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发展

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发展

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发展
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发展

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发展

(一)行业技术发体现状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

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

大水准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

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

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

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水平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

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

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水平有较大提升;产品结构正

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即使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工业发达

国家相比,仍存有着阶段性的差别。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当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

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

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水平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

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升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

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

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升企业技术

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

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

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当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

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

产值20%以上),但因为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

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当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有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

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绝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

企业效益差,创新水平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水平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

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

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

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

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

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

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升,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当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代发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所以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所以,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个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展开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

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持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

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

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能够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

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动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

障时间从110小时提升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升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

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升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升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

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

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水平,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别

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

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别;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水平差,

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绝大多数

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

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有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

效益。

(2)自主开发水平薄弱,绝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

产环节实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水平建

设几乎没有投入。当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水平,机

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

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

发水平。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实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

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

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

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

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

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动资源优化配置、支持

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

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别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

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当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因为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

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当前主要依

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

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水平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

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

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

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

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升产

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3)发展新产品品种,开发新产品200种以上。

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发展

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前景

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前景 1、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在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因而作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农业机械方面的大量发明、革新及其推广应用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到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很多,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促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战国时期,农民重视使用肥料,还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那时候,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一书,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耽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2、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年。春秋晚期晋国曾把成文的刑法铸在铁鼎上颁布。战国时期,铁矿山达到30多处。那时候,煮盐业、纺织业和漆器业都有显著进步。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场的生产面貌。介绍了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排除瓦斯;纺织业的提花机等。这些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3、在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秦国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他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免除了水灾,灌溉了农田。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桥的大拱两端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轻急流对桥身的冲击。隋朝著名的建筑师宇文恺设计了隋都大兴城和东京洛阳城,并指导了两座城市的营建。到了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的海船装有罗盘针,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都能辨识方向。南宋时,指南针传到欧洲,为欧洲的航海家进行环球航海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 4、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械技术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和精良的武器与军事装备的制造都要依赖先进的机械技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13世纪、14世纪,火药和武器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到了元朝,大型的金属管形火器“火铳”,在军事上很受重视。蒙古西征时,多次使用火药武器攻打中亚和波斯的城市。在战争中,阿拉伯人学会了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 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

国机集团简介

集团概况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国机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覆盖面最广、业务链最完善、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旗下聚集了中国机械工业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等领域的核心骨干企业。拥有近5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9家上市公司,14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全球员工总数近10万人。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百强榜首、国资委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服务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建筑、轻工、汽车、船舶、矿山、冶金、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化服务,2012年营业收入达2134亿元。 国机集团具有较强的资源集成和运用能力。雄厚的研发实力、广泛的全球营销网络、强大的资金实力和项目融资能力,形成了涵盖设计、研发、制造、工程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完整产业链,具备独特的产业价值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领域,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国机集团连续多年入选(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前50强、“全球200强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前100强,在业内具有广泛的

影响力,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市场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2009年,国机集团名列(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第28位、“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00强”第77位。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建筑500强”排行榜。 2013年7月1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的新集团沿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名称,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业务领域 ●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业务领域 国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林业机械、地质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众多市场领先的优秀品牌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拥有在重型机械、电站设备、石化通用、机床工具、汽车工程及环保设备等领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装备和技术。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领域 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国机集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中国建筑500强”第三位、“中国25家建筑承包商管理进步特别奖”第三位、“中国50家最具竞争力建筑集团”第九位。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亚洲、非洲、南美、大洋洲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市场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 传统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青铜器的出现,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到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体现出机械工程的不断进步。并且这一时期机械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

工艺的转变。这充分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春秋战国之汉代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普遍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时期都有很大的发展。标志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东汉时期发明的提水翻车得到了改进和推广。同时还发明了高转筒车等灌溉工具。 (春秋时期攻击机械弩) (秦汉时期反盗机械装置—机弩)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o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十五”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数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009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电力装备方面: 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已可批量生产60万及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电设备最大单机容量已由30万千瓦升级到70万千瓦,机组效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已具备自主生产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能力,三代核电站装备的成套制造技术正在研发,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兆瓦级风电机组已实现批量生产,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我国已进入世界风电设备生产大国行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成功,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制造的过程,制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基础,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对国民经济各部分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如今,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在机械制造业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向着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等各类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工业的综合体。近年来,机械制造工业企业的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使整个机械行业的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次论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机械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未来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详细论述了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包括机械知道业的先进性、实用性及前沿性。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全球化、网络信息化、虚拟化、自动化及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的。本文还对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一些可行性的科学建议,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方面。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业特点问题技术发展趋势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a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ufacturing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Today,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machinery industry has become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important symbols. Now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has moved from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to the set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materials science, biological science, laser sci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as one of the emerging complex industrial. In recent years, machine-building industry'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the level of the whole machinery industry has significant progress. By reading the paper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discuss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chinery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cluding mechanical usement, the industry advanced, practical and cutting edg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s towards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automation and green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d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give some scientific advice, mainly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Key word:machiner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ends

浅析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浅析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欧宇均 海油发展油田建设深圳分公司 【摘要】:机械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结合当前机械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械工业现状问题对策 机械工业又称机器制造业,它作为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决定着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如何,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自1986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机械工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国内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发展本土经济、繁荣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所有销售或使用的工业产品中,无论是服装还是玩具,无论是家用电器亦或是飞机、轮船,无不带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志。这些标志直接反映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因为,没有机械工业的发展,以上列举的各类消费产品就失去的最基本的生产工具。 二、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机械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期间虽被意识并加强整改,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如在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超需求生产,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在分布结构上表现为东部和南部地区密集,中西部地区缺乏;在人力资源结构上表现为一般制造加工人员丰裕,而创新、杰出的高科技人才和杰出企业家严重不足;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企业较少,散乱弱的小型企业占主体地位;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中国虽然是世界机械工业大国,但仍无法摆脱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命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升级。加之政府和企业过分关注眼前经济,轻视长远利益;重视工业生产、轻视科学研究;依赖技术引进、轻视学以致用。以上种种不合理的政策理念和思维模式导致对机械工业的本土性研究资金支持少,用于研发的软硬件条件简陋,加之缺乏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3、机械工业的基础性发展较为落后 与主机产品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等指标对应比较,我国机械工业在基础性零部件、高品质专用材料、智能化数控机床以及其它基础性装备、自控系统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由于缺乏基础性产品和材料的研发制造,直接导致大量的主机产品过分依赖国外进口,如高速轨道列车、超高压变配电设备等与主机配套所需的大部分高端零部件越来越受制于国外进口,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外市场瞅准机会,坐地抬价,不仅大大增加了主机的成本,并且在数量、交货期限等方面也越来越没保证。 4、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受地域广、人口所等因素影响,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对机械工业发展缺少

天津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天津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工程机械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一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天津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履带式推土机和国内第一台P1-90平地机生产的地区,工程机械产业资源较为集中、品牌知名度较高、优势特色较为突出。为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部署,加快推动天津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提高我市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期限为2018-2020年。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初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工程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行业规模依然保持快速扩张。但“十二五”中后期,宏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社会固定资产增速持续下滑,工程机械市场需求陷入低迷,多数产品出现周期性、结构性产能过剩,行业销售收入开始出现下滑,占工业销售总收入的比重逐步回落。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53.18 亿元,同比下降8.08%,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降至0.48%。同时,由于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经营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生产动力也明显减弱。为了缓解经营压力,制造企业坚持以销定产,并有计划地停产、减产,导致主要产品产量持续下滑。全年,挖掘机、装载

机、压实机械、水泥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3.4%、28.14%、22.39%和13.28%,降幅较上年同期分别扩大9.58、14.86、36.31和12.61 个百分点;电动叉车产量在年底扭转了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全年增长6.3%。进入2016 年后,在政府财政和信贷的双重刺激下,实体经济需求有好转迹象,同时,工程机械周期领域也叠加了部分前期补库存的需求,市场预期有所好转,大部分机种销量同比明显回升。 2017年,工程机械需求大幅回暖的背景下,企业盈利明显改善。我市拥有多家工程机械企业,其中平地机、推土机是我市工程机械重点产品,年销售量在行业内排名前三,并且我国第一台推土机和国内第一台P1-90平地机都是在我市诞生。从技术层面看,我市工业基础雄厚,众多国内首台工程机械由我市制造,现阶段工程机械企业努力加强产品技术提升和技术改造,优化产业链布局,为后市场发展夯实基础。我市工程机械行业在大型平地机关键技术、装载机节能技术的研发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从产业链层面看,我市工程机械产业还未形成上下延伸、专业化水平高、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链,相关配套件企业的规模还有待加强。同时我市地理环境优越,有便捷的海陆空运输条件,是人才和信息集中基地。工程机械企业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为工厂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017年,我市主要主机企业和配套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苏生荣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办公室712000 摘要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机械 制造 业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我国 大型企业合资改制的案例,揭示了我国 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概括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展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业现状;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 业 的发展前景 一、机械制造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例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的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 , 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资带来的忧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大量引进技术和 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06年4月,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之牛耳的徐工集团与 美国凯雷投资公司的并购计划基本敲定。 美国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以3.75亿 美元收购了徐工集团下属企业— —徐州工程机械集 团有限公司——85%的股份。虽然6月份 由于三一重工的介入使得控股过程出现波 折,但这宣告我国很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 “卡特彼勒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计划 暂告一段落。 2005 年3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 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以低得“令人 意外”的价格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 份,此后工程机械业中传出,强硬的卡特比勒 已制定了庞大的收购计划,目的是“蚕食中国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业中稳居 “老大”多年的 徐工集团当然是它的既定目标之 一。 2007年卡特彼勒公司在徐州成立卡特 彼勒路面机械徐州工厂,主导产品:压路 机、冷铣刨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冷再 生设备/稳定土拌和机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 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 在汽车、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 占机械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0%。 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基本前提 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 当 前跨国企业特别热衷于并购我国高成长性 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目前已经能看到的是:油 嘴油泵行业、轴承行业等。 2 .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中国的机械 制造业除了面临“外敌” 之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 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广东一 家食品企业这样炫耀自己: “公司引进多台 日本、台湾自动化生产设备,工艺精湛,优异 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 的例子俯拾皆是。国人也都在潜移默化中 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有外国进口的生产线 和生产设备是可靠的,是产品的 保证。“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兴起之 后, 国内逐渐打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电 里有海尔、海信、TCL 等。品牌虽然已经“国产 化” , 但说到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大都 来自国外。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 个巨大的技术“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 外技术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 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 60% 以上是引进的。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57% 的技术源自国 外。在冶金机械中,最近几年我国板、 带 材生产线上了三、四十条,型材线就更多 了,总投入大得惊人,但是这些设备和系统 几乎全部来自德国、日本及意大利。例如河 北一家大型钢铁(邯郸)厂,冷轧设备来自 德国西马克公司,镀锌设备来自意大利达 涅利公司。 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 发达国家新产品贡献率为52%, 我国仅为5. 9%。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知识 产权的产品较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 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 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 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中 国不久前自行研制的“C M1 海豚”磁悬 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 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 技 术”。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 产 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机械制 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 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 挺直了,那么整个经 济和国防都是虚弱的。 3.机械制造业落后近30 年有人在网 上发起“中国的机械制造业 落后欧美发达国家多少年” 的讨论,很多人认为 “至少30年的差距” 。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 发动机上。发动机作为机械的 “心脏”, 怎么评价它 在机械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汽车制造 业而言。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了多年,直到 现在使用上自己设计的“心脏”的却很少,这 让很多汽车业内人士都为之伤神。不过现 在已经有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关注设 计自己的发动机。奇瑞是其中之一,它研发

2020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一、2019年设备更新需求增长,核心企业利润超预期 受下游基建需求拉动、存量设备更新等因素驱动,工程机械行业龙头2019年年度业绩普遍超预期。2019年三一重工归母净利润为112.07亿元,同比增长88.23%;2019年中联重科归母净利润为43.71亿元,同比增长116.42%;2019年徐工机械归母净利润为36.21亿元,同比增长76.89%。 二、2020年3月开始工程机械行业释放旺季需求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4月,纳入统计的25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销售挖掘机114056台,同比增长10.5%;其中国内104648台,占整体市场销量的92%;出口9408台,占整体市场销量的8%。 2020年1-4月,纳入统计的23家装载机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装载机40943台,同比下降7.04%。中国内市场销量32805台,占总销售量80%;出口销量8138台,占总销售量20%。 三、基建投资加码有望促进工程机械行业销量 展望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长逻辑未变,基建投资加码有望促进

工程机械行业销量进一步增加,预计二季度以及全年行业将恢复增长,主机厂和核心配套企业全年收入和利润仍有望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工程机械行业专题研究:工程机械行业旺季多视角看行业 工程机械需求解析 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包括基建、房地产投资、更新、出口。基建项目都有,目前钱从哪来的问题也已经解决。其中预算内资金:上调赤字率到3.6%、自筹资金:专项债3.75万亿元、国内贷款:下调部分项目资本金比例。整体来看,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为10%;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更新部分在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继续保持高强度;出口受疫情影响增速下修到15%。整体测算今年工程机械行业增速能够达到10%。 挖掘机 全球挖掘机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挖掘机销量为25.65万台,同比增长8.8%。全年销售趋势来看,预计Q2迎来最强旺季销量同比增速达45%,其中5月份增速50%。产品结构从月度来看,大挖占比有所提升;但是从年度来看,小挖占比提升是趋势。从市

机械工业发展重点

机械工业发展重点 (一)行业技术发体现状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 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 大水准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 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 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 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水平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 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 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水平有较大提升;产品结构正 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即使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工业发达 国家相比,仍存有着阶段性的差别。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当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 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 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水平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 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升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 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 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升企业技术 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 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 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当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 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 产值20%以上),但因为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 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当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有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 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机械发展史

1楼从1840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近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步由手工业作坊式小生产,向使用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九千多人。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的青岛铁路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铁路车辆工厂3个。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 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设大连分厂,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 1919年,美商在上海曾建立专为装配机器的慎昌工厂。美商对中国主要是输出机器设备,长时期占中国进口机器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办机器厂较少。 清政府设立的军工厂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机械厂。1863年他又派容闳赴美采购机器,筹备建立规模较大的近代机械工业企业。

机械制造工艺学目前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学目前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姓名:罗亚宁 班级:12机本一班 学号:20120663146 [摘要]机械制造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级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趋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

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十五”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0 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 年的14 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数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009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 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电力装备方面: 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已可批量生产 60万及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电设备最大单机容量已由30万千瓦升级到70万千瓦,机组效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已具备自主生产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能力,三代核电站装备的成套制造技术正在研发,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兆瓦级风电机组已实现批量 生产,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我国已进入世界风电设备生产大国行列;1000KV 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士800K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成功,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冶金矿山设备方面,可自主提供年产1000 万吨级钢铁企业用常规流程的成套设备年产2000万吨级露天矿、年产60?70万吨级金属矿、年产600万吨级井下煤矿、年处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的食品与包装机械行业,首先是高起点企业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我国的食品包装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小而全”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多数企业年产值在几百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每年有近15%的企业转产或倒闭,但又有15%的企业加入这个行业,极其不稳定。同时存在着不顾行业发展要求,重复生产那些成本低、工艺水平比较落后、易于制造的机械产品,行业内目前大约有1/4的企业存在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包装机械市场的混乱,阻碍行业的发展。其次是产、学、研联系依然不够,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我国绝大多数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实验条件不完善,造成我国市场上的产品主要还是仿制、测绘或稍加改造的国产化,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技术开发投入应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但大多数企业投入的资

装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由中国包装总公司组建的旨在整合国际国内各种科技资源、推动包装产业自主科技创新并引领包装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中包包装研究院于5月18日在京挂牌。由中国包装总公司与美国全球创新集成公司GII 合作建立的全球创新集成中国中心GII-China 同时成立。 1、以科技创新破解行业发展瓶颈 中国包装工业30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年工业产值超过12000亿元人民币,包装产品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在国民经济42个工业行业中,包装工业总产值从80年代的倒数第2位提升至第14位,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 从总量上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包装大国,但在品种、质量、新品研发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代表包装技术前沿的中高端的包装基础材料、包装机械食品饮料包装、塑料薄膜等等仍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国内包装产业主要存在企业规模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