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锋派运动名词解释

先锋派运动名词解释

先锋派运动名词解释

比利时的新艺术设计运动在设计史上被称为先锋派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1881年,比利时人奥克塔•毛斯创办民主色彩浓厚的艺术刊物《现代艺术》,宣传新艺术思想。在他的组织下,一批有志于艺术与设计改革的青年人在1884年成立了一个前卫小组“二十人小组”,举办一系列艺术展,展出欧洲当时最前卫的一批艺术家作品,如高更、塞尚、梵高等人作品,使比利时人开始了解当时前卫艺术发展状况,接触现代艺术思想。小组推举威尔德为领袖。在威尔德领导下,此小组逐渐从纯艺术向实用美术、设计方向转化。从1891年开始,这个小组每年都举办一次设计沙龙也就是设计大展,展出各式设计和平面设计。

法国先锋派

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开始于L.德吕克的艺术创作原则,他要求与当时的商业影片彻底决裂,要求以电影手段发掘人与物的特征美。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如莱谢尔于1924年拍摄的短片《机械舞蹈》和克莱尔的《幕间节目》(1924)等,这些影片同样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主题。这些影片又称作“达达主义电影”、“抽象电影”或“纯电影”。 先锋派根源:达达主义是先锋派初期影片的根源。这个文学上的派别,这个具有破坏性而激烈否定传统的运动,是由罗马尼亚的年轻诗人特利斯坦·柴拉于1916年在瑞士苏黎世创立的。从《对角线交响乐》、《第二十三号节奏》、《第四号作品》这样一些片名可以看出德国抽象派的意图是用一些活动的几何图形,象管弦乐队中的各种声调那样,来创造他们所谓的"沉默的旋律"和真正"视觉的交响乐"。 德国先锋派内容严肃的作品,同充满快乐讥讽情调的法国先锋派的初期影片——如达达派美国籍摄影师曼·雷伊所摄制的《回到理性》,立体派画家费尔南·莱谢尔的《机器舞蹈》及雷内·克莱尔为弗兰西斯·皮卡比亚摄制的《幕间节目》等影片——适成强烈的对照。 《机器舞蹈》:我想如果换成彩色一定非常好看。人像机械一样重复,表现出富于节奏的物件与机械的运动,以构成一种视觉的舞蹈和看得见的音乐。没有叙事结构,但是有种强烈的节奏感。还有伴奏音乐有警报好奇谲噢。尤其那个女人的牙齿好恐怖。 雷内·克莱尔和让·雷诺阿、马塞尔·卡内尔并称法国影坛三杰,并且由于热衷于在片中展现法国文化,因此又被认为是三杰中最有“法国气派”的一位。 《间奏曲 Entr'acte》是一部娱乐性质的影片。 导演:雷内·克莱尔导演了第一部影片《沉睡的巴黎》具有和费雅德(内外景结合)或雅塞的影片相类似的出发点。 各种视角,夸张的镜头,用各个细节表现。不同主题连接,芭蕾下棋。在打死那个人以后的剧情是蒙太奇剪辑镜头,并且越来越快。最后幽默地结尾。 真正主旨:不过是达达主义的诗意和它对令人惊奇的或神秘的比喻的爱好而已。达达主义的典型细节:出殡的葬礼是在吕那杂耍场的奇特布景中,以一种庄严的节奏开始的。一匹骆驼拖着的灵车,一位打扮得象银行出纳员的牧师,象圆奶油面包似的花圈。 先锋派手法支配着《幕间节目》的第一部分,而战前喜剧的手法则显现在第二部分,即从送葬行列出发起,开始表现出来。影片除了应用叠印、形象的变形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 先锋派艺术,又称为先锋主义艺术或先锋形式,是一种以激进的概念和方向,超越传统艺术形式的艺术,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越发多样化。 为了解释先锋派艺术,首先需要理解它的定义。先锋派艺术指的是20世纪初以来,以激进、革新、超越传统艺术形式为主要特征的 新艺术形式。其内容涉及到一系列改变社会声音的独立媒体、多伦多的行为艺术表演、派别艺术的宗教批评以及概念性艺术等。先锋艺术的本质在于探索艺术的新方法,新可能性,创造出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艺术表达。 先锋派艺术不仅激励了当今各种形式的艺术,而且它也在当今社会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它赋予了艺术以新的可能性,在很多方面它都是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它不仅探索了艺术的空间,而且也建立了一个新的艺术观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激发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想象。 先锋派艺术伴随着20世纪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已经影响了几 代艺术家,其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可能是最早的先锋派作品,有些当今艺术家也被归类为先锋派艺术家,比如林肯拉维尔和曼德拉布罗。许多先锋艺术家也将艺术与社会、政治和哲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他们认为艺术的实质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而是一种社会实践。 先锋派艺术表现了20世纪后期艺术家们对探索新可能性的追求,

它也开启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让人们更加重视艺术的可能性和潜力。先锋派艺术也让人们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独特的视角。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让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先锋派艺术是一种活力四射、变化多端的艺术形式,它以其颠覆传统的、无畏的精神,以及在当今社会影响深远的本质,激发了许多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并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

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先锋派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由英国艺术家托尼琼斯首先开创于20世纪初,其影响力延续到今天。它因其勇敢的尝试、独 特的视觉语言和新颖的视觉形式而受到人们的赞誉。通过新颖的结合,先锋派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艺术氛围。先锋派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的视觉形式和表达 方式。 先锋派艺术的基本理念是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科学技术进 行综合,并以现代的意义重新审视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从而探索艺术的新思想和新形式。先锋派艺术一共有三个核心概念,即自然、抽象和表现主义。自然是指先锋派艺术家研究当时自然景观,并不断尝试将其结合到他们的作品中;抽象是指艺术家尝试从自然中抽取出隐藏的意义,并以其细腻的笔触结合着自然的灵感;表现主义是指艺术家尝试将他们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以此探索不同视角对实际世界的诠释。 先锋派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深刻影响了20世纪 的艺术发展,也影响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前期创作活动。许多经典艺术形式和风格都有先锋派艺术的影子,如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先锋派艺术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新艺术的开创者,其影响力持续到 今天仍然无可抵挡。 先锋派艺术的发展经历了震撼人心的变化,除了前述的艺术概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概念和观念,它们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使先锋派艺术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通过不断尝试和创造,先锋派艺术可以为当代艺术家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使他们可以更具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先锋派艺术是20世纪艺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它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今天,被广泛地用于艺术的创作、表现、探索等多个方面。它的发展还会给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和发展性空间,让艺术创作得以更为活跃和多样性。

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对艺术家和艺术史家们了解艺术本身及其背后技术,而且还涉及艺术形式、运动和趋势,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文化信息。先锋派是一种历史艺术流派,重视个性自由、异化和反传统。因此,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是有必要的,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形式和发展。 先锋派艺术是一种对新颖现象的探索和发展,它倾向于探索艺术家的个性和创作,拒绝传统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革新性的、抽象的、自由的、主题性的艺术,以挑战和改变传统来实现艺术新思想的表达。它不仅让艺术家们能够表达自己的主张,而且还能够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引发社会的思想性变化。 一些典型的先锋派形式包括立体主义、行为艺术、抽象表现主义、后朋克艺术等等。立体主义是一种具有立体形象的艺术,它把艺术范式的抽象表现和三维空间的实际表现合并在一起。行为艺术是一种反传统的、以表演和体验为中心的艺术,它把艺术形式从常规的绘画和雕刻转变为行为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派则把视觉元素和抽象表现融合在一起,力口伤极其强烈。后朋克艺术是一种将政治内容和艺术结合到一起的艺术,它重视对当下政治思想的反思和解读。 除了这些,对先锋派名词的解释还包括艺术的技术、理论和叙事。先锋派的艺术手法有抽象表现、立体主义、行为艺术、认知论艺术等等,它们具有独特的颜色和空间的节奏,并且构建着强烈的叙事。先锋派的艺术理论和解释也非常重要,它深入探讨了艺术形式、技术、

表现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是深入探讨先锋派艺术的解释和其价值的重要工作。它既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技术、形式和理论的指导,也可以激发社会的思想,引发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形式,使艺术成为文化思想的中心。因此,利用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先锋派艺术,丰富艺术文化,推动艺术发展。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 先锋派艺术是20世纪上半叶由一群独特的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通过它,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扬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变革,以及抵制传统陈腐的艺术理念。先锋艺术以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创意,改变了20世纪前期艺术的样貌。 艺术家们在先锋派艺术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的观点,这种艺术形式是以重复的图案和装饰造型来表现,这种重复的图案提出了与传统的艺术完全不同的美学理念,充满了科学的感染力,蕴含着先锋派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先锋派艺术家们使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如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表演等,表达他们的艺术创作思想。他们重新定义了艺术作品的空间结构,使现实世界和抽象世界在作品中汇合,以突出艺术创作的特殊空间性。他们还研究各种新技术,例如影像、电子音乐等,在作品中应用这些技术,增强作品的空间表现力。 先锋派艺术的创作以及意义深远。它不仅是艺术家们探索与发现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更是人们探讨世界问题,审视当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它对现代艺术技术的探索,在是今日现代艺术创作中影响深远。 先锋派艺术具有开阔的空间,允许艺术家们把思想的丰富性发挥到极致。从传统的审美观念到当代的艺术实践,先锋派艺术总是一股不断创新的新力量。艺术家们通过先锋派技术,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改变了20世纪前期艺术的样貌,从

而深深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先锋派艺术家们坚持自己的创作思想,以及他们对世界和社会发展的独特见解,使先锋派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先锋派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极大。它的发展宣告了艺术家不断创新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它的创作思想影响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实践,开辟了当代艺术家们更新颖和无限创造性的发展道路。先锋派艺术深深影响着在现代艺术中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艺术流派,被誉为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创新之一。 先锋派艺术家们一直致力于改变传统的艺术理念,重新定义艺术样式,从而给人们带来新的感官感受和体验。他们利用新的技术,创造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使艺术家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改变公众的思想观念。他们致力于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观察反映到艺术之中,以此唤起人们对世界发展的新视角。 先锋派艺术是20世纪上半叶一种非常有趣的艺术形式,它的创造力和发展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艺术家们更新颖和无限创造性的发展道路。其独特的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和跳脱传统的创造思想,使它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先锋派的名词解释

先锋派的名词解释 引言: 先锋派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常常在艺术、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中被提及。它是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群开拓者和创新者,他们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先锋派的概念、历史、影响和各领域中的应用。 一、先锋派的概念 先锋派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的艺术界,起初用于描述一些不拘一格,追求新颖和独创性的艺术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锋派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社会和政治。先锋派是一种追求突破常规和传统的态度,旨在引领新的潮流和思想。 二、先锋派的历史 先锋派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很多先驱者试图通过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这些先驱者包括但不限于:诗人提奥费尼·德·东宫(Theophile de Donzy)、艺术家保罗·塞尚(Paul Cezanne)和音乐家里查德·斯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等。他们的创新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艺术和文化的讨论,从而开启了先锋派运动的序幕。 三、先锋派的影响 1. 艺术领域:先锋派的出现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点彩画法闻名的印象派艺术家,如莫奈和马奈,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并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达达主义运动则以反对常规为特点,致力于摧毁艺术与社会的界限,从而重新定义艺术的形式和价值。 2. 文化领域:先锋派对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他们在文学、戏剧和电影等领域中提出了新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方式。例如,法国作家安德烈·鲁伊斯-吉尔伯特

(André Breton)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倡导超越现实的创作,他的影响力已经延伸至全球。 3. 政治领域:先锋派的影响甚至扩展到政治领域。例如,俄国革命期间,先锋派运动被列宁和托洛茨基所赞美,他们认为先锋派是推动社会革命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其他时期和地区,先锋派的政治影响则可能变得复杂和有争议。 四、先锋派在当代的应用 先锋派的影响继续延续至今。在当代艺术环境中,我们经常看到以先锋派为灵感的作品和艺术家。例如,一些现代舞蹈团体通过创新的编舞和表演方式,不断挑战观众的审美习惯。此外,一些摄影师、艺术家和作曲家都从先锋派的精神中汲取灵感,将新颖的创作方式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结论: 先锋派是一种超越传统和常规的态度,旨在推动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在艺术、文化还是政治领域,先锋派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和重要的。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先锋派的概念、历史和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那些愿意挑战现状的先驱者们。作为一个永恒的概念,先锋派将继续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是研究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和变革的学科。 以下是对现当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 学运动,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对传统形式的反叛。它注重意象的激发和表达,使用非线性叙事和流派混合的写作技巧,以及对语言和形式的实验。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强调多元性、混杂性和相对主义的观点。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统一的真理主张,而是强调个体和语言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3. 先锋派文学:先锋派文学是20世纪初期一种以创新和实验 为特点的文学运动,通过与艺术、社会和政治传统的冲突来推动文学形式的变化。先锋派文学注重揭示现实中的断裂和失衡,并通过突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达。 4.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 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呈现社会现实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为特点。社会现实主义文学通常强调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人民生活的困境,试图通过文学来唤起社会意识和改变社会。 5. 新叙事派:新叙事派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叙事的再创造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新叙事派试图突破传统的叙事约束,以非线性叙事、多重声音和碎片化的

结构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6. 拟真主义:拟真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试 图以高度写实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真实世界的细微和瞬间的变化。拟真主义文学通常注重细节的描写、人物行为的真实性和语言的精确性。 7. 后殖民文学:后殖民文学是由在殖民地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后殖民文学通常关注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问题,探讨被殖民地经历的后果和反抗。 8. 边缘文学:边缘文学指的是在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种较小众的文学流派。边缘文学通常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边缘文化的经历和生活,试图通过文学来展现被边缘化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抗争。 9.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流派,它探索了女性身份和经验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女性的主体性、身体性和语言的重要性,试图突破男性中心的文学框架。

先锋实验派名词解释

先锋实验派名词解释 其实就是先锋性。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的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人们称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二、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三、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将叙述和语言视为小说写作活动的全部意义显然过于偏颇,它对意义的放逐也使自身丧失了广泛的交流基础,从它的发展来看,这都是导致其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

指的是余华早期进行先锋派文学创作示范作品先锋派文学是指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的文学。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包括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在中国兴起于80年代中期,代表作家有:余华马原洪峰、苏童、叶兆言等。 从1920年到1930年,路易·德吕克、杰尔曼·杜拉克和让·艾普斯坦创立了先锋派电影的理论,并且形成了一种运动。 先锋派这个名词,是指企图把电影美学的所有可能性尽量表现出来的一种探索、实验和研究。其特点是对刻板化和商业性电影的憎恨和革新。在先锋派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有时相混、有时又有分道扬镳的倾向:即富于诗意地去改变事物的面貌和社会斗争。 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锋派又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有几个颇不相同的支派:传统的先锋派,包括追求玄秘(如马亚·德郎)或抒情的幻想(如弗朗西斯·李);探索奇特的表现方法(如费辛格和麦克拉仑);对社会的讽刺(如弗朗于的影片);改编戏剧或文学原着(如《可怕的父母》、《一个乡村牧师的日记》);打破传统叙事结构的作品(如《最后的假日》、《旅行意大利》);布努艾尔的不落俗套的影片。 其他作品有:罗特曼的《四部习作》,亭利·晓美特的《光和速度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潜在写作: 指17 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2、反思文学: 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 伤痕文学: 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4. 第一次文代会: 1949 年7 月2 日至19 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 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

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5.朦胧派: 一九八O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 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 年5 月2 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 7. 先锋派: 当代的“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最低限度的意义是指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创新意识,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他们主要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人,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崭露头角且颇有潜力的新秀。 8. 《九月寓言》: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

中外电影史部分名词解释 一、中国电影史 左翼电影:指1933年到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拍摄的一批反帝反封建电影。早在1931年9月,左翼剧联就提出了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1933年,由明星、联华、艺华等公司拍摄的约三十几部电影,都遵循了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表现了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有: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春蚕》,沈西苓的《女性的呐喊》,孙瑜的《大路》,吴永刚的《神女》等等。 国防电影: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提出的在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作费穆的《狼山喋血记》,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吴永刚的《壮志凌云》,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等。 十七年电影::指1949到1966年,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军革命文艺两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传统与优势,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阶段。在风格上,十七年电影主要的样式是戏剧式的,主要以革命的正剧为主,喜剧电影(如吕班的《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散文电影(如水华的《林家铺子》、谢铁骊的《早春二月》等)也有所发展,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体现了现实性和时代感,注重人物形象塑造,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然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导致作品缺乏艺术生命力,没有深入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很少借鉴外国电影的艺术成就,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展开。 新时期电影:指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中国电影,经过十年劫难,中国电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最初两年多的时间里,最多表现的是揭露“四人帮”丑恶罪行的揭露,在艺术上却难以摆脱原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模式,一直到1979年,影坛上出现了冲破“三突出”原则和陈旧创作观念束缚、带有艺术创作个性的影片,如李俊的《归心似箭》、《小花》、《瞧这一家子》、《苦

设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设计思维:思维是人们头 脑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 性及其内在联系的间接 的、概括的反映;而设计 则是通过改变自然物的性 质,形成为人所用的物 品。人借助于思维将自己 本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因此设计与思维在设计的 过程中试一个完整的概 念,“设计”是前提,限定了 思维的范畴,“思维”是手 段,借助于各种表现形 式,最终形成设计产品。 设计思维是设计师根据被 委托的设计项目调动各种 有关资料及设计师头脑中 的经验积累。设计思维是 设计活动的基础,也是设 计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设计中调查、构 思、选择、决策等若干部 分,与设计表现共同构成 设计活动的主体。 2、视觉传达设计: 是指利用 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 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 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 的接受者。简称为视觉设 计。顾名思义,视觉传 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 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 息,所以构成视觉传达设 计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 插图以及标志,这三个, 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 的构成要素,这也就决定 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 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 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通过这些要素传递给每一 个接受到这个信息的接受 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 到传播的作用 3、CI计划:CI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中文译为 “企业形象”。CI计划,是指企 业有目的、有计划、战略性地 创造出所希望的自身形象,由 此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最 终得到自己最适合的经营环 境。 Cl计划由MI、BI和VI三部 分组成。 4现代设计思想:现代设计的 产生基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 以大多数人为消费对象的设计 思想之上。19世纪中期,工业 革命的成果已逐步转为实用, 以工业化生产为背景的现代生 产方式已粗具雏形,但早期机 器并不完善,还不足以为人类 提供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机 器生产虽然导致了设计与制作 的分离,但还没有出现适应机 器生产方式的真正的设计师。 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审美 素养,形成了现代设计早期的 装饰风格,也产生了为大众服 务的现代设计的民主思想。 5人体工程学:又叫人机工程 学、人体工学,是20世纪初发 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 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 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 据。为设计提出人机关系依据 的有两门科学:人机工学和心 理学,特别是消费心理学。人 体工程学在六七十年代有相当 显著的发展,对于设计的起步 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人体工 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关 系的问题。人体工程学的服务 对象已经不使以前完全靠设计 师的感觉、靠经验积累的人体 工程方式完全落伍,无法适应 新的设计需要,因此,是工业 化迫使这个学科形成。 1、“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时起源于英国 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 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 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 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 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 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 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 饰、书籍装帧等方面。产生根 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 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 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的中世 纪、哥特时期。 2、威廉。莫里斯 他是在实践中实习拉斯金设 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他强调 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 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 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 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 亚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 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他反 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 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 少数人的活动。2、设计工作必 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 劳动。这两个原则在后来的现 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 3、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初 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 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 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 典形式。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 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 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4、折衷主义

(完整word版)电影名词解释

第一章电影理论 考试内容: 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 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史 电影本体论 一.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 经典电影理论部分 (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 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 (德)抽象电影 抽象电影 (法)纯电影 (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 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 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拍片活动 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 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桃祷阆蜓现兀馐沟门分薜牡缬耙帐跫也苏裥嗣褡宓缬暗脑竿欢且徽酱 吹木裎; 铀倭?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其 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 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代表著作有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杜拉克的《完整电影》以及爱浦斯坦、慕西纳克、冈斯、莱谢尔等人.先锋派电影的具体发展见上图。 【名词解释:印象派电影】 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 兴法国电影。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杜拉克、爱浦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

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把“艺术”通过名词解释的概念,有一种独特的外在的联系就可以认为是先锋派的艺术理念。这种理念带有一定的哲学性,尤其是有解释艺术概念的名词引起了我们对艺术起源、定义、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思考。 首先,艺术是每一种文化的独特存在。它不仅仅是某种文艺形式,也是人类强烈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形式和内容的集合。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反映和一种表达形式的表现。艺术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等。它可以牢记、象征、描绘和表达人类的感情和思想,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灵感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其次,艺术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向。艺术家可以把自己的概念和思想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从而产生不同的学派、风格和流派。比如,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几何抽象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立体派等等,都是当代艺术的流派。 再次,艺术也有很多种不同的主题和元素,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出来。艺术的主题可以是神话、古老的历史、自然的融合,也可以是社会的关系、个人的观点、文化的反映等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各种独特的元素和艺术形式来表达,如形象、色彩、质感、技法、剪影、线条等。 最后,艺术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他们可以采用功利艺术、象征艺术、叙事艺术等方式,通

过视觉、听觉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例如,作曲家可以将旋律、和声、嘈杂的效果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发人深思的音乐。画家可以将形象、色彩、线条等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幅具有表现力的油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具有不同学派流派、主题内容、元素特点和理论实践模式的艺术,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独特外在联系的先锋派的艺术理念。在这种理念里,艺术不仅仅是某一种文艺形式,也是人类强烈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形式和内容的集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表现方式的反映。它可以用多种独特的元素和艺术形式来表达多种主题和情感,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艺术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以期不断推动文化发展,使人类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就是本文就“先锋派名词解释艺术概论”的相关内容做出的介绍,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先锋派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外建史名词解释

外建史名词解释 1.主流建筑风格:由主流建筑文化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型制和建筑风格。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三大特征。 2. 吉萨金字塔群:建造于埃及古王国时期,由门卡乌拉、哈夫拉、胡夫三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组成,其中三座金字塔都是精确的正方锥体。 建筑特点:强调建筑的外部空间形象 3. 克诺索斯宫殿:建造于公元前三千纪的克里特岛,是克里特岛的建筑的代表作,最早大门和庙宇形制、最早露天剧场和柱式建筑特点: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变化突兀、富于装饰、典雅秀美 4. 山岳台建筑:土坯或夯土建造的多层高台建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5. 萨艮二世王宫:亚述帝国时期建造,宫殿前半部在城内,后半部凸出在城外,墙为土坯,土坯墙下部砌一段大石基墙,是一座防御性很强的城堡。 6. 帕赛玻里斯:波斯帝国时期建造的宫殿建筑,土坯或夯土建造、装饰豪华。由大流士皇帝一世起造由两个继位人基本完成,是礼仪中心,帝国的象征。 7. 新巴比伦城: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土坯和夯土建造、外贴琉璃面砖 代表作:伊什达城门 8. 希腊三柱式: 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代表着男性的阳刚之美 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代表着女性的阴柔之美 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代表着生命的华贵

之美 9.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雅典卫城的建设目地:赞美雅典;纪念胜利;炫耀地位;繁荣宗教和文化;给自由民提供就业机会 雅典卫城的组成:卫城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空间特色:建筑群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构图变化起伏 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 构图中心。建筑群的空间 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 原则,继承了古希腊优秀 的文化传统。 10. 叠柱式立面:希腊化时 期创建的建筑形制,下层用 比较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 式,上层用比较颀秀华丽的 爱奥尼柱式。 11. 罗马五柱式:罗马多 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 式、罗马科林斯柱式、塔 司干柱式、混合柱式体 现大型公共建筑立面艺 术 12. 巴西里卡:古罗马时 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 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全面覆盖)

名词解释 目录: 1、现代设计思维 2、新古典主义 3、水晶宫博览会 4、折衷主义 5、新艺术之家 6、先锋派运动 7、新艺术运动 8、格拉斯哥四人集团 9、装饰艺术运动 10、流线型风格 11、样式主义 12、有计划的废止制 13、芝加哥学派 14、乌尔姆设计学院 15、布劳恩公司 16、系统设计原则 17、阿基米亚和孟菲斯 18、波普设计风格 19、设计伦理 20、诺瓦茜托运动 21、意大利反主流设计 22、绿色设计 23、后现代主义风格 24、流线型运动 25、塔特林 26、保罗·汉宁森 27、爱多尔·索特萨斯 28、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29、勒·柯布西耶30、约翰·拉斯金 31、威廉·莫里斯 32、安东尼·高迪 33、彼得·贝伦斯 34、沃尔特·格罗佩斯 35、阿尔瓦·阿图 36、密斯·凡德罗 37、罗伯特·文丘里 38、瓦西里·康定斯基 39、约翰·伊顿 40、莫霍里·纳吉 41、约瑟夫·阿尔伯斯 42、雷蒙德·罗维 43、圣家族教堂 44、朗香教堂 45、落水住宅 46、水晶宫 47、瓦西里椅子 48、工艺美术运动 49、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50、荷兰的风格派 51、好莱坞风格 52、俄国构成主义 53、德国工业同盟 54、包豪斯 55、现代主义设计 56、国际主义 57、新现代主义(New Mobenism) 58、新德国设计 59、瑞士国际主义平面风格 60、波普设计运动 61、波普 62、孟菲斯 63、结构主义 64、高科技风格 65、人体工程学 66、O一系列剪刀 67、视觉传达设计 68、环境艺术设计 69、展示设计 70、CI设计 71、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