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共体与阿根廷关于鞋类保障措施的纠纷

欧共体与阿根廷关于鞋类保障措施的纠纷

欧共体与阿根廷关于鞋类保障措施的纠纷
欧共体与阿根廷关于鞋类保障措施的纠纷

欧共体与阿根廷关于鞋类保障措施的纠纷

1998年4月3日, 欧共体向DSB提出要求与阿根廷磋商。 欧共体指出, 阿根廷对鞋类进口实行的临时和长期保障措施违反了保障措施协议第2、 4、 5、 6和12条以及GATT第19条。

1998年4月24日,双方进行了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6月10 日,欧共体请求成立专家组,1998年7月23日,DSB决定成立专家组。 专家组的职权范围是“根据欧共体在编号为WT/DS121/3号的文件中涉及 之协议的有关规定,审查由欧共体在该文件中向DSB 提出的事项,作出决定以 协助DSB提出建议或作出这些协议规定的裁决。"1998年9月15日,双方 同意专家组由 John McNab(任组长)、Claudia Orozco 和Laurence Wi edmer三人组成。巴西、印度尼西亚、巴拉圭、美国和乌拉圭保留第三方权利。

199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1999年2月3日,专家组与双 方会晤,1998年12月1日,专家组与第三方会晤。1999年6月4日, 专家组作出报告,认为阿根廷的措施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4条。1999 年9月15日,阿根廷向DSB提出上诉。1999年9月27日,阿根廷提交 了上诉方材料,9月30日,欧共体作为上诉方提交了材料,10月 11 日,阿 根廷和欧共体作为被上诉方各自提交了材料,同日,印尼和美国提交了第三方当 事人材料。1999年10月19日,上诉庭收到巴拉圭政府的公函,表示希望 参加上诉案件的开庭审理,10月25日,上诉庭收到巴拉圭政府第二封信,说 明不要求在开庭时做陈述,而只想行使作为第三方旁听开庭的权利,本案各方对 此没有反对意见,1999年10月26日,上诉庭通知巴拉圭允许它旁听(p assive observer)。1999年 10 月29日,上诉庭开庭审理本案。1999 年12月14日,上诉庭作出了报告。2000年1月12日,DSB通过上诉 庭报告和经过修改的专家组报告。

本案涉及的是阿根廷对欧共体出口鞋类产品采取的保障措施。 1997年2 月14日,阿根廷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并作出了226/97号决定,对进口鞋类 产品采取临时措施,具体形式是征收最低专项税。同一天,阿根廷经济与公共事 务部撤销了自1993年12月31日以来阿根廷一直征收的鞋类专项税,19

97年2月21日, 阿根廷将保障措施调查和采取临时措施的情况通报了保障措 施委员会,3月5日,阿根廷向委员会提交了采取临时措施的决议副本。199 7年7月25日,阿根廷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阿根廷国家外贸委员会已就严重 损害问题作出了结论。1997年9月1日,阿根廷向委员会表示它准备采取最 终保障措施。1997年9月12日,阿根廷作出了987/97号决议,自1 997年9月13日起对某些进口鞋类产品实行最终保障措施--征收最低专项 税。该措施自1997年2月25日起有效期3年,应分别在1998年5月1 日、12月1日和1999年8月1日放宽。但决议第9条规定,如果实行保障 措施后一年内鞋类进口比上年增加30%以上,政府可以中止放宽计划,将保障 措施延长半年。1997年9月26日,阿根廷将决议副本发给保障措施委员会 和MERCOSUR主席国乌拉圭。此后,阿根廷几次发布决议,对987/97 号决议作了多次修改,其中有一些修改是在欧共体提出申诉之后。

欧共体指出,阿根廷违反了保障措施协议第2、4、5、6和12条,GA TT第19条。

本案专家组首先分析了专家组的职权范围问题。 欧共体认为第56号案件的 专家组应当对最低特别进口税的问题作出结论, 但欧共体不要求本案确认最低特 别进口税不符合WTO的规定;阿根廷则要求专家组驳回欧共体关于最低特别进 口税的任何诉请。考虑到最低特别进口税已经于1997年2月 14 日撤销,欧 共体在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中没有指明这一问题,也没有提出与此有关的诉请,专 家组认为没有理由对最低特别进口税作出结论。在欧共体请求成立专家组之后, 阿根廷对987/97号决议作过多次修改, 欧共体认为这些修改决议也属于专 家组职权范围,但阿根廷不同意。专家组指出,DSU第6条第2款要求成立专 家组的请求必须指明"争议涉及的措施"和"诉请",从欧共体的请求看,它要求解 决的是阿根廷对革鞋类产品的临时和最终保障措施,其中没有(也不可能!)指 明阿根廷随后作出的修改决议。 专家组引用了欧共体香蕉案、 日本胶卷案专家组、 澳大利亚鲑鱼案、危地马拉对水泥反倾销调查案上诉庭的意见指出,阿根廷政府 随后作出的修改都是以987/97号决议为依据, 只不过是修改了其中的某些 具体程序,欧共体的诉请针对的是阿根廷的临时和最终保障措施,而不仅仅是它 在请求中指明的两个决议,因此,最初的决议和经过修改的保障措施都属于专家

组职权范围。

欧共体指出,阿根廷在调查中没有审查进口的增加是否因“未预见的情况出 现”和“成员方履行GATT的义务,包括关税减让义务"造成。从GATT第19条 的措辞看,关税减让和其他义务是与"未预见的情况出现"并存的因素,贸易自由 化本身不能算是"未预见的情况"。由于阿根廷承担了MERCOSUR和WTO 规 定的贸易自由化义务,1990年其经济开放之后,进口就大幅度增加,可见鞋 类产品进口增加不是GATT第19条所指的"未预见的情况"。 阿根廷的做法不 符合GATT第19条。阿根廷则提出,在GATT第19条与WTO协议附录 1A的注释有冲突,后者应当具有更高效力。此外,阿根廷说它无法预见鞋类产 品进口因经济开放而大量增加。

GATT第19条第1款(a)规定:"如因未预见的情况的出现且因一缔约 方承担本协定义务(包括关税减让义务)产生的影响,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 约方的数量大大增加, 对这一领土内相同产品或与其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 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该缔约方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须的限度 内, 可以对上述产品的部分或全部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 或撤销或修改减让。 "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第1款规定:"只有当进口成员方依据下述条款确认,输入 其国境的某类产品相对国内生产而言绝对或相对地大量增加, 这种情况对国内生 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 该成员方可对该产 品实行保障措施"。将这两个法律文件对比,可以看出,保障措施协议细化了G ATT的原则规定,但GATT第 19条第1款(a)中的条件没有写进协议第 2条。 各方对如何看待这一情况有不同意见, 这两个规定是相互冲突、 相互补充, 还是后者取代了前者?各方都同意,自保障措施协议生效之后,不能再仅仅依据 GATT第19条实行保障措施。从保障措施的规定看,如果要采取GATT第 19条规定的保障措施,其实施必须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也就是说,GA TT第19条没有取代保障措施协议, 但其中的规定应当根据保障措施协议来理 解,二者是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保障措施协议是对GATT第19条规定权 利义务的定义和修订。专家组指出,50年代初GATT处理的一个纠纷中曾经 分析过GATT第19条所指的"未预见的情况",在谈判签订保障措施协议时, 如果各国希望明确“未预见的情况”的含义,完全可以在保障措施协议中作详细

规定,而不可能将其完全删去。从保障措施的前言来看,谈判者要制定的协议包 含保障措施实施的各个方面,他们是有意删去了“未预见的情况”这一条件。专 家组据此认为,WTO协议生效之后开始的保障措施调查和实施的保障措施,只 要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就是不违反GATT第19条的规定。专家组认为 没有必要分别讨论欧共体关于GATT第19条的诉请和保障措施协议的诉请。

欧共体指出阿根廷的措施违反了保障措施协议第2、4、5、6和12条, 专家组决定逐条分析。

欧共体指出,阿根廷的保障措施调查(包括进口和损害情况)是以总进口数 据为依据的,其中包括MERCOSUR(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的数据,但仅对非 MERCOSUR国家采取保障措施,这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和第4条。而 阿根廷则认为,一个条约可能有多种解释的,主权国家有权采取其中一种。这里 的主要问题是:阿根廷作为关税同盟的成员,是否可以在分析进口和损害时将M ERCOSUR其他成员国的数据计算在内,而在决定采取保障措施时将这些国家 排除。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规定了实行保障措施的两个基本条件:1.输入其国 境的某类产品相对国内生产而言绝对地或相对地大量增长, 对国内生产同类或直 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时, 该成员方可对该产品采取保障措 施;2.对某一产品实行的保障措施与其来源无关。这一款的注释规定:"关税 同盟应作为一个整体或代表一个成员国适用保障条款。 在关税同盟作为一个独立 单位适用保障条款时, 确定是否存在本协议规定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所 有条件, 应当考虑这一关税同盟的整体情况。 在代表某一成员国适用保障措施时, 确定损害或损害威胁的所有条件应当以该成员国的现实情况为依据, 而实行措施 也仅限于该成员国。 本规定不损害对GATT第19条和第24条第8款关系的 解释。"专家组指出,根据本案实际情况,所有的调查应当依据"该成员国现存的 情况", 这一规定没有要求阿根廷排除其他MERCOSUR国家向阿根廷的出口; "实行措施也仅限于该成员国", 指关税同盟实行保障措施只能代表进行调查的成 员国,而不能将调查结果适用于整个关税同盟。这几句话都只明确了谁可以实行 保障措施,而没有明确可以对谁实行保障措施。根据条约解释的一般原则,保障 措施协议第2条第1款的注释没有回答保障措施是否可以只对从某一国进口的 产品实施的问题。根据第2条第2款,保障措施应当无差别地实施。在保障措施

协议中,凡是有例外条款的,起草者都写得非常明确。专家组指出,如果关税同 盟以独立单位实施保障措施,措施只能针对同盟外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因为同盟 成员国被作为"国内";而如果代表某一成员国实行保障措施,而损害是由区内和 区外产品进口共同造成,根据协议第2条第2款,没有理由只对区外进口产品而 不对区内进口产品实行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协议的宗旨和目的之一是"澄清和加 强GATT的原则","重建对保障条款的多边控制",为此需要对保障措施协议规 定的原则严格解释和适用,否则就无法达到消灭"灰区"措施的目标。专家组的结 论是:针对各国进口产品对一国产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的综合调查结论,不能 用来对其中某一国进口产品实行保障措施。

阿根廷提出,如果它对MERCOSUR国家实行保障措施,不符合GATT第 24条第8款。专家组认为,尽管第24条第8款所列条款不包括第19条,第 24条本身并没有禁止在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实行保障措施。 第2 4条第8款一方面没有列入第19条,一方面要求取消关税同盟内"实质上所有 贸易"的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专家组认为,这意味着这一条款没有回答是应当 取消还是保留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实行保障措施的可能性问题。专家组提出,第 24条没有要求关税同盟立即达到一体化, 一般都有10年的过渡期, 换句话说, 如果因成员国之间实行保障措施而导致MERCOSUR不能完全一体化, 可以 用"过渡阶段"作为理由,在MERCOSUR完全一体化之前,GATT第24条不 能迫使阿根廷对某个第三国的产品实行保障措施。 不管是GATT第24条还是 保障措施协议,都允许关税同盟成员国订立协议,消除各自适用保障措施的可能 性。即使如阿根廷所说,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不能相互实行保障措施,阿根廷和 MERCOSUR也不是无计可施的, 因为MERCOSUR可以以一个独立单位 实行保障措施。 阿根廷认为GATT第24条第8款使它无法对MERCOSUR 其他成员国实行保障措施,专家组不同意这一观点。专家组认为,根据保障措施 协议第2条和GATT第24条,在关税同盟内,不能根据来自区内和区外产品 共同造成的损害或损害威胁,对区外某一国家进口的产品实行保障措施。

专家组指出,它要确定阿根廷实行的措施是否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但 它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从头进行调查, 它的义务是确认阿根廷在作出保障措施的 结论时是否遵守了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专家组引用了 GATT和WTO 纠纷案

件多个专家组的意见,指出,实践中所有的专家组都避免从头审查各国政府审查 过的证据。阿根廷提出,保障措施协议第4条第2款(a)只要求调查当局审查" 所有相关因素",因此,它只需要审查"相关"的因素,而没有义务审查所有因素; 欧共体则提出,审查当局至少应当审查在第4条第2款(a)中列举的所有因素。 专家组指出,保障措施协议第4条第2款(a)一方面要求审查"所有相关因素", 一方面又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因素,但提出"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作为决定 性的主导因素"。根据保障措施规定和以往的实践,专家组认为,应当逐一分析 保障措施协议第4条第2款(a)列举的因素。专家组决定根据DSU第11条对 下列问题作出客观判断:调查机关是否考虑了所有相关因素(包括协议第4条第 2款(a)列举的因素);公布的调查报告是否解释了赖以作出结论的事实;作出 的决定是否符合阿根廷的义务。 阿根廷将它调查中审查的10000多页的调查 材料全部交给了专家组。专家组指出,它们要审查阿根廷政府公布的"对调查案 件的详细分析",及"提出结论和理由的报告",而不是重新审查调查记录。

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第1款提出, 只有在进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大大 增加时,一成员方才可以实行保障措施,协议第4条第2款规定了确定数量增加 的具体要求。欧共体指出,不管是看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在阿根廷根本不存 在进口大大增加的情况。根据阿根廷提供的报告,从1991年到1995年阿 根廷鞋类进口的绝对数量和进口鞋数量与国产鞋数量之比如下:

199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进口量(百万

8.86 16.63 21.78 19.84 15.07 13.47

双)

12% 21.78% 33% 28% 25% 19%

进口鞋:国产

阿根廷提出, 它之所以选择1991年, 是因为这一年阿根廷决定开放市场。 以1991年数据与1995年的相比,进口绝对量和市场相对份额都有增加。 从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91年到1993年,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有

(end of 增加,但此后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呈下降趋势。如果采用“两端相比”

point to end of point)"方法,选择基准年份就变成了决定结果的关键。 专家组指出,如果进口大量增加,则不管采用两端相比的方法还是看持续趋势, 结果应当是一样的,但本案的结果却并非如此。为了判断进口是否大量增加,有 必要观察一个阶段的趋势,如果这一阶段的进口情况有起伏,则要分析进口下降 是否为暂时现象。专家组注意到,自1993年以来,鞋类产品的进口量持续下 降,而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的份额也持续下降,1996年进口比1993年下 降了38%,而市场份额从33%下降到19%。从下降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来 看,这种下降不能算是暂时的。考虑到整个调查期间(1991-1996年) 的数据,不难对是否存在进口大量增加得出结论。专家组指出,从1991年到 1993年鞋类进口出现过增加的情况,随后就持续下降,阿根廷提出的鞋类产 品进口大量增加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欧共体提出,阿根廷确定的5年调查期间 过长,阿根廷则提出保障措施协议没有规定调查期间的具体长度。专家组指出, 有5年的数据确实更能说明问题。但专家组同时指出,在作决定时没有采用19 96年的数据,实际上1996年的数据能更清楚地表明进口下降的趋势,说明 下降不是暂时的。

阿根廷在调查中虽然收集了生产、销售、生产率、生产能力运用、盈亏情况、 劳动力雇佣、表明损害的其他情况(库存、成本、国内价格、投资、出口),调 查中生产率和生产能力的运用数据比较分散,在确定损害时也没有得到充分考 虑,似乎该分析是专门为本案纠纷所作。阿根廷的调查结论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支 持,这里也存在问题,专家组特别关注阿根廷对1996年数据的处理,以及使 用两端对比方法,损害认定缺乏明确证据。阿根廷调查机构收集了1996年的 数据,但在作出关于损害的结论时,完全没有使用1996年的数据。保障措施 协议第4条第2款要求审查“所有相关因素” ,最近的数据应当是最相关的。专 家组指出它无意要求调查机构更新数据, 但在调查时应该收集能够得到的最近数 据,既然已经收集了1996年的数据,不应该完全不予考虑。关于损害方面, 阿根廷当局显然注意到了1996年数据有好转的迹象, 虽然这不一定表明不存 在损害,但至少需要调查当局作出特别解释。而阿根廷没有作出任何解释。阿根 廷在确定损害时完全使用了两端对比方法,没有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这不符合 第4条第2款(a)的要求。如果用逐年相比的方法,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专家组还注意到,阿根廷提供的数据有许多前后不一致之处,调查当局对此没有 给予任何解释。

最后, 专家组要审查阿根廷对进口增加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认是否符合 协议规定。根据保障措施协议第4条第2款的规定,在审查损害与进口的因果关 系时,要分析进口上升与国内产业产量下降时间上是否吻合。虽然时间上的吻合 本身并不能证明它们之间一定有因果联系,但如果缺乏这种吻合,它们之间是否 存在因果联系就值得怀疑了。专家组认为,从市场份额的变动情况和1995年 的数据看,不能理解为什么在进口产品份额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阿根廷仍然在1 995年确认进口产品对国产品造成严重损害。

欧共体提出,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第1款规定: “这种情况(under such conditions)对国内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 胁"。这种情况指价格水平。阿根廷没有对进口产品和国产品的价格进行单独的 损害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违反了协议第2条第1款。专家组认为,协议第2条 第1款中"这种情况"并不要求对价格作专门分析, 第2条第1款提出了适用保障 措施的基本条件。但专家组相信,"这种条件"包括进口产品和国产品在进口国市 场上竞争条件的比较,竞争条件有许多衡量因素,销售价格是其中之一。专家组 注意到,在阿根廷提供的大量材料中,惟一将进口与损害联系的是有关进口产品 价格的认定,但根据阿根廷提供的价格和市场份额数据,可以看出,进口产品有 向高价发展的倾向。

市场份额下降,但在销售总额中的比例却上升。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如下: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按数量计 12% 18% 25% 23% 21% 16%

按售价计 10% 20% 26% 27% 27% 27%

专家组要求阿根廷解释进口产品价格和调查当局的结论之间的联系, 阿根廷 提出, 由于进口产品被征收特别进口税, 它们不可能再廉价销售。 专家组注意到, 调查材料中根本没有对进口产品与国产品价格比较,虽然有一些具体数据,但调 查机构没有分析,在没有作分析比较的情况下,阿根廷的结论是没有依据的。专

家组确认,阿根廷既没有证明进口鞋比国产同类产品的价格低,也没有证明所谓 的低价销售造成了国内产业的损害。

欧共体还指出,阿根廷没有分析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如墨西哥比 索的贬值、根据特殊工业计划的进口和从MERCOSUR成员国的进口。专家组 指出,如果存在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必须分析这些因素造成的损害。 专家组注意到,阿根廷在分析墨西哥比索贬值的影响时,提出鞋类产品宏观经济 指数的下降比国民经济指数下降快,专家组认为这一分析不说明任何问题。专家 组也注意到,根据特殊工业计划的进口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对损害的因果关系分 析;从MERCOSUR成员国进口在1991年到1996年期间持续增长(1 995年除外),而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自1993年以后持续下降,到1996 年,从MERCOSUR成员国的进口已经占总进口的50%。

综合了上述分析,专家组指出,阿根廷没有充分考虑1994年以来进口数 量持续下降的情况;没有分析造成损害的所有相关因素;其两端对比的方法不符 合协议第4条第2款(a)的要求;阿根廷没有对调查材料中数据不一致作出解 释,某些结论是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阿根廷对损害与进口因果关系的结论既缺 乏事实依据,也没有充分理由。据此,专家组认为阿根廷的调查和结论不符合保 障措施第2条和第4条,阿根廷采取的措施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欧共体指出,阿根廷以“假定取消特别进口税”可能出现的情况为依据,确 认了损害威胁,而保障措施协议第4条第2款(a)要求调查依据"客观和可量化 "的资料,阿根廷的做法不符合协议第4条第2款的要求。阿根廷则提出,协议 第4条第1款(a)和(b)并不相互排斥。专家组指出,根据协议第4条第1 款(b),不管损害威胁是单独存在还是与损害共存,调查时都应该明确分析有 关证据,如果只是进口数量可能增加,而不是进口数量实际增加,就不足以确认 损害威胁。专家组确认,阿根廷对损害威胁的结论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和 第4条。

欧共体还有一项诉请:如果专家组确认阿根廷的决定符合保障措施协议,则 阿根廷的措施违反了协议第5条第1款,因为它没有证明采取的措施是“防止或 救济严重损害所必须的” 。专家组提出,既然专家组已经确认阿根廷的调查和决 定不符合协议第2条和第4条,所以没有必要对欧共体的这一诉请作出结论。

欧共体还指出,阿根廷的临时保障措施实际上是以进口可能增加为依据的, 这违反了协议第6条。专家组指出,考虑到专家组对阿根廷最终保障措施性质的 认定,没有必要在对这一问题作出结论。

欧共体提出,阿根廷没有将所有相关信息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违反了协议 第12条。保障措施协议第12条第1款规定,在发起调查、作出结论和决定采 取措施时都应当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第2款规定了通知的内容。阿根廷没 有将所有相关信息通知, 使其他成员方无从判断阿根廷是否遵守了协议第2条和 第4条的规定。专家组指出,第12条关于通知的义务与第2条和第4条规定的 义务是两种性质,第12条是要求透明度,还是程序上的要求,而第2条和第4 条是实体上的要求。第12条第2款和第3款的规定表明,成员方没有必要提供 完全和详尽的资料,专家组认为,阿根廷在调查开始时向保障措施委员会提交的 资料,以及随后提供的有关资料已经满足了第12条的要求。

专家组的最终结论是: 阿根廷的调查和结论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和第 4条,损害了欧共体的利益。建议DSB要求阿根廷修改其措施,使其符合保障 措施协议的规定。

上诉庭要解决下列问题:

(1)专家组在分析中引用了保障措施协议第3条,是否超越权限;

(2)专家组对保障措施协议与GATT第19条关系的结论,以及保障措 施协议第2条和GATT第19条的结论是否错误;

(3)专家组的审查标准是恰当的,特别是专家组关于阿根廷的调查和采取 的措施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和第4条的结论是否正确。

阿根廷指出,欧共体的诉请中只提到了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和第4条,而专 家组却依据协议第3条分析问题,并作出阿根廷违反协议第4条第2款的结论, 这违反了DSB第7条第2款。 上诉庭指出, 协议第4条第2款明确提到第3款, 专家组如果不分析第3条,是无法对第4条第2款作出结论的,专家组并没有对 阿根廷是否违反第3条作出法律结论,在分析中提及第3条是必然的。上诉庭认 为,专家组在分析阿根廷的行为是否符合协议第4条第2款时提及第3条,并没 有超越其权限。

专家组认为,WTO协议生效后进行的保障措施调查和实行的保障措施,只

要符合保障协议的规定就不违反GATT第19条,乌拉圭回合谈判者有意从保障 措施协议第12条中删除了"因未预见的情况出现", 专家组据此拒绝了欧共体关 于1994年GATT第19条的诉请。欧共体提出上诉,要求上诉庭推翻专家 组对1994年GATT第19条的法律解释, 并确认阿根廷的做法违反了GA TT第19条。上诉庭注意到,专家组将GATT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的关 系解释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其规定的权利义务必须综合分析",第19条并不代 表成员方全部的权利义务, 保障措施协议反应了成员方在保障措施方面最新的权 利义务,是对各成员方在保障措施方面权利义务的定义和澄清,在某些情况下是 对其修正;协议中有意删除了"因未预见的情况出现",肯定是有原因的。上诉庭 不完全同意专家组的观点,决定先分析第19条与保障措施协议的关系,然后分 析GATT第19条中"因未预见的情况出现"是否仍有法律意义。WTO协议第 2条第2款指出:"凡包括在附录一、二、三中的协议及其相关法律文件,都是 本协定不可分割的部分,对所有成员方有约束力。"这一条第4款规定:"附录1 A所指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法律上有别于1947年10月30日 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年GATT与保障措施协议都是与 货物贸易有关的协议,是WTO协定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效力是同等的,对成员 方都有约束力。专家组认为GATT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是"不可分割的整 体,其规定的权利义务必须综合分析",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专家组应当对两 个协议中所有规定做同样的分析。保障措施协议的第1条和第 11 条第1款都提 到了GATT第19条,从其措辞看,WTO 协议的起草者绝不想以保障措施协 议取代第19条规定的条件。上诉庭的结论是,WTO协议生效后实施的保障措 施必须同时符合保障措施协议和GATT第19条的规定。

有了这一结论,上诉庭必须分析欧共体关于GATT第19条的诉请,特别 是关于进口增加是否“因未预见的情况出现”的问题。上诉庭认为,虽然第19 条第1款(a)的前半句不构成实施保障措施的独立条件,但在实施保障措施时 必须证明出现了这样的事实, 即由于履行GATT义务而出现的情况是不能预见 的。专家组认为WTO协议生效之后采取的保障措施只要符合保障措施协议就不 违反GATT第19条,上诉庭不同意这一结论。上诉庭提出,它在报告的后半 部分确认,阿根廷的措施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和第4条,为此,没有必要

对欧共体关于GATT第19条的诉请作出结论。

关于对关税同盟内部成员实施保障措施的问题, 专家组结合协议第2条第1 款和第2款得出结论: 针对各国进口产品对一国产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的综合 调查结论,不能用来对其中某一国进口产品实行保障措施。上诉庭指出,从注释 所用词语的普通含义来看,它涉及的是一个关税同盟“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代表 一个成员国采取保障措施”的情况。本案中采取保障措施的并不是MERCOS UR,而是阿根廷政府。此外,阿根廷的措施也不是在缔结关税同盟的过程中采 取的,因此与GATT第24条第8款无关,专家组适用协议第2条第1款的注 释和第24条第8款是不恰当的。但根据本案事实,上诉庭指出,阿根廷在调查 了所有国家进口结果的基础上,对非MERCOSUR国家采取保障措施,这是没 有理由的。

阿根廷提出, 专家组在审查阿根廷的措施是否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和第 4条时,提出了协议条文中没有的要求。上诉庭审查了专家组报告,认为专家组 的审查标准是正确的,但也指出,专家组在考察进口量增加时提出,考察进口增 加趋势是必要的, 但这不是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第1款的原意。 这一款在提到 “进 口大量增加”时使用了现在时,这表明需要分析的是当前某种产品进口增加的情 况,而且进口增加应当是突然的,是“没有预见的” ,其数量之大对国内产业造 成损害或损害威胁。专家组认为在分析严重损害时,成员方的政府机构至少应当 分析协议第4条第2款列举的所有因素,上诉庭同意这一观点。然而,仅仅分析 了第4条第2款列举的所有因素,还不一定能证明存在严重损害。上诉庭指出, 第4条第1款(a)规定了"严重损害"的定义;"'严重损害'须被理解为指对某一 国内产业全面状况造成的重大损害"。专家组在分析时没有使用这一定义。

专家组确认不存在进口增加的情况,也不存在严重损害,但却分析了进口增 加和严重损害的因果关系。 上诉庭不理解专家组为什么这样做, 但这并没有错误。

阿根廷提出, 专家组的结论和建议没有理由, 不符合DSU第12条第7款。 DSU第12条第7款规定专家组报告“应提出对事实的结论、有关条款的适用 性以及专家组所作的结论与建议的基本理由。 ”上诉庭指出,本案专家组作了大 量的事实和法律分析,其做法符合DSU第12条第7款的要求。

上诉庭的最终结论是:

(1)专家组在分析中引用了保障措施协议第3条,没有超越权限;

(2) 推翻专家组关于WTO协议生效后进行的保障措施调查和实行的保障 措施,只要符合保障协议的措施就符合GATT第19条的结论,同时推翻专家 组关于乌拉圭回合谈判者有意从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中删除 “因未预见的情况出 现”的结论;

(3)不对欧共体就GATT第19条提出的诉请作结论,但确认阿根廷采 取的措施没有任何依据;

(4)推翻专家组对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第1款注释和GATT第19条的 结论,确认阿根廷不能依据从所有国家(包括MERCOSUR成员国)的进口 造成之损害而对非MERCOSUR国家进口采取保障措施:

(5)专家组根据第11条行使的审查,标准是恰当的;

(6) 维持专家组关于阿根廷的调查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第2 条和第4条的结论;

(7)确认专家组的建议并非“没有依据”

上诉庭建议DSB要求阿根廷将其保障措施修改得符合其根据保障措施协议承 担的义务。

(编辑:陈明)

(资料来源:WTO咨询网

https://www.doczj.com/doc/d3354368.html,/department/wto/ZLZX/view.asp?id=587)

13《通货膨胀》题库

第13章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4.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工人人数。 5.充分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人数为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6.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7.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8.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9.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自然失业率是指(D) (A)周期性失业率(B)摩擦性失业率 (C)结构性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 (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 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7.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8.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10.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1.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2.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小学中秋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小学中秋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

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古代中秋习俗 根据《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市人争饮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至今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宋亦明 (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12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历时较长、影响巨大,对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研究此次通货膨胀对于吸取宏观调控经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局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搜集诸多文献数据,从较为主流的视角,对2008年以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做简要梳理、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变化情况的简单梳理 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表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但2008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联创新高,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放的力度迅速加强。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高位。 [附图1:2008年1月到2012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1]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展成为拐点并带来了短暂的通货紧缩,紧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政府4万亿的扩张性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短期

之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拉动了内需。但是政策还在保持影响力,在物价结构性增长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2011年初到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用CPI表示)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政府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在2012年之后CPI才保持在5%一下,通货膨胀才得到初步遏制。 二、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所体现的特点 [1]此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7年,但是在2008年初达到第一个高峰,虽然中间穿插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10年年末重归高位。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导致民众购买力持续相对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上呈过热的态势。 [2]此轮通货膨胀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此次通货膨胀中间穿插了经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世界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使国家间的通货膨胀有了水平互动,既有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输出型通货膨胀”[2]。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货水平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并非可以独善其身。受全球经济整体高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应的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此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结构性。[3]一方面通过比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统计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食品类价格的增幅要高于非食品类价格的增幅。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后用PPI表示)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可以明显看出CPI和PPI基本上保持相同变化趋势,但是PPI的变化幅度要大于CPI(对比附图1和附图2)。PPI的变化对对于CPI的预测有预见性作用。 [附图2:2006年1月到2012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 三、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此次通货膨胀的的作用因子有很多方面,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诱因为以下3个方面: [1]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导致经济过热。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为了有效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和贸易顺差的大幅缩减,出台用4万亿人民币投资的财政扩张计划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拉动内需。2009年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发行了7500亿和2000亿的债权[4],政府进一步集资进行经济建设。初步估计,将近5万亿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的5年内实现数次的“完全流动”,这就意味着5万亿的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衍生出数十万亿的现金流。虽然

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1 安全保证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 1.1安全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本工程“三杜绝、二确保”的安全目标: 三杜绝:杜绝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险性事故; 杜绝责任职工死亡事故; 杜绝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二确保: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正常列车运行秩序。 1.2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职责 (一)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基础,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我们建立了安全保证组织机构(见图)。 (二)安全职责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成立以项目经理挂帅和总工程师、安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实施本项目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1、项目经理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做到“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安全工作。 (2)、组织制定本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一线班组。 (3)、优先计划好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使项目的各类设备、各种设施及工作环境的防护措施得以落实。 (4)、积极开展劳动安全大检查,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和生产线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每月主持召开安全委员会会议,要总结当月并布置下月安全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6)、对本项目发生的行车、设备及人身伤亡事故,要及时上报,按“三不放过”的原则,亲临现场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7)、按照对各职能部门及人员进行安全职责的量化考核。

2、项目副经理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做到“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安全工作。 (2)、参与制定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并具体负责实施。 (3)、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对“三新”人员要坚持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对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发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4)、积极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对较大规模的施工以及遇有紧急情况,对行车及人身安全威胁较大时,应亲临现场落实安全措施。 3、项目总工程师的职责 (1)、在组织编制、审查施工方案时,必须明确行车及安全劳动技术要求。 (2)、组织制定大型吊装安全技术措施, (3)、负责审查有关技术安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技术措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4、工班长安全职责 (1)、教育并带领本班组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按章作业。 (2)、每天上班前开好安全交班会,认真执行安全交底;对本班组人员思想情绪或身体状态反常,应立即采取相应对策或调离危险作业岗位。 (3)、在组织施工生产的同时,落实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在施工中不违章指挥,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5、作业人员安全职责 作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严格按照下列安全施工要点去做。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2)、两米以上高空作业,没有搭设跳板或平台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3)、高空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往上抛扔工具、材料等物品。 (4)、非专业电气和机械的操作人员严禁使用或乱动机电设备。 (5)、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货币超发严重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 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3.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2010年以来,蔬菜与猪肉价格连连上涨,虽然最近蔬菜批发价格有所下跌,甚至出现了有农民自杀的惨状,但由于仓储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而农产品是基础产品,农产品的价格高企也将带来下游产品成本与售价的提高。而且由于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上涨更容易强化人们对于通胀的预期。 4. 能源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 进入2011年,煤荒,电荒接踵而至,煤价已经连连高升,各地工业用电也有小幅度的调涨,日本大地震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环境中对能源需求的恐慌,各种能源价格的提高必然会助推CPI提高 5.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虽然通货膨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所导致的。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各种经济体制约束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热,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充分的预期。通货膨胀

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经济学论文)

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成本推进 摘要: 通货膨胀表面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需求拉上、成本推进、混合性以及结构性等因素。根据近几年国内频频发生的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等现象,笔者认为成本推进是导致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解决成本推进通货膨胀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加强市场管理,鼓励民间投资,调整劳动力结构,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关键词: 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成本推进解决措施 (一)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成本推进 从概念上理解,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表面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西方经济学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根据近年来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显示,成本推进是导致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 这一原因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的,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提高原有的价格水平才能达到原来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不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和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种。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西方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 利润推进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就像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一样,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进口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是指在生产原料以进口为主的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好画的

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好画的 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好画的 导语:每当中秋佳节将至,老师便会留各种各样的作业,例如中秋节手抄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手抄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秋节手抄报一 中秋节手抄报二 中秋节手抄报三 关于“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问题都是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顽石,尤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加剧,主要原因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需求紧缩,共计扩张”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需求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lailder)和泊金(parkin)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 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前三季度,居

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10月份我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4.4%。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三个特点:首先,物价普遍上涨。2010年1-10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第二,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1%,鲜果价格上涨达17.7%。总之,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70%以上,涨幅主要源于食品涨价。第三,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飞涨。2010年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房价涨幅为25%左右。所以,目前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双重压力,两者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如何遏制其上涨,已成为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从全局来看,目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和成本两方面。

走马驿镇目标及保障措施

走马驿镇年度目标及保障措施 一、年度发展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走马驿镇年度发展规划目标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以建设和谐乡镇、先进乡镇”“ 为目标,以加强基层党建为核心,以实施扶贫开发为主线,以抓党建夯基础、“ 抓扶贫强产业、抓民生促和谐、抓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 科学谋划、群众自愿、典型示范的发展方针,结合乡村实际,依托农民专业” 合作社,大力发展三农产业,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劳动密集型富民

产业取”“ 得发展,保障了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全乡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全 新的发展阶段。 一、抓党建夯基础,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系统谋划打基础,狠抓重点出亮点,突破难点解难题,开拓创新求“ 特色的党建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三自、六不和执行力亮剑活动,完善农村两”“” 委换届后续工作,推进四个覆盖全面落实,夯基础、促规范、抓帮带、出特”“ 色,推动党建工作上档升级,为乡村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抓扶贫强产业,推进结构调整

按照优势区位、整村推进、连片发展的扶贫工作思路,抢抓机遇,进行”“ 精准扶贫指导3个扶贫村结合一事一议、以工代赈、基层组织建设年等帮扶政 策进行科学规划,推进重点村的扶贫项目落地实施,对所申报项目严格论证, 大力发展建成特色产业带。 三、抓民生促和谐,共享发展成果 以抓民生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与扶贫措施落实相结合,落实各项惠民 政策,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重点难点实事做起,完善基础设施、 健全保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打造和谐乌龙沟。 四、抓稳定求发展,加强社会管理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在经历了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2003-2006年,我国的CPI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1.2%,3.9%,1.8%和1.5%。而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接着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存款利率外汇(10亿 美元)2002 9.1 -0.8 1.98 286.407 2003 10 1.2 1.98 403.251 2004 10.1 3.9 2.25 609.932 2005 11.3 1.8 2.25 818.872 2006 12.7 1.5 2.25 9545 2007 14.2 4.8 3.6 15282.49 2008 9.6 5.9 3.6 19460.3 2009 9.2 4.3 23991.52 2010 10.3 4.4 28473.38 中国2002-2010年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及外汇 1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14700亿元,2008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更高达27500亿元。2002-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 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23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一旦人们意识到经济正处于通胀时,就会要求工资上涨,以求得和以前同等的购买力。这样,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便会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通胀会使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棉花、糖、石油等等,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大多数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商品和资

三年级中秋节手抄报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年级中秋节手抄报图 篇一:20XX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1、中秋节的简介 2、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 3、中秋节的习俗 4、中秋节的古诗词 5、中秋的歇后语 6、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7、中秋节祝福语 8、中秋节手抄报图片 一、中秋节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

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中秋之夜,月色 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XX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的由来的传说 中秋节有丰富浪漫的神话传说,围绕着名为嫦娥的美丽仙女。她的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版本也非常之多。相关联的有后羿、吴刚、玉兔、捣药、伐桂等等。

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与美国对比

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与美国对比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对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研究,并给出政策建议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复杂,在物价上涨的表象下面,隐藏着经济制度的缺陷和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失衡,受制度本身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困境。不但如此,美国次贷危机后引起的股市低迷使游资的流动及粮油价格上涨引起的全球性通货膨胀也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现状及特点,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方向,加强物价管理和调控,并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种类。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或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 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 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四种: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根据凯恩斯理论,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社会结构性而产生的各部门发展不平衡,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尽管有很多诱发因素, 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部门结构失调带动, 但产生通货膨胀最终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货币与商品的供给比例发生了变化。 二、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当前的这次通货膨胀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这次通货膨胀的特点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本文认为有三个区别于过去的特点:第一,这次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的,不是需求拉动型的。跟1988年、1993年不同。虽然人民币由于双顺差发行过多,但在央行采取了对冲措施之后,市场中实际流通的货币量并不足以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第二,本轮通货膨胀不仅仅是农产品、食品的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而是全面的通货膨胀。所以,虽然今年前一两个月或两三个月指标上表现出来的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确实主要是食品价格,确实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但是我们面对的压力,我们准备应对的通胀包括了潜在的全面通胀的压力。第三,这次通货膨胀是输入性通胀和内生性通胀共同叠加推动的。这次通货膨胀和1993年、1988年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很大。在1993年和1988年的那两次通胀中,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是内生性因素引起的。输入性通胀是我们控制不了的。美元在贬值,以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的提高是中国不能控制的。所以这次通货膨胀中有我们不可控制的输入性通胀因素是第三个特点。三、本轮通货膨胀成因分析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国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

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严格按照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组织生产,使本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杜绝重伤事故,轻伤事故率低于1‰。?.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安全交底率100%,安全隐患整改率100%。?.电、气焊“两证一监护”符合率100%。?.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施工。 3.安全生产的目的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通过贯彻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即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的管理、规范施工现场用电和消防程序,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快速反映网络,制定重大风险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等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及人员生命财产,使工程保质并安全地得以实施。 4.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项目经理 ①.负责落实本项目整合性管理职责。②.展开项目的目标、指标,并落实到岗位。 ③.确定本项目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能力要求的培训。④.负责收集施工过程中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信息,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处理。?.安全员 ①.辨识、评价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并编制施工现场重大风险及控制清单。②.负责制定、组织实施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根据需要制定、组织实施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③.负责新加入和转岗人员的三级教育,长期合作的安全交底验收设备安装,检查设备、手动电动工具的运行控制。 ④.负责按规定检查化学危险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⑤.负责检查施工用电、消防设施、安全设施、劳动保护、劳保用品按规定的执行情况,职业病的预防情况。 ⑥.负责预防措施的落实,当事故、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并作出恰当的

预期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预期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中山大学10保险黎兆倡 [摘要] 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为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众所周知,通胀会给债权人、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等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政府很有必要采取灵活的货币、财政政策、贸易政策来应对预期型通胀,努力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和通胀的预期,以有效防止通胀的到来,保证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 [关键词]预期型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对策 [正文]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对我国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有高度的关注。但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综合大多数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可归纳为:第一,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供给对总需求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是经济增长在价格上的一种反映。它通常与经济过热相伴随,表现为过度的需求,与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密切关系;第三,通货膨胀的特征表现在于物价总水平的持续并普遍地上涨,这个物价水平一般是通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来描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率界定在3%,在3%以下就是“温和通胀”,当CPl超过5%就是一个宏观经济过热的信号,它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一旦超过这限度并迅速上涨就值得担忧:一般5%是我国温和通货膨胀上限,居民消费物价控制在5%以内是可以承受的,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持续超过5%,属于中度通货膨胀;若达到两位数,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趋势不可逆转,就可界 1 定为典型的通货膨胀。 而预期型通货膨胀则与上述的通货膨胀的定义有所区别。 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当消费者根据以往经验或者对未来作出一定的预测以后,预计到通货膨胀的到来,基于一种消费者理性的经济人的心理预期,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对自己造成经济上的伤害,于是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这使得物价上升,从而加快真正的通胀的到来。 消费者的预期心理加快通货膨胀到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会加快。当消费者产生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之后,由于通胀时货币会贬值,而实物资产的价值却不会像现金那样快速贬值,所以消费者倾向于把手上持有的现金拿去购置实物资产。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自然会加快,产生的效应相当于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名义利率会提高。当储户对通货膨胀有了预期以后,为了防止存在银行里面的现金价值贬值太多,名义利率一般会相应提高,提高的幅度一般跟预期通货膨胀的幅度相近。而由于利率的提高,生产者或者企业经营者从银行贷款时应付利息也增加。生产者往往会将这种成本的提高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以填补由于利率上升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和维持原有的利润水平,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概念,摘自谢红——《目前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05

计量经济学-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几年,国内物价水平飞速上涨,物价的上涨让居民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也带给政府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通货膨胀是不能避免的经济现象,但是必须得尽力减小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所以找出这些通货膨胀产生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二.理论综述: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 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通货膨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发生原因分 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由于工会力量或行为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超过物价上涨水平而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型。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混合型。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信用扩张型。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国际传播型。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 开放型。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抑制型。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

二年级小学生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二年级小学生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 中秋传统活动: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 中秋节祝福语: 1、在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愿你心情如秋高气爽!笑脸如鲜花常开!愿望个个如愿,中秋快乐! 2、举杯仰天遥祝: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 3、忧愁烦恼“月”过“月”少,工资薪水“月”来“月”高,开心事儿“月”多“月”妙,中秋祝福“月”早“月”好。祝:中秋节快乐! 4、月光映照双眼,圆月照亮心田,赏月就在今天,感受名不虚传,每年一个轮回,每次一举重归,望月饮酒相伴,百年至今流传。祝快快乐乐庆中秋,和和美美家团圆! 5、又是一个中秋时,明月在照杨柳岸。月圆孤夜嫦娥泪,谁解其中相思味。独坐广寒独作舞,可知月下望月人。昔日其形如黛眉,今朝它状似玉盘。每逢佳节更添愁,欲换笑颜却是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