化,有效的抑制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解决了机器工作时振动和噪音的问题,分析结

CAD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项目说明 (2) 三、配电工程图的绘制 (3) 1、图层、线型、文字等基本绘图环境的设置及绘图模板的绘制 2、主要结构尺寸及尺寸配合的确定。 3、问题及讨论。 四、心得体会 (4) 五、配电工程图 (5) 六、参考文献附 (6)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目的: 熟悉Auto CAD设计软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AD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时间学习中逐步提高应用水平,并能应用CAD绘图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断路器设计。通过绘制供配电系统断路器设计巩固并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CAD绘图软件的有关知识,增强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计算、综合论证、设计制图、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掌握优化设计的方法、步骤。掌握变电站设计性能参数及结构掌握AutoCAD2010的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掌握AutoCAD2010的常用编辑工具的使用 设计内容要求: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它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站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安全与经济基本建设与生产运行。近期需要与今后发展等方面的联系,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采用中等适用水平的建设标准,有步骤的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并采用经验鉴定合格的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所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次主接线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各个不同电压侧电气设备的总体布局,并影响各进出线的安装间隔分配,同时还对变电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方便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主接线方案一旦确定,各进出线间和电气设备的相对位置便固定下来,所以变电所的一次主接线是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 1、辉县北郊变电站施工图10kv进线柜二次进线图 2、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端子排图 3、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电气布置图 4、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原理图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数字插画》插画设计 姓名陶兴

学号 14 专业年级 2013级视觉传达7班 指导教师邹梅 2015年1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1) 1、目的 (1) 2、意义 (1) 二课题分析与定位 (1) 1、数字插画的起源 (1) 2.数字插画的功能 (2) 三课题展开与设计 (2) 1、数字插画的表现形式 (2) 2、数码插画的分类 (3) 3、数字插画的风格 (3) 四课题创作过程 (4) 五作品展示 (6) 六结论 (8)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引言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插画设计可以说是最具有表现意味的,它与绘画艺术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插画艺术的许多表现技法都是借鉴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插画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联姻使得前者无论是在表现技法多样性的探求,或是在设计主题表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展,展示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具表现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艺术成了基础学科,插画成了应用学科。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

范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地商业信息,插画设计已成为现实社会不可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我们此次学习的目的所在。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目的 了解数字插画的起源发展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前景。 2、意义 数字插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解数字插画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课题分析与定位 1、数字插画的起源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插图、卡通吉祥物、影视与游戏美术设计和广告插画4种形式。实际在中国,插画已经遍布于平面和电子媒体、商业场馆、公众机构、商品包装、影视演艺海报、企业广告甚至T 恤、日记本、贺年片。 商业插画:为企业或产品绘制插图,获得与之相关的报酬,作者放弃对作品的所有权,只保留署名权的商业买卖行为。 插画最发达的地方:美国是插画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欣赏插画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方面有大量独立的插画产品在终端市场上出售,比如插画图书、杂志、插画贺卡等等。另一方面插画作为视觉传达体系(平面设计、插画、商业摄影)的一部分,广泛地运用于平面广告、海报、封面等设计的内容中。美国的插画市场还非常专业化,分成儿童类、体育类、科幻类、食品类、数码类、纯艺术风格类、幽默类等多种专业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专门的插画艺术家。整个插画市场非常规范,竞争也很激烈,因为插画艺术家的平均收入水平是普通美国人平均收入的三倍。 插画在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众所周知,日本的商业动漫已经有了庞大的市场和运作队伍。而动漫是插画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CG技术(Computer Graphics,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进入插画领域之前,靠手工绘制的动画就已经成了日本的朝阳产业。今天的年轻一代则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脑数码技术。而在韩国,随着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班级组别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2014年 10 月 10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1) 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2.1选择毛坯 (2)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 (2) 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 (3)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2拟定工艺路线 (4) 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6) 3.3切削用量的确定 (7) 第四章机床夹具设计 4.1定位及加紧机构设计 (8) 4.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1) 4.3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3) 4.4定位误差分析 (14) 参考文献.................................................... .. (18)

附 录 .................................................... . (19)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拨叉。它位 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 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 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 方的φ20H7孔与操纵机构相连,并用 螺钉经M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 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 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 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 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通过 连接装置改换档位,实现变速。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 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 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 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该拨叉零件叉轴孔Φ20H7 mm的 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 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 向上尺寸设计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可以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 mm的尺寸要求,所以选择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夹紧稳定可靠。由于有50 2.0 采用Φ32 mm的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尅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该拨叉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用车床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因为车床可以一次性将两个精基准都加工出来,从而提高了精度,也为使后续工序都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由于精度要求不高,故而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左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螺纹孔端面,最后完成M5螺纹孔的加工,这也体现了工序集中的原则。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由零件图示的生产批量200件可知,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

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nsinα=mω2x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