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吉白茶茶苗的种植及技术要求

安吉白茶茶苗的种植及技术要求

安吉白茶茶苗的种植及技术要求
安吉白茶茶苗的种植及技术要求

安吉白茶茶苗的种植及技术要求

㈠园地选择

1、园地应选择在ph4.5-6.5之间微酸性土壤。

2 坡度在25°左右。

3 朝向:第一朝北,第二朝东,第三朝南,第四朝西。

4 茶圆要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最高不超过600米。

5 新种茶园开垦深度为50cm以上,将树根、石块等置于行边作坝,做好梯田,梯田内低外高,主要防止水土流失。

6、在规划种植行时,安排好园区主、支干道互通,坡地茶园主干道要求是s型,不能直上直下,园区内沟渠相通,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建成移动式喷、漏灌系统。

㈡种植

1、品种选择

品种应选择粗壮的白茶茶苗。

2、种植

种植时间:晚秋8月中下旬-10月底前或早春2-3月份移栽。

种植数量:每亩用苗3300-3500株。

种植行距:130到150cm

种植株距:30cm*(每株种两棵,两棵大小均匀)

种植前做好梯田,梯田中开沟,沟底放入有机肥和山的表面肥土,然后种植茶苗。

种植前:取苗的前天晚上要在苗床上浇足水份,第2天拔苗,最好

带土,拔好的苗要防止太阳灼伤。及时装入塑胶带内。

种好后:用双脚踩紧,然后浇下适量的水,最后围上松土,最好选择下雨前种植。对种植好的安吉白茶茶苗及时进行修整。一般离地面20公分左右。

㈢种植后管理

1、水的管理

种植后如遇连续晴天,应每隔3-5天浇透水一次。

2、防冻管理

移栽茶苗因抗性较差,冬季防冻是关键,一是铺草,二是浇水,三是拥土。

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陆文渊

25 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陆文渊1*,钱文春1,赖建红2,楼黎静1 (1.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 湖州 313000; 2.安吉县农业局,浙江 安吉 313300) 摘要:本文从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安吉白茶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安吉白茶;白叶一号;产业;发展对策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Anji Baicha Industry LU Wen-yuan 1*, QIAN Wen-chun 1, LAI Jian-hong 2, LOU Li-jing 1, (1. Huzhou Economic Crops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tation ,Huzhou ,Zhejiang 313000,China ; 2. Anji Agriculture Bureau ,Anji ,Zhejiang 313300,China) Abstract : the problems in front of Anji baicha industry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were provid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Anji baicha industry. Key words: Anji baicha; baiye-1;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measures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典型的丘陵山区,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9%和73%,被人称之为是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都十分优越,历来是著名的优质茶产区[1]。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3.9万亩,其中安吉白茶10万亩,2011年茶叶总产量4400 t ,产值12.5亿元。 1 安吉白茶的特点 安吉白茶(白叶一号)品种早春幼嫩芽叶失绿呈玉白色,经脉翠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化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安吉白茶以叶白、脉绿、香郁、味醇独树一帜,其外形条索细紧,形似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甘甜,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白脉绿[1-5]。 安吉白茶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高于普通绿茶的3~5倍,罕见的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品质基础。研究表明安吉白茶,对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2]。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评价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2 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 安吉白茶是上世纪八十年初由科研人员在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的一棵野生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年,追根溯源宋徽宗《大观茶论》明确了安吉白茶的“原产地”[3]。安吉白茶通过无性繁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通过成立安吉县白茶开发领导小组、申报证明商标、制定安吉白茶标准、成立安吉白茶协会、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发展到现在拥有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1000 t ,年产值超11.6亿元,从业人员二十万之众,形成了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生产和加工大户,成立了31家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安吉白茶产业现已成为安吉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 基金项目:湖州市2010年一般科研(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2010YN05)。 作者简介:陆文渊(1982-),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 茶叶科学技术 2012(1):25~27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安吉白茶产地安吉县

安吉白茶产地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茶叶特性及外形特征:安吉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水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安吉白片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功效:1.保护神经细胞,对脑损伤和老年痴呆症可能有帮助; 2.能通常调节脑中神经传达物质的浓度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 3.具有消除神经紧张和镇静作用; 4.提高学习能力与记忆力 5.改善女性经期综合症; 6.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 7.减肥、护肝的作用。

冲泡方法: 1.备具:玻璃冲水壶,茶盘、茶托、茶荷、茶匙、茶枝、茶巾等器具。 2.备水:将沸水倒在玻璃壶中备用(水温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 3.温杯:倒入少许开水于茶杯中,双手捧杯,转旋后将水倒于孟。 4.置茶:用茶匙取安吉白茶少许置放在茶荷中,然后向每个杯中投入3克左右白茶。 5.浸润泡:提举冲水壶将水沿杯壁冲入杯中,水量约为杯子的四分之一,目的是浸润茶叶使其初步展开。 6.运茶遥香:左手托杯底,右手扶杯,将茶杯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香气充分发挥,遥香约0.5分钟。 7.冲泡: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量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8.奉茶:用茶盘将刚沏好的安吉白茶奉送到来宾面前。 9.品茶:品饮安吉白茶先闻香,再观汤色和杯中上下浮动玉白透明形似兰花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安吉白茶的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安吉白茶的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安吉白茶是绿茶中的珍惜品种,近年来由于其优良的品质,越来越多地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安吉白茶作为绿茶中的一种,就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而言,安吉白茶有与其他绿茶的相同之处,也有与其他绿茶的不同之处,今天笔者想结合网络资源及自身经验,谈谈安吉白茶的加工制作流程。 从茶棵上采摘下来的安吉白茶,主要要经过以下的制作流程后而得到成品安吉白茶: 一、摊放: 摊放是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加工前必不可少的处理工序。对于安吉白茶-- 绿茶中的珍品来说当然更为重要。之所以采摘后的茶叶在杀青制作之前要经过摊放,是因为摊放使鲜叶发生轻微的理化特性变化,蛋白质发生水解使得氨基酸含量增加,内源B -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提 高; 结合态的芳香化合物降解为游离态成分,增加可挥发芳香物质,从而提高最终成品茶叶香味。摊放过程中,叶组织逐步失水,鲜叶的含水量也就发生变化,细胞膨压减小,鲜叶脆性降低,从而使得鲜叶的可塑性增强;鲜叶水份的减少,有利于控制杀青时茶锅的温度,提高杀青的质量,从而使得最终的成品茶颜色更为绿黄新鲜。 摊放要注意: 1,鲜叶要摊放在软匾、篾席或专用的摊放设备上,不可摊放在水泥地上,原因就不用说了。2,鲜叶摊放时,应根据采摘茶地的不同、采摘时间的不同、茶棵老嫩度、晴天雨天采摘的鲜叶的不同,要分开摊放。这主要是因为以上的不同使得所采摘的鲜叶的理化特性不同,理化特性的不同使得我们在摊放时间,摊放厚度,以及之后的制茶工艺流程上有所差异。比如:晴天可以适当厚摊,以防止鲜叶失水过多;雨天采摘的鲜叶水份含量多,鲜叶应适当薄摊,延长摊放的时间,以便加速散发水分。 3,摊放的鲜叶,要避光摊放,被光照射的鲜叶会导致最终成品茶的颜色变得发黑难看。同时也会影响到成品茶叶的口感。 4,鲜叶摊放过程中,薄厚要均匀,尽量减少翻动;这个主要是尽可能地保证摊放后鲜叶的理化特性一致性,以及不损坏成品茶的外观。 5,一般当鲜叶发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透露即可,说明摊放的时间够了;若鲜叶呈挺直 状态,表示失水太少;若芽梢弯曲,叶片发皱,整个芽叶萎缩,表示失水太多,均不符合摊放的 要求,实际经验是:手抓一把茶,捏紧再松开,如果鲜叶不蓬松开来,说明摊放好了。 、杀青: 最早出现“杀青” 一词,还要说到我们古代写字用的竹简。众所周知,在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古人是用竹简来记录的。那么竹简又是如何制成的呢?在《太平御览》(宋太宗命李昉等14 人编辑的一部五代以前的重要文献资料)中,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我们所熟悉的《新序》、《说苑》、《列女传》等就是来自于他)在他的《别录》(是中国第一部有书名并且有解题的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书)中提到:“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乾之” 。意思是说把竹子加

大佛龙井茶种植技术

大佛龙井茶种植技术 龙井因其形态不同有各异的种植要求。总之,同一块土地,不宜连年作苗圃,应与绿肥和水旱作物轮种,且苗床需进行二次翻耕。 适制良种 龙井长叶: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芽叶黄绿色,茸毛少,新梢持嫩性强,春季发芽早,一般3月中旬萌发,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比福鼎大白茶早2~3天),一芽三叶百叶芽重达36.2克,单产高。适制龙井等扁茶和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尤适宜炒制高档龙井茶,色泽绿中带嫩黄,外形短小较肥壮,茶叶卖价高。抗寒性强,扦插繁殖成活率高。 龙井43: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芽叶纤细,茸毛少,春梢基部有一淡红点。育芽能力强,发芽早而整齐,密度大,龙井茶产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萌发,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百芽重39克。单产高。适制扁茶和绿茶。茶香气清高持久,色泽嫩绿,外形美观,易制成高档龙井茶的品质。该品种抗寒性强,适应性广。抗病力、抗旱力较弱,新梢持嫩性较差,在栽培时,宜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栽种,并注意及时分批采摘。 迎霜:无性系,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育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百芽重45克。单产高。适制红茶和绿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制成龙井茶香高持久,味鲜浓,色泽黄中带绿,外形稍带毛。该品种抗寒性尚强,扦插繁殖力强,但抗旱性差,适宜于种植旱田及平地,种

植时需适当密植或压低定型修剪高度,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螨类、芽枯病,适当增施夏秋肥。 浙农113:无性系,属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至4月初(与福鼎大白茶开采期相同)芽叶短小、肥壮,一芽三叶百芽重88克。单产高。制成龙井茶香气清香持久,色泽长时间保持绿翠。第一轮芽叶含毛尚多,可作为搭配品种,拼配后提高内质。抗寒性强,尤适宜在高山寒冷地区种植,抗旱性与抗病虫性强。 浙农139: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芽叶短小、肥壮、深绿色,茸毛尚多,芽叶生育能力强,持嫩性强。新昌茶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上旬,比乌牛早迟2~3天。一芽三叶百芽重58克。产量高。适制绿茶,制成的龙井茶色泽绿翠,香气高鲜,滋味鲜醇,品质优良,外形稍带毛,加工时注意多磨去毛。抗寒性与抗旱性均强,扦插繁殖力强。但抗病性较差,宜种植在高燥土层深厚的园地和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地区。 浙农117: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芽叶绿色,茸毛少,育芽能力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与迎霜同期,一芽三叶百芽重52克。适制绿茶、红茶。制成的龙井茶扁平光滑,整体性好,香气较高。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芽心好,采摘时应注意及时偏嫩采摘,以防茶芽生长过快,芽叶偏长。 乌牛早:无性系,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稀。叶绿色,茸毛少,叶质较软。新昌茶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

安吉白茶知识

安吉白茶的品质特征和生理机制 安吉白茶从1980年发现时的一个单株,迅速培育成为一个品种群,并有了二万多亩栽培面积,数千亩投产茶园,超亿元产值,“安吉白茶”一举成了我国名特优茶类中的佼佼者。其品种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都是我国茶树育种史上少有的。综其然,主要是在于它有特殊的白化现象、优异的自然品质和独有的茶韵,而这一切又是其他品种所不具备的。 一、品质特征及成因 用春梢一芽一二叶所制成的“安吉白茶”,具有翠绿间黄的色泽,清鲜持久的香气,鲜爽甘醇的滋味,鹅黄明亮的汤色,玉(肉)白脉绿的叶底。冲泡时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饭后唇齿留香,甘醇生津,欲罢不能。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安吉白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的特征和底蕴。 现在的“安吉白茶”是用鲜嫩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复炒—烘焙而制成的,从制茶工艺看并无独特之处,因此,品质的形成应该是取决于其自然品质,而这又似乎与以下两方面有关。首先,优越的自然要件。安吉白茶原生长在浙西北海拔800米的山区,属天目山系。境内群峦叠嶂,云遮雾霭,以竹木为主组成的林相常年葱绿,由花岗岩母岩风化成的土壤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绝对低温一般在-10℃以下,相对湿度大,直射的兰紫光较少。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发生的突变体形成了独有的遗传特性,如有规律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代谢特征。据测定,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左右,茶多酚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这样的高氨低酚在我国众多品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 据研究,安吉白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是较强的,如越冬芽在冬季不度过低温期,翌年春梢的白化现象就不显著,表明低温是诱发白化的重要条件。一些南部低海拔地区引种后反映,白化现象不明显,品质也逊于安吉本地,这可能是生态条件差异大,越冬期低温不足所致,因此引种安吉白茶首先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第二,特殊的生理机制。据研究,安吉白茶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白化现象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也即越冬芽在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下时生长的新梢才有白化现象,超过这一阈值就不表现,并逐渐返绿,夏秋茶也均为绿色。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二年生茶苗先放在10℃的人工气候箱中预处理二星期,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5℃、19℃、23℃三种气候箱中。6天后观察,15℃和19℃组的长出的一芽一叶均为白色,23℃组的虽已长到一芽二叶,都是绿色;12天后,23℃的长到一芽三叶,仍是绿色,也即23℃的苗没有出现在白化现象,15℃和19℃的与田间苗一样,叶白脉绿。我们再将处理过的15℃的苗放入23℃中,发现4-7天后开始返绿,16天后完全复绿;将23℃没有白化过的苗放入15℃温度中,叶片并不表现出白化现象。由此表明,安吉白茶是否白化,关键是第一轮芽生长时所处的温度范围,超过23℃就不会变白。 在白化期间,由于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缺失,导致了芽叶变白;在生理上,由于RUB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着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使可溶性蛋白质的大量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平均含量达到一般品种的一倍以上(在已系统鉴定过的我国600余份种质资源中仅有个别的超过6%),这一特殊的变化,是形成“安吉白茶”优异品质的基础。 安吉白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22℃之间,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

安吉白茶

生产实践表明,大凡四周为竹林或邻近竹林的茶园所采制的茶叶,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兰香,且越靠近竹林的其蕙兰香越明显。也许正是竹乡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惊世骇俗的安吉白茶树和安吉白茶。 产品性状 安吉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 6外形特征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安吉白茶还有一种异于其它绿茶之独特韵味,即含有一丝清泠如“淡竹积雪”的奇逸之香。茶叶品级越高,此香越清纯,这或许是茶乡安吉的“风土韵”。“凤形”安吉白茶条直显芽,壮实匀整;色嫩绿,鲜活泛金边。“龙形”安吉白茶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显玉色,匀整。两种茶的汤色均嫩绿明亮,香气鲜嫩而持久;滋味或鲜醇、或馥郁,清润甘爽,叶白脉翠。根据品级不同,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不等,高品级者芽长于叶。此外,精品安吉白茶其干茶色泽金黄隐翠(尤其是明前茶,不少绿茶也有这个特点)。鉴于安吉白茶茶青的特性,采用西湖龙井制作工艺生产的“安吉白茶龙井”,从追求“完美”的品饮角度而言,多少有些“屈就”了“玉般娇贵”的安吉白茶,抑制了“凤形”安吉白茶所具有的优点,并显现出某些缺点(特指原料为“白叶一号”者)。也因此,“龙形”安吉白茶不论在消费者认知、市场占有率,还是茶叶售价上,目前尚无法与“凤形”安吉白茶并驾齐驱。 保健功效 安吉白茶 1.保护神经细胞,对脑损伤和老年痴呆症可能有帮助:安吉白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中的二苯胺,能够保肝护胃,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2.能通常调节脑中神经传达物质的浓度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安吉白茶富含氨基丁酸,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3.具有消除神经紧张和镇静作用; 4.提高学习能力与记忆力:安吉白茶含微量元素锰、锌、硒及茶多酚类物质,能增强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对脑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5.改善女性经期综合症;

浙江省主栽茶树品种工艺白茶的滋味成分研究

茶叶科学2016,36(3):277~284 Journal of Tea Science投稿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bb8319068.html, 浙江省主栽茶树品种工艺白茶的滋味成分研究 龚淑英1,谷兆骐1,范方媛1*,李春霖1,刘婉琼1,徐鹏程1,陈萍1,毛祖法2 1.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2.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采摘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迎霜、鸠坑和安吉白茶6个浙江省主栽品种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加工白茶,跟踪测定加工过程中茶叶主要滋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福鼎大毫茶品种为对照,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萎凋过程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升高。福鼎大毫茶的鲜度、苦度、涩度均为最强,安吉白茶甜度最强。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感官审评综合品质最优,且喜好度最高。不同品种白茶间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酯型儿茶素与白茶的苦度、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鲜味氨基酸与鲜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感官审评与滋味品质成分,春雨1号与传统白茶风格最为接近,浙农113与春雨2号可以用于开发浙江白茶新产品。 关键词:浙江;白茶;滋味定量描述;滋味品质成分;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571.1;TS27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2016)03-277-08 DOI:10.13305/https://www.doczj.com/doc/bb8319068.html,ki.jts.2016.03.007 Research on Taste Compounds in White Tea Processed from Cultivars in Zhejiang Province GONG Shuying1, GU Zhaoqi1, FAN Fangyuan1*, LI Chunlin1, LIU Wanqiong1, XU Pengcheng1, CHEN Ping1, MAO Zufa2 1. Institute of Tea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 Agricultural Depert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20, China Abstract: Six tea cultivar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cluding Zhenong 113, Chunyu 1, Chunyu 2,Yingshuang, Jiukeng and Anjibaicha were utilized to process traditional white tea. The dynamic changes of main flavor components during withering were tracked. Sensory evaluation,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d chemic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make comparison of each cultivars using Fudingdahao as a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s decreased, and amino acid increased during withering process. Fudingdahao showed the strongest taste of umami,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While Anjibaicha exhibited the highest sweetness. Zhenong 113, Chunyu 1 and Chunyu 2 presented good quality and high preferences according to sensory evaluation. Taste compounds ha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cultivars. Catechins and ester catechin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but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weetness. Amino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mami.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s of taste compound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we suggest that Chunyu 1 can be processed into traditional white tea, while Zhenong 113 and Chunyu 2 can be used to develop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Keywords: Zhejiang province, white tea,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ingredients of taste, correlation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5-12-11 修订日期:2015-12-24 基金项目: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计划(N20150049)、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23)。 作者简介:龚淑英,女,教授,主要从事制茶工程与品质鉴定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1119672391@https://www.doczj.com/doc/bb8319068.html,

安吉白茶引种与种植技术

安吉白茶引种与种植技术 陈光旭 肖欢喜 (浙江省永嘉县茗岙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永嘉325116) 摘 要:本文主要对安吉白茶的选址、种植规格、移栽时间、栽种技术、施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白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白茶;种植;施肥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09)14-181-002 茗岙是因茶而命名,茶叶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天然绝佳的品质,深受社会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更好的发挥特色,发展茗岙茶业,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1月从安吉引用13.3hm2的白茶品种,经过3a精心的种植管理,现已初现效益。 1 科学选址、细心整理园地、施足底肥 根据白茶的生长特性和我乡实际农业产业生产的结构,确定章当村村民潘世停的地作为试验基地。该地位于章当村的后山,避风向阳、是土层深厚的缓坡。全土层深度为1-2m,松土层0.7m左右,是通气保肥性良好,酸性的山地黄壤。种植前15d,土壤深翻45-50cm,28d前开好排水沟,平整好土地,然后每666.7m2施栏肥1 000kg,硫酸钾复合肥100-150kg作底肥,移栽时根系不能直接碰到肥料,以免肥料伤根,影响茶苗成活。 2 种植规格 采取单行穴栽,行距1.3m,丛距0.4m,每丛种2-3株茶苗。 3 移栽时间 2006年1月。 4 栽种技术 茶苗移栽定植时,要按种植规格确定的行、丛距,开好定植穴,保持穴内土壤湿润,最好随开随栽。定植时适当深栽,埋至根颈处为宜。栽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壤填入穴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手轻轻提苗,使茶苗根系既能自然舒展,又与土壤紧密相接,并随即浇足定根水,且在茶行两侧铺好柴草,以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地温。 5 科学管理,合理施肥,防治病、虫、草害 为了提高白茶白化程度,提高品种和产量,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肥、分期追肥、多肥配合,深浅适宜的施肥原则。根据茶树生长周期需要的各种肥料,秋冬施基肥时,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配合部分复合肥,根据茶树新梢生长的轮次和需肥的连续性,在各轮新梢生长前,及时分批施用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和根外追肥,促进茶芽萌发。采摘后每30d施1次追肥,连续5次,在秋末冬初重施基肥。夏秋期间雨量较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快,茶树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较慢,此时除正常的施肥外,可隔5-7d进行1次根外喷肥,每666.7m2用0.5%-1%的尿素水溶液50-100kg进行根外叶面喷施。白茶茶园的病虫防治采用生物、农业和综合防治的方法,不喷农药。 6 修剪 幼龄茶树顶端生长优势明显,有效合理的定型修剪 对培养丰产、稳产优质的茶树树冠结构及茶园园相非常重要。投产时的茶树高度在70-75cm,最高不超过75cm,高宽比控制在1.0:3.5或1.0:4.0。第一次定型修剪,主枝高控制在8-12cm,最高不得超过14cm;第二次定型修剪时,在第一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2cm。此后,第三、四、五次依此类推,在相应高度处施剪,直到第六次定型修剪后高度达60-70cm,此时幼龄茶园进入初产期。(下转208页) 作者简介:陈光旭(1980-),男,浙江永嘉人,大专,助理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09-06-30 (上接134页)若成熟度差异很大,可采用药剂调理进行催熟,一般当8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1 000mg/kg的乙烯利达到机收目的。 3.1.2 油菜含水量 油菜植株的含水率也是适宜机收的重要指标,雨后及遇早晨露水多时植株含水率较高,宜凉干后才能收获。在生产实践中,天气晴好要提前下田作业,遇阴湿天气宜推迟作业时间。 3.1.3 土壤墒情 对土壤的含水率的要求,以满足油菜联合收割机的行走作业为标准。3.2 机械收割 3.2.1 机械准备 包括割台、拨禾轮的位置和转速、脱粒滚筒的转速、清选风量的调整。 3.2.2 机收作业 选择合适的喂入量,清理堵塞清选筛面降低损失率,确保损失率小于8%、破碎率小于0.5%、含杂率小于5%、可靠性有效度大于95%。 3.3 收后油菜籽的处理 机械化收获后的油菜籽的含水率较高,应及时晒干或烘干。如遇阴雨天气,必须及时采取,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张宏民编,马伟芝校)

安吉白茶栽培管理技术

安吉白茶栽培管理技术 1、选好园地 茶园建设,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全土层深度要求达到0.8—1.0米,松土层要求在0.5米左右,并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气保肥性良好的园地。以呈酸性的山地黄壤、沙性黄壤和红黄壤土为好。 2、深翻土壤施足基肥 种植白茶的土壤要求深翻0.45—0.50米,四周开好排水沟,平整好土地,然后每亩施饼肥150—20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0—25公斤(茶叶专用复合肥数量加倍)作底肥,要求移栽时根系不直接碰到肥料,以免肥料伤根,影响茶苗成活。 3、种植规格 一般采取单行条栽,行距1.0—1.3米,丛距0.3—0.33米,每丛种2—3株茶苗;有些梯田茶园宽度不一,可采用双行条植,双行条植的大行距1.3—1.5米、小行距0.35—0.4米,丛距0.3米,每丛2株。 4、移栽时间 一般以10月至次年3月为宜。 5、定植技术 茶苗移栽定植时,要按种植规格确定的行、丛距,开好移植沟,最好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白茶苗根系分布较浅,定植时适当深栽,一般埋至根颈处为宜。栽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壤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手轻轻提苗,使茶苗根系既能自然舒展,又与土壤紧密相接,并随即浇足定根水,最好在茶行两侧铺好稻草,再在稻草上用行间土覆盖,以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地温。 6、水分管理 茶树在幼龄期对水的要求比较敏感,如遇连续晴天,应及时浇水,秋季定植后要注意覆盖保湿,只浇水不施肥,确保成活,如遇连续阴雨要及时做好清沟排水。 7、肥料管理 幼龄茶园:施肥做到少量多次。种植第二年开春后2—3月施肥,以复合肥为主,5—7公斤/亩;以后的4月底至5月初、7月上旬各施肥一次,9月上中旬施冬肥,有机肥100 公斤/亩+复合肥10—15公斤/亩。 成龄茶园:第一次施肥:一般每年在春茶结束后修剪前(4月底5月初)进行,及时补充养分,开沟每亩施有机肥100—1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 第二次施肥: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每亩施有机肥或饼肥50—80公斤(生长旺盛茶园可免施);第三次施肥:9月中下旬至11月初施基肥,用量每亩150—200公斤复合肥20—30公斤或发酵后厩肥1000公斤+复合肥或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 施肥方法:要求开沟施肥,深度20—30cm,施肥后复土。 8、修剪技术 第1次定型修剪:在定植移栽茶苗的当天,定干高度为15cm.,如果高度不够标准,可推迟到第2年春茶生长休止时间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对茶树骨架的形成十分重要,必须精细进行,确保质量,宜用整枝剪逐株依次进行。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时不可留桩过长,以免损耗养分。剪口应向侧倾斜,尽量保留外侧的腋芽,使发出的新枝向四周伸展。剪口要光滑,切忌剪裂,以免雨水浸渍伤口,难以愈合。 第2次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1年后秋季进行。修剪的高度可在上次剪口上提高 10cm.。这次修剪可用篱按修剪高度标准剪平,然后用整枝剪修去过长的桩头,同样要注意留外侧的腋芽,以利分枝向外伸展。

白茶制作工艺流程有多少步骤.doc

白茶制作工艺流程有多少步骤白茶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白茶的制作工艺第一步:摊青 所谓摊青就是指把采集回来的安吉白茶新鲜的嫩叶摊开在地上,让嫩叶的质地发软,芽叶舒展,摊至嫩叶的水分散发出来,并且有一阵清香感透出来就可以收起来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杀青这一步对于制作安吉白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即是通过高温来对嫩叶的组织进行破坏,让嫩叶里所含特迅速转化。这一步一定要掌握好茶叶的温度和温度,而杀青的原则就是一定要高温,且要先高后低,多抛少闷,嫩叶要老杀,老叶要嫩杀。 杀青后,就可以慢慢提高速度,先慢后快,这样茶叶的温度也会慢慢升高,而锅里的湿度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慢慢减低,等看到茶叶变细小且成挺直状,就可以出锅摊凉。 不要以为进行了初烘的茶叶就可以用了哦,其实还需要把初烘过的茶叶摊到软匾处,大家这个时候会发现茶叶又再变软了,这是就是因为让水份重新回来茶叶内部。 通过摊凉再次有了水份的茶叶要进行第二次的烘干,要采用微型的烘干机或者是名茶烘焙机进行烘干,如此名扬江南的安吉白茶就制作成功了。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轻采轻放,以免茶中变碎。 茶叶知识 1、白茶萎凋 大家知道白茶初制工艺是什么吗?首先我们需要让白茶萎凋,鲜叶进厂后,严格分清等级,并及时按进厂先后,级别分开摊放。摊青是在1m直径的水筛内,放鲜叶0.25~0.3㎏,用手转动水筛,使之均匀薄摊于筛内,互不重叠,俗称开青。放置在萎凋架上,过程中不须翻动、手摸,以防鲜叶因损伤红变,或

因重叠而变黑。 白茶在萎凋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白茶的叶色和叶态变化同步进行。叶色由鲜绿转青绿、黛绿、绿泛灰、泛微红。叶态由平卷转波卷、显毫、翘尾、垂卷、定形。 大家知道白茶萎凋鲜叶失水速率和什么有关吗?其实是和内含物质变化方向与萎凋方法、萎凋温度、时间、摊叶厚度及室内相对湿度等密切相关。在正常环境条件下,36小时以前萎叶失水较快,后期失水较慢。当室内相对湿度90%以上,萎凋时失水极慢,加之室内空气不流通,萎凋时有时会出现回潮现象,易引起萎凋叶变红、变黑,对品质不利。 日光萎凋。如产于福鼎地北路银针,将采下的芽薄摊于萎凋帘上,置阳光下曝晒一天,达八九成干,移入室内继续萎凋,至次日再移至日光下晒至九成干,后再用文火烘干。 室内自然萎凋,是白茶萎凋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日光强烈高温或阴雨天,均以室内自然萎凋容易控制。萎凋车间要求宽敞卫生,无日光直射,既通风透气,又便于控制温湿度。春季室温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70~80%,正常萎凋36h后进行第一次赤筛,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赤筛。夏秋气温高,室温控制在30~32℃,相对湿度20%为宜。萎凋总历时45~60h最适宜,不得少于36h,或多于72小时,否则前者带青气,滋味青涩;后者易转黑霉变,品质下降甚至霉变。 鲜叶采摘后,如遇阴雨连绵或低温高湿天气,须加温萎凋,室温控制在28~30℃,相对湿度70%为宜;通风必须良好,切忌高温密闭,易引起芽叶红变。室内加温萎凋,常因室温不匀,芽叶萎凋程度不一致,因此一般只用于中、低级白茶。在萎凋设备条件好的工厂,还可以采用人工气候调控萎凋,应具备有自控去湿机、电热升温机、通风机、风幕机和鲜叶脱水机等。应该说人工气候调控萎凋,是今后白茶生产发展的方向。 2、干燥 干燥是白茶定色阶段,也是白茶固定品质,提高香气关键

白茶种植技术

白茶种植技术 白茶育苗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经试验表明,白茶采用茶籽育苗,其后代呈现性状变异,即没有春季阶段性返白的特性,采用短穗扦插育苗,能保持母本的特性,后代性状一致,繁殖系数高,成活率高。考虑到白茶的经济效益,目前,不设专用母本园,而是母本园与采摘园兼用。扦插时间一般在秋季9—10月,此时期插穗长根快、成苗率高、管理同期短,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一、采穗母树培育 白茶母树在春茶采摘后马上修剪,剪去蓬面鸡爪枝、细弱枝,修剪深度以能长出粗壮枝梢为度。加强肥培管理,在施足氮肥(施用量与同等生产茶园相同)的基础上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增强新梢的分生能力。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母树新梢枝叶健壮、完整。如果预计到扦插时插枝顶端尚未形成驻芽,应在剪穗前10一15天进行打顶,人为地迫使枝梢停止生长,促进其成熟。插穗的生产指标以红棕色为好,绿色硬枝亦佳。 二、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有足够水源、排水方便的农地或水田。土质要求疏松、微酸性的砂质或轻粘质壤上。前作为烟草、麻类、蔬菜的园地不宜作苗圃。苗地应全面深翻,精细作畦,畦面宽100-200厘米,畦沟宽30-40厘米,隧高15一20厘米,苗地四周应开排水沟。苗圃地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饼肥100-150公斤,配施过磷酸钙20公斤,肥料要与畦面土拌匀,然后在畦面上铺上5-6厘米厚疏松的红壤或黄壤心士,铺匀后略加镇压,以各扦插时用。 三、剪穗与针插 从白茶母树剪下的枝条,放在阴凉潮湿处,以防失水过多。当天剪穗,当天扦插。剪取的穗长为3厘米左右,每个穗上应具有1个饱满的腋芽和1片健全的真叶。剪口必须平滑,剪口斜向与叶向一致。茗茶文化网I2h U7O5` i5r1d,` 扦插一般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阳光转弱时进行。先将畦面充分喷水湿润,待泥土不粘手时,按行距7—10厘米将插穗直播或斜插入土中,深度以露出叶柄为宜,边插边将土壤稍加压实。株距视叶片宽度而定,使叶片互不遮叠为宜。每亩苗圃扦插15万枚左右。扦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是 “安吉白茶”是适合名茶生产的新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白茶产业以其“白叶、青筋、清香、醇香”的特点,以及显著的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在过去的20年中发展迅速。安吉白茶产业已成为安吉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自从安吉白茶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安吉白茶的开发、营养保健成分、增白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安吉白茶也逐渐被引入国内茶区。然而,对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栽培种植等方面的总结和探讨还很少。摘要:概述了安吉白茶的研究概况,探讨了安吉白茶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安吉白茶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起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宋徽宗(赵霁的“大观茶论> X1107-1110)”因此,早在宋代,安吉白茶就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优良的品质在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然而,安吉白茶花多籽少,有性生殖的后代易发生性状分化,难以保持母本的特征。因此,茶树的种植规模一直没有扩大到ll-21。 现有安吉白茶母树位于安吉县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米。XXXX 年间,安吉县农业科技人员从安吉白茶群中移植了一株白茶树,分别进行繁殖和栽培。早在XXXX时代,湖州市农业局就设立了“浙北茶树良种繁育”课题,对安吉县的茶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开发另一种千年白茶母树,这种茶树尚未移植到天荒坪大溪村。

随着安吉县政府对茶产业及相关育种项目L展的重视,安吉白茶无性繁殖技术不断成熟,安吉白茶法规日益健全1987年,安吉白茶开发利用试验项目成立(J研究了安吉白茶的加工方法、栽培措施和利用价值),为安吉白茶‘3-41’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随着安吉白茶的进一步发展,1998年安吉白茶被正式更名为“安吉白茶”;在XXXX,安吉白茶被世界茶叶联合会第六届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授予国际名茶金奖经过XXXX岁月,安吉白茶在安吉生化和保健机理的研究、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相应的支持和引导下,发展迅速。在XXXX,安察的面积超过91000亩,产量为675吨,产值为6.7:仅安吉白茶一项,就使安吉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1857元,成为农业生态高效产业和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优质白茶和种植安吉白茶的良好经济效益安吉白茶l8-111品种繁多,分别在江西吉安、上饶、贵州正安、江苏南京、河南广山、桐柏、重庆涪陵、四川邛崃、红叶等地引种。安吉白茶的规模正在向全国扩展。研究了安吉白茶的栽培技术。种植白茶和种植其他绿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安吉白低温敏感茶品种有短植株和生长!顶端优势不强,像有机肥、厌氧肥、茶叶品质与白‘河41’密切相关因此,安吉白茶的栽培和种植需要进行针行改良。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兴趣培养计划(04050669)作者简介:谢文刚(1987-),男,四川泸州人,本科学习,研究方向:茶树栽培与生理方向电子邮件:xwq1573@126.co通讯员唐倩(1963-),女,四川省彭县人,教授,主要从事茶树栽培生理研究。 安吉白茶具有低温敏感品种。海拔越高,白化病卷须越明显,质量

安吉白茶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安吉白茶网络营销策划方案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2003年,经专家考证,宋徽宗所讲到的白茶就是生长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安吉白茶。 一、网络营销策划背景 (一)消费者分析 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图1)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60岁及以上的人群,占38%。年轻消费者并不多,40岁以下消费人群仅占30%。所以我国茶叶市场销售受众面过于集中,没有形成稳定发展的格局。大多数年轻的消费者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很少喝茶。但是他们往往是奶茶、果茶和饮料的忠实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选择了快节奏、便捷的消费方式。 2018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已经达到4.9亿,消费人群的中老龄化和产区化特征依然存在。但相较于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的新式茶饮,原叶茶消费群体总数的攀升速度仍十分缓慢。 年轻化消费已成为贯穿当下茶叶消费市场的一大突出特征,不但年轻人消费占比提升,而且中老年的消费观念也趋于年轻化。 (二)市场分析 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茶叶线上规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19年,中国茶叶线上市场规模达到235.0亿元,相比于2018年,增长了14.6%,预计将于2021年,增至298.0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双十一全天,交易指数排名前三的茶叶品牌依次为大益,修正,中茶。其中大益已是连续第五年蝉联榜首,销售额达到1.56亿元,其次是修正,中茶排名第三。而从交易指数来看,“双十一”不仅为各大茶企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还极大的促进了茶产品的销量。 在传统销售模式遇瓶颈的时候,电商已成为越来越多茶企茶商考虑的一个方向。在不少茶企茶商的眼里,茶叶电商仍然是一块能做大的“蛋糕”。 (三)产品分析

六大茶类的特点及加工工艺

绿茶: 基本特征:绿茶为不发酵茶,特点是“绿叶清汤”,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按杀青的受热方式划分),按形状分有条形、圆形、扁形、片形、针形、卷曲形等等,香气的类型则有豆香型、板栗香型、还有花香型和鲜爽的毫香型,滋味鲜爽回甘、浓醇,具有收敛性。 2)加工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3)典型代表: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安吉白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等。 黄茶: 基本特征:黄茶也是轻发酵茶,与绿茶相比,黄茶在干燥前或后增加了一道“闷黄”的工序,因此黄茶香气变纯,滋味变醇。黄茶的基本特点为“黄汤黄叶”,汤色黄亮,滋味醇厚回甘。又分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2)加工工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3)典型代表:君山银针、霍山黄芽 白茶: 基本特征: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白茶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态自然伸展,叶缘垂卷,芽叶连枝,毫心银白,叶色灰绿或者铁

青色,内质汤色黄亮明净,毫香显著,滋味鲜醇,叶底嫩匀,要求鲜叶“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满披白色茸毛。 2)加工工艺:白茶的工艺较为简单,为室内自然晾干或者烘干。鲜叶——萎凋——烘焙(阴干)——挑剔——复火 3)典型代表: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主要产地是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 青茶: 基本特征:青茶又叫乌龙茶,是半发酵的一类茶叶。总体上,按工艺划分为浓香型和清香型,也即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之分,但具体的花色品类之间仍然有较大的差异。青茶基本上又可分为四大派别:闽北武夷岩茶、闽南铁观音、广东单丛和台湾乌龙。传统工艺讲究金黄靓汤,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发酵程度,总体风格香醇浓滑且耐冲泡;而新工艺讲究清新自然,形色翠绿,高香悠长,鲜爽甘厚,如铁观音。闽北的武夷岩茶和其它各类青茶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岩茶后期的碳焙程度较重,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明亮,有较重的火香或者焦炭味,口味较重,但花香浓郁,回甘持久,如大红袍,在火味中透着纯天然的花香,也是十分难得。青茶的香型较多,一般为花香、果香。铁观音的特点兰花香馥郁,滋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