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囊壁厚是怎么回事

胆囊壁厚是怎么回事

胆囊壁厚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胆囊壁厚是怎么回事

导语:当人们的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的时候,人们都担心自己的身体患上了疾病了。为了不让大家担心自己的身体,我们就需要认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当人们的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的时候,人们都担心自己的身体患上了疾病了。为了不让大家担心自己的身体,我们就需要认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的。有时候我们检查的时候,会检查出现胆囊壁厚这一情况,因此我们就要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吧。那么到底胆囊壁厚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编是怎么样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一、胆囊壁增厚有非规则局限型和规则均匀型两种。

1、非规则局限型胆囊壁增厚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见于胆囊腺瘤、胆囊癌及胆囊息肉等。

2、规则均匀型胆囊性增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胆源性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二是非胆源性疾病,如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胆囊壁增厚有非规则局限型和规则均匀型两种。

二、检查:

1、胆囊胆道B超检查。

2、CT检查。

三、诊断:

胆囊壁增厚量超过3毫米,超声通常有层次感。浆膜下水肿显示为一低密度层。

四、鉴别:

弥漫性胆囊壁增厚,可能带来诊断难题,因为它发生在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有患者可能需要胆囊切除。弥漫性增厚的胆囊壁并非是原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研究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2-11-26T10:22:48.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南云广李向农 [导读] 随机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13人(A组),胆囊结石30人(B组),B超测量其厚度及胆囊收缩率。 南云广李向农(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13人(A组),胆囊结石30人(B组),B超测量其厚度及胆囊收缩率。结果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y=101.929-170.268x, r=-0.716,P=0.000.结论胆囊壁厚度可以反映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越厚,胆囊收缩功能就越差。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61-02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在欧美地区的发病率为10%-15%[1]。国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统计为2.49%-20.1%[2-3]。随着保胆手术研究增加,胆囊结石形成原因受到重视,普遍认为,脂代谢紊乱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胆囊本身尤其是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A组)的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结石组(B 组)的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要求:均未使用对胆囊收缩有影响的药物,无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胃肠道病变及肾脏等疾病。胆囊结石未充满胆囊总体积的30%,近三月没有急性发作史,入院检查时没有结石嵌顿,没有胆囊萎缩,无胆管结石。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前患者禁食禁水12小时,次日晨起禁烟,空腹常规检查肝、胆囊、肝内外胆管情况,确定无肝硬化、无胆囊颈部嵌顿、无胆道疾病及胆囊萎缩等情况,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记录胆囊壁厚度及胆囊的长径(L)、宽径(W)、横径(H) ,及胆囊内息肉与结石的部位、形态,最大结石的径线、个数、回声强度、后方是否伴声影,是否随体位改变移动。根据Dodds公式V=0.52×L×W×H计算其空腹胆囊体积(FV)。给予脂餐(两个油煎鸡蛋)以诱发胆囊收缩,脂餐后分别于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在同样的体位和测点测量胆囊的三个径线并分别记录长径(Ln)、宽径(Wn) 、横径(Hn),分别计算其餐后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的餐后胆囊体积 (RVn=0.52×Ln×Wn×Hn),取餐后胆囊体积最小值(RV),计算胆囊收缩率(E=(FV-RV)/FV×100%。 1.2.2 按乙芳[4]的方法:将正常对照组收缩率平均值减去2个标准差为标准,把病例组分成胆囊收缩正常组(B1组)及胆囊收缩减弱组(B2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Pearson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A组胆囊壁厚度0.11~0.21 cm,平均0.16±0.03cm;胆囊收缩率55.29%~88.60%,平均(69.89±10.00)%。 2.2 B组胆囊壁厚度0.22~0.44cm,平均0.30±0.06cm,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胆囊收缩率24.22%~79.67%,平均(49.83±14.84)%,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按乙芳的方法将A组胆囊收缩率平均值E减去2个标准差(E-2SD=49.89%)为标准将B组分成胆囊收缩率正常组(B1组)13例(E>49.89%)及胆囊收缩减弱组(B2组)17例(E<49.89%)。 2.3 B1组胆囊壁厚度0.27±0.04cm,B2组胆囊壁厚度0.33± 0.06cm,A、B1、B2三组胆囊壁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1组胆囊收缩率(64.22±8.79)%,B2组胆囊收缩率(38.82±6.63)%,B1组与B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4 B组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二者呈显著负相关y=101.929-170.268x, r=-0.716,P=0.000。 3 讨论 肝脏每天分泌600-800ml胆汁,经胆囊浓缩后储存于胆囊内,进食后,胆囊收缩促使胆汁排至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排出胆汁的能力反映了胆囊收缩功能,一般采用胆囊收缩率(胆囊排出的胆汁体积占胆囊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胆囊收缩功能。胆囊收缩功能的检查方法有B超、核素显像、口服法胆囊造影及MRI检查等。B超检查属无创检查,安全、方便、费用低,可以重复检查,是理想的检测胆囊体积的及胆囊收缩功能的方法[5]。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肿瘤性息肉(主要有腺瘤、腺瘤内癌和胆囊癌)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瘤和腺瘤性增生)。本研究选择的均为胆囊腺瘤性息肉及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是一种非新生物病变,不是胆囊组织增生导致的息肉,而是胆固醇代谢的产物,其依附于胆囊壁向腔内凸起的乳头状或桑椹状强回声结节,它对胆囊壁无损害,对胆囊功能无影响[6]。曹月敏[7]等研究表明胆囊息肉样病变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之间胆囊收缩率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对照组。 胆囊壁增厚有不规则局限型和规则均匀型两种。不规则局限型的胆囊壁增厚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 如:胆囊腺瘤、胆囊癌及胆囊息肉等。规则均匀型胆囊壁增厚常于胆源性及非胆源性疾病,胆源性疾病即胆囊本身疾病[8-9],如胆囊结石与急、慢性胆囊炎。非胆源性疾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等[10-12] 。除外非胆源性疾病,胆囊壁的增厚是诊断胆囊炎性疾病的重要征象之一, 超声可以在术前精确测量胆囊壁的厚度[13]。 胆囊壁有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及外膜层,胆囊结石患者由于结石的刺激,往往合并慢性胆囊炎,由于炎症的存在,粘膜渐增厚,增生的粘膜可深入薄弱的肌层从而形成蜂窝状窦腔样间隙,即罗-阿氏窦。罗-阿氏窦是慢性胆囊炎形成的特征性改变。 Rahul Khanna等研究行胆囊切除的140例胆囊结石患者(80例有症状,60例无症状)的粘膜发现其中60例出现壁厚度的增加(他把胆囊壁厚度大于0.3cm看着是粘膜增厚),占42.5%,并且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常见胆囊壁增厚与充血[14]。李巧新分析了1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粘膜病理变化认为:胆囊壁的厚度与病程的长短有关。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胆囊壁一般较厚[15],而且质地相对较硬,粘膜皱襞消失或增粗呈小梁状,镜下见胆囊壁全层均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本研究选择的胆囊结石患者均无引起胆囊壁增厚后的非胆源性疾病,结果:A组胆囊壁厚度0.11~0.21 cm,平均0.16±0.03cm,B组

胆囊息肉3mm左右严重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胆囊息肉3mm左右严重吗 导语:由于平时对于疾病没有怎么关注,很多人当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胆囊息肉的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并且平时也不知道胆囊息肉到底 由于平时对于疾病没有怎么关注,很多人当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胆囊息肉的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并且平时也不知道胆囊息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目前来说,胆囊息肉大多数都是属于一种肺肿瘤的病变,经过积极的治疗对于健康是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箱子介绍一些胆囊息肉的情况。 胆囊息肉在医学上归总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假性息肉与真性息肉。 假性息肉也称非肿瘤性病变,约占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多为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的胆固醇结晶析出,属良性病变,这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另一种假性息肉称为炎性息肉,是由于反复多次的胆囊炎症,在胆囊壁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炎性隆起。 真性息肉主要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由于而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局限于早期,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因此,真性息肉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其在一定条件下有恶变成癌的可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B超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胆囊息肉的方法,一般多发性息肉多为假性息肉,而单发性息肉真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B超提示息肉有血液供应,则表明其为真性息肉,如果是广基的更要引起注意,如果息肉较大,也可行CT检查,对良恶性的鉴别有帮助。另外,真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0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主要见于胆囊炎、胆囊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其中胆囊疾病占67.1%,非胆囊疾病占32.9%。结论:超声 显像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by ultrasonogr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5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s a non-specificity pathology performance,most in cholecystitis,gallbladder carcinoma,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hypoproteinemia,and so on,among which gallbladder diseases is 67.1%.conclusion:there is important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 in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gallbladder wall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 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光团、不移动;症状:一般无症状;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癌变率较高。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多发、强回声,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癌变率较低。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1、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北京京城国丹医院的刘胜利教授介绍下面的中药方: 其方药组成是: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柴胡、法半夏、三棱各9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B超复查后息肉缩小则加服一疗程,若息肉消失则无需再服药。倘若胆囊息肉过大(直径大于1厘米者)则应请外科医生诊治。

胆囊有小息肉怎么办

胆囊有小息肉怎么办 胆囊有小息肉怎么办?胆囊息肉指的就是胆囊内长得一些息肉状的小疙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那胆囊有小息肉怎么办? 文章目录 胆囊有小息肉怎么办 1、胆囊有小息肉怎么办 西医治疗 治疗胆囊息肉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切除。虽然说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是非肿瘤性的,但是当它的直径小于10毫米而且病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建议还是采用手术将其切除,这样可以减少恶变的可能。有些炎性息肉或者是胆固醇息肉是有可能会增长的,当其长到12毫米以上时再进行手术就会增加风险了。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是讲求辨证治疗的,在中医看来,肝胆气滞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神志不调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治疗应该以疏肝利胆为主;而对于肝胆湿热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引起的,治疗应该遵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原则;而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胆囊息肉,则应该以养肝护肝、滋阴养肾的治疗原则为主。 2、胆囊息肉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伴随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阵发性呕吐、腹胀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但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B超查体时发现病变。而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不适伴或不伴右肩背部放散痛,个别病例有胆绞痛。 3、胆囊息肉一定要手术吗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胆囊息肉患者的饮食选择及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患者的饮食选择和注意事项 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应该注意首先应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的肝、肾、肉类、虾蟹等,多吃蔬菜、鱼类,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其次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 还要补充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另外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目的。必须注意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以下是饮食选择和注意事项: (1)选择带鳞鱼、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控制动物内脏肝、肾、大肠等食品摄入。 (2)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更应保证。酸奶、山植、糙米等食物也对病人有利。可多吃香菇,木耳,金针菇,鸡胗等食物。 (3)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4)忌食辣椒、生姜、生蒜、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饮用酒及咖啡、浓茶。 2.生活方面应该注意: 多饮水,多活动,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及经常熬夜,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避免烦躁易怒。 3、调节情志,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人的气体通畅,气血调和,肝的疏泄正常,胆汁就不易“潴留”。 4 、中药预防:我们临床中常用下列中药泡水当茶饮,常取得效果。 ①金钱草60g ,泡水当茶饮之,连服3-4 个月。②金钱草30g ,鲜芦根15g ,1 剂/2 天,连服4-6 个月。③玉米须20g ,茵陈30g ,1 剂/2 天,连服4-6个月。④鲜芦根30g ,生牡蛎30g ,1 剂/1 天,连服3-4 个月。俗话说:“病以防为主。”①饮食要规律,禁忌饮酒,少食油腻性或油炸食物,避免高胆固醇饮食;②早餐要吃好;饮食要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出现了胆囊息肉,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胆得健康,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对于很多患者,为了能尽快的让自己康复,想选择中药治疗胆囊吸肉,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原因和治疗,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你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1、茵陈、蒲公英、柴胡、郁金、人工牛黄、栀子、金钱草、黄莲、青皮、连翘、香附、厚朴、大黄、丹参、冬虫夏草、桃仁、龙胆(注:忌食肥肉、海鲜、鸡蛋黄、无鳞鱼类、动物内脏、辛辣、白酒、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2、柴胡、白芍、甘草、薏苡仁、连翘、青皮、香附、厚朴、生大黄、丹参、桃仁、僵蚕、金钱草、龙胆、茵陈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养肝柔肝、活血化瘀、利胆通腑,软坚散结) 3、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4、乌僵薏四汤由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 乌梅10g,僵蚕10g,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 草6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 9g,每日3次。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了解了以上的介绍,相信你也了解了通过中药治疗胆囊息肉,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那么可以根据以上的全面介绍,通过中药的治疗,让自己的胆囊息肉,能通过更好的治疗,让自己尽快的康复,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胆囊脓肿是怎么回事

胆囊脓肿是怎么回事 胆囊脓肿是怎么回事?胆囊肿说起来,算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对人的身体危害非常大,有些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得了这种疾病,下面我们就来看下胆囊脓肿是怎么回事? 文章目录 胆囊脓肿是怎么回事 1、胆囊脓肿是怎么回事 1.1、中年人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候,这样神经调节和代谢就会存在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得胆汁排泄变得不是很通畅。另外人到中年容易发福,脂肪的代谢就会出现紊乱,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体内有感染、消化不良存在的话,就更容易诱发胆囊脓肿了。 1.2、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猪肉、牛肉、羊肉、奶油、黄油、油炸食物(特别是荷包蛋)、动物内脏、鱼子,以及多油糕点等,这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分泌大量的胆汁,从而引起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2、胆囊肿如何检查 在临床上凡是见到胆囊增大患者,首先要看有无感染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鉴别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疾病所致的胆囊增大;二要进行体格检查,胆囊触诊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并有囊性感或实体感,及明显压痛;三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再查肝胆超声检查,以明确胆囊增大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3、胆囊囊肿有哪些症状 胆囊囊肿有哪些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一般症状不重,可耐受。如果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于餐后发生右上腹的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其他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偶有恶心、呕吐等,均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人可无症状,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才被发现。患者多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可以有右上腹深压痛。如果存在胆囊管梗阻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胆囊癌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1、疼痛,此胆囊癌的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得胆囊息肉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得胆囊息肉?诺布恩为详细解答! 为什么会长胆囊息肉 1、胆汁分泌过多引起长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病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引起长胆囊息肉 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巨大的关系,因为,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经常在早晨的时候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胆囊息肉增大或增多。 3、社会环境因素引起长胆囊息肉 现代社会的生活及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经常使人们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容易被激怒,情绪抑郁等;还有强大的工作压力,使得部分人群经常熬夜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4、不爱运动引起长胆囊息肉 运动量少也会导致结石的产生。而白领族的工作性质注定了坐的时间非常长,运动的机会少,下班后很多人也不爱运动。专家指出,人如果很少运动,一方面不利于钙质吸收,会增加尿液中的钙盐成分,产生胆囊息肉;另一方面人体腹壁会松弛,引致内脏下垂,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而淤积,从而形成胆结石。 5、食物偏油引起长胆囊息肉 白领族因为工作繁忙,应酬较多等原因,在外就餐的机会较多,吃大鱼大肉的频率较高,并容易暴饮暴食,尤其是男性,往往吃得过于油腻,而这正是胆囊息肉

病的重要诱因。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增高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形成结石;动物内脏、肉类代谢也会产生尿酸,导致结石。 食物偏油引起长胆囊息肉 得了胆囊息肉的症状 1、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 2、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 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是什么?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病变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先行手术治疗,以杜尽癌症的发生。 胆囊息肉的饮食如何把握 1、要按时用餐,正餐的时候不要吃零食,以防止胆囊不断受到刺激而增加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 2、胆囊息肉患者的食物要易于消化,因为易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对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消化的食物有面条、大米粥、豆制品、蛋类、菠菜等。 3、胆囊息肉患者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油炸食品、肉汤等,避免胆囊过度紧缩、胆汁分泌增加。 4、不要吃得太饱,以免胆囊过度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5、胆囊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一般患胆病的人都应当多喝水。曾经有统计显示,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容易并发胆囊结石,大量饮水既可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胆石,也可在胆汁代谢失衡,即胆石形成初期将胆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防止了胆结石的发生。

胆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息肉对患者的伤害非常的大,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一般认为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须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胆囊息肉被确诊后,一般认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关键是确切判断病变的性质是属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两者的治疗措施截然不同。前者有癌变可能,通常应作胆囊切除;后者为无癌变性息肉,除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外,一般不需要作胆囊切除术。然而。术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有时比较困难。 大多数学者认为出现下列三种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1)息肉直径超过1.0厘米以上。 (2)息肉合并胆囊结石。 (3)息肉伴有临床症状。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厘米而无临床症状者,则可采用中医药物保守治疗,如息肉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其附着的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等变化时,则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影响“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危险程度的诸多高危因素,提出下列处理原则: (1)单发病变、直径大于10mm、广基结节或蒂粗大者、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同时具备以上5点者要及早手术切除,不要等到一切都水落石出再去手术。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即使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应当积极治疗胆结石,同时定期观察,不必急于手术。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出现血流信号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直径5mm以上息肉影,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部位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要早期王术。不应等到10mm以上。 (5)息肉样病变伴有血液检查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他胃肠道肿瘤者要积极手术。 (6)胆囊息肉样病变,虽胆壁光滑不厚但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应早期手术。

胆囊息肉常识

胆囊长了息肉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被发现的机会增多了,门诊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咨询: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要不要吃药打针,或是做手术等。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 一、怎么会产生胆囊息肉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理组织学上也就是在性质上并不都一样,它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95%以上的息肉属于这种类型。它是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第二种称为炎症性息肉,是胆囊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组织增生,临床特点是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第三种是腺瘤性息肉,少见,仅占全部息肉的0.5%,一般为单发性。三种息肉里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肿瘤性病变,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有演变成为癌肿的可能。 二、胆囊息肉会造成什么危害 约5%的人群患有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在超声体格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一小部分人会感到程度不一的右上腹闷胀或发作胆绞痛,这可能是息肉恰好长在胆囊管附近。胆囊管是向外排泄胆汁的一条很细的管道,息肉妨碍了胆汁的出路,造成胆囊腔压力升高而引发不适和疼痛,日久还会导致慢性胆妻炎。息肉合并结石的人出现上述表现,可能主要还是与结石有关。 前面谈到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胆囊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如果不引起临床症状,对身体和生活并无大碍。腺瘤性息肉是一种有恶变倾向的肿瘤,应该说这才是最大的潜在威胁。按目前的影像学技术水平,只能大致上区别息肉的性质,至于判断息肉有无癌变在早期就更加困难。不过腺瘤性息肉毕竟很少见,总数不到1%,而且是否发生恶变与息肉的大小有密切关系。通过总结、分析大量的病例,发现1厘米以下的息肉几乎无恶性变者,一且息肉长大超过1厘米,癌变的机率陡然增高至2%-13%,有的医学文献报告甚至超过20%。 三、胆囊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没有甚么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消退,因此打针或吃药是不能治愈胆囊息肉的。对需要治疗的胆囊息肉,现在唯一的方法是做手术,摘除整个胆囊。问题在于:有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治疗。 得了胆囊息肉如果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经医生检查又能排除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可考虑手术。如果已经形成了慢性胆囊炎特别是合

胆囊癌常识

五行平癌——胆囊癌常识 一、胆囊癌的常见症状 (一)胆囊癌的早期症状: 1. 右上腹疼痛: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 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等症状,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二)胆囊癌的中期症状: 1. 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绞痛,进行性加重。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背、胸等处。或右上腹疼痛,消瘦、黄疸也较常见并可有软弱、等。有时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右上腹扪及块物者约占半数。 2. 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 (三)胆囊癌的晚期症状 1. 黄疸: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2. 发热: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3. 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 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4.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消瘦、尿色深黄,如酱油或浓茶样,大便色浅黄甚至陶土色等,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时可有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有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象。 5. 皮肤瘙痒: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6.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所致。也可是癌肿侵入邻近血管所引起的出血,此时出血量可较大。

胆囊有息肉怎么办

胆囊有息肉怎么办 胆囊有息肉怎么办?胆囊息肉患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在例行体检时才会被查出。很多人对这一疾病并不了解了,特别是治疗方面,那么胆囊有息肉怎么办?下面看一下。 文章目录 胆囊有息肉怎么办 1、双花连胆汤治疗胆囊息肉 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汤治疗胆囊息肉 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 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 3、四君子汤治疗胆囊息肉 党参15、白术15、茯苓15、甘草6、黄芪15、鹿角霜9、黄芩12、蒲公英15、柴胡12、枳壳12、白芍15、山药15、茵陈蒿20、乳香6、没药6、丹参15。 药方功能:四君子汤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4、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 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胆囊息肉的手术治疗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 粘连不重的术前依据是:B超胆囊壁不厚、光滑,口服胆囊造影剂显影,并具有浓缩功能。 2、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避免大切口术式诸多弊端,效果明显。小切口术式应用范围广,对腹壁较薄者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引流是可行的,且具有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所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不高的优点。 3、保胆息肉摘除术: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 jbk.39./ 胆囊息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胆囊息肉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医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Moriguchi等报道的8例恶变者中,7例息肉直径10mm,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ge;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Terzic等的100例PLG手术经验,恶性病人73%60岁,多数为单个;88%的病变10mm。因此,认为60岁、有胆石共存、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只是将年龄改为50岁。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应手术。Wolper 持同样观点,认为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一经发现均应切除。Lshikawa等

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9例(13%)为癌;30例无蒂,10例(33%) 为癌。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plusmn;4)mm,显著小于有蒂癌 (22plusmn;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 le;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ge;30mm。认为最重 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也应立 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邓绍庆综合PLG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 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Kubota对PLG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 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full thickness cholecystectomy)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LC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胆囊息肉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文章:39疾病百科 jbk.39./dnxr/yyzl/ 胆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我国中医认为,诱发胆囊息肉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二。 一是人体内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以致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长出胆囊息肉;二则是人体内肠胃积滞,使得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造成肝功能失常,长期发展而导致胆囊息肉出现。 因此,要使用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就要从以上两点致病因素着手,对症进行调理。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护.胆.调.息.方。 材料:护.胆.调.息.方.1付。 做法:将方中的药材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大火煮至沸腾,再以小火慢煎30分钟。取汁,分3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楂菊决明方。 材料:决明子15克,杭菊花10克,山楂10克。 做法:将上述三种药材放入锅中,加水浸泡片刻,然后以文火煎煮至沸腾。滤出,代茶服用。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双花连胆汤。 材料: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制香附15克,白芍15克,青皮15克,元胡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茵陈15克,茯苓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稍作浸泡后再行煎煮,煮至沸腾后滤出,分3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丹参田鸡汤。 材料:田鸡250克,丹参30克,大枣10克。 做法:丹参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大枣洗净、去核,田鸡去皮、洗净。将以上三味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以文火炖至田鸡熟透,捞去药包,加入调味品后食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逐瘀消症汤。 材料: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煅蛤壳30克,炙鳖甲20克,醋浸炒香附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五灵脂10克,凌霄花10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注意五灵脂要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再放入。开文火煎煮,待煮至沸腾后滤出,分2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温胆汤。 材料:陈皮90克,半夏60克,竹茹60克,枳实60克,茯苓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5片,大枣1枚。 做法:将上述材料全部置于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以文火煮至沸腾,去渣取汁后服用。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蒲公英粥。 材料:干品蒲公英40—60克或者鲜品蒲公英60—90克,粳米50—100克。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给你点饮食建议: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另外,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各种食品中胆固醇含量见下表:黄瓜、木耳、海带、香菇、胡萝卜、豆芽等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互为果因所致,采用“乌僵薏柴汤”治疗,可使息肉缩小或消失。其配方组成是: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柴胡、法半夏、水煎分两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B超复查后息肉缩小则加服一疗程,若息肉消失则无需再服药。倘若胆囊息肉过大(直径大于1厘米)则应请外科医生诊治。 这个是我帮你找的,你可以让药店的老中医看看这个配方,试试看效果怎么样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习惯的不规律,环境的变化,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成上升趋势。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施恩中医胆囊医院,胆病专家相艳英教授说,人们现在的治病意识也不断提高,为了治疗胆囊息肉,四处奔波的找治疗胆囊息肉的偏方,但是在这里提醒大家,并不是什么中药都适合胆囊息肉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后在服用。现在就为患者介绍一些治疗胆囊息肉的偏方:

中医两组方消除胆囊息肉,真的不用手术摘除了

中医两组方消除胆囊息肉,真的不用手术摘除了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息肉日益高发,现在发病率达到了6%。也就是说,平均16个人里面就会查出一个胆囊息肉。息肉、结节这些被称为良性的肿瘤,它会不会癌变?是治疗还是观察?然而,有一种神秘中药能“吃走”内脏息肉,而且我们经常会吃到它!它是什么?本期《大医本草堂》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雪亮教授揭秘“吃走内脏息肉”的中药,分享中医治疗息肉、结节的经验妙方,同时还有预防息肉代茶饮,美味保健菜肴!千奇百怪的肿瘤根据肿瘤存在的方式,可将肿瘤分为实体瘤和非实体瘤,也就是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介于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例如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张雪亮主任提示:包块肿瘤并非都是恶性。中医奇方治息肉西医认为胆囊息肉超过1公分(1厘米)就需要做手术摘除,中医则认为1公分左右的胆囊息肉,在治疗上则使用软坚散结的方法。张雪亮主任提示:中药可以软坚散结,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类。神秘中药——牡蛎牡蛎微寒,肉、壳、油皆可入药,归肝、胆、肾经。具有止汗,止酸,软坚散结的功效。治疗息肉、结节则使用牡蛎壳入药。消瘰丸消瘰丸是古籍《医学心语》中软坚散结的名方,主要由三味药组成,牡蛎、玄参、浙贝。具有软坚散结、清热滋阴的作用。张雪亮主任提示:

消瘰丸为基础方,在治疗胆囊息肉上只能治标不治本。除了消瘰丸,张雪亮主任临床上还经常使用化肝煎,达到治疗胆囊息肉标本兼治的结果。化肝煎【药材】青皮、陈皮、山栀子、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功效】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张雪亮主任提示:临床上针对胆囊息肉的患者采用消瘰丸+化肝煎组方治疗,根据病人特点进行加减化裁,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缓解息肉代茶饮乌梅甘草茶【做法】取乌梅肉5个、甘草3-5克,热水冲泡,代茶饮。【功效】乌梅有祛死肌除恶肉的作用,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生长。本茶具有缓解息肉、结节的作用。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邀请多位权威中医专家坐镇,手把手为您传授简单、实用、有效的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让您找到保持健康的捷径,从而强壮身心,健康生活。播出时间为每天上午10:00,周一至周日。也可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大医本草堂官微,参与健康活动赢取好礼!(点击底部了解更多将自己的疑问告诉我们)。

胆囊息肉案例

一、60岁大寿胆息肉来袭如何是好? 家住丰台的陈老太太在去年过60岁大寿的时候,在席间吃了一点稍微油腻的食物,便感觉腹部有轻微的胀痛,甚至有点恶心想吐的感觉,陈老太太身体一直都很硬朗,最近几年来,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是几乎没生过什么病。因此60大寿过后,腹部的胀痛没能引起老太太的重视,老太太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息术为60老太带来健康 但随后的一年里,只要老太太一吃油腻的食物,就会产生腹部疼痛的感觉,并且疼痛越来越严重,这痛折腾得老太太寝食难安,于是当即被家人逼着到家附近的医院做了个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陈老太太胆囊内有1.5×1.0cm大小的胆息肉,这就是引起陈老太太每次疼痛的根源。 医生建议老太太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是家人害怕老人年岁大了,经不起手术的折腾,所以对于老太太的手术有点犹豫,老太太儿子说唯一担心的就是胆囊切除后对消化有一定的影响,怕以后不好吃东西。因此就到处打听有没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后来在网上查到位于小屯路10号的北京武警三院治疗胆囊息肉采取的是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完整的保留胆囊。因此家人立马带着陈老太太来到了武警三院。 在武警三院,专家为老太太做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老太太的胆囊功能完好,因此专家决定为老太太施行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息术。手术过程非常成功,不仅顺利的取净了息肉,而且完整的保留了胆囊功能。术后陈老太太恢复的很好,再也不用忍受胆绞痛的折磨了,陈老太太和家人都非常高兴。 权威专家介绍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息术 据武警三院保胆取石首席专家刘玉辉主任介绍,武警三院开展的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是WOLF硬镜、Olympus纤维胆道镜、迷你腹腔镜三镜联合应用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是目前世界领先的保胆取石手术。只需在腹壁开微孔,在可视环境下进行结石清除。整个手术微创、可视、安全系数高,在彻底取净结石的同时,还完整保留胆囊和胆囊生理功能,让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健康生活。 武警三院专家提醒胆囊疾病患者治疗应该适时就医,经过权威医院医生的认真分析可以为您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做到“治疗合理、观察有序”,切莫忽视了它的危害。如果有结石、息肉各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武警三院在线专家,武警三院专家将为您解答。网上预约者可免专家挂号费,享受更多胆石症治疗优惠。 二、80岁的老人还能接受保胆取息手术吗? 80岁的老人还能接受保胆取息手术吗?一听到患者年龄,肯定有很多患者、家属,甚至医生都会摇头。不过正在武警三院病房里休息的82岁老人何先生却不这样认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