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葛根芩连汤解

葛根芩连汤解

葛根芩连汤解
葛根芩连汤解

葛根芩连汤治疗醉酒后胃肠部不适病例解惑

俞瑜

大家好,今天的病例讨论我想讲一讲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子应用体会。新春佳节到来,海吃胡喝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很多人醉酒后引起肠胃反应极大,胃部疼痛,腹泻。最近接了几例酒食伤胃的病例供大家参考。

男,21岁,剑突下疼痛一周,有饮酒史,口气重,头痛,脘腹胀满伴有恶心,微汗,口干,大便次数多,便后肛门灼热,小便偶发黄。舌红,苔少,脉弦数。

针灸处方:上脘,中脘,天枢,内关,内庭,曲池,足三里。

中药处方:葛根30g,黄连5g,黄芩10g,甘草10g,厚朴10g。3剂。

一次针灸后患者主诉打嗝,第二日复诊病人言好6成。

葛根芩连汤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经方,为什么我选用了葛根芩连汤?为什么不是其他方比方藿香正气散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原方,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为君),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两升,去滓,分温再服。

黄煌推荐剂量葛根40g,黄连5-10g,黄芩,10g,生甘草10。以水1000ml,煮沸后文火30min,分2-3次温服。

根据原方的条文,太阳病,桂枝证,说明这个证本来因该是桂枝汤的适用范围,因该解表方法来治疗,但是医者错误使用了下发,造成大便拉稀不止,而且还是脉促的,就要用葛根芩连汤来治疗。我们来看,桂枝汤证是一个阳浮发热,表虚有汗,鼻鸣干呕,恶风,头痛,脉浮弱者。所以桂枝汤是一个表虚证,虚者不应用下法,这个大家都了解,大家也不会用大黄等下法去治疗。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感冒后患者挂了抗生素点滴后突然大便糖稀,水样便不止的情况,这个抗生素,氯化钠溶液我们可以认为是个寒凉的药品,直接挂到静脉里,相当于用了苦寒药,苦寒过多等于下法。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变证,阳明证就出现了。所以葛根芩连汤是一个太阳阳明合病的证,表邪未去,正邪相搏化热,入里,下利。这个跟普通的中焦虚寒又有区别,感冒后用了下法,假如表已解,就是一个单纯的中焦虚寒的病症,如果单纯的中焦虚寒我们因该用理中汤或者小建中汤来调理。葛根芩连汤还是存在表证的症状,项背不适。脉促,可见表邪未解,而且入里了,此时阳气还是比较旺的。而且还是一个实证,伴有便后肛门灼热这个特点。这个下利要跟太阴病的下利要区别开来,太阴病下利清谷,无便后肛门灼热感。而且脉象不是促的脉象。

太阴病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虚寒有三个原因,第一:表虚,风寒外入。第二由下寒而寒湿自下而上者,第三,饮食直中者。

伴有下利得方证在太阳病里还有个葛根汤,葛根汤也是一个醒酒方,原方: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31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3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看一下葛根汤的药味:葛根30g,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葛根汤包含桂枝汤,他是一个表未解的寒利,无口渴,肛门热,脉促等热证,而且里面有麻黄,必须是个无汗为主症的疾病。而葛根芩连汤是一个热利。这是两方的区别。

讲到下利,我们再来区别一下下利的问题。

下利的伤寒论解: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还有一个食积伴泻下的常用方:藿香正气散,这个方主要由脾虚湿困,引起的泻下,伴有舌淡苔白厚腻。还是有区别的。

再讲讲喘而汗出这条。大肠与肺相表里,阳明热邪上迫于肺,产生喘,汗出,是肠病变引起肺气不宣,这个与寒包热喘的麻杏石甘汤证也有区别,一个病位在心肺。麻杏石甘汤证主要特点是喘,口渴无前额后项不适,苔黄。葛根芩连汤主要是泻下,有项背主症,可引发喘,两方均可治疗喘,但侧重点不同。

然后再来谈谈此病例,一般我们认为酒为火热之品,过量饮酒易生湿邪,饮酒后发热,腠理松,易感外邪。所以醉酒后病人一般都会伴有头痛、脘腹胀满、口干、口臭、大便稀薄等症状。所以宿醉的病人大多都是太阳阳明合病,葛根具有具有升阳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所以葛根为君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泻。注意黄连用量,大量可抑制胃口,如有呕吐,可加半夏15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