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的的科学下册的的第7章空气与生命7.1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名师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doc

小学六年级的的科学下册的的第7章空气与生命7.1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名师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doc

小学六年级的的科学下册的的第7章空气与生命7.1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名师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doc
小学六年级的的科学下册的的第7章空气与生命7.1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名师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doc

???????????????????????最新料推荐???????????????????

空气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成分的用途。

2.学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照实验,利用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进行类比找推断空气的主要成

分。

2.用类比的方式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实验设计观念,学会科学地判断分析实验现象。

2.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科学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空气的成分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方法

【难点】

学会对实验现象的一般观察方法及相关描述,培养类比推断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器材:氧气、二氧化碳试管,用木塞塞住,火柴、酒精灯、碳酸氢盐指示剂、木条、澄清石灰水

找出空气的成分

教学器材:澄清石灰水、洗耳球、广口瓶、木条、火柴、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空集气瓶、氯化钴试纸、碎冰若干、粘纸、培养皿

四、教学流程:

引入结论 1

结论 2

活动 2

氧气的检验

活动 5

证明空气中有

氧气

活动 3

水蒸气的

检验

活动 6

证明空气中有

水蒸气

活动 7

分析空气中有

其他成分课堂小结作业

流程说明: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说明

引言请学生闭气,亲自感受不能呼吸的困难。通过亲身感受和生活实际经验感请学生列举空气对生命的重要用途. 捂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复习提问 :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你能用什么回顾旧知识 , 引出新问题—如何

方法证明吗 ? 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

活动 1: 二氧教师演示 :用澄清石灰水与和碳酸氢盐指学生没有检验物质的知识基础,

化碳的检验示剂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由教师演示操作 , 指导学生正确

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活动 2:氧气教师演示用对照实验,比较不同气体的不对照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方

的检验同检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现象的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录。较实验现象,学会观察与记录。活动 3:水蒸复习用氯化钴试纸检验水的实验方法,设温故知新,运用已学知识设计实气的检验计要检验气态水的实验方法—将水蒸汽验。

液化。

结论 1: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检验方法

活动 4:如何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这个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容证明空气中碳。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时易想到把澄清石灰水或碳酸氢盐有二氧化碳候,如何修正实验方案。指示剂暴露在空气中,但由于空气体气中二氧化碳量比较少,现象不

明显。设计的关键在如何把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大量迅速通入,学

习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

活动 5: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教师引导在检验氧气的活动中已经涉及了证明空气中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对照实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有氧气燃烧的更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学生自己设计对照实验,了解对照实设计对照实验。验的设计要求。

活动 6:如何设计实验 ,验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计实验 .

证明空气中

有水蒸气

活动 7: 根据生活经验分析 ,空气中还有什么物质? 空气中有灰尘等微小颗粒学生应举例说明 . 该有生活经验 , 通过生活经验把

空气的成分探究完整 .

结论 2 空气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氮气的存在是学生在小学中的已还有一些微小的颗粒。知知识,但没有经过验证,作为

下节课的铺垫提出问题。

课堂小结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的理论基础,在了解

自然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类比与推论

得出结论。

氮气没有特别的检验方法,如何证明空气

中含有氮气?

作业1.氮气没有特别的检验方法,如何证明氮气的存在是学生在小学中的已

空气中含有氮气?知知识,但没有经过验证,作为2.通过资料查阅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下节课的铺垫提出问题。

途。

五、训练与评价:

一、基础型习题

1、空气是由多种组成,其主要的成分有、、等气体。

(答案: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2、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答案:氧气)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3、下表是探究空气成分活动的过程与探究结果,请填空。

探究活动探究结果点燃的木条在空气中比在纯氧中燃烧得空气中 _________(含 / 不含)氧气,_________(缓和 / 剧烈)。但不完全由其组成。

用洗耳球将空气不断地鼓入澄清石灰水,空气中含有 ____________,但含量澄清石灰水(会/ 不会)变浑浊。很少。

在烧杯中放入冰块,过了一会儿,烧杯外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壁出现 ____________。其遇冷________而形成的。

(答案:缓和、含;会、二氧化碳;小液滴、水蒸气,液化。)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与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观察和推论。

4、下列哪一种气体可以使碳酸氢盐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C)

【设计意图】课标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5、在大热天,将放入冰箱中的饮料瓶移入室内。过一会儿,如果用干燥的氯化

钴试纸接触瓶壁表面,试纸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A、没有变化

B、由红色变成黄色

C、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D、由粉红色变成蓝色

(答案: C)

【设计意图】课标中水蒸气的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6、找出左右栏中相关的项目并用线连起来:

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碳酸氢盐指示剂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二氧化碳

( 答案: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碳酸氢盐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二氧化碳 )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里常见气体的检验,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二、拓展习题

7、在检验不知名的气体X、Y 时,我们看到以下的实验现象:

试验X Y (a)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复燃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没变化(1)就你的认识,这两种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气体?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名称及你

的理由。

X——

Y——

( 答案: X——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Y——氧气,因为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再一次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将二氧化碳导入碳酸氢盐指示剂,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活动卡

活动一:请写出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检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活动二:请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项目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完成的质量

交流发言的态度

小组讨论的效果

活动卡内容完成

评价:优、良、中、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统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统测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万千米。 2、世界是由( )构成的,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 3、太阳系里有( )大行星。 4、夏季大三角包括( )、( )和( )。 5、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6、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 )和( )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 8、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太阳,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9、一粒纽扣电池可使 ( )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10、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 )。 11、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 )的。 二、判断题。(5分)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 ) 2、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 )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4、北极星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 ( ) 5、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 )。 三、选择题。(5分) 1、表示日环食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2、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 、食盐 B 、碱面 C 、玻璃 3、对生活中的一些垃圾,带有( )标志的是可以被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的。 A 、 B 、 C 、 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 A 、 1/49 B 、1/80 C 、1/4 5、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说法是( )。 A 、撞击说 B 、火山爆发 C 、地震 四、连线。(5分) 废电池 玻璃 可回收垃圾 塑料 不可回收垃圾 金属 过期药品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场 考号 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空气1 空气的存在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空气1 空气的存在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八 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其利用了氦气的性质有( ) ①密度比空气小; 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③是一种无色气体; 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C、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有误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液氮做致冷剂 C、氧气供给呼吸 D、干冰人工降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焊接精密仪器往往在氮气中进行,这是因为( ) A、氮气是无色无味且密度小 B、氮气的沸点低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D、氮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空气练习(华师大七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练习(第二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空气是单一物质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2.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 3.下列是变化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煤炭燃烧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4.保护环境、保护空气清洁的有效措施是 ( ) A.大力植树绿化 B.用石油代替煤 C.减少城市人口 D.加强工业排气管理5.硫、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共同现象是() A.有气体生成 B.有白烟产生 C发出淡蓝色火焰 D发光放热 6.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发出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热量 D.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7.下列仪器中不能够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试管’ 8.欲鉴别氧气、氮气、空气,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B.分别测量它们的密度 C.分别测量他们的溶解度 D.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9.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而不混入其他的气体时,最好采用()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黄 10.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水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1.在下列情况中: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下列的哪种情况时可以开始收集氧气()A.没有气泡冒出时 B.刚有气泡冒出时 C.气泡断断续续冒出时 D.有连续气泡冒出时 13.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钢铁工业,提高钢铁的质量和产量 B.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C.登山的时候,用做呼吸用途 D.液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燃料 14.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 B、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5.分别将充满下列气体的四支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拔开塞子,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空气16.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火焰熄灭,该气体为CO2气体 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该气体为CO2气体 C、通过观察并闻气味,无色无味的气体即为CO2气体 D、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为CO2气体 17.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着火的物质最好是() A、泡沫灭火器 B、沙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里,以免浪费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接触试管内壁 D.给试管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 19.用吸管可以把瓶子中的饮料吸到嘴巴里是因为() A、嘴对饮料有向上的吸引力 B、嘴对饮料有吸引力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测试题带答案 六年级科学测试题人教版 一、填空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使用(钉锤)能轻松地拔起铁钉. 3、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的。 4、象水龙头这样,(轮)的(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6、动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7、滑轮组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8、在我们喝玻璃瓶饮料的时候,常会用到(开瓶器。) 9、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拉高重物常用的是(定滑轮) 10、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11、通向山顶的公路,总是盘山而上的,盘山公路实际上是相当于加长了通向山顶的(距离),这样车轮在行驶或送货物时(省力)。 12、自行车是一种以(人)为动力的代步机器。 13、自行车的车把,脚蹬手应用了(轮轴)原理,闸、车轮应用

了(杠杆)原理,连接各部分的螺丝应用了(斜面)原理。14、古稀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15、地球平均半径有(6371)千米,重量约为(60)万亿吨。 16、用力推动房门,力的作用点离门轴越远越(省力),所以门的把手总是安装在(远离)门轴一侧。 17、人们从井里提水的装置叫辘轳,属于(轮轴)。 18、自行车的车把应用了(轮轴)原理,所起作用(掌握和改变行驶方向)。 19、自行车的车闸应用了(杠杆)原理,所起作用(刹车)。 20、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1、横梁一般是(立)放的。 22、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宽度、厚度)有关。 23、古代域门都做成拱形(因为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24、西瓜皮拱之所以不垮(因为拱脚面边各有一个物体抵住了拱形受压向外的推力)。 25、同样柔软的纸,作成(拱)的形状就变“坚硬”了。 26、要使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就要抵住(拱的外推力)。 27、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力)。 28、球形在各个方面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立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了解)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记忆) 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记忆) 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会用) 1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记忆) 1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17、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了解) 18、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记忆)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结构系列练习2-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科学试卷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结构系列练习2-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 习资料-初中科学试卷-试卷下载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结构系列练习 初一(下)第六章物质的结构(B卷)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姓名 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 B、物质可以由原子构成 C、物质可以由离子构成 D、物质可以由夸克构成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白磷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汞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夸克可以构成质子 D、原子核内一定有中子 4、铁块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 5、宁波城隍庙美食世界内,菜香四溢。这说明() A、物质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在作无规则的运动 D、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完全一样 6、组成物质硫酸铵(NH4SO4)的元素种类有() A、2种 B、3种B、4种D、10种 7、在1个硫酸(H2SO4)分子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分别是() A、2、3 B、2、7 C、3、3 D、3、7 8、在1个水(H2O)分子和1个硫酸(H2SO4)分子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气(H2)分子 B、属于不同的氢原子 C、有相同数量的氢元素 D、有相同数量的氢原子 9、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菜汤 B、牛奶 C、矿泉水 D、蒸馏水 10、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软硬度 B、沸点 C、溶解性 D、可燃性 11、如图6-1所示,根据该固体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汇编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4、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5、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7、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是和。 二、选择题(把一个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里,每题3分,共30分)。 1、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一分钟后熄灭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饲料 B、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3、下面放在()里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4、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A、 B、 C、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6、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的。 A、时间 B、速度 C、距离 7、表示日环食的示意图是()。 A、B、C、 8、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A、番薯B西红柿C、萝卜 9、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和()。 A、改变大小 B、改变状态 C、改变颜色 10、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三、判断题(判断对或错,在下列表格相应题号下打“√或×”,每题3分,共27分)。 1、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2、淀粉遇到碘酒不会变色。 3、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4、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米饭有点甜,是因为米饭本身是甜的。 5、地球的引力大约是月球的1∕6。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7、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8、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9、电池是有毒垃圾,我们要把它埋得很深,就不会有危害了。 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题12分,第2题11分,共23分)。 (一)对照下列月相图,选择正确农历日期填到相对应的括号里。 初一初三初七十五二十三二十八 ()( )( )( )()()(二)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全世界每年由于生锈造成损坏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科学小组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如图所示: 甲乙丙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与充分接触;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和两个试管中的铁 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和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七年级科学下册2.1空气的存在教案(华师版).doc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iu 二章一节空气的存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关心与珍惜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作用以及在科学发展中的意义等。 3.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有质量,并能说出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说出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 2、难点:对实验活动的控制 三、教学步骤: 1、引言: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出它的味道;但当它从你的脸上、手上经过时,你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 一切物质都具有质量,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否具有质量呢?------对回答的学生可以给予肯定。但是如何设计实验、获得证据说明空气有质量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这个 内容的重点) 2、新授: 1 ):提出问题:空气有质量? 2 ):建立假设:空气有质量 3 ):设计实验方案:(在 3 则之中选其一来做,本人以例3为例,其它二例供大家参考) 例 1: 1、用天平称一个被放掉气的气球的质量 2、将气球吹鼓起来并将开口封住,你认为充气后气球的质量会改变吗? 3、称出充气后气球的质量,比较吹气前后气球的质量。 例 2: 我选择了有质量作为实验的问题。我准备的材料有:天平称,两个同样大小的气球,还 有一跟针。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我先用一个天平称,两边的称盘上面各自放一个一样大充足了 气的气球,使天平称平衡,然后,我用一根针把其中一个气球刺破,另一个气球就会往下 降,而破了的气球的一端就会往上升。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了下来,后来又做了两次。实验结 果表明空气有质量。 例 3:(如图 P42 图 2.1.1 ) 把细木条作为栋梁,在它的中间穿一个孔,固定在支架上。用打气筒对其中一个有气 嘴的瓶子打气十多次。然后分别将这两个瓶子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木条保持 水平。此时如果将气门芯松开,被打气的饮料瓶中的空气就会逸出。而当空气从塑料饮料瓶中逸 出时,你观察到:水平的细木条发出什么现象?为什么?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4):结论: 当空气从饮料瓶中逸出时,该饮料瓶所在的一端就要翘起来,这个现象说明逸出空 气的瓶子变轻了,逸出的空气有质量。 例 4 :用两用气筒(或抽气机)将烧瓶中的空气抽出,夹紧夹子,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 内(图 1.32- 1),左右盘内加适量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用心爱心专心

小学六年级上期科学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期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 1、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利用杠杆工作时,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2、省力的杠杆有;钳子、撬棍、开瓶器、拔钉器、钉锤、胡桃夹、独轮车、榨汁器。 费力的杠杆有:钓鱼杆、镊子、火钳、筷子、烤肉夹子。 3、轮轴的应用:螺丝刀、自行车把、辘轮、绞盘、水龙头扭柄、石磨、脚踏板、驾驶盘。斜面的应用:螺丝钉、螺帽、针、斧头、菜刀、斜坡、S形盘山公路、钉子头。 滑轮的应用:起重机、吊车、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滑轮。 轮轴的作用:(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斜面的作用:省力。(斜面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滑轮组作用:不但能改变力的方向,还能改变力的大小。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4、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5、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作用: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6、(拱形)有抗弯曲的能力;(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从桥的结构来看,除了(拱桥)外,还有(拉索桥)、(平桥)等。 8、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更加牢固) 9、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回产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拱的(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10、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1、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厚度),可以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12、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肋骨、足拱等部位有拱形的保护。 1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省力)。 14、旗杆顶端的滑轮的作用是(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15、(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16、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17、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小,下面大;上面轻,下面重)。 1、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递)、(热对流)、(热辐射) 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从物体热的一端传到冷的一端)。 3、如果将一杯热水和冷水混合,水温将(在热水和冷水的温度之间)。 4、太阳通过(辐射)把热传到地球上。大气通过(对流)来传递热的。 5、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6、刚从游泳池起来,会感到比在水里还冷,是因为(水蒸发要吸收热量)。 7、温度计刚从酒精里、水等液体中拿出,温度会(下降),是因为(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 8、不同温度但同样多的两杯水混合后,水温的变化规律是(接近它们的平均数)。 1、风和流水具有(机械)能,电具有(电)能,汽油具有(化学)能。 2、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声)、(光)、(电)、(热)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3、电灯可以把电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4、燃烧具有的条件是(一定的温度)、(帮助燃烧的空气)、(可燃物)。 5、燃烧是(能燃烧的物质和空气发生作用时产生的发光发热)现象。 6、实验室里,专门用来测量水多少的常用仪器是(量筒)。 7、写出3种能源来(煤)、(石油)、(天然气)。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1空气的存在(1)课程教学设计

“空气的存在”教学设计

础上越多越好,评出优胜两组,奖品丰厚。教师适时鼓励,表扬那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将两瓶饮料奖励给两组学生。 4.演示:空气有质量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象其他物体一样,它有质量?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实验 小结:空气存在与我们的周围,并且和其他物质一样,空气也是有质量的。 导学二、大气压的存在 比一比:我们说了,看了,下面轻松一下,请刚才获胜两组选代表喝完两瓶饮料(教师帮他们打开瓶盖,其中一瓶只留小孔允许吸管插入)。 教师提出疑问“获胜同学吸功厉害吗?” 请先喝完同学帮助喝完剩下饮料。(基于卫生,更换吸管),很费力,较难喝尽。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非常好奇! 做一做: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先要求学生猜想结果,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杯口的方向,并用力振荡,观察实验结果。提问“水把硬纸片粘住了吗?气球,以及从空气成分中分析等。 观察实验,分析原因,总结结论——空 气有质量。 学生大吃一惊!难道是一个同学吸的力 气大吗? 学生更加郁闷好奇,巴不得自己尝试一 下。部分学生联系上面知识——空气存 在,分析可能与空气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大吃一惊!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 了重力吗?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 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 学生带着疑惑好奇和担心,完成“覆杯 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塑料片不下 落的原因。 使那些些心存怀疑的学生确 信空气存在。培养学生科学的 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重视科 学实验的作用。 密切联系生活来创设问题情 景,以及初中学生好表现的心 理(帮助弱势的同学)为本堂 课激起一个小高潮,利于展开 下面教学。 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矛盾中,水 和手是不能吸住纸的,从而把 问题对象转移到纸周围的空 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 复习教案4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 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三态的相互转化 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2、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复习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复习学生姓名课题第二章复习 年级班级7 学科科学课程形式1V1 任课教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回顾 1、空气的存在 A、空气具有质量。 B、大气压方向。 2、空气的成分 A、探究空气成分: 实验原理:; 选择红磷原因:; 实验步骤:; ; ; ; ;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小于五分之一原因(3条):; ; ; 大于五分之一原因(2条):; ; 实验成功的关键:; ; ; 间接证明氮气哪些性质(3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B、空气成份及含量:78%,21%,0.03%,0.94%,0.03%。 C、稀有气体种类及用途:; ; D、工业制取氧气和氮气方法:;

3、 氧气 A 、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B 、 氧化反应:两种常见方式 和 ; C 、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区别: ; D 、 燃烧三个基本条件: 、 、 。 E 、 木炭、红磷、硫、蜡烛和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4、 二氧化碳 A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B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文字表达式: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的文字表达式: ; 加热后,石蕊试液中由红变为紫色的文字表达式: ; C 、 二氧化碳的利弊: 利: ; 弊: ; 现象 反应条件 生成物 文字表达式 备注 反应 前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后 红磷 暗红 色粉 末状 固体 微弱的黄色火焰 明亮的黄色火焰 生成大量白烟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2O 5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 2P 2O 5 木炭 黑色 固体 燃烧发红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二氧化碳 CO 2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C+O 2CO 2 硫 黄色 固体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点燃 二氧化硫 SO 2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 2SO 2 铁丝 银白 色固 体 不能燃烧 只能发红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黑色固体落入瓶底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3O 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 2Fe 3O 4 蜡烛 乳白 色固 体 正常燃烧 燃烧更旺,发出 白光 瓶壁上出现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点燃 二氧化碳CO 2 水H 2O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微生物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钓钟虫)、(变形虫)等. 6、水滴中的这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7、做酸奶的方法是:(1)鲜牛奶加白糖煮开几分钟(2)冷却到35—40℃时加酸奶搅匀(3)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再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酸奶就做成了. 8、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9、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是(杆菌)、(球菌)、(螺旋菌). 10、细菌的特点是(体积小)、(吃食物)、(繁殖快). 11、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12、利用细菌可以(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叫做(病菌).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4、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有:(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 15、霉的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颜色有(黑色)、(白色)、(绿色)、(黄色)等. 16、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7、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18、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低温保存)、(放干燥剂)、(太阳暴晒)、(真空包装). 19、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等. 20、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2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2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3、(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24、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5、大多数细胞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6、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27、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2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29、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 3、船在桌面上模拟进出港时;可以看到(桅杆和船身同时出现). 4、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1)用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现象: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结论:地球是球形. 5、(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 6、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7、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搭载(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8、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9、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猜想—实践—精细观察)的过程. 11、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