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口关税使需求曲线函数变动

进口关税使需求曲线函数变动

进口关税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概述

进口关税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其对需求曲线的变动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进口关税对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市场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定义

进口关税是指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通常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计算。进口关税的征收旨在保护国内产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进口量,促进本国产品的销售。

进口关税对需求曲线的变动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影响市场的需求曲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1. 市场价格的上升

进口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这是因为关税会被加入到商品的价格中。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的价格上升会降低其购买力,导致需求减少。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2. 进口量的减少

由于进口关税的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进口量会减少。这是因为进口商需要支付更高的关税,使得进口变得更加昂贵。进口量的减少对应着需求减少,因此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 本国产量的增加

由于进口关税的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使得本国产品相对更具竞争力。随着进口量的减少,本国产量有可能增加。这会导致本国产量的供应曲线向右移动,但具体效果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市场结构的变化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影响市场的结构。一方面,进口关税会减少进口商品,从而减少市场上的替代品。这对本国产业来说是一种利好,可以增加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进口关税也会对进口商品的供应商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一些供应商退出市场或寻找替代市场。

进口关税对市场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引入对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

1. 消费者福利的下降

由于进口关税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消费者福利会受到影响。尤其对于那些对进口商品有高度需求的消费者而言,进口关税的增加会使得这部分消费者面临更高的消费压力。

2. 本国产业的保护

进口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使其能够在国内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地位。通过减少进口量,提高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进口关税可以保护一些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3. 国际贸易的限制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限制。进口关税使得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进口商需要支付更高的税收成本。这会对进口商造成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一些国际贸易的减少。

4. 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对市场的竞争格局造成调整。由于进口量减少,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有可能增加。这会对市场上的竞争者产生一定的冲击,可能导致一些竞争者退出市场或者寻找其他的市场机会。

结论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导致需求曲线的变动,包括市场价格的上升、进口量的减少、本国产量的增加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动对市场产生了诸多影响,包括消费者福利的下降、本国产业的保护、国际贸易的限制和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因此,我们需要在制定进口关税政策时,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权衡,以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中级微观经济学外贸关税和配额

?(一)贸易小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如果征收关税的国家是一贸易小国,则该国进口需求量的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如图所示,S和D分别为该贸易小国某商品的国内供给曲线和国内需求曲线,E为国内供求均衡点。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不计运费时,该商品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均为P1。在该价格条件下,国内需求总量为OQ4,国内供给总量为OQ1,进口总量为Q1Q4。 ?如果该国对该商品征收关税P1P2,税率为P1P2/OP1 。 ?(二)贸易大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征收关税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贸易大国征收关税可以影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如果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是贸易大国,那么,征收关税后,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使进口需求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关税负担实际上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征收关税后消费者所消费的产品的税后价格必然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于关税幅度,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征收关税后的世界市场价格加上关税。 ?假设某国为贸易大国,图左右两图分别为商品X的国内和世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在PW价格水平上,国内消费量为Q4,国内供给量为Q1,进口量为Q1-Q4。如果贸易大国对商品X征收进口关税,由于征税国是贸易大国,其需求量减少使世界市场需求曲线DF移动到D’F,供给曲线不变,世界市场X商品的均衡价格下降到P’W,而征税国国内价格上升为Pt,进口数量为Q2-Q3。综合分析贸易大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为: ? ?(1)价格效应:征税后国内价格升至Pt,国内价格上升的幅度小于关税的幅度,Pt和P’w的差额正好等于关税的幅度。 ?(2)消费效应:消费者损失了面积为(a+b+c+d)的经济利益。 ?(3)生产效应:国内生产者获得面积为a的经济利益。 ?(4)税收效应:政府得到了(c'+c)的关税收入。 ?(5)净经济效应:征收关税后,本国消费者剩余损失了面积a+b+c+d,国内厂商获得了生产剩余a,政府的关税收入为c+c’。所以,净经济效应=(c+c’+a)-(a+b+c+d)=c’ -(b+d)。 ? 1

完全整理版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易错点

DD曲线是总需求曲线 两个国家必须互补才会产生贸易,也就是说肯定有一个是劳动密集型一个是资本密集型(因为一个国家所有产品都很强根本不会去买别的国家商品不会产生贸易!) 比较优势不能解释所有可能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只有直线才有斜率这个概念,只有直线才会分析斜率 政府储蓄就是T-G,因为是用税收-支出 Md是货币需求,ms是货币供给(关于小写的m) Xp-Xc(A国过剩供给曲线的横坐标)注意由此推出的B国过剩需求曲线是相反的!它们是完全相对的!B国过剩需求曲线就是xc-xp,跟A的横坐标也是完全相反的,反正就是相反价格的变动。只要是过剩曲线那纵坐标就是相对价格。 总需求增加为什么导致汇率的下降:本币对外币汇率上升,那就是本币升值 而让本币升值的方法有:国际收支(如果国际收支使得货币供给变小,那本币会升值 反正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都会升值 如果本国总需求上升,那收入就会上升,那流通中货币增加了,就贬值了(需求是直接决定消费的而不直接供给) 外汇市场均衡模型:在外汇市场上随着外汇变动所导致的均衡价格变动。 均衡条件的两个联立方程式,我初步认为第二个的意思是产量=消费量(也就是说Xp代表的是X产量,Xc代表的是X的消费量,它们相等就是供给=需求,产量=消费,其实是前面那个式子的不同表达) 贸易利益是在贸易后得到的收益和福利,过剩供给曲线那张图算出的是均衡价格,不是贸易利益的直接表现,但是这个曲线所代表的总体就是贸易利益。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跟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的式子是一样的,坐标图也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横坐标是过剩,一个横坐标不是过剩 价格预算线是一条斜率是相对价格的直线,也是切线,不是相对价格但代表相对价格。 总需求函数肯定是指本国的总需求(因为总需求函数的变量全都是本国,单个字母不可能代表全世界,如果要代表国内外应该加角标,比如这里面的汇率就代表本国的货币汇率而不代表整个国外的汇率,那就没法算) 传导链也是分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收入决定消费,所以收入变动后肯定是消费, 比如汇率决定货币供给,所以汇率紧跟着货币供给变动(不是其他的,先想着汇率能决定什么,而不是能间接影响什么) ,这道题不管了,如果考到我就画图去推!!!画图我会画这道题,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弄懂原因) 关于国际经济学题的最简单理解:1 、为什么进行贸易后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明显? 因为:贸易后,用来贸易的商品相对价格接近大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贸易是进口、出口;买、卖的一个相同的过程 这道题它的分析看着很多很杂乱其实都是在讲口水话,就记住:福利改善程度明显,是因为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7-12

第七章练习答案 1. 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 的损失? 答案提示: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2. 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 吗? 答案提示:不会。 3. 试比较上述两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4*. 试析关税对国内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提示:利用斯托伯—萨缪而森定理) 答案提示:关税的征收有利于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提高。 5. 假设某一行业(X 1)需要另两个行业(X 2和X 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 分别为,2.021=α 5.031=α,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 1、t 2和 t 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 1的有效保护率。 (1)t 1=30%、t 2=20%、 t 3=10%; (2)t 1=30%、t 2=20%、 t 3=40%; (3)t 1=30%、t 2=50%、 t 3=10%。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前的附加值是:1V =0.3 征收关税后的附加值是:()()5.012.0113211?+-?+-+='t t t V 有效保护率是:%1001 111?-'= V V V ERP 6. 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 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2019小自考《经济学(二)》(课程代码00889)

《经济学(二)》(课程代码00889)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需求量的变动反映在需求曲线上,通常表现为【A】 ? A.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下移动2 ? B.需求曲线斜率发生变化 ? C.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 D.需求曲线发生弯曲 2、如果生产可能性曲线向远离原点的外侧移动,则表明【 D】 ? A.发生了非效率现象 ? B.收入更加平等 ? C.资源数量减少 ? D.经济增长 3、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大小【 D】 ? A.取决于商品的价值 ? B.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 C.可以量化也可以比较 ? D.无法量化但可以比较 4、如果以纵轴表示资本,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价格下降将导致等成本曲线【 A】? A.更加陡峭,生产的资本密集度增大 ? B.更加陡峭,生产的资本密集度减小 ? C.更加平缓,生产的资本密集度增大

? D.更加平缓,生产的资本密集度减小 5、假定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为15,平均成本为10,利润最大化时的总收益为3000,厂商的平均收益为【 D】 ? A.300 ? B.10 ? C.200 ? D.15 6、如果某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以5元的价格生产和销售其产品,而现有的产出水平下,其平均成本为4元,则可以判定该厂商【C】 ? A.增加产量可增加利润 ? B.减少产量可增加利润 ? C.存在超额利润 ? D.存在亏损 7、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的价格弹性【D 】 ? A.为无穷大 ? B.富于弹性 ? C.缺乏弹性 ? D.为零 8、以下关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正确描述是【C】 ? A.长期平均成本先小于后大于短期平均成本 ? B.长期平均成本先大于后小于短期平均成本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7-12

第七章练习答案 1 .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 的损失? 答案提示: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 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2 .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 吗? 答案提示:不会。 3 .试比较上述两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 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 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4*.试析关税对国内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提示:利用斯托伯-萨缪而森定理) 答案提示:关税的征收有利于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提高。 5.假设某一行业(X 1)需要另两个行业(X 2和X 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 分别为a 21 = 0.2, a 3]= 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和%表示,试计算在 下列情况下X 1的有效保护率。 (1) tj30%、t 2=20%、t 3=10%; (2) tj30%、了0%、t 3=40%; (3) tj30%、t 2=50%、t 3=10%。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前的附加值是:V 1 = 0.3 征收关税后的附加值是:匕'=1+t 1 - G+t 2'0,2-G+t J 0,5 有效保护率是:ERP =二匕• 100% 1 V 1 6 .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 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进口关税使需求曲线函数变动

进口关税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概述 进口关税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其对需求曲线的变动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进口关税对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市场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定义 进口关税是指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通常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计算。进口关税的征收旨在保护国内产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进口量,促进本国产品的销售。 进口关税对需求曲线的变动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影响市场的需求曲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1. 市场价格的上升 进口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这是因为关税会被加入到商品的价格中。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的价格上升会降低其购买力,导致需求减少。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2. 进口量的减少 由于进口关税的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进口量会减少。这是因为进口商需要支付更高的关税,使得进口变得更加昂贵。进口量的减少对应着需求减少,因此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 本国产量的增加 由于进口关税的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使得本国产品相对更具竞争力。随着进口量的减少,本国产量有可能增加。这会导致本国产量的供应曲线向右移动,但具体效果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市场结构的变化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影响市场的结构。一方面,进口关税会减少进口商品,从而减少市场上的替代品。这对本国产业来说是一种利好,可以增加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进口关税也会对进口商品的供应商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一些供应商退出市场或寻找替代市场。 进口关税对市场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引入对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 1. 消费者福利的下降 由于进口关税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消费者福利会受到影响。尤其对于那些对进口商品有高度需求的消费者而言,进口关税的增加会使得这部分消费者面临更高的消费压力。 2. 本国产业的保护 进口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使其能够在国内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地位。通过减少进口量,提高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进口关税可以保护一些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3. 国际贸易的限制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限制。进口关税使得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进口商需要支付更高的税收成本。这会对进口商造成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一些国际贸易的减少。 4. 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 进口关税的引入会对市场的竞争格局造成调整。由于进口量减少,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有可能增加。这会对市场上的竞争者产生一定的冲击,可能导致一些竞争者退出市场或者寻找其他的市场机会。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9.1所示。 图9.1?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P t 如下。 12为a +b +3a 4到S 2C 256为a 7.净福利效应。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 +d )。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 +d )。这部分损失也称为保护成本或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 )。其中,b 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distortion ),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 为消费扭曲(comsumptiondistortion ),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 二、贸易大国的关税效应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 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了世界进口量的较大份额,那么该国进口量的变化就会引起世界价格的变动。因此,大国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就不同于小国情况。贸易大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图9.2所示。 ??? 图9.2 图P 1为征(a +b +c +d )(b +d )1P 0 2善利益e d 相等,那该 应该指出,以上考察的只是关税的局部均衡效应,其分析带有短期、静态的特征。事实上,关税还会带来种种动态影响。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关税和配额理论

第四章关税和配额理论 4.1贸易壁垒及其形式 贸易壁垒是进口国或出口国为了限制进口和出口而设立的相关限制措施。 根据限制措施的透明程度,可分为: -----明显或者透明(transparent)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通过税收形式间接限制进口;配额,直接限制进口数量 -----隐蔽或者不透明(nontransparent)贸易壁垒。包括:倾销和反倾销、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幼稚产业保护、技术贸易壁垒、其他贸易限制措施等。 4.2关税(Tariff)及其关税的成本收益分析 4.2.1关税(Tariff) 1)含义 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分为进口关税与出口关税。进口关税比出口关税更重要! 2)不同国家征收关税的态度和做法 工业化国家:一般禁止征收出口关税,主要采用增设进口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等保护优质产业,通过征收所得税增加收入。 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增加税收、保护幼稚产业(征收),允许征收出口关税。在进出口关税问题上,根据情况决定。 3)关境和国境的含义 国境:一个国家行使全部国家主权的空间,包括领陆、领海、领空。 关境:完全实施同一海关法的地区(海关合作理事会,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CCC),是国家或地区行使海关主权的执法空间 我国属于国境大于关境的国家。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目前仅适用于中国大陆,不适用于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澎金马等三个单独关税区。 4)关税计价方法 从价关税(ad Valorem tariff):按贸易商品价值征收一个固定百分比的关税; 从量关税(specific tariff):按贸易商品的数量单位征收固定数额的关税。 混合关税(compound tariff):二者的结合。 美国使用从价关税与从量关税基本持平,欧盟主要采用从价税。我国也主要试行从价税。 例如:自行车进口税。A厂商进口一辆价值100美元的自行车,存在三种情形:——国家对其征收10%的从价税,则其进口关税为10美元;——国家对其征收每辆10美元的从量税,则其进口关税为10美元;——国家对其征收混合关税,即征收10%的从价税和每辆10美元的从量税,则进口关税为20美元。 5)全球关税税率的变化 在发达国家,除纺织品、布匹和鞋子的进口关税率较高外,其他产品的关税率都低于5%。美国对纺织品、布匹和鞋的关税税率分别为12.1、18.1、9.5,欧盟为5.3、7.3、6.5,日本为7.1、10.0、12.5,发达国家平均为7.9、11.9、9等。 全球关税税率自二战以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4.2.2单一行业内世界贸易中均衡价格确定 1)假设: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共三题,各五分) 1.H-O定理:即资源禀赋理论,指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资源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要素禀赋的差异,即一国倾向于集中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H-O-S定理:即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指贸易不仅使得各国商品价格趋同,也会使各国要素价格趋同,以致所有工人都获得相同的工资率,所有资本都获得同样的利润。 3.相对优势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在比较优势模型中,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根据这一理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4.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也称一般保障措施,是指当某项产品进口急剧增长并造成进口方国内相关产业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方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实施的限制措施。 5.支出调整政策:又称支出变动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者国民经济中总支出水平的政策,此类政策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水平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6.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了双挂钩制度,而且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于是作为一国货币和世界货币的美元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的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世界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要求美元供给增长与美国的黄金储备是有限的的两者之间的矛盾) 7.最优关税:是指进口国由征收进口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时的关税水平。 8.支出转换政策:主要是指汇率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国民总支出的水平,只改变需求或支出的方向。支出转换政策实质上是将国内支出对象由外国商品和服务转换到本国商品和服务上,或者反之,以维持或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9.歧视性政府采购:一国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简答题:(共三题,8 8 16) 1、简述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答:考察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意味着,作为资本充裕的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进口产品却是资本密集的! 2、你觉得“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因此越多越好”这句话对吗?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虽然经济学家有关自由贸易会使双方获利的分析令人信服,但在现实生活中,各国宏观经济决策者出于各种考虑或迫于各种压力,仍然在推行各种限制自由贸易的政策。各种各样的贸易政策会给一国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例如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的作用就十分不同。这些经济后果,是该国各个利益集团因贸易政策实施以后利益变化的加总,即你之所得和我之所失相互抵消以后该国净福利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对各种贸易政策经济效应的分析,必须深入到各利益集团经济福利所发生的不同变化上。 现实生活中使用较多的贸易政策有: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自动出口限制、国内产品价格支持、投入品政府补贴、以及反倾销等。本节对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下一节再对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展开分析。 历史上对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不管是从量关税(Specific Tariffs) 还是从价关税(Advalorem Tariffs),都曾经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但是在当代,关税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税收,而是去阻挡来自国外商品的进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相关的产业。当然,国家有大有小,同样幅度的进口关税,对小国和大国可以产生不同的经济效

应。 如前文所说,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时,要区分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害关系。如果对进口商品征收金额为t 的从量税,在进口国是一个小国的情况下,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分析该国三个不同的利益群体之利弊得失。首先,让我们来分析该进口商品国内生产者的福利变化。由于进口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从图7-1纵轴上的Pw 提高到了Pt,因此生产者剩余也增加了面积1。其次,是该国该进口商品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变化。由于国内价格因为关税的征收而提高,使得该国的消费者剩余减少了面积(1+2+3+4)。最后,是该国政府部门因为关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在图7-1中,进口关税使得进口数量从Qd-Qs减少到Qdt-Qst,在税率为t的情况下,政府的关税收入为面积3。现在,把该国各利益集团的所得所失相加,可以知道进口关税最终使得该国福利的净变化是损失了面积(2+4)。 图7-1中的面积2称之为生产扭曲损失。生产扭曲损失缘自进口国国内错误的价格信号。它的含义是:由于进口关税导致国内的价格Pt>Pw ,该国许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的生产者进入该替代品生产行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损失。这些生产者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Pw,本来是无法进入该进口替代品生产行业的,因为他们的单位成本高于Pw。现在,它们不但也能堂而皇之地进入,而且还能获利。而且,

国际经济学:关税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一个贸易上的小国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 A.不会影响世界价格 B.其面对进口的供给曲线是无限弹性的 C.其面对的出口需求曲线是无限弹性的 D.地理面积上是小国 正确答案:D 2、小国征收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将出现如下变化()。 A.上升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正确答案:B 3、关于最优关税水平阐述正确的是()。 A.最高关税 B.最低关税 C.零关税 D.只是对大国而言 正确答案:D 4、根据S-S定理, 一个国家征收关税会引起:()。 A.该国充裕要素真实回报的提升

B.国家稀缺要素真实回报的提升 C.减少国家稀缺要素真实回报 D.以上皆正确 正确答案:B 5、一个大国最优关税的实施会引起()。 A.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 B.减少该国的贸易量 C.增加该国的福利 D.以上皆正确 正确答案:D 6、最优关税是指能够满足如下哪个条件的关税率()。 A.提供大部分的国内就业机会 B.产生大规模的税收 C.最大化国内生产 D.使改进贸易条件所带来的收益减去贸易量减少的损失所得到的净收益最大化 正确答案:D 7、下面对小国关税阐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收益不变 B.该国总体福利下降 C.生产者剩余增加 D.政府税收增加

正确答案:A 8、大国实施关税,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不会对本国和世界带来收益 B.一定会对本国带来收益,而不会对世界带来收益 C.一定会对世界带来收益,而不会对本国带来收益 D.可能会对本国带来收益,而不会对世界带来收益 正确答案:D 9、如果对于中间产品的税率和最终产品的税率相等,那么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为()。 A.与名义保护率相等 B.零 C.比名义保护率大 D.最大化保护 正确答案:A 10、总的来说,在过去的50年间,全球的关税率整体()。 A.上升了 B.下降了 C.相对不变化 D.波动–有时候增加有时候降低 正确答案:B

总需求曲线的外贸效应

总需求曲线的外贸效应 引言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宏观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在国际贸易中,外贸对总需求曲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外贸对总需求曲线的效应,包括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外贸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外贸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外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出口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外贸对总需求曲线 的右移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外贸的增加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增加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外贸对价格水平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出口的增加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降低产品价格。这种竞争压力会促使企业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进一步降低价格。另一方面,进口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商品供应,增加市场竞争,从而降低价格。总体而言,外贸对总需求曲线的右移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持价格稳定。 3. 对就业的影响 外贸的增加对就业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出口的增加,相关产业的需求增加,刺激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进口的增加也会带来更多的消费品供应,增加零售和物流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外贸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改善社会稳定。 4.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外贸对收入分配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出口的增加,相关产业的利润增加,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利润流向资本所有者,增加财富集中度。然而,外贸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因此,外贸对总需求曲线的右移对于改善收入分配具有积极的影响。 外贸对总需求曲线的政策启示 外贸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表明了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外贸的因素。以下是一些政策启示:

微观经济学真题解答

一、回答下面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均衡价格 答: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需求价格弹性 答: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当所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都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一个无单位衡量的指标。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边际效用 答: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4、消费者均衡 答: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5、恩格尔系数 答: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回答下面问题(共60分) 1、(15分)假设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0.5,价格弹性是-1.0,假设一名妇女每年花在食物上消费是10000美元,食物价格是2美元,她的收入是25000美元。 (1)如果一项2美元的食品消费税使食品的价格翻一番,那么她的食物消费会有什么变化? 答:假设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y E ,需求的价格弹性为d E 。 1.02d Q Q E P P ∆==-∆,由于一项美元的食品消费税使食品的价格翻一番, 110000/25000Q ==此时需利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假设初始食物消费量为单位, 12221122-1.0,0.525002d Q Q Q E Q P P P +∆====+∆价格翻番后的食品消费量为Q ,此时有代入数据计算可得Q 单位。 所以她的食物消费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2500单位。 (2)假设她得到5000美元的退税以缓解税收影响,她现在的消费又将如何? 答:5000美元的退税相当于她的收入增加了5000美元。 y 5000 =0.5=,0.50.110%25000Q Q E Q Q Y Y ∆∆=⨯==∆由于所以有

国贸总结及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肯定均衡,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一种生产要素的分配固定,这种商品价格一定,供给一定,需求一定,由生产可能性均衡边界可得,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7.如果国防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大国。在两国贸易时,小国得到的福利比较明显,而进行贸易后,面对的价格水平不影响自身价格,所以,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大国。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小国。如图所示,国际贸易发生后,大国的相对价格更接近封闭状态下的均衡价格,而小国的相对价格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差距比大国要大,贸易后的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易利益也就越大。 第二章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由题意可列出生产函数5x+4y=20000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为y=5000-5/4x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图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 (1)X的图标相对价格为 答:Pw=2,PA=Px/Py=5/4如图所示,△DA’CA贸易三角 (2)进口为2000个单位,因为Pw=2,所以 答:△Y=2000,出口:△X=1000 7.在图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线?试解释原因。 答:有界限,因为一个国家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 9.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答:错,参与双方都获利,发达国家劳动力贵,劳动成本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无优势,其他产品上有优势,仍会获利,贸易是一个双赢的结构。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答:错。工资水平高,劳动力价格高,劳动密集型产品无过大竞争力,其他优势产品具有很强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错误。国际贸易会提高工资水平和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只能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 第三章 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答:不会。因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说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完全替代。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和B,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只生产两种产品X,Y,则两部门的要素密度为K/L,K/L,则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是相互平行的,所以不存在相对价格差,所以不会发生国际贸易。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是直线且平行,机会成本不变。 6.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 答:不均等。只有不存在技术差异,两国的等成本线才是一条,等产量位置才能一样。 8.如何根据罗泊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之间的差别。

微观经济学答案-第2--4章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一)已完成 1 消费者的偏好增强,需求函数曲线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左下方移动 •C、绕与X轴交点旋转 •D、不变 我的答案:A 2 鸡蛋的个别需求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曲线的斜率有何关系?•A、个别的斜率大于市场 •B、个别的斜率等于市场 •C、个别的斜率小于市场 •D、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个别的斜率大于市场我的答案:C 3 需求的变化在需求函数方程中表现为什么的变化?•A、A0,P •B、A0,A1 •C、P,A1 •D、A0,A1,P同时变化 我的答案:B 4 需求量的变化反映在需求曲线上会: •A、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C、沿着需求曲线运动 •D、不确定 我的答案:C 5 需求的变化反映在需求曲线上会: •A、需求曲线会左右移动 •B、需求曲线会上下移动 •C、沿着需求曲线运动 •D、不确定 我的答案:A 6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A、需求曲线 •B、需求 •C、供给量 •D、需求量 我的答案:D 7 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A、购买欲望 •B、购买能力 •C、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D、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我的答案:C 8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卜,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我的答案:A 9 需求的变动引起() •A、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我的答案:D 10 个别需求函数是不能体现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的,是因为样本少,不具有研究价值。 我的答案:× 11 市场需求是市场上的个别需求的加总。 我的答案:√ 12 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情况和私人产品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的答案:× 13 需求的变动是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而需求量的变动是在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我的答案:√ 14 如果需求增加,需求量一定增加。 我的答案:× 供给与需求(二)已完成 1 改变什么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转化为投资消费出口三者协调的转变? •A、改变经济体制 •B、改变收入分配体制 •C、改变社会体制 •D、改变政府体制 我的答案:B 2 从影响需求变化角度看广告的作用是什么? •A、降低市场均衡价格 •B、提高商品价格 •C、改变消费者的偏好 •D、改变消费结构 我的答案:C 3

国贸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世界贸易概览 1、引力模型的作用:引力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而且能够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仍然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亦可等于对该国所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之和。 3、引力模型产生的基础是:现实充分说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其进出口总额息息相关。 4、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其方程式为:T ij=A*Y i*(Y j/D ij) 其中,A是常量,T ij是i国与j国间的贸易额,Y i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 j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 ij是两国间的距离。 5、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即其有效的原因:广义的讲,大的经济体由于收入高,因而大量进口产品。同时,由于大的经济体可以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在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6、引力模型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文化的亲和性、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都会影响贸易规模。 7、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都表明两国距离对贸易有负的效应。典型的估计是两国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要降低0.7%~1%。下降幅度部分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运输成本增加的幅度。 8、在各国GDP和距离给定的情况下,有效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比无效的贸易协定更能显著增加成员国的贸易量。贸易协定虽然可以消除成员方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对各国国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最近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即便产品和服务可以免关税和无限制地进入疆界,在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贸易量也要比在同样条件下国家之间产生的贸易量大。 9、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亦称为离岸服务,是指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10、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工业制成品,如汽车、计算机、服装等;矿产品,包括从铜矿砂到煤炭各种产品,如石油;农产品,如小麦、大豆、棉花等;服务出口,包括传统的运费、保费和旅游收入(运费由航空公司和船舶公司收取,保费由国外客商支付,旅游收入由国外游客提供。);服务贸易、电子传输等。 本章重点习题(P23~24) 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加拿大多60%),但是相对各自GDP而言,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会如此? 根据引力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不仅与两国的GDP相关,同时两国间的距离也是关键因素。澳大利亚由于地处偏远而面临着成本相对较高的运输进出口贸易,从而减少贸易的吸引力。加拿大的边界有一个大型经济体——美国,而澳大利亚附近没有主要经济体,这使得加拿大的经济更加开放而澳大利亚的经济就相对独立。 2、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墨西哥在地理上相当接近美国,但却远离欧盟,这就导致了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在地理上与这两个经济体的距离相当,所以它与这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量是大致均分的。墨西哥的贸易量比巴西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墨西哥接近一个主要经济体——美国,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墨西哥是它是一个庞大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成员。巴西是远离任何大型经济体,并且它是一个与相对较小的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答案完整版

一.简答题 1.机会成本相关 答: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2.劣等品和低档品的逻辑推导(P78) 答:低档品或劣等品(inferior goods):指消费量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物品。 对于正常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总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通向变动,收入效应极大地大于替代效应,使总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其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 二.计算题 1.生产理论: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要素价格需求函数企业生产量 求:市场长期均衡的产品价格和企业数量 EG A: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2—0.32K2,其中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若 K=10,求: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分别计算出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量。 (3)证明当APL达到最大值时,APL=MPL=2 AN A:(1)TP=Q=10L-0.5L^2-30 把K=10带进去

边际产量(MPL )函数 就是上式对L 求导。MPL=10-L 平均产量(APL )函数 就是总产量除以投入的劳动。APL=TP/L=10-0.5L-30/L (2)当TP 最大时,MPL=0。令MPL=10-L=0 ,解得L=1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达到极大值。 当APL 最大时,是APL 与MPL 相交的时候。令APL 的导数=0,解得L=2倍根号15(负值舍去),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当MPL 最大时,是TP 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由MPL=10-L 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可知,当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 即相应的极大值为 APLmax=10-0.5 * 2倍根号15-30/2倍根号15 =10-2倍根号15 又因为APL 达到极大值,有APL=MPL 所以 边际产量函数MPL=10-2倍根号15 很显然,当APL 一定有极大值时,APL=MPL=10-2倍根号15 EN B: 5.某完全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是 。试求市场的均衡价格,数量和厂商数目. 解:已知LTC q q q =-+3 2 48,则LAC q q =-+2 48,欲求LAC 的最小值,只要令d d LAC q =0 ,即 q -=240,q=2。 当每个厂商的产量为q=2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其长期平均成本为:2 24284LAC =-⨯+=。当价格p 等于长期平均成本4时,厂商既不进入,也不退出,即整个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故行业长期供给函数即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为p=4。 需求曲线为 d Q p =-2000100,而行业的供给函数为p=4。 所以行业需求量 d Q =-⨯=200010041600 。 由于每个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为2,若有n 个厂商,则供给量QS=2n 。行业均衡时,Qd=QS ,即1600=2n ,n=800。故整业行个均衡价格为4,均衡产量为1600,厂商有800家。 EN C . 某竞争 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为4.5元,市场需求函数为,供给函数为Q =40000+2500P ,求解下列问题: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3)如果市场需求变化为,求行业与厂商新的短期均衡价格与产量,在新的均衡点,厂商盈利还是亏损?(北大1997研) (答案) 解:(1)由均衡条件知:P P -=+700005000400002500 解得:P=4,Q=50000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概念1: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 玫瑰的机会成本如果用计算机来表示的话,就是用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量。 概念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以上分析: 如果每个国家能够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两国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 那是什么决定了比较优势呢? 单一要素经济 在单要素模型中,产品的供给是由相对价格与机会成本共同决定的。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因此每小时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奶酪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 ,而葡萄酒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 。 上述关系显示,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超过了它的机会成本 ,即则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 (或 )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这两种产品,则。 1、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那么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 和 这意味着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也就是说和外国相比,本国在两种

产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 即使本国在两种产品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互惠贸易也是由可能发生的。 贸易模式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假设(2-2) 这意味着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小于外国。 换而言之,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 本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将其出口到外国。 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什么因素决定相对价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