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稿)

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稿)

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稿)
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稿)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学习目标解读

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事件。

区分历史叙述和文学作品的差别,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及其功用。

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功用,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

1、了解公元纪年、干支纪年、朝代、国号、年代、时代、世纪等表示时间的特定词汇,能够表述、说明和辨识历史事件,初步形成历史时序概念。

2、认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理解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作用。知道在认识历史现象、评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必须依据可靠的证据,获取、辨识真实的历史信息。

3、在具体的实例中,领会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价值。

4、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析不同资料。

第2课时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辨史料的价值

一、自主学习

1、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历史资料,我们可借助的资料大致可分为、和口述资料。

2、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出土文物等。人们可以通过实物资料来。

3、。口述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的资料,包括、、、回忆录、采访记等。

二、合作学习

1、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你认为哪个最可信,哪个最不可信?为什么?口述资料在什么情况下很重要?

2、请将下列资料分类:

北京人头盖骨、古埃及壁画、米诺斯王宫遗址、尧舜禹的传说、古埃及的纸草文书、甲骨文、明长城、《史记》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

口述资料:

3、历史资料(史料)"就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根据史料价值,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资料 (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如果是涉及到西汉时期,那么

就是第一手资料;如果是涉及到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西汉以前的,就是第二手资料)。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资料而言。第一手资料有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下列资料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1)古埃及法老木乃伊(2)《论语》(3)牛郎织女(4)档案(5)秦始皇陵兵马俑(6)奇琴伊察观象台(7)明长城(8)女娲补天(9)《资治通鉴》(10)日记

倒数的认识导学案

数导学案 一、找答案。请在下面数字中找出算式的答案 1×(1 )=1 0.1×()=1 ×()=1 ×()=1 2×()=1 0.2×()=1 ×()=1 ×()=1 3×()=1 0.3×()=1 ×()=1 ×()=1 4×()=1 0.4×()=1 ×()=1 ×()=1 5×()=1 0.5×()=1 ×()=1 ×()=1 你能找到算式的规律,再写一组算式吗? ()×()=1 ()×()=1 ()×()=1 ()×()=1 二、想一想,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1.积有什么特点。(口头展示) 2.算式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三、理解 1. 什么是倒数? 2.“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四、看谁写得快。请试着写出5组倒数,并与同桌说一说。 五、思考求倒数的方法,写一写再与小组讨论。(要记忆部分) 1、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例如:()和()()和() 2.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例如:()和()()和() 如果分数是假分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例如:。 如果分数是带分数,应该把这个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例如:。 3. 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就是:把小数化成十进制分数,再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例如:0.2 =(),它的倒数是()。0.83=(),它和()互为倒数。 4. 1的倒数是(1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0 没有倒数,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六:阅读书上24页,完成下面的练习。

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

·方志论坛· 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 陈平军 摘要家谱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之一。当然,家谱也有局限性,应当甄别地继承,吸取精华,扬弃糟粕,去伪存真。作为史志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家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方志编纂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史料。 关键词家谱志书资料关系 家谱是族人为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秉承百善孝为先、奉先思孝、不忘根本的家族史料。在社会发展中有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的作用。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家谱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方面是县志所欠缺的。县志是公开性文献,家谱为私藏性资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后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应该受到重视。县志记述内容往往仅能及于朝政之实施、与制度之创立、地方之建置、财计之丰歉、人物之得失以及边民之入居。家谱是家族史,可以补充县志资料的不足,是研究编纂地方史志的重要史料。家谱是溪流,县志是江河;家谱是目,县志是纲。不知历史和根底的家族,如无根的浮萍,读了家谱,会使自己变得充实踏实起来。 家谱记载的许多优秀人物品格和事迹,对读者有很好的引导、启迪作用,还能让后人吸取先人或亲人的经验教训,是综合性很强的文本,里面牵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文艺、体育等各个方面,人们生产、生活的全部内容,家谱里几乎都有记载,它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其他任何文本都无法达到和取代的。因而家谱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这一点,县志是不可比的 家谱编修历史演变 中国家谱编修的历史源远流长。周朝开始设史官修谱。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掌管宗族世系的官员,负责王族修谱。秦汉时期,帝王、诸侯、士大夫谱牒相继出现,家谱编修在世家大族中已相当普遍。隋朝的谱牒已达百余种。唐朝设立宗正寺,官修《氏族志》、《姓氏录》等,私家族谱开始出现。宋代,随理学兴起,宗法倡立,作为宗族典籍的家谱,其编修已经扩散到广大平民族群。元明以来,家谱的体例逐渐向史书、志书学习,出现史志化倾向,体例繁杂,在世系之外,传志齐全,到明代业已定型。清代家谱在世系之外,人们的着重点是在传记方面。明、清两朝是族谱编修最为兴盛的时期,朝廷设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新中国成立后,谱学研究基本停止,家谱的文献价值在我国一直处于尚未被开发利用的状态。家谱大多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学者在搜集家谱资料时十分困难。历次政治运动使家谱成为封建残余被扫地出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民间旧存族谱相当一部分遭到焚毁的厄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热的兴起,民间修谱再现高潮。20世纪90年代,民间流传“政府在修志,百姓忙修谱”之说,就反映了这个不容忽视的历史现象。 回顾家谱编修史与方志编纂史,不难发现它们的历史进程非常相似。目前全国上下都已经进入

一份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献

一份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献 在20世纪中国新音乐史上,萧友梅作为先驱者、开拓者、奠基者的历史地位和杰出贡献无人能及。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点曾受怀疑、被贬低、遭否定;时至今日,虽仍然有极少数人将百余年来中国新音乐史描绘成一团漆 黑并将种种“罪责”归咎于萧友梅,但历史老人毕竟是公正无私的――20世纪70年代末开创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有关萧友梅生平事迹、创作著述活动的文献、史料的出版和新史料的不断发现、披露以及相关研究、评论的愈益深入,音乐界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渐趋公正和客观,一些暧昧不清的问题日益明朗化,由此而引起的诸多争论也渐渐平息下来。当然,不同意见的存在和交锋是极正常的,有比较才能做出鉴别,有争论才能明辨是非;而这种鉴别与明辨,都必须以确凿的史实、可靠的史料为依据。 由是观之,文献与史料的发掘对于学术研究的基础性意义和极端重要性不能忽视。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些中国新音乐史研究者,往往只满足于从现有文献和史料中讨生活,却疏于或不屑于从历史尘封中发掘新史料以不断充实我们的史料积累、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当然也不可能为新的历史认知提供确凿史实和可靠史料的坚实支撑。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之所以长期不能有较大突破与

成就,史料建设的薄弱,恐怕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前辈学者傅斯年(1896―1950)曾说:“史料的发现,足以促成史学的进步。而史料的进步,最赖史料之增加”①。胡适(1891-1962)也说过:“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②。完全可以说,史学是依靠史料来立论的,史料建设是史学发展的原动力。 有鉴于此,上海音乐学院戴鹏海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张静蔚教授和中央音乐学院俞玉姿教授以及黄旭东、汪朴等学者,多年来从事新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编纂,且多又有令人惊喜的发现,论其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令我辈及后辈学人受惠不尽,对于推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可谓居功甚伟。 眼前这本《萧友梅编年纪事稿》(下简称“纪事”),是继《萧友梅作品选》(1984)、《萧友梅音乐文集》(1990)、《萧友梅传》(1993)、《萧友梅纪念文集》(1993)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关于研究萧友梅的史料性文献。我本人有幸在本书出版之前就浏览了全部书稿,在深受教益之余,根据其中新发现的萧友梅写于抗战初期之《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适应非常时期之需要拟办集团唱歌指挥养成班及军乐队长养成班理由及办法》,撰写了《萧友梅“精神国防”说解读》③一文。故而我深信,“纪事”的出版,可说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善事,必将为萧友梅研究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 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理论指导 1.《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

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浙江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理论指导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历史上的部分文献作品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历史真实的看法,所以会对当时历史真实有所修饰。因此其作品源于真实历史,又有别于真实历史。 2.确定历史文献的准确性,要求研究者既要判断文献中叙述的合理性,又要判断叙述人的可靠性。文献中描述的事件发生时作者是否在场,作者是事件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作者准确描述这类事件的资格如何,作者对事件的感情成分有多少,事件的结果跟作者是否可能有利害关系等。 例3 (2015·海南高考)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考你一个语文知识,怎么样?(出示“杏”和“呆”)看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师小结:这种奇妙有趣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语文中,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这种现象,好吧?板书:倒数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

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 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出示课件(精彩配合):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些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

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一、家谱的概念家谱也称宗谱、族谱、家乘、祖谱、房谱等,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或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家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二、家谱的起源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三、家谱的功能和作用1、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

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继恢复和长久存在,就是要提醒、培养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2、寻根留本,承前启后。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近百年,如果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是有负先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人一生最喜欢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自己的名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而要了解自己的祖先,看到自己的名字,并且希望你自己的后代记住你的名字或者事迹,也只有家谱能做得到。不想知道自己的祖先,不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也不希望让后代知道自己是谁,人和普通动物也就没有区别。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3、敦亲睦族,凝聚血亲。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认识倒数的特征,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沟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材中通过几组乘积为“ 1”分数乘法的算式,积累学生对倒数的感性认识。试一试的安排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倒数的知识,但是对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系统、不牢固,他们不会用语言叙述倒数的意义,在写法上也会出错,并且认为倒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将倒数的意

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混为一谈。 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数,或者是把两个数倒过来。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倒数知识。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探索“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借助几何直观渗透数学知识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感悟“ 1”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 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

分辨史料的价值

分辨史料的价值 制作人:曾秀娟审核人:梁鸿梅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概念,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价值。 能力目标:掌握应怎样利用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辨证的观点正确认识利用历史资料及透过历史资料去探索真正的历史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朗读课本P103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观察: 阅读课本P103-105,完成《知训》P79 (二)自主探究 1、历史资料根据它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 2、根据历史资料的价值可以将它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什么是第一手资料,什么是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3、连一连 开国大典录像资料文献资料第一手资料楼兰古城遗址 《三国志》实物资料第二手资料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清明上河图》口述资料(三)自主合作 请你分类 (1)北京人头盖骨(2)《论语》(3)牛郎织女(4)档案(5)秦始皇陵兵马俑(6)圆明园遗址(7)明长城(8)女娲补天(9)《资治通鉴》(10)日记 1、属于文献资料的有: 2、属于实物资料的有: 3、属于口述资料的有: 4、第一手资料: 5、第二手资料: (四)自主发展 “郑和船队后裔”探谜 1994年,美国女作家雷瓦西在为郑和撰写的传记《当中国称霸海上》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邂逅传奇:一个黑人告诉雷瓦西,他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

难幸存者的后裔。后来,中国记者一行4人考察了帕泰岛上最古老的村子上家村,传说中的中国沉船水手就是从这里上岸的(有人解释“上家”这个发音来自“上海”,可能遇难的中国船来自上海)。记者在上家遗址中发现了和中国农村常见的形状相似的墓地,它极有可能是中国水手的墓地。记者还参观了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的陶罐,从双龙戏珠的图案上可以判断这是中国的产品。 问题一:请将上面划线部分的资料分类: 文献资料: 文物资料: 口述资 料: 问题二:中国记者获得的资料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五) 自主评价 1、下列文献资料所记录的历史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军民 ② 辛亥革命 ③ 圆明圆遗址 ④ 甲骨文 B ①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军民 ② 虎门硝烟 ③ 圆明圆遗址 ④ 甲骨文 C ①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军民 ②虎门硝烟 ③ 圆明圆遗址 ④ 居延汉简 D ①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军民 ② 虎门硝烟 ③ 武侯祠 ④ 甲骨 2、请根据右图判断:该资料属于什么类型的历史资料 ( ) A .文献资料 第一手资料 B .文献资料 第二手资料 C .实物资料 第一手资料 D .实物资料 第二手资料 居延汉简 四、学习研究:《知训》P80—81 ① ② ③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内容清晰)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 1. 存在记忆障碍(自诉,他人提供); 2. 记忆检测成绩低于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1.5SD; 3. 总体衰退量表(GDS)2~3级,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0.5分; 4. 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5. 日常生活能力正常; 6. 除外其他导致痴呆和脑功能障碍的躯体和精神疾患; aMCI(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1)主诉主要为记忆障碍 (2)有记忆减退的客观证据(记忆下降程度低于年龄和文化匹配对照的1.5个标准差以上)(3)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4)日常生活能力保留 (5)没有足够的认知障碍诊断为痴呆 3.1.1 MCI的诊断标准 MCI: (1)认知功能下降: 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日常基本能力正常,复杂的工具性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 (3)无痴呆。 VCI的分型诊断标准 一、VCI的诊断 (一)VCI的诊断需具备以下3个核心要素 1、认知损害: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血管因素: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史、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影像学显示的脑血管证据,以上血管因素不一定同时具备。 3、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有因果关系: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导致认知障碍的原因。 VCI的程度诊断 1、VCI-ND(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日常能力基本正常,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 2、VaD:认知功能损害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痴呆程度。 VCI诊断成立后需进行以下分型诊断: 1、危险因素相关性VCI 1)有长期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无明确卒中病史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设计理念】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精心设计和教学好每一个数学概念,使学生切实掌握概念的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倒数”是人为的抽象概念,也是没有直接生活原型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与日常生活经验没有直接联系的抽象概念,我设计了专门的、纯粹的数学活动,既把握概念本身的基本特征,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筛选、归纳一个个数学算式特征的活动中构建“倒数”、“互为倒数”的数学模型,同时获得由直观到抽象的数学活动经验,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抽象概括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例题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用这个数乘它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通过倒数这一概念的应用进行关联,关联之后形成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进而彰显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核心素养。 教材编排了几组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出它们的共同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并用实例突出“互为倒数”的含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构建“倒数”、“互为倒数”的数学模型,并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抽象及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再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它们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这两个数不是分数,通过转化为分数后,也同样具有这一特征。例1的教学,则是充分地利用互为倒数关系的两个数的这一特点来求倒数的。通过尝试,让学生初步体验找倒数的一般方法:调换两个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也分三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1和0的倒数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交流。 (3)在学习“倒数”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概括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质

家谱的价值

家谱的历史价值 中国家谱,于今人又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 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当然,顾颉刚所说的“忽视”状况现在已有改变,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学者已日渐增多,见诸文字者不少,勿庸赘述。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求实。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

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 2、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 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夫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

公开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主题 师: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天天与数打交道,并且总结出关于数的运算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规律,比如:一个数和1相乘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还是0;一个不是0的数除以它本身结果得1;……这些运算中都有着非常稳定的规律,说明两个数的关系比较稳定。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数的关系。出示: 3883和 715157和 515和 1212 1和 请大家思考:每组中的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生交流汇报) 生1:每组中都是一个真分数和一个假分数。 生2: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正好颠倒了。 生3:它们的乘积都是1。 师:看来大家已经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了两个数的本质关系,即乘积都是1。请大家逐个验证一下。 2、学生举例,丰富体验。 师:请大家自己举出这样的例子。 生:…… 3、提炼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具有这种关系的数叫互为倒数。谁来具体说一说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 二、加深理解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为什么?自己思考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后汇报) 组1:“互为”非常关键。 师:“互为”是什么意思? 组1:“互为”是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比如:3 883和

中,不能说83是倒数,应该说83是3 8的倒数,即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 组1:38是8 3的倒数。 组2:我们组认为“两个”这个词非常关键,必须是两个数。 师:1214338=??,2 14338、、成倒数关系吗? 组2:不成,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多了不行。 组3:我们组认为“乘积是1”非常关键。如果乘积不是1的两个数就不能称为“互为倒数”。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已经找到了在这个概念中特别关键的部分,那就是“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 师: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概念中的“两个数”有可能是两个怎样的数?你能举例说明吗?再次小组讨论。 组4:有可能是两个分数,也有可能是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或者整数和分数,只要乘积是1就行。 三、探究方法 1、探究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都举出了许多倒数的例子。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很快的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说说是怎样找的? 出示例1。 生汇报结果: 生1:我找到了,53和35互为倒数,27和7 2互为倒数。我的方法是看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不是颠倒了位置。 生2:我有补充,6 1和6也互为倒数。我是看两个数的乘积是否为1。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我们要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就要看它们是否符合倒数的概念,也就 是两个数的乘积是否为1,因为61和6的乘积也是1,所以6 1和6也互为倒数。 师:都回答的很好,看来你们对“倒数”理解得很透彻。那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生3:第一种方法,因为比较简便,一眼就可以判断。 生4:我也喜欢第一种,因为它比较快。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判断,也就是看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不是交换了位置。 (2)师:同学们都会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了吗?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写出它的倒数吗? 生齐说:能。 师板书:11 7 生汇报方法:

族谱的研究价值

族谱的研究价值 2013172316 林秀琳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宗族制度存在了几千年,一般学者都将宗族看成是传统中国的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制度。简单的说,宗族就是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相聚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族谱作为宗族制度的三大核心(族谱、祠堂、族长)之一,其修撰和传承,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族之有谱,所以纪世系,别异同,而传久远也。”诸多族谱在其序跋中强调修谱的重要性。 一度时期,我们对家族文化不予重视,只注意避免或防止以族谱为象征的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因势利导,致力于发扬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并发挥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会大有裨益。 一、族谱的渊源 清嘉庆《梁氏崇桂堂族谱》云:“谱牒之学源于世本,衍于魏晋,盛于齐梁唐,初敕修氏族欧公本之以表率,相世系,海内门阀缨无复遗漏矣。”这一句话基本概括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谱学起源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势力发展,士族高门和庶族寒门世代相袭,不容逾越。世家大族为保护自身利益,注重门第、血统和婚姻,谱学遂成为维护他们政治、经济特权的工具。因此,修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族谱多为官修,往往出自著名史学家之手,如刘知几先后编撰《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卷。直至宋代族谱逐渐由私家纂修。清

朝建立以来,非常注重家族在基层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清初族谱的修撰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庶民修撰族谱衍成风潮。 二、族谱的文化倾向 族谱中主要记述了家族的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和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他们的文化著述;家族的经济情况及其兴衰变化;家族的丧葬、祭祀典礼等社会活动;家族为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法。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 为了树立自己的良好名声,在宗族的内部,往往亦注重士绅文化的建设,许多宗族都把发展教育、通过科举跻身仕途作为自己的目标。大体可以说,强调家族成员的功名是全国各地族谱的普遍现象。无论这些功名是考来的,还是捐来的,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几乎所有族谱都会为入谱的有功名者保存画像,记录他们的科名和业绩。这客观上能对族人产生激励作用。宗族还经常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以及迎神赛会等文化娱乐活动,把族规中的规定落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而这些族规大多模仿中原传统大家族沿袭儒家说教而制定的族规、家训,具有较强的文化规劝的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对中原文化的一种依归。 三、族谱的文献价值 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度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存在,是封建宗法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者维系封建秩序、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在政治上、抑或思想文化领域内,都对族人强行约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迁移导入,引出学习目标 1、口算下列各体 3 8× 8 3 4 5 × 5 4 7 10 × 10 7 3× 1 3 2、教师:“上面的这组题有什么共同点?”(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 教师:“像这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它们之间有特殊的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互为倒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这节课我想通过条形码的自学,达到下面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师:为了更好的自学新知,老师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出示学习指导)

(1)自学课本50页例7,通过计算一算,观察、思考,发现倒数的意义。(2)想一想,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是什么?并用你的方法去验证。 (3)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达成共识,总结出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自学课本,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4、班内回报,总结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5、师:通过自学,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1)总结倒数的意义 师:什么是倒数?也就是倒数的意义是什么?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自己的发现。 同桌互相说出两个互为倒数的例子,让同位判断一下。 (教师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2)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找四个同学写出课本50页练一练的五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注意格式) 师:0有倒数吗?说一说你的想法?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同桌互相说一个数,让对方说出它的倒数,看看谁能把自己的同桌难倒了。(三)实践应用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倒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4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理解“互为”。 师: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人在社会上除了亲人之外,也要有朋友,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 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乙) 师:能用一句话表达两人之间的朋友关系吗?还可以怎么说?能说甲是朋友,乙是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互为两个字的理解比较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用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这一关系多次转化,在自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知道什么是“互为朋友”,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互为”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2.游戏,按规律填空。 吞———吴 呆———() 3/8———( / ) 10/7———( / ) (1)学生观察填空,指名回答,并说出是怎么样想的。

(2)师:你们能按照上面的规律再说出几组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3.学生观察板书的几组分数,看看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每组中两个分数的特点,教师注意引导。(主要是分子、分母的数字特点和两个分数的乘积方面。) 4.师:能根据每组中两个分数的特点,给这几组分数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教师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5.师: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提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如:(1)什么是倒数?(2)怎么样求一个数的倒数?(3)认识倒数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究的起点和动力,在谈话、游戏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倒数的意义。 (1)观察3/8与8/3,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样说? (2)谁能说说10/7与7/10中谁和谁互为倒数?也可以怎么样说? (3)小组讨论,什么是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点拨引导。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A: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位置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B: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师生共同归纳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教师板书)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1)学习例1:写出7/8、5/2的倒数。 A: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提醒书写格式。 B:指名回答,教师板书:7/8的倒数是8/7,5/2的倒数是2/5。 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怎么样表示它的结果?也可用—(破折号)表示。 C:学生交流求一个分数倒数的方法。

史料的分类(价值)

史料的分类(价值) 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我们称它为第一手资料; 2、第二手史料:而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不同史料的信度比较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 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要随时随地的分别看看 实物/口述 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 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是凝固的过去,而不是活着的过去——只有物,没有人;作为实物史料的遗址遗物,遗址是固定的,但遗物是可以移动的;口

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 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 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 (1)按内容分类 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 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2 )按学术价值分类 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 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 ②第二手史料

小学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拿出听算本,我们听算几道题。 师:第一题: 3/8×8/3…第二题:7/15×15/7…第三题:3×1/3…第四题:1/80×80……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乘积都是1! 师: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生:能!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而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师:汇报大家共同分享? 生1:2/9×9/2=1,5×1/5=1,3/10×10/3=1,1/70×70=1,×4=1,×8=1,×10=1,×100=1 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还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不错。太厉害了!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不过老师比你们更厉害。我不但能写出这么多算式,而且还能猜出你们写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出你写的第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写的第二个数是什么?生说师猜 师:同学们你要能猜出来,也可以来试一试呀。 师:为什么能猜到? 生:因为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师:对,你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生齐读。 师:黑板上所写的两个数的积都是1 ,所以他们互为倒数。比如2/9和9/2和乘积是1 ,我们就说2/9和9/2互为倒数。 师: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

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 王华北龚文龙 【摘要】本文概述了馆藏回族家谱收藏情况,通过细致的分析,对馆藏回族家谱的类型、内容以及史料价值作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字】中国民族图书馆回族家谱史料价值 家谱是记载同一祖先的血缘集团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等方面的历史文献。对其史料价值,一直被历史学者所看重。著名学者白寿彝先生曾指出:“家谱是社会史料的一部分。通过各种家谱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家族制度的形态、性质及其在社会史上的作用。”“具体到回族人的各家家谱,因为回族史的资料匮乏,可以作较多的利用,有时可以提供某些重要历史问题的线索”[1]。从而阐明了家谱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近我们在整理馆藏(中国民族图书馆)回族古籍的过程中,特别留意了回族家谱的收藏、整理情况。下面,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对我馆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作初步的探讨。 1.我馆回族家谱收藏情况 我馆现存回族家谱为:《米氏宗谱》、《杨氏家谱》、《戴氏宗谱》、《黑氏家谱》、《脱氏族谱》、《六箴堂张氏家谱》、《金氏族谱》、《杨氏家谱》、《尹氏族谱》、《铁氏家谱》、《冯氏家谱》、《白氏家谱》、《郑和家谱首序》、《元咸阳王赛典赤家谱》、《聚真堂马氏宗谱》、《南海甘蕉蒲氏家谱》等20多部。 在馆藏家谱中,大多年代久远。《六箴堂张氏家谱》创建于明建文壬年(1402年),谱写之起始年代为元至正二十一(1361年),距今640余年,是年代最为久远的。《黑氏家谱》始立于何时,无明确记载。谱册上最后一次序文称:“溯黑氏原来自明永乐,由山东临清移居津邑,历世相传四百年矣”。观谱单上首序有云:“太祖登基,吾祖仍授前职,次大封诸王于天下”。所言应为明初,故已有600余年;《戴氏宗谱》距今560余年;另外,《铁氏家谱》、《冯氏家谱》、《脱氏族谱》、《杨氏家谱》距今也有300多年。 2.馆藏回族家谱的类型及内容 馆藏回族家谱在形式上,主要以册式为主;在内容上,大部分都分为“序言”、“家训家规”、“世系表”三个部分。 (一)序文。大多数家谱都有序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论述家谱的性质与功能,论述宗族的来源,记述族人修谱的历史,谱书的结构,修谱的方法,修谱凡例,以及修谱人所做的贡献等。《聚真堂马氏宗谱》序文包括《人统源流》、《三皇治世》、《教统与认同之关系》、《我马氏来华源流》《马市长支北迁源流》《明末后避难焚普马诗》《江苏二芝麻使劲状》《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