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地区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氧气含量低、紫外线辐射大、空气干燥,对人体各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因此,高原地区施工,最重要的是保障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高原项目人员选择

1、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医疗体检,确定身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凡有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均不得参与。

2、选择政治思想过硬,性格开朗、工作勤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遵纪守法的同志,便于人员日常管理。

3、选择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同志;在上高原前,必须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体检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健康状况。

5、根据工程项目海拔高的特点,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

1、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2、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三、初到高原注意事项

由平原地区或较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时,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过程通过心肺、呼吸循环、血液和神经中枢等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来完成。一般来说需要至少3周时间,高原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对低氧环境达到相对地适应,这段时间是机体对缺氧反应最明显、急性重症高原特发病的高发期,也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和健康保障极为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防护:

1、防止体力负荷过重减轻氧耗

尽可能防止较重的体力劳动,一些不可避免的、必须的体力劳动,间歇休息时间要长、次数要多,决不可硬拼蛮干。在初到高原数日内不宜从事中等劳动强度以上的作业,如挖运土方、开山运石等。

2、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进驻高原者睡眠是不可忽视的保健和体力恢复要素之一,要正视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重要性,应安排足够的睡眠时间和采取适合的促进有效睡眠时间的方法,提高睡眠质量。

有利于睡眠的方法措施:

(1)睡眠环境好,室内光线柔和暗淡、安静、噪音低,温度16~18℃,空气新鲜流通。

(2)睡前2小时不过多进食,饮水(禁用具有使神经兴奋性增加的饮料如茶、咖啡等),睡觉姿势采取右侧卧位,禁止蒙头。

(3)睡前20分钟用热水泡脚或按摩脚部穴位。

(4)入睡困难者适当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或健脑安神中药调整睡眠。

3、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法:

(1)及时更换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2)使用口罩等减轻冷空气、粉尘对呼吸道刺激。

(3)服用辛辣汤散寒去湿。

(4)不吃生凉食物,禁忌或少吸烟、饮酒。

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1)出现咽痛、咳嗽、发冷发热、浑身酸痛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不可拖延或自服退热镇痛药物,延误治疗。

(2)上呼吸道感染鉴于高原环境和气候条件应遵循:A、早期足量应用抗菌药物。B、改善缺氧,适当间断低流量吸氧。C、一次饮水

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时适当用利尿剂,采用补利结合的办法,防止体内水分潴留。D、补充大剂量多种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

4、保证热能供给

(1)进驻高原后无论是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在体力负荷条件下,由于高原高寒和为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功能活动提高,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均高于平原地区,故能量供给要高于平原标准。

(2)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糖类比例,初到高原时高含糖量食物有利于适应机制建立。

(3)由于高原缺氧,消化机能减退,饮食供给以易消化吸收食物为主,有条件者少吃多餐,随饿随吃保持热能供给或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4)高原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也相对降低,与海拔升高呈反比。海拔3000米水沸点为90℃, 4000米以上为85℃左右。因此食物应用高压锅烹调,保证食品能够煮烂熟透。

(5)日常尽量供应一些新鲜蔬菜,科学储存、洗涤和烹调。维持机体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需要,必要时可采用保健药品及酸甜饮料予以补充。

四、足量饮水

人到达高原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另

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碱中毒会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造成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

足够的饮水能让你维持机体平衡,血液循环通畅,供氧能力增强,心肺负担减轻,快速排出毒素,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海拔环境,摆脱高原反应痛苦,恢复良好的状况和体能。在高原每天至少应当喝4-5升水,水壶应随身携带(睡觉时可放在手边),随时补满。饮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为了不影响睡眠,可以从睡觉前2个小时开始,逐步减少饮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五、注意防寒保暖

高原天气特点是:气温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早晚、昼夜温差大,有些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天气变化快。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并且勤更衣,加减衣物一定要及时,做到“宜暖不宜凉”。

人在高海拔,身体机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极易生病,因此尽量少洗澡、洗头。如果患上感冒,极易引发已发一系列高原疾病。

六、合理膳食

在高原缺氧环境,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因而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功能较平原地区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与其相反,人体在高原地区消耗的能量、维生素等却比平原地区大大增

加。因此,在饮食安排上,要增大糖类和高植物蛋白的比例,增大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以便快速提供热量,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在高原饮酒会加重心脏、肝脏负担,其代谢又消耗体内大量水分,只会加重或延长高原反应。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氧交换,加重高原反应。

七、必要的药物和治疗措施

高原地区要避免感冒。即使很轻微的呼吸道感染,也会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如果一旦发现感冒初起症状,应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有病症起来后再服用,一般已无效。

对于一些较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在确认程度不严重、不会恶化的前提下,为了不影响活动和睡眠,可以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调整。

八、高原病的防治:

高原病多见于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生活、居住半年以上者。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感觉异常、嗜睡、易疲劳、运动耐量降低,偶尔咯血和呼吸短促,常有口唇和粘膜面呈暗红色、出现紫绀,甚至黑色。耳廓和面部皮肤亦暗黑,眼结合膜暗红色充血,甲床出血是本病特征。即有高原红胞增多症的表现,又有高原心脏病和高原高血压的表现,同时可伴有肺动脉高压以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因此,被命名为混合型高原病。

1、常见混合型高原病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高原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与高原心脏病,高原细胞增多症与高原心脏病、高原高

血压三种混合型。

2、预防

进驻高原作业,经3个月时间高原低氧性反应如头痛、眩晕、心慌、气短、恶心、腹泻和精神不振等无明显好转,即返回平原或较低海拔地区。避免患有心肺疾病、脊柱畸形,影响胸廓活动神经肌肉疾病和过于肥胖者进驻高原从事作业。

3、治疗原则:

(1)一经确诊宜转平原地区或低海拔地区治疗,一般两个月后紫绀、疲乏和脑症状很快改善,可基本恢复正常。

(2)血液稀释疗法,如静脉点生理盐水或放血疗法有利于改善血粘稠度,提高血流速度。

九、高原理化性损伤防治

1、冻伤:

冻伤在高原高寒地区较常见,损伤的程度与所处的寒冷强度、风速、湿度和受冻时间,局部血液循环及全身抵抗力有关。预防办法是预先了解掌握气候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准备,特别要注意肢体远端保护,如手、足、耳、面等部位。

治疗:首先将冻伤者置于暖房间、腋窝、股窝处放热水袋逐渐升温,青壮年和有严重外伤合并症,身体条件许可者可采用快速升温法,即将冻伤者放置25℃水温的浴盆中,慢慢增加热度,使水温达30~40℃左右,体温恢复十分钟,停止水浴升温,卧床保暖休息。冻伤局部避免硬物擦磋,用雪擦法,易造成冻伤组织破损,引起感染应

禁止使用。

2、日光性皮炎:

因高原紫外线强度高,可致身体暴露部位皮肤损伤,面部、颈部、手和前臂等发生急慢性过敏性皮肤炎症,损伤部位出现灼痛、发红、浮肿,可见粟粒样红色皮疹,严重者可出现水泡和渗出,数日后将脱屑而愈,反复发生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甚至水泡破溃,处理不当易合并感染。

预防:主要是尽量防止日光直接照晒皮肤,裸露部位皮肤涂防晒霜或凡士林保护。

治疗:轻度休息1~2日可自愈,重度局部用氧化锌软膏、皮炎平、皮康王等或硼酸湿敷、止痛,服用维生素A、C等,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反应重者酌情服用糖皮质激素。

3、皮肤皲裂:

皮肤皲裂常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较重,好发于手、足、面部,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皮纹出现表浅裂纹、皮肤弹性及光泽减低、疼痛不明显,不影响工作。中度:裂纹缝可深至其皮层,呈龟裂状,皮肤粗厚、轻微疼痛、出血不明显。重度:出现深长的皮肤裂口,可达皮下,疼痛剧烈、出血明显,易引起感染,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

预防:野外作业尤其冬春季要戴手套,注意洗脸、洗手、洗足后擦干涂防护脂油。涉水前浸泡部位涂脂油,作业后立即擦干,防止风吹。

治疗:

(1)用30℃左右温水浸泡皲裂部位,每次半小时,1~2次/日,泡后用防裂油膏涂患处。

(2)局部使用貂油防冻治裂膏,醋酸去炎松软膏等。

(3)用3%维生素甲酸软膏治过度角化,10~20%白芨软膏止痛、止血、促进裂口愈合。

(4)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湿疹、鱼鳞病等。

十、高原地区施工

由于高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特殊,人体在3000米以上低氧地区,人体代谢水平高于平原,加之因寒冷为维持体温致能量消耗、生理负荷增大,劳动能力下降,因此高原施工劳动力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A.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B.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C.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D.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E.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施工时,应采用持续操作与短休息交替的办法,负荷重的体力劳动要增加休息次数,以免由于超负荷劳动发生不测。除日常工作,严格限制大运动量活动,以节省体力,减轻体力消耗,保证施工效率。

施工人员中除了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和部分技术工人,其余工人尽量在施工所在地进行招聘,以减少因高原带来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施工时,将同时进行流水作业工程量配足,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施工过程应尽量利用机械进行施工,以此提高项目的施工效率,减少因高原施工带来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十一、定期身体检查和轮岗休假

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高原特发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高,一些组织器官的功能器质性损害大约在进驻半年左右就会出现。而定期检查身体,是预防的首要措施,通过检查观察器官功能的变化,制定防治措施和方法,确定是否留驻高原作业。一般在高原作业半年以上,6~12个月应检查一次身体,检查重点为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彩超、肺功能、胸部透视或拍片等),血液细胞成份及细胞数,血红白旦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等,必要时进行其功能的检查。

轮岗是在高原从事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轮换到平原地区或较低海拔地区作业。每年在高原从事体力劳动期限控制在8个月之内,最长不超过1年就应轮换加以休整。

十二、心理卫生与文化娱乐

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后,有部分人会再出现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失误、行动迟缓,同时因工作紧张、疲劳和生活单调的刺激而产生忧郁寂寞、孤独苦闷、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担心高原对自身健康损害,易患高原病等心理性格异常的表现,要加强心理疏导防护。

1、与他们多交流,了解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的过程,正确应用静息呼吸,调节身心,陶冶情操,多与周围的人接触,多交朋友沟通交流,排除心中郁闷和不快,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对待工作和生活。

2、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但不宜开展过大消耗体力的体育活动,比较适宜的文娱活动有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听音乐、唱歌,体育活动有气功、下棋、打扑克等。多了解外界的信息,使心情开阔,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念和决心。

十三、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工程项目地处高原地区的特点,项目部成立应急小组,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控制事态发展,挽救生命。

1、前期预防准备

(1)施工现场配备医务室和医生,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施工人员均建立体检档案,由医务室统一保留检查记录,便于查阅。医务室配备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多以中草药为主,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沙参等;医务室配备制氧设备,方便施工人员随时吸氧,缓解身体不适。

(2)安质部和医生加强对饮食卫生和安全的检查宣传: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经常化;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2、应急响应

(1)项目部建立从工班长到项目经理的逐级负责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处治。

(2)工班长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人员身体不适时应立即组织工友将其送往医务室,同时通知安质部相关负责人。

(3)安质部负责人和工班长在第一时间赶往医务室,医生详细询问病人身体情况,并迅速判断病情及采取紧急措施。

(4)弱病情严重,现场无法解决,由安质部联系指定的救援医院,并详细说明病人现在的状况,安排车辆迅速送医,同时告知项目经理。

(5)项目经理迅速通知财务人员准备资金,保证救援需要。

(6)办公室会同医生开展医疗巡查和宣传,缓解其他工人紧张情绪,确保正常施工。

3、应急演练

安质部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和气候变化,制定应急演练计划,通过应急演练,促进各方的协调和配合,宣传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室外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工程名称:下村孵化园基地室外工程编号: 1

施工组织设计 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装备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设计资料,进一步了解和分析设计文件 (1)对施工现场补充调查和复核,根据新掌握的资料,结合施工单位的经验、技术和设备条件,对设计中需要变更、改进的地方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议,并通过协商进行解决。 (2)进一步了解工程所处的地质、水文和气象资料。 (3)了解设计标准、构造细节的质量要求。 (4)详细了解设计中拟采用的施工方法。 (5)了解施工监理的有关文件、要求和程序。 2)、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 (1)施工现场的调查、复核和施工测量。 (2)施工现场的地形地物,用水用电,生产物资及自采材料,当地可利用的劳动力。 (3)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4)原材料试验。 (5)试验器具及拉设备与标定。 2、施工现场准备 (1)做好施工场地的控制网测量。

(2)搞好三通一平。 (3)做好施工现场的补充勘察。 (4)修建施工临时设施。 (5)安装调试施工机具。 (6)做好材料的储备和堆放。 (7)做好开工前的试验工作。 (8)搞好文明施工管理。 (9)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 (10)建立安全组织系统,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职责,遵守国家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定,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和考核。 3、测量准备 查对复核建设单位所交付的水准基点等桩志和有关测量资料,如有桩志不足、不妥、位置移动或精度与要求不符,均进行补测、加固,并将校测结果通知建设单位。 补充施工需要的线桩和水准点。 其它施工测量与放样定位。 4、物质准备 依据标书文件,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做好各种材料的订购,预制品加工,以及各种机具设备的调配和准备。 5、组织准备 选择合适的人员,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选择好专业队伍,并做好入场前的教育工作。 6、编制资源需要量计划

园林绿化施工方案(全)

第二章工程目标 第三章编制依据 第四章项目经理部组织设置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七章夏季、雨季、农忙季节施工措施 第八章施工进度网络图 第九章施工平面图 第十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十一章安全生产措施 第十二章劳动计划安排 第十三章机具计划 第十四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合理化建议第十五章本工程土方工程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办法第十六章本工程绿化种植施工施工方案 第十七章园路、广场施工方案 第十八章给排水、喷灌及灯光照明施工方案 第十九章园林建筑及景观小品工程施工方案 第二十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二章工程目标

本绿化工程市区重点工程之一,我公司将它作为形象工程对待。经领导班子讨论研究决定,在本工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本公司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科学组织施工作业程序,精心施工,坚持“科学管理、注重质量、信守合约、真诚服务”、不断的把最优秀的建筑安装工程贡献给社会的质量方针,严格履行合同。以一流的项目管理,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圆满完成工程任务,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一、工程质量目标 作为施工企业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针对本工程的规模、特点,我公司将认真把握好这次机会,从抓施工现场管理入手,组织强有力的施工班子,从进场至竣工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已通过论证的IS09002贯标《程序文件》和《质量保证手册》等一系列标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国家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实行三级管理程序,集中公司的管理精英力量,确保工程达到优良等级。 二、施工工期目标 按期竣工是建筑企业立业的根本。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结合我公司自身的施工力量,我们确保在306日历天内完成全部投标工程内容。由于本工程单体多,施工环节多,涉及面广,工程流水交叉作业较为频繁,为了确保工期,我们采取的措施以强化管理,周密运筹为根本, 合理地配置劳动力、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等施工要素,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客观要求,对施工所需的人、财、物由工程项目部统一调度,按总进度网络的要求落实到各班组,定期地进行协调制度及月计划的检查。 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建筑工地的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同样是企业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窗口,针对施工现场的特点,从抓现场管理入手,创出自己的品牌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及山东省关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化样板工地的各项标准。对现场办公室、职工生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高海拔不可怕(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二)什么是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 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公尺以上。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 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1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二、高海拔活动注意事项(一)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 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 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二)足量饮水之所以把“饮水”提在这个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在它高原适应中的重要性。 不少人在高原对饮水并不太在意。 这对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说一说为什么在高海拔要足量饮水的原因吧: 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 另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 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

高原冬季施工方案

高原冬季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 2、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则; 3、根据本工程总工期要求及现场情况、当地气象资料等。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甘孜州雅江县与康定县塔公草原交界处,地貌特征为丘状高原,海拔4000m 以上,属大陆性高原山地型季风气候,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形成明显的干、湿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干季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其中暴雨主要集中在6?9 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40?60毫米。降雪时间多在当年的8月至次年的5月。该地区常年日照超过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8C以下。冬半年,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多晴少雨;夏半年,降水量明显增多,气温不高,但多雷雹。 三、高原冬季施工准备工作 (一)、人员准备 1 、施工前为每位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对患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施工人员进行替换。 2、对每位施工人员进行医疗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对高原反应的各类症状有所了解,并能根据高原反应的症状正确使用药物。 (二)、资料准备 1、及时掌握天气预报的气象变化趋势及动态,以利于安排施工, 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编制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一

次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三)、设备、物资准备 施工设备、物资物资表

(四)、后勤保障及办公、生活区布置 1、生活用水计划由塔公乡运送至施工地点或直接使用雪水; 2、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由塔公乡采购至施工地点; 3、用活动板房搭设办公及生活区,生活区板房内放置雪地帐篷,供施工人员住宿; 4、机械、设备停放区同样用活动板房搭设成非封闭的空间,辅以篷布、草帘作为机械、设备的保暖设施。 四、路基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4.1挖方路基冬施技术措施。 4.1.1开挖冻土,采用人工刨除表面冻土层,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如当日达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止冻结。 4.1.2每日开工时应先开挖向阳处,气温回升后再开挖背阴处。开挖遇水做临时排水沟及时排除。 4.1.3开挖冻土根据冻土深度、机械设备情况,采用人工破碎或冲击机械、正铲挖掘机等,冻土层较厚时用爆破法破碎。 4.1.4当冻土层开挖到未冻土后,连续作业,分层开挖中间停顿时间较长时,在表面覆雪保温,避免重复被冻。 4.1.5路堑挖方边坡不一次挖足设计线,预留30cm厚台阶,待

室外配套及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018年修订版

室外配套及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施工执行标准 第一节编制依据 第二节施工执行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总部署 第四章施工准备 第一节技术准备 第二节材料、机械、设备准备 第五章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及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措施第一节目标管理 第二节项目管理机构 第三节施工组织与技术保障措施 第六章工程资金、劳动力、机械投入计划 第一节物资资金使用计划 第二节、劳动力组织 第三节劳动力投入计划 第四节、主要机械设备投入 第七章施工总进度计划与筋斗控制措施 第一节、工期目标 第二节、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三节、形象进度控制措施 第四节、工期保证措施 第八章工程测量控制措施 第九章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节质量控制制度 第三节质量控制落实方法与措施 第四节、质量控制手段,确保优良工程的措施 第十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措施 第二节文明、环保施工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施工执行标准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某某市龙霞小区B-33-1、3#地块(同人欣园)室外配套及景观绿化工程(一标段)招标文件。 二、某某市龙霞小区B-33-1、3#地块(同人欣园)室外配套及景观绿化工程(一标段)施工图。 三、参照有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验收标准。 第二节施工执行标准 1、某某市龙霞小区B-33-1、3#地块(同人欣园)室外配套及景观绿化工程(一标段)有关合同及技术核定文件; 2、国家省市现行的工程建设有关技术规范文件和行业标准; 2.1《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 2.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2.6《建筑屋面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2.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T82-99 2.10《浙江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33/1068-2010 2.11《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胶南市宝山镇村庄 绿化工程 技术标书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景美园林有限公司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宝山镇村庄绿化工程 2.工程地点:宝山镇罗戈庄、李家沟等28个村庄 3.工期要求:2012年4月20日前 4.质量要求: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5. 建设单位:宝山镇人民政府。 二、工程文字说明 1.简述: 宝山镇村庄绿化工程,建设内容为苗木栽植。 2.工程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工期短、任务重、要求高,由于是在村中绿化施工,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车辆行人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二章施工准备 根据甲方的设计要求,在施工前进行人力、材料(苗木)、机械、财力等方面的各项准备,以利工程顺利进行。开工一周前完成全部准备工作。 第一节人员准备 组建项目经理部,甲方要求配备人员有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以及预算员,我公司在此基础上还要在质量控制、物资保障、后勤等方面配备质量检查员、材料员配合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招聘满足工程需要的作业人员,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文明施工、环保及安全方面进行全面教育。本工程拟投入人员安排详见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第二节材料准备 一、组织苗源 苗木选购环节至关重要,苗木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该工程的主要苗木包括: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花卉等,在我公司苗木基地

已有苗木的基础上,现已对北京、河北等圃地进行了调研,并做了质量及价格的对比,补充了苗源,为本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证。 充分发挥我公司多年从事绿化设计、施工的经验,做好从苗木断根、起苗、包球到挖坑施肥种植的专业特长,优化施工,使其达到北京市园林绿化施工要求。 二、严把苗木质量关 本工程所用苗木种类繁多,规格要求大小不一,本公司已确定业务科选派有经验的人员负责选购苗木,苗木到现场后设专职苗木质检人员通过全部检查法和分组抽样法进行验收(全部检查法是针对珍贵、不易成活苗木;分组抽样法是针对数量大、容易成活苗木如榆叶梅、金叶女贞等),进行验收,保证所有使用苗木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所有工程用苗,树型要好,苗木生长健壮、枝叶茂盛、冠形完整、色泽正,无病虫害。 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对于选购好的苗木提前采取措施,如提前上盆、假植、打枝、断根等,保证苗木进场栽植时不落叶、不萎蔫,立即体现效果。 2、中标后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对苗木的进场时间要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详细安排,使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确保按期完工。 3、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我公司将具有多年施工组织经验、在许多大型工程中有出色表现的技术骨干投入到此项工程中,力争此工程成为优良工程。 第三节机械和测量设备准备 根据工程量及季节特点,合理配备的施工机械,以满足施工需要 第四节财力准备 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我公司特别准备流动资金作为工程周转用。 第五节现场勘查 在开工一周前,将完成以下现场勘查内容: 1、土壤:土层深度是否达到业主所规定的标准,随机挖开,察看土层下部结构,是否符合栽植条件,同时将调查结果上报监理。 2、土质:土壤是否为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及含杂质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过筛。 3、了解地下物及地上物情况,如高压线、地下电缆、管线等,及时汇报给监理及设计人员。 4、了解土建施工情况及绿化施工提供工作面情况。

高原施工

高原地区施工 本项目施工地点位于玻利维亚的拉巴斯市,平局海拔3600m,属于高原地区。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因此,要考虑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施工效率降低的情况,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2.1.1劳动力的选派 (1)选择身体素质好的施工人员,经医院体检,能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 (2)政治思想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遵纪守法。 (3)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过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进入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季度体检制度。 (5)根据本工程海拔高的特点,本工程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3.2.1.2建立针对高原的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1)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 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高原反应现场处置方案

高原病处置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项目部必须结合本合同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高原反应分析 1.本方案所指的施工期间引起的高原发应,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秩序。 2.高原发应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西藏地区属高原地带,其气候特点(如低氧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与平原明显不同。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体内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适应。因此,初进高原,甚至是常住高原的人从平原重返高原时,必须在多方面严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由于公司及施工队大多数员工来自不同地域,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状况或不良的高原反应、甚至高原病发生。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短时间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哎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现将常发的不适应症状及应对措施详细列出,主要包括水土不服(腹泻,肠胃炎等)、高原反应、感冒、干燥不适应、中暑。项目部应储备好预防高原反应的一般性药品,同

时对严重性高原反应者提供必要的供氧设备。 2、主要症状及应对措施: 1、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 品。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高原反应头疼是急性缺氧头痛,头疼同脑血流过度增加有关,是一种身体正常的代偿性反应,芬必得酚咖片可以缓解头痛,维生素B6也可以防止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者,睡觉时准备氧气袋,适量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 2、水土不服:

经典版室外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版室外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及说明 (4) 第1节编制依据 (4) 第2节编制说明 (5) 第二章工程概况 (6) 第三章组织机构图 (7) 第四章施工部署 (10) 第五章施工平面布置图 (15) 第六章总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20) 第七章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 (21) 第1节土建工程施工 (21) 第2节给排水工程 (37) 第3节电气工程 (41) 第4节拆除工程................................. .. (73) 第5节绿化工程 (43) 第八章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工期、材料质量的措施 (51) 2

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60) 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67)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 (69) 第十二章附表................................. .. .. .. .. 73 3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及说明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编制依据 **花园C地块景观绿化工程,依照公司相关程序,依照工程所及相关施工验收规范,依照国家建设工程和园林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依据业主的招标文件和图纸以及国家、地方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本施组作为贯彻指导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指南。主要编制依据文件、文献: (1)**花园C地块景观绿化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2)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300-88] (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4)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GBJ303-88] (5)土方与填方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1-83]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96]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1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及规范 [GJJ/T34-99] (13)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CJJ/34-9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规范及行业标准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6)园林、建筑所有材料质量、施工要求及验收规范 4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

室外景观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工程概述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室外景观绿化工程 二、工程地点: 三、建设单位:有限公司 四、工程规模:总景观面积为44676㎡,绿化面积为29834.4㎡,铺装面积为13563.6㎡,地面停车位为1278㎡。 五、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包括绿化工程、安装工程、硬质景观工程、道路工程、园艺小品。 1、绿化工程:种植区内香樟、金桂等乔木和灌木树种配置,各种植物的采购、运输、栽植保活养护和包括花池、树池、滤水层。 2、安装工程:所有给排水系统、室外景观灯饰照明及配电系统。 3、硬质景观工程:包括所有景观地面铺装、立面铺贴、砖砌体、金属工程、工作工程以及所有与景观施工有关的土建工程。 4、道路工程:所有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侧平石。 5、园艺小品:所有景观工程中包含的水景、廊架、健身器材。 六、工程质量: 本工程达到国家施工质量合格等级标准。 七、工程施工工期: 本工程的施工总工期为60日历天。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一、施工现场及周边的实际踏勘情况; 二、我公司的技术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装备配置能力及管理制度; 三、国家、地方现行相关施工管理规定及国家编制相关强制性条文;

四、《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五、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设计所选用标准图集: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园林树木养护技术规程规范》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10—2002 13、《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91 1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2001 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2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1、《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草)》CJ/T34-91 六、根据国家现行有关的建设文件及施工定额、地方政府有关规定、本公司施工人员组织、机械设备配置能力;

园林绿化地下管道工程的施工方案

园林绿化地下管道工程的施工方案 一、工艺流程 熟悉施工现场—→施工放线—→开挖沟槽—→管材报验—→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管沟回填—→场地清理—→提交竣工资料报请验收。 二、施工工序及施工要点 1、喷灌管道施工 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开挖管沟→沟底处理→下管稳管→钢管焊接→砌筑井室→部分回填→试压、冲洗消毒→回填夯实→交验 1.1施工放线 1.1.1放线准备工作: 1.1.1.1核查施工现场是否与图纸相符,包括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是否一致,放线的关键点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 1.1.1.2确认场地平整,处理所有影响放线的障碍物。 1.1.2用经纬仪进行控制网测设,根据方格网用直角坐标法定出放线原点,打桩标识将设计图在原地貌上测设并用石灰粉标识。 1.1.3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先主管后支管,放线过程中边放线边核实,控制放线误差不超过有关要求及设计规定。 1.1.4对交叉施工造成放线破坏,要及时进行恢复,保证施工精确度和进程。 1.2管沟开挖

1.2.1严格按放线线路开挖管沟,不得任意偏斜曲折。沟槽深度按设计进行。沟槽宽度在方便安装管道情况下尽可能窄,以对保护管道有利。 1.2.2以机械开挖为主,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效率,结合人工,进行局部和细部处理,提高工程质量和精度。 1.2.3考虑现场为回填土且深度较大,开挖时宜作适当放坡(据土质及深度按有关规定执行),特殊地方宜做挡土设备,以防塌落。 1.2.4剔除沟槽内的砖石碎块,残根淤泥等杂物,沟底遇石层或坚硬物,应加挖深10cm,并填良质土夯实找平,遇淤泥处加挖深20cm 后,用良质土回填并夯实找平,保证管沟底密实平直。 1.2.5用水准仪控制管道沟底坡度,利于排水放空。 1.3管道安装 1.3.1检查做好安装准备工作,确认所有安装的每一个管件无机械损伤。 1.3.2安装由专业人员负责,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参与安装操作,操作按行业操作规程执行。 1.3.3在安装前应确认好各种管材的供货商,其规格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待管道挖好后埋入管子。 1.3.4粘接面洁净,无尘土、油污、水渍,用胶适量以形成一层胶膜为宜,用胶均匀,杜绝出现漏刷部位。胶合剂挥发速度较快,刷胶后插接应迅速,以免胶膜干固,胶着面经加压,接着力会增加,要尽往内插紧,并持续5秒左右,对大口径管,持续加压时间应相应增加。

高原冻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措施 二、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的主要特点: 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本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四、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特点,总结相关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年冻土路基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中,为减小路基热融下沉,应注意减少填料蓄热对地基多年冻土的影响;路堤较高时,宜分两次填筑;高温多年冻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时期填筑。路堑开挖后,基底换填层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垫层对减少路基冻胀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工作垫层。基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必须满足在抗冻胀、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术措施二: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应充分重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环保要求组织施工。为满足环境和路基稳定要求,防止因周围环境的冻土被破坏,致使热融发生扩散而危及铁路路基稳定,要求青藏铁路取土场应离开路基500m以上,且必须由环保部门指定。施工时尽量采用移挖作填的办法解决填料,充分利用弃碴和路堑挖方。 技术措施三:针对路基不同的施工部位,宜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地区,路堑开挖将高含冰量多年冻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多年冻土的热状态受到严重干扰,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甚至可使施工无法进行,所以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的开挖选择在寒冷季节,暴露的多年冻土不会融化,相反,多年冻土的温度还会下降,有利于多年冻土的稳定。 基底和边坡的换填应在暖季初期完成,这时填料的畜热较少,对边坡和基底多年冻土的热干扰较小。 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段路堤的填筑宜在暖季早期进行,这时多年冻土上的活动层尚未完全融化,而填料的蓄热又较少,地基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可得到有效的保护,对路堤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 技术措施四:由于水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防止地表水、地下水与地基多年冻土接触是维护地基多年冻土稳定的关键。路基施工前必须预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并将临时排水和永久性排水系统统筹考虑,以减少对施工地段地表的破坏,保护好多年冻土环境。 技术措施五:针对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冻土工程地质资料的核对工作。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以及不良冻土现象分布地段,采取利用通风路基技术,加设保温盲沟,加设防水保温护道,铺设土工格栅等措施来保障路基稳定。 通风路基是采取在路堤基底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后,直接在基底面上埋设钢筋混凝土通风管或码砌1m厚无风化片石,最后在钢筋混凝土通风管或码砌片石顶上封一层过

最新室内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室内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二工程概况 三主要施工方案 四绿化工程的分项工程构成图 五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 六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七劳动力安排计划 八工程进度计划表(附图) 九管护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室外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编制依据 (1)依据《**室外景观工程设计图》和《**室外景观工程现场情况》。 (2)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行业、地方规范、规程及标准。 (3)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地貌、交通情况以及本公司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等。 (4)我公司的机械设备、劳动力、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以及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5)本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以及多年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

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施工方案的研究制定,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4)确保工期的原则 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各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进场,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不挪用建设资金,专款专用。选用优质苗木,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3编制范围 **室外景观工程图纸的全部工程内容。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室外景观工程”,以园路、广场、景观亭、水景、绿化、钢木花架等组成一个和谐大方的医院。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目录....................................................................................................................................... 第一节、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二节、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一、场地平整及测量工程................................................................................................ (一)、施工流程....................................................................................................... (二)、各分项工程的工艺流程............................................................................... 二、土方工程.................................................................................................................... (一)、施工流程....................................................................................................... (二)、主要施工操作要点....................................................................................... 三、种植工程.................................................................................................................... (一)、绿化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绿化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第三节、植物具体购进及经济指标浅析 一、植物具体购进 二、经济指标浅析 第四节、种植后的管理措施计划........................................................................................... 一、养护管理质量目标.................................................................................................... 二、养护管理技术方案.................................................................................................... (一)、灌水与排水................................................................................................... (二)、施肥............................................................................................................... (三)、修剪............................................................................................................... (四)、防冻伤........................................................................................................... (五)、伐挖死树....................................................................................................... (六)、苗木补植....................................................................................................... 第五节、现场施工平面布置

高原冻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措施 冻土的描述定名和融沉性等级分类 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

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本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四、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特点,总结相关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年冻土路基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中,为减小路基热融下沉,应注意减少填料蓄热对地基多年冻土的影响;路堤较高时,宜分两次填筑;高温多年冻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时期填筑。路堑开挖后,基底换填层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垫层对减少路基冻胀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工作垫层。基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必须满足在抗冻胀、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术措施二: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应充分重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环保要求组织施工。为满足环境和路基稳定要求,防止因周围环境的冻土被破坏,致使热融发生扩散而危及铁路路基稳定,要求青藏铁路取土场应离开路基500m 以上,且必须由环保部门指定。施工时尽量采用移挖作填的办法解决填料,充分利用弃碴和路堑挖方。 技术措施三:针对路基不同的施工部位,宜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地区,路堑开挖将高含冰量多年冻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多年冻土的热状态受到严重干扰,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甚至可使施工无法进行,所以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的开挖选择在寒冷季节,暴露的多年冻土不会融化,相反,多年冻土的温度还会下降,有利于多年冻土的稳定。 基底和边坡的换填应在暖季初期完成,这时填料的畜热较少,对边坡和基底多年冻土的热干扰较小。 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段路堤的填筑宜在暖季早期进行,这时多年冻土上的活动层尚未完全融化,而填料的蓄热又较少,地基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可得到有效的保护,对路堤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 技术措施四:由于水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防止地表水、地下水与地基多年冻土接触是维护地基多年冻土稳定的关键。路基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