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转型中新生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转型中新生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转型中新生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转型中新生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与出路

治文明 政 NO.4,2007 G EN ERAL.NO.48 收稿日期:20070528 作者简介:赵光侠(1974),女,安徽灵璧人,徐州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底层人群的诉求表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06SJD810007)阶段性成果。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与出路 赵光侠 摘 要: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权利缺失,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缺陷及利益表达组织的缺位等问题,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常处于无效表达,无处表达和无力表达的境地。新时期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要给弱势群体赋权,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组织建设。 关键词:社会转型;弱势群体;利益表达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7)0400170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时期,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深入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不可逆转的分化与重组,这个过程实质是利益的不断调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一些享受改革成果较少的弱势群体,由于拥有的社会资源匮乏,在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行动中缺乏基本权利的保障和有效的利益表达手段,在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不仅体现了普遍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有着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真正的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应该建立在对差异和冲突尊重的基础上,并能够理性对待和消 弭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而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是不仅是维持社会系统间平衡的重要条件,更是公正合理地整合社会利益关系、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利益表达,是人们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公民个人或一定的利益集团向党和政府提出自己的愿望、要求的正当行为,也是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基础和前提。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曾这样描述利益表达:“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这 种提出政治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1] 可见,利 益表达不仅是政府过程的逻辑起点,政治系统运作的动力源泉,而且本身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正因为利益表达如此重要,各利益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都充分发挥其利益表达这一政治功能,将自己的利益需求尽可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权威性决策机构,以便其做政治决策时,充分照顾到己方的利益。因此,利益表达能为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群体提供了充分反映自己利益要求的常规性途径,让各种不同意见和不满情绪及时地表达出来,充分的利益表达有助于培养民众对政治体系的服从、忠诚与合作,取得他们对政治体系运行的认同与支持,提升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稳定性程度。如果一个社

主题练五 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doc

主题练(五)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1.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A.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强调理性思考 C.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反对贵族专权 解析据题干材料“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知孔子注重个人的主体地位,故选A项;古希腊哲学家强调理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的道德理念而非维护等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修养而非贵族专权,排除D项。答案 A 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这一措施()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 D.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 解析题干中“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有利于确保农户的稳定,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平价收购、平价出售粮食,不会加重国家负担,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家反对商业,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国家要防止农户破产,防止谷贱伤农,故D项错误。 答案 A 3.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从周代到宋代的各种救济方式,体现了政府的手段多样化,故选C项;材料中只是涉及周代、汉代及宋代,并不能历代延续,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不同地区不同的扶贫策略,排除B项;材料仅仅说明的是政府的救助方式并未说明其效果,排除D项。 答案 C

辩题资料收集1-对社会弱势群体更应该强调特殊保护

. 对社会弱势群体更应该强调特殊保护/平等对待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从语义学上,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和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主要是丧失或没有劳动能力,他们普遍缺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是收入。其次,从社会学上,弱势群体指社会性资源的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再次,从法学意义上,"即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是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目前,国际上比较一致的概念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贫困人口中有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和非弱势人口(如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我们估计出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 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给予优先支持。明确了优先支持对象,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支持工作。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只能逐步地创造消灭弱势群体的条件。 关心弱势群体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

中国弱势群体犯罪心理解析

中国弱势群体犯罪心理解 析 中国弱势群体犯罪心理解析 角色、道德、手段三种冲突容易诱发心理失衡——— 最近,农民工王斌余讨薪受辱,激愤之下连杀4人,被一审判决死刑,成为社会热点。舆论普遍对王斌余抱以同情,而是否应对其轻判,法学界激烈争论至今未平。王斌余悲剧的代表性在于,一个身处弱势群体之中的人,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终于酿成血案。透过这个孤立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弱势群体犯罪之所以发生,与社会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和心态失衡现状的忽视有直接关系。 20XX年朱镕基总理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的概念,要求全社会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帮助。目前,

弱势群体在金字塔式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他们的态度与行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同时,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0月26日,在第十届中国心理学大会分组会议上,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皑博士作了题为“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的主题发言,依据他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剖析了当前弱势群体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应对策略。日前,马皑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对我国弱势群体犯罪的心理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 弱势群体到底指哪些人? 记者:弱势群体概念有些笼统,您依照什么样的标准对弱势群体加以划分开展研究? 马皑:弱势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个人或家庭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他们往往会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中有所表现。 首先是能力弱势,缺少生活或生产的能力,甚至缺乏家庭的庇护。比如残疾人、精神病人、孤寡老人。其次是收入弱势,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是非常可怕的。这类情况的覆盖面最广,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

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生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郭艳超 【摘 要】:民生问题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其关系着人民的生存发展、国家政权的稳固及社会秩序的稳定。民生问题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民生的社会保证的主要承担者是作为公共组织核心的政府组织,而民生社会服务内容则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收入差距也随之加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着重从政府在保障民生的职能出发,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购房及收入分配等六个关系人民基本生活的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对策,力求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民生;政府组织;公共产品;对策研究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各级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发展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改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相关概念 1.民生的内涵 和其他领域一样,对民生定义的研究难以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观点。 学者何士青认为,民生就是指公民的生计、生存、生活,它以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为根本要求,以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安全等为构成要件—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安全是民生之盾。 学者陈成文、高小枚认为,“民生”是与“国计”(即国家发展)密不可分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它是指人民的生活问题,具体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和享受权。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概念细化为教育、就业等六大领域,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方面,同时也是作为公共组织核心的政府的基本职能。 综合来看,本文中的民生比较倾向于关系人民生计、生存、生活的几个方面,如教育、就业、医疗、收入分配、住房、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方面。

职业教育和培训:转型期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和培训:转型期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摘要]社会转型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在现有体制下,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弱势群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会对弱势群体向上流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社会流动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逐步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二元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变。在社会整体变迁中,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却又使和谐社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有鉴于此,按照社会流动的机制,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对其实现向上流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况及其流动的社会意义 在传统意义上,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老弱病残者和无劳动能力的倚赖人群。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现阶段由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和社会关系的失调或自身的某种原因,在社会资源分配和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主要是由如下几部分构成的:第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整体上变成了贫困的弱势群体;第二,进入城市的上亿农民工基本上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弱势不仅表现在经济上,同时也表现在社会地位上;第三,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也是新出现的弱势群体,其人数已达数千万,占城市居民总数的1/6以上。弱势群体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处于一种无

中国弱势群体

“中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弱势群体是指什么?最简单明了的回答就是:穷人!收入不多甚至几乎为零或欠下负债的人,这种人不是几个,而是一群,综合的看,被称为弱势群体,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状况得到飞速的提升,GDP总值一跃为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社会中所存在的弱智群体也成为了现实社会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承担着相当大的人口压力,GDP总值虽高,可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很少,再加上贫富差距过大,所以我国的弱势群体越发的强大,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四种人:下岗职工,无业游民,进城打工农民工以及过早退休人员,先说说“下岗职工”,下岗就指“待业”,也就是“失业者”,工厂的亏损破产直接影响着她们的生活状态,因此一个企业的存亡兴衰关系着千千万万个中国普通家庭,然而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又不可避免的产生出了“下岗职工”,而这些“下岗职工”又等待着遥遥无期的再次“上岗”,有的或许寻找别的工作单位,然而年龄,技术和工作经历又限制着她们再次寻找工作。再说说“无业游民”,“无业游民”不同于“下岗职工”,“无业游民”是从来就没有过工作,他们成天无所事事,基本没有收入,靠着别人的赡养,一旦失去赡养,其困难就更大了,这种人一部分源于自身的懒惰,自我堕落,一部分源于现在中国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沦为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心理上的落差导致他们渐渐没有了进取心,甘于现状,成为弱势群体。对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多数是来自于农村,

相对来说,他们寻找的工作比在家乡务农要多一些,然而他们却从事着最累最苦最脏最危险的活,拿最少的工资,有些还遭到拖欠,所以将他们列入弱势群体是合理必要的,从农民工就应该想到农民,现在的农民因为城镇化现代化的建设,土地变的少了,粮食少了,自然日子不好过了,补贴少,又无田好种,困难可以想象。而较早退休的人员,拿着养老金过日子,其困难不想可知。另外除了以上四种人,社会上的老弱病残,自身没有工作能力的人,也应该纳入弱势群体中,这样一来,中国的弱势群体就多了,由于我国的国家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因此我国的弱势群体还分区域性,地方性,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要想彻底的解决我国弱势群体的存在问题,我认为在短期之内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弱势群体,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于“下岗职工”,社会要提供更多的再次就业机会,利用他们所共有的工作经验,工作性质来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而企业的管理者,则要更加的负责,积极的经营,友好的竞争,为了自己以及千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个人认为“无业游民”是个比较头疼的群体,游手好闲会成为一种习惯,作为这些游民的赡养者是否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而那些后天成为游民的大学生们,是不是在面对工作时最好放下自己的架子,要明白行行出状元的道理,珍惜每一份得来不易的工作。而进城的打工农民工,我认识要想改变现状,得从下一代抓起,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下一代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只能从事着上一代的工作,一代代的穷下去,社会上的有钱人应该多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前言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目前,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社会保障的群体而言,可以分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对大学生的社会保障的问题。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多,不仅加剧了当前的就业形势,而且暴露出大学生社会保障的缺位。立足我国大学生当前在医疗、基本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现状,完善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上述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面对逐年增多的贫困生这一特殊教育弱势群体,国家,学校经过积极探索,在立足我国国情和教育状况,保证整体平等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因而取得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不可避免。如何保障未就业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协助他们就业,成为举国探讨的话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在保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内容是大学生参与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所调查的参加保险的项目是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商业保险等等。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满意度及意义等及当前大学生社会保障的困惑以及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的看法。 本次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以问卷方式进行,样本总量为120 份。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商业保险等方面,以及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认知度及意义,参加保险的项目,当前大学生社会保障的困惑,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的看法等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意识不强 大学生对社会保障了解不同,宣传力度不到位,教育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总的来说,大学生们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可以反映出三种现象:其一,发现了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果不克服这样的不足,难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其二,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是个社会共同体,只有充分尊重每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毕业论文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一、我国弱势群体分析 (2)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2) 1.弱势群体的含义 (2) 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 (2) (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2) 1.社会原因 (2) 2.个人原因 (3) (三)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 (3)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 1. 法律体系不完善 (3) 2. 救助对象存在不公平性 (3) 3. 救灾救济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3) 4. 救助水准偏低 (3) 三、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 (3) (一)就业保障机制 (3) 1.政府推动:积极预防失业 (4) 2.社会保障:失业补救 (4) 3.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寻找再就业途径 (4) (二)医疗保障机制 (4) 1.应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4) 2.健全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的社区卫生保健制度 (5) (三)完善教育机制 (5) (四)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5) 1. 正确定位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责 (5) 2.制定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原则 (5)

中国弱势群体贫困问题分析

中国农村弱势群体贫困问题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基本权利、生活质量等方面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社会分层日益突出。于是在众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村弱势群体也开始形成。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关注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者及贫困群体,也无疑得更多的关注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中国农村弱势群体贫困 正文: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主要是指一批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社会资源短缺,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缺乏相应发展潜能的人群。这一群体在农村弱势群体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众所周知,贫困的核心是能力的欠缺。就我国农村的贫困而言,主要是绝对贫困问题,即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限度的生活水平。然而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大大降低,因此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又是一种不断缩小的局部性贫困。 一、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 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贫困的因素也很多。(1)政策和制度的障碍是造成改革前农村存在的普遍贫困的主要原因。例如,首先长期以来实行的统购统销和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其次二元户籍制度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民通过进城务工改善生活状况和处

于恶劣生存环境下的贫困人口通过迁移来解决贫困的机会。人民公社制度从根本上抑制了农民的积极性。 (2)不合理的生产开发方式是构成贫困的重要原因。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并成为经济资源,需要一个适当的转换过程,而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开发方式,则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开发方式始终是围绕粮食生产中心的初级开发方式,而不是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开发。 (3)人口素质低。中国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差,从根本上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成为贫困延续的基本原因之一。人口素质差也是构成缓解贫困的一大障碍,这是中国反贫困工作至少在中短期内所无法回避和逾越的难题。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 中国一直面临较为严重的农村贫困问题。虽然经过长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为减少,但是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部分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于西部。由于农民间收入差距和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逐渐显现,逐渐也呈现出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移,相对贫困问题逐渐扩大。大部分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于西部是新时期农村贫困的一大特点,西部地区的农村贫困主要属于生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预防社会危机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工作-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8 小题,总分: 40分) 1. 2008年5—8月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哪个问题排在第二位? A。看病难、看病贵 B。就业失业 C。住房价格过高 D.养老保障 2. 1931年—1932年,美国举行过两次100万人参加的华盛顿的( )大游行。 A.反核武器 B。反暴力 C。反饥饿 D.反政府 3. 2008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已经达到( )万亿,2008年居民存款新增4。63万亿,是2007年的()倍多。 A.20,3 B.20,4 C。15,3 D.15,4 4. 1958年以后,农村实行( )制度,生产大队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A.大锅 B.责任承包 C。人民公社 D.集中分配 5。 ( )年以后,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6。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共和党人胡福当选美国总统. A。斯大林 B.罗斯福 C。林肯 D。克林顿 7. 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左右。 A.10% B。15% C。20% D.25% 8.( )年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的是“一大二公"的公有制经济。 A.1976 B.1979 C.1981 D.1986 二、多选(共4小题,总分: 20分) 1. 居民储蓄积极性居高不下,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原因包含() A.居民收入分配钱不合理

B。市场未能满足居民需求 C。周围消费普遍低迷 D.有一部分老百姓消费信心不足 2.哪些属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和体现. A.给索钱的乞丐零钱 B.保障弱势群体老有所养 C.保障读不起小学的孩子有书念 D.残疾老人可以每月凭证领取钱 3. 当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有( ) A.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 B.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C。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扩大内需 D.是保障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4。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 A。推进制度建设 B。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C.提高社会保障待遇 D.加快发展经济 三、判断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2007年,中国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20%左右。 正确 错误 2. 北京、青岛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的类型是三低:低门槛、低待遇、低水平。

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他们处于绝对贫困线与相对贫困线水平。同时,我国每年出现数百万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达4000万—5000万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2200万人。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任务还很重 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三条保障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日益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正在全国积极推进。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33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8040万人,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32.83亿元,5200多万农民得到合作医疗报销补偿。 但是,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缺乏对贫困农民家庭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救助办法,传统的定期定量救济工作力度有限,很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营养状况堪忧。 二是城市困难群体和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缺乏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只覆盖了城镇从业人员的1/3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全面推开,且受筹资水平的限制,报销比例较低。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负担疾病费用,形成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 三是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四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家财力的逐步增强,要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已经实施两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运行和管理中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本身与农民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作者:杜攀刘静指导老师:高翠欣 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注意经济告诉发展过程中 所必然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处于社会弱 势群体范围内的人们,在经济、社会地 位及权益维护能力等方面都处于相对 劣势。这种“弱势”的存在不仅严重影 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 严峻的社会问题,阻碍了我国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因此,全社 会携手共同商榷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也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social vulnerable group is a tough problem we confronted with in current era. It has been an obstruct that prevent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People of this community are at relative disadvantages, range from economic, social status and the power of maintaining their rights, and the forth. The “disadvantage”not only afflicts our citizens’daily life but also causes a great number of social problems, which severely prevent the great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such situation,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he whole society, combined toge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

论社会保障与民生问题的关系

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与改善民生 摘要: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民生问 题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问题,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是解决民生问题的 最有效措施。本文从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的含义入手来阐明了两者的联系。并从 民生问题中的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医疗保障制度问题具体阐明和表述出社 会保障与民生问题的内在联系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民生问题当前 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组成。 三大保障层次: 1.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解决的是国民遭遇生活困难时的经济来源问题。 2.服务,即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国民对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 3.精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离不开相应的情感保障。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 2.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 3.多头管理、体制分散; 4.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5.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 6.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 显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的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即对处于低生活水平 的社会成员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 个家庭的福祉。 二、民生及当前问题 广义的民生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民生范围内的事情。狭义民生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受自然灾害、生活必须品价格、税收、GDP 等影响 我国现存民生问题:

论文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分校:北京电视广播大学平谷分校 年级:12春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1211001405474 姓名:宋宝玉 指导教师:张鹏娟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 (2)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 (2)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2) 二弱势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一)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响 (2) (二)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 (三)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公正原则产生的影响 (3) 三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3) (一)推进农村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3) (二)城镇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4) 四结语 (4) 参考文献 (5)

【摘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之社会相应出现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贫困成为了现代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那些生活还没有步入小康社会的群体、家庭被称为弱势群体.引起国内外对弱势群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我国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哪里需要改善以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措施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 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在中国第九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这是中国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弱势群体,从而引起的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前,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这一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例如独居长者、性工作者、失业工人、上访民众、露宿者、农民与农民工、低收入者、残障(身心障碍)着等。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或弱势族群,指的是社会上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解决遇到的困难,生活能力低下的人群或团体。 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弱势群体天生因受各种因素制约,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因素,如社会制度,生理健康,先天疾病或后天疾病残疾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或人为的,,对农民工的歧视。贫困是由于我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让这个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越来越大,贫困性弱势群体在经济利益上面临的共同困难,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这个概念画上等号,但至少他们属于一类。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弱势群体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工作繁重劳累,得到的回报较低。它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尽管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弱,在涉及他们的利益的时候很难表达心声。 二、弱势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弱势群体的存在,对于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治发展影响、社会发展影响和公正发展影响。(一)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贫困人口和潜在贫困人口组成的群体,其生活能力严重低下。弱势群体的生活日益贫困化;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大,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不断得到增强,他们最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本与代价。从现在看来,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是发生群众闹事的根本原因。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说明弱势群体已成

经济转型期劳资纠纷中弱势群体的被侵权行为

2012年第6期总第216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社会关注】 经济转型期劳资纠纷中“弱势群体”的被侵权行为初探 丁梦茹 张 翔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转型期,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劳资双方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对社会上常出现的劳动者被侵权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劳动者诉求从法律、企业、劳动者自身和第三方监督四方面提出建议,以缓解劳资矛盾,保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劳方和资方利益能达到共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经济转型;劳资纠纷;弱势群体;侵权 [中图分类号]C3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6-0129-02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家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社会和谐问题更为重视,“十二五”规划在提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指出: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的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 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但现阶段劳动纠纷案件量仍居高不下,加强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的维权行动,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献回顾 关于经济转型期的劳资纠纷现象,我国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车辉认为 “和谐的劳动关系才是本真。 ”梁晓春曾提出“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激增,表明我国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进入了高发期和多发期。”郑秀玲提出:“一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片面追逐利润;二是劳动者的弱势地位;三是劳资关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四是企业内部劳动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傅进良提出“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和谐劳动关系,而和谐劳动关系关键是抓好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李建华则认为“要建立劳动争议的预防机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刘毓帅提出:“注重对劳动者人格尊严的维护,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延长劳动时间,采取不当的管理模式,践踏劳动者的权利和尊严,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国现今亟须解决劳资矛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对维护劳方合法权益,实现国家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转型期“弱势群体”被侵权现状 目前我国的劳资纠纷有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产生的 纠纷。在此类纠纷中, 劳动者在试用期结束时无故被裁,无违规违纪或严重失职行为却被开除,离职后得不到经济补偿等被侵权现象时有发生。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规定而产生的纠纷。用人单位在保险福利方面常有缺失,甚至有强迫劳动者从事高危险工作,又缺少一定保护措施,从而使劳动者的身体受到伤害。3.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纠纷。近几年,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用工时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劳动安全规定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接连不断。而劳动者与企业博弈处于劣势,另外,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获取信息的能力弱,不了解国家的劳动法规和社会保险制度,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劳动权利,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农民工没有自己的工会组织,在解决劳动合同纠纷时, 其利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三、转型期“弱势群体”被侵权原因分析 首先,在法律建设方面,我国有关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实行期较短,且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其次,在企业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集约化、科技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缩小,有些企业为扩大利润空间,实行“地板工资”。由于低基本工资和计件工资制的执行,劳动者只能争取高产出,这种变相的压榨剥削劳工,是对劳动者人身权利的严重侵害。同时,工会职能并未得到真正发挥,在协调劳资关系方面显得能力不足。我国基层工会对企业的依赖性非常大,缺乏维权的内在动力,缺乏独立性,发生劳资纠纷时很难超越自身利害关系而全力维护工人利益。第三,在劳动者自身方面,随着经济转型,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较稳定,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出现大量剩余,开始涌入城镇,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他们缺乏技能、知识薄弱,一旦发生劳资纠纷,他们处于弱势,维权艰难。上述 9 21

民生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的民生社会保障问题 摘要:浙江省要按照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考虑需要与可能,既要考虑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的差距,又要考虑到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公平性,循序渐进,建立一套覆盖城乡,保障水平多层次,保障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法制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阐述,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在社会保障领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浙江就是要在全国率先建立一个人人享有、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一、当前的建设现状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浙江,只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不管其户籍在城镇还是农村,也不管其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如何,都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从2001年至2005年间,浙江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610万增加到962万,年均增加88万,年均增长12%。到2006年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052.58万,比上年增加90万,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64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722万。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从2000年的103.23亿元增加到200 6年的357.91亿元,增长了247%。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502.25亿元,支付能力达到26个月,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13.5个月的水平。从各个地市的参保情况看,参保人数最多的是杭州市,为253.35万,占了全省参保人数的24%,其次是宁波和温州两市,参保人数都在100万以上,分别为169.88万和124.77万。参保人数最少的是舟山市,为19.73万,不到杭州市的1/10。其次是丽水和衢州两市,分别为20.78万和27.54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