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经常遇到一些教师、学生家长抱怨孩子不细心,懊恼孩子简单的题目,不应该错的却错了,把题目读给他听,立刻就明白了,自己怎么做就不对了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数学家哈尔莫斯把问题形象地称为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则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而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孩子理解题意的能力似乎更弱了,对此很多数学教师都深有同感,很多时候,老师看来很简单的题目,孩子们却前赴后继地出错。某著名数学教育家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虽然教师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比较关注,但很少在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体现出来。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关于“数学阅读”的研究,已有教师进行过研究了。而对于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读题、不会审题、审不清题?是我们的数学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是学生在审题、读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对此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思考这个问题,追寻学生审题、读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策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并对此进行研究。

研究的意义。

①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因此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全面准确地审题,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②在数学课中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的很有必要。

③我们要寻找学生数学读题、审题方面有哪些障碍,努力找出解决这些障碍的策略,让每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切实地感到愉快,不断地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基于以上考虑,提出“小学数学培养审题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概念的界定

1、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

2、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会而做错的题目。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寻求和总结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的原因有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数学教师更关注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课题研究的原则与对象

(一)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针对性原则: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淡化教育与受教育的痕迹,重视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

3、协同性原则:要考虑到教育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考虑到个性之间的差异与特点,鼓励学生在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4、平衡调控原则

平衡调(3)的操作步骤应该是各种尽可能的选择中相对比较简单,便于操作,容易掌握的,为了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为了节省实践,保证课程主体内容的展开,遵循简约化原则是明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