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热锅炉控制系统综述

废热锅炉控制系统综述

废热锅炉控制系统综述
废热锅炉控制系统综述

废热锅炉控制方案综述

经查阅相关文献选择其中六篇,所选择的文献中均来自与中国知网。所选文献中

有串级控制控制,有三冲量控制;有dcs控制系统,有EK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也有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有常规的废热锅炉,也有特殊要求的废热锅炉。还有

一些是改进控制系统的方案。尽管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大部分都是三冲量控制-----

液位、蒸汽量、给水的控制的原理,只不过的控制方法不同而已。三冲量控制实际上

是一个串级控制和一个前馈所组成的控制方案。以下是各个文献相关内容。

《废热锅炉汽包三冲量液位控制系统及在DCS上的实现》罗建平,文献介绍了闪

速炉废热锅炉汽包液位系统和转炉废热锅炉汽包液位系统从EK仪表组成的三冲量方案到在DCS上实现锅炉汽包液位三冲控制。

图1中,液位变送器测出的汽包液位信号送人水位调节器,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且进行PI运算,运算结果Xz送至加法运算器。水位调节器是一反动作调节,即实际

水位比设定水位高时,输出信号Xz减小。加法器对主蒸汽流量信号X1和汽包水位调

节器的输出信号X2进行加法运算,其结果送入给水流量调节器,作为设定值信号。给水调节器再根据变送器测得的实际给水量信号进行PI运算,其结果控制给水阀,控制汽包的给水量,从而达到控制汽包水位的目的。图4是相应的dcs控制。

《废热锅炉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的改进》蒋雅清,文献把原设计的串级系统改为

水位、给水流量、蒸汽流量三冲量调节系统,与原来的串级控制相比有以下优点: (1)较好地克服了由于蒸汽负荷扰动造成的“假水位”现象。当蒸汽负荷由14t/h变化到21.75t/h时,水位由+20~一20mm内变化。(2)提高了水位调节系统质量和蒸汽品质,确保了锅炉设备安全运行。(3)改进后的调节系统只增加了一只气动加减器和一只微分器,却节省了一台串级记录调节仪,其余都是原调节系统中有的。

《废热锅炉系统自动化的又一类型》钱剑峰,它与一般的三冲量系统有所区别,蒸汽包的液面信号,经调节器输出去XJ5297-166型特殊演算器,作为它的一个输入信号,参加加法运算。蒸汽流量信号在开方后进入演算器,经比例、加法运算后,其输出去

锅炉给水流量调节器作为外给定信号。这里给水流量调节器为正作用,采用比例、积

分调节作用;液面调节器为反作用,也采用比例、积分调节作用,而给水调节阀为气关阀,目的是为了在气源发生事故时,保护废热锅炉不受损坏。 X15297-166型特殊演

算器为日本横河仪表公司产架装表,是实现本三冲量控制系统的关键仪表。它是在比

例设定器基础上增加加法功能组成的。

《废热蒸汽锅炉生产中液位的自动控制》任爱江曹志晔貊玉龙,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废热锅炉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废热锅炉液位波动的主要因素,利用自控

的专业知识,采用动态前馈控制理论,提出液位控制方案,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影响废热锅炉液位调节的主要原因多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1)蒸汽用量增加造成假液位由于2) 废锅给水压力波动造成的液位波

动3)废锅热源温度的波动造成的液位波动4)PID控制器参数设定不合理,造成液位波动5)现场自控阀和仪表异常。文献致力于解决这些相关问题。

《适用于废热锅护的带补偿水位三冲量自控系统》李永高,针对废热锅炉的特殊性,利用安全阀动作时水位信号急剧上升而压力急剧下降的特点,对常规水位三冲量

自控系统进行了改进,图2即为改进后的三冲量自控系统组态原理方框图,与常规的相比(图1),改进的系统多了由2,3,4号模块构成的水位信号补偿单元和由

10,11,12,13,14号模块组成的辅助控制单元。补偿单元是利用锅炉压力信号对水位信号进行补偿,消除“假水位”的影响;辅助控制单元则是利用调节器内部的各种逻辑功能进行组合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用可编程调节器进行锅炉汽包液位三冲量调节》王建平,文献以实例介绍运用可编程调节器进行锅炉汽包液位三冲量自动调节。构成控制系统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检测变送部分;KNIM可编程调节器,气闭调节阀。调节过程:(假若在某一时刻,蒸

汽负荷突然增加,蒸汽量变大,汽包内的压力瞬间降低使水加速汽化,汽泡量猛增造

成假液位,主调节器输出信号减小(正作用、选用气闭阀),此时蒸汽流量信号也增大

并且作为前馈信号不经过主调节器,超前反馈给副调节器,副调节器输出信号减小,

调节阀开度增大增加给水量消除假液位。当蒸汽负荷不变给水量因本身压力波动变化时,给水流量信号作为副调节器的反馈信号去控制调节阀开启直到给水量恢复到所需

要的数值为止,保持动态平衡。引入了两个辅助冲量不但可以抵消假液位和给水量波

动影响,而且还起了“超前信号作用”,使调节阀一开始就向正确的方向移动,因而

大大减少了液位的波动幅度、缩短了过渡过程时间,提高了调节品质。

废热锅炉文献综述资料

废热锅炉 1.废热锅炉概论 废热锅炉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来生产蒸汽的锅炉。它属于一种 高温、高压的换热器。废热锅炉较早是用来产生一些低压蒸汽,回收的热量有限,只 是作为生产的一般辅助性设备。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废热锅炉的参数逐渐提高,废 热锅炉由生产低压蒸汽的工艺锅炉转变为生产高压蒸汽的动力锅炉。废热研究 的新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得在废热锅炉设计、制造、使用、安 全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 。 1.1 废热锅炉的特点 废热锅炉与普通动力锅炉一样, 都是生产动力蒸汽的一种高温高压设备, 所不同的是热源不同。它不是采用煤油、天然气、煤等燃料, 而是利用化工生 产工艺气中的废热。因此, 它既是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也是一种化工介质工艺 设备。废热锅炉的共同特点是: 操作条件比较恶劣( 如高温、高压、热流强度 大, 锅炉受压元件的热应力大等) , 并要求连续、稳定地安全运行, 对高温工 艺气的温度和冷却速度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废热锅炉的运行比常规锅炉更复 杂, 废热锅炉利用的是余热, 不仅是高温气体的显热, 而且还利用某些废气中 所含少量的可燃物质( 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 等化学热能。例如, 催化裂 解装置中再生器排出的再生气体, 其温度可达550 ℃~750 ℃ 。另外催化裂 解装置再生器排出的高温烟气中含有很多粉状催化剂。烟气中灰分含量高, 不 但对流受热面的磨损加剧, 而且因为受热面积灰严重, 需要经常除灰和定期停 炉清扫, 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有些高温烟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 硫,使得烟气露点升高, 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严重, 检修工作量增加。 1.2 废热锅炉的分类 在废热锅炉中进行的是热量传递的过程,因此废热锅炉的基本结构也是一具 有一定传热表面的换热设备。但是由于化工生产中,各种工艺条件和要求差别很 大,因此化工用的废热锅炉结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1.2. 1 按照炉管是水平还是垂直放置,废热锅炉可以分为卧式(大都采用火管式,即 管内走高温工艺气体,而管外走饱和水或水蒸气) 和立式(比卧式锅炉水循环速 度快,传热速率较高,蒸汽空间也较大,因此这种锅炉蒸发量大) 两大类。 1.2. 2 按照锅炉操作压力的大小,废热锅炉可以分为低压(蒸汽压力在1. 3MPa 以下) 、中压(蒸汽压力在1. 4 —3. 9MPa 范围内) 、高压(蒸汽力在4. 0 — [1] [2]

自动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从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和军事技术需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 用于工业控制中,在军事、农业、航空、航海、核能利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例如,电厂中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能够自动恒定的不变,机械加工中数控 机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军事上导弹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空间技术中人 造卫星能按预定轨道运行并能准确地回收等,都是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就是自动控制技术在液位控制方面的应用。其在化工,能源(电厂)等工业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过程控制装置的发展 1.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借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 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 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 往限于单回路控制。其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几种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 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1.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 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 统一的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 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mA直流电流信号 (DDZ-III系列)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 传送,因而实现了集中监控和集中操纵的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和强化生 产过程有所促进,适应了工业生产设备日益大型化于连续化发展的需要。

软件定义网络SDN文献综述

软件定义网络SDN研究 文献综述 1.引言 现有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都是设备制造商在专门的硬件系统基础上高度集成大量网络协议、配备专用的设备控制系统,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网络设备[1]。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加快了网络技术的变革历程[2]。网络带宽需求的持续攀升、网络业务的丰富化、个性化等都给新一代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这种紧耦合大型主机式的发展限制了IP网络创新技术的出现,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增长的RFC数量对现行网络进行修修补补,造成了交换机/路由器设备控制功能的高度复杂。网络研究人员想要在真实网络中基于真实生产流量进行大规模网络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设备是封闭的,没有提供开放的API,无法对网络设备进行自动化配置和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操控。 为了适应今后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业形成了“现在是创新思考互联网基本体系结构、采用新的设计理念的时候”的主流意见[3],并对未来网络的体系架构提出了新的性质和功能需求[4]。软件定义网络[5]SDN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本文从SDN的起源和概念出发,分析了SDN的逻辑架构与技术特点、描述了SDN 的标准化进程,梳理了国外的研究进展与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DN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2.起源与概念 2.1起源 2006 年,斯坦福大学启动了名为“Clean-Slate Design for the Internet”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以突破目前互联网基础架构的限制,更好地支持新的技术应用和创新。通过该项目,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 Martin Casado

废热锅炉文献综述资料

废热锅炉 1.废热锅炉概论 废热锅炉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来生产蒸汽的锅炉。它属于一种高温、高压的换热器。废热锅炉较早是用来产生一些低压蒸汽,回收的热量有限,只是作为生产的一般辅助性设备。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废热锅炉的参数逐渐提高,废热锅炉由生产低压蒸汽的工艺锅炉转变为生产高压蒸汽的动力锅炉。废热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得在废热锅炉设计、制造、使用、安全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1]。 1.1 废热锅炉的特点 废热锅炉与普通动力锅炉一样, 都是生产动力蒸汽的一种高温高压设备, 所不同的是热源不同。它不是采用煤油、天然气、煤等燃料, 而是利用化工生产工艺气中的废热。因此, 它既是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也是一种化工介质工艺设备。废热锅炉的共同特点是: 操作条件比较恶劣( 如高温、高压、热流强度大, 锅炉受压元件的热应力大等) , 并要求连续、稳定地安全运行, 对高温工艺气的温度和冷却速度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废热锅炉的运行比常规锅炉更复杂, 废热锅炉利用的是余热, 不仅是高温气体的显热, 而且还利用某些废气中所含少量的可燃物质( 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 等化学热能。例如, 催化裂解装置中再生器排出的再生气体, 其温度可达550 ℃~750 ℃[2]。另外催化裂解装置再生器排出的高温烟气中含有很多粉状催化剂。烟气中灰分含量高, 不但对流受热面的磨损加剧, 而且因为受热面积灰严重, 需要经常除灰和定期停炉清扫, 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有些高温烟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使得烟气露点升高, 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严重, 检修工作量增加。 1.2废热锅炉的分类 在废热锅炉中进行的是热量传递的过程,因此废热锅炉的基本结构也是一具有一定传热表面的换热设备。但是由于化工生产中,各种工艺条件和要求差别很大,因此化工用的废热锅炉结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1.2. 1 按照炉管是水平还是垂直放置,废热锅炉可以分为卧式(大都采用火管式,即管内走高温工艺气体,而管外走饱和水或水蒸气) 和立式(比卧式锅炉水循环速度快,传热速率较高,蒸汽空间也较大,因此这种锅炉蒸发量大) 两大类。 1.2. 2 按照锅炉操作压力的大小,废热锅炉可以分为低压(蒸汽压力在1. 3MPa 以下) 、中压(蒸汽压力在1. 4 —3. 9MPa 范围内) 、高压(蒸汽力在4. 0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摘要:由于能源十分紧张, 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 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 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 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 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暖通空调;低效运行;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最消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耗能的50%以上。但目前实际情况是,空调系统是按满足用户最大需求而设计,所有的空调系统长时间处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能源十分紧张,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暖通空调系统 1. 整体工艺。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就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的交换而汽化, 从而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 然后, 被汽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 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 又从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 同时被降温的冷冻水经冷冻水水泵送到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 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 通过送风管道送入被调房间。如此循环, 在夏季, 房间的热量就被冷却水所带走, 在流经冷却塔时释放到空气中。 2. 供水系统。常用的冷冻水( 水为载冷剂) 系统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变流量系统根据其组成装置不同, 又可分为“相对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量制备环路是定流量, 而冷量输送环路是变流量的; 和“真正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系统, 流过蒸发器的水量由负荷端的需求来确定, 后者能够充分发挥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 3. 空气处理单元。在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首先是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 形成混风, 混风经过热交换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 在冬天, 混风吸收能量温度提高, 在夏天, 混风温度降低, 送风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送风管道进入房间, 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 最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研究综述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研究综述 胡晓娅,朱德森,汪秉文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武汉430074) 摘要:网络控制系统中由于通讯网络的引入而导致的网络时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控制性能,甚至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本文就网络控制系统所带来的时延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根据两种闭环网络控制系统时延模型,对目前关于时延问题的常用分析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闭环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中针对时延问题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控制策略调度算法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使用专用或公用计算机网络代替传统控制系统中的点对点结构,实现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系统组件之间的控制信息可以相互传递的系统,不仅在部件散布在大范围区域的广域分布式系统(如大型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甚至在集中的小型局域系统中(如航天器、舰船以及新型高性能汽车等)都正在或者将要得到使用。在这样的控制系统中,检测、控制、协调和指令等各种信号均可通过公用数据网络进行传输,而估计、控制和诊断等功能也可以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中分布执行。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简记为NCS)。NCS与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系统相比,具有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远程操作与控制、较高的诊断能力、安装与维护简便、能有效减少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等诸多优点[1-3]。另外,使用无线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用大量广泛散布的廉价传感器与远距离的控制器、执行器构成某些特殊用途的NCS,这是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所无法实现的。 但是NCS在通过共享网络资源给控制系统带来各种优点的同时,也给系统和控制理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由于信道竞争、物理信号编码和通信协议处理等带来的额外开销,在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之间不可避免地引入了不同类型的时延,这些时延统称为网络时延。根据所采用的网络协议和设备的不同,这类时延可能是确定的、有界的或随机的,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控制性能,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尤其当网络上存在多个控制回路时,网络时延会使各回路之间产生耦合,从而使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更加复杂[4,5]。因此,网络通信带来的端到端的时延是研究NCS的关键因素,既要减小时延降低其不确定性,又要克服时延对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 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20020487023) - 1 -

自动控制系统原理 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1章控制系统概述 【课后自测】 1-1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并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优缺点。 解:开环控制——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过程。 工作原理:被控制量为衣服的干净度。洗衣人先观察衣服的脏污程度,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洗涤、漂洗时间,洗衣机按照设定程序完成洗涤漂洗任务。系统输出量(即衣服的干净度)的信息没有通过任何装置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不起作用,因此为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卫生间蓄水箱的蓄水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以卫生间蓄水箱蓄水量控制为例,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为蓄水箱水位(反应蓄水量)。水位由浮子测量,并通过杠杆作用于供水阀门(即反馈至输入端),控制供水量,形成闭环控制。当水位达到蓄水量上限高度时,阀门全关(按要求事先设计好杠杆比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用水,水位降低,浮子随之下沉,通过杠杆打开供水阀门,下沉越深,阀门开度越大,供水量越大,直到水位升至蓄水量上限高度,阀门全关,系统再次处于平衡状态。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优缺点如下表 1-2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有哪些环节组成?各个环节分别的作用是什么? 解: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被控对象、给定元件、检测反馈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各个基本单元的功能如下: (1)被控对象—又称受控对象或对象,指在控制过程中受到操纵控制的机器设备或过程。 (2)给定元件—可以设置系统控制指令的装置,可用于给出与期望输出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 (3)检测反馈元件—测量被控量的实际值并将其转换为与输入信号同类的物理量,再反馈到系统输入端作比较,一般为各类传感器。 (4)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并产生反应两者差值的偏差信号。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5)放大元件—当比较元件产生的偏差信号比较微弱不足以驱动执行元件动作时,可通过放大元件将微弱信号作线性放大。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6)执行元件—用于驱动被控对象,达到改变被控量的目的。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7)校正元件:又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合成氨文献综述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2007级化工(2)班 学生姓名:陈有源学号: 200710901006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文献综述: 合成氨工业综述 1.氨的性质 合成氨的化学名称为氨,氮含量为82.3%。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催泪性和特殊臭气的无色气体,比空气轻,相对密度0.596,熔点-77.7℃,沸点-33.4℃。标准状况下,1米3气氨重0.771公斤;1米3液氨重638.6公斤。极易溶于水,常温(20℃)常压下,一体积的水能溶解600个体积的氨; 标准状况下,一体积水能溶解1300体积的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强碱性。因此,用水喷淋处理跑氨事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 氨与酸或酸酐可以直接作用,生成各种铵盐;氨与二氧化碳作用可生成氨基甲铵,脱水成尿素;在铂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氨与氧作用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续氧化并与水作用,便能得到硝酸。氨在高温下(800℃以上)分解成氮和氢;氨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的性质。氨的自燃点为630℃,氨在氧中易燃烧,燃烧时生成蓝色火焰。氨与空气或氧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常温下氨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15.5~28%,在氧气中为13.5~82%。液氨或干燥的气氨,对大部分物质没有腐蚀性,但在有水的条件下,对铜、银、锌等有腐蚀作用【2】。 2.合成氨工艺 2.1依据合成条件—压力的不同的几种合成方法 氨的合成是合成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其任务是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混合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多快好省地合成为氨。对于合成系统来说,液体氨即是它的产品。20世纪初先后实现了电弧法、氰化法和直接合成法生产合成氨的工业方法。工业上合成氨的各种工艺流程一般以压力的高低来分类【2】。 (1)高压法 操作压力70~100MPa,温度为550~650℃,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氨合成效率高,混合气中的氨易被分离。故流程、设备都比较紧凑。但因为合成效率高,放出的热量多,催化剂温度高,易过热而失去活性,所以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较短。又因为是高温高压操作,对设备制造、材质要求都较高,投资费用大。目前工业上很少采用此法生产。 (2)中压法

暖通空调系统介绍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值得借鉴。此处文字可以修改。 暖通空调系统介绍 好的工作环境,要求室内温度适宜,湿度恰当,空气洁净。暖通空调系统 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对大厦大量暖通空调设备进行全面管理 而实施的监控。暖通空调系统的监控内容如下:空调系统的监控 1)新风机组的监控新风机组中空气水换热器,夏季通入冷水对新风降温 除湿,冬季通入热水对空气加热,干蒸汽加湿器用于冬季对新风加湿。对 新风机组进行监控的要求如下: (1)检测功能:监视风机电机的运行/停止状态;监测风机出口空气温、 湿度参数;监测新风过滤器两侧压差,以了解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监视 新风阀打开/关闭状态; (2)控制功能:控制风机启动/停止;控制空气热水换热器水侧调节阀, 使风机出口温度达到设定值;控制干蒸汽加湿器阀门,使冬季风机出口空 气湿度达到设定值。 (3)保护功能:冬季当某种原因造成热水温度降低或热水停供时,应停止风机,并关闭新风阀门,以防机组内温度过低冻裂空气水换热器;当热水 恢复正常供热时,应能启动风机,打开新风阀,恢复机组正常工作。 (4)集中管理功能:智能大楼各机组附近的DDC控制装置通过现场总线与相应的中央管理机相连,于是可以显示各机组启/停状态,送风温、湿度、各阀门状态值;发出任一机组的启/停控制信号,修改送风参数设定值;任一新风机组工作出现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2)空调机组的监控空调机组的调节对象是相应区域的温、湿度,因此送入装置的输入信号还包括被调区域内的温湿度信号。当被调区域较大时,应 安装几组温、湿度测点,以各点测量信号的平均值或重要位置的测量只值 作为反馈信号;若被调区域与空调机组DDC 装置安装现场距离较远时,可

换热器文献综述

相变换热器文献综述 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2011-01 姓名:*** 学号:***

相变储热换热器文献综述 ***(郑州***化工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换热器发展历史的回顾,总结相变储热换热器的理论技术和结构设计,对其物性数据,相变储热材料等做了简要评述。1引言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一种设备,统称为换热器。它是化工、炼油、动力、原子能和其他许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通用工艺设备。对于迅速发展的化工、炼油等工业生产来说,换热器尤为重要。通常在化工厂的建设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0~20%。在石油炼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85~40%。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工艺流程的需要,往往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如加热、冷却、蒸发和冷凝等。换热器就是用来进行这些热传递过程的设备,通过这种设备,以便使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以满足工艺上的需要。由于使用的条件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另外,在化工生产中,有时换热器作为一个单独的化工设备,有时则把它作为某一个工艺设备中的组成部分。其他如回收排放出去的高温气体中的废热所用的废热锅炉,有时在生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总之,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化工生产工艺几乎都离不开它。 2换热器发展历史简要回顾 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

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材料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 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过度开采和能源的利用率过低导致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大.能源紧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能量存储随之引入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相变储换热器在太阳能利用、工业废热利用及暖通空调蓄冷和蓄热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相变储换热器有多种形式如管簇式、球形堆积床式和平板式,一些研究者对其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 3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 3.1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强化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ad2183381.html,/s/blog_71facf0001010n63.html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在液压传动和自动控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的发展,无论是电气或液压伺服系统,在所有的工业部门中都开始得到应用,并普遍地为人们所熟知起来。由于其具有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出力大,刚性好,响应快,精度高等特点,因而在工业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点 现对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在设计和应用中体现的优缺点进行一下归纳和总结。同机电伺服系统、气动伺服系统相比较,液压伺服系统具有以下的突出特点,以致成为采用液压系统而不采用其他控制系统的主要原因: 1、重量比大 在同样功率的控制系统中,液压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这是因为对机电元件,例如电动机来说,由于受到激磁性材料饱和作用的限制,单位重量的设备所能输出的功率比较小。液压系统可以通过提高系统的压力来提高输出功率,这时只受到机械强度

和密封技术的限制。在典型的情况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功率比仅为16.8W/N,而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功率——重量比为 168W/N,是机电元件的10倍。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应用的液压马达是675W/N。直线运动的动力装置更加悬殊。 这个特点,在许多场合下,在采用液压伺服而不采用其他伺服系统的重要原因,也是直线运动系统控制系统中多用液压系统的重要原因。例如在航空、特别是导电、飞行器的控制中液压伺服系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的中远程导弹的控制系统都是采用液压控制系统。 2、力矩惯量比大 一般回转式液压马达的力矩惯量比是同容量电动机的10倍至20倍,一般液压马达为61x10Nm/Kgm2。力矩惯量比大,意味着液压系统能够产生大的加速度,也意味着时间常数小,响应速度快,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因为液压马达或者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一部分来克服负载,另一部分消耗在加速液压马达或者电动机本身的转子。所以一个执行元件是否能够产生所希望的加速度,能否给负载以足够的实际功率,主要受到它的力矩惯量比的限制。 这个特点也是许多场合下采用液压系统,而不是采用其他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因。例如火箭炮武器的防真系统中,要求平台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程设计的意义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自己拥有一定的暖通空调设计能力;了解一些相关的规范和条例;熟悉并掌握暖通空调设计流程;同时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严谨,态度更加的认真,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文献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的暖通空调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因此,如何结合设计的需要,重视相关技术,并有选择而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满足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 2.1.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及能量管理探讨 2.1.1.工况点优化控制 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被重视。S.W.Wang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系统环境的预测响应及能量运行来改变暖通空调系统控制,设定点的系统方法,并用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同时优化多个设定点来改善系统响应和降低系统能耗[??,后来他又采用自适应性控制理论对某海水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采用带指数遗忘的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方法和基因遗传优化算法,对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罗启军等人提出了一项动态的优化技术在一个指定期间内,能得到使目标函数( 运行成本或者峰值能耗) 最小的房间温度曲线,该算法还给出了暖通空调设备的最佳开/关时间[??。K.T.Chan 等人提出用遗传算法对风冷制冷机的冷凝温度设定点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制冷机的效率[??。此外,有许多研究者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暖通空调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非线性特性,用于实现对整个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目前,研究者们将更多先进的建模方法和智能优化方法引入到了暖通空调的优化控制中,更加注重变工况点的在线优化控制。何厚建等人对已建的暖通空调各关键设备的静态模型采用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水系统工作点优化控制策略[??杨晓平等人采用模糊聚类和RBF方法建立了空气处理单元的动态数学模型,以最终舒适性为目标优化空气处理单元的温湿度和送风压力[??。孙一坚根据空调负荷变化对一级泵水系统进行变流量控制,取得了显着效果[??。总之国内的学者更多探讨的是把智能方法引入控制系统的优化中,仿真研究多,实践成果少。

自动控制原理论文

自动控制 摘要:综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指出自动控制理论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即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最后指出,各种控制理论的复合能够取长补短,是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动控制理论自创立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的经典反馈控制理论;第二代为50、6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 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 理论。经典控制理论(本质上是频域方法)和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时域方法)都是建立在控制对象精确模型上的控制理论,而实 际上的工业生产系统中的控制对象和过程大多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变结构、不确定性、多层次、多因素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自动控制专家和学者希望能从要解决问题领域的知识出发,利用熟练操作者的丰富经验、思维和判断能力,来实现对上述复杂系统的控制,这就是基于知识的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的智能控制。本文将对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基本内容进行介绍。 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是指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 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制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自动控制理论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从19世纪M a x w e ll对具有调速器的蒸汽发动

余热废热锅炉文献综述

余热锅炉综述 摘要:余热锅炉,顾名思义是指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余热及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工质的锅炉。具有烟箱、烟道余热回收利用的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也称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通过余热回收可以生产热水或蒸汽来供给其它工段使用。 关键词:余热锅炉;回收;蒸汽;高温高压 1.余热锅炉概论 余热锅炉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来生产蒸汽的锅炉。它属于一种高温、高压的换热器。余热锅炉较早是用来产生一些低压蒸汽,回收的热量有限,只是作为生产的一般辅助性设备。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余热锅炉的参数逐渐提高,余热锅炉由生产低压蒸汽的工艺锅炉转变为生产高压蒸汽的动力锅炉。余热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得在余热锅炉设计、制造、使用、安全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1]。 1.1 余热锅炉的特点 余热锅炉与普通动力锅炉一样, 都是生产动力蒸汽的一种高温高压设备, 所不同的是热源不同。它不是采用煤油、天然气、煤等燃料, 而是利用化工生产工艺气中的余热。因此, 它既是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也是一种化工介质工艺设备。余热锅炉的共同特点是: 操作条件比较恶劣( 如高温、高压、热流强度大, 锅炉受压元件的热应力大等) , 并要求连续、稳定地安全运行, 对高温工艺气的温度和冷却速度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余热锅炉的运行比常规锅炉更复杂, 余热锅炉利用的是余热, 不仅是高温气体的显热, 而且还利用某些废气中所含少量的可燃物质( 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 等化学热能。例如, 催化裂解装置中再生器排出的再生气体, 其温度可达 550 ℃~750 ℃[2]。另外催化裂解装置再生器排出的高温烟气中含有很多粉状催化剂。烟气中灰分含量高, 不但对流受热面的磨损加剧, 而且因为受热面积灰严重, 需要经常除灰和定期停炉清扫, 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有些高温烟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使得烟气露点升高, 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严重, 检修工作量增加。 1.2余热锅炉的分类 在余热锅炉中进行的是热量传递的过程,因此余热锅炉的基本结构也是一具有一

液压伺服控制

1液压传动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的异同: 同:液压控制技术是在液压传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质相同、元件大部分相同、遵循的物理规律相同、融合了控制理论) 异:①目的不同(传递动力;对运动量进行精确的控制) ②组成不同(5个组成部分、开环;7个组成部分、闭环) ③设计理念不同(以静态参数设计为主;静动态结合,动为主) ④特点不同(有的缺点被放大(对污染的敏感度),有点缺点被消除(传动比)) 2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①输入元件:(指令元件)给出输入信号(指令信号)加于系统的输入端。②反馈测量元件:测量系统的输出并转换为反馈信号。 ③比较元件:将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给出偏差信号。④放大转换元件(中枢元件):将偏差信号故大、转换成液压信号(流量或压力)。⑤执行元件:产生调节动作加于控制对象上,实现调节任务。⑥控制对象:被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物体,即负载。 ⑦液压能源装置:定压源 4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 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 优:(1)液压元件的功率—重量比和力矩-惯量比大 可以组成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加速性好的控制系统。(2)液压动力元件快速性好,系统响应快。(3)液压控制系统抗负载的刚度大,即输出位移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小,定位准确,控制精度高。 缺:(1) 液压元件,特别是精密的液压控制元件(如电液伺服阀)抗污染能力差,对工作油液的清洁度要求高。(2) 油温变化时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3) 当液压元件的密封设计、制造相使用维护不当时.容易引起外漏,造成环境污染。(4) 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5) 液压能源的获得和远距离传输都不如电气系统方便。 22 控制系统的分类: ⑴按系统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定值,程序,伺服(随动),比例; ⑵按被控物理量的名称:位置,速度,力; ⑶按液压动力元件的控制方式或液压控制元件的形式:节流式(阀控),容积式(变量泵控或变量马达控),阀控系统根据液压能源型式的不同可分为恒压控制系统和恒流控制系统; ⑷按信号传递的介质的形式:机械,电液,气动。 5液压放大元件的功能(液压放大元件考了定义) 也称液压放大器,是一种以机械运动控制流体动力的元件。将输入的机械信号(位移或转角)转换为液压信号(流量,压力)输出,并进行功率放大 6液压放大元件分为:滑阀,喷嘴挡板阀和射流管阀等 7滑阀 ⑴结构分类及其特点 通道数(4、3、2)工作边数(4、2、1)凸肩数(2、3、4)预开口型式(+、0、-) ⑵滑阀的P-Q 特性方程 ⑶滑阀的静态特性曲线 流量特性曲线 压力特性曲线 压力-流量特性曲线 ⑷滑阀的三个阀系数 ①流量增益:定义为 ,是流量特性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负载压降一定时,阀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负载流量变化的大小,其值越大,阀对负载流量的控制就越灵敏。直接影响系统的开环增益,对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特性,稳态误差有直接影响。 ②流量-压力系数:定义为 ,是压力-流量曲线的切线斜率冠以负号,流量-压力系数表示阀开度一定时,负载压降所引起的负载流量变化。K 值小,阀抵抗负载变化的能力大,即阀的刚度大。直接影响阀空执行元件的阻尼比和速度刚度。 ③压力增益:定义为 ,是压力特性曲线的切线斜率,通常压力增益是指q =0时阀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负载压力变化的大小。此值大,阀对负载压力的控制灵敏度高。表示阀控执行元件组合启动大惯量或大摩擦力负载的能力。 8三种液压放大元件的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比较 圆柱滑阀 双喷嘴挡板阀 射流管阀 ①工作原理:前两者流量特性,后者能量转换和守恒定理; ②输入量:阀芯位移,挡板位移,射流管摆角; ③输出量:负载流量和压力,皆为负载压力 ④运动惯量:滑阀>射流管阀>双; ⑤响应速度:双>射流管阀>滑阀; ⑥功放系数:滑阀>射流管阀>双; ⑦抗污染能力:射流管阀>双>滑阀; ⑧适用场合: 9液压动力元件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液压动力元件(或称液压动力机构)是由液压放大元件(液压比控制元件)、液压执行元件以及负载组成。四种基本型式的液压动力元件:阀控液压缸、阀控液压马达、泵控液压缸、泵控液压马达。 10阀控液压缸 ⑴模型组成:比例环节,积分换节,二阶振荡环节 ⑵阀控缸动力机构主要性能参数为阀控液压缸的增益Kq/Ap 、液压固有频率 、液压阻尼比 ①动力机构的增益速度放大系数Kq/Ap :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精度。提高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但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坏。 ②液压固有频率 表示液压动力元件的响应速度。 ③液压阻尼比表示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⑶提高“阀控缸”动力机构的液压固有频率 ①提高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 ;(可通过提高供油压力来实现)②增大液压缸活塞面积③减小总压缩容积 ,主要是减小液压缸的无效容积和连接管道的容积 ④减小折算到活塞上的总质量 ⑷提高阻尼比(因素:总流量-压力系数K ,负载的粘性阻尼洗漱B )①设置旁通泄漏通道②采用正开口阀,正开口阀的K 值大,可以增加阻尼③增加负载的粘性阻尼 11阀控马达动力机构数学模型(化解为最简单) 12泵控马达动力机构数学模型(化解为最简单) 13三种动力机构的性能特点比较 控制元件相同,执行元件不同(阀控缸与阀控马达)时的比较:两者的动态特性完全相同(只需做变量替换,数学模型即完全一致) 控制元件不同,执行元件相同(阀控马达与泵控马达)时的比较:两者的动态特性类似(数学模型结构一致,但参数特征不同) 阀控响应速度高于泵控(80%-90%),但能量损失大(至少三分之一),效率低;泵控工作效率高,最大效益可达90%,适应于大功率,对响应速度要求不高的系统。 14电液伺服阀的组成及个部分功能 ⑴力矩马达(或力马达)即电机转换元件—把输入的电气控制信号转换为力矩或力控制液压放大器运动; ⑵液压放大器(先导级和功率级)即机液转换元件—控制液压能源流向液压执行机构的流量或压力; ⑶反馈机构(平衡机构)--将输出级(功率级)的阀芯位移,或输出流量,或输出压力以位移,力或电信号的形式反馈到第一级或第二级的输入端,也有反馈到力矩马达衔铁组件力矩马达输入端的。 15采用反馈机构是为了使伺服阀的输出流量或输出压力获得与输入电气控制信号成比例的特性。由于反馈机构的存在,使伺服阀本身成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提高了伺服阀的控制性能。 16按反馈形式可分为: 滑阀位置反馈 负载流量反馈 负载压力反馈 17典型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⑴力矩马达 ⑵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闭环)考了工作原理 (不能直接控制负载信号,因为反馈信号不是力,是滑阀的位移) 第一级液压放大器为双喷嘴挡板阀,由永磁动铁式力矩马达控制,第二级液压放大器为四通滑阀,阀芯位移通过反馈杆与衔铁挡板组件相连,构成滑阀位移力反馈回路。 ⑶直接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闭环)前置级是带两个固定节流孔的四通阀(双边滑阀),功率级是零开口四边滑阀,功率级阀芯也是前置级的阀套,构成直接位置反馈 ⑷弹簧对中型两极(开环)第一级是双喷嘴,第二级是滑阀,阀芯两端各有一根对中弹簧,当有控制电流输入时,对中弹簧力与喷嘴挡板阀输出的也压力相平衡,使阀芯取得一个相应的位移,输出相应流量 18电液伺服阀的性能参数(电液伺服阀考了定义)

自动控制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发展与应用 周楠

自动控制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发展与应用周楠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使得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 的提高,不仅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暖通空调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大量应用,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能 源消耗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等方面获得了社会关注。不论单位还是个人应用空 调造成的能源消耗基本占总建筑能耗的1/2,以中央空调为例,中央空调消耗的 电能基本占整栋建筑电能消耗的六成左右。空调的应用在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的 同时,也造成了能耗和环境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空调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工作,促进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应用 1 引言 随着国家在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的号召,人们尝试在利用能源方面提高资源 利用率,其中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是节能关注的重点领域,它的能耗占整栋建筑耗 能的50%。中央空调电能消耗比例大约在60%,鉴于此能源利用情况,人们发现 通过在空调暖通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控制,对于节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取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2 自动控制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应用的主要特征 当前各行各业都对自动化控制和生产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相关领域对于自 动化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空调自动化控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 是还需要深入在科研领域进行探索。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涉及 如下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左右,所采用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仅有简单的一个开关键,其借助热继电器或压力继电器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对设备进行自 动控制的目的。(2)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新变化,PID控制器在自动管理 领域的实际应用使得自动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和健全,在PID的基础上来改造和完 善控制设备,有超过80%的空调控制系统采用了该控制系统和理念。(3)当前 研究阶段,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空调系统也在逐渐追求智能控制和更高等级的自 动化控制,国内逐渐将新的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 3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具体应用 3.1 冷、热源系统监控 空调制冷方式主要有压缩式、吸收式、冰蓄冷三种。其中压缩式制冷采用氟 利昂、氨作为制冷剂,消耗大量的电能为补偿,针对这一制冷方式的监控,主要 是在空调启停方面的控制,通过监控它的运行状态,如测量冷冻水、冷却水的进 出口温度和压力,出现过载情况则自动报警。同时控制冷却水旁通阀、台数,测 量水流量、冷量。吸收式制冷所采用的制冷剂为水,吸收剂为溴化锂,消耗热量 作为补偿。冰蓄冷制冷,通常在制冷设备处于低负荷状态时运行,在用电高峰期 为输送空间提供冷源。三种制冷方式互相配合,构成了空调制冷监控系统。 3.2 热力系统监控 热力系统主要监控蒸汽、热水出口的压力、温度和流量,当汽包达到特定水 位则为监控人员显示相应数值以及自动报警。同时它还对热力系统的各控制设备 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如顺序启停、设备故障信号、运行设备台数、热交换器控制 进汽(水)量、热交换器进汽(水)量阀与热水循环泵连锁控制。例如,针对热 水锅炉的监控,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锅炉出口水温,利用流量计测量锅炉出口热 水流量,利用压力变送器测量热水出口压力。锅炉补水泵的自动化控制,主要是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综述

2014 ~ 2015 学年第2 学期 《工业控制网络》 课程报告 题目: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综述 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5月25 日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综述 1.引言 工业控制网络在提高生产速度、管理生产过程、合理高效加工以及保证安全

生产等工业控制及先进制造领域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图1总结了工业控制网络的4大主要类型:传统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以及无线网络。传统控制网络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而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工业控制网络研究的热点。 图1 工业控制网络的主要分类 2.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在基地式气动控制信号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集散控制系统DCS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控制系统,它将DCS 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变成了新型的全分布式控制模式,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现场控制设备通过总线与管理信息层交换信息,代表了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2.1现场总线主要技术特点 现场总线打破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图2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对比。在传统模拟控制系统中采用一对一的设备连线,按控制回路分别进行连接,位于现场的测量变送器与位于控制室的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位于现场的执行器、开关、马达之间均为一对一的物理连接;而在FCS中,所有的设备作为网络节点连接到总线上,不仅节省了电缆,而且还方便了布线。

图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对比 2.3 主流现场总线的比较 目前现场应用比较广泛的现场总线主要有FF、Profibus-DP、CAN 总线等,这些现场总线在技术上各有特色,目前它们还不能相互代替而应用到所有的领域,几种总线的特性和应用对比见表1。 表1 几种现场总线的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