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ICD-10 编码: M47.221+G55.2*〕

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 T 或M 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理筋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能使部分患者较快缓解症状。

〔1〕用点压、拿捏、弹拨、滚法等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手法,放松颈肩部。

〔2〕颈项旋扳法:患者取稍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侧后,以同侧肘弯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嘱患者颈部放松,术者降将患者头部向头顶方向牵引,尔后向本侧旋转,当接近限度时,再以适当的力量使其继续旋转50-100,可闻及轻微的关节弹响声,之后再行另一侧的旋扳。

〔3〕用放松手法,缓解治疗方法引起的疼痛不适感。

注意事项:此手法必须在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始终保持头部的上体力量下旋扳,不可使用暴力。

2.针灸疗法

局部取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

远道取穴:后溪、合谷、外关、外劳宫。

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0-15天为1疗程。

可根据病情选择电针、温针、艾灸等。

3.其他外治法:刮痧、拔罐、敷贴、涂擦、热敷、穴位注射疗法等。

〔1〕肩背部拔罐或走罐,每周1-2次。

〔2〕风池、大椎、肩髃、曲池刮痧,间隔3-6天1次,以皮肤痧退为标准。

〔3〕中药涂擦、热敷,每日1-2次,10-15天为1疗程。

外用方:当归20g,川芎20g,葛根20g,红花10g,白芷10g,乳香10g,

没药10g,伸筋草10g,大腹皮10g,透骨草10g,威灵仙10g,细辛10g。

4.物理治疗

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

红外线照射、电脑中频等,每次20-30min,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5.运动疗法

可坐位或站位,站立时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进行深呼吸并做以下动作:

〔1〕前屈后伸:吸气时颈部尽量前屈,使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呼气时颈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反复6-8次。

(2)左右侧屈:吸气时头向左屈,呼气时头部复原正中位,右侧亦然,左右交替,反复6-8次。

(3)左右旋转:深吸气时头向左转,呼气时头部复原正中位,右侧亦然,左右交替,反复6-8次。

(4)前伸后缩:吸气时头部保持正中位,呼气时头部尽量向前伸,复原时深吸气,且头部稍用颈后缩。注意身体保持端正,不得前后晃动,反复伸缩6-8次。

禁忌症:颈部活动容易出现眩晕者,以及有急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半夏、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6.物理

7.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1〕脱水:20%甘露醇250ml+ 地塞米松5mg〔递减〕iv drip qd

或20%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2〕止痛:

5%葡萄糖250ml+红花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10-14天为1疗程

%氯化钠100ml+注射用萘普生0.275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mg,每日2次 5-7天为1疗程

附桂骨痛胶囊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阳虚寒湿型 10-14天1疗程

〔3〕定眩

5%葡萄糖250ml+天麻素注射液0.6g iv drip qd 10-14天为1疗程

眩晕宁片每次2/3#,每日3/4次,适用于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证

10-14天为1疗程

〔4〕营养神经:VB1、VB6等神经营养药物。

〔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

最新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3.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抗“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2.推拿疗法 3.颈椎牵引疗法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 入院标准: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

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 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虚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兼症:肢体麻木,疲劳;舌质暗脉弦。 (三)严重程度评估 入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根据症状、疼痛评分、年龄、基础病等进行严重程度评估,根据中医辨证严重程度选择治疗。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检查项目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 (2)慢性期 (3)恢复期 3.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 (2)血瘀气滞证 (3)痰湿阻络证 (4)肝肾不足证 (5)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1)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2)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4)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5)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2.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2)针刺治疗 (3)艾灸治疗 (4)针刀治疗 (5)牵引治疗 3.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法 (2)物理治疗 (3)运动疗法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临床路径施行流程图 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住院) 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门诊) 4、临床路径差异报表 5、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6、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 安徽省休宁县中医院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住院)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首先是颈肩痛,枕部后颈部酸胀,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部和手指,出现酸痛、胀痛,重者可有刀割针刺样。颈部活动受限。(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压顶实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腱反射:腱反射减弱 肌力或肌萎缩:被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 感觉测试:受损害时神经根分布区会出现感觉减退。 X线检查: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生理曲度出现改变。 磁共振检查:能显示突出的颈颈椎盘或骨质增生和钙化的韧带压迫神经根。 2.证候诊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紧,或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得热痛减,遇寒则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ICD-10 编码: M47.221+G55.2*〕 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 M47.221+G55.2*〕的患者。 第 一 诊 断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科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根据第一诊断为颈椎病,分型为:(神经根型M47.201)、等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各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神经根型

M47.201)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电解质、颈椎动力位片、颈椎左右斜位片、胸片、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拔罐、敷贴、熏蒸、涂擦、中药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本路径各中药方剂选自:《名医方论》《金匮要略》《血府逐瘀汤》《景岳全书.大补元煎》《类证治裁》《太平患民和剂局方》。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TCD-10编码: M47.201)/(交感型)(TCD-10编码: M47.202) (二)诊断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2)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1)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合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照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有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 病)诊断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定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好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时期无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可以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归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病名概念 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 中医诊断:项痹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依据 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湿痹型 主症: 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 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 麻黄5 葛根15 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中风回春丸 1。8g tid. (2)气滞血瘀型 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 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 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 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 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0”、类风湿因子、C一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项痹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 3 —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 4 —

项痹临床路径的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诊疗方案”。项痹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正侧位X 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生化全套、肌电图、颈椎CT 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八)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 2.牵引疗法 3.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 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5.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6.运动疗法 7. 其他疗法 8.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总结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总结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2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项痹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项痹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一○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方案” 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 第一 诊 断 必须符 合 项 痹病(神经根型颈(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 X 线片 (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 C T 或 M RI 、血脂、抗 “O ”、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 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项痹病(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 风寒痹阻证: 2. 痰湿阻络证: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 8.其他疗法 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