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的故事

古代诗歌的故事

古代诗歌的故事

古代诗歌的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古代诗歌中有着许多有趣的小故事,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古代诗歌的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古代诗歌的故事1:家书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到长安求取功名去了。一晃5 年过去了,他也不写一封家书,原来他想休了妻子,另娶茂陵(今陕西西兴平官人)名门千金小姐。后来,他写了封信难为卓文君,派信差送往成都,并传话说要"立等回信"。卓文君一看是一张大白纸,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卓文君也十分聪明,立即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把这些数字用在里边: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读后,为卓文君的忠贞和文才深深感动了,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

古代诗歌的故事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p ī)和曹植是曹操的两个儿子,兄弟俩都很有文学才能,但弟弟曹植的才学更为突出,非常受曹操的宠爱,差点被立为太子,所以哥哥曹丕一直很嫉妒。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在一次宴会上,又听到许多大臣称赞曹植的才华,心里很不高兴。他想起父亲在世时总是夸奖弟弟聪明,便气不打一处来。他皱着眉头,心生一计,决定这回要好好治一治曹植。曹丕当着大家的面,对曹植道:"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现在我要你当众试一试,从你站着的地方跨出七步,在七步之内必须作诗一首--"说到这里,曹丕顿了一顿,

随后加重语气,恶狠狠地警告道:"如果诗作不成,嘿嘿嘿,那就要杀你的头!"曹植知道哥哥忌恨自己已久,但没想到骨肉同胞竟会如此心毒手辣。他很镇定地扫了大家一眼,应声道:"遵皇上之命,我就来试一试吧。"然后他离开席位,边走边念:"煮豆燃豆萁(豆秸 ),豆在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走完,诗也作好啦!曹丕(魏文帝)心里明白,曹植是巧用豆和豆萁的关系,比喻自己和弟弟骨肉相残的狠心,不由得满脸通红,只好将曹植放了。

古代诗歌的故事3:文姬别子

一望无边的草原,在朝霞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新美丽。几辆马车装满了行李,即将启程。车边上,两个孩子哇哇哭叫,母亲搂着他们,眼泪扑簌簌直往下掉……一位汉朝官员轻轻地对那位母亲说:“夫人,上路吧!”马车终于缓缓地前进了,夫人撩开车篷的后窗,凝望着越来越小的人影,泪水打湿了衣襟。这位母亲就是汉朝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在北方匈奴的草原上生活了十二年,今天曹操派人用重金把她赎回了汉朝。十二年前,朝廷大权被董卓把持,他勾结匈奴军队对汉朝百姓烧杀抢掠,迁都长安之时,还胁迫了许多百姓。不久,一部分董卓的乱军又被南匈奴打败,蔡文姬和大批妇女落入匈奴人手中,成为奴隶。后匈奴左贤王强迫文姬嫁给自己,并生了两个孩子。人在原,可文姬的心里日日夜夜思念着故乡啊!现在,曹操平定了中原,想起好友蔡邕的女儿还沦落匈奴,就向左贤王提出接回文姬。左贤王碍于曹操威势,只好同意,但不许文姬带走孩子。母子分离,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呀!蔡文姬在颠簸的马车上回忆起当年屈辱的经历:“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眼前不断摇晃着孩子哀哭的身影:“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她仿佛听到孩子在责问:“妈妈一向那么疼孩儿,今天怎么狠得下心丢下我们?”蔡文姬的《悲愤诗》写的就是这个悲惨的故事。后来,蔡文姬回到中原之后,在曹操的.主婚下嫁给了董祀。古代诗歌的故事4:咏雪

这是东晋时代的事:政治家谢安和侄儿谢朗、侄女谢道蕴在一起,

正赶上天降大雪,白茫茫一片,非常壮观。谢安对两个孩子说:“你们看这雪像什么,比喻一下我听听。”谢朗想了想,说道:散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紧接着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一个比喻为空中散盐,一个比喻为风吹柳絮,哪个好呢?谢安认为侄女的好。这是有道理的。把飞雪比作“散盐”,无非是告诉别人雪是白的,而比作“吹絮”,却能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不把雪的比喻停留在表面现象,而进一步挖掘富有诗意的内涵喻,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此,谢道蕴的比喻远胜过谢郎。

古代诗歌的故事5:因诗得祸

南北朝宋朝的谢灵运是个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当郡守时,有一年得了大病,病好以后登楼赋诗,作了有名的《登池上楼》,其中有两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不知什么人给打了"小报告 ",说这两句诗是含沙射影,攻击朝廷。理由嘛,据说是这样的:池塘,是蓄水的地方,水可以代表"王泽"(皇恩雨露),如今"生春草",必定没有水,那是影射皇恩不再浩荡了。按《诗经》所记载,一种虫子叫,就变一种气候;以此推广开来,鸟叫变了,气候也该变了,那么,园中柳树上"变鸣禽",就是影射江山要变。按这种"解释",谢灵运成了罪大恶极的人,皇上自然要缉拿。谢灵运拒捕反抗,在广州兵败被杀。肆意歪曲原意,无中生有加罪,酿成了诗祸。

古代诗歌的故事6:点金成铁

南北朝梁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诗中,有两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资料共享平台

《古代诗歌的故事大全》(https://www.)。当时,人们认为这两句诗十分精彩,是"文外独绝"。可他的诗传到宋朝,有人产生了疑问:没有声音,才是幽静 ;鸟鸣有声,岂能幽静?于是认为应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知道了,对这改诗的人说:"经你这一改,就点金成铁了。"且不说五言与七言句式的不同,就意思来讲,鸟鸣说明人迹稀少,才显出山林的幽静来;倘若"一鸟不鸣 "死寂"了。

古代诗歌的故事7:江郎才尽

江淹是南北朝时梁朝的著名诗人、作家。小时候,家中贫寒,常受人欺凌,他便发愤读书,成为赫赫有名的少年才子。他写了不少好诗句,如: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望荆山》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效古》可是后来他却写不出好诗文来了,人们说是“江郎才尽”。据说,江淹曾做过一个梦,梦中见到大诗人郭璞。郭璞说,我送你的五色笔,该还我了吧?江淹不得不送还五色笔。自此以后,他没有灵气十足的笔,便写不出好文章了。这当然是不可信的。江淹之所以“才尽”,是因为他出名以后,作了大官,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群众,没有了奋斗的精神。

古代诗歌的故事8:北方有佳人

汉朝有个艺人李延年,能歌善舞,而且常常唱一些自己创作或改编的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汉武帝很喜欢他,每回宫中设宴,总要把他召来表演。这一天,皇宫里又是轻歌曼舞,丝竹声声。汉武帝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观赏着宫女们翩翩的舞姿。过了一会儿,一个身材修长、相貌英俊的青年出场了,他就是李延年。皇帝微笑地看着他,今天李延年显得比往常更加神采奕奕,白净的脸上透着一层淡淡的红光。李延年向皇上请了安,就飘然起舞,引吭(h áng )高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哦?”汉武帝放下酒杯,身子略略前倾,注意地听着。李延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皇帝,继续唱道:“……宁(n ìng )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曲歌毕,余音袅袅。汉武帝惊叹道:“啊!世界上难道真有这样的美人吗?”显然,皇帝是被李延年的歌打动了。“禀告皇上,这位绝代佳人就是我的亲妹妹。”李延年看出皇帝的意思,不失时机地说。其实,李延年就是为了引荐妹妹,才作这首歌的。“快,快把她接到宫里来!”汉武帝急切地说。这样,李延年的妹妹就被召进宫去。皇帝一看,果然是一个美丽绝伦的女子,并且同她哥哥一样能歌善舞,心中便非常喜欢,对她倍加宠爱。这女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夫人”。她哥哥作的那首诗后来就叫《李延年歌》,“ 倾国倾城”也成了一个形容美貌女子的成语。

古代诗歌的故事9:盈盈一水间

牛郎从小就没了爹娘,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后来牛郎长大了,哥哥、嫂子给了他一头老牛,把他赶出了家门。牛郎和老牛住在树林里。一天,老牛忽然开口说话了:“有一群仙女正在湖中洗澡,你赶快去捡起岸边的一件纱衣,然后躲起来。上岸后找不到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你可别错过机会啊!”牛郎跑到湖边,从一堆云锦般的衣裳中,拿了一件又轻又薄的紫色纱衣,转身藏进林子里。过了一会儿,仙女们洗完澡,纷纷穿上衣服,飘然而去。最后只剩下一个美丽的姑娘,急得满脸通红,在岸上东寻西找。牛郎走过来,扬扬手中的纱衣:“别找了,在这儿呢!”仙女一见,高兴极了。两人坐在湖边交谈起来。牛郎一五一十地把身世说了一遍,仙女很同情他,暗暗喜欢上了这个诚恳朴实的小伙子。她告诉牛郎,自己是天帝的女儿,名字叫织女,织得一手好彩锦。织女决定和牛郎一起生活,不再回到天上去了。天帝知道了,很是恼火,派了天兵天将把织女抓了回去。那天,牛郎拼命追赶,眼看快要追上时,面前突然出现一条宽阔的天河,把牛郎、织女隔在两岸,从此,他们就不能团聚了。《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描绘的就是织女思念牛郎,而两人只能隔河相望却不得相聚的神话故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 ó)素手,札札弄机杼(zh ù)。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代诗歌的故事10: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

在通往皇宫的大道上,一辆马车缓缓行进。车上坐着归命侯孙皓,他双眉紧锁,心情郁闷,不时拉开窗帘,遥望车外的田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孙皓,字皓宗,是三国时候吴国孙权的孙子。景帝驾崩之后,他继承皇位为末帝。可是他不会治国,只会享乐,使国家日渐衰败,后来被晋灭亡。孙皓成了亡国之君,在领地上过着臣民的日子。这天,他按照惯例,带着许多珍宝和特产,进宫朝拜晋武帝。他毕恭毕敬地来到晋武帝面前,晋武帝问他:"听说,你们那里的人都爱作《尔汝歌》,你会吗?""我会一点,但不精通。""能否作一首让我见识见识?"孙皓想,从前我和你皆为国君,毗邻相处,而今我寄人篱下,不得不向你称臣,实在可悲啊……想到这里,心里一阵酸楚,但表

面上不露痕迹。他强作欢颜,为晋武帝赋诗一首:"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万寿春。"晋武帝一听,喜上眉梢,就叫左右给孙皓斟酒。同时,他细细品味孙皓的诗句,觉得在美好祝愿的背后,隐含着难言的辛酸和哀怨。晋武帝一时动了恻隐之心,趁着酒兴对孙皓说:"这些年也真难为你了,你不必在朝中久留,还是及早回去吧。"孙皓没有料到晋武帝会如此开恩,赶快表示谢意,带着随从离开了皇宫。在回去的路上,他不时拉开窗帘,望着车外广袤的大地,沉浸在悔恨交加之中……

搜集有关诗歌的故事

搜集有关诗歌的故事 篇一:诗歌的故事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 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

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 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关于诗歌的故事 1、针锋相对 一天傍晚,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 篇二: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诗词古文中典故100个

诗词古文中典故100个 诗之源 古诗词中有许多的典故,往往使人们用一个词、一个物就可以高度浓缩出诗词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要是不懂,在欣赏古诗词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而这些古诗文中的典故也常常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与浓缩,下面就是100例诗词中常常出现的典故,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

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如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诗人小故事(推荐8篇)

诗人小故事(推荐8篇) 诗人小故事第1篇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

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诗人小故事第2篇 李中:五代南唐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3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著矣,可知其973-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

古诗中的神话故事

古诗中的神话故事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记录神话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许多古诗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神 话元素,这些神话故事给古诗增添了神秘、浪漫和情感的色彩。本文 将通过分析几个优秀古诗中的神话元素,展示古诗中神话故事的魅力 和艺术价值。 1.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唐皇帝杨贵妃的悲剧故事为题材,将杨贵妃 的生活与命运与神话中的王母娘娘相联系。王母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掌管着人间的众多神仙。白居易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将杨贵妃浪漫化、神圣化,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这不仅是对传统神话的追溯与崇高,也是对杨贵妃灿烂而悲剧的生命的抒发。 2. 李白《静夜思》 《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最脍炙人口的诗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句”。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闲暇之时,诗人独坐床前时的情景。其中诗句“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常被人们引用。这里所描述的明月光其实蕴含了 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那就是嫦娥奔月。在中国传统神话中,嫦娥是 月宫中的仙子,她在月亮里度过了一个孤寂的生活。诗人通过借用此 神话故事,以月亮为意象,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融合,给人以诗意盎 然的美感。 3.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时期文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 诗人登上鹳雀楼后所见的广阔壮丽的景象。其中所描绘的仙鹤群飞的 盛景,即鸟儿在空中翱翔,群鸟飞舞,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暗示 了仙风道骨。仙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神兽,常常象征着长寿和 吉祥。通过将仙鹤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诗人展示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与共生。 4.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牧的这首诗以秋夜的凉爽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东篱的月明,西篱的月亮升起、南篱的秋风习习,北篱的 蟋蟀声。这里的“篱”指的是一种在田地周围搭建的小型围墙。通过借 用这些景物,杜牧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田地周围的篱墙在传 统神话中象征着界限与通道,从而带给诗歌深刻的内涵。 5. 苏轼《水龙吟》 苏轼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古代神话与自然景观创造性地结合在 一起。在《水龙吟》中,通过描绘水中游龙,表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 壮美。在中国传统神话中,龙是一种吉祥的神兽,被视为中国文化的 象征。苏轼将水与龙相融合,以画龙点睛的方式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 韵味。 综上所述,古诗中的神话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 古诗中有关神话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内涵 与价值,以及其对神话文化的贡献。这些古诗中融入的神话元素使其

古诗的故事

古诗的故事 古诗的故事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古诗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的故事篇1 这天,老师在语文课上讲了一首古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老师先带读几遍,然后串讲一遍,以这首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有一个诗人,他最爱看月亮了,有一天晚上,他到山头去散散心。还没看到月出,在那里,人声都已闲寂了,细碎的桂花轻轻地飘落着,夜静的好像整个山就他一个人一样。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升起来了,惊醒了山中的鸟儿,不时发出一声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诗人王维看到这景象,立马有了灵感,便创作了这首优美的诗。 我听着听着恍如身临其境,语文课已经下课了,我却仍在座位上发呆,直到同桌叫了我一声我才惊醒。 呵呵,语文课真搞笑呀! 古诗的故事篇2 完美的生活就像母亲吟唱的摇篮曲,快乐的生活仿佛奶奶手中的红窗花,在童年小小的心中勾画出曼丽多姿,七彩虹般充满魔力。 当稚嫩的双肩背上“白雪公主”的书包,在母亲憧憬的目光里我开始新的寻找。 《春晓》,一幅优美的春雨图画,让我情不自禁想走进孟浩然的家中去数一数到底“花落知多少”;引人遥看“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村居》,令我总是有“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冲动;注目“歌声振林樾”的牧童,不知他是否如愿捕到了鸣蝉;“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小池》,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是不是能让我们闻到醉人的“十里荷香”? 我对母亲说,我找到了无比动听的摇篮曲;奶奶对我说,我发现

了比她的红窗花更美的事情。我笑了,是啊,学古诗的时光真快乐,这是我美丽的小秘密呢! 古诗的故事篇3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上学期开始老师让我领全班同学背古诗,这是对我的信任,我很高兴。但是,开学后老师不让我背了,我很悲哀。回家我跟爷爷说这件事,爷爷对我说:“邓小平爷爷‘三起三落’,之后出来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了大功。” 我想明白了,要向邓爷爷学习,要经受住考验,就应给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过几天,老师又让我和另外一名同学一齐领全班同学背古诗了,我很激动!我必须要不辜负老师对我的热切期望。

诗歌的故事

诗歌的故事 诗歌的故事 诗的故事一 这里有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诗的故事二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诗的故事三 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十分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未返,消息海云端。” 诗的故事四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

唐诗三百首古诗故事

唐诗三百首古诗故事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涵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诗歌情感、自然景物等元素,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璀璨多彩。以下是唐诗三百首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故事。 《古风》——王之涣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故人今夜凭栏处,琴竿 一寸露华沫。” 这首诗表现了王之涣对洞庭湖自然景物的赞美,也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其中“湘君”指楚怀王的妃子,故事发生在楚怀王几乎被秦国灭亡之时。当那时,楚怀王的妃子为救楚国权臣苏秦,飘洒到了对面秦国,并被秦国的人抓住了,日夜思念楚王,终于白发苍颜,瘦弱不堪,毕竟死于秦国,因洞庭湖流经楚国,形成了他(她)的英名。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人生境遇的感慨与追求。古时,登高望远是一种壮观美丽的体验,因此显得很有壮志豪情。“鹤”的形象通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楼”的高度则代表着人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生命力。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极具感染力。李白曾在军旅生活中历经磨难,遭受流放和流离失所的苦难,因而常感思乡之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浓厚。他的诗歌之美,一方面是源自于他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描写,另一方面则源自于对人生命运和人性情感的探索和思考。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同样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卓越赞美和感慨。诗歌描述了庐山瀑布恢弘壮观的景象,鲜明地展现了诗人的诗性境界和抒情风格。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生命力和人性强烈的关注和探索。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人生命运的深刻认识和追求。这首诗赞美了自然风光的壮美震撼力,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长江民族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意味着枯木逢春的希望。

古代诗词名句的背后故事

古代诗词名句的背后故事 导言: 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这些美丽的 诗句背后,隐藏着许多精彩的故事。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古代诗词名句的背后故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静夜思》——李白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静夜思》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也是李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 背后故事: 相传,李白在唐朝时期曾经流落到边疆,离开了故乡和亲人。有一天,他在寂 静的夜晚,望着明亮的月光,思念起远方的亲人。于是,他用简洁而深情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最为经典的名篇之一。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 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壮丽景色的作品,其中《登鹳雀楼》是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见到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背后故事: 王之涣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他在年轻时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过许多美景。据传,他登上了位于今天江苏扬州的鹳雀楼,俯瞰着周围的山川和江河,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震撼。于是,他用华丽的辞藻,将所见所感表达了出来,成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以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他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背后故事: 据传,杜甫与孟浩然是唐代的好友,他们曾一起游历许多地方,分享彼此的心情。有一次,孟浩然离开了杜甫,前往广陵。杜甫在黄鹤楼上目送他离去,心情极为沉重。于是,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以壮丽的黄鹤楼为背景,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结语: 古代诗词名句背后的故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进一步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古代诗词的世界中,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智慧。

古代诗歌的故事

古代诗歌的故事 古代诗歌的故事 导语: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古代诗歌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古代诗歌的故事1:家书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到长安求取功名去了。一晃5 年过去了,他也不写一封家书,原来他想休了妻子,另娶茂陵(今陕西西兴平官人)名门千金小姐。后来,他写了封信难为卓文君,派信差送往成都,并传话说要"立等回信"。卓文君一看是一张大白纸,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卓文君也十分聪明,立即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把这些数字用在里边: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读后,为卓文君的忠贞和文才深深感动了,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 古代诗歌的故事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p ī)和曹植是曹操的两个儿子,兄弟俩都很有文学才能,但弟弟曹植的才学更为突出,非常受曹操的宠爱,差点被立为太子,所以哥哥曹丕一直很嫉妒。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在一次宴会上,又听到许多大臣称赞曹植的才华,心里很不高兴。他想起父亲在世时总是夸奖弟弟聪明,便气不打一处来。他皱着眉头,心生一计,决定这回要好好治一治曹植。曹丕当着大家的面,对曹植道:"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现在我要你当众试一试,从你站着的地方跨出七步,在七步之内必须作诗一首--"说到这里,曹丕顿了一顿,随后加重语气,恶狠狠地警告道:"如果诗作不成,嘿嘿嘿,那就要

十句历史著名典故诗词故事

十句历史著名典故诗词故事 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事件,都变成了现在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代典故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

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抱柱 坚守信约。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还是 古代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 常常融入了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是对人生 哲理的思考,更是对文人士人的审美品格的考验。在本文中,我们将 探讨几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历史典故。 一、《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它以咏史和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主题。诗中王之涣自谦为“平生意气”, 借历史典故来描绘自己虽然身处豪华的楼阁,却感慨人生短暂、时光 易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是《登鹳雀楼》中最为脍炙人 口的名句,也是历史典故的部分。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因曲折 而著称。这句表达了时间和河流的流动性,是对历史变迁的隐喻。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短暂的提醒,让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二、《将进酒》 《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洋溢着豪情壮志和人生哲理。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也有对人生的反思。 “银盘脍鲤,燕山雪花”。这两句描绘了盛宴上的美食和自然景观。 其中,“银盘脍鲤”中的“银盘”暗指银盘上的美食,而“脍鲤”则是古代的

肴肉之一。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描绘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而“燕山雪花”则是指燕山上的雪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代言了 诗人豪情壮志。 三、《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以描写巫山云雨和离别 之情为主题。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 离别之痛的表达。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白帝城 告别亲朋好友的场景。白帝城是中国巫山的一部分,它是古代巫妖传 说的发源地,历史悠久。这里既有对诗人离别的真实情景的描绘,也 有对历史典故的借用,以增强对离别之痛的表达。 四、《江雪》 《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佳作,描绘了寒冷冬天的江边景色。诗中使用了历史典故来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描述了冬天江边的寂静与荒凉。其中,“千山鸟飞绝”暗指寒冷冬天极少有鸟类出现的景象,“万径人踪灭”则暗指寒冷冬天人们很少进出的景象。通过借用历史典故,诗人描 绘了冬天江边的寂静与荒凉,给读者带来深远的思考。 结语 通过探讨以上几个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典故 不仅增加了诗词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作品的意境和表现力。历史典

诗词古文典故100例

诗词古文典故100例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

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如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诗歌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最早的诗 中国最早的诗是哪一首?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至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把它译出来,它的大概意思是:太阳升起,下田劳作,太阳落下,归来歇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米食。多么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活动筋骨,是有好处的。他们一面玩着,一面唱着。这支歌,后人称作《击壤歌》,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2.千金之剑挂墓地 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徐君对宝剑的注意 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他一边饮酒,一边想: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原来徐君去世了。”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

唐诗宋词典故整理

1、采桑子(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1、富贵浮云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突然从过去“来拥朱轮”一下子拉回到眼前。这二十来年中,他从被贬谪外郡到重新起用、历任要职,到再度受黜,最后退居颍州,不但个人政治上屡经升沉,而且整个政局也有很大变化,因此他不免深感功名富贵正如浮云变幻,既难长久,也不必看重了。“富贵浮云”用孔子“富贵于我如浮云”之语,这里兼含变幻不常与视同身外之物两层意思。从“来拥朱轮”到“俯仰流年二十春”,时间跨度很大,中间种种,都只用“富贵浮云”一语带过,许多难以明言也难以尽言之意尽其中了。 2、辽东鹤 出自,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於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后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 此词以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和清疏隽朗的风格,抒写了词人二十年前知颍州及归颍州而引发的人生感慨。词的开头两句,就是追述往年知颍州的这段经历。古代太守乘朱轮车,“拥朱轮”即指担任知州的职务。这里特意将知颍州和“爱西湖”联系起来,是为了突出自己对西湖的爱早有渊源,故老而弥笃;也是为了表现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归来恰似辽东鹤。”过片点明视富贵如浮云以后的“归来”,与上片起首“来拥朱轮”恰成对照。这三句紧承上句,一气直下,尽情抒发世事沧桑之感。这里活用典故,改成“城郭人民,触目皆新”与刘禹锡贬外郡二十余年后再至长安时诗句“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用意相同,以突出世情变化,从而逼出末句“谁识当年旧主人”。欧阳修自己,是把颍州当作第二故乡的。但人事多变,包括退居颍州后“谁识当年旧主人”的情景,又不免使他产生一种怅惘与悲凉之感。 2、蝶恋花(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1、不辞冰雪为卿热 用到了《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典故。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极笃,有一次妻子患病,身体发热,体温总是降不下来,当时正值寒冬腊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脱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里,让风雪冻冷自己的身体,再回来贴到妻子的身上给她降温。如是者不知多少次,但深情并没有感动上天,妻子还是死了,荀奉倩也被折磨得病重不起,很快也随妻子而去了。这个故事,在《世说新语》里被当作一个反面教材,认为荀奉倩惑溺于儿女之情,不足为世人所取。但容若却喜欢这个故事,深深地理解荀奉倩,只因为他们同样是性情中人,同样是对爱情抱满了深情的人。 2、“唱罢秋坟愁未歇” 用了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纵使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的愁情仍然不能消解。 3、“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一句用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这一典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 这首词为悼亡之作,凄美,却不减清灵。纳兰的悼亡词,总是用着含蓄的言辞来表达着他对亡妻绵绵不尽的深厚情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