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力学讲义第三讲滑轮

初中物理力学讲义第三讲滑轮

基础知识复习:

一、滑轮、滑轮组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2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 (G 物+G 动)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二、计算公式

公式:s=hn 。 V 绳=n*V 物

注: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n :承重的绳子段数。

杠杆综合提高

F 1

l 1 F 2 l 2

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

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的特点

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

滑轮组绕线问题归类例析

简单的说就是:奇动偶定,先里后外,一动配一定。

偶定:指的是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定滑轮上

奇动:指的是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动滑轮上

解决简单滑轮组组装问题时,在承重的绳子股数确定以后,如何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的方法不唯一。

下面介绍“偶顶奇动”的简单法则:

1、当承重的绳子股数n为偶数时,顺子的固定端应栓在定滑轮上(即“偶定”)。如不改变作用

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为n/2个,定滑轮为(n/2—1)个,如果要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则需要定滑轮为n/2个,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n/2个

2、当承重绳子的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栓在动滑轮上(即“奇动”)。如果不改变力

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n—1)/2个,如果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动滑轮个数为(n—1)/2个,定滑轮个数为(n+1)/2个

例题精讲:

【例1】

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是()

A.小于200N B.等于200N

C.大于200N D.大于300N

【例2】

如图所示,人和吊篮总重为G,若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在拉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过程,图(a)中F=____,图(b)中F=____。

【例3】

如图所示,滑轮、绳子及弹簧测力计的重不计,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 N,则拉力F和物重G的大小分别为()

A.10 N,20 N B.20 N,10 N

C.20 N,20 N D.10 N,10 N

【例4】

某人重G1=500N,站在地上用滑轮组把重G2=1900N的砖块拉至高处,这个滑轮组应如何设计。

【例5】

如图所示,当物体B重2N时,物体A恰能沿水平桌面向右匀速运动。欲使物体A沿桌面向左匀速运动,需对A施加水平向左的拉力________N。(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

【例6】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吊在滑轮C下,不计滑轮质量、绳的质量及摩擦力,为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加在绳子端点的力F是________G。

【例7】

图中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4N的作用下,1s内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0.2m。不计绳重和轴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是

⑴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多少m/s?

⑵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为多少N?

【例8】

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通过滑轮组(滑轮的质量可忽略,且不计轮与轴间的摩擦)拉动物块A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对物块A施水平向右、大小为9.6N的拉力时,物块A向右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N。

【例9】

磅秤上有一个重1500N的木箱,小明站在地上,想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把这个木箱提升到楼上,可是他竭尽全力也没有提起,此时磅秤的示数为40kg。于是他改变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如图(乙)所示,再去提这个木箱。当木箱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板的压力为100N,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取g=10N/kg。求小明的体重和动滑轮重?

滑轮组绕线问题归类例析

为了快速处理有关滑轮组绕线的作图问题,应该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常见的滑轮组绕线问题归类分析如下,

第一类: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已知类

对于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已知的滑轮组绕线问题,一般采用从自由端绳子处入手,逆着拉力方向由外向里的绕线方法。

【例10】

如图1所示,要求滑轮自由端的绳拉力方向向上,

请在图中用笔画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滑轮组绕线。

【例11】

住楼上的瑞瑞同学家最近正在装修房子,需要搬运装修材料,但有些材料由于楼道过窄不方便搬运,于是瑞瑞建议采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这样站在地上就可以把材料运上楼。请你帮助瑞瑞画出滑轮组的绕线示意图。

第二类: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未知类

对于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未知的问题,通常采用由里向外的绕线方法。

此类问题又可细分为两小类:

1、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可确定类

当题目已知被提起重物的重G 及自由端的绳拉力F ,或者已知自由端的绳移动距离S 及重物被提升的高度h 时,可先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运用n=G/ F 或n=S / h 确定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然后依据“奇动偶定”(当绳子的段数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绳子的段数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的规律确定出绳固定端的位置,然后从绳固定端开始,由里向外进行绕线。

【例12】

用图5所示的两个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拉力为物重的二分之一(忽略摩擦以及绳和滑轮的重力),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图1 图2

【例13】

用图5所示的两个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的自由端拉过3 m 时,重物升高1m ,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2、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不可确定类

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未知,且根据题意不容易确定绳固定端位置时,由于绳的固定端不外乎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或在定滑轮的挂钩上这两种情况,因此可以采取尝试的方法得到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例14】

在图5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例15】

欲利用图8所示的3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请补画出该滑轮组完整的绕线。

图5 图6 图7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3滑轮、轮轴与齿轮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滑轮、轮轴等; 2、了解滑轮、轮轴和齿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目标: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重点难点: 通过对研究主题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滑轮、轮轴和齿轮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滑轮、轮轴和齿轮、铁架台、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螺丝、钩码、测力计、绳子、汽车方向盘的模型、木板、垒球棒、四驱车模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在工地上,大吊车正在轻松地把大捆的钢材吊起来。 问题:吊车的力气真大!是什么让吊车能轻松地吊起沉重的钢材呢? 媒体:出示吊车的图片。 质疑:观察吊车图片,吊车上的轮子到底起什么作用? 二、活动一:几种奇特的轮子 导入:为了研究轮子中蕴藏的科学道理,我们就要找出身边常见的一些轮子。 媒体:出示课本图一、课本图二、课本图三。 讨论:这些轮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 交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对答案进行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的轮子。 媒体:播放“滑轮”视频、“轮轴”视频和“齿轮”视频。 小结:认识三种不同的轮子。 滑轮:轮子的边缘带有槽。 轮轴: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通常是把手)带动小轮(转轴)转动。 齿轮:轮子边缘带齿。 拓展:这三种轮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还能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活动二:研究滑轮的作用 媒体: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

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初中

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初中 滑轮组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两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滑轮组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得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力的传递和转换。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点,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滑轮组的定义 滑轮组是由两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得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力的传递和转换。滑轮组通常由滑轮、绳子和重物组成,其中滑轮是一个圆形的轮子,它可以转动并且可以在轮子上绕着绳子转动。 二、滑轮组的分类 根据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定滑轮组:定滑轮组是由一个固定的滑轮和一根绳子组成的,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在定滑轮组中,力的大小不会改变,但是方向会改变。 2.移动滑轮组:移动滑轮组是由一个可移动的滑轮和一根绳子组成的,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在移动滑轮组中,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会改变。

3.复合滑轮组:复合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在复合滑轮组中,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会改变,但是力的大小会随着滑轮的数量而减小。 三、滑轮组的原理 滑轮组的原理是利用滑轮的旋转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当我们用力拉动绳子时,绳子会绕着滑轮转动,从而改变力的方向。同时,由于滑轮的旋转,绳子的长度也会改变,从而改变力的大小。 四、滑轮组的应用 滑轮组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 1.吊车:吊车是一种利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的机械装置。吊车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它可以将重物提升到高处,从而方便我们进行建筑、装修等工作。 2.绳索桥:绳索桥是一种利用滑轮组来支撑桥面的桥梁。绳索桥通常由多个滑轮组成,它可以将桥面的重量分散到多个支撑点上,从而增加桥面的稳定性。 3.电梯:电梯是一种利用滑轮组来上下运动的机械装置。电梯通常由多个滑轮组成,它可以将电梯的重量分散到多个支撑点上,从而增加电梯的稳定性。

新课标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三讲 滑轮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第三讲滑轮组、机械效率 基础过关 一、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 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例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 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例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 ( ) A.小于200N B.等于200N C.大于200N D.大于300N 例3.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其重力均为10牛。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0.5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汁绳与滑轮的摩擦) ( ) A 、力F 1和F 2大小相等 B 、两机械做的有用功相等 C 、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D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 例5.计算题 工人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 ,。所用拉力为25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 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 ,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力)小明的解题过程是: 解:W 有=Gh=400N ×2m=800J ,W 总=FS=250N ×2m ×2=1000J ,η=W 有/W 总=800J/1000J=0.8=80% W 有ˊ = G / h=900N ×2m=1800J ,W 总ˊ = W 有ˊ /η=1800J/80%=2250J 。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2250J 。 上述解答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对错误加以订正。 5.机械效率( )和功率(P=W/t) 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例6.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B .功率越大越省力 C .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D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例7.下列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 .机械效率总小于1 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η W 有用 W 总 = Gh FS =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滑轮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个固定在轴上的圆盘构成的,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滑轮的作用和应用。下面我将从滑轮的定义、组成、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滑轮的定义 滑轮是由一个固定在轴上的圆盘构成的,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圆环,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二、滑轮的组成 滑轮通常由轴、圆盘和滑轮环组成。轴是滑轮的中心线,圆盘是滑轮的主体部分,滑轮环是固定在圆盘上的凸起的圆环。 三、滑轮的原理 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当一个绳子或链条绕过滑轮时,力可以通过滑轮环传递给物体。根据滑轮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1. 定滑轮:定滑轮是固定在物体上的滑轮,它不改变力的大小,只改变力的方向。当力向下拉时,定滑轮使力的方向改变为向上。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力的大小的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方便我们进行一些力的操作。

2. 动滑轮:动滑轮是悬挂在绳子或链条上的滑轮,它不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当力向下拉时,动滑轮可以使力的大小减小一半。这是因为力被平分为两个方向相反的力,所以每个力的大小都是原来力的一半。 四、滑轮的应用 滑轮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 1. 提升重物:我们可以利用滑轮的原理来提升重物。通过使用多个滑轮,可以减小提升重物所需的力的大小。比如,我们可以用滑轮来提升重物,比如水桶或者行李箱。 2. 汽车的传动系统:滑轮在汽车的传动系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发动机的曲轴通过一个滑轮和皮带连接到发电机和空调压缩机等附件上,以便驱动它们的运转。 3.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滑轮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起重机、吊车等。 总结: 滑轮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滑轮的作用和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提升重物、汽车的传动系统和滑轮组等。通过学习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希望本文对初中物理学习者有所帮助。

(完整版)10中考物理专题讲义――滑轮组

中考物理专题讲义――滑轮组 一、滑轮和滑轮组 1.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定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使用时滑轮随重物一起移动;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少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滑轮组:定滑轮和滑轮组的组合,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5.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 之—。 重要提示: (1)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F=______G (2)使用定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重物上升的距离相等,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的速度相等;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两倍,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移动速度的两倍。 F=_____f F=______f F=______G (f为A与地摩擦,不计滑轮和绳摩擦)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利用机械时,需要做的这部分功,叫有用功,常用W有表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叫额外功,常用W额外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常用W总表示。即W有+ W额外= W总。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常用η表示。 重要提示: (1)机械效率反映了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小,它没有单位。 (2)提高机械效率的力法:减少机械自身重(动滑轮重);减少机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 (3)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 三、斜面 1、利用斜面来提升重物,若不计摩擦,则: FL=Gh ( F表示拉力,L表示斜面的长,G表示物体的重力,h表示斜面的高) 2、利用斜面来提升重物,若考虑摩擦,则:计算公式: W有=G物h W额=fL W总=FL W总=W有+W额η= W有/ W总 1、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可以测人体重心位置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取一块与自己等长的木板, 一端固定,另一端用轻质细绳通过一个滑轮悬挂起来(摩擦不计),在绳子末端的托盘上放一 些重物,使木板水平平衡。如果该同学身高160cm、质量40kg,平躺到木板上后在托盘中 再加上重为137.2N的物体,木板再次水平平衡。 (1)该装置中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在测人体重心之前,先“在绳子末端的托盘上放一些重物,使木板水平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智能梳理 能力检验

初中物理力学讲义第三讲滑轮

基础知识复习: 一、滑轮、滑轮组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2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 (G 物+G 动)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二、计算公式 公式:s=hn 。 V 绳=n*V 物 注: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n :承重的绳子段数。 杠杆综合提高 F 1 l 1 F 2 l 2

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 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的特点 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 滑轮组绕线问题归类例析 简单的说就是:奇动偶定,先里后外,一动配一定。 偶定:指的是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定滑轮上 奇动:指的是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动滑轮上 解决简单滑轮组组装问题时,在承重的绳子股数确定以后,如何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的方法不唯一。 下面介绍“偶顶奇动”的简单法则: 1、当承重的绳子股数n为偶数时,顺子的固定端应栓在定滑轮上(即“偶定”)。如不改变作用 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为n/2个,定滑轮为(n/2—1)个,如果要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则需要定滑轮为n/2个,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n/2个 2、当承重绳子的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栓在动滑轮上(即“奇动”)。如果不改变力 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n—1)/2个,如果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动滑轮个数为(n—1)/2个,定滑轮个数为(n+1)/2个 例题精讲:

初中物理 滑轮.教师版

定滑轮的杠杆原理等臂杠杆: 12 F F =, 即: F G = 拉物 =s h; = v v 绳物 其中: s为绳子端的移动距离, h为物体移动距离. 动滑轮的杠杆原理 省力杠杆: 12 1 2 F F =, 即: 1 2 F G G =+ 拉物轮 () =2 s h; =2 v v 绳物 其中: s为绳子端的移动距离, h为物体移动距离. 知识导航 知识互联网 滑轮

反拉滑轮模型 受力分析: 12F F G =+动 费力省距离: 1 2s h =; 1=2 v v 人物 其中: s 为绳子端的移动距离, h 为物体移动距离. 水平滑轮问题 1F f =物; F s s =物; F v v =物 21 2 F f = 物; 2F s s =物; 2F v v =物 32F f =物; 12F s s =物; 12 F v v =物 滑轮组 特点: 1. 由几个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 2. 既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又可以省力. 受力分析: (将重物与动滑轮看做一个整体) 1 F G G n =+拉物轮() ; F s ns =物; F v nv =物 其中n 为承重绳子的段数. 整体 法解 基本 滑轮 模型 F G F =-人支拉 F G F =+人支拉

多绳 缠绕 ① 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等. ② 注意: 若计滑轮重力, 受力分析时候勿忘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与杠杆的结合 有滑轮有杠杆, 核心方程在杠杆: 1. 先对左边滑轮组部分进行受力分析: 1 (3 A F G G =+物动) 2. 再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B F G F =-人支 3. 最后列杠杆平衡方程: A B F OA F OB ?=? 即: 1 (3 G G OA G F OB +?=-?人物动支)() 【例1】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 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 若拉力F 为50N, 则物重G 为 N , 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 , 则重物升高 m. 【答案】 150; 0.2 夯实基础 模块一: 常规滑轮组的受力分析

九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 物理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界规律的科学,而九年级物理课程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滑轮这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滑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滑轮是一种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根据滑轮的形状和组成部分,可以将其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固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不会移动;而活动滑轮则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此外,根据滑轮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将其分为单滑轮和组合滑轮。 二、滑轮的工作原理

滑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绳索固定在滑轮上,然后在滑轮上施加 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当绳索通过滑轮时,滑轮会提供支持力,使得需要举起的物体产生向上的运动。 三、滑轮的力的关系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通过滑轮的组合,可以实现力 的放大或减小。当滑轮只有一个时,力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 会改变。当滑轮进行组合时,可以实现力的放大。例如,组合滑 轮可以通过增加绳索的长度来减少需要施加的力。 四、滑轮的应用 滑轮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电梯中的滑轮 系统可以帮助减少电梯绳索所需的力,使电梯能够顺利上下运行。此外,滑轮也被用于提升重物的装置,如起重机和吊车。 五、滑轮的效率

滑轮的效率是指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由于滑轮中存在 摩擦损失和绳索的弹性等因素,使得滑轮的效率小于1。为了提高滑轮的效率,可以采取减小摩擦、增加滑轮的直径等措施。 六、滑轮的练习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滑轮的知识,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练习题。例如,可以计算单个滑轮和组合滑轮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计算滑 轮的效率。 七、滑轮的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关系。例如, 可以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来观察力的大小和 方向的变化。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滑轮的材料 和形状来研究滑轮的效率。 总结: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滑轮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是由轮圈和轮轴构成的机 械传动装置。通过滑轮的运动,我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效果,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劳动。 一、滑轮的基本原理 滑轮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它通过运用杠杆定律和力 的平衡原理,实现了力的转化。当我们用力拉动滑轮上的绳子时,滑 轮会将力传递给物体,改变力的方向使得物体上升或下降。同时,滑 轮还能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排布方式来改变力的大小,实现力的放 大或缩小。 二、滑轮的种类 按照滑轮的组合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单滑轮、组合滑轮和重力 滑轮。 1. 单滑轮:由一个滑轮和一个绳子组成,主要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当我们在一端用力拉绳子时,另一端的物体会受到相同大小的力,但 是方向相反。这样就实现了力的方向转换。 2. 组合滑轮:由多个滑轮和绳子组成,主要用于改变力的大小。当 我们用力拉动绳子时,通过滑轮的组合,能够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 一般情况下,滑轮的数量越多,力的放大效果越明显。

3. 重力滑轮:利用重力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它由滑轮和重 物组成,绳子连接在滑轮上方的物体上。当我们用力拉动绳子时,滑 轮会将力传递给物体,并通过重力的作用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 三、滑轮的应用 滑轮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滑轮在 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1. 日常生活:滑轮可以用于提水机械系统,我们可以利用滑轮来改 变力的方向,从而方便地将水提升到楼上。另外,滑轮还可以在家庭 保健器械中使用,如拉力绳等。 2. 工程领域:滑轮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用于吊装重物。通过 滑轮的力转化,工人能够更轻松地将重物提升到高处。 3. 机械制造:滑轮也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如汽车运载系统、起重机、传送带等。它们利用滑轮的力转化原理,实现了物体的运输 与操纵。 四、滑轮的重要性 滑轮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不仅仅是学生们理解力的转化与 应用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机械传动装置。 通过滑轮的运用,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工作,更轻松地应对生活 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初中物理中的滑轮知识点是我们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通过 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种类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的

初中物理滑轮章节知识点小结

初中物理滑轮章节知识点小结 中考要点分析: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归纳总结:滑轮是变形杠杆,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用途很广。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外表是球面的一局部,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初中物理滑轮章节知识点小结

初中物理滑轮章节知识点小结 初中物理滑轮章节知识点小结 中考要点分析: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滑轮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归纳总结:滑轮是变形杠杆,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用途很广。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初中物理学滑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学滑轮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中的滑轮是一个常见的工具和理论模型,它在解决力的平衡和机械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学中,学生通常需要掌握滑轮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中关于滑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滑轮的概念和应用。 一、滑轮的概念 滑轮是一种简化的机械设备,由一个轮子和绕在轮子上部分或全部绞绳构成。它通常可以转动,用于改变或传递物体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 滑轮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固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在支架上,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无法改变力的大小。固定滑轮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使物体移动方便一些,如吊索吊物。 2. 活动滑轮:滑轮的轴可以自由转动,力可以通过绳子传递,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活动滑轮常用于提升重物,可以减小施力的难度,如起重机。 3. 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系统。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结构,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常用于提升重物,如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 三、滑轮的原理

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平衡和机械优势原理。 1. 力的平衡原理:滑轮可以平衡多个力,使得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典型的滑轮系统中,重物会通过绳子连接几个滑轮,施加在滑轮上的力可以被分散到不同的力支持上,使得重物能够保持平衡。 2. 机械优势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增加力的大小;通过改变力绳和移动绳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四、滑轮的应用 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提升重物:滑轮通常被用于起重机和吊索中,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提升和悬挂重物的功能。它能够减轻人力劳动的强度,提高效率。 2. 调节绳索长度:滑轮系统可以用于调节绳索的长度,例如吊索吊物时,通过滑动滑轮改变绳索的长度,使物体上升或下降。 3. 运动辅助装置:滑轮在运动辅助装置中也有应用,如滑轮组的运动模型,通过改变滑轮的结构和数量,设计出不同的速度和方向。 五、总结 滑轮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和理论模型,它在力的平衡和机械工作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可以帮助

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滑轮

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滑轮 滑轮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 常使用的工具。它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关于滑轮的各种知识点,本文 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滑轮的种类和结构 滑轮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固定滑轮通常安 装在不移动的地方,而活动滑轮可以转动或者上下滑动。滑轮按 照数量可以分为单滑轮和复合滑轮。单滑轮只有一个滑轮轮筐, 复合滑轮则由多个滑轮组成,其中的滑轮通过绳子连接。 滑轮的作用原理 滑轮的作用原理主要涉及拉力、重力和摩擦力。当我们用力拉 动滑轮上的绳子时,滑轮会通过绳子传递力,使物体上升或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拉力和重力共同作用,通过改变绳子的方向,可 增大或减小力的效果。 滑轮的机械优势

滑轮机械优势是指在滑轮系统中,能减小对物体的施加力的大小。滑轮的机械优势可以通过滑轮组合的滑轮数量来确定。根据机械原理,当多个滑轮连接时,机械优势可以等于滑轮数量的个数。例如,如果滑轮组合中有3个滑轮,那么机械优势就是3。 滑轮的力的分析 在滑轮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是相等且相反的。因此,在滑轮系统中,如果有两个滑轮连接在一起,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将会保持不变。这个性质适用于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 滑轮的使用和应用 滑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吊车就是利用滑轮的机械优势来提升重物的。此外,我们在拉钢丝或者绳子时也经常使用滑轮。滑轮甚至在体育活动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攀岩运动,运动员可以利用滑轮组合来降低上升或下降的力气。 滑轮的实验探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滑轮的运作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来观察和探索。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滑轮来比较它们的机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个性化辅导讲义03滑轮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个性化辅导讲义 03 滑轮教师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课型同步 课题滑轮 教学目标 1.知道定滑轮的定义,掌握定滑轮的特点 2.知道动滑轮的定义,掌握动滑轮的特点 3.理解定滑动,动滑轮的区别,掌握各自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定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考试要求A;出题频率高) 2.动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考试要求B;出题频率高) 教学安排 版块时长 1 知识梳理20分钟 2 例题解析30分钟 3 随堂检测30分钟 4 课堂总结10分钟 5 课后作业30分钟 6 能力提升25分钟 滑轮

l 1 l 2 G F O 定滑轮 一、滑轮 1、滑轮:周边有_______,能绕着轴_______的小轮,叫做滑轮。本质上是一种变形的_______。 二、定滑轮 1、使用时,轴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是一种特殊的杠杆,它的五要素如下左图所示,由图可知,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都等于圆的半径,故拉力F 和物体重力G 的大小相等。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理想的定滑轮:F____G (不计轮轴间摩擦)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定滑轮特点:不_______,但能______________的方向。 二、动滑轮 知识梳理

1、使用时,轴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的五要素如下左图所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所以动力F 是阻力的一半,故动滑轮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理想的动滑轮:F =____G (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 F =____(G 物+G 动)(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2、动滑轮特点:能________,但不省距离,也不能____________。 一、定滑轮 知识点一:定滑轮定义 【例1】(多选)下图所示各滑轮中属于定滑轮的是 ( ) A B C D 【例2】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对”还是“错”。 (1)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 ( ) (2)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所以使用滑轮不一定省力 ( ) 知识点二:定滑轮特点 例题解析 F l 1 G l 2 O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篇一:物理:滑轮教案(教科版八年级)】 教科版八年级下《11.3滑轮》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 知道滑轮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板书】 第三节滑轮 一、定滑轮 1.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2.不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使用定滑轮不省功。二、动滑轮 1.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篇二:物理(人教版)《12.2 滑轮》教案】

物理(人教版)《12.2 滑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②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③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 ④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 ①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②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具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②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③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④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⑤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