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所选的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____________.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A=________,若它运动到B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B=__________.

图1

2.如果一个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可建立平面__________,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可表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位置;如果一个物体在立体空间运动,可建立________坐标系.

3.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________,只有__________,没有________,是标量.

位移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可以用从______位置到______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方向是从________位置指向______位置,位移的大小则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长度.位移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是矢量.

4.只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的物理量称为标量(scalar),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的物理量称为矢量(vector),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2所示,一个物体沿x轴从A点运动到B点,若A点的位置坐标x A=-2 m,B点的位置坐标x B=3 m,则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Δx AB=________ m.

图2

6.关于同一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C.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D.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7.小球从离地3 m的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后在离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上述过程中的位移是() A.1 m,方向向上B.4 m,方向向上

C.2 m,方向向下D.4 m,方向向下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坐标系

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坐标轴的正方向设为向下,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

C.4 m,0,1 m D.-4 m,0,-1 m

2.如图3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她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图3

知识点二位移和路程

3.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一定与路程相同

B.上学时从家到学校,放学时从学校到家,这两次的位移是相同的

C.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D.当运动物体的初、末位置确定以后,位移就唯一确定了,而路程可以有多个

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5. 在图4中,李明从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就到了市图书馆,请在图上把李明所走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并说明其大小.

图4

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

6.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 ℃比5 ℃的温度低

【方法技巧练】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方法

7.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则()

A.物体的位移可能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B.物体的位移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8.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1.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则这两个位移可能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

B.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C.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

3.下列哪种情况下指的是位移的大小()

A.机动车里程表上所显示的千米数

B.标准田径场跑道的周长是400 m

C.乘火车或飞机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 080 km

D.计量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4.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甲、乙两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在主体育场举行的400 m和100 m田径决赛,且两人都是在最内侧跑道完成了比赛,则两人在各自的比赛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x甲、x乙和通过的路程大小s甲、s乙之间的关系是()

A.x甲>x乙,s甲s乙

C.x甲>x乙,s甲>s乙D.x甲

5.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水平面上某处,轻轻的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5米与墙壁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米后停下,则上述过程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12米、2米、B.12米、-2米

C.-2米、-2米D.2米、2米

6. 如图5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 m和5 m的半圆经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5

A.16 m,方向从A到C;16 m

B.16 m,方向从A到C;25.1 m

C.25.1 m,方向从A到C;16 m

D.16 m,方向从C到A;16 m

7.以北京长安街为x轴,向东为正方向,以天安门中心所对的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维坐标系,一辆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3 km处,几分钟后行驶到原点以东2 km处.

(1)这辆汽车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

A.3 km 2 km B.-3 km 2 km

C.3 km-2 km D.-3 km-2 km

(2)如果将坐标原点向西移5 km,则这辆汽车的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

A.5 km7 km B.2 km 5 km

C.2 km7 km D.3 km 5 km

8.在一段有绝缘包皮的电线上,有一个漂亮的瓢虫和一个黑色的蚂蚁在爬行,沿电线建立一个坐标系,瓢虫和蚂蚁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如图6中的x1和x2所示,则瓢虫和蚂蚁的位置坐标各是多少?

图6

9.如图7所示,一辆轿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行驶了300 m到达电影院,继续行驶了150 m到达度假村,又向西行驶了950 m到达博物馆,最后回到超市.以超市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 m,试求:

图7

(1)在直线坐标系上表示出超市、电影院、度假村和博物馆的位置;

(2)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与路程分别为多少?

10

(1)

(2)表中数据显示,列车在中途停站的时间共有多少?

(3)表中的里程数据所表示的是位移还是路程?

11. 如图8所示,某人从学校的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

图8

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答案

课前预习练

1.坐标系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 m-2 m

2.直角坐标系三维

3.长度大小方向位置变化初末初末大小

方向

4.大小方向时间、质量、路程等大小方向位移、速度、力等

5.5

解析Δx AB=x B-x A=3 m-(-2 m)=5 m.

6.C[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即有大小和方向,大小表示物体位置改变的大小,方向表示位置改变的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由速度来描述,故A错误.路程是标量,它描述的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所以只有C对.] 7.C[位移大小x=3 m-1 m=2 m,方向向下.]

课堂探究练

1.B[

根据题意建立如右图所示的坐标系,A点为抛出点,坐标为-2 m,B点为坐标原点,D点为地面,坐标为2 m,C 点为接住点,坐标为1 m,故正确答案为B.]

2.见解析

解析可以以冰场中央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描述运动员的位置了.如果要描述飞机的位置,则需要确定一点(如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3.CD

4.BC[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没有往复运动,只能说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若有往复运动时,其大小也不相等,在有往复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是小于路程的.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与路径有关的.]

5.见解析图700 m500 m

解析

如右图所示,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是一条折线,其大小为700 m;位移是从市中心到图书馆的一条有向线段,大小为500 m.

点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和位移的大小相等;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6.AD[由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可知,A对,B错;关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因此-10 m表示的位移比5 m表示的位移大,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10 ℃比5 ℃的温度低,C错,D对.]

7.BC[(1)路程是指质点通过的实际路径的长度,是标量,而位移是矢量,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

(2)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如果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由A到B,则它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如果物体沿其他路径运动,则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3)位移的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其方向常用“+”、“-”表示,如果规定由A→B为正方向,则位移为正值,如果规定由B→A为正方向,则位移为负值.]

8.D[注意位移正、负号的意义:正号时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时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方法总结位移是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移的方向常常用正、负号表示.

课后巩固练

1.AD[当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才能说这两个矢量相同;直线运动的位移的“+”、“-”号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即温度的高低).]

2.C

3.CD[机动车里程表上所显示的千米数和标准田径场跑道的周长均指路程,选项A、B均错;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和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均指位移,选项C、D对.]

4.B

5.B[经分析可知皮球停在距初始位置西2 m处,则位移为-2 m,路程为(5+7) m=12 m,故B正确.] 6.B[半径为3 m的半圆周长s1=πr1=3.14×3 m=9.4 m

半径为5 m的半圆周长

s2=πr2=3.14×5 m=15.7 m

人的路程s=s1+s2=25.1 m

人的位移大小x=2r1+2r2=16 m,方向由A到C.B正确.]

7.(1)B(2)C

解析(1)坐标轴的正方向向东,则位置在坐标原点以东为正,在坐标原点以西为负,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且距原点3 km处,所以最初位置是-3 km,同理最终位置是2 km,故B正确.

(2)坐标原点向西移5 km后,最初位置在原点的东方,距原点2 km.最终位置还在原点以东,距离变为7 km,故C 正确.

8.x1=2 m x2=-2 m

9.(1)见解析图(2)800 m,方向向西 1 100 m

解析(1)如图所示:

(2)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为x=-500 m-300 m=-800 m,负号表示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方向向西.

其路程为s=150 m+450 m+500 m=1 100 m.

10.(1)运行时间20小时25分钟(2)16分钟

(3)路程

11.本题答案不唯一,当选取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时,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

提示语位置不同时标点符号的使用

提示语位置不同时标点符号的使用 教学目的: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并学会使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并学会使用。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发现规律。 1、出示说话人分别在前、在中、在后的三个句子。 我说:“这里的好!” “喂!”她轻轻地对我说,“我们的乐队里又增加了一只口琴,你听见了吗?” “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2、师提示:注重一下这几个句子,它们都是写人物的语言,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试着发现规律。 4、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生:我发现,说话人在前面的时候,提示语后面用的是冒号。 生:我还发现,说话人在中间的时候,提示语后面用的是逗号,而且要把人物前后说的话分别加上引号。 生:我还发现,说话人在后面的时候,提示语后面用的是句号。 5、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的,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常用的不同方式,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语句我们能够叫它们为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能够在前,能够在后,能够在中间,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是有变化的。 6、出示儿歌,齐读: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二、巩固并使用。 1、巩固。 (1)出示提示语位置不同的几个句子,学生试着加上标点符号。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2)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2、使用: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创设情境,试着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三、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提示语位置不同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板书设计: 提示语位置不同时标点符号的使用 提示语在前:“” “”提示语在中,“” “”提示语在后。

物理3-4知识点

选 修3—4 考点80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 要求:I 1)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即F = – kx 注意:其中x 都是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区分:某一位置的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和某一过程的位移(相对起点) ⑴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 ⑵“k ”对一般的简谐运动,k 只是一个比例系数,而不能理解为劲度系数 ⑶F 回=-kx 是证明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依据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x = A sin (ωt +φ)” 3)简谐运动的图象:描述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遵从正弦(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的,要求能将图象与恰当的模型对应分析。可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的斜率判别速度的方向,注意在振幅处速度无方向。 A 、简谐运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相等 ①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②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对称段:经历时间相同 ④一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4A (A 为振幅); 半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2A ; 四分之一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不一定为A 每经一个周期,振子一定回到原出发点;每经半个周期一定到达另一侧的关于平衡位置的对称点,且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B 、振幅与位移的区别: ⑴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⑵对于一个给定的简谐运动,振子的位移始终变化,而振幅不变 考点81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探究) 要求:Ⅰ 1)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即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 2)单摆的周期公式(惠更斯)g l T π 2=(l 为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周期测量:测N 次全振动所用时间t ,则T=t/N ) 3)数据处理:(1)平均值法;(2)图象法:以l 和T 2为纵横坐标,作出224T g l π=的图象(变 非线性关系为线性关系); 4)振动周期是2秒的单摆叫秒摆 考点82 受迫振动和共振 要求:Ⅰ 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使振幅保持不变的振动,又叫无阻尼振动或等幅振动。 f 迫 = f 策,与f 固无关。A 迫 与∣f 策—f 固∣有关,∣f 策—f 固∣越大,A 迫越小,∣f 策—f 固∣越小,A 迫越大。

不同位置提示语的标点练习

不同位置提示语的标点练习 1、比赛快要开始了□我一边递饮料给哥哥一边问□这次你能得冠军吗□ 2、他接过那张人民币□观察了一阵□肯定地说□对□是张假钱□得销毁它□ 3、□外婆□别补了□快去睡觉吧□我心疼地对外婆说□ 4、□昨天……昨天我数学考了60分□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5、□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 6、□不□你误会了□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 7、他顽皮地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 8、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9、挑山工说□我们哪里有近道□ 10、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是的□我是最大的□ 11、□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 12、□哈哈□他顽皮地眨了眨眼□说□我就知道会这样□ 13、□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 14、□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问□ 15、□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总结儿歌: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练习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练习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机械波(含答案)

第2课时 机械波 导学目标 1.理解机械波的概念,会分析横波的图象.2.掌握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3.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产生干涉和衍射的条件.理解多普勒效应的概念. 一、机械波 [基础导引] 图1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 =0时,质点1开 始向上运动;t =T 4 时,质点1到达最上方,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问: 图1 (1)t =T 2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2)t =3T 4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3)t =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知识梳理] 1.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1)产生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________.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________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________. ④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______,位移为________. 2.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________的波,有________(凸部)和________(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______上的波,有________和________. 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______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波速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________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物体的运动现象,学生有着较多的感性认识,但认识较肤浅,特别是对位移的概念丝毫没有了解.本课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践探究──理论分析──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延伸这一条探究之路,使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位移与位置的区别及矢量、标量的本质.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实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研究物理学问题,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评价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学习任务分析: 1.位移是了解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它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是从初位置画到末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是矢量.强调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应指出:只有当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要求学生知道位移是在一个坐标系里的位置矢量的差值.2.矢量和标量这两类物理量的主要区别,就是在对位移学习的基础之上得出的.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过两年物理,对物理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对真正的物理思想的认识还非常模糊,如“物理模型”的思想将在本章提到,尽管初中对物体的运动也是按质点来处理的,但没有明确这个物理模

型,因此应该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上体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并顺理成章地形成物理模型. 2.学生在初中学过速度,但定义是按“路程 / 时间”来定义的,方向性没有明确,并且没有矢量的概念.而通过初中的学习,这种“路程 / 时间”的前科学意识很强,位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难点,当然也是一个重点,位移的概念是学习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前提.要让学生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3.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对在坐标系里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掌握了对物体位置的空间描述,重点学习了在一维和二维的空间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这对本节课物体位移的确定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会选择参考系并建立坐标系,能判断什么是位移.会在坐标系中画出位移.(2)认识到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物理规律,物理量可按其特征分为标量和矢量.能区分物理量中的标量和矢量.会确定并计算位移.(3)体会并使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物理量.通过对位移的学习,明确“像位移这样的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对矢量的更重要的性质将随着后面的学习而深入理解. 2.过程与方法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doc复习过程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d o c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 s v =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ω= v R ω=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 ω = =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 n T R ω ππ===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 2 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大小: v m R m R v m ma F ωω====22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 向分力提供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 122 m m F G r =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211/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 知识点拨: 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语文复习资料六——语言描写中人物对话标点的运用 姓名: (1)说话人在前,内容在后, 说后用:表示引人注意。 XXX说:“————” 张斌说:“对齐桌子,坐好。” (2)说话人在后,内容在前,说后用。表示全说完了。“————”XXX说。 “对齐桌子,坐好。”张斌说。 (3)说话人在中间,内容在前,后两部分,说后用,表示没有说完。“————”XXX说,“————”“对齐桌子。”张斌说,“坐好。” 二、练习: 1、我开心地说今天天气真不错 真的吗我认为会下雨弟弟不同意地说 真的吗弟弟不同意地说我认为会下雨2、小明对我说我已经会骑自行车了你会吗 你太棒了我还不会我羡慕地说 我已经会骑自行车了小明对我说你会吗3、智聪回来了吗老师一进课室就问 小明说我没看见他妈妈说他身体不舒服 我没看见小明说他妈妈说他身体不舒服4、快点起床要迟到了妈妈大声对我喊

我懒洋洋地说今天不是星期天吗假期还没有过完了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我懒洋洋地说假期还没有过完了5、今天要补中秋节的课起来吧妈妈说 不是吧假期那么快就过完了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了怎么办我急得哭着说 老师我的作业放在家里没有带回来小明低着头说我下次一定会带回来的 6、我来到学校听到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 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7、老师说能打电话让家长送过来吗 我家没有人在但我有听写的小明说 我家没有人在小明说但我有听写的小明说 9、老师说好吧老师相信你你下午把作业带回来呀 好吧老师相信你老师说你下午把作业带回来呀10、我骄傲地说爸爸我会了你放手吧 11、我真要放手了你马上就会摔倒的爸爸说

高中物理 波的图像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波的图像 【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图像的意义.知道波的图像的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知道什么是简谐波.2.能在简谐波的图像中指出波长和质点的振动的振幅. 3.已知某一时刻某简谐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能画出下一时刻的波的图像。并能指出图像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要点梳理】 要点一、波的图像 1.图像的建立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规定横波中位移方向向某一个方向时为正值,位移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时为负 值.在xOy平面上,描出各个质点平衡位置x与对应的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横波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 (x y 2.图像的特点 (1)横波的图像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像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为图像中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像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2)波形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波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是最简单的波. (3)波的图像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 (4)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不指定波的传播方向时,图像中波可能向x轴正方向或z轴负方向传播. 波动图像的意义:描述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3.由波的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 知道了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能从这列波的图像中了解到波的传播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上各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各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如图中的M点的位移是2 cm.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教案设计思路: 对于物体的运动现象,学生有着较多的感性认识,但认识较肤浅,特别是对位移的概念丝毫没有了解.本课遵循循序渐进的教案原则,即:学生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践探究──理论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延伸这一条探究之路,使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位移与位置的区别及矢量、标量的本质.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实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研究物理学问题,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评价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学习任务分析: 1.位移是了解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它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是从初位置画到末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是矢量.强调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应指出:只有当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要求学生知道位移是在一个坐标系里的位置矢量的差值. 2.矢量和标量这两类物理量的主要区别,就是在对位移学习的基础之上得出的.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过两年物理,对物理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对真正的物理思想的认识还非常模糊,如“物理模型”的思想将在本章提到,尽管初中对物体的运动也是按质点来处理的,但没有明确这个物理模型,因此应该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上体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并顺理成章地形成物理模型. 2.学生在初中学过速度,但定义是按“路程 / 时间”来定义的,方向性没有明确,并且没有矢量的概念.而通过初中的学习,这种“路程 / 时间”的前科学意识很强,位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难点,当然也是一个重点,位移的概念是学习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前提.要让学生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3.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对在坐标系里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掌握了对物体位置的空间描述,重点学习了在一维和二维的空间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这对本节课物体位移的确定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会选择参考系并建立坐标系,能判断什么是位移.会在坐标系中画出位移. (2)认识到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物理规律,物理量可按其特征分为标量和矢量.能区分物理量中的标量和矢量.会确定并计算位移. (3)体会并使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物理量.通过对位移的学习,明确“像位移这样的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对矢量的更重要的性质将随着后面的学习而深入理解.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实例和问题,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

振动(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返运动要点

第七章振动 振动(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返运动。 波是振动的传播。 振动和波动是横跨物理学不同领域的一种非常普遍而重要的运动形式。 7.1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我们结合具体例子谈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即、(1)在怎样的力(或力矩)的作用下物体做简谐振动。 (2)根据力(或力矩)和运动的关系,求出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1、简谐振动 概念:质点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围绕平衡位置的运动叫简谐振动。 平衡位置:质点在某位置所受的力(或沿运动方向受的力)等于零时,此位置称平衡位置。 线性回复力:若作用于质点的力总与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成正比,且指向平衡位置,则此力称线性回复力。 f x =-λx (λ为正常数) (1)我们以弹簧振子这种典型简谐振动例子来研究问题。 装置如图所示,在理想情况下,x很小时,力f x与x之间成线性关系。 即f x =-kx k是弹簧劲度系数 以m 表滑块质量,根据牛顿第二质量 m*d2x/dt2=- kx 令 k/m=ω02上式可写作 d2x/dt2=-ω02x 或d2x/dt2+ω02x=0 间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d2x/dt2+ω02x=0 (2)我们再来看另一典型例子单摆 装置如图,不可伸长轻线悬挂一小球,将小球视作质点;相对于悬线铅垂位 置的角位移θ很小。 小球切向力f t =-mgsinθ ∵sinθ=θ-θ3/3!+θ5/5!-……… ∴sinθ≈θ则 f t =-mgθf t是线性回复力,所以 单摆做简谐振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m*d2(lθ)/dt2=-mgθ d2θ/dt2=-g/l*θ 令 g/l=ω02 有d2θ/dt2 +ω02θ=0 即单摆做简谐振动 对扭摆也可得出运动力学方程d2φ/dt2 +ω02φ=0 简谐振动的一般定义:任何物理量x(例如长度、角度、电流、电压以至化学反应中某种化学 组分的浓度等)的变化规律满足方程 d2x/dt2+ω02x=0, 且常数ω0决定于系统规律本身的性质,则该物理量做简谐振动。

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物体的运动现象,学生有着较多的感性认识,但认识较肤浅,特别是对位移的概念丝毫没有了解.本课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践探究 ──理论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这一条探究之路,使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位移与位置的区别及矢量、标量的本质.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实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研究物理学问题,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评价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学习任务分析: 1.位移是了解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它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是从初位置画到末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是矢量.强调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应指出:只有当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要求学生知

道位移是在一个坐标系里的位置矢量的差值.2.矢量和标量这两类物理量的主要区别,就是在对位移学习的基础之上得出的.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过两年物理,对物理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对真正的物理思想的认识还非常模糊,如“物理模型”的思想将在本章提到,尽管初中对物体的运动也是按质点来处理的,但没有明确这个物理模型,因此应该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上体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并顺理成章地形成物理模型. 2.学生在初中学过速度,但定义是按“路程 / 时间”来定义的,方向性没有明确,并且没有矢量的概念.而通过初中的学习,这种“路程 / 时间”的前科学意识很强,位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难点,当然也是一个重点,位移的概念是学习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前提.要让学生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3.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对在坐标系里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掌握了对物体位置的空间描述,重点学习了在一维和二维的

位置变化的描述教案

1.2 位置变化的描述 [目标定位] 1.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2.理解位移的概念和矢量性,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运算差异,能进行一维情况下矢量的运算.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 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如果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 想一想: 2013年10月在天津举办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中国队选手陈静文在女子400米决赛中以53秒76的成绩成功卫冕.为了准确的描述她在跑道上不同时刻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答案运动员在400米赛跑时,要经过弯道,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位移 1.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 2.表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3.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 如图121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x2-x1,可见,物体位置的变化可用位移来表示. 图121 想一想: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相等,位移一定相等吗? 答案不一定路程是指轨迹长度,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而位移指初、末位置的线段长度,是直线,所以两者不一定相等. 三、矢量和标量 1. 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如: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 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力、速度

简谐振动练习题(含详解)

简谐运动练习题 一、基础题 1.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若此时质元P正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则此时( ) A.质元Q和质元N均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 B.质元Q和质元N均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 C.质元Q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质元N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 D.质元Q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质元N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 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A、B两点,历时1s,质点通过B 点后再经过1s又第2次通过B点,在这两秒钟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A.3s,6cm B.4s,6cm C.4s,9cm D.2s,8cm 3.一物体置于一平台上,随平台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 A.当平台振动到最高点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最大 B.当平台振动到最低点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最大 C.当平台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为零 D.物体在上下振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保持守恒 4.一列平面简谐波,波速为20 m/s,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这列波的图象,由图可知( ) A.这列波的周期是0.2 s B.质点P、Q此时刻的运动方向都沿y轴正方向 C.质点P、R在任意时刻的位移都相同 D.质点P、S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5.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A.振子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 B.振子位移逐渐减小 C.振子速度逐渐减小 D.振子加速度逐渐减小 6.某物体在O点附近做往复运动,其回复力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是 F F F F

使A 和B 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如图所示。振动过程中,A 与B 之间无相对运动,当它们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与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C D .././().kx B mkx M mkx m M 0 8.如图,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 点.当施加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 后,小球从静止开始在A 、B 之间做简谐运动,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A 、 B 的速度为零而加速度相同 B .小球简谐振动的振幅为k qE 2 C .从A 到B 的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D .将小球由A 的左侧一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简谐振动的周期增大 9.劲度系数为20N/cm 的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图中A 点对应的时刻 A .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5N ,方向指向x 轴的正方向 B .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 轴的正方向 C .在0~4s 内振子作了1.75次全振动 D .在0~4s 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cm ,位移为0 二、提高题(14、15、19题提高题) 10.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A 、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原点,取向左为正,振子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由图可知( ) A. t =0.2s 时,振子在O 点右侧6cm 处 B. t =1.4s 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右 C. t =0.4s 和t =1.2s 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 D. t =0.4s 到t =0.8s 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增大 11.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 后(如图所示),小球开始作简谐运动,关于小球运动有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提示语在前的句子大全

提示语在前: 老奶奶关切地问:“你冷不冷?”提示语在中间: “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看你的手凉的。” 提示语在后: “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 没有提示语: “你冷不冷?” “快点!”爸爸扯着嗓门,“女足比赛开始啦!道了。”我这就来。“磨蹭啥呀?哼!” “知”篇二:提示语在前中后的句子训练 加标点练习: 1、老奶奶关切地问你冷不冷 2、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看你的手凉的 3、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 4、你冷不冷 5、快点爸爸扯着嗓门女足比赛开始啦知道了我这就来磨蹭啥呀哼 6、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7、明天再教她好吗妈妈在一旁说 8、爸爸奇怪地问你怎么不走啦篇三:写出这些句子另外两种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句子 写出这些句子另外两种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句子。 1、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你们看,我 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 就是盛东西的。” 3、“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有人催他。 答案: 1、(1)“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 (2)“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2、(1)陶罐争辩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陶罐争辩说。 3、(1)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2)“还不赶快捞!”有人催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篇四:提示语的自述一﹑提示语的自述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提示语”,小朋友们可能觉得我挺陌生,那我就举个例子来介绍自己吧! 课件出示句子:我拍着肚子心满意足地说:“我吃饱啦!” 这句话中的“我拍着肚子心满意足地说”就是提示语。我可以用来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气等等。(制作“提示语”的卡通形象) 二、提示语的困惑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许多作家的笔下,我活灵活现、神采飞扬,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是在很多小朋友的笔下,我却如打了霜的茄子一般,浑身没劲儿。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去魔法小讲堂里找答案吧! (动画形式呈现)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 s v =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 ω= v R ω=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 ω ==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 n T R ωππ == =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 2 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

大小: v m R m R v m ma F ωω====22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 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 大小: 122 m m F G r =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 2 11 /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 知识点拨: 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 ! (Ⅰ)利用W =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 随位移S 变化是一次 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 计算功。 (Ⅱ)利用W =P t 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示功图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可用坐标系来描述,坐 标系有一维坐标系和二维坐标系。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初位 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3.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 方向。 4.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标量只有大小没 有方向,二者的运算法则不相同。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 1.坐标系建立的原因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坐标系。2.坐标系的分类 (1)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 (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 二、位移 1.概念: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 2.大小和方向 (1)大小: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2)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标量和矢量 1.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 2.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一维坐标系只能描述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2)一个物体在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必须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它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3)位移可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4)一同学在操场上跑了一圈,用了2分钟,但其位移为零。(√) (5)温度计的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为矢量。(×) (6)3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2015年8月26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400米决赛中,捷克选手苏珊娜·伊希诺娃以53秒50的成绩夺冠。为了准确的描述她在跑道上不同时刻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提示] 她在400米赛跑时,要经过弯道,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小明要从北京到深圳,出发前,爸爸让小明选择出行方式。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长途汽车;二是坐高铁;三是乘飞机。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 三种方式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深圳,初位置一样,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位移相同。 (3)我们初中物理学习过许多物理量,比如体积、密度、质量、温度、力等等,这些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 [提示] 体积、密度、质量和温度这几个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都是标量;而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

2021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word教案

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来源: 学*科*网Z*X*X*K]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来源:Zxxk. Com][来源:Zxxk. Com] 目标解读1.知道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b111731024.html,][来源:学#科#网] 2.理解位移的概念,能用位移分析物体的位置变化.[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b111731024.html,][来源:学*科*网Z*X*X*K] 3.理解位移的物理意义,能明确区分路程和位移.[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4.认识物理量中的矢量和标量,知道二者的区别. 学法指 导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量有矢量和标量的区别,本节内容中位移和路程就充分体现它们的不同。学习过程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 较。 课程导学 建议重点难点位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左右。通过教材的“观察思考”让学生了解一维直线坐 标和二维直角坐标;通过教材中“图1-2-7”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位移的概念和位移 正负的含义,并分析“讨论交流”,总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课前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为什么以前的人很难穿越达克拉玛干沙漠呢?是因为他们在穿 越沙漠时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以及还有 多远才能走出沙漠,从而在绝望中死去。因此,在物体运动中它的 位置的确定,位置变化(位移)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节就 让我们来讨论这些问题。 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 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 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 呈现学习 目标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及学 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 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 确定位置 (1)确定物体位置涉及质 点的概念,也涉及经度、纬度 的概念,可能要教师补充一下。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都 可看作是在一根坐标轴上运 动,在坐标轴上可以进行定量 (1)怎样确定客轮(质点)的位置 和位置变化?地理位置的确定学生 可能还不清楚。 (2)怎样用坐标轴来描述直线运 动?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忽视原点的 意义。 口头表述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 s v =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ω= v R ω=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 ω ==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 n T R ωππ == =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 2 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大小: v m R m R v m ma F ωω====22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 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 122 m m F G r =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 2 11 /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 知识点拨: 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 (Ⅰ)利用W =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 随位移S 变化是一次 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 计算功。 (Ⅱ)利用W =P t 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Ⅲ)利用动能定理∑W =ΔE K 求功,此式不仅可求恒力的功, 也可求变力的功。 (Ⅳ)利用示功图(即F —S 图)求功, 示功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