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电影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电影中各种符号及其意义的学科,其理论奠基者之一就是法国导演克里斯丁·麦茨。麦茨在20

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影中的符号进

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中隐藏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对电影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们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麦茨提出的电影符号学的核心思想是,电影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系统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符号和象征,通过这些符号和象征来表达电影所要传达的意义。麦茨认为,电影中的符号并不仅仅是影像和声音的组合,而是一种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来传达观众情感和思想的媒介。他认为电影中的符号是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和声音元素来组成的,比如图像、动作、色彩、音乐、声音等,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了电影的整体效果。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还包括了对电影符号的分类和解读方法。他将电影符号分为基本符号和派生符号两类。基本符号是指那些在电影中具有固定象征意义的符号,比如火、水、风等自然元素,以及手、眼睛、门等日常场景中的符号。这些基本符号在不同电影中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而派生符号则是指那些根据剧情和表达需要而产生的特定符号,比如某个特定物体、某个动作等。麦茨认为,通过对这些基本符号和派生符号的解读,可以揭示电影中隐含的思想和情感。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方法,还在于它揭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形式所具有的独特性。电影符号学强调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的独特性,注重对电影中的视觉和听觉元素的分析和解读。通过对电影符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探索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此外,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还启示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如何主动参与和思考。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和表达方式,在观影过程中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符号和象征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通过对电影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中隐藏的信息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电影艺术。这样的思考和参与不仅仅使观影过程更加有趣和深入,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对电影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揭示了电影中隐藏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电影符号的分类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探索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同时,电影符号学还启示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如何主动参与和思考,使观影过程更加深入有趣。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我们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我们揭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并启示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如何参与和思考。通过对电影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探索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这种思考和参与不仅使观影过程更加有趣和深入,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麦茨的电影

符号学对电影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我们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导言: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符号体系。符号学是对这些符号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理论和方法。麦茨(Christian Metz)是一位法国电影学家,他对电影符号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介绍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 1. 符号与象征 麦茨认为电影是一种符号系统,电影中的所有元素和片段都具有符号的特征。他将符号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符号,即符号与其所指的对象直接相关;第二层次是象征符号,即符号通过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与影片的主题和意义相呼应。他认为电影中的符号从直接符号到象征符号的转化过程,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2. 观众与符号 麦茨强调了观众在电影符号中的主导作用。他认为观众通过对符号的解码和理解,赋予其意义和价值。观众的视角、经验和文化背景会影响对符号的解读,因此符号的意义是相对的。麦茨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对符号的客观解读,强调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意义与想象 麦茨认为电影是一种构建“世界”的形式。电影通过影像、声音和情节等要素,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现实空间。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参与到这个虚拟的现实世界中,通过符号的引导和想象的活动,感受和理解电影所传递的意义。他强调了电影对

观众情感和思想的启发作用,以及符号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二、麦茨电影符号学的意义 1. 拓展了符号学的应用范围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将符号学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了电影艺术领域,丰富了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他的观点也可应用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分析和解读,拓宽了符号学的应用范围。 2. 强调了观众的主体性 麦茨的观点强调了观众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影片内容的对象,而是通过对符号的解读和参与,赋予电影意义,并积极参与到电影中。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电影的观影体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 引发了电影符号学研究的热潮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引发了电影符号学研究的热潮。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研究电影符号的学者。他们通过对电影符号的解析,深化了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丰富了电影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成为电影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结语: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在电影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通过对电影符号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电影的艺术性和表达力。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丰富了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导了观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电影中。他为电影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对于我们理解电影的意义和价值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体来说,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观点在电影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观点拓展了符号学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可应用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分析和解读。同时,他强调了观众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引发了对观众在电影中的角

略谈电影符号学的美学认识论问题

略谈电影符号学的美学认识论问题 李幼蒸 电影符号学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联系似乎十分遥远。但是从跨学科和跨文化方法论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并非没有重要关联。首先,电影符号学是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美学包括传统的哲学美学和现代文艺理论,在“美学”大范畴内,现代西方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学理关联是不难理解的。在“符号学”大范畴内,现代西方美学符号学(电影符号学为其主要部分)和中国古典文艺符号学之间的学理关联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作者从1977年起关注电影符号学问题,其着眼点完全在于探讨一般美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新方向问题。电影作为综合性艺术形态遂成为现代美学思想研究的典型对象。作者编译的文选<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1987,2002,三联) 和撰写的著作<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1987,中国社科)既是作者一般符号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现代美学认识论研究的组成部分。在上述译文选扩大新版之际,作者对相关美学认识论问题重新加以检讨,根据在欧洲的新学术体验,撰写此文供国内研究者参考。以下文章除刊于该译文选外,并收入近着<历史符号学>(2003) 中。在“电影符号学”领域,“电影”仅只作为研究对象媒介,与此媒介相关的学术问题实涉及人文科学各个方面。 回顾麦茨:符号学和电影理论 李幼蒸 麦茨把自己的电影理论称作电影符号学,学科名称本身已显示了麦茨学说和电影与符号学两个领域都有密切关系。而“麦茨电影符号学”所间接涉及的学术领域,已远远超出电影界范围。谈到“电影理论”,麦茨会提及六十年代许多法国著名学者的名字,表明了他本人认为电影理论和其它人文理论之间具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此意义上,麦茨电影理论与文艺理论和人文科学的联系并不少于和电影的联系。的确,麦茨电影符号学的意义还关联到学术、思想、文化的许多其它方面,例如:哲学和人文理论的关系,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关系,理论和批评的关系,法国理论和美国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关系,以及精神性追求和商业化娱乐的关系,等等。本文当然不拟对麦茨理论和思想作如此全面的回顾,只是想结合1988到1991三、四年来与麦茨的多次交往长谈以及对电影符号学的进一步了解,来分析一下麦茨所创立的电影符号学的重要意义和一些相关的问题。 麦茨在本书收入的“访谈录”末尾谈到了他和老师巴尔特的关系,表达了他作为一名法国学者对学术和生活之间关系的感怀,表现出了一种对今日学界很少再有人谈起的“学术伦理学”的关切。麦茨是我所交往过的西方学者中最为真诚、最不势利的一位。在麦茨推荐下,1990年我以法国高等社科院(EHESS) 国外客座研究员(Directeur d' Etudes)身份访问巴黎一个月。作为他的客人,每周三傍晚我们约定在卢森堡公园地铁站见面,然后他引领我穿过大街小巷到一家他喜爱的小餐馆聊天。记得一次在谈论各种和电影符号学有关的话题后,他突然对我说:“是的,你了解我的符号学,但你不了解我的另一个世界!”。之后我经常猜测他所指的“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是关于思想,关于学术,还是关于个人生活方面?次年我在法国科学技术部资助下以考察“法国人文科学认识论”的名义又对法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5月下旬快离开巴黎时才有机会与麦茨再次约会于卢森堡地铁站(至今想起仍觉有趣的是,每次他都能在我的视线之外准时地突然出现)。见面后他告诉我刚刚结束了平生最

电影语言意义生成的符号学解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519082331.html, 电影语言意义生成的符号学解释 作者:陈霞 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22期 不管现代媒体如何发达,电影仍然是大众重要的一种娱乐消费形式。早在无声电影时代,对电影表现手法特质就有所认识。“在默片兴盛的时期就存在着和人们心目中的典型电影截然相反的一种电影艺术,证明是一种语言,它的语义和句法单位绝不是镜头,在那里影像首先不是为了给现实增添什么内容,而是为了揭示现实真相。”[1]电影作为一门语言,有属于电影独特的表意手段,用以表现和再现。但很显然,电影语言和生活中的自然语言有着明显区别,电影语言是单向的,银幕与观众之间不存在双向交流;它是一次性的,无法修正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语言不是一种交流手段,而是表达工具——表意系统。基于电影语言的认识,学者把电影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建立了电影符号学理论。麦茨在1966年出版《电影:语言还是言语》,电影符号学正式诞生。 一、电影语言符号的构成及功能 “电影最初是一种电影演出或者是现实的简单再现,以后便逐渐成了一种语言,也就是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电影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存在。由于电影拥有它自己的书法——它以风格的形式体现在每个导演身上——它便成了语言,甚至也从而变成了一种交流手段,一种情报和宣传手段。”[2]电影语言符号分为可视性系统和可听性系统两大类。可视性系统包括文字(屏幕文字、画内文字)、表情、服饰、图像、色彩、空间、动作等;可听性系统包括语言、音响、音乐等。画格、景别、镜头成为电影语言的特别方式。 电影是记录声像,传播信息与感情的艺术样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电影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更为直接和紧密。电影最打动人的自然是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一面,逼真性是电影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电影再现功能的基础。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语言的再加工性、假定性和符号性决定了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备表现功能,让观众在视听娱乐的同时,得到教育和启迪。 电影语言符号的可视性系统和可听性系统相互配合也是电影符号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声画同步、声画分离、声画对位、声画错位等是常见的配合方式。电影的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编码方式,多种多样的编码结合起来形成电影藉以表达含义的媒介。 二、蒙太奇——电影语言编码的独特方式 蒙太奇可以说是电影镜头的一种独特的句法。“无疑,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最独特的基础,任何涉及电影的定义都不可能没有‘蒙太奇’一说。”[3] “镜头(或备用镜头,虽然这个词会引起问题)具有字符性,在某种意义上它类似于一个词,而且用剪辑法对诸镜头进行连接就是一种句法。”[4]

(完整版)北师大电影学常考考点答案总结,推荐文档

【名词解释:电影第二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标志着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为模式,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第一电影符号学着重电影的“陈述结果”,研究作品内部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而第二电影符号学力求突破上述局限,借助精神分析学研究电影作品的陈述过程和符号的产生与感知过程。前者以语言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以精神分析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从前者狭隘的符号分析过渡到“符号-心理分析”,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入动态的内涵考察。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影片本文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而复杂的符号结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第二电影符号学更着重研究电影的一般机制。 杂耍蒙太奇 定义: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 以造成情感的冲击。杂耍蒙太奇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20世纪20年代初,由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谢尔盖·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 “想象的能指” 他针对克拉考尔关于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理论表述,提出了电影是“想象的能指”(Imaginarysignifier)的理论表述。其中“想象”一语,是精神分析学用语,来源于拉康的人格构成(即结构层次)理论,除了映现和构想之外,还有某种非理性的意思。“能指”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用语,指表现手段的意思。麦茨使用这一用语充分表明了他把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方法结合起来研究电影的意图:把电影当成梦和当成一种语言来进行研究。 斯氏体系(即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布氏体系(即德国布莱希特体系)主张表现,主张第一自我监督第二自我,主张间离和陌生感,使观众深入思考。 是由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斯氏体系大约正式形成于1910年前后,距今将近百年.斯氏休系的主要特征是"情感体验",故被称之为"体验派艺术". 斯氏提出:“要学习、观察、倾听、热爱生活。”每次演出都应该预先深入研究过的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重新创造生动的有机过程。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艺术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艺术作品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充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体裁的驾驭、艺术

第三讲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第三讲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二、电影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三、电影符号学的主要内容 四、电影符号学的分化 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符号学诞生于法国,其标志是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1964)。其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 结构主义的先驱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雅各布逊,其代表人物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罗兰·巴尔特、拉康等人。索绪尔和雅各布逊的语言学理论成为结构主义的基石,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更是成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的语言与言语、组成与聚类、能指与所指、外延与内涵等概念的区分,是20世纪语言学领域划时代的革新。 历史意义: 电影符号学的诞生标志着经典电影美学理论和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划分。(经典电影理论主要涉及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尤其是电影与现实的关系,而从电影符号学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主要对电影文化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电影中符号的性质与作用); 电影学从此更广泛的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结构主义符号学、意识形态等理论结合起来,呈现出交叉、综合的趋势。 以电影符号学为代表的现代电影理论与传统的经典电影理论相比的区别:1.从研究对象来看,传统经典电影理论主要研究电影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更多地把银幕当做一幅图画(蒙太奇电影美学)或者一扇窗户(纪实学),观众可以通过这幅图画或者这扇窗户来观察生活。以电影符号学为代表的现代理论,主要是把电影当做一种语言或一门学科来研究,前期主要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来研究电影中符号与结构的性质和作用等问题,后期更是转而研究电影与观影者之间的关系问题。2.从研究内容来看,传统经典电影理论把电影当做一门与众不同的的独特艺术来研究,尤其关注电影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以电影符号学为代表的现代理论却把电影看做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对电影的研究主要是对于电影语言表达方式与意义的研究。3.从研究体系拉力看,传统经典电影理论,无论是蒙太奇学派、类型电影理论,还是纪实美学,彼此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更找不到递进发展的关系。现代电影理论从符号学开始,一方面发展电影叙事学,另一方面又同精神分析学结合产生了第二符号学,紧接着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派生出各种批评流派,乃至于发展到晚近的解构主义理论,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4.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经典电影理论主要运用传统文艺理论的方法,侧重于对电影自身的本体研究。从电影符号学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从一开始就注意运用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对电影文化进行跨学研究,侧重于将人类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学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电影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电影中各种符号及其意义的学科,其理论奠基者之一就是法国导演克里斯丁·麦茨。麦茨在20 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影中的符号进 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中隐藏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对电影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们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麦茨提出的电影符号学的核心思想是,电影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系统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符号和象征,通过这些符号和象征来表达电影所要传达的意义。麦茨认为,电影中的符号并不仅仅是影像和声音的组合,而是一种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来传达观众情感和思想的媒介。他认为电影中的符号是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和声音元素来组成的,比如图像、动作、色彩、音乐、声音等,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了电影的整体效果。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还包括了对电影符号的分类和解读方法。他将电影符号分为基本符号和派生符号两类。基本符号是指那些在电影中具有固定象征意义的符号,比如火、水、风等自然元素,以及手、眼睛、门等日常场景中的符号。这些基本符号在不同电影中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而派生符号则是指那些根据剧情和表达需要而产生的特定符号,比如某个特定物体、某个动作等。麦茨认为,通过对这些基本符号和派生符号的解读,可以揭示电影中隐含的思想和情感。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方法,还在于它揭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形式所具有的独特性。电影符号学强调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的独特性,注重对电影中的视觉和听觉元素的分析和解读。通过对电影符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探索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此外,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还启示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如何主动参与和思考。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和表达方式,在观影过程中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符号和象征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通过对电影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中隐藏的信息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电影艺术。这样的思考和参与不仅仅使观影过程更加有趣和深入,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对电影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揭示了电影中隐藏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电影符号的分类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探索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同时,电影符号学还启示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如何主动参与和思考,使观影过程更加深入有趣。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我们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我们揭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并启示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如何参与和思考。通过对电影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探索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这种思考和参与不仅使观影过程更加有趣和深入,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麦茨的电影

符号学分析电影《孤儿怨》

符号学分析电影《孤儿怨》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特别是随着近几年 来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影视的发展是飞速的,然而在影视的传 播中,电影的传递却是具有局限性,本文试图借助符号学的理论,对电影的文本 进行符号解读,以《孤儿怨》为例。 关键词:符号孤儿怨电影 文献综述: 作为一门艺术语言它与符号学结缘要从克里斯蒂安.麦茨说起,普遍学界学者 认为电影符号学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第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电影符号学,而 这两个阶段也都是由麦茨所开启。1964年麦茨发表了《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把电影语言符号学的知识引用到电影中,也打开了电影第一符号学之门,电影第 一符号学就是把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电影研究相结合,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 绪尔德理论为基础,在结构主义语言学里面,把语言功能分为能指和所指着两部分,认为电影应该是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语言,并开始试图通过传统的传递信息,找出电影语言中的能指和所指。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问世。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 的理论为基础,其代表理论家及理论著作有法国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泛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等。 一、电影与符号学 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现代电影理论 时期。不过,电影符号学从诞生起就受到诸如“学术神秘主义”等激烈的批评,而 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70年代初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动态系统。随后,意识形 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的研究电 影机制的电影第二符号学,其中标志是麦茨1977年所发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第二符号学的出现把精神分析融入到了电影之中,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影的第 一符号学的结束,而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的开始,它突破了第一符号学的局限性,通过引入精神分析把电影从第一符号学的陈述过度到感知阶段,也从符号学 和电影学之间走出去外延到了心理学的领悟是一种借住心理学科的发展来解读电 影文本。 二、影片《孤儿怨》的符号分析 2.1人物形象的符号性 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符号化所指示的是一种理念化,即导演通过自己的影视思 维与想法,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提炼所塑造出的一种贯穿于影片之中的人物形象。这种人物形象的由来经常会是由导演对于生活现实之中,自我创作的灵感虚拟之 中所集合而成,主要是通过高度的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塑造达到更好的影片效果。 第一:孤独的不平衡犯罪心理 在影片中的主人公爱丽丝因为患有先天的侏儒症的孤儿,在维基中对她的身 份解读她从小患有这种病症父亲认为她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女性,并对他实施性侵,之后他将父亲杀死辗转成为一名妓女,再一次警察抓捕中她假装为小女孩, 警察便把她送进了孤儿院这也开始了她的孤儿伪装作案的生活。在心理学的分析 中爱丽丝在内心深处孤独渴望性爱与被爱,然而每次勾引领养家的男主人公未遂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在电影艺术的浩瀚星海中,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其光芒照亮了电影研究的重要领域。电影符号学,作为一种深度的电影分析方法,麦茨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麦茨,出生于20世纪中叶,是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和哲学家。他 在电影符号学领域的建树,为世界各地的电影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麦茨的电影符号学,旨在揭示电影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从而使观众对电影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 电影符号学在电影研究中的应用广泛且深入。通过分析电影的图像、声音、色彩、剪辑等元素,电影符号学家们能够解读电影中的主题、情感和文化内涵。麦茨的理论为这种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得研究者们能够透过电影的表面,洞察其背后的精神内核。 对于电影创作而言,电影符号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帮助电影人更深入地表达情感和主题,还能引导观众对电影的深层含义进行思考。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电影人可以利用符号学原理,通过对图像、声音、色彩等元素的精心设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在电影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为电影

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还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展望未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影研究的深入,电影符号学无疑将在电影艺术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带领我们进入电影的更深层次。麦茨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认同机制与观众心理 在电影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贡献举足轻重。他的理论著作《想象的能指:电影的精神分析》于1964年首次出版,对电影的观看者——观众的主体位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麦茨运用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以及意识形态批评方法,研究电影机器的运作和观众心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对麦茨的理论进行评述,探讨其理论中的认同机制与观众心理。 麦茨的理论核心在于,电影作为一种“逼真”的影像,能够弥补观众内心的缺失,类似于某种恋物的道具。这种“逼真”的影像,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产生对摄影机的认同,同时也会对影片中的人物和角色产生认同。这种认同机制是复杂的,但麦茨强调,它也是观众观看电影、理解电影的关键。 对于摄影机的认同,麦茨认为这是观众对电影本体的一种认同。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视角投射到摄影机上,认为自己是透过摄影机的镜头观察世界。这种认同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

主体的镜像制造——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解读之一

主体的镜像制造——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解读之 一 主体的镜像制造——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解读之一 一、引言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效、剧情等多种元素来创造一种虚幻的世界。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往往会沉浸其中,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共鸣。然而,过去的电影研究往往将主体看作是被动接受影片的对象,缺乏对主体主动参与的探讨。而法国学者克里斯汀·麦茨则在其《电影主体符号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影理论,强调了主体在电影中的积极性和制造性。 本文旨在通过解读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探讨主体对电影的形象制造和意义生成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电影主体符号学”以及其背后的理论批判,然后深入探讨主体的镜像制造以及其与电影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分析实例,进一步验证麦茨的理论。 二、电影主体符号学的概念与背景 1.1 电影主体符号学的概念 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是一种诠释电影中主体与影片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麦茨认为,观众主体并不是电影情节中的被塑造角色,而是与影片进行互动创造的主体。他强调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研究主体在接收和解读电影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电影的意义生成机制。 1.2 理论批判的背景 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电影理论的一种批判。传统电影理论将观众主体视为被动接受影片的对象,

忽视了观众的主动参与和影响。麦茨认为,观众并不是被影片所塑造的人物,而是通过自身经验和主观意义对电影进行解读和理解,因此,电影所传达的意义是各个观众主体通过互动创造出来的。 三、主体的镜像制造与电影的互动关系 2.1 主体的镜像制造 麦茨认为,观众主体在观看电影时会产生自我认同、投射和镜像制造等心理过程。观众在影片中与角色产生共鸣,并将自己的经验和意义投射到角色身上。观众在镜像制造中通过与影片中的角色进行情感共鸣和认同,来建构自己在电影中的位置和意义。 2.2 主体与电影的互动关系 主体的镜像制造与电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电影通过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行为,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观众则通过对影片的解读和意义的建构,影响着影片的理解和传达。 四、实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我们选取了2001年上映的电影《黑暗骑士》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黑暗骑士》是一部以蝙蝠侠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注意到主人公蝙蝠侠的独特形象和个性魅力。观众通过对蝙蝠侠在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勇敢、正义等特质的认同和投射,建立起与主人公的情感联系。通过这样的镜像制造,观众不仅仅是在被动接受影片的角色和剧情,而是在主动参与和塑造影片的意义。 五、结论 通过对麦茨的“电影主体符号学”的解读以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主体的镜像制造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观

符号学理论分析电影《麦田》

符号学理论分析电影《麦田》 [摘要] 符号学电影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我们用于解析电影作品是很有意义的。2009年上映的《麦田》虽然被一些评论者视为无意义之作,但我们将之置于符号学理论的视域内,还是能发现在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深刻联系中导演表述自我的努力。 [关键词] 符号学;《麦田》;能指与所指 我们一般会把电影理论的发展史,分为经典电影理论时期和现代电影理论时期。经典电影时期与现代电影理论的分水岭,抑或说电影本体论研究与电影文本研究的分离标志点就是《电影:语言还是言语?》的发表。 一 1964年,克里斯丁•麦茨发表长篇论文《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标志着电影第一符号学的诞生。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电影符号学为开端的现代电影理论,不仅使电影与电影创作最终区分开来,而且使电影理论与电影评论也区分开来。”①

第一电影符号学:“回避了形式与内容、作品与现实、艺术特性与社会职能、作者与观众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是一种纯描述性的体系。”②由于自身的这些缺点,引起了电影理论界的批评和非议,麦茨也认识到:“镜头的符号意义无法独立于影片整体,没有不依附于影片内容的孤立符号,也没有意义一成不变的符码。”③于是,他在《语言与电影》一书中首次提出“影片文本”的概念,从而开拓了电影符号学第二阶段的新途径:读解文本。所谓读解文本,“就是把影片视为富有含义的表述体,分析它的内在系统,研究一切可见的可潜在的含义,在各种符码、形式和能指的交织中洞见精密的结构。”④ 第二电影符号学关注电影本体本身,但却没有顾及到电影本体与主体的关系,于是,麦茨在1977年发表了新作《想象的能指》,对第二电影符号学进行了补充。麦茨借助精神分析学“探索了符号学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如能指、所指、聚合、组合、外延、内涵、隐喻、换喻、文本系统等”⑤,并且第一次全面引进了精神分析学的概念用以解释上述范畴,形成了研究电影现象的一个新视点,也把电影符号学带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二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 导语:电影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媒介,在影片中,导演常常使用符号来传递信息、表达意义。西班牙导演创始人之一麦茨,是影像符号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电影作品致力于揭示符号的力量和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以及其在电影艺术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 1.影片中的符号 麦茨认为,影片中的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特定的形式和结构来传递信息和观众的感受。他将符号分为两种类型:可见符号和隐形符号。可见符号即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符号,如物体、人物、场景等;而隐形符号则是隐藏在电影背后的意义,需要深入剖析才能理解。 2.符号的功能 符号在电影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首先,符号可以传递情感和意义,通过形象、色彩、音乐等方式深入观众的内心。其次,符号可以表达导演的观点和思想,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思考社会问题和价值观。最后,符号可以创造电影的艺术效果,提升观影体验,使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第二部分:麦茨的符号运用与电影艺术 1.符号的构建与运用 麦茨运用符号构建了许多经典的电影场景。他善于使用光影、镜头语言、场景等元素来塑造情感和表达观点。例如,在电影《爱情是一场意外》中,他通过夜晚、电线杆等符号来表达情感的寂寞和孤独。在电影《时间的烙印》中,他通过快速剪辑

和特殊的符号来呈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幻。 2.符号的意义和拓展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不仅仅局限于表达情感和意义,它还更进一步探讨了符号的多重解读和世界观的构建。他认为,符号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和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他希望通过符号的运用,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心灵共鸣和思想碰撞。 第三部分: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对电影艺术的意义 1.丰富的艺术表达手段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电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手段。通过符号的运用,导演不仅可以传递情感和意义,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符号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工具,更是一种思想的传达方式,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内涵。 2.拓展了观众的审美领域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拓展了观众的审美领域。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观察表面的情节和形象,还可以进一步揣摩符号背后的意义和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这种拓展的审美领域让观众对电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结语: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他通过对符号的运用和解读,为电影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同时,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也挑战着观众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为电影艺术开辟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电影艺术带来了丰富的表达手段和拓展了观众的审美领域。通过符号的运用,电影不仅仅是表达情感和意义的工具,更是通过多重解读和世界观的构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把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于电影艺术研究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中期。法国的麦茨、意大利的艾柯和英 华伦等人是著名的代表人物。它运用结构语言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 认为电影的本质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构建和认同的符号系统。电影艺术的 创作必须有一个能够被社会遵循和认可的“程序”。电影研究应该成为一门科学。虽然电 影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但它也使用符号系统。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 尔的理论为基础。其研究侧重于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并重。20 世纪70年代,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符号学在西方电影学术界引起了批评和争议。 [编辑]符号符码编码 符号编码是电影符号学的核心概念。象征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表达意 义的符号。符号基于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所指是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能指是语言的 形式载体。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认为,符号涉及三种关系:表征体、表征客体和表征解释。意大利学者艾克强调象征意义的可变性,认为新的关系将构成新的象征。符号是文化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个符号会有不同的理解。电影符号学以符号的一般定义为基础,努力证明图像的象征意义,强调图像不是现实的模仿,而是与传统语言类似的传统符号:能指形式和所指意义。符号是电影中的表意元素。富有表现力的象征主义将丰富来自 现实的图像的内涵。图像符号包括空间符号,如前景中的土匪和背景中颤抖的受害者;时 态符号,比如土匪和受害者的场景,被转换成了被砍断的刀;物体符号,如强盗和受害者 的脸和衣服。密码在传达一组信息时,不同符号系统的转换规则以及确保参与交流过程的 人能够理解的约定规则。语言语法、莫尔斯电码、计算机编程的二进制数字系统等都是符号。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认为,代码的概念应该在人类生活中广泛存在。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他详细论证了食物、神话、时尚、形象、文学作品的人物类型、叙事中的人 名和非人名都可以构成符号。同样的代码是系统的、同质的和连贯的。电影符号学认为, 由于叙事的需要,电影也有一系列符号,即电影表达方式的规律。作为信息,一部电影包 含多种符号:特征符号(电影特有的符号,如特技、快速编辑、相机运动、镜头组合和镜 头角度);通用符号(并非电影独有的符号,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如政治、社会、商业和 习俗符号);常见符号(如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常见的手势、电影和摄影常见的明暗对比 和背光、绘画艺术常见的构图、颜色、线条和形式);子符号代码(例如,“条款方法” 是一项约定规则,适用于所有电影,而“剪切”、“划界”、“逐渐显示并逐渐隐藏”等 类别是“条款方法”的子符号代码; 某种类型电影的独特表达方式的规律可以被视为子符 号代码,表演也可以分为现实主义表演和表现主义表演)。一个场景可以同时具有不同的 代码。胶片的符号码是图像符号码,它是由镜头内容本身组成的,所以不太随意。符号的 蒙太奇并不是这部电影独有的。蒙太奇的思维也存在于散文的叙事过程中。梅茨认为,观 众通过各种符号理解电影作品——电影的独特符号(视觉和听觉类比、剪辑等)或非特定

电影符号学名词解释

电影符号学名词解释 电影符号学指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于六十年代中叶诞生的一门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电影艺术的一门符号学新分支。它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 电影符号学的创建者非法国人麦茨莫属,但麦茨及其所援引的从索绪尔到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并不是电影符号学的唯一源头,麦茨为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syntagmatique)概念: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意大利著名导演和理论家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在1965年发表《诗的电影》,电影符号学的一标志性文献。意大利符号学家安贝托·艾柯(Umberto Eco)是为电影符号学奠基的另一重要人物,他一方面以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研究作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又质疑了麦茨和帕索里尼的某些基本观点,更为重要的是,艾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之外又引入了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理论,扩大了电影符号学的学术资源。1967年,艾柯在皮萨罗电影节上发表论文《电影代码的分节方式》,强调电影影像与普通语言的区别,对电影影像进行三重分节:图像、符号、意素;动态影素、动态图像、动素,并且从“影像即符码”这一激进的观念出发,制定了影像的十大符号系统:感知符码、认识符码、传输符码(如新闻图片的斑点和电影图像的线条)、情调符码、形似符码(包括图像、符号与意素)、图式符码、体验与情感符码、修辞符码(包括视觉修辞格、视觉修辞提示、视觉修辞证明)、风格符码和无意识符码。试图使电影符号学超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限。英国的彼得·沃伦(Peter Wollen),他在1969年的著作《电影中的记号和意义》(Signs and Meaning in the Cinema)一书中借用皮尔斯的“三分法”把电影符号分为象形(如照片、地图)、标示(如指纹、印迹)和象征(复杂的隐喻)三大类,把不同的影片归入不同的符号体系。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西方现代电影理论改观。采用电影符号学分析影片结构和类型的尝试,取得一定成效。电影符号学也受到了激烈的批评。美国电影评论家詹姆士·麦克比恩抨击电影符号学是“对60年代广泛发展的马克

符号学视野下《致青春》的人物形象探析

符号学视野下《致青春》的人物形象探析 摘要:校园、青春、爱情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关键词,也让每个经历过它的人视为最珍贵的回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作为导演的处女之作,不仅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重的青春情怀,也真实的重现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往事,自上映以来在票房上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本文着重从电影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致青春》中特殊的符号隐喻以及人物形象的符号象征意义。 关键词:《致青春》;电影符号学;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电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种通过影像造型的手段进行叙事的艺术。在电影《致青春》中,青春、怀旧、成长成为影片里的主要关键词,通过重新构造青春的镜像表现人物的成长故事,或理想抱负、或友情爱情、或工作事业。在其创作过程中,导演将暖伤青春的“怀旧牌”大大发挥到极限,让每个观众都能在影片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影像。 一、电影符号学理论简述 电影符号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典电影理论向现代电影理论转变的标志。麦茨作为其创始人,运用语言学、符号学对电影进行深入分析,并创立了第一符号学,即结构语言―电影符号学,以及第二符 号学,即精神分析―电影符号学。他曾在《想象的能指》中这样说道:电影不是真正的语言,但却是一种具有表意性符码的特殊语言。在视觉审美文化的时代里,以电影符号学角度解析电影中的符号象征,不仅增加了电影本身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更好的认识并重视电影中的符号意义。 二、电影《致青春》的符号学分析 (一)剧情分析 《致青春》是一部有关于理想、爱情和青春的影片,讲述的是关于羞涩的爱情、浓厚的友情、青春的感悟以及人生的态度。女主角郑微如愿以偿的考上了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