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的设计原理

基础的设计原理

基础的设计原理
基础的设计原理

基础的设计原理

地基、基础与荷载的关系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的。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地基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称为地基允许承载力(也称为地耐力)。当基础传递给地基的荷载超过地基允许承载力时,地基将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甚至失去稳定而破坏。

地基一旦发生强度破坏,有时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安全度。如果地基发生过量的变形,将导致建筑物倾斜、墙体开裂,甚至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因而地基变形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因此,为了保证房屋的稳定和安全,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不得超过地基承载力。地基承受的荷载,是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基础自重及基础上部埋土重量组成。当荷载一定时,加大基础底面积可以减少单位面积地基上所受到的压力。

当地基承载力不变时,建筑总荷载越大,基础底面积也要求越大;当建筑总荷载不变时,地基承载力越小,基础底面积也将越大。

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基础埋置深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和施工技术措施,因此在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但基础埋置深度太浅,将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所以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

500mm,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为建筑高度的1/10-1/12。

为防止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基础损伤,影响建筑的安全,基础顶面应低于室外设计地面100mm。

根据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一般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置深度为500-5000mm时,称为浅基础;超过5000mm时称为深基础。

决定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很多,如地基土质好坏、地下水位高低、土层的冻结深度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等。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合理的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工程地质情况——基础必须建造在坚实可靠的地基土层上,不得设置在耕植土、淤泥等软弱土层上。从附加应力原理也可以知道,适当增加基础的埋置深度,也可以有效降低附加应力的大小,提高地基对于基础的承载能力。如果地基直接坐落在承载力高的土层土,且土质分布均匀,基础宜浅埋,但埋置深度不得低于500mm。若地基的上部土层为软弱土层,应适当加深基础埋置深度,越过软弱土层或减小附加应力。但当软弱土层较厚,一般深达2000mm-5000mm时,加深基础埋置深度不经济,可改用人工地基或采取其他结构措施,此时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桩基础,越过该土层,直接将荷载传递只下部良好土层。

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的高低、随季节的升降直接影响着地基承载力。如粘性土遇水后,因土中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土的承

载力下降。而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会产生腐蚀。故建筑物的基础应尽可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如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200mm以下,避免基础底面处于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水文环境,有利于基础于地基在稳定的状态下工作。当地下水含有腐蚀性物质时,基础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地基土的冻结深度——地面以下的冻结土层与非冻结土层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或称冻结深度。一年内冻结和解冻交替出现的土层称为季节性冻土。土的冻结深度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我国严寒地区土的冻结深度最大可达3000mm。土中水分冻结后,土体积增大的现象称为冻胀,冻土融化后产生的沉陷称为融陷。如果基础埋置在季节性冻土的冻结深度内,在冻融过程中,由于冻胀和隔陷的不均匀性,建筑物易出现墙身开裂、门窗变形等现象,甚至发生基础冻融破坏。土壤冻胀现象及其严重程度与地基土的颗粒粗细、含水量、地下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冻而不胀或冻胀轻微的地基土,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而为冻胀性土时,基础埋深宜大于冻结深度,一般将基础底面埋置在冰冻线以下约200mm,以避免冻土的影响。但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到达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后就会出现永久冻土——终年不融化。此时建筑物的地基宜坐落在永久冻土深度线以下,以确保基础于地基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在原有建筑物附近建造房屋时,要考虑新建建筑物荷载对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影响。一般新建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小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以保证原有建筑的安全。当新建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必须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一般为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此外,对于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还应注意新建建筑物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地下设施、以及与周边市政设施的连接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基础的稳定性:基础的稳定性是指建筑物的基础,当承受水平荷载很大时,基础是否会发生滑动,当建筑物较高或很轻,而水平荷载又较大时,建筑物会连同基础发生倾覆的问题。尤其是在土坡边缘的基础,更会由于土坡失稳导致基础失稳。

为防止基础随土坡失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小于或等于3m时,其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但不得小于2.5m:

对于条形基础,a≥3.5b- d/tgβ;

矩形基础,a≥2.5b- d/tgβ

式中a——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b——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

d——基础埋置深度,

β——边坡坡角。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不同的建筑物,不同的上部结构,不同的荷载组合,不同的地质状况,需要不同的基础设计,以满足特殊的需要。对于上部结构来讲,在同一地区可能会有两栋完全相同的建筑,同一套图纸,但建筑物的下部结构会截然不同,从不会有基础相同的建筑。

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按基础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可以分为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以承担压力为主的脆性材料所构筑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而以可以承担拉力的相对延性材料所构筑的基础为柔性基础。刚性基础仅能承担压力,而柔性基础在承担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受弯。

对于刚性基础,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基础底面宽度(或面积)会远远大于上部墙或柱的宽度。上部结构荷载在基础中是沿着一定角度向下扩散的,这个角称为力的扩散角,也被称为基础的刚性角α。基础底面宽度超过力的扩散角部分,相当于一个倒置的悬臂构件,它的底面受拉,当拉应力超过基础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基础底面将出现裂缝导致破坏。当采用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远低于其抗压强度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做基础时,为保证基础不出现弯曲或冲切破坏,基础就必须具有足够的高度,保证基础底面宽度在力的扩散角范围内。凡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不同材

料具有不同的刚性角,通常用基础的挑出长度与高度之比表示(通称宽高比)。

建筑物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砖、石、混凝土做基础,为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基础必须有相应的高度,这样势必加大基础的埋置深度,既不经济,施工又麻烦。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置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基础可承受较大的弯矩。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柔性基础可以承担弯矩的作用,可以将基础高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的条件下,减少埋置深度,降低工程成本。

常规基础的形式

基础构造形式取决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地基土质情况。

一般情况下,上部结构类型直接决定了基础的形式,但当上部荷载较大或地基土质情况有变化时,基础形式也应随之变化。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为墙承重结构时,基础沿墙体连续设置成长条形,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这种基础整体性好,可防止或减缓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条形基础多为砖、石、混凝土基础,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采用砖、石、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条形基础,其横截面应符合刚性角的基本要求。

当地基条件较差或上部荷载较大时,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避免不均匀沉降,常将两个方向用条形基础接起来,形成十字交叉的

井字形基础,又称柱下交梁基础。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为柱承重结构,且柱距较大时,基础常采用单独基础,称独立基础图、杯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式基础。独立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锥形等。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独立基础做成杯口形,将柱子插入杯口内并嵌固,又称杯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墙承重结构,也可采用独立基础,此时需在独立基础上设基础梁支承墙体。

独立基础受力各自独立,因此对其设计也是各自独立的,每个基础的底面积埋置深度均可能不同。独立基础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由于独自受力,对于岩层变化剧烈的地基,基础之间容易形成高差过大而导致滑坡,施工中宜特别加以注意。

C 独立基础的设计

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又差,采用前述基础类型难以满足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地基变形要求时,可将墙或柱下基础做成一块整板,称为满堂基础。

满堂基础按其结构形式不同主要有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板式结构和梁板式结构两类。前者板的厚度较大,构造简单;后者板的厚度较小,经济且受力合理,但板顶不平,在地面铺设前应将梁间空格填实或在梁间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片筏基础就象在水中漂流的木筏,将井格式基础下用钢筋混凝土板连成一片,大大地增加了建筑物基础与地基的接触

面积,接换句话说,使单位面积地基土层承受的荷载减少了,这种基础适合于软弱地基。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顶板、底板和纵横墙隔板组成,整体现浇而成的盒状基础。箱形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且内部中空部分可形成地下室,多用于高层建筑以及需设地下室的建筑中。但由于隔板是连接上顶板与下底板的重要构件,不能取消或减少,因此箱型基础的地下空间的利用将受到种种限制。

桩基础——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000mm 以上,对沉降最限制要求较严的建筑物或对围护结构等几乎不允许出现裂缝的建筑物,往往采用桩基础。桩基础可以节省基础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改善劳动条件,缩短工期。

桩按传力方式不同,可以将桩分为两类:

端承桩——通过桩端将上部荷载传给较深的坚硬土层,适用于表层软弱土层不太厚,而下部为坚硬土层的地基情况;

摩擦桩——通过桩表面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和桩尖的阻力将上部荷载传给地基,适用于软弱土层较厚,而坚硬土层距地表很深的地基情况。

桩基础的类型桩基础的种类很多,根据材料不同,一般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钢桩等;根据桩的断面形式不同分为圆形桩、方形桩及工字形桩等;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及爆扩桩等。

大多数桩基础是由桩基础由承台和桩群两部分组成。承台设于桩顶,把各单桩连成整体,并把上部结构的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各根桩,再由桩传至地基。桩顶进入承台梁长度不宜小于50mm,承台梁高度一般不小于300mm,宽度不得小于桩直径(或桩边长)的2倍。在寒冷地区,承台梁下一般铺设100-300mm厚的干炉渣或粗砂防冻胀层。当桩比较粗大时,尤其桩的直径已经大于柱的对角线时,可以不设承台,直接将柱坐落于装上。有些书称该类基础为墩台式基础。

李白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月亮,必须得抬头看,不然你看见的月只是水中月,而思故乡,必须得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土地连结深情,传递的思念感应才会自然。可见,李白对抬头和低头,有看似经典的认识,只是李白的脖颈不听使唤,该低头时却抬头,该抬头时却低头,搞得李白一辈子光碰头,有时被摔的鼻青脸肿的,但这时的李白爱喝酒,喝了酒就疯疯癫癫的,于是,李白就借着痛感籍着癫意把一肚子的酒吐出来,成就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

元萨都剌《北人冢上》诗:“低头下拜襟尽血,行路人情为惨切。”可见,古人从心里是不喜欢低头的,喜欢的是抬头。

记得我以前在学校操场里喜欢低头,体育老师说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还说我是一个没有阳光心态的人。记得体育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瓜子之所以长的粒粒饱满,那是因为向日葵始终抬头向着太阳。”

记得我第一次去应聘工作,应聘的工作人员看我低着头,直接就叫我回去了。

那我就抬起头吧,进家门的时候,由于我抬起头,我的头一下子就被碰出了血来,搞得我在家里好几天就不想出门的。

我走下坡的时候,依然是抬起头,这样显得自己有自信,冷不防,我一连向下栽了好几个跟斗,摔的我头破血流的。

我的头招谁惹谁了?干嘛都跟我的头过不去呢?

我究竟是该抬头做人还是该低头做人呢?

有人说走下坡路就必须低头,言下之意就是人走背时运的时候要低着头,就像罪犯低着头接受审判一样。那当年毛泽东同志遭到王明等人的排挤时干嘛就不低头呢?那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干嘛就不低头举起手来呢?那赵一曼和江姐被敌人抓去明知只有无尽的酷刑干嘛就不低头屈服呢?那当年的灾荒岁月里全中国人民饿的吃粗糠啃树皮干嘛就不低头消沉下去呢?那有人第九次高考依然名落孙山干嘛就不低头认命了呢?有人写文章写了一百篇写了一千零一夜依然是没有读者依然是没有一个读者看好时干嘛就不低头呢?李嘉诚当初做生意是做一次亏一次时干嘛就不低头呢?你、我、他经过了这么多的困苦折磨干嘛还要坚强的活下去呢?我们的人类和整个社会经常就处在风雨飘摇里干嘛还要坚定不移向前进呢?

人的一生,几乎有过半的时候是在走下坡路,低着头走下坡路确实是不摔跟斗,但低着头只能看见脚下的一方寸路,却看不见天上的太阳和高空的明月,特别是最容易忽视身边的风景。

有人说走上坡路低着头最好,言下之意就是人走好运的时候要低调要谦虚谨慎。确实低着头走上坡路由于身体前倾走起路来更有劲而且更能看清脚下的路,但太阳会照在低头者的脸上吗?天上的神仙们真的就喜欢这些整天低着头的人吗?你看,孙悟空低着头只能做弼马温,但孙悟空抬起头来就成了齐天大圣;你看,刘邦把头低着,低了48年,只能是个混混,但刘邦把头一抬起来,三五年之后就开创了汉朝;你看,朱元璋低着头只能做乞丐,因为抬起头来是讨不到饭的,但朱元璋后来把头索性抬起来,结果就建立了明朝;当年美国有核武器,而中国没有,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就是不低头,中国人民就是要把头抬起来,抬起头的中国人民没有多久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核武器……

关于低头和抬头,各有各的哲学。

爱低头的人,看似是低调的人和谦虚谨慎的人,实则是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人,窃喜着眼前的平安和太阳慷慨的一点光辉。

爱抬头的人,看似昂扬向上心里充满了自信,实则是脸上洋溢着阳光脑后却是布满了阴暗,即是摔了跟斗手里依然抓着一抹明媚。

有人说该低头时就低头,该抬头时就抬头,那敢问,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该低头或才该抬头呢?倘若天上真的掉下了冰炮,你抬头被砸着,你低头还是会被砸着,只不过抬头是冰炮砸在了脸上,低头是冰炮砸在了头顶而已。只有做缩头乌龟,冰炮才只能砸在护身的壳壳上。

有人信仰低头,这也不错,低头自有低头的妙处。自然,你的人生就是低头人生,所谓中庸哲学,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信仰抬头,这也很好,抬头自有抬头的灿烂。自然,你的人生就是抬头人生,所谓“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大概是这个意思。

有人信仰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这也是一个妙。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脖颈得到了锻炼,因之肌肉和心理机能就更加的发达,展现给别人的是一会儿方型的一会儿圆型的,所谓圆滑,大概就是如此。

没有谁对谁错,也不存在谁高尚和谁卑微的问题,各有各的哲学,这就是多样的人和人的多样性。其实,不是人世太复杂,而是你只顾着自己的低头或抬头而不懂别人为什么会低头和抬头?

人的脑袋瓜不过三斤半,由于低头和抬头的缘故,造成有的人头成了“巨头”,而有的人头却成了“狗头”,还要来一点狗血喷头……唉,看来抬头与低头之间的学问确实太高深了,像我这样的孺子是搞不明白的,只能是舔一舔皮毛而已

写作时,只与写作为伴,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飘忽的灵感也能捕捉,笔下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和思想。

就我为例,大学期间,常一个人钻在图书馆,早进晚出,看完一本书,常有感悟到笔尖,亦能有几篇散文杂评登报。毕业后,到西双版纳工作,与内心的对话少之又少,每日工作之余,与友聚餐、喝酒、烧烤,不到凌晨绝不不回家,回家即一头醉晕埋进被子,日复一日,丧失了与灵魂独处的时间,自然再无创作灵感。

写作的人,几乎都远离正常人生活,也不遵守惯常的生活秩序。安妮宝贝曾说,只有死去的繁华,能让我安静,所以,她常在黑暗中敲打键盘。太温馨的生活,亦会使写作者陷于温柔之乡,懒得思考,更懒得动笔,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因为忽略家,忽略妻女,造成与林达的婚姻不睦,这或许不能怨路遥,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写作者,是写作对孤独的需要,离间了他们的感情。

张爱玲,荒原上的孤独者,以23岁的人生阅历对人性作出冷酷、深邃、老道的剖析,生逢苍凉时代的孤独,成就了她文坛奇女的地位。一代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亦是孤独成就了他,出生不久,父母去世,7岁,祖母去世,10岁,姐姐去世,14岁,祖父去世,孤独是他500多篇小说永远的笔调,最终,他也选择在孤独中毁灭了自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饥饿和孤独是我写作的源泉。

所以说,很多人不是写不出来东西,只是缺乏独处的机会,一旦自处,孤独,下笔,无需微言大义,只需直言生活,定会渐渐文思汹涌,像有神魔推动。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能让人打开灵感的黑匣子,在里面不能看到多少美好东西,却能自由的在一片完全属于自己内在精神空间翱翔,在孤独中煎熬自己、消耗自己的过程,亦生脱胎换骨升华自己的过程。孤独的写作,让文学变得更具魅力。

所以,从现在开始,告别与日同醉,除去浮华,静下心来,提起笔与自己谈心,与孤独相伴,这是个决绝的行动,但是伟大作品都来自于孤独的写作,出自于决绝的人。

《混凝土设计原理》.

《混凝土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专业用)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单筋矩形截面梁破坏 (1) 实验二: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 (4) 实验三:偏心受压柱破坏 (10)

试验一单筋矩形截面梁破坏 学时:2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对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试验,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的认识,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验证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式。 实验内容: 1、观测适筋梁、超筋梁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挠度变化以及破坏特征,并记下开裂荷载实测值(P cr)和破坏荷载实测值(P u)。 2、量测适筋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荷载(内力)一挠度曲线(M-f曲线)。 3、量测适筋梁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出沿梁高度的应变分布图形,验证平截面假定。 4、通过在主筋上测定的应变,验证钢筋屈服与梁破坏之间的关系。 5、观察和描绘试件破坏情况和特征,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 6、根据规范方法计算试件破坏承载力理论值并与试验值比较。 试件设计与制作: 1、试件设计为确保梁正截面强度破坏,在剪弯区段所配箍筋需加强,纵筋端部锚固 足够可靠。 图1-1和表1-1给出了L-1(适筋梁)、L-2(超筋梁)L-3(少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混凝土采用C15,纵向受力筋采用HPB235钢筋(带弯钩)和HRB335钢筋(不带弯钩)。 212 28 6@100 220 28 6@100 2 6 28 6@100

注:砼采用C15,保护层厚度取20mm。制作时预留砼立方试块(150*150*150)。 L-3(少筋梁) L-2(超筋梁) L-1(适筋梁) 受弯试验梁施工图 图1-1试件尺寸和配筋图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场所说 /工具说 /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真实情境 ——问题情境 ——模拟真实情境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编排设计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编排设计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是构成视觉的空间的基本元素,也是排版设计上的。 2、所谓编排,是寻求艺术手段来正确地表现,是一种、的活动。 3、电脑排版离不开艺术表现,美的形式原理是规范形式美感的。 4、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 5、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均齐,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 6、是排版设计的灵魂:它是一种的编排,能体现版面的科学性和条理性。 7、对比的最基本要素是显示和的效果。 8、调和是指适合、舒适、安定、统一,是的强调。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版面构成要素包含() A.文字字体 B.线条线框和颜色色块 C.图片图形 全包含。 2、重复不会使设计产生的效果是() A.安定与整齐 B.趣味性 C.呆板与平淡 D.规律的统一 3、版式设计中韵律的作用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A. 有节奏更有情调 B.增强版面的感染力 C.增加明朗的特性 D.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4、对称是同等同量的平衡。以下对称形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 B.以水平线为基准的左右对称

C.以对称点为源的放射对称 D.以对称面出发的反转形式 5、关于成功的排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功的排版设计,首先取决于良好的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比等。 B.成功的排版特点是稳定、庄严、整齐、安宁、沉静。(对称与均衡的特点) C.成功的排版要从视觉上适合读者的视觉心理。 D.黄金比能求得最大限度的和谐,使版面被分割的不同部分产生相互联系。 6、构成秩序美的原理没有下列哪一项有() A.稳定与变化 B. 比例与韵律 C. 多样与统一 D.对称与均衡 三、简答题(共40分) 1、美的形式原理共八项,都包含哪些 编排设计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7、点、线、面是构成视觉的空间的基本元素,也是排版设计上的主要语言。 8、所谓编排,是寻求艺术手段来正确地表现版面信息,是一种直觉性、创造性的 活动。

展示设计(本)

第一章展示设计概述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概念 1、展示设计:1)一种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的课题。 展示活动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主体。 凡是人类视觉感官能够接受的一切行为和形态的事物都是展示的内容。 2)展示设计的中心任务是对展示空间环境的再创造,并采用多种的视觉传达手段和艺术形式,借助特定的道具设施,将广泛的信息和内容艺术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以期对观众的心理、思想与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3)展示设计主要包括总体设计、空间设计、版面设计、色彩设计、采光与照明设计、陈列与道具设计、展示施工布展等多个环节和内容。 2、展示设计的本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展示活动的本质。从本质上看,商业展示的目的是为了促销,为商家实现营销目标而进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展示活动以高效、直观形象的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为根本宗旨的。展示活动体现了展示设计不仅仅要注重传达信息的可靠性、针对性、时效性、,还要考虑观者对所传递内容的反馈信息。展示设计在展示方和观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承担了沟通者的角色。它还通过传递信息、宣传展品来树立形象,提高展品的地位和知名度,并把参与者的主动意识和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宏观的说,任何展示活动都有“广而告之”的意义。展示空间的设计或营造的关键是要人在其中能够接受信息,能够进行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能够增长见识、受到教育和启迪。 3、展示设计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功能性、直观性、时空性、参与性、综合性等几个方面。 1)展示设计的功能性:展示设计从属于展示功能,服务于展示功能。展示设计主要包括对展示会场的信息传递功能、实物展示功能、演示功能、洽谈交流功能和销售功能等的设计。从展示设计的角度而言,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辑地将展示的事物和内容艺术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一种设计方法。 2)展示设计的直观性:展示设计都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来反应展示内容的。展示设计直观性是展示设计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展示设计的时空性:展示空间是流动的空间,充满者人群和信息的转换。 4)展示设计表现手法的综合性:展示内容的广泛性和展示形式的直观性等特点,决定了展示设计表现手法综合性的特点。展示设计是各类视听艺术、建筑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结合体,也是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的结果。展示设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5)展示对象的参与性:展品与观者是展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二节展示设计的史略 1、展示艺术的萌芽与演变?(P4) 现代展示设计的理念是形成于20世纪末。 1)远古时代:人们将商品直接将商品裸摊在地上,后来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展示设计从一开始就在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内相互交织、并存和发展。

电路原理图设计说明

电路原理图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电路设计的基础,只有在设计好原理图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电路仿真等。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电路原理图、编辑修改原理图。通过本章 的学习,掌握原理图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1 电路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的设计流程如图3-1 所示 . 。 图3-1 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具体设计步骤: (1 )新建原理图文件。在进人SCH 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构思好原理图,即必须知道所设计的项目需要哪些电路来完成,然后用Protel DXP 来画出电路原理图。

(2 )设置工作环境。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来设置图纸的大小。在电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图纸的大小都可以不断地调整,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完成原理图设计的第一步。 (3 )放置元件。从元件库中选取元件,布置到图纸的合适位置,并对元件的名称、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等联系对元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美观而且易懂。 (4 )原理图的布线。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利用SCH 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5 )建立网络表。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电路原理图了,但是要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就需要生成一个网络表文件。网络表是电路板和电路原理图之间的重要纽带。 (6 )原理图的电气检查。当完成原理图布线后,需要设置项目选项来编译当前项目,利用Protel DXP 提供的错误检查报告修改原理图。 (7 )编译和调整。如果原理图已通过电气检查,那么原理图的设计就完成了。这是对于一般电路设计而言,尤其是较大的项目,通常需要对电路的多次修改才能够通过电气检查。 (8 )存盘和报表输出:Protel DXP 提供了利用各种报表工具生成的报表(如网络表、元件清单等),同时可以对设计好的原理图和各种报表进行存盘和输出打印,为印刷板电路的设计做好准备。 3.2 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下面就以图3 -2 所示的简单555 定时器电路图为例,介绍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展示陈列设计原理

展示陈列设计原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展示陈列设计原理 展示陈列设计的好坏关系着商品销售的质量,展示陈列设计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构造。由部分到整体,让感官起到决定行的作用。设计时要把握好空间的主次结构、层次分明,能够使空间感丰富多彩,又不失整体的完整性。展示空间设计最应该重视的是空间消费者带来的视觉感受,要做到空间为人服务,不要让人围绕这空间转,这样才能够使空间具有人性化。 1.1展示陈列设计概念 展示陈列设计是物品在空间中展示的一种形态方式,属于视觉传达的范畴。展示陈列设计运用多种元素结合时尚文化将产品定位,巧妙地将商品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展示陈列设计是以直接视觉形象来吸引人群并刺激起购买欲望的,不但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又起到了促进销售的作用。 特点:1)、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和鲜明的艺术特色;2)、提升空间价值感;3)、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4)、丰富了视觉感染力 1.2展示陈列设计应用领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品质也进行不断地提升,对展示陈列也有一定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精神上的诉求。而展示陈列应用领域有很多,例如:服装展示陈列设计、珠宝展示陈列设计、橱窗展示陈列设计等。 1、服装展示陈列设计

服装展示陈列设计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融入了商品、灯光、色彩、道具等多种元素,不但创造出视觉上的享受,也诠释了展示陈列的精华之处。 2、珠宝展示陈列设计 珠宝展示陈列设计和其他商品展示陈列设计都用共同目的,都是引起人们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传播品牌文化和促进销售。 3、橱窗展示陈列设计 橱窗展示陈列设计在一个店内起到到作用非常大,能够提升店内的形象和品牌形象,又能用审美趣味吸引更多的顾客,是一个最直接有效的宣传手法。 1.3展示陈列设计中的点、线、面 展示陈列设计中的点、线、面是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不仅可以单独地进行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综合性的运用,为空间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1、点 点,是视觉艺术中最小的元素,点在展示陈列设计中可以是小的局部,也可以是大的主题。在展示陈列设计中,点可以形成聚合扩散的状态,构成视觉中心感。 2、线 线,是有点的移动所形成的轨迹,有是面的边界。线在展示陈列设计中是构成形体的框架,不同的数量以及方向所构成的形态与质感不同,它能够领展示陈列环境更具有节奏感。 3、面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

RC 缓冲 snubber 设计 Snubber 用在开关之间,图 4 显示了 RC snubber 的结构图,用 RC 电路可以降低管子的峰值电压及关断损耗和降低电流振铃现象。我们可以轻松选择一个snubber Rs , Cs 网络,但是我们需要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快速 snubber 设计,为了达到 Cs 〉 Cp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 Cs 选择两倍大小的 Cp ,也就是两倍大小的开关管寄生电容及估算出来的 LAYOUT 布板电容,对于 Rs ,我们选择的标准是 Rs=Eo/Io ,这表示通过电流流向 Rs 的所产生的电压不能比输出电压还大。消耗在 Rs 上的电压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储存在Cs 上的能量来估计。下式表示了储存在电容上的能量。 当电容 Cs 充放电的过程中,能量在电阻 Rs 上消耗,而这个过程中在一个给定的开关频率下平均的功率损耗如下所得: 因为振铃的发生,实际的功耗比上式要稍微大一些。 如下将用实例来演示一遍以上的简化设计步骤,现在用 IRF740 ,额定工作电流时 Io=5A , Eo=160V , IRF740 的 Coss=170pF ,布板寄生电容大概 40pF ,两倍 Cp 值大概 420pF 左右,我们选择一个 500V 的 mike snubber 电容,标准的容值有 390 和 470pF ,我们选择比价接近的 390pF , Rs=Eo/Io=32W ,开关频率 fs 设为 100kHz 的话, Pdiss 大概为 1W 左右,选择一个寄生电感非常小的 2 W 的碳膜电阻作为 Rs 。 如果这种简化而实际有效的设计方法还不能有效减小峰值电压,那么我们可以增加 Cs ,或则使用如下的优化设计方法。 优化的 RC 滤波器设计 在一些情况下必须降低峰值电压及功率损耗很严重,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的优化snubber 设计方法,以下是博士在一篇文章提出的经典的 Rcsnubber 优化设计方法,如下讨论其精粹的设计步骤。 在以下讨论中我们需要如下表的定义: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 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 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 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 与选择。 2. 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 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 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 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 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 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 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 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 学并使其更有效。 5. 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 期结果、开发活动、设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 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 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 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 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练习。 3. 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 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1.新建一张图纸,进行系统参数和图纸参数设置; 2.调用所需的元件库; 3.放置元件,设置元件属性; 4.电气连线; 5.放置文字注释; 6.电气规则检查; 7.产生网络表及元件清单; 8.图纸输出. 模块子电路图设计步骤 1.创建主图。新建一张图纸,改名,文件名后缀为“prj”。 2.绘制主图。图中以子图符号表示子图内容,设置子图符号属性。 3.在主图上从子图符号生成子图图纸。每个子图符号对应一张子图图纸。 4.绘制子图。 5.子图也可以包含下一级子图。各级子图的文件名后缀均是“sch”。 6.设置各张图纸的图号。 元件符号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库,改名,设置参数; 2.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3.绘制元件外形轮廓; 4.放置管脚,编辑管脚属性; 5.添加同元件的其他部件; 6.也可以复制其他元件的符号,经编辑修改形成新的元件; 7.设置元件属性; 8.元件规则检查; 9.产生元件报告及库报告; 元件封装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改名; 2.设置库编辑器的参数; 3.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4.第一种方法,对相似元件的封装,可利用现有的元件封装,经修改编辑形成; 5.第二种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元件封装,可利用元件封装设计向导自动形成; 6.第三种方法,手工设计元件封装: ①根据实物测量或厂家资料确定外形尺寸; ②在丝印层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 ③在导电层放置焊盘; ④指定元件封装的参考点 PCB布局原则 1.元件放置在PCB的元件面,尽量不放在焊接面; 2.元件分布均匀,间隔一致,排列整齐,不允许重叠,便于装拆; 3.属同一电路功能块的元件尽量放在一起;

工程设计原理(答案)

填空题: (1)结构的功能要求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2)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将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结构上的荷载可以分为三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4)可变荷载的代表值包括:标准值、组合值、频率值和准永久值。(5)按照混凝土的强度指标的表示:fcuk为立方体标准强度、ft为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为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6)按照钢材的强度指标的表示:f为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fv为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7)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杆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φ的值越小,因此其承载内力越差。 (8)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按破坏特征可以分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两类。 (9)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少筋破坏、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其中适筋破坏作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1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其中剪压破坏作为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11)为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弯起钢筋的起弯点至少距离该钢筋的充分利用点 0.5倍h0以上。 (12)一钢筋混凝土主梁中配有纵筋、箍筋和吊筋,其中纵筋的作用是承受的内力为弯矩、箍筋承受的内力为剪力、吊筋的作用是承受集中荷载。 (13)对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跨中承受正弯矩作用、支座承受负弯矩作用,因此计算纵筋在跨中应配置在截面的底部,而在支座截面应配置在截面的顶部。(14)砌体结构的承重方案有:横墙承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和内框架承重方案。 (15)按照房屋空间工作性能,砌体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分为:弹性方案、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 (16)钢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以计算截面的控制应力不超过相应材料强度为基本表达式,包括强度计算和整体稳定性计算。 (17)钢结构受弯构件稳定性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当发生整体失稳的荷载一般较发生强度破坏时的荷载小,设计时整体稳定性应通过计算保证,而局部稳定性则以构造措施加以保证。 (18)钢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有:焊接、铆接及螺栓连接。 (19)普通螺栓的受剪连接的可能破坏形式有:螺栓杆剪切破坏、孔壁挤压破坏以及连接板拉断破坏。 (20)平面框架采用近似方法内力计算时,竖向荷载作用下可用分层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可用 D值法计算。 (21)多跨连续梁按活载最不利原则确定内力时,求跨中最大弯矩活荷载的布置原则是本跨布置、隔跨布置,求支座最大弯矩活荷载的布置原则是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2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中,矩形楼板的内力计算可根据长边长度lx和短边长度ly 的比值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即当lx/ly大于 3 时按单向板计算,而lx/ly在2和3 之

4、原理图设计基础教程

Protel DXP原理图设计基础 DXP支持多种格式的元件库文档,如*.schlib、*.lib、*.intlib、*vhdlib、*.pcblib等。 整合库是指将原理图元件库及原理图元件库相关联的用于PCB的封装库、用于仿真的信号完整性模型等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元件库。

4.1 元件库编辑器 4.1.1 启动元件库编辑器 file-new-schematic library

4.1.2 工具栏 DXP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为用户提供了 五个工具栏:标准工具栏、绘图工 具栏、IEEE符号工具栏、项目管理 工具栏、显示模式工具栏。 1、标准工具栏 执行菜单命令view-toolbars-schlib standard,可切换标准工具栏显现 或隐藏。该工具栏使用方法与 schematic标准工具栏上对应工具 的使用方法相同。 2、绘图工具栏 执行命令view-toolbars-schlib drawing。可显现或隐藏绘图工具 栏。

3. IEEE符号工具栏 使用该工具栏上的命令,可以在所创建的元件引脚上放置IEEE的各种标准符号。 执行菜单命令view-toolbars-sch lib IEEE,可实现IEEE符号工具栏的显现或隐藏。 执行菜单命令place-IEEE symbol菜单上也都有一个对应的命令。 4、项目管理工具栏

5、显示模式工具栏 1、mode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当前原件选择一种显示 模式。元件模式有normal、de-morgan和IEEE三种,并不是所有元件库都有这三种模式。 2、添加按钮:可为当前元件添加一种显示模式。 3、删除按钮:可删除当前显示模式。 4、前移按钮:可切换到前一种显示模式。 5、后移按钮:可切换到下一种显示模式。 执行菜单view-toolbars-mode,可实现mode工具栏的显现或隐藏。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某市市中心区,场区原有建筑现己拆迁。原定设计方案为四座小高层建筑(详见:基坑开挖场地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现建筑方案修改为五层(第 五层为跃式)多层框架建筑,平面布置不变。框架柱间距为6~7.5m,基础底面设计埋深为1.4m,框架中柱设计荷载为900~1000kN,角、边柱设计荷载为500~800kN (见图1),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混凝土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7.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级普通圆钢筋。设计计算内容: (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时,某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按地基承载力确 定的基础底宽度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4.5m 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进行如下设计计算: 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m 的力矩荷载)的基础底面尺寸; 2)分别按倒置梁法、弹性地基梁法(可按等截面弹性地基梁)计算柱下条形

基础的内力分布; 3)基础配筋、冲切验算; 4)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由设计勘察资料得 第一层: 3,18kN/m,杂填土有上层滞水 m 第二层: 3,,18.1kN/m粘土 e,1.093 f,100kPa I,0.64 kL 第三层: 3,,18.1kN/m淤泥质粉质粘土 f,65kPa k 第四层: 3,,17.7kN/m 粉砂与淤泥质粘土互层有孔隙承压水 地基资料如图2-1所示 已知基础地面设计埋深为d=2.2m f,100kPa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k ,,0,,,1.0粘性土的>0.85,故可查表得 [1] e,1.093bdf,f,,,(b,3),,,(d,0.5),100,0,1.0,18,(2.2,0.5),130.6kPa aakbdm [2]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1800,1600,1200),2F,,306.7kN/m k6,5 F306.7kb,,,3.54m基底宽度应为,取3.6m [3] f,d130.6,20,2.2,aG

05712艺术设计基础(设计原理教程)第二章《设计语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基础》 教材版本:设计原理教程杨滟君任戬编著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语言 简答题: 一、各种感官语言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二、比较绘画、音乐、文化在艺术表现上的的异同? 三、联觉在设计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在设计中如何应用语言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五、如何在设计中运用语言的象征?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视觉语言: 本质属性:能被人体感知或觉知的各种信息。 物质特点:物质的不同样貌与结构,包括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等。 相貌:色彩、图像、文字、符号、材质、体态、表情。 在设计中的作用: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2.触觉语言、嗅觉语言、味觉语言: 本质属性:能被人体感知或觉知的各种信息。 物质特点:身体、鼻、舌对不同物质的体验结论。 相貌:触觉(光滑、粗糙、冷、热、软、硬)、嗅觉语言(香、臭、腥、臊等各种气息)、味觉怨言(酸、甜、苦、辣、咸等等)。 在设计中的作用: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3.听觉语言: 本质属性:能被人体感知或觉知的各种信息。 物质特点:耳朵对外界不同声响的判断。 相貌: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声响、音乐等。 在设计中的作用: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二、1.绘画:采用图像、色彩、材质等视觉语言,可以畅所欲言,读者可以随意幻想,同时接受、随意删略,可以立即读出序言和结尾。

2.音乐:采用音高、音调、旋律、节奏听觉语言,可以畅所欲言,读者可以随意幻想,一次只能捕捉一个时间段的声音或文字,必须记忆力的配合才能整体欣赏。 3.文学:采用文字语言,可以畅所欲言,受作者思想影响,一次只能捕捉一个时间段的声音或文字,必须记忆力的配合才能整体欣赏。 三、一种感官传递到另一种感官的体验,或者一种感觉经验触发另一种感觉经验,这就是联觉的感链接现象。联觉也可以说是一种感官语言转化成另一种感官语言。联觉体验对于设计师而言非常重要,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利用联觉,把一种信息转化成另一种信息。 1.不同感官语言的相貌和物质特点差异比较大,但是他们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即都是能被人体感知的各种信息;具有在设计中一样的作用,都是通过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2.如想要表达“清凉”的心里感觉,可以用视觉语言表现为“中高明度的冷色调”;触觉语言表现为“一阵凉风抚过体表”;嗅觉语言表现为“清凉油的味道”;味觉语言表现为“薄荷味”;听觉语言表现为“小溪流水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心理感受为媒介来进行,触觉语言“一阵凉风抚过体表”通过相同的心理体验可以转换成听觉语言“小溪流水的声音”;可以转换成味觉语言“薄荷味”;也可以转换成视觉语言“中高明度的冷色调”等等。 3.如果想产生某一种特定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我们可以采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语言形态完成,也可以采用多种语言相互配合来完成,同时也可以随时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 四、语言表达的意义不仅仅是指示性的,它还包括在内的情绪、主管联想等,形与色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人们加进某种感觉、情绪,再利用这种情绪创造出新的形态。例如:“阳光”一词,当下的流行语是“阳光少年”、“阳光女孩”、“这个人很阳光”,句子里的“阳光”已不再是原来的太阳的光芒的含义,而变成像阳光一样灿烂的意思了。当阳光传达的是太阳的光芒的这个含义的时候,它所体现的是语言的稳定性,也就是语言的原本意义;当阳光传达像阳光一样光辉灿烂的含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变动性。当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结合时,语意就会发生变动。 五、语言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象征语言就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把人、事、物或概念中复杂的、难以直观表述的部分与自己的身心体验相融合后转化而成的传达信息的媒介。 例如:龟在东方是宇宙的象征,同时也代表长寿、忍耐和力量,这可能与印度一个传说中提到“天与地是由八只白象站在龟背上支撑”有关。不过在文艺复兴里龟象征这缓慢,在龟背上放着风帆象征着“欲速则不达”。了解语言的象征性可以丰富和拓展设计语言的表现力,利用现成的象征语言作为原型进行设计,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81 学分:3 总学时:51 大纲执笔人:袁聚云大纲审核人:李镜培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和港口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时为51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常见的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方面的内容,包括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浅基础结构设计、桩基础、沉井基础、基坑围护、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以及动力机器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具有进行一般工程基础设计规划的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基础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对于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能作出合理的评价。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绪论 了解基础工程的重要性,熟悉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了解基础工程发展概况,学科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二) 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1.掌握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2.了解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3.熟悉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三)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1. 熟悉基础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原则 2.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 掌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4. 掌握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验算方法 5. 熟悉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四) 浅基础结构设计 1. 掌握刚性浅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2. 掌握常用钢筋混混凝土浅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五) 桩基础 1. 掌握竖向荷载下单桩和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 掌握水平荷载下单桩和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 掌握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4. 了解桩基础施工 (六) 沉井基础 1.了解沉井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2.熟悉沉井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七) 基坑围护 1.了解支护结构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重力式水泥土挡墙设计计算 3.熟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式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4.了解井点降水及土方开挖 (八) 地基处理

展示设计课程标准

《展示设计》课程标准16DL062415 课程编号:展示设计课程名称:英文名称:Exhibition Design 4 学分(时):3(56)授课周数:第五学期开设学期:环境设计适用专业:工程测绘与制图、建筑空间透视、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施工工艺、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II(CAD)、计算机辅助设计Ⅲ(3D MAX)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展示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并具备行业特点的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意、策划、组织与协作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能,把握时代特征及展示专业发展规律,对专业设计所涉及的空间、造型、声光、电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创造和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具备现代科技技术和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通过对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风格流派、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人机工程学在展示设计应用、展示照明设计、展示色彩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展示专题设计等知识的讲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设计程序等有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空 间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1.本课程根据会展设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所需的专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2、本课程根据知识技能型展示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会展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会展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展示空间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展示空间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3.计划以真实的会展设计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按照会展设计项目从接单,经过创意草图、设计综合表现直到提案演示的整个工作流程,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4.本课程中各项技能要求,均以会展设计师职业技能的鉴定为标准,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展示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通过展示设计中常用的活动项目的仿真,使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了解展示空间设计的流程及各个主要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能初步具备布置会场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往.

电路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使用Protel 99电路设计软件心得体会 通过这两天的计算机电路辅助设计实习,对Protel 99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制和编辑电路原理图方法、技巧,并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在对protel软件的学习中,我有不少心得体会,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1.对学习使用Protel 99电路设计软件有了比较初步认识,文无论是档组织结构、文件管理、还是工作界面管理,这帮助了我更好更快的熟练的掌握Protel 99电路设计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 2. 设计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是整个电路设计的基础,因此电路原理图要设计好,以免影响后面的设计工作。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一般有如下步骤: (1)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2)放置元件;(3)原理图布线;(4)编辑和调整; (5)检查原理图;(6)生成网络表。 1)设计图纸大小 首先要构思好零件图,设计好图纸大小。图纸大小是根据电路图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的,设置合 适的图纸大小是设计好原理图的第一步,确定整个电路图的总体布局。 2)设置protel 99 se/Schematic设计环境 包括设置格点大小和类型,光标类型等等,大多数参数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值,并在电路图中 明地址和类别,对原理图有比较详尽的注解。 3)放置好元器件并连线 用户根据电路图的需要,将零件从零件库里取出放置到图纸上,并对放置零件的序号、零件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等工作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然后用元件管理器的Place按钮将元件放置在工作平面上,再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把元件调整好。 利用protel 99 se/Schematic提供的各种工具,将图纸上的元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调整一些元件的位置,把某些元件进行水平或垂直排列,并用鼠标拖动元件来调整好元件间的距离,也可在编辑元件时用鼠标左键双击元件,这时会弹出关于元件属性的对话框,可以修改其中的选项,从而对元件进行必要的编辑,还可以使用Edit/Move子菜单中的各命令来实现。放置输入输出端口。执行菜单命令Place/Port或从Wiring Tools工具条中选取放置输入输出端口命令,在合适位置放置 好,并与相应电气点连接好。 4)调整线路 将初步绘制好的电路图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更加美观 3.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手工设计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Protel 99 SE以其强大的功能、快捷实用的操作界面及良好的开放性,为设计者提供了现代电子设计手段,使设计者能快捷、准确地设计出满意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不愧是从事电路设计的一个良好的工具。

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案 教研室:桥梁教研室 课程名称: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 72 讲课教师:贾艳敏 教案的有关要求: 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每节课前应写好教案(课时计划)。教案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讲授内容提要,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何实施步骤;模型、图表、幻灯、录像、演示实验、多媒体、CAI的配套使用;课堂讨论与课外学习的思考题、练习题及作业题;检测教育目标实现程序的具体措施等。

第一节课 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与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研究方法 讲授内容提要,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与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所讲述的内容、研究的方法 重点:设计原则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该节课没有难点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讲授2学时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课 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特点,工作性能及优点,了解钢筋、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重点掌握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 要求: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 讲授内容提要: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特点,工作性能及优点,钢筋、混凝土各种指标。 重点: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该节课没有难点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讲授1.6学时,讨论0.4学时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课 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结构上的作用、构的抗力及其不定因素、结构的功能要求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作用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的功能要求。 讲授内容提要:结构上的作用、构的抗力及其不定因素、结构的功能要求。 重点:作用的分类,结构的抗力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该节课没有难点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课 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作用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计算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结构的极限状态的定义、分类;结构安全等级,作用效应组合讲授内容提要: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安全等级,作用效应组合、基本组合、偶然组合、短期组合、长期组合 重点:作用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计算的内容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极限状态,列举工程实例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编排设计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编排设计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空,每空 分,共 ?分) 、 、 、 是构成视觉的空间的基本元素,也是排版设计上的 。 、所谓编排,是寻求艺术手段来正确地表现 ,是一种 、 的活动。 、电脑排版离不开艺术表现 美的形式原理是规范形式美感的 。 、 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 、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均齐,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 。 、 是排版设计的灵魂:它是一种 的编排,能体现版面的科学性和条理性。 、对比的最基本要素是显示 和 的效果。 、调和是指适合、舒适、安定、统一,是 的强调。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版面构成要素包含( ) ??文字字体

?线条线框和颜色色块 ?图片图形 ????全包含。 、重复不会使设计产生的效果是( ) ??安定与整齐 ??趣味性 ??呆板与平淡 ??规律的统一 、版式设计中韵律的作用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 ?? 有节奏更有情调 ??增强版面的感染力 ?增加明朗的特性 ??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对称是同等同量的平衡。以下对称形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 ??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 ??以水平线为基准的左右对称 ??以对称点为源的放射对称 ??以对称面出发的反转形式 、关于成功的排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成功的排版设计,首先取决于良好的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比等。 ??成功的排版特点是稳定、庄严、整齐、安宁、沉静。(对称与均衡的特点) ??成功的排版要从视觉上适合读者的视觉心理。 ??黄金比能求得最大限度的和谐,使版面被分割的不同部分产生相互联系。 、构成秩序美的原理没有下列哪一项有( ) ??稳定与变化 ?? 比例与韵律 ?? 多样与统一 ??对称与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题库含答案

基本概念练习题 1. 为评价填土的压实情况,在压实后应测定: (A) 最优含水量; (B) 压缩模量; (C) 压实系数; (D) 抗剪强度。 2. 土质地基详细勘察对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A) 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B) 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且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5倍; (C) 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D) 应根据基底压力和基础宽度查表确定。 3.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土的变形模量采用的方法是: (A) 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 (B) 经验方法; (C) 假定半无限体表面为柔性板上作用竖向荷载的线弹性理论; (D) 假定半无限体表面为刚性平板上作用竖向荷载的线弹性理论。 4. 渗透试验可分为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 (A) 常水头试验可适用于砂土; (B) 常水头试验可适用于低渗透性的粘性土; (C) 变水头试验可适用于低渗透性的粘性土; (D) 变水头试验适用于砂土和粉土。 5. 对于p~s曲线上存在明显初始直线段的载荷试验,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一定是小于比例界限值; (B) 一定是等于比例界限值; (C) 一定是大于比例界限值; (D) 上述三种说服都不对。 6. 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 薄壁取土器可用于可塑状态的粘性土; (B) 厚壁取土器几乎可用于各种状态的粘性土及粉土,只是所取土样的质量等级至多只达到Ⅱ级; (C) 单动三重(或二重)管取土器可用于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砾砂; (D) 双动三重(或二重)管取土器也可用于软岩中取样。 7. 一般认为原生湿陷性黄土的地质成因是: (A) 冲积成因; (B) 洪积成因; (C) 冰水沉积成因; (D) 风积成因。 8. 初步判断膨胀土的室内试验指标是: (A) 压缩模量; (B) 孔隙比; (C) 粉粒含量; (D) 自由膨胀率。 9. 从下列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所必须考虑的条件中,指出错误的论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