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硝 化 细 菌

硝 化 细 菌

硝 化 细 菌
硝 化 细 菌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包括两个细菌亚群,一类是亚硝酸细菌(又称氨氧化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另一类是硝酸细菌(又称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这两类菌能分别从以上氧化过程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但其能量利用率不高,故生长较缓慢,其平均代时(即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这两类菌通常生活在一起,这样便避免了亚硝酸盐在土壤中的积累,有利于机体正常生长,而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必需在以上两类细菌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转变为硝酸盐。从而增加植物可利用的氮素营养。

两类菌均为专性好气菌,在氧化过程中均以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大多数为专性化能自养型,不能在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例如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亚硝化叶菌(Ni-trosolobus)、硝化刺菌(Nitrospina)、硝化球菌(Nitrococcus)等。只有少数为兼性自养型,也能在某些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例如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winogradskyi)的一些品系。

从形态上看,也有多样,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但均为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有些有鞭毛能运动,如亚硝化叶菌,借周身鞭毛运动;有些无鞭毛不能运动,如硝化刺菌。一般分布于土壤、淡水、海水中,有些菌仅发现于海水中,例如硝化球菌、硝化刺菌。

硝化细菌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上可通过深耕、松土提高细菌活力,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但硝酸盐也极易通过土壤渗漏进入地下水,成为一种潜在的污染源,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因此农业上既可采用深耕、松土方法,亦可通过用施入氮肥增效剂(即硝化抑制剂),以降低土壤硝化细菌的活动,减低土壤氮肥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时至今日,人们尚未发现一种硝化细菌能够直接把氨转变成硝酸,所以说,硝化作用必须通过这两类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亚硝化菌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中的细菌。硝化菌包括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和硝化囊菌属中的细菌。

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偏碱性的条件下生长,它们在土壤中常常相互伴随着生

存,并且生长得都比较缓慢。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对于能源物质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前者只能利用氨;后者只能利用亚硝酸。

亚硝化菌的代谢产物是亚硝酸,亚硝酸是硝化菌进行同化作用所必需的能源物质。我们知道,亚硝酸对于人体来说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以后可以形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又可以和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然而,土壤中的亚硝酸转变成硝酸后,很容易形成硝酸盐,从而成为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所以说,硝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土壤中往往出现较多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可以提高多种磷肥在土壤中的速效性和持久性,可以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等植物病害,甚至可以使碱性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

硝化细菌的存活条件;硝化细菌的存活需要水分,还需要很高的氧气,所以只能生活在生化棉、生化球、玻璃环、陶瓷环等各种有微孔的滤材中。只有同时满足了水分与氧气的供应,它们才能存活。它们是靠分解胺来养活自己的,在温度达到25℃左右时生长繁殖最快。最适宜在在弱碱性的水中生活。新开缸时由于水族箱中没有鱼类活动,因而就不可能有象鱼粪这样的有机物,更不能产生胺来供给硝化细菌,因此我认为此时加入硝化细菌并没有实际意义。

硝化细菌的自白

大家对我们可能都不陌生了吧,我们叫硝化细菌,可不是帮助你们消化大鱼大肉的那个消化哦。我们兄弟二人(等等,怎么是两个?),别急,一会你们就明白了。

哥哥叫硝酸菌,弟弟叫亚硝酸菌,因为我们哥儿俩老是形影不离,长得又酷似双胞胎,人们就把我们统称为硝化细菌了,其实我们兄弟两个差别还不小呢,硝酸菌虽然是哥哥,但干起活来打头阵的还是靠弟弟。

说了半天,大家怎么也不和我们打个招呼呀,伤自尊了,也难怪,我们太小了,大家如果不用显微镜是根本看不见我们的,哎,真是“菌微言轻”啊,好吧,既然看不到我们,那我们兄弟就自我描述一番吧:我们身材都很苗条,人称我们“杆菌”(像电线杆)。在革兰氏染液(一种专门染细菌的染液)里洗过澡后,我

们都是红色的。我们大部分的同胞都长着长长的鞭毛,我们可以借助它们像船桨一样在水中自由地游泳。我们的重要性大家了解吗?不是吹牛,如果没有我们兄弟两个,大家在水族箱里养鱼种草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真的,不信给大家显摆显摆在大家的草缸中,氮元素是普遍存在的,水草、鱼、饲料、藻类甚至鱼类粪便中都有它的踪影,它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元素。那么,烂掉的水草叶子、死去的鱼儿、没吃完的饲料、凋亡的藻类和鱼儿的粪便中的氮后来去哪里了呢?

有人可能说,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它们,可最后都不见了啊,其实它们是被一些称为腐生细菌的家伙分解了,有机的氮变成了无机的氨,就像一条刚死的鱼是没有味的,腐败时就会产生刺鼻的臭味,这里边就有氨的味道。氨对于鱼类是剧毒的,它能使鱼类血液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功能,导致鱼类的死亡。当水体中氨浓度超过0.2ppm时就会造成鱼类急性死亡。氨有如此剧毒,那为何大家的鱼都还好好的呢?哈哈,就是因为有我们硝化细菌呀。弟弟亚硝酸菌负责把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再由哥哥把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也是有毒的,但比起氨来说是小得多了,而硝酸盐是无毒的,它是水草等水生植物很好的氮肥。

大家种水草时并不添加氮肥,液肥、基肥、根肥的说明书讲得明明白白:不含氮、磷,那为什么大家的水草还养得那么好啊?还不是有我们兄弟呗。有人认为鱼的排泄物可以当作水草氮肥,可水草根本无法直接利用鱼类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必须在那些腐生细菌的“帮助”下(可不是我们兄弟哦,这种事可不能争功)变成一些小分子无机物如氨、硫化氢等(净是剧毒物,这帮小子)。我们得给它们收拾残局,把氨转化成水草可以直接利用的硝酸盐,这才把大家的草养得肥肥壮壮的,鱼儿也避免了氨毒之苦。

着重介绍下我们的生活特点:

1、我们属于自给自足性的自食其力的细菌,科学家叫我们自营性细菌,我们用最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为碳源来构成我们的身体,而建造我们自己的能量源泉就是我们氧化氨和亚硝酸盐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见我们的工作也不光为了大家,更重要的是为我们自己,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菌不为己,天------”不说了,有点太不厚道了。我们这种生存方式,大家看是不是和水草很相似啊,只不过水草是利用光能来养活自己,我们是利用化学能而已,而另一些家伙比我们聪明得多,它们被称为异营性细菌(就是那些专门制造毒物的家伙),它们用

有机物做碳源来构建它们的身体。

2、我们除了像水草一样进行糖类合成反应外(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化学能的作用下合成葡萄糖),也需要其他的营养元素,如铁、锰、磷、钾等,用以代谢合成我们生长所需的一些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所以大家给水草施的肥料和二氧化碳,我们也笑纳了些,抱歉没打招呼哦。

3、要说我们最不喜欢呆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充满了有机废物(如鱼便便)的环境,因为过多的有机物让我们无法忍受,我们又不能把它们当作食物,过多的有机物将会抑制我们的生长和繁殖,但是哥哥硝酸菌对有机物并不那么敏感,有时甚至还能“吃”些水溶性有机物(啊,变节啊),但大多时候我们配合还是非常默契的,兄弟就是兄弟嘛。

因为我们有这一特性,所以大家就别指望我们在有一大堆鱼便便的肮脏的过滤棉上安家了,最适宜我们居住的地方是比如生化球、生化环、生化棉这样的,当然在水流流过我们家之前最好把水里的鱼便便、烂叶子提前过滤掉,不然的话,这些东东堵在我们家里,我们可就惨啦,拜托了啊。

4、前边说过了,我们很多兄弟都是游泳健将,我们可以在水中做主动的迁移,虽然这很耗费体能,但如果我们居住的家园受到外来干扰、没有食物吃、有外族入侵、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我们还是会做主动的战略转移的,在转移的途中,我们可是不会吃任何东西的,所以一旦我们背井离乡,请赶快给我们找一个家吧,让我们固定下来好为大家更好地服务。不用担心我们无法在固体表面固定的问题,我们兄弟可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们在水中到处游荡时,如果发现有什么固体物质,就会立即分泌一种粘性物质,牢牢地把自己粘到那上边,这样一层层地粘上去,直到形成一个膜,大家都管我们形成的这个膜叫“生物膜”,水质的净化就要靠它了。

5、再透漏些比较隐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繁殖了。我们的繁殖速度说起来真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是微生物世界的“大象”,繁殖周期非常长,和那些异营性的腐生菌比较一下大家就明白了。在20个小时内,1个异营性细菌可以分裂成1000000000个,但我们还停留在1个的状态,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维持生命和繁殖的物质都是靠自己制造的,要耗费大量能量和时间,而那些异营性细菌则可以利用很多现成的东西。讲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一种发生在开缸后不久容易

发生的问题,我们暂且叫它开缸综合征。有些人在开缸后的一个月内鱼儿会不明不白的死去,这主要是因为鱼类的排泄物被那些异营性细菌分解为氨等有毒物质,它们繁殖得实在太快了,相信大家都了解夏天饭菜变质的速度,越来越多的氨在产生,直到超出了鱼、虾能够忍受的极限,它们就……,好痛心啊,那大家问,你们干什么去了?真白养活你们了!各位老大先别急,这事不怪我们,在刚开缸的一个月内,因为我们生得实在太慢了,根本没办法处理那么多的氨,寡不敌众啊。所以提醒各位在开缸后的一个月内勤换换水、少喂喂鱼、用点细菌制剂吧。

6、大家可能认为我们兄弟也太逊了,生得又慢、长得又慢,怎么还没有被淘汰掉呢?达尔文的理论看来问题是不小啊。先等等,我们兄弟虽然有弱点,但也有其他细菌不具备的优势呢!最主要一点就是我们在食物短缺等恶劣环境下可以像冬天的狗熊一样“休眠”,避免了像其他细菌一样被饿死的命运,我们的休眠期最长可以达到2年之久。利用这个原理,有人把我们制成了菌液出售,可以长期保存,其实那里边就是“休眠”的我们。

7、我们还对氧有一种由衷的偏爱,在缺乏氧气的环境里我们根本就无法高效率地处理氨和亚硝酸盐,以至造成我们的生存危机。所以大家如果想让草缸的水质真正良好的话,就让水草制造更多的氧气给我们吧,大家会得到回报的。

8、可能还有人不知道,我们对光线有多么厌恶。弟弟亚硝酸菌对近紫外线的可见光非常敏感,所以不要把飞利普865照到我们身上哦,紫外线对我们的杀伤力更是巨大的。所以让我们在黑暗中工作吧,我们会感谢大家的。

9、在酸碱度方面我们也提点小小要求:我们在弱碱性的环境里生活得更舒服些,如果是草缸,最好也别把PH值调整到6以下,对我们的健康很不利的呀。另外,最适合我们的温度是25度哦。

10、有些毒物也对我们的健康不利,如一些治疗鱼病的鱼药、硫酸铜或螯合铜等,所以在治疗鱼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我们都死光光了,你的缸即使不是新开的,也有可能发生开缸综合征的。最后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水族箱中即使添加我们也无助于改善水的浑浊问题,因为我们是被大家用来对付氨和亚硝酸盐而不是水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细菌乃至藻类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会使你的水族箱中的水变得更优质、更适合生物之生长。

好啦,聊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我们的了解又深了一层,以后可要好好对待我们哦,我们好你们也好,坏了,这说到哪儿去了,就到这里了,再见了,众位朋友,我们干活去了。

怎样区分厌氧,好氧,异养,自养

怎样区分厌氧,好氧,异养,自养 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 根据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新陈代谢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自养型绿色植物直接从外界环境摄取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少数种类的细菌,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并且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例如,硝化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氨(NH3)转化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并且利用这个氧化过程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总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自养型。 异养型人和动物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像硝化细菌那样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它们只能依靠摄取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此外,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属于异养型。总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养型。 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根据生物体在异化作用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情况,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需氧型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需要生活在氧充足的环境中。它们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也叫做有氧呼吸型。 厌氧型这一类型的生物有乳酸菌和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等少数动物,它们在缺氧的条件下,仍能够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也叫做无氧呼吸型。 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通常分布在含糖量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中,如蔬菜、水果的表面和菜园、果园的土壤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熟知的酿酒、发面外,还能用于生产有机酸、提取多种酶等。 任何活着的生物都必须不断地吃进东西,不断地积累能量;还必须不断地排泄废物,不断地消耗能量。这种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它由两个相反而又同一的过程组成,一个是同化作用过程,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名词解释1自养微生物2异养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名词解释: 1.自养微生物 2.异养微生物 3.营养 4.营养物 5.C/N 6.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 8.生长因子 9.大量元素 10.微量元素 11.培养基 12.选择培养基 13.基础培养基 14.合成培养基 15.化能异养微生物 16.化能自养微生物 17.光能自养微生物 18.光能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和()等。 2.碳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和(),碳源物质主要有()、()、()、()、()等。 3.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其主要作用是()、()。 4.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5.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6.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7.根据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8.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 9.常用的培养基凝固剂有()、()和()。 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

11.能用作微生物C源的物质有(),(),(),()等。 12.能用作微生物N源的物质有(),(),(),()。 13.光能自养菌以()作能源,以()作碳源。 14.光能异养菌以()作能源,以()为碳源,以()作供H 体将()合成细胞有机物。 15.化能自养菌以()取得能量,以()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 16.化能异养菌以()获得能量,以()作为碳源,并将其还原为新的有机物。 17.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四种营养类型。 18.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只有()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19.亚硝酸细菌在氧化()的过程中获得细胞生长所需的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将()还原为细胞有机物,因此该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20.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包括(),(),()。 2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和另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 22.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23.在蓝细菌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中,以()作供氢体,有()放出,并将()还原为细胞有机物。 24.在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中,没有()放出,以()作供氢体,将()还原为细胞有机物。 25.在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 26.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顺浓度梯度方向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和()。 27.缺少合成氨基酸能力的微生物被称为()。 28.缺少合成维生素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29.缺少碱基合成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30.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 31.野生型细菌是指具有合成()能力的微生物。 32.基团转位将糖运入细胞内时需要有(),(),()及()四种载体参与。 33.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需要载体参加的运输方式是(),()和()。 3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其所需C素营养物质的不同,分为()和();根据其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和()。

不同碳氮比值下亚硝酸盐氧化菌和异养菌混合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15 ( 3 ): 351~355Chin J Appl Environ Biol=ISSN 1006-687X 2009-06-25 DOI: 10.3724/SP.J.1145.2009.00351 Biological nitri f i c ation proces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remove nitrogen pollutants (ammonia and nitrite)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The process of nitrification, including ammonia-oxidizing process and nitrite-oxidizing process, was performed using two phylogenetically unrelated groups of obligately chemolithotrophic bacteria.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first oxidize ammonia to nitrite, and subsequently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 oxidize nitrite to nitrate. Various parameters influence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Major factors of the process include dissolved oxygen (DO), temperature, pH, ammonia and nitrite concentrations, organic loading, and hydraulic loading rate [1]. The effect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on nitrification was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by many researchers [2~4]. Thei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C/N ratios induce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for oxygen between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hich resulted in nitri f i cation retardance. However, so far the effects of organic carbon on nitri f i cation were studied with respect either to reactor performance or 不同C/N值下亚硝酸盐氧化菌和异养菌混合体系 的微生物多样性 * 胡 杰 李大平** 陶 勇 张金莲 钟 琦 何晓红 王晓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中心 成都 610041) Microbial Diversity of Nitrite-oxidizing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C/N Ratios * HU Jie, LI Daping **, TAO Yong, ZHANG Jinlian, ZHONG Qi, HE Xiaohong & WANG Xiaomei (Center for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nitrite-oxidizing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at three C/N ratios of feed solution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PCR-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technique and correlated with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mixture. At C/N = 0, the dominant populations were mainly autotrophic and oligotrophic bacteria (85.1%), including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 and some strains of Bacteroidetes, Alpha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and green nonsulfur bacteria. At C/N = 0.44, autotrophic bacteria reduced, whil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members of Gammaproteobacteria) increased. At C/N =8.82, members of Gammaproteobacteria dominated (93.8%), especially denitrifiers, i.e., Pseudomonas sp. And on the other side, a striking shift of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ccurred from a normal nitrite oxidation process to a simultaneous nitri fi c ation and denitri f i c ation process along with increasing C/N. The nitri fi c ation performances at the three C/N ratios could be well explained by the obtained microbial diversiti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suggesting that PCR- RFLP technique together with functional parameter analysis has potential as a tool for relating functional variety to bacterial community shifts. Fig 3, Tab 2, Ref 13 Keywords microbial diversity;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 C/N ratio CLC Q938.15 摘 要 采用PCR-RFLP 技术研究了不同C/N 比下亚硝酸盐氧化菌及异养菌混合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并探讨了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其功能(硝化性能)的关系. C/N=0时,混合体系主要由自养菌和寡营养菌(85.1%)组成,包括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拟杆菌门、α-变形菌纲、浮霉菌门和绿色非硫细菌中的一些菌株. C/N=0.44时,混合体系中的自养菌减少,异养菌(主要是γ-变形菌纲的成员)大量出现. C/N=8.82时,γ-变形菌纲的菌株尤其是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p.占主导(93.8%). 与此同时,随着C/N 升高,该混合体系的硝化性能也由专一的亚硝酸盐氧化过程转变为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 微生物菌群结构的转变较好地解释了其硝化性能的改变. 本研究揭示了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其功能的内在联系,同时表明PCR-RFLP 技术与化学分析相结合是研究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 图3 表2 参13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亚硝酸盐氧化菌(NOB);C/N 比CLC Q938.15 Received: 2008-03-27 Accepted: 2009-05-0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863” Program) of China (Nos. 20062AA05Z103,2007AA06Z324)**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idp@https://www.doczj.com/doc/bd213405.html,)

自养硝化细菌

自养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地球氮素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1891年由著名微生物学家winogradsky首次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营无机化能自养生活的硝化细菌,并随后证明硝化作用由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氧化细(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这两个不同生理类群的细菌共同完成。AOB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B进一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两者共同完成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整个过程被称之为硝化过程(C.H.维诺格拉德斯基,1962)。 通常人们所说的硝化细菌都是指自养硝化细菌,因为最早被分离的能起硝化作用的细菌均是化能自养细菌,而实际上有些异养微生物也能起硝化作用,包括霉菌、放线菌和细菌的很多种(朱兆良和文启孝,1990)。异养硝化微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因为异养硝化微生物的硝化能力普遍较弱,硝化速率只有自养硝化细菌的1/103-1/106。一般认为自然界中的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硝化细菌完成的。 自养硝化细菌是一类可以以C0 2为唯一碳源,通过氧化NH 4 +到N0 2 -或氧化N0 2 - 到N0 3 -的过程获取能量的化能自养细菌。其主要生理特征如下: (1)硝化细菌的大多数种类都是专性化能自养菌,除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y)中的某些菌株能同化乙酸盐,进行兼性自养生长外,其它种类几乎都不能在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也不需要外源生长因子。并且AOB和NOB这两个生理 亚群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专一,AOB以氨为底物,NOB以亚硝酸盐为底物。 (2)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平均代时10h以上。 (3)硝化细菌均为专性好氧茵,以02为最终电子受体。 (4)无芽孢,有复杂的细胞膜结构,均是G一细菌。 (5)大多数情况下以二分裂繁殖,但维氏硝化杆(Nitrobacterwinogradsky)有一极型细胞生长并以出芽繁殖。 (6)对溶氧、温度、pH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反应敏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附: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NaNO2 1 g,NaCl 0.5g,K2HPO4 0.5g,MgSO4 0.5g,FeSO4 0.4g,Na2CO3 1g,超纯水1 000 mL,pH 7.8,121℃高温灭菌30 min. 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 NaNO2 1g,NaCl 0.5g,K2HPO4 0.15g,MgSO4 0.05g,FeSO4 0.15mg,(NH4)6Mo7O24 0.05mg,CaCO3 3mg,超纯水1 000mL,pH 7.8,121 ℃高温灭菌30 min. 以2% ( 质量分数) 的琼脂糖作平板分离支持物. 亚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 ( NH4 ) 2 SO4 2g,NaCl 0.3g, FeSO4 .7H2O 0. 03 g, K2HPO4 1 g,M gSO4?7H2O 0. 03 g, N aHCO3 1. 6 g, H2O 1 L, pH7. 2。121 ℃高温灭菌30 min. 亚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 (NH4 ) 2 SO4 0.5g, NaCl 2g, FeSO4?7H2O 0.4g, K2HPO4 1g, MgSO4?7H2O 0.5g, C aCO3 5g, H2O 1L, pH 7. 2。121 ℃高温灭菌30 min。以2% ( 质量分数) 的琼脂糖作平板分离支持物。 格利斯试剂 溶液Ⅰ:称取磺胺酸0.5g, 溶于150 ml醋酸溶液( 30% ) 中, 保存于棕色瓶中。 溶液Ⅱ:称取α- 萘胺(因其有毒可用盐酸萘乙二胺代替)0.5g, 加入50 ml 蒸馏水中, 煮沸后, 缓缓加入醋酸溶液中, 保存于棕色瓶中。

需氧菌和厌氧菌种类

细菌种类有哪些? 最佳答案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 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 需氧菌种类 需氧菌有哪几类?名称(最好附上图) 巴氏消毒法,200次说明~ 最佳答案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包括大肠杆菌、棒杆菌、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 巴氏消毒法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葡萄酒消毒时发明,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一种消毒方法。指在规定时间内以不太高的温度处理液体食品的一种加热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是乳品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消灭所有的致病菌、酵母、霉菌和绝大部分其它细菌。但并不能达到灭菌的程度。 此法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又不致损害食品质量。分低温法(60~65℃)灭菌15~30分钟,高温法(70~80℃)消毒5~15分钟。有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等,不能加热到煮沸的温度(100℃),可采用较低的温度(70~80℃)灭菌,这种灭菌法首先由巴斯德发现,故此得名。因其灭菌的对象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杀死无芽孢的肠道细菌。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无芽孢细菌加热到60~65℃,经过15~30分钟可以死亡;而加热到70~80℃,则只需5~10分钟即被杀死。牛奶用巴氏消毒法,用70~75℃或用80℃经几秒钟可达到消毒目的。这样可以杀死致病菌,特别是无芽孢的肠道细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巴氏灭菌法应用到啤酒加热约65℃经30分钟,用此法生产的啤酒称为熟啤酒。 厌氧菌有哪些? 其他回答共1条 你好! 厌氧菌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种类:脆弱类杆菌群、产色素普雷活特和卟啉单胞菌、解脲类杆菌群、核梭杆菌、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厌氧革兰阴性球菌、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其他被状芽胞杆菌、厌氧革兰阳性杆菌。

细菌和微生物的区别

细菌和微生物的区别: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微生物的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 特点: 个体微小,一般<0.1mm。 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 进化地位低。 2 分类 原核类: 三菌,三体。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二、微生物的类群 1 细菌: (1)定义: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温暖,潮湿和富含有机质的地方 (3)结构:主要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胞壁 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 结构拟核鞭毛 特殊结构荚膜芽孢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5)菌落: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啊行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落。 菌落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细菌(英文:germs;学名:bacteria)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可粗分为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人们通常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