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回顾历史这条母亲河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喜几多忧,曾几时黄龙肆虐,倾吞粮田,自新中国诞生,这条孽龙才被勤劳的治黄人扼制在九十八湾故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欢乐,引黄灌溉滋润良田、补充水源托起一座座新兴的城市,然而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之后,已很难满足不合理超负荷的用水。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岸引水急剧增加,由此发生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错纵复杂的各种水事矛盾,如何使用有限的黄河水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如何在黄河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一、黄河水资源的管理现状

1.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

198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在我国大江大

河中首次对全河水资源进行了宏观分配,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1997年起黄委开展了不同来水年份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工作,编制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分配到年内各个月和不同来水年份的水量分配。

2.取水许可管理

实施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2002年黄委制定并颁发了《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审批的取水总量,扣除回归黄河干支流水量后的耗水量不得超过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的水量指标。这在我国流域取水许可管理中尚属首次。根据水利部、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黄委还开展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从黄河取水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论证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建设项目用水、提高取水许可审批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3.黄河干流水量实时调度

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黄委分别于1992、1996、1997年实施了3次远距离调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黄委成立了专门机构并于1999年3月开始对黄河干流部分河段实施调度。

根据《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规定,黄河水量调度总的原则是: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总的调度思路是:国家统一分配水量,流量断面控制,省(自治区)负责用水配水,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黄河水量调度的重点河段是引水较多的干流刘家峡水库至头道拐和三门峡水库至利津两个河段,涉及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和河北等6个省、自治区:调度时段为非汛期8个月(当年11月至次年6月),水量分配时段为全年,涉及11个省(自治区)。随着调度工作的深入,2001年黄河水量调度河段从上游、下游两个重点河段扩展到刘家峡水库以下整个干流河段,初步实现了全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在调度时段上从以往每年的非汛期扩展到了包括汛期在内的全年调水,并从2002年起,在黄河下游推行了“订单供水”和水量调度工作责任制,2003年还实行了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自1999年3月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在黄河来水连续偏枯、流域普遍干旱、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黄委本着“精心预测、精心调度、精心监督、精心协调”的指导方针,在有关单位和部门

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当年断流天数大为减少,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不断流的显着成效,2003年在水量更为偏枯的情况下未出现断流,正在实施引黄济津应急供水,初步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下游连年断流的局面。通过水量调度,保证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了农业用水,兼顾了工业用水,按计划分配了生态用水。

二、治理措施

1. 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各项水资源管理调度制度

(1)建立和完善黄河水资源宏观管理和保护制度

结合新《水法》的要求,建立以水资源凋查评价、流域或区域规划、水长期供求计划、水功能区划为中心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水资源利用总量和排污总量管理,通过控制总需求的增长,协调总供给与总需求。

(2)完善黄河水量分配与调度制度以及取水许可制度

完善省际断面流量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和水量调度责任制度;改革取水许可制度,建立与水量分配和调度相衔接的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与水量调整核减机制,同时要与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立相衔接,把省(自治区)总量控制与各个取水口的取水结合起来,特别要通过年审对用水统

计、用水计划的执行、节水指标的考核、取水计量管理、水质监督等进行监督管理。

(3)推动节约用水管理制度

通过编制节水规划,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贯彻节水设施“三同时”的要求,即取水工程的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及优惠节水政策和强制节水措施,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全面推进节水。

此外,还要建立和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省际断面和重要支流人河口的水质监测制度、水质公报制度、重大水污染事件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2. 不断完善黄河流域水法规体系

加快《黄河法》《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条例》立法进程,制定黄河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修订《黄河取水许可实施细则》《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真正形成具有黄河特色的、能够规范和调整黄河治理与开发中各方面关系,保障黄河治理开发健康有序进行的黄河水法规体系。

3. 建立促进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市场经济机制

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黄河流域,经济措施是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要尽快征收黄河水资源费,制定征收管理办法,建立统一征收制度,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行计量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尽快将水价提高到供水成本。实施水权管理,建立黄河水权转让制度,培育和发展黄河水市场,建立黄河水资源二次分配的水市场机制,遏制需水不断增长和增长过快的势头。按照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对超计划用水的省(自治区)和用户,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4. 加快建设“数字水调”工程建设步伐,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的科技水平

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加快“数字水调”的建设步伐,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建成现代化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通过具有调度运行实况综合监视功能的可视化的黄河水调中心,实时采集水量调度信息,对骨干水库联合调度和引水工程实行远程自动控制,及时处理各种水调业务,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调度模型对不同来水频率的水量调度方案和紧急调度方案进行虚拟仿真,在可视化环境下,为黄河水量实时调度、水调会商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最终实现“数字水调”的目标,为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出更大贡献。

5.增加黄河河川径流调蓄能力,适时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古贤、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对调节黄河径流、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3座水利枢纽已经建成,并发挥了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今后,要在充分发挥干支流已建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加强干流已建水利枢纽的优化调度的同时,及早建设大柳树和古贤水利枢纽,更好地对黄河上中游径流进行调节和配置,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增强调水调沙和改善河道条件的手段。

总结: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沿黄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从长远来看,黄河资源性缺水的现实将难以改变,单纯依靠节水措施和加强管理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要根本改变这一状况,还必须抓紧进行南水北凋工程建设。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摘要: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极具重要战略地位,但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本文从黄河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角度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价,以便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实现供需的协调平衡,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水质开发利用展望 一、引言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中国人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与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称世界四大文明之河。 黄河是我国极具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条河流,它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横跨我国的西、中、东部,奔腾的黄河水贯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市自治区,并最终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流域面积达752443km2,占国土面积的8.3%。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m,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沿途汇集了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如湟水、洮河等在其上游,由于下游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所以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平均径流量5.8×1010m3,在国内河流中位列第八位,仅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2%,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中等城市的供水任务,为流域内外广大城市和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理论进展 1、黄河流域水资源数量评价 黄河总体来说是一条水资源相当贫乏的河流,且面对着水资源总量紧缺的严峻局面。但由于其径流时空分布、河道控制工程和沿河区域特点等因素的复合状况相当复杂,各河段水资源的丰度、可靠程度和利用潜力都是有巨大差别的。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干旱,

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收集资料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0年8月

目录 前言 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4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8水资源质量特点........................................ 10重要水事.............................................. 11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

前言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docx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回顾历史这条母亲河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喜几多忧,曾几时黄龙肆虐,倾吞粮田,自新中国诞生,这条孽龙才被勤劳的治黄人扼制在九十八湾故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欢乐,引黄灌溉滋润良田、补充水源托起一座座新兴的城市,然而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之后,已很难满足不合理超负荷的用水。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岸引水急剧增加,由此发生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错纵复杂的各种水事矛盾,如何使用有限的黄河水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如何在黄河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一、黄河水资源的管理现状 1.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 198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在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对全河水资源进行了宏观分配,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1997年起黄委开展了不同来水年份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 定工作,编制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分配到年内各个月和不同来水年份的水量分配。 2.取水许可管理 实施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2002年黄委制定并颁发了《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审批的取水总量,扣除回归黄河干支流水量后的耗水量不得超过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的水量指标。这在我国流域取水许可管理中尚属首次。根据水利部、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黄委还开展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从黄河取水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论证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建设项目用水、提高取水许可审批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3.黄河干流水量实时调度 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黄委分别于1992、1996、1997年实施了3次远距离调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黄委成立了专门机构并于1999年3月开始对黄河干流部分河段实施调度。 根据《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规定,黄河水量调度总的原则是: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总的调度思路是:国家统一分配水量,流量断面控制,省(自治区)负责用水配水,重要取水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薛松贵尚宏琦张会言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002年3月26-27日

黄河水资源管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2o~42o、东经96o~119o,流域面积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海拔3000m以上;中部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m~2000m;东部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图1 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 黄河流域示意图。 2000年,黄河流域总人口1.1亿,其中城镇人口2900万;耕地面积1300万hm2;国内生产总值(GDP)6365亿元。 1 黄河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1.1 黄河水资源量 (1)河川径流量 根据1919年以来水文统计资料,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量及大型水库调蓄量还原后,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59亿m3,计入花园口以下支流金

堤河、天然文岩渠、大汶河的天然年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为580亿m3,其地区分布见表1。 表1 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地区分布表(1919年-1975年56年系列) (2)地下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以再生的潜水和浅层地下水,黄河流域及内流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404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可开采量为110亿m3。 (3)总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139亿m3,黄河流域及内流区总水资源量为719亿m3。 1.2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600多亿m3;修建引水工程约9860处,提水工程约2.36万处,机电井工程约38万眼;在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两岸淮河、海河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提水站120多座。黄河供水范围从建国初期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灌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汾河流域,扩大到目前的沿黄九省(区)和河北、天津,引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80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53万hm2(含流域外引黄灌溉面积247万hm2),在约站耕地面积3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此外,黄河还担负着沿黄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人口、晋陕蒙地区能源基地和中原、胜利油田的供水任务。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引黄济津、济冀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次实施了远距离调水。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了上中游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解决了农村近3000万人的饮水困难。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承担了流域内和下游流域外引黄灌区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1988-1992年用水资料统计,黄河河川径流耗用量307亿m3,利用率已达53%。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综述 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 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3、调查组织形式 调查团由水文局局长牛玉国同志任团长,委财务局赵春理副局长、委三门峡枢纽局刘红宾副局长任副团长,调查团成员有委机关财务局、防汛办公室、三门峡枢纽局、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三门水文水资源局、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及水文局信息中心、测验处、科技处、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自XX年9月12日开始至XX年9月25 日,历时13天。调查了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西宁勘测局、兰州、玛曲、大水、唐克、久治、吉迈、黄河沿、黄河、唐乃亥等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教学教材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环境与规划学院 08级地理科学辛亮亮 080260029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及影响黄河水资源质量的因素的解释,从理论和实际实践中阐述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沿河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提供充分根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评价标准改善方法综合利用 一、引言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中国人民赞誉为"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与其他四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成为世界文明之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注入渤海。流程共5464千米,落差4480米。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 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千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 水资源不丰富。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

亿立米, 全流域1956~1979年年平均降水深毫米,其中约有20%男形成河川径流, 约有80%叮乡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黄河的水资源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恶化,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水资源变化趋势对制定治理好流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 (一)资源量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 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 但。1956~1979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659亿立米, 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占2.6%全国的,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间题。 (二)地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不平衡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不均匀, 东南部多雨, 西北部干旱少雨,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贫减。 2.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南部秦岭山区年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 最高达功毫米西北宁蒙河套灌区年径流深小于700毫米, 基本上属无流区, 为流域的最低值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山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大于丘陵区, 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小。 (三)年内分配集中, 年际变化大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环境与规划学院08级地理科学辛亮亮080260029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及影响黄河水资源质量的因素的解释,从理论和实际实践中阐述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沿河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提供充分根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评价标准改善方法综合利用 一、引言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中国人民赞誉为"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与其他四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成为世界文明之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注入渤海。流程共5464千米,落差4480米。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 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千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 水资源不丰富。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亿立米, 全流域1956~1979年年平均降水深毫米,其中约有20%男形成河川径流, 约有80%叮乡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黄河的水资源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恶化,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水资源变化趋势对制定治理好流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 (一)资源量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 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 但。1956~1979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659亿立米, 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占2.6%全国的,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间题。 (二)地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不平衡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不均匀, 东南部多雨, 西北部干旱少雨,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贫减。 2.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南部秦岭山区年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 最高达功毫米西北宁蒙河套灌区年径流深小于700毫米, 基本上属无流区, 为流域的最低值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山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大于丘陵区, 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小。 (三)年内分配集中, 年际变化大 由于河川径流主要由降水所补给, 因此它的年内分配趋势与降水量相应, 也都集中于风期,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精心整理 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内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兰州以上属西藏高部分地区带。 等雨);降水%,最12(强连阴雨)雨一般7生在840天上中下游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多不同时发生,同属中游的河口镇~三门峡区间和三花区间的大暴雨也不同时发生。 2.四川九寨沟的美景与水文的关系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m 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与水 喀斯特(KARST)?原为欧洲巴尔干半岛一个地名?那里是石灰岩分布区?因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形成各种奇特地形。后来?科学家们便使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石灰岩的化学溶解而引起一系列地址作用和地貌现象。华南的亚热带地区?人们在地表看到主要是石灰岩被溶蚀、侵蚀峰林、峰丛景观?只在气温较低地下的溶洞中才能见到再沉积钟乳石等;而在九寨沟?地表常年气温远低于华南的亚热带区?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了上游地表有较多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却是地表大量堆积钙华?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等。在九寨沟地表的地理环境下,较强蒸发作用、地下水溢出后压力的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的流速增大、特别是水 ?厚 充沛降水 硫矿物? ?日 至' 地段。 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另外,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或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而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独特的水循环系统 九寨沟碳酸盐岩的广泛分布和北西向构造的展布是九寨沟水循环的基础,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三水”循环构成了九寨沟水循环的主体,地下喀斯特通道在湖水的补给与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柴成果1,3,姚党生2 (1.河海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3.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 摘 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点以及原则,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 进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加强水量水质统一监测; 建立水量水质联防队伍; 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 开展洪水资源化研究; 开展污染物在汇流面上的运行规律研究; 加强清洁生产和节水减污工作; 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杠杆作用; 加强珍惜水资源的宣传工作。 关 键 词: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水环境;黄河 中图分类号:TV882.1;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79(2005)03-0038-02 水是生物圈内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组成要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流域以水为纽带,上下游相互影响,左右岸互相制约。流域系统是由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构成的复合系统,水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水环境现状 随着黄河流域内外引用水量的增长,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日益严重。黄河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为量的匮乏,而且还表现为因严重的水污染而造成的水质恶化、水体功能降低或丧失。 1.1 水资源短缺 黄河虽为我国的第二条大河,但河川径流量仅为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五位,缺水形势十分严峻,流域内及下游引黄灌区引用黄河水的人口占全国的12%,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67%。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断流、污染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河口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上中下游不断扩大的供水范围与持续增长的供水要求,使黄河承担的供水任务已超过其承载能力。黄河首次断流出现于1972年,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其中1990~1998年,年年断流,1997年黄河断流时间长达226天。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虽然改变了断流局面,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性强,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出现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 80%,而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黄河流域内河川径流量主要由降水形成,在降水季节性变化极大的情况下,径流年内分配十分集中,主要集中在汛期(7~10月),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个别支流可达到85%。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使得非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2 水污染问题严重 黄河水质污染状况已从支流发展到干流,干流水污染也从上游兰州段、包头段发展到中下游河段。据2003年黄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年报统计,在参加评价的断面中,多于3/4断面的水质劣于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黄河干流主要污染河段为石嘴山 乌达桥、三湖河口 喇嘛湾以及潼关 三门峡等,污染严重的支流主要有湟水、汾河、涑水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水量少、废污水排放量大,导致污径比增高,水污染严重。 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 2.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发展的真正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评价发展的标准不仅仅是区域,还要看到全局;不仅仅是现在,还要看到将来;不仅仅是数量,还应包括质量。重视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行节水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转变工业污染末端治理的落后观念,建立节水优先,工业水污染防治过程控制为主、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资源环境新理念。 2.2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点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目前,黄河流域有些地区承受着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贫困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生态环境恶化又加剧了贫困。 收稿日期:2004-12-28 作者简介:柴成果(1963-),男,天津蓟县人,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 第27卷第3期 人 民 黄 河 Vol.27,No.3 2005年3月 Y ELLOW R I VER M ar.,2005

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

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结果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7省区(以下简称7个省区)以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2008年至2010年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及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 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部门和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出台了《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黄河规划》),认真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程,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动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据水利部、7个省区发展改革等部门提供的资料,至2010年底,黄河中上游地区投入224亿元用于《黄河规划》实施,占规划投资319.93亿元的70.02%,其中:中央财政33.23亿元,地方财政74.02亿元,企业资金116.75亿元。从这些资金的投向看,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46.24亿元,占65.29%;工业污染防治项目68.14亿元,占30.42%;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9.62亿元,占4.29%。同时,7个省区在2008年至2010年还投入27.84亿元用于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中央财政16.97亿元,地方财政9.29亿元,其他资金1.58亿元。 (一)污染防治项目全面实施。至2010年底,《黄河规划》的528个项目中,有446个项目已完工,占84.47%,其中: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完工197个,占253个规划项目的77.87%,新增399.79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完工240个,占263个规划项目的91.25%;重点区域污染

黄河流域地区

黄河流域地区习题总结 1、黄河发源于,自向,注入 流经:、、、、、、、、等9个省级行政区 2、上游甲中游 3、主要支流:1、2、3、 4、 附近河流5、6、 4、主要城市:A B C D E F G H I 5、主要水电站:a b c d e f g 6、周边山脉:丙丁戊己庚辛 6、母亲河:黄河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 “塞上江南”:③④ 7、水文情况: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慢,有汛。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量大。断层构造----汾河谷地(太原)、渭河平原(西安) 下游:水流,泥沙淤积,河,无支流,有汛。 8、资源丰富: 上游:水电丰富,光照充足,灌溉农业发达,鄂尔多斯称为“羊煤土气”。西气东输经过。西电东送。 中游:煤炭多,万家寨引水补充大同,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大秦、神黄、焦日铁路,电东送。 下游:华北平原棉花、花生、冬小麦,苹果、梨、大枣。三门峡、小浪底,调水调沙治悬河。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9—10题。 9.“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10.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11.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洼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 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 A. 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14.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A.折线① B.折线② C.折线③ D.折线④ 15.某勘测队沿一古河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进行钻探取样,钻取沉积物样品可能是() A 黏土——粉沙——砂——砾石 B 砾石——砂——粉沙——黏土 C 黏土——砂——粉沙——砾石 D 砾石——黏土——粉沙——砂 16.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 17.下面四幅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图,请你根据这四条河流的 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幅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B

土壤水资源评价原理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土壤水资源评价原理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杨贵羽王浩贾仰文秦大庸王建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在总结土壤水研究现状和土壤水资源价值的基础上,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从其作用范围出发的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土壤水资源量、最大可能被利用的土壤水资源量;从其作用目标出发的用于国民经济的土壤水资源量、用于维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土壤水资源量以及土壤水蓄水量五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土壤水资源评价体系;并采用水循环通量从水循环机理中推导了衡量土壤水资源状况的指标。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二级分区的结果表明,全流域多年平均最大可能的土壤蓄水量为2853.21亿m3,实际土壤蓄水量为1479.7亿m3,最大可能被利用的土壤水资源为1764.08亿m3,实际最大可能被利用的土壤水资源量为1283.亿m3。不同形式的土壤水资源的地区变化较大。 关键词:土壤水土壤水资源评价原理黄河流域 1 前言 土壤水是农业和生态环境中各种作物和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流域水循环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因此土壤水的研究倍受关注,使得土壤水的研究经历了从微观[1~3]到宏观[4~10],从定性到定量[11~13]的研究过程。然而,关于土壤水的宏观研究相对较少,从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形成转化角度认识土壤水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尽管近年来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土壤水资源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被提出,涌现出一些关于土壤水资源的评价结果[5~10],但是由于土壤水问题的复杂性,关于土壤水资源评价方面的问题尚无统一定论。为此,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希望对土壤水资源评价做出进一步探讨。 2 土壤水的资源价值和土壤水资源评价的必要性 土壤水的资源价值 土壤中存在水资源的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知。然而,由于土壤水并不像地表水、地下水那样集中分布或聚集,也不能由人工直接提取、运输和做各种用途的特性使其迟迟未被作为水资源认识,更没能对其资源特性做出评价。 实际上,土壤水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而且是世界上使用最为方便的淡水资源。首先,土壤水的补给、存储以及运移不仅有利于提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也宜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维护;其次,土壤水库的强大存储和调节能力不仅可将非播种期的水分积存于作物生长旺盛期,而且也有利于水循环过程的调节。由此可见,土壤水的资源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土壤水的资源价值不断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土壤水资源的定量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壤水资源评价的必要性 土壤水作为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作物生长的特性是被普遍公认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土壤水对降水的过分依赖性和易于耗散性等自然特征使人们未能将其与狭义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相提并论。然而,随着水资源范畴的扩展,对土壤水认识的加深,从资源角度认识土壤水显得尤为重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 0520217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完成时间: 6月3日 6 月 3 日

文档仅供参考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 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 为现状年,对黄河流域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 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 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依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 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高,既与其 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 有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精心整理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内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兰州以上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上中游的大部和下游全部为半湿润带,上中游偏北的 带。 等 ); %, 12 (强 雨一般 生在840天 11.04万km2,降雨中心九治站总雨量313.2mm,仅有1天雨量达43.2mm,其余各天雨量均<25mm。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而频繁,雨区面积较上游小,但大于50mm的暴雨面积则较上游大。河口镇~三门峡区间次暴雨历时一般<24小时,日暴雨(>50mm)面积一般在1~2万km2,大的可达6~7万km2,1977.8.1木多才当(陕蒙交界)9小时雨量达1400mm(调查)创世界记录,其50mm雨区范围达2.4万km2;渭泾北洛河中下游常出现一些连阴雨天气,降雨历时5~10天或更长,日降雨强度较小(100mm左右);三花区间暴雨频繁、强度大,点暴雨300~500mm/日以上,

降雨历时一般2~3天,最大可达5~10天,暴雨区面积一般为2~3万km2,最大4万km2,如1982年7月底8月初的一场暴雨,历时5天,暴雨中心石蜗站7月29日最大24小时降雨量734.3mm,5日总雨量(7.29~8.2)在200mm以上的面积超过4.4万km2。由于黄河面积大,各地暴雨天气条件不同,上中下游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多不同时发生,同属中游的河口镇~三门峡区间和三花区间的大暴雨也不同时发生。 2.四川九寨沟的美景与水文的关系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 108个 年5月8 特别 ?成为 ?厚 持续进行;流域内植被发育?土壤中富含CO2及腐殖酸?岩石中还含有可产生酸类物资的有机质和含硫矿物?这给地下水提供了较丰富CO2来源?使地下水具有了较强侵蚀能力。 九寨沟喀斯特溶蚀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地下的岩溶通道。例如:长海无地表出水口?日则沟、丹祖沟的下段呈于谷?均证明有地下的河存在。 通过水均衡观测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已证明?长海的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长海至原始森林、长海至'鹰爪的洞一带地下暗河补给到日则沟?使得日则沟成为九寨沟内水量充沛、海子最为集中风景的地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发表时间:2019-07-01T10:34:08.0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李梦姣王亚威李林[导读] 对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粗线条的梳理和解读,以求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新乡黄河河务局长垣黄河河务局河南长垣 4534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和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从流域整体来看,上游植被退化、中游水沙锐减、下游用水紧张、河口三角洲退缩等,成为黄河流域面临的新问题,对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以下从气候和社会经济变化两个方面出发,基于流域水循 环和生态水文学原理,对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粗线条的梳理和解读,以求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下游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 引言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现如今的中国中原地区,黄河依然是重要的水源,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黄河也是一条自然灾害频发的河流,对黄河的利用和治理一直是社会性的重要问题。在新的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黄河流域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河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大。以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下游持续断流时间越来越长为标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恶化的趋势。近年来,黄河源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区域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治沟骨干工程等措施,保护了林草植被,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1998年12月正式实施的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使黄河非汛期下游保持一定的流量,河道湿地得到了一定修复,特别是2009年7月以来,组织实施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实验,河口地区湿地功能得到恢复,淡水湿地面积明显增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比如一些海内外罕见的珍稀鸟类白鹳、黑鹳、黑嘴鸥等飞抵黄河口繁衍生息,多年未见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河道。小浪底工程、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等措施,减轻了河道淤积,调节了水沙关系,促进了河道生态修复。虽然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和黄河管理部门采取的一些列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促使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2.1面对流域整体缺水形势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需求 应将节水优先作为流域水土资源综合治理的最基本原则。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从全局和长远出发,考虑不同区段的水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合理制定水管理政策。如源流区借助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契机,将区内牧民进行异地搬迁安置,降低三江源区的畜牧业生产功能,仅保留少量的畜牧业以维护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畜牧业景观,使该区域的生态植被尽快恢复,发挥高原水塔的生态功能;上游灌区进一步大力推行节水农业,考虑水、沙、盐的变化规律,采取跨季节和年际的综合调控,生长季采取工程和农艺的节水技术大力节水,非生长季,充分发挥好秋灌的生态作用,进行灌区洗盐,以维持灌区水盐平衡和可持续的生产力。 2.2全面规划水利资源 黄河流域正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而有限的水利资源还要被分配与防洪、发电、灌溉、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等等方面。所以,对黄河进行全面的水资源规划,并根据不同流域形势和河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规划,才是治理黄河水资源的重要方法。从我国长期的实地调查来看,各地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还各自为政,虽然对灌区有了规范的工程设计,但是各个灌区之间的协调并不细致,而灌区内部的具体灌溉片区的规划也比较差。国务院对黄河水资源分配的设计方案,虽然已经在1987年通过批准,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黄河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就急需中央有关部门和黄河沿岸的各个地区的权威机构,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2.3实施生态补偿,确保和谐发展 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体系,让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向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提供因保护生态环境所造成损失的补偿,还包括由生态环境破坏者向生态环境破坏受害者的赔偿。同时,还要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体制。比如有些地区,可能因为涉及水源涵养保护、水土流失区面污染源控制、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等,而被禁耕、禁牧、禁采、禁伐、限制发展工业等,导致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丧失发展机会或增加发展成本,对于这些情况,各级财政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补偿,力求各地生态建设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协调。 2.4黄河生态系统保护的法律措施 尽管《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为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污染和供需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有关水利部门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条款不明,职责不清;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生态环境用水和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也缺少法律依据。建议尽快制定“黄河法”和“生态补偿条例”,进一步明确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补偿的依据,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制定更为详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条款,把流域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5黄河生态系统保护的经济措施 在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沿黄水资源费,以达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提高水污染补偿费标准,建立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达到限制污水排放、促进污水治理、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对使用节水器具、节水技术和实施污水处理而提高生产、生活成本的,要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政策优惠。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维护的积极性。 2.6增加水利资金投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