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干法回转窑热工计算

新型干法回转窑热工计算

新型干法回转窑热工计算
新型干法回转窑热工计算

北京机电院回转窑设计部分文献总结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回转窑焚烧危废文献总结

目录 第一部分回转窑处理危险废物的工程设计 (1) 一、回转窑运转形式的确定 (1) 二、回转窑处理危险废物的设计 (1) 三、回转窑处理危险废物工程中的问题 (4) 第二部分回转窑焚烧系统的控制参数及调节方法 (6) 一、回转窑焚烧系统流程图 (6) 二、焚烧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7) 三、焚烧系统的实际控制参数 (7) 四、回转窑焚烧系统的调节方法 (8) 第三部分二噁英的控制 (10) 一、危险废物处置中二恶英产生机理 (10) 二、危险废物处置中二恶英的控制 (11) 第四部分回转窑耐火砖的砌筑 (13) 一、回转窑砌筑 (13) 二、烘炉 (15)

第一部分回转窑处理危险废物的工程设计 一、回转窑运转形式的确定 1.1回转窑操作方式的选择 按气、固体在回转窑内流动方向的不同,回转窑可分为顺流式回转窑(co-currentflowkiln)和逆流式回转窑(counter-currentflowkiln)两种。 1.2回转窑燃烧模式的选择 依据回转窑内燃烧时灰渣状态和炉内温度的不同,回转窑可分为熔渣式回转窑和非熔渣式回转窑。其中,非熔渣式又称“灰渣式”。 二、回转窑处理危险废物的设计 2.1回转窑尺寸和运转方式的设计 用于危险废物处理的回转窑,其典型的长径比值为3.4~4.2,而回转窑的尺寸须根据容积热负荷参数来确定。回转窑容积热负荷参数关系到炉内燃烧状况的好坏,文献中给出回转窑容积热负荷的范围为(4.2~104.5)×104kJ/(m3·h)。 回转窑尺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根据危险废物的成分计算出废物的热值,再根据废物的处理量确定出每小时废物在回转窑内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然后根据选定的容积热负荷确定出回转窑的容积,最后结合回转窑的长径比,确定回转窑的尺寸。 对于回转窑的运转方式,在工程实践中,回转窑的倾斜角度一般在1°~3°,转速为0.2~5r/min,回转窑的转动方向结合进料方式和助燃方式确定。处理难焚烧的危险废物可采用大长径比与低转速的回转窑;而热值较高、容易燃烧的危险废物,燃烧需要的时间稍短一些,可采用较大倾斜角与较高转速的回转窑来处理。 2.2回转窑耐火材料设计 根据《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的要求,危险废物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样本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题目燃烧控制系统 专业班级: 能动1307 姓名: 毕腾 学号: 02400402 指导教师: 李建强 时间: .12.30— .01.12

目录 第一部分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1) 1.1、导前区 (1) 1.2、惰性区 (2) 第二部分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 (3) 2.1、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3) 2.2、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5) 2.3分析不同主调节器参数对调节过程的影响 (6) 第三部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3.1 、蒸汽压力控制和燃料空气比值控制系统 (10) 3.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10) 3.3、系统分析 (12) 3.4有扰动仿真 (21) 第四部分四川万盛电厂燃烧控制系统SAMA图分析 (24) 4.1、送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4) 4.2、燃料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5) 4.3、引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7)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8)

第一部分 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某主汽温对象不同负荷下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动态如下: 导前区: 136324815.02++-S S 惰性区: 1 110507812459017193431265436538806720276 .123456++++++S S S S S S 对于上述特定负荷下主汽温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传递函数, 能够用两点法求上述主汽温对象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形式为 w(s)= n TS K )1(+,再利用 Matlab 求取阶跃响应曲线, 然后利用两点法确 定对象传递函数。 1.1 导前区 利用MATLAB 搭建对象传递函数模型如图所示:

新型干法回转窑的制作材质与质量

新型干法回转窑的制作材质与质量 1 材质要求 (1)窑主要支撑元件的材质与表面硬度 轮带一般采用ZG310-570,正火处理后外表面的硬度不低于HB170;托轮、挡轮采用ZG340-640,托轮外表面硬度不低于HB190;但目前轮带多采用ZG35SiMn,硬度HB≥156;托轮、挡轮不低于ZG340-360R的标准,多采用ZG35CrMo,也可用ZG42CrMo,铸件应进行正火处理,并要高于内表面硬度至少HB20,硬度HB不大于217;托轮轴应不低于45#钢的标准,调质处理后的硬度为HB201~241。 大齿圈一般采用和轮带相同的材料ZG35SiMn,也可以选用ZG45或ZG42CrMo,铸件应进行正火处理,加工后的齿顶圆表面硬度不小于HB170。而小齿轮采用和托轮一样的材料,不低于45#钢的标准,一般用G35CrMo,也可以采用ZG34 CrNiMo。小齿轮精加工后,在高频或中频感应淬火机上淬火,调质后的齿顶圆表面硬度不低于HB201,可提高到HRC40-50,可使小齿轮使用寿命提高5倍。 (2)托轮与轮带的表面硬度 由于托轮的直径较轮带小很多,受滚压次数是轮带的3~4倍,因此,托轮表面硬度应比轮带表面硬度高20~40HB。因为轮带体积太大,重量又太重,无法进行调质,故只能正火;托轮、挡轮即使能做调质处理,因为在加热过程中‘红套’也会退火,故也采用正火处理。 (3)托轮轴瓦的材质 托轮轴瓦材料按JC333-91的要求,应不低于GB1176有关ZQA19-4的规定,因为铜材资源日益馈泛,价格日益昂贵,建议最好采用锌基合金ZA303的材料制造托轮轴瓦,不但材质便宜,而且有如下好处: ⑴磨擦系数小,导热性能高,使用寿命长,一般为ZQA19-4铜和锡青铜的三倍; ⑵易加工,精车后表面粗糙度可达1.6.重量比铜轻40%。 ⑶易安装,不仅成本低40%之多,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润滑及减振动吸音功能。 轴瓦铸件应紧密不得有裂纹、缩孔、夹渣等缺陷。 托轮球面瓦的材质不应低于HT200的标准,铸件同样不允许有影响强度的裂纹、砂眼、缩孔等缺陷。球面瓦应进行水压试验,并在0.6MP的试验压力下保持10分钟,仍不能有渗漏。 (4)窑筒体的材质与钢板厚度 一般情况窑筒体选用Q235C或20G,窑口应选用15CrMO5钢板,耐高温,可在530℃以上不变形。为了保证回转窑各处筒体具有足够的刚度,筒体厚度δ/D值应取 δ(轮带处)≥0.015D δ(烧成带)≥0.007D δ(一般)≥0.006D δ=钢板厚度 D=筒体内径 2 组装要求 筒体段节环向拚接时,每个段节上的纵向焊缝条数在筒体直径大于3米时不得多于三条,且最短拚板板长不得小于1/4周长;筒体段节最短长度不应小于一米,一跨内(两托轮间)不得多于一

回转窑设计方案手册

回转窑的设计 一、窑型和长径比 1.窑型 所谓窑型是指筒体各段直径的变化。按筒体形状有以下几种窑型: (1)直筒型:制造安装方便,物料在窑内移动速度较均匀一致,操作控制较易掌握,同时窑 体砌造及维护较方便; (2)热端扩大型:加大单位时间内燃烧的燃料量及传热量,在原窑直径偏小的情况下,扩大 热端将相应提高产量,适用于烧成温度高的物料; (3)冷端扩大型:便于安装热交换器,增大干燥受热面,加速料浆水分蒸发,降低热耗及细 尘飞损,适用于处理蒸发量大、烘干困难的物料; (4)两端扩大型(哑铃型):中间的填充系数提高,使物料流动的机会减少,还可以节约部分 钢材;还有单独扩大烧成带或分解带的“大肚窑”,这种窑型易挂窑皮,在干燥带及烧成带 能力足够时,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但这种窑型操作不便。 总之,不论扩大哪一带,必须保持预烧能力和烧结能力趋于平衡。只有在生产窑上,经过生产实践和充分调查研究(包括必要的热工测定和计算),发现某一带确为热工上的薄弱环节,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将该带扩大,才会得出较明显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仍以直筒型窑为主,而且尺寸向大型方面发展。其他有色金属工业用回转窑(还原、挥发、硫化精矿焙烧、氯化焙烧、离析、烧结转化等)多采用较短的直筒窑。 2.长径比 要得长径比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筒体长度L与筒体公称直径D之比;另一是筒体长 度L与窑的平均有效直径D均之比。L/D便于计算,L/D均反映要的热工特点更加确切, 为了区别起见,称L/D均为有效长径比。窑的长径比是根据窑的用途、喂料方式及加热方 法来确定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窑的长径比示于表1中。长径比太大,窑尾废气温度低,蒸发预热能力降低,对干燥不利;长径比太小,则窑尾温度高,热效率低。同类窑的长径比与窑的规格有关,小窑取下限,大窑取上限。 表1各类窑的长径比 窑的名称公称长径比有效长径比 氧化铝熟料窑(喷入法)20~2522~27 氧化铝焙烧窑20~2321.5~24 碳素煅烧窑13.5~1917~24 干法和半干法水泥窑11~15—— 湿法水泥窑30~42—— 单筒冷却机8~12—— 铅锌挥发窑14~1716.7~18.3 铜离析窑——15~16 氯化焙烧窑——12~17.7 二、回转窑的生产率 回转窑生产是一个综合热工过程,其生产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分析其内在规律性, 可以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数量 关系。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典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一、 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 石灰石原料 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 黏土质原料 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2SIO 、32O AL 、及少量的32O Fe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 校正原料 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2SIO 含量不足,有的32O AL 和32O Fe 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 (1) 硅质校正原料 含2SIO 80%以上 (2) 铝质校正原料 含32O AL 30%以上 (3) 铁质校正原料 含32O Fe 50%以上 二、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S C 3)、硅酸二钙(S C 2)、铝酸三钙(A C 3)和铁铝酸四钙(AF C 4)组成。 三、 工艺流程 1、 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原料预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物料堆放时,由堆料机把进来的原料连续地按一定的方式堆成尽可能多的相互平行、上下重叠和相同厚度的料层。取料时,在垂直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依次切取,直到取完,即“平铺直取”。 意义: (1)均化原料成分,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 (2)扩大矿山资源的利用,提高开采效率,最大限度扩大矿山的覆盖物和夹层,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出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课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 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5.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 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二、设计任务 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Zr-4作燃料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已知下列参数:系统压力P15.8M P a 堆芯输出热功率N t1820M W 冷却剂总流量W32500t/h 反应堆进口温度t f i n287℃堆芯高度L 3.60m 燃料组件数m121 燃料组件形式n0×n017×17 每个组件燃料棒数n265 燃料包壳外径d c s9.5m m 燃料包壳内径d c i8.6m m 燃料包壳厚度δc0.57m m 燃料芯块直径d u8.19m m 燃料棒间距(栅距)s12.6m m 两个组件间的水隙δ0.8m m UO2芯块密度ρUO2 95%理论密度旁流系数ζ5% 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份额F a97.4% 径向核热管因子 1.33 轴向核热管因子 1.520 热流量核热点因子= 2.022 热流量工程热点因子 1.03 焓升工程热点因子(未计入交混因子) 1.142 交混因子0.95 焓升核热管因子= 1.085

浅谈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设备的精细管理

浅谈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设备的精细管理 近年来,随着水泥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在水泥装备上已达到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水平,同时在新型水泥干法窑的数量上也已突破了一千一百条,然而就其管理却以粗放型占多数,在整个管理与运作水平,特别是管理理念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管理好一条生产线,如何在管理上真正做到“精”“细”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一位水泥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其中对于居水泥企业“心脏”的回转窑其设备管理更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针对此本文就回转窑设备的精细管理从多方面作说明,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重视生产前期管理控制 回转窑其设备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首先是在项目建设前项目建设者必充分认识到此类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对今后生产运行的作用,从而搞好设备的前期调研和方案论证,然后严格按照国际或国家招投标管理办法要求,秉着“公平、公正、严谨”的原则对设备进行招标,对于一般水泥企业建议成立专门的招标委员会,评委最好产生于各自的专业领域、生产一线上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精英代表,在招标办评委库里随机抽选。组织他们从各方面以质量为先、价格合理来综合评价投标设备。最后公正的、不带偏见的进行评标,决定最后订购设备。设备进厂后,作为水泥企业应对关键资料实行认真细致的查验。具体包括制造厂家的出厂检验证明文件,关键配件:托轮、托轮轴、轮带、大齿圈、筒体段节等的材料化学成份检验,材料性能试验资料,部件的超声波或X──射线探伤资料等等,对这些资料一一备份保存于公司专门的技术资料室。 然后应选定技术雄厚、管理到位、具一定业绩的安装公司严格按各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安装。而至于主体筒体,随着水泥窑型的直径的增大一般均由安装公司带设备现场卷制,但其卷制质量作为使用单位也一定要按设计图纸标准、按材质、技术精度进行校核、确认,一定不能疏于管理。 对于设备在正式安装期间,企业更应安排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监管。担任此任务的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和技术把握能力,并且要求了解掌握当前水泥行业先进技术标准、精度要求,特别强调的是安装过程中重要数据的记录与保存,如下表1认真填写其内容。据笔者调查发现:由于现在国内许多安装公司对成本的过分控制,其管理技术人员配备一般较少,且安装队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就由一般的安装工人替代。加之我国现在技术监理这一块操作还是不很规范,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此类关键设备的认真监管尤为重要。这也是许多企业没有引起重视而蒙受了损失。从经验看许多水泥企业生产前期的问题大多出在安装质量上,一般设计上的问题现在相对比较少了,安装后出现相关问题其处理就很被动了。 最后强调的是回转窑安装后,对于其调试工作也是整个水泥系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与其它设备一样总体包括单机、联动、负荷试车,试车必参照设备说明书,结合设计院和设备制造厂家的专家意见,并经过各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认真讨论修改制定合理的方案,然后组织实施。但须注意单机试车必在窑内工艺砌筑前进行,联动试车只试主机之外的控制部分,窑内砌筑后窑体不得高速连续转动,高速连续转动必在窑内烘烤后投料负荷试车时进行。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56223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某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设计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2) 第二部分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 (4) 一、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5) 二、临界比例带法确定调节器参数 (6) 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的作用 (9) 第三部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一、主蒸汽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二、给水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3) 三、燃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5)

第四部分 某电厂热工系统图分析 ........................................................ 16 参考文献: (19) 第一部分 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选取某主汽温对象特定负荷下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动态特性如下: 导前区: 1 40400657 .12++-s s 惰性区: 1 1891542269658718877531306948665277276960851073457948202 .1234567+++++++s s s s s s s 对于上述特定负荷下主汽温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传递函数,可以用两点法求上述主汽温对象的传递

函数,传递函数形式为n Ts K s W )1()(+=,利用Matlab 求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利用两点法确定对象 传递函数。 导前区阶跃响应曲线: 图1-1 由曲线和两点法可得: 657.1=K 637.28,663.0657.14.0)(4.01==?=∞t y 165.61,326.1657.18.0)(8.02==?=∞t y 2092.25.0075.12 121≈=??? ? ??+-=t t t n ,8.2016.22 1≈+≈n t t T 即可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利用两点法确定其传递函数:2 ) 18.20(657 .1)(+-= s s W 惰性区阶跃响应曲线:

回转窑水泥生产线熟料产量的提高

回转窑水泥生产线熟料产量的提高 -------------------------------------------------------------------------------- 作者:- 作者:张洪孙明李梅张英杰王超单位: 关键字:回转窑-预分解窑-分解炉 摘要: 一、技术进步,回转窑熟料产量在不断提高 水泥生产工业,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干法中空窑生产线;立筒预热器回转窑生产线;旋风预热器回转窑生产线和预热预分解窑生产线。不同的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泥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回转窑的熟料产量在不断提高。例如:φ2.5m中空窑生产线台时产量5t/h,加上立筒预热器后产量达到7.5t/h,产量提高近50%,当加上预分解系统后,产量达到20t/h左右,产量翻倍增长。φ3m中空窑生产线日产量为300t/d,加上五级预热器后,产量达到600t/d,变为预热预分解窑生产线后,产量达到1000t/d左右。 随着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同规格的回转窑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条件下,产量出现较大差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建设了一批2000t/d干法窑外分解生产线,当时采用的回转窑均为φ4×60m。时至今天φ4×60m回转窑均出现在2500t/d生产线上。表1为笔者统计的近几年新建的一部分2500t/d生产线情况。 90年代初,我国自己开发的4000t/d大型窑外分解烧成系统建在唐山冀东水泥集团,回转窑规格为φ4.7×75m。经过十余年冀东集团对该生产线的不断改进,现在熟料产量已达到4800t/d,提高产量近20%。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们看到目前我国现存的大批水泥生产线均存在产量低,能耗高现象,有很大潜力待挖掘。新建的水泥生产线就回转窑而言与国外先进的预分解窑相比,在产量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预分解回转窑生产线产量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二、关于预分解窑产量的计算公式 有关预分解窑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有很多,其中:日本T—14报告公式:G=1.38Vi0.641(相关系数r=0.868,n=24);日本水泥协会公式:G=0.230D1.5L;日本池田公式:G=2.85Di2.88;南京化工大学公式:G=1.5564Di3.0782;G=0.2725D2.680L0.48912 G=0.15362Vi0.97422;G=0.37743Di2.518L0.51861;李昌勇推荐公式:G=0.88Vi1.08(r=0.99987,n=80)G=0.682 Di3.018L0.254。 上述这些公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的设计和生产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公式对今天的设计和生产的指导作用逐渐在削弱,新的计算公式应运而生。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新推出的公式:G=8.495D2.382L0.8601;G=53.5Di3.14;天津水泥工业设计院熊会思推荐的公式:G=KDi3(K=50~60)。 笔者按照熊会思推荐的公式统计计算几种规格回转窑的理论产量(见表2)。通过表2可以看出熊会思推荐的公式计算出的预分解窑产量的数值基本符合当今我国预分解窑发展的现状。 那么预分解窑产量的提高在理论上还有多大空间呢? 我国水泥行业资深老水泥专家赵静山先生多年从事预分解窑的研究和开发,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推出新的预分解窑产量的计算公式:(1)从窑的物料输送原理推导G=KsDr3 (2)从窑的发热能力推导G=2230664Dr2Vo/Qyr式中:G—产量,kg/h;Ks—系数,一般在5000~6000范围;Dr—回转窑热端有效内径,m;Vo—回转窑燃烧带烟气流速,m/s;Qyr—回转窑热耗,kcal/kg-cl。 笔者按照G=KsDr3计算公式统计计算几种规格的回转窑产量数值(见表3)。分析表3的数值,可见以φ4m窑为例按当代2500t/d产量比较,最保守的产量差距也在1500t/d,相差近60%,我们可以把表3的数值作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 三、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产量,降低能耗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设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二、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计算过程 (2) 四、程序设计框图 (8) 五、代码说明书 (9) 六、热工设计准则和出错矫正 (10) 七、重要的核心程序代码 (11) 八、计算结果及分析 (17)

一、设计任务 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及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用Zr-4作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已知下列参数:系统压力 15.8MPa 堆芯输出功率 1820MW 冷却剂总流量 32100t/h 反应堆进口温度287℃ 堆芯高度 3.66m 燃料组件数 121 燃料组件形式17×17 每个组件燃料棒数 265 燃料包壳直径 9.5mm 燃料包壳内径 8.36mm 燃料包壳厚度 0.57mm 燃料芯块直径 8.19mm 燃料棒间距(栅距) 12.6mm 芯块密度 95% 理论密度旁流系数 5% 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的份额 97.4% 径向核热管因子 1.35 轴向核热管因子 1.528 局部峰核热管因子 1.11 交混因子 0.95 热流量工程热点因子 1.03 焓升工程热管因子 1.085 堆芯入口局部阻力系数 0.75 堆芯出口局部阻力系数 1.0 堆芯定位隔架局部阻力系数 1.05

若将堆芯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控制体,则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如下 表:堆芯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轴向等分5个控制体) 通过计算,得出 1. 堆芯出口温度; 2. 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及最大热流密度,平均线功率,最大线功率; 3. 热管的焓,包壳表面温度,芯块中心温度随轴向的分布; 4. 包壳表面最高温度,芯块中心最高温度; 5. DNBR在轴向上的变化; 6. 计算堆芯压降;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时间为两周; 2.独立编制程序计算; 3.迭代误差为0.1%; 4.计算机绘图; 5.设计报告写作认真,条理清楚,页面整洁; 6.设计报告中要附源程序。 三、计算过程 目前,压水核反应堆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有: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目前,压水堆大多采用UO2作为燃料。二氧化铀的熔点约为2805 ±15℃,经辐照后,其熔点会有所降低。燃耗每增加104兆瓦·日/吨铀,其熔点下降32℃。在通常所达到的燃耗深度下,熔点将降至2650℃左右。在稳态热工设计中,一般将燃料元件中心最高温度限制在2200~2450℃之间。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5000t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回转窑工艺设计说明书

5000t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回转窑工艺设计 原始资料 一、物料化学成分(%) 成分 项目 Loss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SO3 其它 合计 干生料 35.82 13.23 2.97 2.05 44.62 0.25 0.16 0.90 100 熟 料 0 22.34 5.38 3.65 66.67 0.58 0.06 1.32 100 煤 灰 51.60 31.79 4.14 3.62 0.66 2.29 5.90 100 二、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工业分析(%) Qnet,ar (kJ/kg ) Mar F.Car Aar Var 1.00 44.78 25.56 28.66 24200 三、热工参数 1、温度。入预热器生料温度:50℃;入窑回灰温度:50℃;入窑一次风温度:25℃;入窑二次风温度:1100℃;环境温度:25℃;入窑、分解炉燃料温度:60℃;入分解炉三次风温度:900℃;出窑熟料温度:1360℃;废气出预热器温度:330℃;出预热器飞灰温度:300℃。窑尾气体温度:1100℃。 2、入窑风量比(%)。一次风(K 1):二次风(K2):窑头漏风(K3)=10:85:5。 3、燃料比(%)。回转窑(Ky):分解炉(Kf) =40:60。 4、出预热器飞灰量。0.1kg/kg 熟料。 5、出预热器飞灰烧失量。35.20%。 6、各处空气过剩系数。窑尾,αy=1.05分解炉出口αL=1.15预热器出口αf=1.40。 7、入窑生料采用提升机输送。 8、漏风。预热器漏风量占理论空气的比例K4=0.16;提升机带入空气量忽略;分解炉及窑尾漏风(包括分解炉一次空气量),占分解炉用燃料理论空气量的比例K6=0.05。 9、袋收尘器和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为99.9%。 10、熟料形成热。根据简易公式(6-20)计算。 元素分析(%) Car Har Oar Nar Sar Aar War 60.10 3.96 7.91 0.97 0.35 25.71 1.00

回转窑设计使用说明书

Φ4×60m回转窑设计作用说明书 一、技术性能 筒体内径: 4m 筒体长度: 60m 斜度:(sinΦ) 3.5% 支承数: 3档 生产能力:(配窑外分解预热系统) 2500t/d 转速:用主传动:0.396~3.96r/min 用辅助传动:8.56r/h (一)传动电机(单传动): 1、主传动辅助传动 型号:ZSN4-355-092 功率:315(KW) 转速:1000(r/min) 2、辅助传动 型号:Y200L-4 功率:30(KW) 转速:1470(r/min) (二)减速器: 1、主传动辅助传动 型号:ZSY630-35.5(ZBJ19004-88) 速比:34.601 2、辅助传动 型号:ZL65-16-II 速比:40.85 二、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入料端轮带附件的跨内筒体上用切向弹簧固定一个大齿圈,其中有一小齿轮与其齿合。正常运转时,由主传动电动机经主减速器向该开式齿轮装置传递动力,驱动回转窑。 物料从窑尾(筒体的高端)进入窑内煅烧。由于筒体的倾斜和缓慢的回转窑作用,物料既沿圆周方向滚动又沿轴向(从高端向低端)移动,继续完成分解和烧成的工艺过程,最后,生成熟料经窑头罩进入冷却机冷却。 燃料由窑头喷入窑内,燃烧产生的废气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后,由窑尾导出,本设计不含燃料的燃烧器。该窑在结构方面有以下主要特点: 1、筒体采用保证五项机械性能(σs、σb &%、αk和冷弯实验)的镇静钢Q235-C钢板卷制,通常采用制动焊接。筒体壁厚:一般为22mm,烧成带为25mm,轮带下为60mm、由轮带下到跨间有32mm、28mm厚的过渡段节,从而使筒体的设计更为合理,既保证横截面的钢性又改善了支承装置的受力状态。在筒体进、出料端都装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窑口护板。其中窑头护板与冷风套组成环行分格的套筒空间,从喇叭口向筒体吹冷风冷却窑头护板的非工作面,以有利该部分的长期安全工作,当窑正常运转时,轮带能适度套在筒体上,以减少筒体径向变形。为保证靠近窑头温度较高的两档支承装置运行可靠,在窑头的两档轮带下装设的筒体冷风套装置。 2、采用液压推动挡轮装置承受全窑的下滑力,该装置可推动窑体向上移动。支承点间跨度的正确分配,使各档轴承的设计更加合理。每个轴承均设有测温装置。各轴瓦的工作温度均于现场直接显示,并可在中控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华扶#力*孑 课程设计报告 (20 13 一2014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实践核1101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M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王胜飞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周数: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 年6月19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讣,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内能够长期稳泄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左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左堆型,确怎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范用: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内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范H: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立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左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应低于英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而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泄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左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DNBR?J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英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讣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焰场的计算并求岀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 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英最髙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6、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7、理解单通道模型的编程方法。 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时间为一周;

年产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回转窑工艺设计说明课程设计说明

年产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回转窑工艺设计说明课程设计说明

湖北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 设计题目:年产150万吨回转窑热平衡计算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2010级(一)班 学号:201040940141 姓名:刘成龙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姜老师 设计时间: 2012.11.27——2012.12.7

原始资料 1. 气候条件: (1)当地大气压101.325Kp (2)环境风速0m/s (3)空气干球温度7℃(4)空气相对湿度6% 2.物料的性质及工艺要求 (1)物料化学成分(%) (2)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3)熟料矿物组成 (4)熟料出冷却机温度t Lsh=200℃(5)如要煤粉温度t r=40℃ (6) 一次空气入窑温度t y1k=36℃(7)入窑冷却机冷空气温度t k=36℃ (8)窑头漏风温度t yLOK=36℃(9) 入冷却机冷空气量V LK=2.14Nm3/㎏熟料 (10)入窑风量比(%)。一次风:二次风:窑头漏风=29:64:7 (11)燃料比(%)。回转窑(Ky):分解炉(Kf) =47:53 (12)废气出预热器温度t f=370℃ (13)出预热器飞灰量m fh=0.141kg/kg熟料 (14)电收尘器和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为η=99.28% (15)回收飞灰入窑温度t th=50℃ (16)气力提升泵料风比14.1kJ/Nm3 (17)喂料带入空气温度t s=50℃ (18)窑尾过剩空气系数ɑy=1.05 (19)分解炉漏风占分解炉燃料燃烧用理论空气量的0.05 (20)分解炉出口过剩空气系数ɑf=1.25 (21)系统热损失Q B=540kJ/kg熟料 (22)熟料中燃料灰分掺辱的百分比ɑ=100 (23)生料水分W s=0 (24)冷却机烟囱排出空气温度t pk=220℃ (25) 冷却水带出热量Q Ls=170kJ/kg熟料 (26)窑的设计产量:年产150万吨 目录 前言 (4) 一、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 (5) 1.1物料平衡计算 (5) 1.1.1 收入项目 (5)

回转窑设计方案

湛江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50T/D回转窑焚烧系统项目 技术说明 江苏金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六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场地基本条件 (3) 3.设计采用的主要法规、规范和标准 (4) 4.公司简介及优势 (6) 4.1.江苏金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6) 4.2.无锡固废处置中心培训基地 (7) 5.危险废弃物焚烧系统设计方案 (7) 5.1.工艺流程 (7) 5.2.系统设备详述 (11) 5.2.1.进料系统 (11) 5.2.2.回转窑 (13) 5.2.3.二燃室 (17) 5.2.4.膜式壁余热锅炉 (19) 5.2.5.1S急冷塔 (24) 5.2.6.干式脱酸塔 (25) 5.2.7.活性炭喷吹系统 (27) 5.2.8.袋式除尘器 (28) 5.2.9.湿法脱酸塔 (29) 5.2.10.烟气再热器 (32) 6.DCS控制系统 (34)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湛江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50T/D回转窑焚烧系统项目 1.2.焚烧物料 本项目主要焚烧的物料为泰兴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产生的可焚烧性危险废物,按照物料状态分为固体废弃物、半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本系统设计的焚烧废弃物平均热值≈3000Kcal 1.3.焚烧处理规模 本项目处理对象主要为工业固废、液废,日焚烧量为50T,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以年处理时间300天计,年焚烧处理量约为15000T。 1.4.焚烧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1)二燃室烟气温度≥1100℃,烟气停留时间>2S 2)二燃室出口烟气中氧含量6%~10%(干气) 3)有机物焚毁去除率≥99.99%,焚烧效率≥99.9% 残渣热酌减率<5% 4)焚烧炉运行中系统确保处于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气体逸出5)焚烧炉设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及应急处理装置 6)辅助燃料 辅助燃料按柴油设计

谈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熟料产量的提高

谈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熟料产量的提高 一、技术进步,回转窑熟料产量在不断提高 水泥生产工业,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干法中空窑生产线;立筒预热器回转窑生产线;旋风预热器回转窑生产线和预热预分解窑生产线。不同的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泥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回转窑的熟料产量在不断提高。例如:φ2.5m中空窑生产线台时产量5t/h,加上立筒预热器后产量达到7.5t/h,产量提高近50%,当加上预分解系统后,产量达到20t/h左右,产量翻倍增长。φ3m中空窑生产线日产量为300t/d,加上五级预热器后,产量达到600t/d,变为预热预分解窑生产线后,产量达到1000t/d左右。 随着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同规格的回转窑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条件下,产量出现较大差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建设了一批2000t/d干法窑外分解生产线,当时采用的回转窑均为φ4×60m。时至今天φ4×60m回转窑均出现在2500t/d生产线上。表1为笔者统计的近几年新建的一部分2500t/d生产线情况。 90年代初,我国自己开发的4000t/d大型窑外分解烧成系统建在唐山冀东水泥集团,回转窑规格为φ4.7×75m。经过十余年冀东集团对该生产线的不断改进,现在熟料产量已达到4800t/d,提高产量近20%。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们看到目前我国现存的大批水泥生产线均存在产量低,能耗高现象,有很大潜力待挖掘。新建的水泥生产线就回转窑而言与国外先进的预分解窑相比,在产量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预分解回转窑生产线产量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二、关于预分解窑产量的计算公式 有关预分解窑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有很多,其中:日本T—14报告公式:G=1.38Vi0.641(相关系数r=0.868,n=24);日本水泥协会公式:G=0.230D1.5L;日本池田公式:G=2.85Di2.88;南京化工大学公式:G=1.5564Di3.0782;G=0.2725D2.680L0.48912 G=0.15362Vi0.97422;G=0.37743Di2.518L0.51861;李昌勇推荐公式:G=0.88Vi1.08(r=0.99987,n=80)G=0.682 Di3.018L0.254。 上述这些公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的设计和生产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公式对今天的设计和生产的指导作用逐渐在削弱,新的计算公式应运而生。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新推出的公式:G=8.495D2.382L0.8601;G=53.5Di3.14;天津水泥工业设计院熊会思推荐的公式:G=KDi3(K=50~60)。 笔者按照熊会思推荐的公式统计计算几种规格回转窑的理论产量(见表2)。通过表2可以看出熊会思推荐的公式计算出的预分解窑产量的数值基本符合当今我国预分解窑发展的现状。 那么预分解窑产量的提高在理论上还有多大空间呢? 我国水泥行业资深老水泥专家赵静山先生多年从事预分解窑的研究和开发,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推出新的预分解窑产量的计算公式:(1)从窑的物料输送原理推导G=KsDr3 (2)从窑的发热能力推导G=2230664Dr2V o/Qyr式中:G—产量,kg/h;Ks—系数,一般在5000~6000范围;Dr—回转窑热端有效内径,m;Vo—回转窑燃烧带烟气流速,m/s;Qyr—回转窑热耗,kcal/kg-cl。 笔者按照G=KsDr3计算公式统计计算几种规格的回转窑产量数值(见表3)。分析表3的数值,可见以φ4m窑为例按当代2500t/d产量比较,最保守的产量差距也在1500t/d,相差近60%,我们可以把表3的数值作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 三、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产量,降低能耗 笔者曾经同赵静山先生在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应用自己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热预分解技术和“RSF”预分解系统装备,对落后的水泥生产线进

热工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2012307010936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级: 自动卓越121 题目: 热工参数检测仪表 刘口 指导教师:职称: 实验师 201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题目背景及意义 (1) 第二章第二章设计题目介绍 (1) 2.1设计目的 (1) 2.2设计内容及要求 (1) 2.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 (1) 2.4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2) 第三章压力表的检定 (2) 3.1压力表的概述 (2) 3.2压力表简介 (2) 3.2.1压力表原理 (2) 3.2.2压力表构造 (3) 3.2.3性能分类 (3) 3.3压力表检定方法 (3) 3.4计量器具 (4) 3.5示值误差、回城误差和敲定位移的检定 (4) 3.6实验操作步骤 (4) 3.7结果处理 (4) 3.8误差分析 (5) 3.9测量结果 (6) 第四章热电阻的检定 (7) 4.1热电阻概述 (7) 4.2热电阻工作原理 (7) 4.3热电阻允差 (7) 4.4热电阻的检定方法 (8) 4.5检定设计方法 (8) 4.6实验操作步骤 (8)

4.7结果处理 (8) 4.8误差分析 (9) 4.9检定结果 (9) 第五章流量计的检定 (16) 5.1流量计概述 (16) 5.2转子流量计工作原理 (16) 5.3流量计检定方法 (17) 5.4测量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17) 5.5实验操作步骤 (17) 5.6数据处理 (18) 5.7误差分析 (18) 第六章总结 (19) 参看文献 (19)

第一章题目背景及意义 电厂热工检测技术及仪表是电厂热工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为运行操作人员及时、准确和方便的反应生产过程运行情况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以及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自动的进行检查和测量,以便监督生产过程的进行情况和趋势,电厂热工过程自动化是随着火力发电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火电厂锅炉和汽轮机都装有大量的检测仪表,其中包括传感器、变送器、显示仪表和记录仪表等。他们随时显示、记录、累积和变送机组运行各种参数,以便进行必要的操作和控制,保障机组安全经济的运行。 总之,检测仪表是保障生产过程安全经济运行及实现自动化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配备完善的自动监测系统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操作数据,为自动化装备提供准确及时的测量信号,为宏观技术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可以改善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第二章设计题目介绍 2.1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目标:使学生了解热工系统中常用的压力、温度及流量等热工参数的特性及检测的方法,熟练掌握这些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能对常用测量仪表的精度进行校验。 2.2设计内容及要求 (1)根据《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JJG 544-2011》及《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JJG 52-1999》的要求对压力控制器和压力表进行检验,并给出检定报告。 (2)根据热电偶及热电阻检定规程,使用热工检定系统对热电偶或热电阻进行校验,并给出检定报告,报告格式见指导书。 (3)根据《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162-2009》,利用流量试验台对流量表进行检定并给出相应的检定报告。 (4)熟练使用磁翻柱式、差压式液位计的使用方法。 2.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介绍、背景意义、要求及实验过程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