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必需品。然而,作为一项重大消费,购买私家车需要支付巨额的资金。许多人难以凭自己手头的资金购

买车辆,因此选择汽车消费贷款。但是,汽车消费贷款存在诸多风险,如客户信用风险、市场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这些都给汽车消费贷款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挑战。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当前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2.探究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及影响因素。

3.探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三、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市场进行概述,分析该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发展状况、竞争状况等方面。

2.分析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波动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等。

3.分析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客户信用情况、贷款规模、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

4.提出较为科学、可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贷款信息核查及客户信用评估、担保体系完善、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其现实效果等方面,为进一步的问卷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向汽车消费贷款申请人进行调查,以探究汽车消费贷款中存在的风险,为实证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3.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分析和防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结合当前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实际情况,为该领域业界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建议;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将进一步证实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丰富研究方法及手段,拓展研究视野,不断推进学术发展。

个人汽车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个人汽车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 2005年以前,全国各家商业银行在个人车贷市场上竞争相当激烈,中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不良激增。近年,各行放慢了个人汽车贷款市场的争夺,车贷发展相对放缓,车贷资产质量也有明显好转,但是个人汽车贷款风险潜伏性、渐进性的特点,还应引起重视,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下面就车贷不良贷款产生根源简单分析如下: 一是来自社会的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由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健全,个人收入证明可信度较低,银行了解核实借款人负债情况难度较大,无法充分掌握借款人真实信用状况,这是不良贷款的外部成因。 二是银行抵御信用风险能力较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控制风险的手段不多,对借款人信用状况普遍没有落实追踪评价,不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这是形成不良贷款的基础因素。 三是部分经办银行和中介机构违规操作行为增加了贷款风险,贷前调查不真实,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资信调查流于形式,贷中审查环节缺乏有效制约机制,贷后管理薄弱,重贷轻管现象较为普遍,这是造成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具体研究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点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抵押汽车的监控及处置风险。目前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大部分是以所购车辆作抵押,由于车辆流动性强,一旦出现贷款逾期,银行追索处置抵押物十分困难。从已发放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来看,本地购车、异地上牌的贷款在处理抵押资产时更为困难。此外,汽车价格在竞争中连续走低,特别是某些轿车车价下降幅度较大,抵押物存在贬值风险。一旦抵押物价值低于所贷款金额,还贷风险便显著增加。 第二,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波动风险。主要表现为部分私营企业业主、个体户以经营收入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其还贷能力具有不确定性。据不完全统计,造成个人汽车消费不良贷款的借款主体约一半以上是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此外,借款人所在单位不景气、工作变动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将导致借款人偿还能力下降,造成贷款拖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对策的研究 (1)

西安邮电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对策的研究 专业:财务管理 年级:2014 函授站:河北邮政职工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郝英杰 学号:114135630056 导师姓名:薛蓉娜 导师职称: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金融资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个人信用需求旺盛,“信用消费”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个人消费信贷服务,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显著,其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然而,随着我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风险和隐患也逐步暴露,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就是针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为其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持续发展扫清障碍。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目录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 个人消费信贷研究的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 1.3 研究的意义 (3)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 (3) 2.1 借款人风险 (3) 2.2 信用风险 (4) 2.3 法律风险 (4) 2.4 管理风险 (4) 2.5 流动性风险 (5) 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5) 3.1 银行自身管理薄弱 (5) 3.2 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5) 3.3 风险防范法规体系不完善 (6) 3.4 利率尚未市场化 (6) 3.5 信用评分技术落后 (6) 四、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有效对策 (7) 4.1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抑制风险 (7) 4.2 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相关法律体系 (7) 4.3 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和提前偿还罚息 (8) 4.4 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8) 4.5 建立银行内部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9) 4.6 转变消费观念提高信用意识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与防范研究【最新版】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与防范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拓宽了传统汽车金融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4家汽车贷款网络平台与部分江苏省企业,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与影响因素,为我国汽车信贷业务的稳定发展与风险防范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汽车消费信贷;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飞速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关注度逐年升高,对其风险的研究与防范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进行风险研究,为风险防范提出政策性建议。 1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概述 1.1汽车消费信贷及发展历程。汽车消费信贷是指贷款人对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人民币贷款,是汽车金融服

务中最主要的部分。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起步于1995年,经历了萌芽、爆发、调整和稳步发展4个阶段。发展初期因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而被叫停,直至1999年央行出台相关政策,产生了“银行-保险公司-经销商-厂商”4方联动的合作模式。随着风险的聚集与赔付率的大幅提高,2004年中国保监会叫停车贷险,原有模式瓦解,汽车消费信贷进入阶段性低谷时期;同年,银监会出台《汽车贷款管理方法》,进一步调整规范车贷市场。2018年实施《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切实加强汽车贷款全流程管理,其发展逐步专业化、规模化。1.2现状。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销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9654亿元,且近三年内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约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汽车金融还处于初级阶段。汽车消费贷款作为中国汽车零售金融服务的主体,约占85%的市场规模,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贷款主体仍为商业银行(41%)。在国家政策指导与调控下,江苏省汽车产业和金融信贷迅速发展。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省汽车产能全国第一,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3.3%,增加13572.4亿元。 2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业务是一种常见的金融服务,为广大个人客户提供购车资金支持。由于汽车贷款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在开展该业务时需要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汽车贷款风险的认识。个人汽车贷款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客户信用风险、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客户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而经济风险则包括恶劣的经济环境导致客户购车能力下降的风险。市场风险则是指汽车市场的变动导致车辆抵押价值下降的风险。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商业银行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和风险控制策略。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估。在个人汽车贷款业务中,客户的信用状况是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收集客户的个人信息以及征信报告等,并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商业银行还应定期跟踪客户的还款记录,及时发现风险。 商业银行应精细化管理个人汽车贷款风险。为防范个人汽车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的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制度。在贷前审核阶段,商业银行应仔细核查客户所提供的各项材料,包括收入证明、资产状况、购车合同等,并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在贷后管理阶段,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提醒客户按时还款,并及时采取措施对逾期未还款的客户展开催收工作。 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个人汽车贷款风险。在面对个人汽车贷款风险时,商业银行应灵活运用利率、贷款期限、抵押物要求等手段对风险进行调控。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为个人汽车贷款客户提供购车贷款保险,以降低风险。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合作,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 个人汽车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汽车贷款风险的认识,加强客户信用评估,精细化管理个人汽车贷款风险,并积极应对风险。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有效控制风险,确保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与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如今的汽车已经成为了许多人 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对于那些无法一次性付清整个购车款的消费者来说, 个人汽车贷款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购车方式。但是,商业银行在向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的过 程中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和挑战。本文将从个人汽车贷款的概念、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三 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在向消费者提供个人汽车贷款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个人汽车贷款的概念及流程 个人汽车贷款,顾名思义就是指银行向个人提供的专门用于购车的贷款。它是一种长 期的借款方式,常常以分期还款的方式进行。具体而言,个人首先需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 的汽车,然后向银行提交相应的申请,等待银行对其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审核后,如果通过审核,则银行将向其发放贷款,并按照约定的期限和利率要求其按时还款,直到 还清整个贷款为止。 二、个人汽车贷款的风险因素 1.信用风险 对于银行而言,个人汽车贷款的信用风险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向个人提供贷款之前,银行需要对其信用状况进行细致的审查。如果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不良,或者存在过多债务,那么银行就有可能会拒绝其申请,或者要求其提供担保,以降低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 个人汽车贷款还存在市场风险。购买汽车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 可能会对银行的贷款回收造成影响。如果市场价格下跌,那么借款人可能无法在贷款期限 内偿还全部贷款,从而可能造成银行的贷款违约或坏账。 3.利率风险 银行通常会将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如果市场利率上升,那么贷款利率也会上升。如果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上升带来的额外负担,就可能无法按时还款,导致贷款违约。 4.操作风险 在个人汽车贷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操作风险。例如在贷款申请和审批过程中发生 人为操作错误,导致资料审核不准确,或者处理程序出现错误,可能会影响银行对借款人 的信用风险判断,进而影响到借款人的授信额度和利率。 1.加强贷前审查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与防范 1.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波动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涉足的个人汽车贷 款市场容易被利率变动、高利率竞争等变化因素造成影响,给用户的还款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样也会影响银行贷款收款的利息。 2.信用风险 为扩大汽车贷款业务,银行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评估必须引起重视,如果贷款人的信 用状况不佳,很容易造成不良贷款,最终让银行承担损失。 3.流动性风险 如果银行财务机制设置不当,容易造成流动性陷阱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如果自身的流 动性问题无法解决,将无法正常向用户发放汽车贷款,这将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市场风险 银行的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主要依赖于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和市场的拓展能力。如果市场因为某些因素受到影响,银行的利润和业绩将受到影响。 5.品牌风险 银行形象和社会声誉以及客户满意度被认为是银行最基础的品牌价值,如果客户对个 人汽车贷款存在的问题已经失去信心,对银行的品牌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将在竞争 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大大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1.严格规范信贷审批流程 银行应该建立完整的信贷审批体系和风险管理评估模型,确保客户的还款能力,控制 信用风险,防范不良贷款,同时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经济形势及时进行调整。 2.合理定价 银行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制定贷款利率,避免由于利率过高而回报失去竞争的优势,但同时也不能在贷款利率过低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客源而忽视贷款质量。 3.严格控制风险区域和行业 银行需要通过风险感知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关注贷款风险区域以及高风险行业,做好充足的风险管控措施,防范贷款风险导致的不良贷款损失。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 防范和控制。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在个人消费贷款中,信用 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或无法全额还款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 多种,比如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不足、恶意逃废债、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等。商业银行在开展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时,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通过征信报告、 收入证明、资产证明等多种手段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进行核实和评估。商业银 行还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借款人的还款问题,减少不良贷款发 生概率。 二、市场风险 个人消费贷款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经济周期的波动、利 率水平的波动、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建立风险测算模型、市场调研等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 析和评估,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以减少市场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还应该制定合理的风 险管理政策和措施,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操 作失误、系统故障、信息泄露等因素导致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 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培训,提高操作风险的防范 能力。商业银行还应该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避免发生信息泄 露等操作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个人消费贷款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流动性不足或者不合理配置而导致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资金流动性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流动性管理制度和流动性风险 管理模型,及时发现和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商业银行还应该合理配置资金,防范流动性 风险的发生,确保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正常开展。 为了有效防范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措施: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个人消费贷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作为提供个人消费贷款的重要机构,需要对个人消费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分析,以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维护客户利益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探讨。 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贷款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作为向客户提供个人消费贷款的机构之一,其个人消费贷款的主要形式包括信用卡透支、消费分期付款、个人消费抵押贷款等。这些消费贷款形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灵活的消费方式。 二、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来源 (一)信用风险 个人消费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主要来源。信用风险指的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履行偿还债务责任的风险。基于个人的信用背景、还款意愿和能力等因素,商业银行需要对放贷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严格评估,以降低信用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由于个人消费贷款的大量资金长期被占用,导致银行无法及时满足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尤其是当经济发生变化、市场利率波动较大时,流动性风险将变得更加突出。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变化引起的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负债价值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受到市场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过程中,由于内部人为因素或系统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损失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内部管理和监控,降低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信用审查

2023年汽车消费贷款调研报告

2023年汽车消费贷款调研报告卢龙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对汽车消费贷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商业银行纷纷从以公司业务为主,转向公司业务与对私业务并重发展,并提出“大零售”的发展战略,这使得消费贷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一举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卢龙县虽为农业大县,但矿产业基础较好,因均属中小型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举步为艰,濒临破产,银行大量贷款变成不良,使得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亏损严重,其生存环境和资产业务拓展空间越来越狭小。为生存,各商业银行只好撤并机构,减员增效。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资产质量,又必须做大、做优资产,在面对公司业务发展空间极度缩小的情况下,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就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关键所在。 汽车消费贷款以其风险低、综合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在业务迅速膨胀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我县联社的汽车消费贷款运行情况,就如何防范汽车消费贷款风险进行了调研,提出如何防范风险的粗浅看法。

一、汽车消费贷款发展的基本情况 卢龙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23年开始授权辖内木井信用社办理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主要用于申请购买汽车自用或租赁经营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采用经销商担保及1 购买车辆抵押的方式办理,借款人应自筹不低于购车款40%的首期付款,贷款最高额不得超过购车款的60%。用途用于购买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办理牌照的货运车辆,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借款人向信用社申请汽车消费贷款,保险第一受益人必须为贷款人,借款人不得中断投保,如抵押车辆出现保险事故的情况,保险公司支付的赔款应首先用于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 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计发放汽车消费贷款211户,金 额3525万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1926万元,占全部贷款累放的62.95%。占信用社全部贷款余额的58.77%,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逾期贷款。 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运行现状 汽车消费贷款当初作为新兴的消费贷款的业务品种,一 经推出,就受到了各家金融机构高度重识和推崇,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手段不同,但在汽车消费贷款的运行模式上基本相同。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贷款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如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点业务之一。但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也日益明显,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因此,本文将从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两方面探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 一、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向消费者发放贷款时,消费者不能根据约定时间和金额偿还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资产损失概率。信用风险体现在信用评级上,评级越低,风险越大。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贷款或者借款,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在时间和规模上的不匹配。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银行存在的标的物价格风险,其中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和商品等资产的价格波动和市场变化。 二、防范措施 1.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是防范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银行应对消费者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管理。 为了避免流动性风险,银行应该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确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 3.控制风险承受能力 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充足状况,合理控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规模和风险,防止风险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4.细化管理措施

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内部审计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应急预案,及 时掌握风险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事件。同时,银行应当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消费者对个人消费信贷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主要出现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 场风险三个方面,因此,防范的措施也应该针对性更强,加强风险管理、优化流动性结构、控制风险承受能力、细化管理措施等措施应该同时发力,保障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的安全和稳定。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贷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性资产,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信贷资产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对经济金融风险的影响、化解不良贷款对策等方面研究,比较全面的分析解决在银行贷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贷款质量。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个人贷款业务持续发展,贷款余额不断上升,表明我国的个人贷款业务已进入市场高速成长期。与此同时,由于个人贷款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属于新兴业务,个人贷款产品多样,却没有模式可以利用,也没有形成完整独立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不断发展的现状下,已有的个人贷款产品结构体系不适应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的要求,急需对现存的个人贷款产品结构体系进行改善和提高。随着个人贷款品种的增加,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预期目标:本文将通过对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进行案例研究,运用对比分析法,通过时间的纵向分析和产品的横向分析主,以白领通、贷易通、房产按揭、汽车按揭等产品为研究目标,探讨个人信用贷款产品的不足和存在的风险。通过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人贷款信用机制和跟为完善的个人信贷产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货币论》可以说是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最早理论文献。5c要素分析是西方商业银行对客户作信用风险分析时所采用的经典分析法之一.Saullders A(1999)对最常见的专家判断法即所谓的5C方法进行了论述。它的分析要素有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也有银行把其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无论是“5c”还是“5P”要素法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将每一要素逐一进行评估,使信用评价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作为其是否贷款、贷款标准的确定和以后贷款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四种现代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分别为:J.R摩根银行开发

关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关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时间短、速度快,这一特点使其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借鉴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宝贵的经验,分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具有代表性的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国际借鉴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及风险特征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1.增长速度快;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07年底,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已从1997年的172亿元增加到3.3万亿元,是1997年的191.86倍。10年来年均增长90.8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万亿元,一是比2007年年初就增加7147亿元,二是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消费贷款的82%.从业务分布来看,大部分业务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带。 2.个人消费信贷方式比较单一。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最终消费品作为抵押的消费贷款方式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银行信用卡消费占比较低。 3.个人消费信贷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有限,发展潜力大。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为70%,德国为60%,而我国截至到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只有12%. 4.个人消费信贷的进度缓慢。目前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品种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同层次的需要。尽管目前个人消费信贷有所进展,但仍不理想。 除此之外,传统消费观念制约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在消费观念方面,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百姓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理

车贷履约风险防范研究论文(全文)

车贷履约风险防范研究论文 近年来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迅猛进展和持续升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险公司推出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即车贷履约险。车贷履约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当购车人未按约定如期偿还贷款时,由保险公司代替购车人偿还所欠购车款和其他约定款项,保险公司履行赔付义务后有权向购车人追偿。该险种使银行经营风险得到了彻底转嫁,不仅极大限度地促进了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刺激了公众的汽车消费需求,最终促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迅速进展。 实事求是地说,保险公司在没有历史数据和承保经验的情况下推出车贷履约险,除了配合GJ进展汽车工业、拉动内需的政策因素外,更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利可图:一是增加了新险种,扩大了业务范围;二是增加了保费收入,因为保险公司在与购车人签订车贷履约险合同时,大多约定购车人必须购买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但是,保险公司在获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部分产险公司已经或正在承受着因承保该险种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一、车贷履约险的经营现状 有资料表明,车贷履约险在国内推出至今的两三年时间内逐年翻升。但与房产按揭贷款相比,银行汽车消费信贷的不良资产率明显偏高,保险公司车贷履约险赔付率也非常高,个别公司甚至达到了300%以上。

20XX年年初以来,出于提升效益和稳健经营等考虑,多数保险公司纷纷收缩车贷履约险业务规模,退出车贷履约险市场。目前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只有个别产险公司为迅速壮大业务规模,选择在浙江、等信用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展此项业务。 二、车贷履约险的风险成因 第一,来自贷款购车人的信用风险。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信用等级不高,个人信用程度更是差参不齐,加上目前尚无专门机构针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收集和提供查询服务,因此,信用风险成了车贷履约险的主要风险:部分借款人一开始就是带着恶意诈骗的目的而贷款购车,他们要么因缺乏资金在贷款购车后便通过异地抵押等途径套取资金,要么就是贷款购车后人车同时失踪;另一些人则是信用意识缺乏,根本就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先贷款买车用了再说,但其履约还款能力往往不够;还有一些人本身是有经济偿付能力的,但信用意识十分淡簿,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第二,来自汽车经销商的信用风险。绝大部分车商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自身销售业绩,很少考虑如何降低消费市场风险;少数车商甚至与信用差、不具履约能力的购车人串通,帮助购车人骗取银行贷款;更有少数汽车经销商自成立起就抱着诈骗银行的目的,纯粹是借卖车之名行诈骗之实。如20XX年11月发生在深圳的一起利用虚假资料骗取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涉案金额达1100余万元的特大经济诈骗案就是个典型案例。 第三,来自汽车生产商不诚信所引发的风险。就目前国内车

我国商业银行汽车贷款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开题报告模版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汽车贷款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院(系、部)人文与管理学院 专业及班级财务管理2009级02班 姓名 指导教师武晓明 日期 2012年12月10日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汽车贷款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 例 选题类型应用研究型 一、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 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国外研究现状: 2010年《美国商业汽车贷款》显示在外国汽车贷款是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新车或二手车的贷款。在美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中,汽车贷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信贷额仅次于信用卡,居第二位。 2010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最后文本[1](第7版)。同月12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这部法案。该法案取消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出台的旨在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混业经营的法律,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从而使美国金融业跨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该法案的最终通过,将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大融合铺平道路,使美国的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有助于美国的金融服务系统推动美国经济迈入21世纪,为延续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金融立法的重大变化必将对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认真研究。 2011年《汽车消费信贷付款方式的转变》的研究在外国汽车消费信贷是在21世纪初期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出现的。汽车消费信贷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的转变。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 年发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首先设立了汽车贷款业务。之后,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该项业务。2003 年10月3 日我国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并在同年底,首批3 家汽车金融公司进行筹建,分别为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 2004 年8 月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代了1998 年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2]。至此,国内汽车消费贷款市场从无到有,从单一的国有银行参与到专业的外资汽车金融机构加入,国内汽车贷款市场迅猛发展。据统计,2002 年全国汽车消费贷款的年增长额比2001 年的年增长额翻了三倍,截至2004 年12 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已达到1833 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的10.2%。逐渐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专业汽车金融机构为辅,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的格局 2005年,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继续2004年的调整态势,车贷总规模明显下降。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汽车金融公司强势起步、参与方进一步多样化。虽然发展速度较慢,但市场参与各方的用心经营和思索,为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汽车业已经进入一个普

宁波银行信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银行信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问题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的累积、信息传递日新月异、整体信用环境的逐步完善,我们进入了一个相对诚信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各家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各种信用项下的金融产品,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力推进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结构,提升贷款利率定价水平,而且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零售基础客户群,提高中高端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同时,还有利于加强信贷产品与其他产中间业务产品间的交叉销售。但是于此同时,其存在的风险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如何控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宁波银行信用贷款业务的研究,介绍宁波银行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状况,指出信用贷款在总体贷款业务中的比重,并以宁波银行的具体产品为依托,初步分析信用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从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具体介绍,然后指出宁波银行信用贷款产品的相对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宁波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指导宁波银行贷款业务合规、有效的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信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的研究 ①关于于信用贷款定价模型的研究 Freixas and Rochet (2000) 认为,在银行市场符合完全竞争假设时,银行是价格的接受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银行在既定的市场利整其存、贷款规模,直到存、贷款的边际净利息收益等于边际管理成本。 Dietsch ,Petey (2002)在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度量中,不仅测算了单笔贷款的违约概率与风险暴露额,而且提出了衡量贷款组合的风险,计算了违约相关性。 ②关于信用贷款风险度量的研究 目前在业界广泛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风险价值(简称V AR)、风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 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绪论 课题背景 消费信贷是为满足消费者消费的一种融资性活动。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且在发达国家己是相当成熟的一个行业,是联系生产制造业、商品零售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桥梁。我国的消费信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消费信贷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被提了出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为标志,我国消费信贷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消费信贷作为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的产物,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将作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对于投资和净出口而言,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消费则处于主要位置,虽然消费没有前两者变化活跃,但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惯性最大,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

经济建设历史和现实多次证明,如果单纯靠投资拉动经济,会出现拉动滞后、短期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这也提示我们,投资拉动必须和启动消费相结合。从经济规律看,最终消费的增长才是实实在在的增长。实证研究表明:信用消费占消费的比重提高到10%,可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而信用消费对最终消费的又有着巨大的扩张作用。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不到贷款总量的1%,大大低于国外商业银行20%至30%的普遍水平,可见发展潜力巨大。 研究意义 消费信贷的发生、发展是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成熟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界面临着来自银行内部“存贷差”和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也面临着支持发展以住房、汽车工业为龙头的全国经济需求,更要迎接WTO带来的金融服务开放化的空前机遇和金融服务国际化的激烈竞争。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服务的利润价值,发展作为商业银行盈利最高的业务之一的消费信贷,是金融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的金融领域,它的发展也将带动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资产资信评估业等在内的相关金融产业的深化发展,为整个金融业开辟一个新的业务领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正文+任务+开题+综述+外文]

任务书 金融学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以建 设银行为例

BI YE LUN WEN (20 届)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管 理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学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年月

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不断不升,这表明个人消费贷款业也进入到高速发展的轨道中。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的管理能力是衡量一家银行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开始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更应该加强该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但是与高速发展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相对的是落后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所需的有效的风险管理。 本文以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现状为前提,分析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威胁。了解建行银行现行的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现状,总结和归纳建行在进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存在的问题,分别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个人消费贷款;建设银行;风险管理

Abstract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ndividual consumer lending operations began in the 1980s, as our country's constantly deepening economic reform,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balances, suggesting that does not rise continuously individual consumer loan industry also into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orbit. Commercial Banks are operational risks of enterprise, th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is the measure of a bank being competitive ruler.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business started out as a new growth point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business, mo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sines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Bu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business relative is backward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personal credit risk has not have to adapt to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bank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status for the premise, personal analysis of the consumer lending operations facing various kinds of risks threat. Understand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bank of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tatus, summarizes and inductive construction bank in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existing problems of risk management culture, respectively, th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Construction bank; Risk managem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