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结构分类研究

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结构分类研究

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结构分类研究
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结构分类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020年新编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包括小论文答案-最完整-最方便150406)名师精品资料.

乡村社会学作业1答案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关系、祖孙、其他家庭等关系。 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乡村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存在异同之处。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乡村社会学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A 7.泰罗制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 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答题要点:(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

第六讲 越轨及社会控制

第六讲越轨及社会控制 一、越轨deviance ●越轨被用来指任何违反规范的行为,无论这种违规行为是轻微的超速行驶,还是 严重的谋杀。 ●导致某种行为越轨的,并不是这种行为本身,而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霍华德贝克(Howard Becker) ●与一般公众不同,社会学家使用“越轨”这一中立的词来指任何被人们否定的行为。 社会学家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并不是说他们认为某种行为是错的,而仅仅表明人们用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它。 ●越轨意味着某些共享的规范是否被打破以及社会如何反应。 ●因此,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而言,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或另一种行为的越轨者, 因为我们都时不时地会违反一些规范。 二、越轨的本质 1)越轨与遵从 遵从,作为越轨的对立面,通常被视为健康的和有正功能的,因为它能起到稳定社会系统的作用。 越轨,是一种病态,一种机能障碍,对社会稳定起着瓦解作用。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 越轨=不遵从 2)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 越轨与污名 一个人即使并未付出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越轨者。欧文·戈夫曼用污名(stigma)来形容名声不好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包括能力方面不同于常人(失明、失聪、精神障碍)和外表异样的人(面部有胎记、肥胖),以及非自愿的成员身份,例如艾滋病受害者或一名强奸犯的兄弟。这些污名会掩盖他的其他身份而成为其主导地位。 3)越轨行为未必意味着犯罪。 既是越轨又是犯罪,如谋杀; 是越轨但不是犯罪,如检举揭发。 4)越轨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涂尔干指出:越轨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越轨者。 例如:作弊

●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3%的大学生承认至少有过一次学业不诚实行为,1/4的大学生 表示他们曾经伪造过学期论文的资料,1/3的大学生曾经在考试中偷看其他同学的答案,1/5表示曾经在论文中剽窃。 ●新技术的出现则推动了作弊的现象,互联网上出售考卷和答案已经成为一项利润可观的 生意。 ●5)越轨是相对的。 ●哪些行为被定义为越轨,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比如说,在许多文化中,同性恋被认为是越轨,与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是犯罪。但在新几 内亚岛的某些部落,成年男性和男孩之间的同性行为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当地文化的核心部分。 三、对越轨的解释——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 ●社会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从个体内部找答案。前者认为是个体生理结构中的某种 物质导致越轨,后者关注人格与越轨的关系。 ●社会学家则认为是个体之外的环境因素导致人们越轨。 社会生物学解释: ●1)智力因素——低智商导致犯罪。 ●2)xyy基因理论——男性多一条y染色体容易导致犯罪。 ●3)身体类型—“身体结实、肌肉发达”的人容易街头犯罪,如行凶抢劫、强奸、入 室盗窃等。 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家关注人类个体内部的变态。假设:越轨者有越轨性人格,其潜意识动机 驱使人们越轨。 ●外向型性格的冲动特质更容易使人越轨。 社会学家的解释 ●社会学家则认为,越轨的原因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他们寻找导致人们违背规则 的社会影响因素。诸如社会化、亚文化成员和社会阶级等等。 ●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在人们之间寻找一种稳定的因素,以解释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是循规蹈矩的行为, 在另一个社会中却被人认为是越轨的行为。 ●符号互动论功能主义冲突论 (一)符号互动论 ●一条基本原理:我们根据对情境的理解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禀性。 ●符号互动论认为越轨是具有相对性的。不同的群体(文化)有不同的规则,对一 些群体(文化)而言是越轨的行为对另一些群体(文化)来说则不然。 ●这一原理对于越轨的一种具体形式即犯罪(crime)也同样适用。在极端情况下, 在一个群体内受欢迎的行为,在另一个群体中可能会受到处罚并将被处以死刑。 ●1)“分帮理论”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人们学会越轨还是遵循社会规则,主要取决于交往的不同群体。越轨是习得的。 ●我们所属的不同群体,即我们的不同“帮派”,提供给我们关于遵守规范还是越轨

越轨青少年与犯罪标签

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暴力性和贪利性、模仿性和多变性、突发性和盲目性、纠合性和群体性等鲜明特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滋生既和青少年身心快速发育、感情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等主观因素有关,也和新时期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学校教育严重错位及社会大环境不良因素有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 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教育大辞典》将其界定为“违反一定社会的行业准则、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的行为。”青少年越轨行为则是指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偏离社会化轨迹而导致对抗社会规范的行为。目前青少年越轨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席卷全球的严重社会问题,并已将其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我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青少年犯罪大幅度上升,青少年越轨行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 (一) 在越轨类型上,青少年越轨行为种类日趋多样化,暴力犯罪突出,贪利性犯罪已成为主要类型。过去,青少年越轨行为多以盗窃为主,越轨行为单一,而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已呈多元形式迅速渗透发展。凶杀、抢劫、绑架、强奸、伤害、爆炸等暴力行为大幅度增加,贪利性犯罪在全部犯罪案件中居于首位。 (二) 在越轨方式上,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模仿性和多变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有线电视、VCD、DVD影碟、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走进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扩充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西方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随之而来,一些青少年往往不加选择地盲目接收,获得暴力、肉欲的刺激。青少年的犯罪方式多是从大众传媒中模仿学习而来,诸如绑架、奸淫、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型犯罪,无不具有模仿的痕迹。同时,由于受国内外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不再停留于某种固定模式而是处于经常变化之中。 (三) 在越轨时机的选择上,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较大的突发性和盲目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精力充沛,释放能量的欲望强烈,但是非观念模糊,认识水平和意志能力低,易冲动,缺乏理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实施越轨行为时具有较强的情境性,没有明显的动机过程,往往是一触即发,随即反应,见财起意,见色动心,触景生情。常只因一件极小的事情,或偶遇一点挫折,就感情冲动,大打出手而不计后果。偶发性和盲目性是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又一个显著特征,他们在着手越轨行为时对其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缺乏深思熟虑,行为前没有预谋和准备过程,表现出“想干就干,说杀就杀”的特点。 (四) 在越轨的形式上,青少年越轨行为多数具有一定的纠合性和群体性。青少年渴望友谊,乐于合群,他们往往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却喜欢意气相投的同学、朋友。同龄人结伴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体,他们重感情,讲义气,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作为处世信条,深信“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的交往原则,有的甚至拉帮结伙,称兄道弟,互相结拜。为了向其他同学和社会显示他们的力量,他们经常进行殴斗、流氓滋扰、盗窃、抢劫等越轨行为。青少年越轨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但多数组织松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临时组织,其结构松散,没有明显的核心人物。团伙和地域色彩突出,人员变动也较大。在作案过程中,他们往往仗着人多势众,互相壮胆,因而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与单个的犯罪行为相比,团伙犯罪行为的强度大,社会破坏力强。 (五) 在越轨手段上,青少年越轨行为日趋多样化、智能化、技术化和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传媒的大量涌现,信息传播的速度也空前地加快了。青少年大多思维敏捷,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促使了其越轨行为日渐趋向于多样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在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中,电脑、毒气、麻醉品、医药技术、窃听技术被广泛应用,据统计,在英国,电脑犯罪每年给其工商业造成高达亿镑的损失。在我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这方面的犯罪也正日益增多。 (六) 在成员构成上,青少年越轨主体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分布,低龄化趋势明显,女性犯罪增加。由于发育年龄的提前和频繁接触不良文化的影响等诸多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3岁。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据统计,1993年至1994年青少年犯罪在21℅左右,到上个世纪末已超过25℅,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以14-16岁的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同时,越轨主体还表现为女性青少年越轨行为急剧增加,女性犯罪有向男性化发展的趋势,少女打群架、结伙抢劫等新情况时有发生。 二、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 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今天,青少年不完全社会化的程度有所加深,青少年越轨行为率也相应的有所上升,这既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感情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等主观因素有关,也和当今社会新旧体制更替、商品经济负面效应、腐朽思想文化泛滥和社会控制力减弱等客观原因有关。 (一) 主观因素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大量滋生,首先是由青少年所处的人生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从生理角度而言,人的12岁至18岁,属于青春期这一人生关键时期,也是青少年成长的最不稳定阶段。发育增快、体重增加、性机能出现等身体和生理方面日益成熟,但神经系统发展不平衡,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青少年容易兴奋、冲动、和感情用事;心理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自信心和自尊心随之增强,对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及自身所处的环境也较以前更加关心。他们亲身体验到生理、心理发展的这些变化,感受到“成长的烦恼”。 (二) 客观因素 1.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在新的历史阶段,社会日益工商化,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教模式已悄然发生了嬗变,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冲突,使之成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是传统家庭的亲职教育弱化。一些父母为了生计,长年奔波在

最新胡荣社会学概论_第7章_越轨行为资料

第7章越轨行为 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现象。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第一节越轨行为】 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取巧、不道德、不诚实、陷害人、贪污、腐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涵义以及几个不同视角的界定标准。 一、越轨的涵义 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 (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判断。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越轨所做的定义是: 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越轨行为的特点有: (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 (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 (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 (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 1.医学标准 2. 价值标准 3. 统计的标准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 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 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越轨行为可以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越轨行为可以成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预警器。 【第二节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以及心理因素的解释 1. 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有机体来解释越轨 2.用心理因素来解释越轨

12秋社会学概论(省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3电大).

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群学肄言 2.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3.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生存享受发展 4.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5.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6.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7.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已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作用,转变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4.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6.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人个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普遍现象。 四、简答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①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②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③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④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⑤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交往的意义。 ①社会交往概念可以看出,人类离不开交往。 ②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已。 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享范围,不同世代间的文化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什么是社会控制

1、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1)社会控制是指社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2)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①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也是实行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②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③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的成员规定的具体的行为准则;④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通过相互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习惯;⑤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⑥宗教,是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⑦社会舆论,是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异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2、什么是越轨?越轨行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越轨是指那些由于违背了重要的社会规范或期待,结果被许多人给予否定的评价的行为或特征。 (2)越轨行为的功能: 反功能:①越轨行为会弱化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②越轨行为会使生活变的不可预知并导致遵从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③越轨行为破坏了信任;④越轨行为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正功能:①越轨行为的存在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指出社会容忍的限度;② 越轨能增进社会团结;③越轨行为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④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

守规范。 3、结合实际阐述社会控制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解答:社会控制就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它既是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是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实施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我们说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限制是要有个度的问题,适度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的运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反之,则会激化矛盾,限制个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运行。 社会控制有三个维度。一是控制的力度。表示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空间的大小,力度越大,社会活动的空间就越小;反之,则社会活动的空间大。二是控制的刚度。表示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越轨行为受到的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反之,则可能性小,制裁轻。三是控制网络密度。社会活动空间被社会规范体系包围起来,它就像是个网络。这个网络的密度表示社会规范的严密程度。密度越大,受到控制的社会行为越多;反之,则表示受到控制的社会行为越少。 力度、刚度、密度即是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又表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力度和密度是由社会预先规定好的,即运用法律、纪律、风俗、道德等社会控制手段,对社会成员予以事先的规定,超出了这个规定范围就成为越轨行为。刚度则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即考察社会控制是否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在社会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社会控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是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利用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调整,尤其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可以减轻由越轨行为产生的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越轨;行为;社会控制 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有一些具有犯罪特征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维持、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规范调适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要,相关规定的制定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协调。自从社会规范产生时起,人们的行为同社会规范之间的偏离或违背亦同时存在,正因为如此,“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不仅包括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的人或事,还必须呈现出那些与社会规范相背离的人或事,即越轨现象的发生”。 一、越轨行为的内涵 什么是越轨行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作为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行为的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可以将越轨行为纳入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学者对越轨行为的界定都试图将人们的行为所违背或偏离的社会规范进行一定的范围限制,即希望明确人们的行为对众多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哪一些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才能将其界定为越轨行为,但认识差异较大。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国社会在较大范围内的动荡不安,犯罪的研究持续受社会学的不轨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越轨是指一些社会的行为和社会的特点超出了社会和社会上传统的范围与标准。在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认为“越轨是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在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将“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作为界定“越轨”的范畴。 二、越轨行为的成因 越轨行为如何形成,国外社会学家及犯罪学家们从社会原因、个人心理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对越轨行为的可能做出了解释。 1.生物学派或生理学派的观点。最早从生理方面寻找越轨行为原因的是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他提出了天生犯罪类型说,企图从罪犯身上找到一些异常特征来说明犯罪与生理的联系。他的天生犯罪说问世之后,曾盛极一时,但后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而被淘汰。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生物染色体的研

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

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 2012年12月17日10:22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3期作者:魏新杨俊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内容摘要:员工工作偏差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更会影响其他员工和整个企业绩效。本文试图寻找工作偏差行为及影响因素内在联系的理论逻辑,为企业实现员工的有效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工作偏差行为,组织公平,工作压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个人主义的盛行,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已成为当今企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诉讼、员工离职、低效率的生产和企业负面的公众形象,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财物损失。如何控制和减少员工的工作偏差行为越来越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介绍 本文认为工作偏差行为包括员工在人际关系层面的工作偏差行为和员工在组织层面的工作偏差行为,而工作偏差行为的两大影响因素为组织公平、工作压力。 1.工作偏差行为 员工工作场所偏差行为(以下简称为工作偏差行为)指员工自发行为违反了企业的规范、政策或制度,并且威胁到企业或企业内部成员的福利。具体表现为:怠工、偷窃、贪污、迟到、对同事的辱骂、诽谤、散布谣言、性骚扰等。工作场所偏差行为是一个外延广阔的概念,暴力行为、欺负行为、偷窃行为等行为都被涵盖在偏差行为内.其定义较其他负面行为概念的定义更为精确。 2.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感关注的是组织或单位中组织成员对组织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是否公平的感知判断问题。组织公平主要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领导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公平是指人们对利益或代价的分配结果公平程度的主观判断。程序公平是指人们对决策程序与决策方法的公平程度的主观判断。领导公平是对组织公平性的评价中,人际之间的对待是否公平。信息公平反映的是信息是否能充分解释。 3.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个体在工作环境中因受到种种刺激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工作压力源自于工作本身、组织氛围、家庭工作分界面、工作角色、人际关系、生涯发展等几个方面。 二、研究目的 一是研究组织公平、工作压力分别与工作偏差行为的关系(见图1),二是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偏差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011下)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011下)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2011年(下)版本 平时作业题、期末考试型及分值 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合计30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合计40分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交往 2、符号相互作用论 3、社会角色 4、初级社会群体 5、核心家庭 6、社会组织 7、越轨行为 8、集体行为 9、社区 10、城市化 11、人的社会化 12、社会控制 13、社会问题 14、社会保障 15、全面调查 16、家庭功能 17、主干家庭 18、历史循环论

19、趋同理论 二、填空题 1、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到“社会学”这一名词。他被尊称为“西方社会学之父”。 2、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称杜尔克姆)著有《自杀论》一书,他将自杀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利己的、利他的和(),用来说明社会潮流的不同变化对自杀率的影响程度。 3、霍斯曼是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这种理论将()视为商品,人们的相互活动是为了获得最高奖励。因此,人们在进行相互交往中,不会出现永远的赢家和输家。 4、现代主要社会流派有:结构功能学派、()、符号互动论、交换理论等。 5、马克思将人类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生存、()、发展。 6、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7、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即是所谓的()。 8、一个人被迫中止某种角色,而将要承担的新角色与原角色截然不同的现象称之为()。 9、初级社会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是()。 10、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家庭结构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家庭规模()、家庭关系简单化,而它们斗鱼家庭成员数目的减少有关。 11、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有:()、目标、章程、领导体系、必要的物质基础。 12、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关于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分别是:财富、()与权力。 13、科层制(也叫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

越轨

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 ?越轨社会学 ?规范与制裁 ?解释犯罪与越轨 ?关于越轨与犯罪的社会学理论 ?中国社会转型中犯罪变化的特点 ?犯罪、越轨和社会秩序 我们都知道越轨行为者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知道。越轨行为者就是那些拒绝按照我们大多数人所遵从的规则而生活的人。他们可能是暴力犯罪者、吸毒者或穷困潦倒者,他们不符合被大多数人界定为可接受的正常标准。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社会学常常告诫我们这一点,并且鼓励我们要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实际上,越轨行为并不是一个容易界定的概念,越轨和犯罪之间的关系也不直接。 人类社会是由规则和规范所控制的。规则规定了在具体的环境下,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如果我们不坚持这些规则,人类的活动就会陷于混乱。 越轨社会学 ?越轨可以定义为,对某一团体或社会中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系列特定规范的不遵从。吉登斯强调,没有一个社会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区别出哪些是违反规范的人和遵从规范的人。在某些时候,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违反那些被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 ?虽然越轨和犯罪在很多情况下互有重叠交叉,但它们并不是同义词。越轨概念比犯罪概念宽泛得多,因为后者仅指触犯了法律的不遵从行为。许多形式的越轨不受法律制裁。 ?越轨行为的类型:1)违法行为。2)违警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和条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3)违规行为;是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年轻人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以及不随俗等均属于此类行为。 研究犯罪和越轨行为,我们要用到两个不同但相关的学科。犯罪学关注受刑法制裁的行为方式。犯罪学家经常对犯罪测量的技术、犯罪率的变化趋势和针对减少社区内犯罪的政策感兴趣。越轨社会学家借鉴犯罪学的研究,同时也考察超出刑法范围之外的行为。社会学家研究越轨行为是为了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会被普遍认为是越轨,以及越轨的观念如何被有区别地运用到社会成员身上。 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研究既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阶层——即贫富差别——的影响,也引导我们关注社会权力。当我们考察对社会规则或规范的越轨或遵从时,我们必须牢记一个问题:谁的规则?因为社会规范深受权力和阶层划分的影响。 规范与制裁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会遵从社会规范,这是因为社会化使我们习惯于如此。所有的社会规范都与制裁相伴,因为制裁鼓励遵从行为,防止不遵从行为。制裁是指其他人为了保证个人或群体遵从某个特定的规范,而对这个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所做出的任何一种反应。制裁可以是积极的(对遵从行为提供奖励),也可以是消级的(对不遵从行为进行惩罚)。 ?制裁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正式制裁由特定的一群人或一个机构执行,以确保某一套特定的规范被遵从。在当代社会,正式制裁主要是指以法庭和监狱为代表的那些制裁。法律是正式制裁,由政府规定为规则或原则,它的公民必须遵守;用来对付那些不遵从它的那些人。 ?非正式制裁是对不遵从行为做出较少组织、较多自发性的反应。 解释犯罪与越轨 ?生物学解释:“罪犯类型” 解释犯罪的某些初步尝试从本质上说有生物学的特点。研究者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简述题 1.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2.举例说明如何表现社会角色 答:社会角色的表现:人们在确定了所要担当的角色,直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角色表现出来。(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答: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4.家庭有哪些功能 答:农村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其功能是多方面的:(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2)人口再生产功能(3)婚姻生活功能(4)感情交流功能(5)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5.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 答:“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6.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 7.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 答: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民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青少年越轨问题

浅谈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很多家庭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许多家庭忙于工作,却疏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的新生代,很多青少年出现了很多社会越轨问题。基于越轨行为的二重性和类型以及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追溯其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支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找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所在,并对其采取控制和引导的措施,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使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发展的力量,祖国才能越发展越好。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社会控制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越轨行为具有反常型越轨和不遵从性越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越轨行为是一个中性词,对于社会越轨行为的理解我们不应该有所偏颇,应该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的含义。要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就要理解越轨行为的相对性。 越轨行为的相对性体现在:第一,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里面对于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二,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三,越轨行为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之下的一种行为被接受的程度;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因为行为主体的社会地位而不同;第五,越轨行为是指对同一种行为,人们有不同的认知。可以说,越轨行为就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越轨就没有社会生活。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和青年的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期之后,成人之前。 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城市化改革过程,青少年群体出现了很多越轨行为,导致出现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在连年攀升。2010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30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3%;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00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6.9%。2011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30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0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0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9.2%。2012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23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

第 12 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什么是偏差行为 一、偏差行为的概念 偏差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和差异行为。 二、偏差行为的类型 1、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三大类型: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 (1)偏差习惯是指个人行为嗜好因不为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2)偏差心理是指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偏差文化是指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行为。 三、偏差行为的功能 1、偏差行为的负功能 (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2、偏差行为的正功能 (1)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3)有助于社会预警。 (4)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节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偏差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及其根本缺陷 生物学解释是从个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特征来解释偏差行为发生的原因,它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因而主要着重于寻找偏差行为者的个人生理特质,尤其强调遗传因素的作用。 最早的生物学解释是由意大利军医隆布罗索在19世纪后期提出的。隆布罗素对意大利监狱里的男性犯人进行了测量,发现这些罪犯具有"野蛮种族所具有"的体态特征,令这些人很像猿而不像人,隆布罗素认为,这种生理退化使他们"看上去就像罪犯"。另一个把体态和

犯罪联系起来的著名理论来自于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谢尔顿的研究。他把人们的体态分为三种类型--圆胖型、瘦长型和健壮型,并认为不同体型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解释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偏差行为是因为个人心理方面没有能力去学习和遵守有关的社会规范。心理学解释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不是遗传导致了行为偏差,而是由个人的童年经历所形成的人的性格导致了成年后的行为问题。 行为理论不强调童年经历的作用,而是强调成年人的行为特征,认为人们总是依据惩罚和奖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之所以产生偏差行、为是因为行为者通过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认识到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三、偏差行为的社会学解释 (一)失范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学者默顿应用涂尔干的失范概念,建立了著名的失范理论来解释偏差行为的产生。 默顿认为存在两种社会规范,一种是社会对个人所追求目标的规范,另一种是对个人追求目标所使用手段的规范。当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后,社会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追求这些目标的手段,这时目标和手段之间就是平衡的。问题在于社会在提供目标和提供手段二者上有可能是断裂的,即社会成员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但却无法获得实现这些目标的合乎规范的手段,这时就产生了失范。 社会失范会使人们处于失范性紧张状态,为缓解这种紧张,默顿认为人们可能有五种适应方式:其中除了遵从者是以社会允许的方法获得社会鼓励的目标以外,其他四种适应方式都可以被视为偏差行为。 所谓革新者,即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 所谓形式主义,是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 所谓退缩主义,是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 所谓反叛,是指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 (二)文化传递理论

性健康教育模拟题

1. 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A.√ B.× 答案:× 2. 阴茎的勃起主要是由于海绵体充血造成的。() A.√ B.× 答案:√ 3. 男性只有到了青春期以后,阴茎才可能勃起。() A.√ B.× 答案:× 4. 受精卵着床的部位是子宫的内膜。() A.√ B.× 答案:√ 5. 女性一个月只排出一个卵子。() A.√ B.× 答案:× 6. 处于青春中期的女性,性生活后不可能怀孕。() A.√ B.× 答案:× 7. 男性性消退期显著的特点是在性高潮后存在着“不应期”。() A.√ B.× 答案:√ 8. 自觉性别模糊是双性恋诊断的必要条件。() A.√ B.× 答案:√ 9.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A.√ B.× 答案:√ 10.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A.√ B.×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男性和女性的性腺分别为和。

答案:睾丸卵巢 2. 是女性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是输送卵子和受精的管道。可孕育胎儿和定期产生月经。是导入精子、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器官。 答案: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3. 男性尿道分为、和。 答案: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4. 胎盘具有和等两项主要功能。 答案:物质交换内分泌 5.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大体可分为三阶段,即、和。 答案:疏远异性期接近异性期两性初恋期 6. 勃起功能障碍根据病因可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功能性器质性 7. 性罪错行为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和等三类。 答案:性越轨行为性违法行为性犯罪行为 8. 于198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答案:12月1日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性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生殖 B.享乐 C.健康 D.认同 答案:A 2. 女性结扎的主要部位位于()。 A.输卵管的壶腹部 B.输卵管的峡部 C.输卵管的子宫部 D.输卵管的漏斗部 答案:B 3. 精液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A.水分 B.精子

读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S

读《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 VIOR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UTDY》 一、问题的提出 据相关研究和报道显示,员工的工作越轨行为(包括盗窃、计算机犯罪、贪污、故意破坏、怠工、旷工等)在企业中十分普遍,这些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人们却把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员工的积极态度与行为上,例如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与适应,有关工作场所中发生的越轨行为的研究则长期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已进行的研究大多锁定单一的行为,如偷窃、性骚扰,而且非常零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及对工作场所中越轨行为特性的深入分析,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架构尚不完备,因此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工作场所越轨行为和指导今后的管理工作。 二、理论框架 这篇文章没有专门的理论基础,在提出研究的主题之后,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进行了界定。员工的越轨行为在文章中被定义为一种自发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组织的规范,对组织和员工的幸福感造成一定的损害,排除了那些较小程度违反组织规范、对组织不直接造成伤害的行为(如错误风格的着装)。工作越轨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前者强调违反组织的规范,后者强调用公平、法律或其他道理视角来评价这种行为的对与错(Lewis, 1985),所以一种特殊的行为既可以是越轨的,也可以是不道德的,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前人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分类有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结果存在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分类是否全面?要求既包括组织层面的越轨行为又包括个体层面的越轨行为。2、不同的越轨行为和类型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联系?需要一个有用的多维分类将他们相互联系。2、分类是否有效?需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维量表技术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进行了分类,能够突出工作越轨行为不同维度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多维量表技术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更容易带有研究者自己的偏好,在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地对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阶段1 调查样本是70个全职工作的人,27男,43女,来自四个领域,7名来自一个大学办公室,10名来自一个工业公司,38名来自一个社区,15名来自一个晚上的MBA课堂。他们的平均年龄39岁,平均工作年限15.69年。 通过让被调查者用自己通俗的语言描述身边工作中不正当的行为,统计出45种工作越轨行为,并得到专业评议团一致同意符合对工作越轨行为的定义。 阶段2 调查样本是180个全职工作者,他们花业余晚上时间攻读一所美国中西部大学的MBA。他们的平均年龄29岁,平均工作年限是11.12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