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浓度的测定说课材料

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浓度的测定说课材料

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浓度的测定说课材料
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浓度的测定说课材料

实验十一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

2、练习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设酸A和碱B的中和反应为:aA + bB = cC + dD,当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n A/n B=a/b,n A表示A 的物质的量,n B表示B的物质的量,即

式中分别为A、B的浓度,分别为A、B的体积。

经过滴定,确定酸碱中和时所需的体积比,已知某一种溶液的浓度,可求出另一种溶液的浓度。

三、仪器与药品

1、仪器:

50mL碱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锥形瓶等

2、药品:

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待标定)、0.1mol/L的醋酸溶液(浓度待测定)、酚酞指示剂(0.1%)。

四、实验步骤

1、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

将碱式滴定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用氢氧化钠待测液再润洗3次,然后注满滴定管,赶出滴定管下端的气泡,调节滴定管内溶液弯月面在“0”刻度以下,记下初始读数。

将已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的25mL移液管,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3次,然后准确移取25.00mL盐酸溶液3份于3只锥形瓶中,编号为Ⅰ、Ⅱ、Ⅲ号。

在Ⅰ号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2~3滴,溶液应为无色,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边滴边摇,近中点时,用洗瓶冲洗锥形瓶内壁,再慢慢滴定,直至溶液再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后变为粉红色,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准确读出并记下氢氧化钠体积数。

重新把滴定管装满,按上述方法再滴定Ⅱ号和Ⅲ号,计算氢氧化钠浓度,最后取平均值。

2、HAc溶液浓度的测定

用上面已测浓度的NaOH溶液,同样方法测定HAc溶液的浓度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实验报告修订稿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实验报告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2.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应用。 3.进一步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4.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指示剂选择和终点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1)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稀释至一定体积,根据称取物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即可计算出该标准溶液准确浓度。 例:配制mol/LK2Cr2O7标准溶液250mL。准确称取K2Cr2O7于100mL小烧杯,加适量水溶解后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 ? 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 ①必须具备有足够的纯度?一般使用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 ②物质的组成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等应避免:结晶水丢失;吸湿性物质潮解;③稳定——见光不分解,不氧化重铬酸钾可直接配制其标准溶液。 ? (2)标定法:许多物质纯度达不到基准试剂的纯度要求,或它们在空气中不稳定,即粗略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另一标准溶液来标定。 ? 如用基准物质准确标定出NaOH溶液的浓度。 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 邻苯二甲酸氢钾: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易保存,摩尔质量大,与NaOH反应的计量比为1:1。在100~125℃下干燥h后使用。 ? 滴定反应为: ?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pH≈,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单位g,VNaOH—单位ml。 草酸?H2C204·2H2O:在相对湿度为5%~95%时稳定(能否放置在干燥器中保存); 用不含CO2的水配制草酸溶液,且暗处保存(光和Mn2+能加快空气氧化草酸,草酸溶液本身也能自动分解)。 滴定反应为:H2C2O4+2NaOH=Na2C2O4+2H2O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pH≈,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式中m草酸—单位g,VNaOH—单位mL。 标准溶液的浓度要保留4位有效数字。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1.试剂的准备 1.1 BaCl2(10g/L) 称取2.5g BaCl2,溶于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刻度线。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调至为微红色。 1.2 酚酞(10g/L) 称取0.5g 酚酞,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1.3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三体积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与一体积的甲基红乙醇溶液(2g/L)混合。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00ml 刻度线。甲基红乙醇溶液(2g/L):称取0.1g甲基红,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1.4 盐酸标准液(0.1mol/L) 移取9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再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 1.5 Na2CO3(基准试剂) 在300℃下灼烧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移取9ml(ρ=1.19g / 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并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2.2标定 准确称取0.13g~0.14g(精确至0.0001g)预先在300℃灼烧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碳酸钠基准试剂,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溶解,再滴加 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酒红色,加热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酒红色即为终点。平行实验5次,随同标定做空白实验。平行试验测定的盐酸浓度极差不超过0.0004mol/L。 3.氢氧化钠测定 3.1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差量法,准确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2.5g(精准至0.0001g)置于干燥的烧杯中,迅速溶解并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摇匀。 3.2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量取50ml去离子水,注入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5ml氯化钡溶液(10g/L)。准确移取10.0ml试样溶液注入到该锥形瓶中,滴2~3滴酚酞指示剂(10g/L),塞上橡皮塞,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用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密闭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讲稿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 一、说教材分析 《溶液的浓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 3 第一课时内容。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本课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但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 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比如农业上喷洒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商家向消费者介绍产品那样明确地表示出溶液的组成。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给配制溶液并找到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教学意图: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指导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课堂增添活力。鼓励学生激起兴趣,提高信心。)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编制:付学飞 审核:王淑芳 批准:许百红 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检测中心 2011-8-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目的 评定0.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2依据标准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 /T 601-2002 3试验条件 1) 设备名称:分析天平 设备型号:AE-240 设备编号:CARC0007 测量范围:0-200g 准确度等级或示值误差:±0.0001g 分辨率或最小分度值:0.0001g 2) 玻璃仪器名称: 50ml 碱式滴定管 准确度等级:A 级 最大允许误差±0.05ml 最小分度值:0.01ml 3) 工作基准试剂名称名称: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3.2 检测环境条件:温度——25℃ 湿度—— 50% 3.3标准溶液编号:20110712 4过程描述与数学模型 4.1配制过程 称取110g 氢氧化钠溶于100ml 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 。 4.2标定过程 称取于105-110℃下用电烘箱箱至干燥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3.6g ,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入两滴酚酞指示液(10g/L ),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滴定溶液滴定至浅粉色。并保持30s ,同时做空白试验。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NaOH c ,数值以mol/L 表示,按照下式计算 M V V m NaOH C ?-?=)(1000)(21 式中: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分数的准确值,g ; V 1——滴定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V 2——空白试验耗用的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氢氧化钠的测定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方法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指示液3滴,用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0.1mol/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 仪器设备:碱式滴定管 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0.1mol/L) ①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②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3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60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即得。 2.酚酞指示液 配制: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①取该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 ③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 ④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的NaOH或21.20mg的Na2CO3。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溶液的配制这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实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题前已经涉及过基本操作,但是动手能力仍然很差,学生已经有溶液配制的理论基础,本节课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容量瓶的使用,学会对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配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容量瓶的使用,学会对配制过程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3.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法 三、教学准备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药匙、托盘天平。 四、教学过程:

原理:m=n×M=c vM 仪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药匙、托盘天平。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洗涤→转移→定容→摇匀→装瓶 六、教学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实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巩固用递减法称量固体物质。 3、熟悉滴定操作并掌握滴定终点的判断。 4、本实验需4学时。 二、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台秤、滴定管(50mL )、玻棒、量筒、试剂瓶(1000mL )、电炉、表面皿、称量瓶、锥形瓶 试剂:固体NaOH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化水、酚酞指示剂 三、原理与方法 NaOH 易吸收空气中CO 2而生成Na 2CO 3,反应式为: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由于Na 2CO 3在饱和NaOH 溶液中不溶解,因此将NaOH 制成饱和溶液,其含量约52%(w/w ),相对密度为1.56。待Na 2CO 3沉待淀后,量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一定体积,即可。用来配制NaOH 的纯化水,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水中CO 2。 标定NaOH 的基准物质有草酸(H 2C 2O 4·2H 2O )、苯甲酸(C 7H 6O 2)、邻苯二甲酸氢钾(KH C 8H 4O 4)等。通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滴定液,标定反应如下: 计量点时,生成的弱酸强碱盐水解,溶液为碱性,采用酚酞作指示剂。按下式计算NaOH 滴定液的浓度: 3104 484 48?= O H KHC NaOH O H KHC NaOH M V m c 四、实验内容 1、NaOH 溶液的配制 (1)NaOH 饱和溶液的配制:用台称称取120g NaOH 固体,倒入装有100mL 纯水的烧杯中,搅拌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贮于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2)NaOH 滴定溶液的配制(0.1mol/L ):取澄清的饱和NaOH 溶液2.8mL ,置于1000 mL 试剂瓶中,加新煮沸的冷纯化水500 mL ,摇匀密塞,贴上标签,备用。 2、NaOH 溶液的标定 用递减法精密称取在105~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3份,每份约0.5g ,

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 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比如农业上喷洒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商家向消费者介绍产品那样明确地表示出溶液的组成。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给配制溶液并找到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教学意图: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指导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课堂增添活力。鼓励学生激起兴趣,提高信心。)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②某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每100 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g。 B.每100 ml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ml。 (2)求算:实验9—7、8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转换,并作填表练习。 (4)填表:将硫酸铜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变化:分成三份、加水、加入溶质、蒸发少量水时,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完整版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 制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验四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 1、配制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 二、材料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 )、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 )酚酞指示剂:1g 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 三、实验原理 NaOH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 2,因而,市售NaOH 中常含有Na 2CO 3。 反应方程式:2NaOH+CO 2→Na 2CO 3+H 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 2CO 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 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 ),由于Na 2CO 3在饱和NaOH 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 2CO 3的NaOH 溶液。待Na 2CO 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 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 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 2C 2O 42H 2O )、苯甲酸(C 6H 5COOH )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 6H 4COOHCOOK )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 6H 4COOHCOOK+NaOH →C 6H 4COONaCOOK+H 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四、操作步骤 1、0.1mol/L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 固体NaOH ,加100mL 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 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可以煮沸),摇匀,贴上标签。 2、0.1mol/LNaOH 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NaOH 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平行滴定三次。同时做空白试验(滴定除了标定物——邻苯二甲酸氢钾以外的水)。 五、结果结算 NaOH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 m/M C NaOH = (V 2-V 1) 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 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在滴定管中初读数,mL V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在滴定管中末读数,mL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204.2g/mol

氢氧化钠纯度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氢氧化钠纯度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一、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二、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三、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0.1mol/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四、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 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3g, 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 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 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 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60mg的无水碳酸 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 度,即得。 2.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五、操作步骤 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的naoh或21.20mg的na2co3。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说课讲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

化学实验 NAOH浓度的标定

实验七:氢氧化钠浓度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减量称量法 2 掌握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终点; 3 学会配制和标定碱标准溶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不能准确配制的原因; NaOH易吸湿,不是基准物质,故不能准确配制NaOH标准溶液,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属于强碱滴定弱酸。 2、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工作基准试剂,滴定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 工作基准试剂是:邻苯二甲酸氢钾。 C6H4COOHCOOK + NaOH →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pH=9.0 3、选用何种指示剂,终点时的颜色; 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淡红色,且0.5min内不退色。 如何选择指示剂? 强碱滴定强酸时,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值发生变化,以pH对NaOH的加入量作图得滴定曲线,计量点前后NaOH溶液由不足到过量0.02mL(0.1%); 溶液pH的突然变化称滴定突跃,突跃的pH范围称滴定突跃范围;

酸碱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本身是弱酸或弱碱:HIn = H+ + In-,HIn与In-有不同的颜色,pH=p K a(HIn)+lg[In-]/[HIn],当[In-] =[HIn],pH=p K a为理论变色点;[In-]/[HIn]≤ 0.1看到酸色,≥10,看到碱色,变色范围的pH=p K a±1,但实际观测到的与理论计算有差,因人眼对各种颜色的敏感度不同,加上两种颜色互相掩盖,影响观察。如酚酞p K a=9.1,变色pH范围为8.0~9.6。不同的人的观察结果也不同。 指示剂的选择使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处于滴定突跃范围。 4、计算公式 C(NaOH)= m(KHC8H4O4) = m(KHC8H4O4) M(KHC8H4O4)V(NaOH) 204.22* V(NaOH)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分析天平,250m烧杯(4个),表面皿(4个),滴定管,称量瓶,玻璃棒,干燥器,量筒。 主要试剂:NaOH(S)、邻苯二甲酸氢钾、酚酞 四.操作步 骤: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作者: ————————————————————————————————日期: ?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点击数: 1034 次字体:小大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重、难点)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 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

氢氧化钠的测定完整版

氢氧化钠的测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方法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25mL,加指示液3滴,用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加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 仪器设备:碱式滴定管 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L) ①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②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硫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即得。 2.酚酞指示液 配制: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①取该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 ③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 ④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NaOH或的Na2CO3。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实验三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三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实验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 2NaOH + CO2→ Na2CO3 +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由于Na2CO3在饱和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10g/L酚酞指示剂:1g 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加100mL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上标签。 2.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五、结果结算 NaOH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 m C NaOH = (V1-V2)× 0.2042 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操作技能考试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操作技能考试1、测定原理:量取一定量的试样,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 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 2、仪器和试剂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5000mol/L 移液管:20mL 酸式滴定管:50 mL 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 锥形瓶:250mL 量筒:30 mL 3、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20.0mL的碱液,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约30mL。滴加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暗红色。 同时做平行样(取两份试样)。 4、计算 写出反应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求出两次测定的平 均值。NaOH+HCl=NaCl+H2O 注:每种试剂和溶液必须分别出自同一瓶中。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评分记录表 考试时间:25分钟姓名:操作台号: 时间:

注:上表中A:两个平行样结果之差;△X: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裁判员:2008年10月日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原始记录 考试时间:25分钟姓名:操作台号: 时间:

水样中铁含量测定操作技能考试 1、测定原理 用盐酸羥胺将试剂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可以与啉菲罗啉反应,生成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1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仪器和试剂 2.1 试剂 邻菲罗啉溶液:0.2% 盐酸羥胺溶液:5% 乙酸-乙酸钠溶液:pH=4.5 2.2 仪器器具 7230G型分光光度计(比色皿:3cm) 吸量管:5ml;移液管:50ml 容量瓶:50mL;量筒:50mL 3、测定步骤 吸取10.0mL含铁水样,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约20mL。加入2.0mL的盐酸羥胺并充分混匀、再加入5.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2.0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止10min。 同时做平行样(取两份试样)。 用3cm比色皿,于51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调节“0”点、“T=100%”。 测定样品吸光度。 4、计算 按照下式计算水样中的铁含量: 铁含量计算公式:Fe3+(mg/L)=(159.5A-0.125)/V 注:每种试剂和溶液必须分别出自同一瓶中。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密度和浓度对照表(仅供参照)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密度和浓度对照表 密度ρ20 kg/m3 浓度密度ρ20 kg/m3 浓度 %(质量)kmol/m3%(质量)kmol/m3 1000 0.159 0.040 1270 24.65 7.824 1010 1.045 0.264 1280 25.56 8.178 1020 1.94 0.494 1290 26.48 8.539 1030 2.84 0.731 1300 27.41 8.906 1040 3.75 0.971 1310 28.33 9.278 1050 4.66 1.222 1320 29.26 9.656 1060 5.56 1.474 1330 30.20 10.04 1070 6.47 1.731 1340 31.14 10.43 1080 7.38 1.992 1350 32.10 10.83 1090 8.28 2.257 1360 33.06 11.24 1100 9.19 2.527 1370 34.03 11.65 1110 10.10 2.802 1380 35.01 12.08 1120 11.01 3.082 1390 36.00 12.51 1130 11.92 3.367 1400 36.99 12.95 1140 12.83 3.655 1410 37.99 13.39 1150 13.73 3.947 1420 38.99 13.84 1160 14.64 4.244 1430 40.00 14.30 1170 15.54 4.545 1440 41.03 14.77 1180 16.44 4.850 1450 42.07 15.25 1190 17.35 5.160 1460 43.12 15.74 1200 18.26 5.476 1470 44.17 16.23 1210 19.16 5.796 1480 45.22 16.73 1220 20.07 6.122 1490 46.27 17.23 1230 20.98 6.451 1500 47.33 17.75 1240 21.90 6.788 1510 48.38 18.26 1250 22.82 7.129 1520 49.44 18.78 1260 23.73 7.475 1530 50.50 19.31

氢氧化钠含量测定[1]

1.0Purpose 目的 1.1为准确测定原料工业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含量,便于技术部、生产部准确配料而拟定本文。 2.0Scope 范围 2.1适用于浙江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0Reference document 参考文件 3.1 GB/T601-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2 GB/T602-88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3 GB/T603-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4.0Definition 定义 4.1根据中和滴定原理,利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所消耗的量来分别计算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含量。 5.0Responsibility职责 5.1品质部检测中心化验员负责该项目的测定。 6.0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安全和环境保护 6.1试验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规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安全规范。 7.0Working instruction工作指示 7.1方法提要 7.1.1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试样溶液中先加氯化钡,使碳酸钠转化成碳酸钡沉淀,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为终点。 7.1.2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酒红色即为终点,测得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总含量,再减去氢氧化钠含量即得碳酸钠含量。

7.2试剂的准备 7.2.1 BaCl2(10g/L) 称取2.5g BaCl2,溶于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刻度线。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调至为微红色。 7.2.2 酚酞(10g/L) 称取0.5g 酚酞,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7.2.3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三体积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与一体积的甲基红乙醇溶液(2g/L)混合。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00ml 刻度线。甲基红乙醇溶液(2g/L):称取0.1g甲基红,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7.2.4 盐酸标准液(0.1mol/L) 移取9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再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 7.2.5Na2CO3(基准试剂) 在300℃下灼烧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7.3.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移取9ml(ρ=1.19g / 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并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7.3.2标定 准确称取0.13g~0.14g(精确至0.0001g)预先在300℃灼烧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碳酸钠基准试剂,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溶解,再滴加 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酒红色,加热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酒红色即为终点。平行实验5次,随同标定做空白实验。平行试验测定的盐酸浓度极差不超过0.0004mol/L。 7.4氢氧化钠测定 7.4.1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差量法,准确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2.5g(精准至0.0001g)置于干燥的烧杯

1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说课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课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第1 课时 教学目的[来源学科网]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能够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 制 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方 法 分组实验 学情分 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技术运 用 投影 教学反 思 通过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 教师备注 [创设情境] 提出实验任务:用现有仪器(100 mL量筒、100 mL烧杯、平底烧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橡皮筋)及蒸馏水、碳酸钠固体试剂,选择其中的必要仪器配制100 mL、0.1 0 mol/L Na2CO3溶液。[交流共享] 小组代表汇报各自的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教师归纳找出典型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与评价。 方案一:称取1.1 g碳酸钠固体移入100 mL烧杯中,加100 mL水溶解得 100 mL、0.10 mol/L Na2CO3溶液。 方案二:称取1.1g碳酸钠固体移入平底烧瓶中,加100 mL水溶解得100 分组讨 论,形 成方案 并付诸 于分组 实验。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的 问题情境, 以驱动学生 进行探究, 提出本节课 的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选择性 思维,从学 生熟悉的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