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民族理论期末

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民族理论期末

填空题

1、201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超过1000万的民族:壮族和满族。

3、55个少数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中,大体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4、邓小平否定:“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

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关系。

5、民族识别第一阶段(1950-1954)共识别38个;第二阶段(1954-1965)共识别16个;第三阶段(1978-1986),识别1个(基诺族)。

6、从自然属性,民族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从社会属性,民族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7、三个过渡:物质劳动和诚实劳动的最大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

8、民族发展的总趋势:不断的发展,由

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

9、两个历史趋势理论: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切经济活动、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形成。

10、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

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

11、民族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

12、民族关系表现形式: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关系;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交往中表现的关系,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关系。

13、民族问题的特性;(5性)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

14、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4交织):

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6、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7、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8、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19、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善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0、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

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1、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部落发展为民族是民族形成的一般

规律。

22、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的途径

23、次生形态民族:通过民族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同源异流(分化),异源同流(同化、组合)。

2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5、民族发展模式:常态发展、异态发展和跳跃式发展。异态发展包括:极度缓慢发展、停滞发展、暂时倒退发展。

名词解释:

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3、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4、强迫同化就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5、自然同化是指不同的民族在社会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方民族的现象。

6、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7、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8、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将往联系状态。

9、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资源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

10、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11、民族和谐是指在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现出和睦关系融洽。

12、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3、民族自治地方是少数聚居的地区建立起来一级国家行政单位,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14、自治机关的自治区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15、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它通过民族的衣食住行、婚礼丧葬、节庆娱乐、文学艺术、生产活动以及待人接物等内容表现出来。

16、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是指民族正当的、合法的、应该得到的利益。

17、民族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18、民族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成的特点在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有着很强的稳定性,是维护该民族的重要因素。

19、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

①张一切民族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

②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③张通过消灭剥削、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

④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

⑤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2、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家能提供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国家为民族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

③家为民族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机制。

总之国家为民族发展所提供的的各种条件、政策、措施等,对民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3、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在实践中,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在一起;

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在一起;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在一起;

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在一起。

4、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民族交往中因民族差异引发民族问题;

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

5、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①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是民族不平等、民族冲突的社会经济基础,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社会原因;

②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对立的;

③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消除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实行无民族压迫、剥削的社会制度。

总之,国家政治权利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6、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②产生民族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

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民族交往中因民族差异引发民族问题;

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

社会原因:

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

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对立的;

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消除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民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还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当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也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表明它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结构中具有基础性、十分重要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

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名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力;有利于建立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论述题:

1、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

①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②各民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③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

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⑤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2、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原因

①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

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强的政治因素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核动力。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

3、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

①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

①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自身发展规律,民族的发展也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自身发展的规律,民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民族的发展是受发展规律制约的,社会的发展决定和制约民族发展。

②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自身规律。民族只有充分发展繁荣后才会走向消亡。社会主义初期,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小时,各民族人民住在自己的命运,主导自身的发展。

③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奠定了各民族繁荣共发展的基础。

5、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意义: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米之怒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根本前提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

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①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包含“民族”和“区域”两个基本因素,既不是单纯地民族自治,也不是单纯地方自治,而是二者的统一体。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

治正确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保证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又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②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经济因素,主要是指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状况等;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国家统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平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进呢过保障撒后蜀民族的平等权利,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发展团结合作的民族关系,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各民族的发展进步。

③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发展,既考虑民族自治与地方的历史状况,有考虑其现实的状况及其发展的需要。对历史和现实充分的把握之中,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规划民族之子地方的未来,从而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呢过团结和发展繁荣。

以上三个“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国庆的创造性结合,构成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

7、民族区域自治内容和实质: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孩子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本事务的权利。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8、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1)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人物而奋斗的骨干力量。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3)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干部的任用状况,是少数民族人民享受平等权利和形式自治权力的标志。

(4)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总之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9、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中的作用

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人物而奋斗的骨干力量。

民族干部长期生活在在本民族人民群众之中,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状况,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懂得本民族地区的自然优势和经济特点,喜爱本民族的文化,熟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了解本民族人民的疾苦和要求,通本民族人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感情。

各少数民族群众不仅愿意向少数民族干部倾诉心声、梵音有意见,而且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领导、建议和劝告。有利于通过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地区跟好的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少数民族干部还是各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对本民族的加快发展、素质提高有冲高的追求,并且了解党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优势与不足,使得他们更好地工作。

10、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①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社会生产、分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程度

②物质资料的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因素

④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名词解释

1、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需要、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里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民族问题既包扩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3、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4、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5、民族强迫同化就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6、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互相影响下,

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方民族的现象。

7、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

的现象。

8、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

交往联系状态。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受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

9、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10、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其行政单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11、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它通过民

族的衣食住行。婚礼丧葬。节庆娱乐、文学艺术、生产活动以及待人接物等内容表现出来。它是民族文化的反应,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1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118

简答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

第二,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力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切实保护。

第三,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第四,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

第五,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2、国家对民族发展的至关重要作用有哪些?

其一,国家能提供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其二,国家为民族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

其三,国家为民族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机制。

总之,国家为民族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政策、措施等,对民族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3、试述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在实践中,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4、民族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2.民族与宗教有各自产生发展的规律

联系:

1.有些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

2.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5、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有哪些?

一、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三、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

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6、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二、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三、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

7、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政治保障。

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物质基础。

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社会条件。

四、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组织保障。

8、试述民族工作主题的内涵。

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理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共同团结奋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共同繁荣发展,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只有充分重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推进。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新世纪新阶段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主题。

论述题

1、试述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P74

一、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共同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强的政治原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

供了机会和动力。

四、继承、发展和推陈出新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

2、试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P279

(一)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二)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三)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3、试述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的特殊作用。P279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骨干力量。

少数民族干部还是各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干部,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同时他们又肩负着带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任,他们对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有着强烈的愿望,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肩负着实现党和人民利益的历史使命。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P83

(一)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历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二)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

(三)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5、试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Page112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前提,也是根本保证。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道路,也是根本路径。

第三,坚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四,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第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

第六,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立场。

第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任务。

第八,坚持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保障。

6、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实质。P181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7、试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P87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

五、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

8、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P190

一,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

二,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

三,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

9、试述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P51

一,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社会生产、分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程度。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10、试述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P119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

(三)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依然薄弱并存。(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

(五)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

其它

1、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共有13.62亿多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2.25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其余55个民族共1.13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9%。

2、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方法的科学。少数民族语言,有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3、第一个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是斯大林于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民族定义。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主要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

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这也是民族划分的基本类型。

5、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

6、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1.科学性2.实践性3.继承性4.创新性

7、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历史渊源2.共同生产方式3.共同语言4.共同文化5.共同风俗习惯6.共同心理认同。

8、我国的民族识别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4),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已达38个;第二阶段(1954—1965),我国少数民族的数量达到54个;第三阶段(1978—1986),1979年,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井识别后得到确认,至此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9、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形成的。

从部落发展到民族,一般经过了从血缘部落到地域部落、再发展到民族的过程。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

10、民族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基本发展阶段。

11、1992年1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12、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阐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途径,即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

13、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由此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不断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14、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与民族地

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民族关系包括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权力与利益)。

15、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7、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民族压迫是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18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三交”指交往交流交融“三股势力”指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

19、联合国关于种族和种族关系的三个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

20、水族的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之一。

21、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这是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2、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的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4%左右。

2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三个离不开”指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4、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

25、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

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广西、内蒙古、西藏、宁夏、云南、州、四川、青海、甘肃、陕西、重庆。

26、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

自由。

27、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