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导学案

第3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导学案

第3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导学案
第3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

2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三提出疑惑

1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计算公式适用范围。

2 该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2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学习过程:

1. 本节引入方法: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例如: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指出这只

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

量浓度。

2 阅读课本14页,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2计算公式:

3符号:表示。

4单位:或

5注意: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例1: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巩固: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知识升华:

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2 稀释公式:c (浓) V (浓) = c (稀) V(稀)

例2: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三)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2:配制100mL1mol/LNaCl溶液。

学生阅读课本15页,并结合图1-18,小结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

结论:1.计算2.称量3.溶解4.冷却5.转移6.洗涤7.定容8.摇匀9.装瓶贴签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纠正。老师提出问题,前后桌为一大组,讨论探究:

提出问题

1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2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4配制时,每一步骤所用的主要仪器有那些?

5注意容量瓶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其规格有哪些?,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6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7.转移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8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为什么?

9定容时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什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10小结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如果操作错误,会产生哪些误差?进行误差分析。

学生实验:前后桌为一组,分组实验,老师加以纠错: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三反思总结:1 计算公式:

①②c =③c (浓) V (浓) = c (稀) V(稀)

2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一般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冷却

5.转移

6.洗涤

7.定容

8.摇匀

9.装瓶贴签

四.当堂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 0.12mol/L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各500mL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

A.相同

B.无法比较

C.依次为0.12mol/L、0.24mol/L、0.36mol/L

D.依次为0.06mol/L、0.12mol/L、0.18mol/L

2.若20g密度为d g/cm3的Ca(NO3)2溶液里含有2g Ca2+则N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mol/L

B.mol/L

C.5d mol/L

D.2.5d mol/L

3.用胆矾配制0.2mol/L的CuSO4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50g胆矾溶于1L水中

B.取50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取32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再取无水硫酸铜32g溶于1L水中

4.由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mol/L,Mg2+的浓度为0.25mol/L,而Cl-为0.2mol/L,则SO42-的浓度是

A.0.2mol/L

B.0.4mol/L

C.0.3mol/L

D.0.1mol/L

5.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3。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A.32.1%

B.14.8mol/L

C.34.7%

D.18.4mol/L

6.已知98%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 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是

A.大于9.2mol/L

B.等于9.2mol/L

C.小于9.2mol/L

D.不能确定

7.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mol/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mol/L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A.1L溶液中含有0.4N A个钾离子

B.1L溶液中含有K+离子和SO42-离子总数为0.9N A

C.2L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1.2mol/L

D.2L溶液中含有0.6N A个SO42-离子

9.下列溶液中的NO3-离子浓度与500mL1mol/LNaNO3中的NO3-浓度相等的是

A.100mL 2mol/L NH4NO3溶液

B.20mL 1mol/L KNO3溶液和40mL 0.5mol/L Ca(NO3)2溶液混合

C.50mL 1.5mol/L Al(NO3)3溶液

D.150mL 0.5mol/L Mg(NO3)2溶液

10.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mol/L

B.mol/L

C.mol/L

D.mol/L

二、填空题

1.实验室欲配制100mL 1.4mol/L的NaNO3溶液,试回答:

(1)用不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500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mL容量瓶

(2)配制时应称取NaNO3 g

(3)实验开始时,需检查容量瓶

(4)下列操作的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转移

(5)若用1.4 mol/L的NaNO3溶液润洗容量瓶,实验结果将。

2.某温度下22% KCl溶液150mL,加100g水稀释后浓度为14%,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10g NaOH溶解在 g水中,才能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此时溶液(密度为1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1)配制500mL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NaOH固体_________g,称量该固体时,应先在天平左盘放一___________,称出其质量,再将NaOH固体置于其中称量。然后再_____里加适量水,将上述固体溶解,待________后,再转移到容量瓶定容,使溶液体积达到500mL。

(2)在(1)实验中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但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0.2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1)实验中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0.2mol/L(大于、等于或小于)

(4)将正确配制的上述溶液取出10mL,其浓度为__________,所含Na+离子个数为__________,将此10mL 溶液稀释至1L,则Na+离子浓度为_________,Na+离子数目为__________

(5)标准状况下,将一充满HCl气体的试管迅速倒扣在水槽中,设进入试管中形成的溶液不扩散,则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 将Wg胆矾(CuSO4·5H2O)溶解在VmL水中,测得溶液的密度为g/cm3,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mol/L?

2.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质量分数变成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课后练课习与提高:1.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

2.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

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欣赏本文波澜横生,扣人心弦的情节。。 4.学习运用对照烘托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有关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学时 主要任务: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现象。 一、课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借助课本注释和导学了解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飨.鲰.生毋內.诸侯卮.酒百余骑. 戮.力玉玦.瞋.目有郤.参乘 .. 彘.肩樊哙.跽.须臾.刀俎. 桮骊.山芷.阳度掳 2.文学常识填空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鲁迅赞誉它为“。” 二、课中任务 (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豪——毫秋豪不敢有所近 10.采——彩皆成五采 (二).一词多义

初三物理学案 比热容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主备:课型:新授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重、难点】理解比热的物理意义;加热条件与吸热的关系;热量公式Q=cmΔt的计算与应用。 【预习检测】 1.我们把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叫热运动.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的___________就越大,这个物体的内能就越_______. 2.一个物体由于吸收了热量而使它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便________,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___.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学习】 一、观察图片、讨论: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 猜想与假设:可能与有关. 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内物质吸收的相同. 1.实验思考题: (1)小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2)小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 而课本中的实验是采取(小明/小华)的实验方法. (3)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4)在实验中用搅拌器给沙子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5)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观察. 2.分析与结论:见课本42页图12—19完成表格及填空. 怎样才能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是(相同/不同)的,物理学中用来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 如果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 kg),温度都取 1 ℃,比较起来容易,进一步引出比热容的定义:.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3.比热容: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1)符号:(2)单位:,读作. (3)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 ①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 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从比热容表中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 2.讨论: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相同质量的砂石和水,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升高的快,晚上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则的温度下降得快.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三节比热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水的比热容 3、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难点: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自主学习】 一、物体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生活中,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质量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升高的温度___有关。? 3.同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海水和沙滩,沙滩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这说明什么? 答案: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阅读课本P11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2.该实验用温度计测水和食用油的温度,用停表测加热时间。 3.控制水和食用油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且保证玻璃杯和电加热器的规格相 同。 4.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比食用油升温__慢______,要想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即水比食用油吸热__能力强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三、比热容 1.阅读课本P11-12,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为了描述这一不同,引入了物理量比热容。它是如何定义的?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读课本P12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 注音 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鲰zōu生说shuì我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从百余骑jì戮lù力而攻秦范增数shuó目项王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交戟jǐ之卫士瞋chēn目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 2 根据标题和情节发展,本文可分为宴前、宴中和宴后三个部分,请将每个部分分出若干小情节并分别拟出小标题。 示例:第一段:1、无伤告密2、范增说羽 明确:1、宴前(开端、发展)(1-2):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私约、项王许诺 2、宴中(高潮)(3-4):沛公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3、宴后(结局)(5-7):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父破斗、沛公除奸 二文言知识 1 解释下面的重点词语。 (1)劝说(2)一向(3)到(4)逃离(5)固( 本来)不如也(6)秦时与臣游( 交往) (7)所以( ……的原因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偏义复词,进入)与非常也。 2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言①说,动词②话,名词 (2)幸①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动词②幸亏,特意,副词 (3)当①正当……时候,介词②对等,比得上,动词 3 指出并解释下面个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4 指出并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现象。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情况今义:副词,很、非常)(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5 指出并解释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做王) 3)籍吏民(籍,造户籍册或登记) (2)名词用作状语 4)项伯乃夜驰之/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 (3)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4)形容词用作动词 8)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9)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 (5)形容词用作名词 10)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五、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

第三节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 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 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学案及其答案 超详细!

《鸿门宴》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掌握“为”、“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 【学习过程】 【背景介绍】 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 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 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目标导学】: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及单位;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3.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自然界的有关问题。 4.会用公示Q=CmΔt进行关于物质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导引】: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 2.能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导问】: 思考1: 1.为什么说密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课堂导学】: 一、提出问题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总结: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实验探究

(一)实验设计 1.如何使物体吸热相同? 2.如何比较物体吸热多少? 3.如何比较水和煤油哪个升温更快?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 (二)探究活动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我的设计)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教材的设计) 研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所要控制的因素: 实验方法: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表一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_________。 (2)表二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 ___。 (四) 分析得出结论 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2.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三、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读作: 3.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1)升温时: (2)降温时: 4.实质; (1)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2)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 (12t -t m Q C =)(21t -t m Q C =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九年级物理 16.3《比热容》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有过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了解比热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应用,增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服务人类的责任感。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利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一. 物质的吸收热的能力 问题1: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讨论结果: 结论: 问题2: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你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①: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②: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水和沙子到底谁的吸热能力更强呢? 实验方案:取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装在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加热板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加热相同的时间(提供给它们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设置问题: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或水和煤油)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把观察到现象记录到表格中: ①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 结论: 问题:如果让水也升高和沙子同样的温度,改如何做? 把实验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里。 ②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 结论: 可见,物体吸收热量得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 和升高的温度有关,海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导学案编号:10 命制时间:2012.4.11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审核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 《鸿门宴》 新授姜松林 冯延平宋晖 边佳佳姜洋 姜松林 学习目标: 1.准确概括故事内容 2.多样化朗读(读准句读,读出思想感情) 3.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古代“座次”,古代的礼节)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谏太宗十思疏》名句背诵)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2.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3. ,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4. 念高危,;惧满溢,。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二【新课导入】(诗歌欣赏)

【导入】1.实物展示 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出一张中国象棋棋盘,并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手上拿着的是 什么?(学生齐声答:中国象棋棋盘。)对,我想请大家留意一下,棋盘中间的两行汉字:“楚河” 和“汉界”。大家知道它们分别代表哪位中国历史名人的势力范围吗?(学生纷纷回答),老师明确: 楚河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势力范围,汉界是汉王刘邦的势力范围。他们原本为了推翻秦朝的暴政统治而 同仇敌忾,后来却又因各自的利益反目成仇、势成水火,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争霸便由此而开始了。 先人们为了各自的理想而兵戎相见,聪明的后人们却把这种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化为了象棋棋盘上斗 智斗勇。 2.诗歌欣赏(多媒体展示) 老师:提到楚汉争霸的项羽和刘邦,我们不要以为他们都只是一介武夫,其实他们都给后人留下 了文采斐然、大气磅礴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垓下歌大风歌 项羽刘邦 力拔山兮气盖世,大风起兮云飞扬, 时不利兮骓不逝。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骓不利兮可奈何,安得猛士兮归四方! 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朗读,老师引导学生鉴赏并明确:项羽的《垓下歌》暗示着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 的毁灭,刘邦的《大风歌》暗示着荣归故里时的沾沾自喜,对国防的思虑以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要求:熟读全文(扫清生字障碍),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划出重点字词,并给下面的字注音。飨.士卒(xiǎng) 奉卮.酒(zhī) 戮.力(lù) 玉玦.(jué) cān shèng) 樊.哙.(fán kuài) 交戟.(jǐ) 嗔.目(chēn) 参乘 ..( bēi sháo) 芷.阳(zhǐ) 啖.之(dàn) 刀俎.(zǔ) 桮杓 ..( 鲰.生(zōu) 彘.肩(zhì) 目眦.(zì) 按剑而跽.(jì) 四【再读】(多样化朗读课文) 方式一:小组之间进行赛读(文章长,可指定段落),读准句读,读出思想感情,其他同学注意听, 之后进行点评。 方式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

Unit5__第3课时导学案

Unit5 第3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运用“四会”词cake, tea, banana, grapes, bread, candy, cookie造句,并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进行对话。。 二.学习what do you like?句型及其回答。 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写、会读、会说cake, tea, banana, grapes, bread, candy, cookies 教学难点:掌握what do you like?句型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教学环节: 一. 学习目标(2分钟) (一)运用“四会”单词cake, tea, banana, grapes, bread, candy, cookie并用所学单词和句型造句和练习对话。 (二)学习what do you like?句型及其回答。 二. 自主学习(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运用上节课所学知识操练对话: 1.师生问答。 A: Do you like …? B: Yes, I do.\No,I don’t. A: Does the monkey like …? B: Yes, it does.\No, it doesn’t. 2.生生对话。 (二)导入新课 挂图演示,并引出句子what do you like?学生随即说出喜欢的东西.运用句子I like … very much。They are nice. (三)互助释疑 同桌间读对话,理解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和回答。 (四)探究出招 小组合作用转换人称造句,并进行回答。

三. 展示交流(10分钟) (一)小组展示 小组内练习用英语询问对方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 (二)班级展示 指名小组上讲台做游戏,用英语询问对方或者他人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并做回答。 四. 点拨升华(8分钟) (一)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纠正读音。 (二)学生开火车读单词。 (三)小组内分角色读对话。 (四)上台表演对话。 五. 课堂作业(5分钟) (一)作业当堂清 1.单词拼写并说出汉语意思 c _ k _ t_ _ b _n_n c_ndy do_s c_ _kie gr_p_s br_ _d li_e wh_t (二)挑战自我 教师说句子,学生将听到的句子写出来,并翻译。 Do you like candies?Yes, I do。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cookies very much。They are nice. 板书设计: Unit 5 Do You Like Candies? A: What do you like? B:I like cakes very much。They are nice. A: What does your cat like? B: It likes fish. 作业 1.单词拼写并说出汉语意思 c _ k _ t_ _ b _n_n c_ndy do_s c_ _kie gr_p_s br_ _d li_e wh_t

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有过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了解比热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应用,增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服务人类的责任感。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利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一. 物质的吸收热的能力 问题1: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讨论结果: 结论: 问题2: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你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①: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

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三课时) 学案

鸿门宴第3课时学案 学习小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 2、研读课文三四段,故事的高潮部分。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归纳文言现象。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学习难点 突破字词句。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参考书确定最佳翻译。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玉玦.()④瞋.目视项王()⑤目眦.尽裂()⑥沛公之参乘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 ..项王()..攻秦()②范增数目 ③因.击沛公于坐()④故.遣将守关者() ⑤而听细说 ..()..()⑥坐须臾 ⑦沛公起如.厕()⑧若.入前为寿 ..()()⑨大礼不辞.小让()⑩臣死且.不避() (11)杀人如不能举.( ) (12)窃.为大王不取也( ) (13)相去.……置.车骑( )( ) (14)督过 ..之( ) (15)留谢.( ) (1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7)披.帷西向立()3、解释下面加点的虚词 不然.,籍何以至此( ) 因.留沛公与饮 ( ) 因.击沛公于坐( ) 若属 ..皆且为所虏( )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通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虏。通 5、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 6、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③刑人如恐不胜()④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

13.3《比热容》学案2

13.3《比热容》学案1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放热本领不一样,理解并掌握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 属性之一,会写比热容的符号,单位,会举例说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 理解并掌握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并利用比热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归纳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理解有关现象 【复习回忆】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2、在冬运会女子冰壶比赛中,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通过 ________ 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使表面的冰___________ 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样就能够减小冰 壶与冰面之间的___________ ,使冰壶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 3、用活塞式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的过程中,气筒的筒壁通常会发热。筒壁发热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做功和___________________ 做功。 【自学指导】一、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问题探究 烧水时,烧开一满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说明了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的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把同样一壶水_______________ 烧开比烧热所需的时间长,说明同样一壶水,质量和初温相同,将它烧开,水的温度升得高一些,所需时间长,则吸收的热量多。说明在质量相等时,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多,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初步结论: 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 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请同学们先做猜想,再做P11页实验探究 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相同吗?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例如水和砂)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其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他们吸热能力的大小。(还有其他比较方法吗?)(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实验结论: (1)若两个杯子用同样火加热相同的时间,则 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的快; (2)若要使它们升高相同的度数,则装_____________ 的杯子需要加热时间长一些,即 需要吸收更_________ 的热量。 3、分析可得: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导学案

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热量的单位是。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5、取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谁的时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自主预习]: 预习目标: 1、大体了解课本中探究实验的思路和器材。 2、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能简单地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方法: 2、器材: 4、思考: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5、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二、比热容

1、定义: 2、国际单位:。 3、符号:。 4、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了解各物质的比热容,可知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 (2)水的比热容最大,是,它的意义是。 沙石的比热容是,它的意义是,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快、慢) 5水比热容大的应用: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用热水来取暖,是因为相同情况下水与其他的物质相比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 (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么?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何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 出来。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量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教师简单介绍器材(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毕节专版)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知识回顾: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与它的__质量__、__体积__、__温度高低__、__吸放热多少__无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2.水的比热容是__4.2×103__J/(kg·℃)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质量为1__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__℃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__J__。 自研互学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物体的吸放热公式 自主阅读教材P14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试计算下列物体吸收的热量。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 1.质量为1 kg的铝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0.88×103 J。 2.质量为2 kg的铝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1.76×103 J。 3.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0.88m×103 J。 4.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升高2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1.76m×103 J。 5.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从30 ℃升高到10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m×(100 ℃-30 ℃)×0.88×103 J。 6.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从t0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m×(t-t0)×0.88×103 J。 总结:如果用Q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吸=__cm(t-t0)__,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放=__cm(t0-t)__。如果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吸放热公式可以表示为Q=__cmΔt__。 知识板块二吸、放热公式的应用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 C ) A.80 ℃B.90 ℃C.100 ℃D.110 ℃ 8.一定质量的水吸收了8.4×105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20 ℃,则水的质量为多少?[c水=4.2×103 J/(kg·℃)] 解:由Q吸=cmΔt得m= Q吸 c·Δt = 8.4×105 J 4.2×103 J/(kg·℃)×20 ℃ =10 kg。 9.从车床上刚刚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很高,这是因为__做功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使铝件内能增加了。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是25 ℃,加工之后的温度是100 ℃,如果要让加工后质量为2 kg的铝件[c铝=0.88×103 J/(kg·℃)]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_1.32×105__ J的热量。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图像题 例题. 例1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练习: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 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 温度升高的多 二.比例题 例2: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 各自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2, 而温度升高之比为2:3, 则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A、3:4 B、4:3 C、3:1 D、1:3 练习: (1):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的实心体,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2):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两铁块的比热之比为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三:课后作业 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15-6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2.如图所示是王浩同学用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图象, 根据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分别为c 甲、c乙)() A.c甲>c乙,其中甲是晶体 B.c甲>c乙,其中乙是晶体 C.c甲<c乙,其中甲是晶体 D.c甲<c乙,其中乙是晶体 3.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则使20 g铅升高24 ℃时需要的热量,可使20 g铜温度升高() A.24 ℃ B.72 ℃ C.8 ℃ D.12 ℃ 4.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两铁块的比热之比为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5.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3∶1,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若它们升高相等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若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变成1∶1,则它们比热容之比是________。 6.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热从甲传到乙 B、热从乙传到甲 C、甲乙间无热传递发生 D、温度由甲传到乙 7.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学生版

鸿门宴导学案 第三课时 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拔剑撞而破之 5、公为我献之 6、相去四十里 7、沛公则置车骑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9、沛公不胜杯杓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五)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六)文段分析思考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3、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 二、人物分析:分析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性格特征 1、找出你认为文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进行点评分析,体会作者写人的妙处。 提示:精心描写的每个情节、每个场面的具体情境;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 2、总结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性格特征 3、对比两人性格的不同 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选下面几个片段,通过对项羽、刘邦二人的不同表现,体会二人的不同性格。 资料一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资料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