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思维导图(考试重点)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思维导图(考试重点)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思维导图(考试重点)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课件.doc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 链接。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 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学科思维导图则能进一步结合中小学各的思维规律、学科 规律、考试规律,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率。 二、活动简介 1、活动名称:学科思维导图比赛 2、活动时间:2017年4月 3、活动对象:高二级学生 4、形式:作品评比、展出 5、奖项:本次比赛将评出学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 三、活动流程 1、宣传 (1)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活动宣传,明确活动目的、作用和指导老师的职责。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3)在人生规划课上对学生宣传,利用一节规划课进行学科思维导图的培训。 2、学生准备作品 (1)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人制作一幅作品。 (2)各学科作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每班规定制作语数英作品的名额12个、综合科每科作品名额各6个(按班级实际人数可略作调整)。学生先到心理委员处填报自己要制作哪一学科的思维导图, 如该学科名额已满,则需填报另一学科。 (3)学生填报参赛科目后,以该学科内容制作思维导图,范围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章节、模块, 可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或手绘制作,统一以纸质文档形式上交。 (4)4月5日前心理委员收集齐本班作品,交班主任进行初选。 3、初选 每班由班主任在科任老师协助下选出3张推荐作品参加决赛,注明班级、姓名、指导老师。作品 需配上300字以内介绍说明,用作文纸工整抄写上交。4月10日前交给潘丹老师。 4、决赛 (1)由评委按照评分标准为每幅作品打分,占总分的60%。 (2)在学校宣传栏展出参赛作品,并在微信公众号“清远市一中心灵氧吧”开设投票活动,得 分按所占总票数的比例计算,再折算成总分的40%。 (3)根据总得分评出获奖作品。 5、作品展出 在学校宣传栏、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清远市一中心灵氧吧”上展出优秀作品。 四、评分标准(见附1)

中考道德与法治最全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

中考最全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整理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思维导图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  2.教育的概念  广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称之为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  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学校)教育构成的三要素  教育者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和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e.g.教科书,讲义);         教育手段(呈现形式,  e.g.网络授课)  4.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特点)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 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 象的根本特征)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 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 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而动物只是一种生 存本能  1.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 养的过程;  3.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 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但是)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教育的起源 

什么是思维导图的理念

什么是思维导图的理念 思维导图十个理念 1、心智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其关键点在于能够体现制作者自己的思考特征和制作目标,并发展其思考能力和提高其思考水平通过运用“心智图”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考能力。 2、心智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3、心智图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力,它可以把哲学层面的许多思考方式毫无障碍地表现出来,包括思考的连续性、思考的深刻性、思考的批判性、发散性思考、联想思考、类比思考、形象思考、灵感思考、辨证思考等,所以它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哲学思考水平和运用哲学方法论的水平。 4、心智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考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具体地讲,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主题的心智图来说,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考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心智图也非常不同,因此,心智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考的多样性。 5、心智图对于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组织培训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已经成为许多新的学习

方法中的重要工具,如,研究性学习与行动学习等。 6、心智图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具体讲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一个心智图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着制作者思考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是说,一个心智图可以具有无限的层次性,上述性质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企业管理者和教师无疑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有效的思考工具。 7、心智图在理论上讲对任何应用它的人都有好处,其应用的领域也几乎可以是无限的。比如,对于做读书笔记、分析自己的研究主题、组织问题、产品问题和服务问题的分析、专题演讲和教师的教案准备等。 8、心智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9、心智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考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考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考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考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径。 10、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心智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考潜力。 思维导图应用领域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

超全面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思维导图事半功倍

超全面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思维导图事半功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知识点非常多,仅靠死记硬背,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应该理清头脑中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程度。一般来说,我们把教育学的内容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 宏观的 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学是一门学科。教育的发展是什么?教育学中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教育者?他们的相关想法是什么?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中间视角 中间部分强调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和学生以及课程。那么什么是中观?事实上,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国应该确保我们的教育活动有序进行。首先,我们必须有教育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此之后,我们需要相关的制度来实现这一目标,即教育制度。学校教育是学校和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是什么?有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相应地,教师、学生和课程。 微观的 然后我去了微学习。微观意义是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具体的教学。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实际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规则、原则、方法和过程。在所有的教学任务中,德育是最重要的任务。我国历来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德育工作的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学习班主任、他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

微观层面也是最容易进行材料分析的。当然,也有一个用于教学研究的高频测试网站。我们谈论教育研究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管你学习什么,你必须知道方法是什么。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要求,即科研素养。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来自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学生 教师

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 中心刘濯源主任提出来的,它与有别于当前被广泛传播的 博赞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博赞思维导 图主要强调放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结构化思 维。虽然放射性思维与结构化思维都呈现出从中心向四周 层层发散的思考形式,但本质却有很大不同。 博赞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比较主张自由发散联想 ——围绕一个思维原点想到什么就写上什么,不太要求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到即合理;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则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将其连接起来,不能有没理由的连接。所以博赞思维导图的绘制更随意,更自由,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学起来更容易,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要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对绘制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科功底有较高的要求。 也有人认为所谓“学科思维导图”其实是“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因为“概念图”也特别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刘濯源认为 学科思维导图与博赞 的思维导图及诺瓦克 的概念图都有联系又 都有区别,在形式上更 像博赞的思维导图,而 在内在联系上则更像 概念图,因为学科思维 导图确实采用了博赞 思维导图的形式,而在 内涵上则融入了概念图的逻辑思维理念。当然,学科思维导并不仅仅是博赞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简单

结合,它还要求与具体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规律及思维特点,甚至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 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呢?刘濯源说:“因为博赞思维导图并不直接适用于学科教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博赞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很多思维导图爱好者开始在各领域进行应用尝试,其中在企管培训领域传播的最为广泛,后 来在教学领域也有不少应 用实践及研究,思维导图在 中国越来越热。作为中国最 早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者, 刘濯源说自己曾经是博赞 思维导图的忠诚拥趸,但随 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展开,他 逐渐发现博赞思维导图所 倡导的“自由发散式”思考 并不适合学科教学,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严格的知识结构及规律,不尊重学科本身的特点,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是行不通的。而目前社会及网络上大量传播的思维导图基本上都是博赞思维导图而非学科思维导图,所以用在教学上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以上原因,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在刘濯源主任带领下对思维导图如何在教学领域有效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最终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使其成为“思维可视化教育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工具。2011年该团队的“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教育技术“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立项,到2012年底已有近百所中小学参与了该课题的实践研究。 如何绘制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 与博赞思维导图不同,学科思维导图非常强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要

语文核心素养与思维导图整合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417167996.html, 语文核心素养与思维导图整合研究 作者:关小荣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实现高效语文教学。本文就语文核心素养与思维导图整合研究策略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开展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思维导图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究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的使学生形成学习思维,在遇到新知识的探究时,就会主动的探究知识。教师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课堂中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教师逐渐的放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会自觉的选择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有效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开展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高效开展语文知识的复习 思维导图的应用的方式之一就是归纳重点知识。特别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初三学生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若是学习的内容都进行复习,会杂乱无章,同时容量大,很容易产生烦躁感,学生的复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效率低下。初三学生的复习时间有限,复习的内容多。此时教师一定要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直观的线条以及明显的色彩将重点知识标注,使学生能够对重点知识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要求学生就相关的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将知识再一次的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导图是学生开展高效复习的有效方法。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学科思维导图则能进一步结合中小学各的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活动简介 1、活动名称:学科思维导图比赛 2、活动时间:2017年4月 3、活动对象:高二级学生 4、形式:作品评比、展出 5、奖项:本次比赛将评出学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 三、活动流程 1、宣传 (1)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活动宣传,明确活动目的、作用和指导老师的职责。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3)在人生规划课上对学生宣传,利用一节规划课进行学科思维导图的培训。 2、学生准备作品 (1)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人制作一幅作品。 (2)各学科作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每班规定制作语数英作品的名额12个、综合科每科作品名额各6个(按班级实际人数可略作调整)。学生先到心理委员处填报自己要制作哪一学科的思维导图,如该学科名额已满,则需填报另一学科。 (3)学生填报参赛科目后,以该学科内容制作思维导图,范围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章节、模块,可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或手绘制作,统一以纸质文档形式上交。 (4)4月5日前心理委员收集齐本班作品,交班主任进行初选。 3、初选 每班由班主任在科任老师协助下选出3张推荐作品参加决赛,注明班级、姓名、指导老师。作品需配上300字以内介绍说明,用作文纸工整抄写上交。4月10日前交给潘丹老师。 4、决赛 (1)由评委按照评分标准为每幅作品打分,占总分的60%。 (2)在学校宣传栏展出参赛作品,并在微信公众号“清远市一中心灵氧吧”开设投票活动,得分按所占总票数的比例计算,再折算成总分的40%。 (3)根据总得分评出获奖作品。 5、作品展出 四、评分标准(见附1) 附1:

学科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的应用

学科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的应用 作者:杨林璋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20期 杨林璋 学科思维导图是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中小学学科 规律进行设计,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工具。该概念由华东师范大 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 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的应用探索 鉴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教师不妨尝试以下几方面的 教学衔接。 1.化学实验的教学衔接 接高一新班时,笔者与许多初中教师在访谈中了解到,初中要求学生完成八大基础实验, 且实验完成情况都比较好。但是经过漫长的暑假,大部分学生都将这些知识点遗忘了。此时, 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则教学时间花费太长,教学进度就跟不上。而且学生对于已学知识 进行再学习,兴趣必然不高。因此,教师需要变换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初中的大量实验基础,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回忆、一起创作,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如在学习完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内容后,教师可和学生一起,完成初高中化学有关实验内容的学科思 维导图。(见图1) 2.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衔接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初中教材仅仅是 这样描述的:“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这就是初中学生对氧化反应的全部认识。 同时,在笔者与几所重点初中化学教师座谈后了解到,极少有教师会从“得失氧”的角度,给 学生分析C、CO、H2三大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并让学生在学习氧化 反应时,理解还原反应。并且,还有大部分初三化学教师对此根本不提。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 容易陷入“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无关”“氧化反应一定有氧”的误区,会影响高中的全面学习。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初高中教学差异, 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高中化学的关系。(见图2) 3.酸、碱、盐的教学衔接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希望教师关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尤其是酸、碱、盐这部分知识。这说明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 初中教材的正文中没有明确的酸、碱、盐定义,这导致学生对酸、碱、盐定义的认识存在局限陛,而在认识酸、碱、盐性质的系统性上自然就会出问题。所以在初高中教学衔接时,要对这 部分知识作适当补充,以思维导图来完善学生对酸、碱、盐系统性的认识。(见图3) 二、利用学科思维导图进行化学教学衔接的成效与不足

教师招聘考试:全国D类综合应用能力思维导图

全国D 类综合应用能力思维导 第一部分师德与职业认知 第一章教育理念 耒襪教育 ------------------------------ 国 舷施宾质教n 的基本要求 宏观 D 沁鴉谿 卖施寿质教有的途径 u ≡5?a ?75J 5貝翊加把范 云战安自与应试数鬥的区别 实摘疾如应酸那返 学??驱 ??是芨酗人 “以A 第 的学兰規 宇生是錢持的人 学 S??????Zfe 人 全面芨 一’U>t 人为尹的实现日标 教育公正一畑为本”的崟现准則 ?≡5S?fri?? ?S ??≡HS .下的拥截a Sa≡5?? 转交 觇庁決程住耒存左羽何5X 新说程改圣羽目玄弓标 新说程改荃为g 陛洁构 新空程改荃为3;桂内客 靳蜩改至却字习方式 靳涙磁至游程邸 靳疯改至刃曳E 理 靳观改至宵杲下羽字主观 靳谍犊改茧肖条下约茨E 观 靳舸 改芷商条下妳币教学行为的转变 靳谍程茂as 商条下约昨现 学生观 敖驕睑 s≡d≥fli?y 壯 ftl≡?E9≡SΛS4J 莪礴≡?te ?步旷廷性 挪5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拎性 挪5劳动的三it 性和示范性 挪5劳动方武的个区性迂劳2≡杲涵t 性 新燻程改至为咳心理念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师德与职业认知

第三章 教育法律法规 保护学生合溺益 申陀诉複 曼宾法走年匡教网 《中?ΛR?X3国义务敦m 法》 《中华人民詁国如法》 《中华人民点D 国未站 人保护庄? 《中 华人敗幻那疗林年人[卷耆 仔生伤古喊处理办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袁踪? 較斥佑权利与义老 软吊的权利 进悸均权 ?C÷}≡ 教师的义券 对学生进行忌舷言软育 Λ?R 人与白由狡 师德与职业认知 人髓严权 敦育法律法规 学生戏权利保沪 财円S 至教育枚 获得学业证书桥

中考必备政治最全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整理

中考必备| 政治最全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整理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思维导图

羽成茄:肉 哂液分幽-岭产 掘柞14義件柞崩 町金埔怖作性星件件川i 它 正强化 强化 瞒罚 禅中孚 注■过程 动帆谊程 R 过稈 戦骨烦 有滞.殳半习肌文曲 宜丼叽务:扫恵义怡受学知 忙* 知识舰 学性沁 础:学现 学可只龍阳内炭 利構义的白田半习观 眾代克■芸试-悄俱遗 W 斟 应苔性f 亍为■(液动) 保椅过程 弭理过程 腐温化 熄5注進揮.^OlS 判 WJt> 审勺的宴质:JE 悄填与反应之 问的联緒 氏在学习诅程中.应加理世理 的西习.幷注:B 学习蜡束后应 千朗血进乜城卫t 竦习律] 独学!?则:动机师则.mww 翌氏宇呈序厦則I.菱卄:偲叩I ?理冃的:促避学生对学利基 ?蜡恂的一蜒暉游 字勺的妄肝i 彤成霸的立用 禺码斯酒创立.以毋杰斯为代 福号横证学知.槪站学勺、昂 S3学习“題念相翕越旳运用、 W?^M?与创適 学习的过程;一种渐进的 FI 的?.賞试馆课.旳诅■ 学习的卖质;urum 作和强忧 福之间的联弐鼠翌化可提离反 应的懈甲 梏式虽锁悟说(苛勒)(黑彌 劇 T.允许学生犯Mb 孤 井射助学生 事岩试卜中礬豹L 谊样 我得的知帜才盘更呼固 序薩启:铃应-曲舷廿晞了瞬件 用曲〕 守态虧的人本半习俚泄 学生中心的鞅*观 、v^知悄统一(I 巧敎卅首二规 习得 律週 湮优〔对1TH 灿肺反应』 有恵理*习的内耶心理刊I ?制:— 冋化 和总.豐学习的站农 彤協认泗姑恂 *1窖弼化 目

学习动机 高商举习动机 租据彩习动机内容的甘烧賣整 .......................... ■耐i和21■汁■■■町―低级学习动机 诉日的育榕悴动机 利口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 11 “油 动的关蕊_ _ _ V远景的闾接性动机(2013选 内部学印曲机 撷枢曽:“讪机的动和束源 ........................ 外蒯学习动机 认知山骡力 \ |氛出:贞尔养人的介举y白驻提當內刖占 、—阳厲內服力 学习动扌儿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关系耶克斯-冬德森定 律 正强化 弹化理论/ --------------------- -------- 员强化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激发 为茯很案1<7芒帕啄1普许、血 代表人物:阿特金森、麦克利 J-£- 提出者:班杜拉 对自己能够成功从爭某一成就行为的主 观判断 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行为的先行因素/ M 口果郞待经效能期 待 1?了解和滿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 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逬行成就动机 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茯得 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树立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件业难度,恰当控刮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翌善进行奘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 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