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520经济学导论(1)

07520经济学导论(1)

07520经济学导论(1)
07520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07520

一、选择题

1.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家庭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的经济体制为(①)。①自给自足经济

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

2.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①)。

①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②1948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发表

③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发表④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发表

3.需求曲线是一条(③),供给曲线是一条(①)。。

①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③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④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

4.影响需求的因素有(①②③④⑤)。

①价格②消费者的实际收入③消费者的嗜好④相关商品的价格⑤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①②③④⑤)。

①生产要素的价格②厂商的生产技术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④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⑤政府政策

6.供给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④⑤。

①同向变化②反向变化③与均衡价格同向变化④与均衡价格反向变化⑤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化

7.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效用(③)。①之和②之差③之比④之乘积

8.完全可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④)。①一条水平的直线②一条垂线③一条弯折线④一条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

9.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对汉堡包的需求的增加。(A)

A.一场新的汉堡包热 B.人口减少了

C.作为互补品的炸薯条的价格上升了 D.消费者收入减少了

10.如果需求与供给都增加,对均衡价格和交易量的影响将是(C)

A.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

B.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

C.交易量增加,但交易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D.价格上升,但交易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1、何时应采取薄利多销的政策(D)

A.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B.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0

C.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 D.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12.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说明(B)

A.边际成本递增

B.边际替代率递减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D.机会成本递减

13.一个人从物品或劳务消费中得到的好处或满足称为(B)。

A.边际效用 B.效用

C.消费需求 D.消费者均衡

14.下图是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个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当市场价格位于E2点时,该厂商(C)(图在后面)

15.玩具行业工人工资的提高将使(A)

A.玩具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玩具价格上升

B.玩具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玩具价格下降

C.玩具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玩具价格上升

D.玩具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玩具价格下降

16.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A)

A.MR= MC B.MR=MP C.MRP=MC D.MP=MC

17.在四部门的经济循环模型中,实现均衡条件是(B)

A.I=S B.I+G+X=S+T+M C.I+G+M=S+T+X D.I+T+C=S+G+M

18.已知某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该国的投资乘数为(B)

A.2 B.2.5 C.3.5 D.4

1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A)

A.0 B.1 C.大于0小于1 D.小于0

20.下列哪一种情况下不会出现市场失灵(D)

A.存在公共物品 B.垄断 C.存在外部性 D.竞争非常激烈

2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C)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22.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

A.提高税率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D.降低再贴现率

23.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2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 D.永久性失业

25.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为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26.对利率变动反应最敏感的是(C)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

27.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28.假设价格水平固定,并且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以下(C)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

A.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B.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C.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29.其他条件不变,需求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的(B)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变化不一定

30.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一项是(C)

A.失业 B.价格总水平提高

C.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31.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说明(B)A.边际成本递增 B.边际替代率递减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D.机会成本递减

32.假设某种商品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为均衡价格Pe,那么消费者剩余指的是(A)(图在后面)

33.小王的时间既可以听一次经济学讲座也可以打一场网球。他选择了听讲座,打网球的价值就是(A)

A.听讲座的机会成本 B.大于听讲座的价值

C.不能与听讲座的价值相比 D.等于听讲座的价值

34.如果消费者在保持同等程度的满足时,增加了Y商品的消费而减少了X的消费,那么边际替代率为(A)

A.MRS YX=△X∕△Y B.MRS YX=MU X∕MU Y

C.MRS XY=MP X∕MP Y D.MRS XY=△Y∕△X

35.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1,那么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B)

A.替代品 B.互补品 C.无关品 D.不一定

36.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B)

A.MR<MC B.MR=MC C.MC<MP D.MP=MC

37.下列说法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单个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B.买卖双方具有完全信息

C.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异的 D.资源可以完全流动

38、在四部门的经济循环模型中,实现均衡条件是(C)

A、I=S

B、I+G+M =S+T+X

C、I+G+X=S+T+M

D、I+ T +C=S+G+M

39.短缺是(B)

A.当价格高于均衡水平时存在 B.是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

C.是交易量超过了供给量 D.是需求量超过了均衡量

40.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下降5%引起需求量增加6%,那么需求的价格弹性为(C)A.0.30 B.0.60 C.1.2 D.3.0

41.预算线取决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与价格 D.偏好

42.可变投入量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动量称为(B)

A.平均产量 B.边际产量

C.平均可变产量 D.总产量

43.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D)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C.流动性偏好 D.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

44.国外要素收入净额>0时(C)

A、GDP >GNP

B、GDP =GNP

C、GDP <GNP

D、GDP和GNP的关系不一定

45.根据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MPS)之间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如果MPC 增加,那么MPS 也增加

B.MPC+MPS<APC +APS

C.MPC+MPS=APC +APS

D.MPC+MPS>APC +APS

46.如果某人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由1000 元增加到1200 元,而消费由800元增加到850 元,由此可知(C)

A.其边际储蓄倾向为0.65 B.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C.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25 D.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5

47.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A)

A.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 B.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

C.谨慎性货币需求减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8.花10元钱理发的机会成本是(C)。

A.10元钱其他最好的用途

B.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的用途

C.10元钱和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用途

D.给理发师10元钱的价值

49.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B)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50.引起某种物品价格下降的条件是(D)。

A.在现行的价格下存在剩余 B.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C.在现行价格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D.以上论断全对

51.表示供给量减少的是(D)。

A.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沿着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沿着供给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52.如果收入增加了,预算线将(D)。

A.变得更陡峭

B.变得更平坦

C.向内移动,但与原来的预算线平行

D.向外移动,但与原来的预算线平行

53.下列哪一种表述是不正确的(C)。

A.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偏好图由一系列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组成

C.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

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由边际替代率组成

54.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C)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场价格

D.边际收益

55.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B)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56.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与(C)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的边际生产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

57.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一年之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

C.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

58.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C)

A.飞机制造业

B.烟草业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

59.种物品小幅度降价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动,那么,该物品(B)

A.需求缺乏弹性 B.需求富有弹性

C.需求单位弹性 D.需求完全无弹性

60.资水平的提高:(B)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61.济学家的解释,正常利润的性质(B)

A.相当于利息 B.相当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

C.相当于地租 D.相当于工人所得到的工资

62.列情况中,投资乘数值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消费倾向为0.5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

D.边际消费倾向为0.8

63.际储蓄倾向提高相对应的情况是(B)

A.可支配收入水平减少

B.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C.边际消费倾向上升

D.平均储蓄倾向下降

64.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该国失业率为(B)。

A.11% B.10% C.8% D.5%

65.济衰退时期(B)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66.性财政政策的运用导致(A)

A.政府支出增加,利率上升

B.政府支出减少,利率上升

C.政府支出增加,利率下降

D.政府支出增加,利率下降

67.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B)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68.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一项是(C)

A、失业

B、价格总水平提高

C、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69.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B)

A.A与B是替代品 B.A与B是互补品

C.B一定是低档品 D.B一定是正常物品

70.者的预算线反映了(A)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需求

D、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71.实现了消费者均衡,那么(A)

A.在消费者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B.在消费者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实现了边际效用最大化

C.每种物品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

D.A与C都对

72.意对某商品支付的价格总额与他实际所支付的价格总额的差额为(C)。

A.效用 B.边际效用 C.消费者剩余 D.需求规律

73.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单位,总成本从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A)

A、10美元

B、20美元

C、2020美元

D、2美元

二、填空题

1.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做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2.相关商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

3. 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4.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5.存量是指一定时点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

6.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该商品为低档商品。

7.效用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基数效用论,另一种是序数效用论。

8. 预算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

9.在两种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收入,预算线向右上方移动。

10.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需求增加。

1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互补品需求量减少。

12.如某产品的价格上涨10%,供给量会增加20%,该产品供给富有弹性。

13.实行最低限价会导致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

14.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15.一般来说,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

16.厂商主要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17.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8.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19.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关系。

20.如何使用有限资源的决策。

21.价格上升,会引起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2.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23.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者均衡。

24.两种商品的价差弹性系数为正,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25. 和Y 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26.入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结构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

27.愿意支付的价格为20 元,市场价格为15 元,则消费者剩余为5元。

28.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

29.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

30.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31.场上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

32.收入的上升,食品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是下降的,这是恩格尔定律。

33.品供给的价格弹性为1,该商品供给弹性的类型属于单一弹性。

34. 边际效益递减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35.同样面积的水稻田里连续追加化肥,每追加单位数量的化肥所引起的水稻产量,先递增后递减的现象,说明存在收入法。

36.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 1以及部门法。

37.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摩擦性失业。

38.5000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39.收存款1000万元,按规定应留200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0.2。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价值判断万元。

40.一定的资源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41.能性曲线是在供给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42.与供给量的变动中,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同的变动。

43.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富有方向变动。

44.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互补弹性。

45.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产品差别关系。

46.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平行线竞争。

47.竞争市场上,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对个别企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X轴的消费者剩余。

48.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经济成本。49.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成本总量。

50.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等于。

51.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接受者边际收益。

52.是价格的决定者,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非排他性,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53.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支出法和非竞争性。

54.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国内生产净值、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55.-折旧=相等。

56.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与总供给越小。

57.消费倾向越低,乘数为谁生产。

58.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研究对象。

59.根据其是什么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60.究中的实证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反,规范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反。

61.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供给方向变动。

62.的平行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63.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低于相等时的价格。

64.限一定大于均衡价格。

65.有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低档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

66.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负数。

67.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产品差别时,总效用减少。

68.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消费者竞争。

69.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基尼系数身上。

三、名词解释

1.商品的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

4.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与现行的工作条件仍找不到工作。5.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6.商品的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7.需求的交叉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外部效应:指个人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了影响而又没有将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即经济行为人的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的间接效应。

10.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11.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与劳务数量的最大组合。

13.摩擦失业:因劳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14.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商业银行储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一种政策手段。

15.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四、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答:第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第二,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第三,收入分配问题。

2.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商品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第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第二,消费者的偏好。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

第四,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3.为什么要计算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势必包含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由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一般我们用GNP折算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进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4.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第一,改变税率;

第二,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第三,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5.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1)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

(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

(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6.除商品自身价格外,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答:第一,生产成本;

第二,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

第四,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第五,政府的经济政策。

7.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有三大动机:第一是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交易需要而持有的货币,其大小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

第二是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其大小也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由于交易货币需求和预防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第三是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货币需求与利率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债券的价格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8.请画图分析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格策略。 (后面) 9.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此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MU х∠MU y =P X /P y ,即消费者所购买的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公式隐含着:消费者实现均衡时,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公式的左侧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右边是市场的客观评价,消费者均衡正是消费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10.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攻击; 第二,专利与专营权的控制; 第三,自然垄断。 11.商业银行的职能特征? 第一,商业银行是具体办理货币信用业务的银行; 第二,商业银行是创造派生银行,提供信用工具的银行; 第三,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银行。 12.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答:第一,需求管理; 第二,供给管理; 第三,对外经济管理。 13.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第一,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二,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决不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第四,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14.完全竞争市场需具备的条件? 答: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每一个厂商所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 第三,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第四,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15.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攻击; 第二,专利与专营权的控制; 第三,自然垄断。 五、计算题 1.已知某厂商需求函数为Qd=14-3P ,供给函数Qs=2+3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Ed ?

解:Q s =Q d 时,商品市场达到均衡,P e =2,Q e =8

均衡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Ed= -(dQ/dP)×(P e /Q e )= 3×(2/8)=3/4

2.已知某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3-0.4Q ,总成本函数为TC=0.5Q2+4Q+5,

求Q 为多少时总利润最大,此时商品价格为多少? 解:已知P=13-0.4Q ,则TR=QP=13Q-0.4Q 2,MR=13-0.8Q 已知TC=0.5Q 2+4Q+5,则MC=Q+4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MR=MC ,则13-0.8Q=Q+4,利润最大化时Q=5

此时,P=13-0.4×5=11

3.已知某需求函数为Q d=500-5P ,供给函数Q s=-100+25P ,求市场均衡价格及均衡产量。

解:由Q d= Q s可得500-5P =-25+25P 解得P E =20。

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Q E =400

4.已知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总收益函数为TR=800Q-Q2,平均可变成本函数为

AVC=0.5Q+5,固定总成本为200。求:使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Q 是多少。 解:由TR=800Q-Q 2可得MR=800-2Q 由AVC=0.5Q+5,得TVC=0.5Q 2+5Q ,TFC=200,TC=0.5Q 2+5Q+200

可得MC=Q+5,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265

5.已知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s=300+2P ,需求曲线为Qd=1200-3P ,请计算该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解:Qs=Qd 时,商品市场达到均衡,

300+2P=1200-3P

求得Pe=180,Qe=660

6.假定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0-4Q 。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 。求: 垄断厂商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解: TR=PQ=(100-4Q)Q=100Q-4Q 2 MR=100-8Q

TC=50+20Q MC=20

垄断厂商下的均衡条件为:MR=MC,即

100-8Q=20,得Q=10。则P=100-4Q=60 垄断利润为: TR-TC=PQ-TC=(100-4Q)Q-TC=100Q-4Q 2-50-20Q=350

7.已知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s=400+2P ,需求曲线为Qd=1200-3P ,请计算该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以及均衡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

解: Qs=Qd 时,商品市场达到均衡,Pe=160,Qe=720

均衡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

Ed= -(△Q/△P)×(Pe /Qe)= 3×(160/720)= 0.67

六、论述

1、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答:

(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4)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使平均产量最大和总产量最大之间。 2、请论述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答: (1)再分配效应:使货币收入从固定收入手中转移到非固定收入手中,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手中,从债权人转移到债务人手中。受益者—股票和浮动利率债券的持有者、利润收入者、债务人;受损者—领取租金、利息和退休金的人、工资收入者、债权人。 (2)资源配置效应:通货膨胀过程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的幅度不同,会改变他们的相对价格,引起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从而使原来的资源配置状况和方式发生变动。正效应—资源配置由不合理趋向合理;负效应—资源配置变得更不合理。

(3)税收扭曲效应: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经济秩序、活动原则和经济核算失去有效性。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无论是定量税、比例税还是对资本收益的征税,都会因

为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发生扭曲;

(4)经济增长效应: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的上涨率高于工资增长率,生产者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因而会增加产量和雇佣工人的数量。发生作用的条

件: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闲置为用的经济资源,并具有流动性;通货膨胀未被预期的和温和的。

3、国防、钢铁厂的污染、特大企业的存在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它们各自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答:(1)国防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物品。 (2)钢铁厂的污染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3)特大企业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垄断的存在。

用政府干预来解决这些问题:

国防――由政府提供;

污染――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经济或市场手段; 垄断――政府可以用价格管制、反垄断法或国有化来消除垄断。

(简答题)8.请画图分析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格策略。 作图 (1)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价格的小幅变化就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化。 (2)因而对于富有需求弹性的商品,采用降价策略将使总收益增加。表现在图中即为,价格下降后的总收益面积P 20 Q 2B 大于价格下降前的总收益面积P 1O Q 1A ,因而经营者应该采取降价策略。 (选择题)32.假设某种商品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为均衡价格Pe ,那么消费者剩余指

的是(A )

(选择题)14.下图是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个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当市场价格位于E2点时,该厂商(C )

P P Q Q

A B P M S E P e D A . △P e EM 的面积 B . △P e EO 的面积

A 、获得正常利润

B 、获得超额利润

C 、亏损

D 、收支相抵 MC AC A VC

E 2 O Q P C

经济学原理一1

A表示对B表示错C表示无法判定 一、请判断以下的表述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可用文字、公式、图表等)。如果无法判定,请给出不同结果的适用条件。(每问6分,共60分) A 1. 在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平均可变成本就会随生产的扩大而上升。 A 2. 生产厂商总是趋向于在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区间内进行生产。 A 3. 某公司产品的价格从2006年到2007年上升了3%,而销售量也在上升,这一现象不符合需求定理 A4.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价格是给定的”。那么,这意味着该市场的需求是完全弹性的。 C 5. “近十年来大学学费大幅上升,而大学招生却未受影响,说明大学入学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某政府官员语) A 6. 如果一个“风险厌恶”型(risk averse)的人可以选择两种彩票中的一种,那么,他会选择低风险的那种彩票。 A7. 一个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斜向上,当政府设定一个低于其垄断价格的价格上限时,社会总福利会增加。 A8. 北京的出租车数量由政府发放牌照来控制。目前的做法是将牌照发放给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获得牌照后到市场上招聘司机。近年来司机经常抱怨出租车公司给他们的报酬待遇太低。“如果把向出租车公司发放牌照改为直接由政府向出租车司机拍卖牌照,那末可以改善司机的报酬待遇”。(北京某著名经济学家的话)。 A9. 当一国对某一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时,实际上是在用本国纳税人的钱去增加进口国消费者的剩余 B 10.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带来GDP的持久性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带来通货膨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短期内会让G D P水平增加,当利率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二、计算与问答题(11、12题每题10分,13题20分,共40分) 11. 假定Intel公司垄断了全世界的芯片生产。其生产X个芯片的总成本为C(X)=2X2 (a)Intel的边际成本是多少? MC(X)=dC(X)/dX=4x (b)如果芯片的需求满足X D=12-0.25P,求出Intel利润最大化时的产出,以及此时的价格当MC=MR时,利润最大化dTR/dQ= dC(X)/dX p=4/3 X D=11.66 (c)求出实现社会总剩余(福利)最大化时的产量 MR= dTR/dQ= 0时,总剩余(福利)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 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 ④政府的经济作用 (1)政府要稳定经济;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3)政府从事生产; (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 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①国民收入账户——GDP (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②国内生产总值 (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C+I+G+(X-M) (支出法:总产出=总支出)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经济学导论-名词解释 (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economic units –consumers, firms, workers, and investors – as well as the markets that these units comprise. 经济学用来处理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消费者,企业,员工,和投资者——以及这些单元组成的市场的分支。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aggregate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the level and growth rate of national output, interest rates,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经济学用于处理总体经济变量,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分支。 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 The sum of all the quantities of a good or service demanded per period by all the households buying in the market for that good or service. 一定时期内市场所有个人或家庭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需求量. 市场供给Market supply: The sum of all that is supplied each period by all producers of a single product. 市场供给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所有厂商某种商品的供给总量。 消费者剩余Customer surpl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mount a person is willing to pay for a good and its currency of payment.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效用Utility: Numerical score representing the satisfaction that a consumer gets from a given market basket. 用数值代表消费者从一个给定的市场篮子里得到的满意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Principle that as more of a good is consumed, the consumption of additional amounts will yield smaller additions to utility.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A principle that as the use of an input increases with other inputs fixed, the resulting additions to output will eventually decrease. 是指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条件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种要素的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Cost associated with opportunities that are forgone when a firm’s resources are not

经济学原理(一)课后题

1.1 1.【单选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1.2 1.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单选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1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 2.2 1.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2.3 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3.【判断题】时间的利用隐含着机会成本。( T ) 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T ) 2.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导论和第一章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选做) 一、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3.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4.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 )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5.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6.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二、简述题: 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还是宏观经济学现象?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选择题(选做) 1.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 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 D.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 A.正 B.负 C.0 D.1 3.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4.均衡价格一定随着(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和供给减少而上升 5.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

1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 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 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 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 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 a) 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 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 c) 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曼昆-经济学原理1章

1 -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 word economy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At first, this origin might seem peculiar. But, in fact, households and economies have much in common. A household faces many decisions. It must decide which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do which tasks and what each member gets in return: Who cooks dinner? Who does the laundry? Who gets the extra dessert at dinner? Who gets to choose what TV show to watch? In short, the household must allocate its scarce resources among its various members, taking into account each member’s abilities, efforts, and desires. Like a household, a society faces many decisions. A society must decide what jobs will be done and who will do them. It needs some people to grow food, other people to make clothing, and still others to design computer software. Once society has allocated people (as well as land, buildings, and machines) to various jobs, it must also allocate the outpu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they produce.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eat caviar and who will eat potatoes.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drive a Porsche and who will take the bus.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y’s resources is important because resources are scarce. Scarcity means that society ha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duce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sh to have. Just as a household cannot give every member everything he or she wants, a society cannot give every individual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 to which he or she might aspire.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In most societies,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not by a single central planner but through the combined actions of millions of households and firms. Economists therefore study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how much they work, what they buy, how much they save, and how they invest their savings. Economists also study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y examine how the multitude of buyers and sellers of a good together determine the price at which the good is sold and the quantity that is sold. Finally, economists analyze forces and trends that affect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cluding the growth in average income, the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cannot find work, and the rate at which prices are rising. Although the study of economics has many facets, the field is unified by several central ideas. In the rest of this chapter, we look at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se principles recur throughout this book and are introduced here to give you an overview of what economics is all about. You can think of this chapter as a “preview of coming attractions.”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There is no mystery to what an “economy” is. Whether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economy

经济学原理作业1.1

1.小李星期天花一天时间上街买了100元的衣服,并买了5元的包子当午餐,请问小李买这件衣服的机会成本是_____ 选择一项: a. 105元 b. 100元加一天时间价值 c. 100元 d. 105元加一天时间价 2.一个国家通常会进口哪一种物品? 选择一项: a. 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物品 b. 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 c. 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 d. 该国具有绝对优势的物品 3.面对外部性,人们____ 选择一项: a. 无能为力 b. 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彻底解决 c. 通过政府的干预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优势学说_____ 选择一项: a.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______增加将引起沿着既定需求曲线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______的变动。 选择一项: a. 供给,需求量 b. 需求,供给量 c. 供给,需求 d. 需求,供给 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果酱的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选择一项: a. 作为果酱互补品的花生酱的价格上升 b. 作为果酱投入品的葡萄的价格上升 c. 在果酱作为正常商品时,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d. 作为果酱替代品的棉花软糖的价格上升 以下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选择一项: a.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虽然能够达到,但没有效率,可能是一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比如出现工人失业、厂房闲置 b.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能够达到并且是有效率的,因为资源都已经充分利用 c. 一旦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效率的各点,那么想得到更多的一种物品的唯一方法是减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d. 生产可能性边界阐释了权衡取舍与机会成本、效率与无效率、失业和经济增长等思想,曲线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意味着递减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4.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科技条件写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5.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6.需求定理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7.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8.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9.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2.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3.长期总成本LTC是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14.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西方经济学

1【单选题】政府如果将某些资源用于建造高铁,则这些资源就不能被用于教育。此选择说明的概念是_________。 A.边际利益 B.宏观经济政策 C.市场 D.机会成本 2【单选题】市场主要是通过______来协调单个经济主体的决策。 A.法律和规则 B.宣传和广告 C.计划和指令 D.产品和要素的价格 3【单选题】下列________现象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A.没有达到社会公平目标 B.外部性 C.厂商赚到了巨大利润 D.市场势力 4【单选题】在既定的制度下,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取决于该国________。 A.所拥有的资源数量 B.生产率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货币发行量 5【单选题】增加货币量的结果是________。 A.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B.利率升高 C.物价上涨 D.其余选项都对 6【单选题】实证表述是_________的表述。 A.肯定正确的 B.关于“是什么” C.无法检验其是否正确的 D.关于“应该是什么” 7【单选题】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通常使用的是_______方式来阐述观点。 A.实证表述 B.规范表述 C.公式表述 D.文字表述 8【多选题】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包括_________。 A.上大学交的学费 B.上学期间的伙食费 C.因为上大学而放弃的工资收入 D.上大学购买教材的费用 9【多选题】根据经济学原理,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交易需要满足_______的原则。 A.符合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行为 B.基于比较优势专业分工

C.按照自愿交易原则进行的 D.全能计划安排 10【多选题】以下表述中,_________是规范表述。 A.经济学课程应该开设4个学分,因为它是我们喜欢的课程。 B.最好的税率是零,因为零税率让人民不会因此而失去财富。 C.工资水平上升导致失业率提高。 D.政府必须降低商品房价格,才能做到“居者有其屋”。 11【判断题】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权衡取舍问题。对 12【判断题】经济学研究理性人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愿望的选择原则。对13【判断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往往不存在任何关系。错 14【判断题】理性人根据激励的改变而调整行为。对 15【判断题】贸易总是能够使每个人的福利状况改善。错 1【单选题】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时________的商品数量。 A.实际购买 B.愿意并能够购买 C.想要购买 D.买得起 2【单选题】共享单车在城市中的普及会导致对公交车的______。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增加 3【单选题】互补品是指________的物品。 A.要和其他物品同时使用的 B.比其他物品的需求量更少 C.比其他物品的需求量更多 D.可以用来替代其他物品的 4【单选题】供给定理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___________。 A.供给量与价格变化无关 B.供给量随价格反方向变化 C.供给量与价格关系不确定 D.供给量随价格同方向变化 5【单选题】糟糕的天气会导致农产品的________。 A.供给曲线右移 B.需求曲线左移 C.需求曲线右移 D.供给曲线左移 6【单选题】技术进步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导致汽车的_______。 A.供给量减少 B.供给减少 C.供给增加 D.供给量增加 7【多选题】以下__________会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经济学原理

简答题: 1. 什么是财富?财富的五种资本形态是什么? 答:财富,在狭义上就是等于金钱,而在广义上,财富等于丰富(人生幸福的一切要素)是超越金钱至上的富足的生活。 财富有五种形态,分别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以及金融资本,其中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三者又构成生命资本幸福是拥有富足的生活,是心理得到满足的一个过程。 2. 个人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国民幸福指数的四层含义是什么? 答:个人欲望最小化。感恩的心,以自己拥有为足,是幸福的一个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从2006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每一级指标体系中都由若干个指标构成,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国民幸福措数的提出对于转变发展的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不能完全表征和度量经济发展状况。 3. 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4.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或性价比?提高产品价值有哪些途径? 答: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公式:性价比=性能/价格。

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 一、简析经济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 性质有应用型经济学和理论性经济学之分,研究人类如何进行选择,以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以优先的资源满足人类最大的欲望。 经济学的本质:○1社会科学;○2研究人类经济的科学 研究的基本问题:○1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2宏观层面的经济规律 二、比较积极学科中得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简单地说,实证分析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加入价值判断。实证分析重在用统计数据、模型等分析。规范分析研究的是“应该怎样”,加入了价值的判断。规范分析重在逻辑推理、论述道理。 三、简述经济理论的构建过程: 1、定义有关术语(概念),确定假设条件 2、观察经济现象,发现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假说 3、用经济模型解释和概括经济现象,即用经济模型表述假说 4、用实际数据验证假说和模型的正确性 5、运用模型预测,并接受未来一步的检验 四、简述信用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 信用管理的目标:控制信用风险 信用管理内容 分析信用风险来源并识别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与客户评价 信用风险的控制 五、结合我国现实,分析信用管理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信用体制很糟糕,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大家也知道我国在很努力的建立信用体制,金融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发展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比如:1、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缺乏层次,直接融资存在结构缺陷;2、间接融资体系存在制度缺陷,大企业对小企业形成明显的“排挤效应”,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出现真空;3、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正规制度安排和相应配套措施等等。而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制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可以对社会道德水平产生影响,稳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减少不良债务,促进经济和金融秩序趋向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我活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练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练习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 6.自给经济: 7.计划经济: 8.市场经济: 9.混合经济:10.微观经济学:11.宏观经济学:12.实证分析:13.规范分析:14.存量:15.流量: 16.局部均衡: 17.一般均衡: 18.理性人:19.内生变量:20.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经济学原理—关键概念

微观经济学 第一篇导言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的影响。 生产率:每一单元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要素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行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抵挡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