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公司考试2

跨国公司考试2

第一章 跨国公司概论
跨国公司的定义:现在各国的通行定义认为,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在一个全球统一战略的指导下,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类型与经营方式:(一)按经营项目分类:1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2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3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 (二)按经营结构分类:1横向型跨国公司 2垂直型跨国公司3混合型跨国公司(三)按决策行为分类:1民族中心型公司 2多元中心型公司3全球中心型公司
跨国公司的标准:
1.结构标准:指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跨越的地理区域和企业资产所有权作为划分跨国经营的标准与尺度。
2.经营业绩标准:指企业在海外的资产、利润、销售额、产值和雇员人数等必须在整个企业业务中达到一定百分比以上才能称为“跨国公司”。
3.行为特征标准:指跨国公司应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公司最高决策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以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某地区市场的盈亏得失。
跨国公司演进
跨国公司的起源(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跨国公司形成和企业跨国经营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特权贸易公司,或称特许公司。当时最有影响的特权贸易公司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些特权贸易公司从事掠夺性经营,不利于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故遭到了各国强烈的反对。随着英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东印度公司等特权贸易公司相继于19世纪后半叶被撤销。
早期跨国公司形成的原因:
大机器工业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 以及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 使得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性经营明显增多, 建立了机器工业的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垄断了先进的工业部门, 并把原料产业部门转移到国外。 从而, 产生了在海外开垦天然种植园、建立矿产、企业、修筑铁路和发展航运的投资要求。
少数资本主义强国资本积累的增加, 造成资本输出快速增长, 为早期跨国公司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正是由于资本积累的增加, 才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拥有发明专利权的技术优势公司, 为了防止别家的仿制而到销售市场开设分支机构。
保护性贸易限制, 刺激了跨国公司到海外建厂, 就地供应。 例如,法国铁路公司当时规定所有空气刹车必须由当地厂商供应, 于是刺激了美国威斯豪斯刹车公司到法国建厂。
早期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
母公司主要集中在英、法、德和美等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强国, 比利时、瑞士、荷兰也有一些。


早期跨国公司规模、地理分布相对较小, 经营目标单一, 主要是为了避免贸易保护限制和发挥技术优势, 在巩固和扩大产品销售中, 一般达不到全球战略的程度。 业务活动的中心比较集中, 一般在有出口市场或原料供应市场的国家。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主要是涉外经营(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是以间接投资为主, 直接投资为辅,并主要是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流向主要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在1914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中,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占62.8%,而投向发达国家的占37.2%。其中,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主要投向各自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用事业以及矿业、石油业及农业,这一时期制造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如:在1914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仅占18%,而前述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却高达71%。
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资本“过剩”是推动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根本原因2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为跨国公司向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3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4主要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激烈争夺,推动了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5各国的自由化开放政策支持和鼓励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6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7跨国银行的发展
新世纪跨国公司的发展 (2001 -2004年):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 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FDI inflow)规模比2000年大幅减少了50%, 仅为7351亿美元, 使10年来逐年增长的状况第一次出现逆转。 事实上, 从2001-2003年,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逐年下滑。
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由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同比增长了9%, 共计达1720亿美元。
发达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出量(FDI outflow)增长了4% 达到5700亿美元。 其中美国的流出量增长了近1/3, 在2003年达到1520亿美元。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 由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强劲,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连续下滑三年后出现了小幅反弹。
跨国公司的演进方向:
在信息经济和全球一体化条件下,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演进方向将呈现出新的特点:1企业兼并,强强联合以提高全球竞争力2战略联盟以满足战略缺口 3研究与开发合作更趋国际化 4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下更加灵活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5国际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当地化生产程度提高 6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全球化,演变为全球性公司

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演进方向:1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加强 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向服务业、信息产业转移,投资领域更加多样化4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和当地化

第四章 跨国经营环境
文化的含义:“人类学之父”爱德华·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文中指出文化是生活的方式,是人类继承的为一个社会的大众所共同具有的行为模式、情感模式及思维方式总和。
美国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存在两种市场文化,一种是明显的事实性知识:是可以看到的、可短期了解到的文化。如语言、风俗、宗教等;另一种是内在的思维差异,它是指根植在人们心中的,左右人们行为、价值判断的思想、观念、风格等需要长期了解、品味、接触方可明确其内核所在的文化。
文化差异维度模型:著名的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坦德教授发现并验证了民族文化差异的5个独立维度。1)权力距离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3)男性化----女性化4)不确定性的规避5)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法律环境
(一)母国法律(二)国际经济法律(三)东道国法律:1法律制度的两大体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大致可分为两大体系: 成文法系和习惯法系 2东道国法律对跨国经营的影响(四)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途径: 1法庭和法律的选择问题 2诉讼问题 3仲裁问题

第五章 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及其选择
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1商品贸易型进入方式 2契约交易型进入方式 3投资型进入方式 4战略联盟进入方式
契约交易:契约交易也称许可合同交易,是指本国企业(许可方)为取得使用费或其他形式的付款,允许外国企业(被许可方)获得其无形财产的(专利、商标、技术诀窍、商业秘密和公司名称等)各种契约安排.
横向兼并优点:1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开辟国外市场,资金回收周期也比较短2能获得在目标国家短缺且在公开市场买不到的特殊资源3能有效地对产品加以管理和控制。
横向的兼并弊端:1确定和评估兼并候选人可能特别困难 2即使有理想的候选人,也可能因商业秘密、不同的会计标准、虚假的财务账目等问题而形成客观评估的障碍 3兼并还可能因东道国的政策而无法实现
合资经营优点:1避开东道国政府的限制 2减少投资的风险3用较少的资金达到对外投资的目标4借助东道国合伙人的力量开拓市场
合资经营缺点:1国外投资者对合资企业的控制程度显然比独自方式低得多2投资双方的利益往往不一致3合伙人了解技术秘密和财务情况等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含义:又称之为跨国公司国际专业化

生产战略,是指“在做出重大业务决策时,据以考虑全球性的机遇、全球性的抉择以及展望未来全球效果的计划”。
全球战略的类型:(一)依照公司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划分:1退却型战略 2稳定望战略,亦称防御型战略
3.发展型战略:1)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劳务战略2)密集型发展战略3)—体化发展战略 4.多样化发展战略
按竞争战略划分(1)低成本战略(2)差异化战略(3)重点战略
跨国经营战略目标的选择:1.资源导向型2.市场导向型3.生产要素导向型4.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国际战略联盟(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是指在国际上相互竞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
这种战略联盟是通过外部合伙关系而非通过内部增值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组建跨国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1技术互补是加速组建战略联盟的首要原因 2争夺市场是组建跨国战略联盟的外部原因 3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促成跨国战略联盟形成的又一个原因
跨国战略联盟的形式:公司契约式联盟;合作备忘录式联盟;国际协作式联盟
跨国公司并购重组的类型:
(一)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划分:1出资购义资产式2出资购买股票式3以股票换取资产式4以股票换取股票式
按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行业相互关系划分:1横向并购2纵向并购3混合并购
按并购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划分: 1直接收购 2间接收购
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的同意与合作划分:1友好收购 2敌意收购
按收购公司收购目标公司股份是否受到法律规范强制划分:1强制并购2自由并购
(六)按并购是否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提出划分:1公开收购要约2非公开收购
(七)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来支付并购资金划分:1杠杆收购 2非杠杆收购
(八)按并购双方在并购完成后的法律地位划分:1吸收合并2新设合并
企业并购的新特点:1跨国并购得到进一步发展 2巨型化趋势更为明显 3横向并购与剥离消肿双向发展 4企业并购的动机在于寻找战略优势 5并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默许乃至支持

第七章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研发”状况:
(一)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总量:跨国公司的研发开支几乎占全球研发开支总额的一半,至少占工商研发开支(估计4500亿美元)的三分之二。
(二) 单个公司研发投资数额:从单个企业来看,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数额十分庞大,事实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开支超过许多国家的研发开支。
(三)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研发投入强度是指研发支出额占公司销售额的比重,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在5—

10%之间。
(四)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重点:据美国著名学者克雷姆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研发投资90%以上投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上面, 而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开发研究上面,约整个占研发投资的70%左右。
(五)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成效:跨国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巨额投资直接导致大量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于他们手中,从而大大加强了其在技术创新中的垄断地位,并使其在全球竞争中遥遥领先。
研发国际化主要表现:1海外研发机构不断增加 2海外研发投资不断增加 3雇佣国外科技人才不断增加 4海外研发机构获得专利不断增加
研发国际化主要特点:
(一)海外研发投资:有近三分之一的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超过50%,有的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甚至高达90%。
(二)研发行业分布:目前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的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和关键产业上,如计算机、医药、汽车、电气、化工等行业。
(三)研发区域分布:目前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
(四)研发组织特点 1.研发机构小型化2.国际R & D 网络 3.国际研发战略联盟

海外研发机构的地区设置:1靠近地区总部2靠近生产基地3靠近科研机构4集中在中心城市5集中在科技园区
研发战略联盟特点:1.发展迅速2.分布集中3.形成网络4.具有战略性5.研发导向性
研发战略联盟动因:1.技术发展出现聚合趋势2.技术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3.新技术研制成本及风险日益增大
4.维持公司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5.维持公司对公司标准的确立 6.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

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
技术转移是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向技术购买力提供生产该出口产品所必需的技术和专利,然后由出让企业向使用方收取相应费用和报酬。
技术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进行与技术相关的重大决策,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这些技术的选择涉及到合适技术的选择以及过时技术的放弃,以及技术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应用选择。
技术战略主要内容:1产业竞争和技术演化趋势的分析2核心技术选择3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4技术源的获取模式5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源6技术在产品和价值链的运用7何时和以什么方式将新技术引入市场8创新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
进入市场的三种技术战略:
(一)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
含义: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就是企业全力以赴追求产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先声夺人,在其它企业技术开发尚未成功或尚未上市之前,抢先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强有力的领先地位,以取得竞争优势和垄断利润的一种技术创新战略。
优势:1.为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

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2.使企业有较充分的时间来树立品牌形象,取得“先入为主”的竞争优势;
3.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低成本一低价格”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4.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使企业的新产品具有极高的附加价值。
缺陷:1.新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源,特别是需要以基础研究为基础的一些新技术的开发,所投入的资源更为可观,并非一般企业所能企及;2.企业要承担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由于在此之前无先例可资借鉴,即期投入能否在未来取得收益尚未可知,因而这种投入开发的风险极大。
适应条件:1企业必须具备较为雄厚的科研和开发能力2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后盾3企业战略决策具有创新气魄。
(二)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
含义: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不以抢先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技术战略中心,而是采取追随方式,对市场上已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迅速模仿和改进,迅速占领市场,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减少技术领先企业对其造成的威胁。
战略优势:1.通过学习、模仿技术领先者的经验和长处,可以减少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降低成本水平,减少因巨额投资带来的风险。 2.通过学习和分析技术领先者的战略及其得失,寻求更好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战略,有可能获得“后来居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缺陷1.采用这一战略的企业,当其仿制的产品或技术推向市场时,已经比领先者企业“落后”一步,由于对手“先入为主”已经取得品牌形象和产品声誉。而改变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定势需要花巨大的代价,企业只有克服这种进入障碍才有可能进入市场;2.采取这一战略的企业,由于比竞争对手慢了一二个节拍,如果这种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容量有限,很难取得足够高的市场占有率以享受规模效益;三是领先者的技术和产品可能进行专利保护,不允许随便仿制。
(三)模仿创新战略
含义:模仿创新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和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创新行动。
重要优点:模仿跟随性;模仿创新产品具有开拓性;模仿创新战略的投资具有后倾性。
缺点:从技术角度看,模仿创新是一种低水平的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转移是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向技术购买力提供生产该出口产品所必需的技术和专利,然后由出让企业向使用方收取相应费用和报酬。
技术联盟的概念又称“虚拟公司”,是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经济实体之间,为了共同开发一种或几种新技术并最终把共同的新技术迅速推入市场而形成的一种暂时联盟形式。技术联盟是数个企业围绕一定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而组成的,在联盟内部十分强调企业之间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它是企业技术合作的高级阶段
技术联盟的动因:1获取与企业核心技术相关的上、下游技术和新技术2技术创新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是促使跨国公司技术联盟的重要动因 3适应网络竞争的需要 4促进研究与开发,规避经营风险 5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技术联盟的优势:1.减少研究和开发费用 2.减少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3、加速技术创新4.减少风险
5.有利于企业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 6.有利于企业的学习,加快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速度
技术标准的概念: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定的文件;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第九章 国际营销管理
国际目标市场选择:(一)目标市场的标准: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符合企业目标和能力。
(二)目标市场策略选择:1。本土化2.全球化 3.全球本土化
国际促销策略:国际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

第十章 跨国公司的财务决策
跨国公司财务决策的财务环境因素:通货膨胀;外汇管制;汇率变动;税收制度的差别(国际重复征税;国外税收优惠与国内应缴税额)
跨国公司所属子公司的资金筹集:
(一)企业内部资金来源:1.母公司提供资金(以现金或资产充作子公司的股本; 提供贷款; 以存货融通资金)
2.其它子公司提供资金 3.子公司本身内部资金筹集
(二)企业外部资金来源:1.主要是商业银行;2.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利用自身股票在当地上市的机会筹取资金 ;
3.跨国公司还可以向国际性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融资,其中主要由欧洲债券市场及欧洲美元市场。
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是指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半成品,成品或劳务等各项产品交易价格的订定。
跨国公司内部转价的功能:1提高产品市场的竞争力;2适时转移内部资金;3减轻税收负担;4 克服各国政府管制
(开贸易限制;克服外汇管制;克服股利汇出限制) 5其他功能

第十一章 跨国公司组织管理
母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含义:
(一)母公司是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而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
一个公司获得其他公司股份的方法有: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以本公司的股

票与某一公司的股票交换;把专利权的使用权授予某公司以换取该公司的股票等等。
(二)分公司:是指公司的直属分支机构。分公司的全部资本都属于母公司
(三)子公司:是指受控于母公司但它本身是独立法人的公司。
子公司在法律上的独立性表现在:1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2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3可独立地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4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开展各种经营活动;5有诉讼的权利。
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异同:设立方式不同;工商登记方式和名称不同;诉讼中的法律效果不同;承担债务的方式不同.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模式:
(一)出口部:适用于刚刚起步的跨国经营和国外子公司数量少、规模小的跨国经营集团。
优点:1子公司自主权大2利用当地的生产要素,为该国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机构及其他经济组织搞好关系。
缺点:1子公司的活动往往被公司所忽视2子公司的决策不能兼顾整个公司的发展3子公司不能及时了解总部信息,并得到总部在资源、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支持,而总部由于缺乏对子公司及其所处环境的了解,容易发出不适当指令。
(二)国际业务部:国际业务部的功能主要是为跨国公司整体筹划国外经营政策和战略设计;管理和协调国外子公司的产品和生产、销售、资金调拨;为各子公司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供信息;通过转移价格达到避税目的以及合理划分国外市场、避免自相竞争
局限性:1. 国际业务部主要是起协调子公司扩展活动的作用,它无力掌握国外广大地区的市场特点和各种情况;
2. 如由国际业务部来制定业务决策,由于情况不熟,往往使子公司的灵活反应能力受到影响;
3. 国内与国外的业务部门也产生矛盾。
(三)全球性组织结构:1.全球职能分部组织形式2全球产品分部组织形式3全球地区分部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一)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出现网络化 (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制度盛行 (四)收购兼并成了跨国公司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 (五)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六)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战略已由单纯的母国中心主义转向国际化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监管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对东道国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资金缺口;2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技术管理知识缺口; 3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商品出口渠道;4增加了就业,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5有利于推进发展中国家/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的形成 。
(二)消极影响:1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地区财富的流失2冲击了发

展中国家/地区的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3削弱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4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主权构成威胁5控制产业,挤占市场6影响意识形态7影响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8影响东道国政府的廉洁性;
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监管:
(一)发达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监管:1设立审查批准机构 2对投资部门的限制 3股权控制 4进入方式
(二)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
1.政策类型:(1)完全开放(2)严格限制(3)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政策
2.发展中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具体政策:(1)鼓励政策:①安全保障 ②允许外资企业利润及其它收益在符合外汇管理条例下,可以自由汇出。③税收优惠 ④设立出口加工区、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⑤减少经济管理方面的种种限制
(2)引导和限制跨国公司的资金投向(3)限制跨国公司的股权比例 (4)监督跨国公司的业务经营

第十三章 跨国经营中的伦理问题与整合战略
企业跨国经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1.有助于东道国和企业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 2.促进社会的稳定 3.保护企业所在地的环境 4.与地方政府和有关民间机构合作
整合同化理论是指跨国公司主动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对多元文化环境与多元文化员工的同化,建立具有独特性、主动性、发展性、层次性特征的管理组织与结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系统和企业文化氛围,促进跨国企业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