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岩和粉砂岩

砂岩和粉砂岩

岩芯描述汇总

一、花岗岩 1、花岗岩的残积土我们叫残积砂(砾)质粘性土:[AN= G!r ? 为中粗粒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留产物,以褐黄色为主,湿~饱和,可塑状。成份主要由长石风化的粘、粉粒,石英颗粒、少量云母碎屑及少量黑色风化矿物等组成,原岩残余结构仍清晰可辨,>2.00mm的颗粒约占5.90%~15.70%。粘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该土层属特殊性土,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该土层在纵向上有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强度逐渐增高的趋势。kP[LS1}* ?`)n/J+g ? 2、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褐黄色,呈散体状,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除石英外,长石、云母、角闪石等其他矿物大部分风化为土状。土层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强度降低的特点,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j`l'M g ? 3、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钻进时拔钻声大,岩芯呈碎块状,手折可断。该层做点荷载试验7组(共90块),换算后抗压强度范围值为10.80~15.20MPa,平均值为13.11MPa,标准值为11.97MPa,岩石坚硬程度为软~较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工程地质性能良好,强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Y* -dUJK-` ? 4、中风化花岗岩:灰白、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一般,岩芯多呈短柱状,RQD= 60~75。该层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范围值为36.90~54.30MPa,平均值为46.87MPa,标准值为41.43MPa。岩石按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Ⅲ~Ⅳ类,力学强度高。n_eN|m?@ ? 5微风化花岗岩:灰白、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RQD= 80~90。该层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范围值为66.10~95.20MPa,平均值为78.50MPa,标准值为70.09MPa。岩石按坚硬程度属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Ⅱ类,力学强度高。 二、泥质灰岩 灰岩按泥质含量可以分为:k ;^$Pd?t- ? 石灰岩:泥质含量0-10% 8J Y0]G6 ? 含泥石灰岩:泥质含量10%-25% c]u ieig0~ ? 泥灰岩:泥质含量25%-50% .aT@'a{F ? 泥灰岩:即泥质灰岩。为隐晶质或微晶结构,致密,多层薄层或中厚层,颜色多样。 三、板岩 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沉积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名分类,如会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 四、泥灰岩 泥灰岩:介于粘土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过渡类型沉积岩。由粘土和碳酸盐微粒组成。呈微粒状或泥状结构,一般粒径小于0.01毫米。与粘土岩的区别是滴稀盐酸后产生气泡,与石

部分岩石描述总结

部分岩石描述总结 第四系湖积物,地势逐渐平缓,植被稀疏,由第四系冲洪积物变为湖积物,包括机械、化学与生物的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岩石类型以粘土岩和粉砂岩为主,夹有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细砂岩出现较多,砂岩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分选和圆度较好。 第四系冲洪积物,几乎无植被发育。冲洪积物主要由大量砂土及少量砾石等组成,砾石散乱分布,成分较单一,主要为砂岩质砾石,大多为棱角状、少数次棱角状,大小不均,粒径多在2cm-15cm之间不等。砂土由亚砂土、粘土、淤泥等组成 第四系残破积物,为4602高地石英砂岩及安山岩遭受风化作用后残留与原地及在重力作用下,由雨水与雪水冲刷搬运,在山坡与山脚下堆积起来的砾石及砂土。 青灰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风化面紫红色、黄褐色,新鲜面青灰色,砂状结构,薄层状构造。新鲜面砂状结构明显,用手摸时砂质感强烈。岩石组成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及胶结物,石英含量约30%,岩屑含量约30%,长石含量约35%。钙质胶结,长石部分蚀变。岩石露头较差,片理发育,风化碎裂严重。 紫红色粉砂岩,基岩露头较好,风化强烈。风化面、新鲜面均为紫红色,薄层状构造。碎屑物质组分以石英为主,含量约90%,其次为长石及白云母等。 灰色石英砂岩,风化面土黄色,新鲜面灰色,石英含量约占岩石组成的85%,长石及岩屑含量较少。岩石致密坚硬,硅质胶结。 紫红色粉砂质页岩,风化面、新鲜面均呈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水平细层厚度小于1cm,页理构造。其新鲜面用手触摸有明显的颗粒感,端口参差状。 灰绿色钙质页岩,岩石呈浅灰绿色,泥质结构,纹层状构造。基岩出露中等,与岩屑长石砂岩石互层,呈碎块状,局部呈粉末泥状,岩石主要由泥质矿物构成,局部含有少量的砂屑物质。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弱,局部见岩石受风化作用呈粉末泥状。 灰白色细粒花岗闪长岩,岩石风化面呈灰黄色、褐红色,新鲜面灰白色,全晶质,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辉石及角闪石等。石英含量约28%,烟灰色,油脂光泽,次浑圆状,粒径0.5-0.8mm之间,长石含量约40%。沿途风化强烈,岩石破碎严重,露头天然差。 浅红色中层状安山岩,岩石风化面、新鲜面均为浅红色,斑状结构,气孔状构造,成层明显。岩石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辉石等,斜长石斑晶多呈自形柱状,含量约30%,角闪石斑晶呈灰黑色,半自形长柱状,含量约5%,辉石斑晶含量较少。基质隐晶质结构,含量约60%。基岩露头较好,风化弱。 灰褐色安山玢岩1,岩石风化面黑褐色,新鲜面灰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量约25%,斜长石斑晶灰白色,自形柱状,含量约70%,暗色矿物为角闪石等,含量约20%。基质隐晶质结构,占岩石总体积分数的80%。岩石基岩露头较差,风化碎裂严重。 灰褐色安山玢岩2,风化面、新鲜面均为灰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成分主要为斜长石,斑晶颗粒粒径约 1.5mm,浅灰白色、板状晶形、及少量石英斑晶。基质约占总体积分数的70%以上,基质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和少量的石英。气孔构造较发育,无规律分布,未被充填。

土层描述

岩土室外编录一般描述 一、土类 填筑土:灰褐色、灰色,局部灰黄色,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碎石(粒径大小约2-5厘米),结构松散-稍密,填土时间超过10年 砂性素填土:灰黄色,松散,湿-饱和,粉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砂,约3年前填成 碎石素填土:灰色、浅灰色,松散,成分为中风化花岗岩碎石,大小约5-15厘米,约2年前填成 粘性素填土:灰黄色,松散,湿-很湿,夹少量强-中风化砂岩碎石,大小约2-8厘米,约2个月前填成 杂填土:灰色为主,局部为灰黄色,松散,湿,由煤渣、砼碎块、碎石、砂灰等建筑垃圾填成,粗颗粒大小一般2-5厘米,最大约10厘米 耕植土:灰黄色,为粘性土,可塑,局部软塑,含少量植物根茎 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和较多粉砂,具臭味,局部夹松散粉土薄层 淤泥:深灰色,流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和粉砂,局部为淤泥质土或夹松散粉砂薄层 粉砂:灰色,松散,饱和,石英质,含少量淤泥,粒度不均匀,局部为中砂 粉砂:灰黄色、浅黄色,局部棕黄色或浅棕红色,松散-稍密,饱和,石英质,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细砂 棕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白色,稍密-中密,饱和,石英质,含较多粘粉粒,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粉砂 淤泥质粘土:灰黑色,很湿,软塑,由粘、粉粒组成,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植物,具腥臭味,具光泽,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 粘土:灰黄、褐黄色,稍湿,可塑,成分以粘、粉粒为主,粘性较强,土质不均匀,下部稍软,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粉质粘土:浅灰色、灰黄色,稍湿,可-硬塑,含少量砂砾,干密度及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 粉质粘土:灰黄色,湿,软塑,含少量粉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粘土 粉质粘土:浅灰色、灰黄色为主,局棕红色、灰白色,稍湿-湿,可塑,含少量粉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土或粘土 灰色,稍密,饱和,石英质,含较多粉粘粒 粉土:灰黄色,局部夹棕红色,稍密,湿,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砂 细砂:灰色,浅黄色,中密,饱和,石英质,含较多粘粉粒,局部为中砂,米含有铁质胶结物,大小2-5厘米,强度相当于碎块状强风化岩 中粗砂:灰色、灰黄色,密实,饱和,石英质,粒度不均匀,局部为圆砾 贝壳:乳白色,灰色,松散,大小以2-8毫米为主,最大约50毫米,含有较多淤泥和粉细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中砂 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腐殖质,夹薄层状(1-2毫米)粉砂5-15%,局部为粉质粘土或粉土 粗砂: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石英质,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砾砂 圆砾:灰色、灰黄色,中密-密实,颗粒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次圆状为主,粒径以2-8毫米为主,最大粒径约50毫米,夹有较多中粗砂,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砾砂,.3米重型动探测试实测击数分别为41、49、53、58、63击,校正击数分别为13、16、17、19、20击。卵石:灰色,灰白色,呈中密-密实状态,饱和,母岩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砾石呈圆状、次

常见岩浆岩的简要描述

一.常见岩浆岩的简要描述: 1.花岗岩:酸性深成侵入岩;常呈肉红色、灰白色或灰色;全晶质中----粗粒等粒结构或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含量在25%以上)和长石(含量约为60%)为主,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白云母等。 2.花岗斑岩:酸性浅成侵入岩;灰白色或肉红色;全晶质斑状结构,斑晶(钾长石和石英,有时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成分与基质相同,基质呈隐晶质或微晶;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具有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中粒或粗粒)、成分与花岗岩相似的岩石称为斑状花岗岩。 3.流纹岩:酸性喷出岩;呈浅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少见紫色、灰黑色、绿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和石英)、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的相似。 4.松脂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红色、褐色、浅绿色、黄白色或黑色;具有发暗的松脂光泽,含水量8%左右。 5.黑曜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黑色或黑灰色;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含水量小于1%。 6.珍珠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特点是酸性火山玻璃基质中含有球粒或大量珍珠状裂纹。球粒呈棕色到褐色;基质具有流纹构造,是由颜色(黑色、紫色、棕色、绿色或灰色等)不同的玻璃组成的。 7.花岗闪长岩:酸性侵入岩;花岗闪长岩比花岗岩含有较多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可以同时含有辉石和黑云母,所以岩石的颜色一般比花岗岩深一些,呈灰绿色或暗灰色;结构构造特征基本与花岗岩的相同。 8.花岗闪长斑岩:酸性浅成侵入岩;矿物成分与花岗闪长岩的相似,全晶质结构;斑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 9.英安岩:酸性喷出岩;矿物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呈灰红色、浅紫红色或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石英、正长石,基质为玻璃质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 10.正长岩:中性深成侵入岩;呈浅灰绿色、灰色或肉红色;全晶质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含量在60%以上),次要矿物为角闪石(含量在20%左右),含少量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11.正长斑岩:中性浅成侵入岩;灰白色、棕灰色或淡红色;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板状自形晶),其次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与正长岩的相似。 12.粗面岩:中性喷出岩;粉红色、淡红色或浅灰色;斑状结构或似斑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呈长条形微晶,基质成分与斑晶相同,微晶或玻璃质;块状构造、

砂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砂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七台河职业学院杨丽 摘要:在大陆的沉积地层中,砂岩是常见的陆源碎屑岩,也是研究得最多的沉积岩类之一。从砂岩的组成,肉眼鉴定与描述内容和方法,典型砂岩及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地质勘查中常见的砂岩。 关键词:砂岩、碎屑、基质 砂岩是重要的油气储蓄岩类,也是地下淡水的巨大存储库,纯净的石英砂还是廉价的玻璃工业原料。主要沉积在河流、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河海过渡环境、浅海至深海环境。 一、砂岩的组成 砂岩主要是由粒度为2~0.05mm的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和基质组成,由胶结物胶结起来的岩石,又称中碎屑岩。碎屑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其次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基质成分主要指与碎屑同时沉积的颗粒,为更细的粉砂物质或黏土。胶结物主要是硅质和碳酸盐质的胶结成分。 二、肉眼观察与描述内容和方法 (一)测量碎屑粒度 首先估量砂岩中相应粒级的含量。砂岩按碎屑颗粒的粒度主要分为粗砂岩(2~0.5mm)、中砂岩(0.5~0.25mm)、细砂岩(0.25~0.05mm)三种类型。以上砂岩,相应粒级含量都在50%以上。主要粒级在砂级,即可在露头上目估,也可在显微镜下测量或目估。目估常常更能反映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尤其是野外或手标本目估,观察面积大,代表性更强。然后依据碎屑颗粒的大小,确定砂岩类型。 (二)观察整体颜色 对砂岩的描述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后的变化情况,然后观察岩石的整体颜色。如果岩石的成分复杂,颜色多而杂时,可把标本放远一点看,描述主要的颜色。有时可把次要的颜色放在前面来形容主要颜色,如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略带黄色。对颜色的描述还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三)鉴别碎屑成分 砂岩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和沉积基质。砂级陆源碎屑主要由单晶碎屑和岩屑组成。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及少量云母和重矿物。岩屑主要有燧石岩、酸性喷出岩、细粒片岩、片麻岩等。基质主要以粘土为主。鉴别并估算他们的百分含量,含量多的写在前面,少的写在后面。 (四)确定胶结物 1、胶结物的成分 最常见的胶结物是氧化硅(蛋白石、玉髓、石英)、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此外还有重晶石、石膏、硬石膏、黄铁矿等。胶结物对研究碎屑岩的成岩后生变化,推断其沉积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2、胶结类型 砂岩的主要胶结类型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和镶嵌式胶结四种。基底式胶结: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漂浮状分散在填隙物内。这种胶结方式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等快速堆积的产物。孔隙式胶结:大部分碎颗粒相互接触,形成颗粒支撑和孔隙,成岩期析出的化学沉淀胶结物常分布在其孔隙之中。接触式胶结:胶结物很少,仅分布于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处。在干

岩性描述

风化面呈棕褐色,新鲜面红棕色。水平层理发育,单层厚0.2—0.6m;因颜色和粒度变化显示厚度不一的细层,一般细层厚0.8—2.5cm。粉砂结构,碎屑粒度(0.06-0.004)mm。大小均一,砂粒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手标本触之具有微小颗粒砂感。块状构造。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75-80)%,白云母(10-12)%,长石(5-6%)。石英呈灰白色,呈微小颗粒状,常因胶结物浸染及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使表面光泽暗淡,或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碎屑中白云母呈片状、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含量较高,在阳光下呈鳞片状反光极为明显;长石放大镜下可见呈微小颗粒状,呈肉红色者为钾长石,玻璃光泽,多风化成高岭土,颗粒表面变得不光洁,略带浅土黄色,硬度也降低,见少量斜长石,白色,玻璃光泽,表面少见污染,较光洁,常被绢云母、碳酸盐矿物交代,而略带浅灰色或浅灰黄色,透明度降低。长石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次棱角状。另见有少量绿泥石,呈灰绿色土状集合体产出。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滴稀盐酸轻微起泡),含量约(2-3)%。基质多为粘土物质,主要为高岭石,含量约(5-10)% 粉砂质泥岩 风化面呈红棕色,新鲜面呈红褐色。泥质-粉砂结构,手触之有轻微粗糙感。粘土质质点占90%以上。以刀切之则呈平滑切面,断口呈贝壳状。主要为块状构造。风化后见有页理构造,沿层理面能剥成薄片状。泥质岩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碎屑,均呈粉砂混入其中。石英、长石均呈显微颗粒状,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云母碎屑呈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在阳光下呈鳞片状反光极为明显。见有其它非粘土、非碎屑物质,包括石膏。其中,石膏呈白色粒状,呈薄层状产出,层厚1-3cm。 砾岩 砾岩:灰绿-紫红色,中-粗-细砾状结构,粗砾256-64mm占30%,中砾64-4mm占40%,细砾4-2mm占30%,分选性较差,磨圆度次圆-次棱角状。砾石成分中砂岩占60%,灰岩占10%,脉石英占10%,板岩占10 %,花岗岩占10 %,粉砂岩占5%,砾岩占5%。泥岩 风化面为浅灰绿色,新鲜面为棕褐色;页理不发育,厚层状,单层厚1- 2 m;岩石为泥状结构,雨痕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90%),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5 %)、长石(3 %)、云母(2%);岩石质地较软,用手触摸具滑腻感,刀切面较光滑,断口呈贝壳状。 细砂岩 风化面呈棕红色,新鲜面灰褐色。水平层理不发育,单层厚 1.2—2.0m;。细砂结构,碎屑粒度(0.25-0.08)mm。大小均一,砂粒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手标本触之具有细小颗粒砂感,具贝壳状断口。块状构造。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50-75)%,长石(8-10%),白云母(风化面为浅灰绿色,新鲜面为棕褐色;页理不发育,厚层状,单层厚1- 2 m;岩石为泥状结构,雨痕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90%),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5 %)、长石(3 %)、云母(2%);岩石质地较软,用手触摸具滑腻感,刀切面较光滑,断口呈贝壳状。5-8)%,见少量绿泥石(3-5)%。石英呈灰白色,颗粒细小,常因胶结物浸染及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使表面光泽暗淡,或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长石放大镜下可见呈颗粒状,呈肉红色者为钾长石,玻璃光泽,多风化成高岭土,颗粒表面变得不光洁,略带浅土黄色,硬度也降低,见少量斜长石,白色,玻璃光泽,表面少见污染,较光洁,常被绢云母、碳酸盐矿物交代,而略带浅灰色或浅灰黄色,透明度降低。长石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次棱角状。碎屑中白云母呈片状、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另见有少量绿泥石,呈灰绿色土状集合体产出。

岩石鉴定描述

安山玄武岩 岩石风化面褐色,灰黄色,新鲜面灰绿色,灰紫色,灰褐色,斑状结构,基质玻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斜长石组成,粒径0.4~2.5毫米,含量5-15%,其次有少量辉石、角闪石、基质由斜长石,玻璃质及少量辉石、角闪石、磁铁矿组成,斜长石35%-50%,玻璃质30-45%。部分岩石已绿泥石化、绿帘石及碳酸盐化。 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风化面红褐色,灰黄色,新鲜面灰绿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火山角砾占60%,主要是安山岩,少部分为凝灰岩。角砾的大小:野外观察1-5厘米,呈次菱角状,少量呈浑圆状。胶结物为火山细屑,主要是角砾状长石和安山岩细屑,少部分重结晶的火山灰。 安山岩 岩石风化面灰黄色,灰色,新鲜面灰绿色,灰紫色,灰褐色,斑状结构,基质玻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中长石组成,粒径0.4~2.5毫米,含量5-15%,其次有少量角闪石、辉石、基质由中长石,玻璃质及少量角闪石、辉石、磁铁矿组成,中长石35%-50%,玻璃质30-45%。部分岩石已绿泥石化、绿帘石及碳酸盐化。 安山质晶屑凝灰岩 岩石风化面灰色,土黄色,新鲜面灰黄色,灰绿色,凝灰结构,板状结构,块状构造。晶屑主要为斜长石,含量40%,次为石英,含量约5%,岩屑主要为安山岩,粒径0.3-1.3mm,含量20%;基质为火山灰,含量35%。 安山质凝灰岩 岩石风化面灰黄色、黄褐色,新鲜面灰绿色、灰黑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屑菱角状、次圆状,小于2毫米,部分圆球状碎屑一般小于0.5毫米,碎屑可见长石(泥化、绢云母化10%)、安山岩岩屑(20%)以及由黑云母变化的绿泥石(8%)胶结物为火山灰以及次生变化的隐晶状长石、角闪石、绿泥石、绢云母及不透明矿物等。 白云岩 颜色为浅灰色,多具隐晶和细晶结构,白云石含量为85%以上。依其结构可定名为残余碎屑灰质白云岩/残余骨屑灰质白云岩/残余鲕粒灰质白云岩/残余团粒灰质白云岩/残余礁块白云岩/残余泥晶(结晶)灰质白云岩。白云石含量为75-90%,依其结构可定名为结核状白云岩,团粒状白云岩,孔洞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不等粒糖粒状白云岩。白云石含量为>90%,依其结构可定名为砾晶白云岩,极粗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极细晶白云岩,不等晶白云岩。 斑点板岩 灰色,变余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及变余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绢云母、绿泥石组成,绢云母呈细粒鳞片状,绿泥石聚集呈斑点状,其次由石英及不透明矿物组成。 变质粉砂岩 灰绿色,变余粉砂结构,块状构造及变余层状构造。粒度0.05-0.25mm,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胶结物为钙质,占20%。 变晶灰岩 暗灰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粒度1-3mm,成分以方解石为主。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特征简述(仅供参考) 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 1、白云质灰岩: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多见灰色、灰白色,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方解石含量达到75-50%,白云石含量达到25%-50%)。 2、泥灰岩:通常指由粉砂及泥级碳酸盐与粘土矿物混合组成的一种松、软、易碎的较新的沉积岩。常呈灰、黄、绿等色,也有深色的,,泥状结构,纹层状构造。按重量碳酸盐成分占30~70%,粘土矿物达到25%-50%,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文石少见,菱铁矿更少。粘土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不常见。副组分有石英、海绿石、长石、磷灰石族、铁矿物、有机质等。有时全无陆源碎屑。显微镜下可见方解石,为碎屑状。海相的常有有孔虫壳及颗石碎片。细密,宏观上一般不显层理,成岩后可呈次贝壳状断口。分布广泛的海相泥灰岩常含原地生成的化石和微体化石的残体,说明其沉积于安静海盆,有些还远离大河入海口。与三角洲有关的从其中生物来看,水深不大。湖相的属安静浅水环境产物。可作水泥辅料及土壤肥料。 3、灰岩:一种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灰色,灰、灰白色、灰黑色、硬度不大与稀盐酸有反应,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构造分类一般有鲕状构造、竹叶状、团块状构造等,矿物成分多以方解石为主含量达到95%以上。 按石灰岩的类型可分为:颗粒石灰岩常成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者块状,岩石中颗粒含量大于50%,颗粒可以是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粒径最大可到漂砾级,最小可到粉屑级。他们的填隙物可以使灰泥杂基或是亮晶胶结物,或两者均有。颗粒的分选和磨圆度可以因搬运磨蚀程度而明显不同,潮上活礁前形成的颗粒石灰岩颗粒多成棱角状碎屑,浅水波浪环境的颗粒石灰岩中的颗粒分选磨圆度良好,风成沙丘活海滩上的颗粒石灰岩分选磨圆度特别好。 泥晶石灰岩一般称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层为主,岩石主要有泥晶方解石组成其中颗粒含量小于10%或不含颗粒,这类石灰岩中时常发育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育水平虫迹,层内可见生物扰动构造。纯泥晶石灰岩常见有光滑的贝壳状断口。这类岩石中颗粒含量很低但颗粒的类型尤其是生物碎屑的种类为判断岩石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总之泥晶石灰岩主要发育于基本没有簸选的低能环境,入

怎么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

怎么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 鉴于大家对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分辨不知怎么入手,我们特地从大量资源中整合出下面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让我们先来区分一下砂岩和泥岩的概念。 砂岩——沙粒在经过长期的水搬运后留在河床上,经过数千年的堆积,并在地质物理作用下胶结而成的岩石。结构呈颗粒状,有良好的透水性,颗粒直径非常细小,大约在 1/16-2mm。而粉砂岩的颗粒大约在1/16-1/250mm,几乎是砂岩中颗粒最小的一种。 泥岩(页岩)——泥岩是属于粘土岩的一种,由粘土物质经压实、脱水、重结晶后形成。颗粒十分微小,一般小于1/256mm,比砂岩中颗粒最小的粉砂岩还要小很多。结构通常为页状或薄片状,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透水性很差。泥岩与页岩也是有区别的,通常情况下,页岩的层理较泥岩清晰的多,相邻两层组成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单层厚度小于25cm总厚度可达到数十米;泥岩层理不明显,单层厚度大于1米,且质地较均匀。 野外分辨粉砂岩与泥岩的最好方法是用牙咬一下,泥岩不碜牙,而粉砂岩,咬起来会有明显的碜牙的感觉。另外,也可以在粉砂岩与泥岩的断口用手搓一下,粉砂岩有明显的砂感,相比之下,泥岩要细腻的多。 在物质的命名中,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则。当某一成份含量在50%以上则构成基本名称;另一成份含量在50—25%之间,以“质”表示之。比如,泥质粉砂岩——其意思是粘土含量为50——25%,粉砂含量为50%或以上;又比如,粉砂质泥岩——其意思是粉砂含量为25—50%,粘土含量为50%或以上。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 推荐阅读:什么是粉砂岩 本文由粉砂岩整理提供

地层描述

沿途地层描述: 1. 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见灰黄色薄层页岩夹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页岩单层厚约10--20cm。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后呈褐黄色沙土,具球形风化。与上覆地层榴江组(D2I)呈整合接触关系。 2. 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硅质泥岩,灰(钙)质泥岩,粉砂岩,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大小约50×5cm。与上覆地层五指山组(DCwz)呈平行整合接触关系 3. 五指山组(DCwz)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及泥灰岩。单层厚约5-25cm。局部见方解石脉充填于泥质条带状灰岩中,脉宽2-5cm。与上覆地层睦化组(C1m)呈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4. 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页)岩,单层厚约5-20cm。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其中,见方解石呈细脉状(团块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10cm。与上覆地层打屋坝组(C1dw)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5. 打屋坝组(C1dw)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与下伏地层睦化组(C1m)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6. 威宁组(C1w):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细晶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薄层灰褐色灰岩、泥灰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 中段;为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夹灰-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条带状(团块状)产出,具逢合线构造。 上段;为灰色厚层泥晶生物灰岩夹薄层灰黑色泥灰岩。泥灰岩单层厚约10-30cm。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泥岩,泥岩单厚约5-3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脉宽大小不一多为2-5cm。 7. 南丹组(CPn):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块状泥晶(泥质)灰岩。夹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灰岩层间,局部见灰岩、泥灰岩夹灰褐色、灰黑色薄层泥岩,厚约2-5cm。灰岩中见大量方解石呈网脉状斜交层面产出,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岩体中见大量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出露,粗细不等,脉宽0.5-10cm。具铁质侵染现象。与威宁组(C1w)为相变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8. 龙吟组(P1y):下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泥灰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灰岩

岩土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

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 1、强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 年代:T、P、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2、弱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 年代:T、P、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3、微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 年代:T、P、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偶见节理裂隙,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洞、溶槽、溶沟)?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XXcm,锤击声脆,岩质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4、强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 年代:T、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5、弱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 年代: T、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6、微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 年代:T、C、D、O 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偶见节理裂隙,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洞、溶槽、溶沟)?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一般XXcm,锤击声脆,岩质新鲜,岩芯

第三章 工程地质

第三章工程地质 §3.1概况 广西苍梧县新建水电站位于东安江上游,地理位臵东经111。26'~111。39',北纬24。2'~24。15';属广西苍梧县沙头镇山口村境内。新建水电站为四等小(一)型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为500+2×3200KW=6900KW。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重力坝一座,坝后灌溉电站一座,引水电站一座,引水电站有压引水系统等。 本次地质勘察工作依据的有关规程规范主要有《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Z5013-9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并完成有专题地质报告及图纸,本章简述如下。 §3.2区域地质 §3.2.1地形、地貌 区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古架山高程988m,东部大桂山高程1068m,西部修亮山高程814m,中部雅珠山高程682m,山的相对高度500~1000m,为中低山区。南部沙头一带为丘陵区。 东安江流域处在南岭山系中段南端,大桂山脉西侧,发源于贵竹顶山,自北向南呈蛇曲状发育,流经苍梧沙头,石桥、梨埠乡至广东封开县大洲与贺江干流汇合,进入西江,属珠江水系,贺江的一级支流,全长168km,总落差319.8m,河道平均比降1.91%,全流域面积2165km2。

§3.2.2地层岩性 测区地层岩性,岩层产状:走向北东65度,倾向南东155度(偏上游),倾角30~45度,由老至新分层描述如下: 1、寒武系水口群(∈sh) 下亚群(∈sh1):黄绿,灰绿及浅灰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夹绢云母页岩,上部为不等粒石英砂岩夹黄铁矿和砂质结核的绢云母页岩和少量粉砂岩,顶部夹厚状砂页岩;中下部夹厚层砂页岩,总厚度大于1300m。 中亚群(∈sh2):黄绿,浅绿,灰绿色石英岩,粉砂质绢云母页岩,中部有长石石英砂岩;下部有不等粒石英砂岩,层底含磷结核的炭质绢云母页岩,总厚度约1500m。 上亚群(∈sh3):上部和中部为灰绿,黄绿,浅绿色不等中粒及粒石英砂岩和绢云母页岩互层夹少量粉砂岩及数层炭质页岩;下部为灰绿,黄绿色不等粒和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总厚度约2000m。 2、泥盆系,可见下泥盆系(D1L)和中泥盆系(D2d): 莲花组(D1L):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砂质页岩,上部夹一层不稳定的粉砂质白云岩;中部夹一层深灰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紫红色含砾石粗砂岩。总厚度860m。 那高岭组(D1n):黄、红夹黄绿色页岩和粉砂质页岩少量粉砂岩,细砂岩。上部夹有灰岩与白云岩,厚度440m。 郁江组(D1y):浅灰、灰白、灰黄、紫红杂色石英砂岩、页岩、粉砂岩夹砂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层位含磷夹粉砂炭质页岩和中

砾岩描述方法

实验四砾岩的描述 (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砾岩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2.掌握砾岩的粒度和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描述砾岩与角砾岩的标本,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三、实验指导 (一)砾岩观察和描述的一般程序 1.砾岩的颜色:按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 2.砾岩的结构:(1)砾石的结构,(2)填隙物的结构,(3) 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 3.砾岩的成分:(1)砾石的成分及含量,(2) 杂基的成分及含量,(3)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 4.砾岩的沉积构造特征:与砂岩的描述方法相同。 5.成岩后生变化 6.命名 7.岩石成因(形成过程及沉积条件) (二)砾岩标本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1.砾岩的颜色 砾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因此应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颜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等。注意,砾岩的颜色往往反映母岩的颜色,基质的颜色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这一点应与其它岩石的颜色加以区别。 2.砾岩的结构 (1)砾石的结构 即砾石的粒度、圆度、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 ①目估各粒级砾石占砾石总量的百分含量(将砾石总含量视为100),按粒度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注意,有的人将砾石含量>30%的岩石称为砾岩。

②观察砾石的圆度,若圆度及次圆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砾岩;若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称为角砾岩。 ③观察砾石的球度、形状及表面特征,可参见实验二。 (2)填隙物的结构:即杂基及胶结物的结构 砾岩中的杂基相对较粗,除粘土外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其结构常见有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分辨晶粒),显晶粒状结构(肉眼能分辨晶粒)等。在观察时,要认真估计杂基及胶结物的百分含量。 (3)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及支撑关系 首先观察碎屑颗粒是否彼此接触,确定是杂基支撑还是颗粒支撑。如果是颗粒支撑则观察孔隙中是否均有胶结物或杂基,如颗粒间孔隙均被充填则为孔隙胶结,如孔隙未被充填或部分充填者则为接触胶结或孔隙-接触胶结。 3.砾岩的成分 (1)观察和描述砾石的成分 ①观察并统计岩屑的成分及含量。岩屑在砾岩中含量最高。各种岩石都可能呈岩屑出现,但以细晶或隐晶岩石的碎屑为主。常见的岩屑类型如下: 岩浆岩岩屑:多为火山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部分微细的脉岩如细晶岩、辉绿岩等,少见粗粒的侵入岩如花岗岩等。 变质岩岩屑:多为浅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变质石英岩等,少见片麻岩等。 沉积岩岩屑:多为泥岩、页岩、燧石等,少见微晶灰岩、粉砂岩等,个别有砂岩。 ②观察并统计主要矿物碎屑的成分及含量。矿物碎屑在砾岩中尤其是较粗的砾岩中含量相对较少,而在砂岩中含量相对较多。常见的矿物碎屑有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等。 观察和描述砾石成分及含量,主要是为了对砾岩或角砾岩进行成分分类命名。 砾岩或角砾岩按碎屑成分的单一和复杂程度分为单成分砾岩(角砾岩)和复成分砾岩(角砾岩)。 (2)观察和描述填隙物成分及含量 ①观察和描述杂基的成分及含量 杂基包括机械成因的粘土以及粉砂和砂级颗粒。 ②观察和描述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 胶结物常见种类有钙质、铁质、硅质等,手标本鉴定特征如下: 硅质:灰白色或乳白色,致密而坚硬,遇盐酸不起泡。 钙质:灰白色或乳白色,硬度小,结晶粗大的可见解理面,滴冷稀盐酸起泡剧烈为方解石,如滴酸不起泡或热酸起泡者则为白云石,常可见连生结构和粒状结构。 铁质:紫红色、红色、褐色,致密坚硬,如果已风化为褐铁矿则不坚硬。 磷质:灰色或灰黑色,致密坚硬,比重大,准确鉴定需磨薄片或做点磷试验。 4.砾岩的沉积构造特征 观察和描述能见到的层理类型、层面构造、冲刷-充填构造和砾石的排列性质以及排列方向等。 5.砾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注意观察是否有交代溶蚀现象,重结晶程度,细脉成分及穿切关系和新生矿物等。 6.砾岩命名原则

各类岩土描述

各类岩土描述 第四系杂填土(Q4ml)①:褐灰、黄褐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含风化碎块及建筑垃圾,新近堆填,稍湿,结构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人工填土①:(①为地层序号,以下同)黒灰色、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回填而成,回填时间约3~5年,不均匀夹有砖块、混凝土及石块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密实度不均匀,稍湿 第四系冲积层(QAL)粉质粘土②:黄褐色、灰白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稍湿,可塑-硬塑圆砾:黄褐色、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及砂岩质,砾石含量约占50%,粒径一般2-20mm,级配较好,中粗砂及黏性土充填,饱和圆砾③:褐黄色、灰黄色,松散-稍密,湿,粒径一般为10~20mm,含量约55~65%,亚圆状和亚棱角状,母岩成分主要为石英质岩石。局部夹卵石,最大粒径为 40mm,颗粒级配分布不均匀,分选性差,含约15%的粘性土,其余为中细砂卵石③:青灰色、黄色,中密,湿,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层厚为4、20~8、50m,层顶高程为 32、93~ 38、30m。分布于整个场地范围内。

第四系残积层(QeL)残积土粉质粘土④:褐红色,系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稍湿,硬塑白垩系泥质粉砂岩(K)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及粘土矿物等,强风化,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石质量指标RQD为10~20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2:褐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饼状。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石,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石质量指标RQD为20~30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⑥:褐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属软岩石,较完整,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IV级,岩石质量指标RQD为70~80 页岩(S)全风化页岩③:灰黄色、灰褐色,系页岩风化残积形成,保留原有岩层结构特征,含铁锰结核,稍湿,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硬塑强风化页岩④:褐色,灰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页理结构,薄~中层状构造,结构大部分以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采芯率低,岩芯主要呈碎块、块状及少量短柱状。泡水极易软化,失水易龟裂崩解。为极软岩,较破碎,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为Ⅴ级,RQD指标小于25中

砂岩以及粉砂岩描述要点

实验五砂岩和粉砂岩的描述(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砂岩和粉砂岩标本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2.掌握砂岩及粉砂岩的粒度分类及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描述各种砂岩及粉砂岩标本。 三、实验指导 (一)砂岩和粉砂岩观察及描述的一般程序 1.岩石的颜色 2.岩石的结构 3.岩石的成分 4.岩石的沉积构造特征 5.成岩后生变化 6.命名 7.岩石成因 (二)砂岩和粉砂岩手标本的观察描述内容及方法 1.岩石的颜色: 砂岩和粉砂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必须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黄灰色等。 2.岩石的结构 (1)观察碎屑颗粒的结构,如粒度、形状、表面特征。 ①目估各粒级占碎屑总量的百分含量(即将碎屑颗粒总含量视为100),按粒度结构分类命名原则给予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 ②观察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主次描述,如主要为次棱角状的,个别为圆状。如果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描述为次圆状-次棱角状。 另外球度、形态及表面特征明显的、有意义的也应描述。 (2)观察和描述填隙物的结构 杂基多为细粉砂和粘土,尤其是粉砂岩中粘土含量就更多些,标本上可见比较疏松而碎屑颗粒突出。如果粘土重结晶则较硬,对砂岩而言,尤其要认真估计含量,因杂基含量<15%者为净砂岩,>15%者为杂砂岩。胶结物的结构用肉眼则不易识别,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 3.岩石成分 (1)观察和描述碎屑颗粒成分

①岩屑的种类及其含量。 对于砂岩,当因颗粒小于能分辨岩屑种类时,即目估岩屑总含量,待磨薄片后详细鉴定。 ②主要碎屑矿物的特征及含量 对主要碎屑矿物应描述肉眼鉴定特征并目估百分含量,为正确定名提供矿物量的依据。 常见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其特征如下: 石英碎屑: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具油脂光泽,硬度=7,大于小刀。 长石碎屑:肉红色或灰白色,粒状或长板状,但均有磨蚀,解理发育,解理面为玻璃光泽,有时可见卡氏双晶或聚片双晶,硬度=6,大于小刀。 云母碎屑常见有白云母和黑云母。常沿层理面分布,闪闪发亮。 白云母碎屑:白色,小片状,具丝绢光泽。 黑云母碎屑:黑色或褐色,小片状具丝绢光泽。 目估百分含量时,把碎屑看成百分之百,然后目估每种碎屑所占百分含量。要选择成分分布均匀的部位或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目估。 ③重矿物种类和含量。重矿物一般含量小,颗粒小。只有大者肉眼可见,尽量鉴定。常见的重矿物有绿帘石、电气石、锆石、磷灰石、辉石、角闪石等。可根据颜色和晶形鉴定。 ④沉积特征矿物及含量 常见特征的沉积矿物有海绿石、黄铁矿等。 海绿石:绿色、橄榄绿色、黄绿色,粒状,星散分布或成层分布。 黄铁矿:亮黄色,金属光泽,粒状或立方体晶形,星散分布或成层分布。 对碎屑成分的鉴定,主要是鉴定岩屑、石英碎屑、长石碎屑的特征及含量,以便对砂岩进行分类命名,并帮助恢复母岩类型(表5-1)及推测所鉴定岩石的形成环境。 表5-1 碎屑矿物组合与母岩类型关系(裴蒂庄,1975) 再造沉积物: 重晶石、海绿石、石英(尤其具磨蚀的再生长加大边者)燧石、石英岩岩屑(沉积石 英砂岩屑)、白钛石,金红石,圆电气石,圆金红石 低级变质岩: 板岩和千枚岩屑,黑云母和白云母,常缺少长石,白钛石,石英和石英岩屑(变质 岩型),电气石(小、浅棕色、自形、具炭质包裹体) 高级变质岩: 石榴石、角闪石(蓝、绿变种)、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十字石、石英(变质岩型)、白云母和黑云母、长石(酸性斜长石)、绿帘石、黝帘石、磁铁矿。 酸性火成岩: 磷灰石、黑云母、角闪石、独居石、白云母、榍石、锆石(自形)、石英(火成岩型)、 微斜长石、磁铁矿、电气石(小、粉红色、自形) 基性火成岩: 板钛矿、辉石、铗钛矿、紫苏辉石、钛铁矿和磁铁矿、络铁矿、白钛矿、橄榄石、 金红石、中性斜长石、蛇纹石。 伟晶岩: 萤石,兰电气石,柘榴石,独居石,白云母,黄玉,钠长石,微斜长石 砂岩根据石英碎屑、长石碎屑、岩石碎屑(岩屑)的含量,按砂岩三角形分类图进行分类(图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