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比较分析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比较分析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比较分析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指: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

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4)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6)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维持了40多年。两者都是战争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史学界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的一些成果。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创立过程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实际上是从战后的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开始的,甚至其主体部分——《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连同《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都是在巴黎委员会这一次会议上完成的。所以,实际创建凡尔赛体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1919年1月至1920年8月。”这么短的时间签订了如此多的媾和条约,其“速度之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条约制订者们根本无法就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甚至当德国人已经应召来到凡尔赛时,“条约仍然很不完备,德国人仍然在等待”。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则截然不同,它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还在战争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建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10年。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战略格局的不同 传统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格局。美、日的崛起和扩张实质上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复返。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扮演主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强权政治、秘密外交的产物,具有十足的反动性质。雅尔塔体系虽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痕迹,但在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处置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使尽浑身解数打击德国,力图使这个国家最大限度地遭到削弱。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坚持国联是一个遏制德国的体制。《华盛顿和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为复仇而确立的凡尔赛和平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复仇主义温床”。 第1页共1页

专题四 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知识梳理: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的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国际关系演变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好坏取决于国家利益是否有冲突。 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基本要素是①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②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是各国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知识简表: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3、重难点透析: (1)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不同点: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⑥体系的性质不同。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2)简述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变化后中国的地位: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变化的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两极格局时的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②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3)近现代国际关系中主要的双边、多边关系 ①法、德、意三国的关系 主要史实:9世纪前期,他们都属于查理曼帝国后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德矛盾从此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意分别形成了对立的军事集团,矛盾加剧。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对德国实现最严厉的制裁,通过了损害德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法德仇恨进一步加剧。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化加强,开始突破凡尔赛体系,法国为求得一时和平对德采取绥靖政策。 二战期间德国灭亡法国,法国人民英勇抵抗。战后,法国和美、英、苏共同对德实行军事占

高中历史教材精解: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三大体系”之比较

高中历史教材精解: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三大体系”之比较 世界近现代史上,大战之后出现过三个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三大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呢?这是我们学习世界近现代史时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国操纵。会议的目的是:瓜分赃物,以满足本国的领土扩张野心;打着“正统主义”的招牌,恢复大革命前的欧洲旧秩序,使旧封建王朝复辟;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会议通过争吵和讨价还价,最后签署了“最后总决议”。通过这些决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纳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表达;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之后,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它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萄诸国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上先后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通过这一系列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和约中的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被称为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差不多原那么,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确实是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原那么上倡导和平、民主,然而,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这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那么,这三大体系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 1.相同点:①基本上在国际战争之后,通过国际会议形成的。②内容上都有重划欧洲版图、对战败国进行处置、瓜分海外殖民地等内容。③都形成了维护该体系的国际组织,前者为“神圣同盟”,后者为国际联盟。④这两个体系下都隐含着许多矛盾,成为其解体的因素。前者隐含的矛盾要紧有资产阶级、人民群众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被压迫民族与欧洲殖民统治国家之间的矛盾,同盟内部的矛盾。后者隐含的矛盾要紧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2.不同点:①性质上,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本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②范围上,维也纳体系要紧限于欧洲范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统治秩序范围包括欧洲、中东和远东太平洋地区。③瓦解的缘故不同:维也纳体系在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发生动摇:被1848年欧洲革命完全瓦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全然缘故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进展的不平衡,被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所冲破。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①基本上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②都通过一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比较分析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比较分析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指: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 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4)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6)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雅体系与凡华体系之异同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雅体系与凡华体系之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对比和通过一系列国家相互斗争与妥协为基础建立的; ④实质上都是大国维护各自战略利益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体系;大国都在体系中推行强权政治与霸权政策,损害了弱小国家利益; ⑤两个体系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⑥两个体系内部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也使体系逐渐走向瓦解; ⑦两个体系的形成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大国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暂时的稳定,这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⑧两个体系都建立了维护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国联,雅尔塔体系是联合国。 2)不同点: ①形成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两年内形成的,而雅尔塔体系则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不久后就形成了; ②体系操纵的国家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美操纵,雅尔塔体系由美苏两大国操纵; ③体系中存在与调和的主要矛盾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调和的也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雅尔塔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是以美苏矛盾为主,这种矛盾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同时又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调和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④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雅尔塔体系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⑤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就时间和范围而言,雅尔塔体系的影响远远大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⑥解体的方式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战争的形式宣告其瓦解,而雅尔塔体系是以苏东剧变(即以苏联一方的政治变动)宣告其瓦解的。 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相似之处主要有: 在背景上,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 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 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 成立联合国 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

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 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当代国际关系史参考答案

当代国际关系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海湾战争:指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 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 2.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援助欧洲复兴的的计划。1947年6 月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提出。1948 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 经济援助法案》,主要内容:美国拨款100 余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英、法、意、联邦德国等17个西欧国家先后接受这一计划,对战后西欧的复兴起了积极作用。 3.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11日,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雅尔塔协定》,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并带有一些条件。为加速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起了重要作用,该文件有损中国的主权利益,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4.恐怖主义: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是国际斗争的严重特殊形式。严重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软权力”:1990年约瑟夫?奈在其专注《软权力》和相应的文章中提出了“软权力”的概念,软权力是一种运用非暴力的方式,影响,说服,吸引其他行为体的能力。例如:价值标准(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经济因素(自由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

高二历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备课

高二历史集体备课提纲主备:董庆杰主题:单元复习时间:3月17 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的异同 2.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及其重大史实

[例题](2015·课标全国Ⅱ,47) 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根据材料中的“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归纳。 (2)第一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中的“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苏联部长会 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等归纳;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应联系教材内容关于“冷战”的积极影响加以分析。 (1)背景:①西方国家正在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 ②美国垄断原子武器。 ③美苏冷战继续。 (2)积极作用:①有利于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②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1.第(1)问考生答的较好,能根据材料信息准确的归纳。但未结合所学归纳。 2.第(2)问审题不仔细,漏掉了条件这一小问。第二小问回答较全面。 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解题技巧]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两个重要的国际体系,它们 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产生,并具有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 1.国际秩序建设:两个体系都致力于在战后建立一个稳定和 平等的国际秩序,以避免未来的冲突和战争。 2.领土变动和战争赔款:两个体系都涉及战后领土的重新划 分和战争赔款的支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凡尔赛 条约》和《华盛顿会议条约》规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领土变动和赔款问题;而雅尔塔体系通过雅尔塔会议确定 了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国家边界和德国的分割。 3.国际合作和机构建设:两个体系都设立了一些机构和国际 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解决争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中成立了国际联盟,而雅尔塔体系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 不同之处: 1.时间和背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的国际秩序安排,而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的国际秩序安排。它们涉及的战争、参与国和战后问题 有所不同。 2.目标和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点关注战争的结束和 战胜国的利益,强调削弱德国和确保盟友利益的目标;而

雅尔塔体系更着重于建立和平、稳定和战后重建,特别是 对战胜国秩序的重塑和领土的重新划分问题。 3.参与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涉及欧洲国家和美国, 重点是建立欧洲和平。而雅尔塔体系涵盖了苏联、美国和 英国,更关注的是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塑和领导权的分配。 4.意识形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国际关系基于传统的 国家主权和均势原则,更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和平衡;而雅 尔塔体系中的国际关系基于一些共同的原则,如民族自决 和国际合作,注重重建国际秩序和解决战后问题。 总体而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在国际秩序的建设、领土变动和国际合作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背景、目标和重点有所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着重于战争结束和战胜国利益,而雅尔塔体系更注重和平、稳定和战后重建。

高三历史教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研究概述 最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研究概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多极力量并存的国际新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一战的洗礼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这一体系仅存在了20多年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破,并随之而解体。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史学界争论较少的问题之一,但由于其对世界历史尤其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深远,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将国内史学界基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一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从1919年1月到1922年2月间分别在凡尔赛和华盛顿等地签订了一系列瓜分世界的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就是以这一系列条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际新秩序。这一体系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几乎所有学者都是从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列强实力的变迁出发来分析的。王榜等人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美、英、法、意、日这五个战胜国各自不同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妥协的产物。“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坚持‘强权即公理’,他们凭借实力和特权,共同对战败国及弱小国家进行掠夺;另一方面,主要战胜国又为各自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尽力削弱对手。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1]同样,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也是战后英、日、美三国在亚太地区角逐的结果。 徐蓝认为,“根据19世纪的经验,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缔结和约的办法安排战后的世界,便成为当务之急。一战对战前世界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变化与冲突,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主要战胜国的政治家们,并且使他们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形成一些共识”,而这些共识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基础。[2] 然而,对于这个毫无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却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提出了新意。于延民从国际战略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竞争“是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国际关系的根本特点,是一系列国际冲突,乃至每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促成凡尔赛—华盛顿战略格局的直接因 素。[3]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王榜等人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所划定的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是美、英、法、意、日等列强为建立各自的霸权而进行分赃的产物,它是战胜国列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在斗争和妥协中建立,又将在矛盾中削弱、崩溃,而华盛顿体系只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发展。“凡尔赛体系是在承认英法占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关系;而华盛顿体系则是在有利于美国的基础上,调整了诸列 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4]

高中历史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目标导航]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内容 (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2)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 (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 3.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4.标志: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5.评价 (1)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 (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提供了条件。

思维点拨 1.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 2.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战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易混易错 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 1.美国的政治野心 (1)表现 ①罗斯福: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他人发表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②杜鲁门:1945年12月,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声称美国有必要来领导世界。 (2)基础 ①经济上:逐步确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②军事上:成为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2.西欧的衰落 (1)英国:战后经济衰退;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动摇了殖民帝国的基础。 (2)法国:国内经济倒退,外汇储备已经枯竭;海外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的强大 (1)军事上:力量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2)政治上: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组成 ①东欧: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即东德)。 ②亚洲: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 (2)标志:1950年2月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思维点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d19104626.html,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作者:解保海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08年第04期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下面,笔者对这两个不同的国际格局体系作一比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过程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形成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美、英、法三国操纵了会议。经过5个月的激烈争吵,1919年6月,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终于在凡尔赛宫签字。《凡尔赛和约》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形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但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美、英、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 据实力变化进行调整。于是,由美国发起,于1921年11月召开了有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和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从而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二战中,1941年8月,美英首腦罗斯福与丘 吉尔就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史称《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宣言,提出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1943年底,美、中、英三 国首脑召开了开罗会议,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 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确定了战后德国由盟国分区占领和苏联有条件参加对日作

历史知识点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历史知识点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历史知识点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 (4)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②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

溃。 3.雅尔塔体系 (1)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2)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出现;1955~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是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时期。 4.世界格局多极化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极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3)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的不同:①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③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1)建立 ①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标志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订立密约,标志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2)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2.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德国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广泛支持。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3.《慕尼黑协定》 (1)背景 ①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②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内容: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英法为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 1、英法自身实力的衰落。(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位于欧洲第一位) 2、受一战的影响,一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张伯伦为典型的和平主义者) 3、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扶德抑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重点知识比较

北京四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重点知识比较 比较是学习和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学会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就是掌握了分析和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 1.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两者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即军事、科学技术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林、魏受到压抑和打击,也是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没有被社会认识,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他们的主张付诸行动,在中国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因此,洋务派与抵抗派的关系不但是继承,而且把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同时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派别,都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区别:第一,4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抵御外来侵略,因此,抵抗派的主张及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行动,呈现出单一的进步色彩;60年代,内外交困的洋务派既要镇压太平天国又要对付侵略,因而洋务派既有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性,又有敌视人民,对外妥协的反动性。第二,40年代,抵抗派对西方的认识是直观的,所见仅是一些零星的点。洋务派则看到了更多的中西方差距,无疑比抵抗派更进步。 2.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目的都是富国强兵巩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2)都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建立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新式学堂。 不同点: (1)明治维新通过倒幕运动扫除了改革的障碍,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势力的阻挠。 (2)日本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性质不同,中国是封建性质的运动,日本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日本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中国是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前提下进行洋务运动的。 (5)结果不同,明治维新获得成功,而洋务运动失败了。 3.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在宣传学习西方文化方面的特点 维新派:(l)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主张君主立宪。(2)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 革命派:(l)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2)把学习西方变成革命行动。(3)结合中国国情,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 激进派:(l)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2)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运动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