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 波的干涉 试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 波的干涉 试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 波的干涉 试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 波的干涉 试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机械波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3147:一平面简谐波沿Ox 正方向传播,波动表达式为 ] 2)42(2cos[10.0π +-π=x t y (SI),该波在t = 0.5 s 时刻的波形图是 [ B ] 2.3407:横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波形曲线如图。则该时刻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 (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 [ 3.3411: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Cx Bt A y -=,式中A 、B 、C 为正 值常量,则: (A) 波速为C (B) 周期为1/B (C) 波长为 2π /C (D) 角频率为2π /B [ ] 4.3413:下列函数f (x 。 t )可表示弹性介质中的一维波动,式中A 、a 和b 是正的常量。其中哪个函数表示沿x 轴负向传播的行波? (A) )cos(),(bt ax A t x f += (B) )cos(),(bt ax A t x f -= (C) bt ax A t x f cos cos ),(?= (D) bt ax A t x f sin sin ),(?= [ ] 5.3479: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λ 21(λ 为波长)的两点的振动速 度必定 (A) 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 (B) 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C)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 (D) 大小不同,而方向相反 [ ] 6.3483:一简谐横波沿Ox 轴传播。若Ox 轴上P 1和P 2两点相距λ /8(其中λ 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 (A) 方向总是相同 (B) 方向总是相反 y (m) y (m) - y (m) y (m)

大学物理 练习6 光的干涉

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练习六 光的干涉 一、选择题 1.在折射率n=的厚玻璃中,有一层平行玻璃表面的厚度为mm d 3105.0-?=的空气隙, 今以波长λ=40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厚玻璃表面,如图所示,则从玻璃右侧向玻 璃看去,视场中将呈现( ) A 、亮影; B 、暗影; C 、明暗相间的条纹; D 、均匀明亮。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中心位于图中O 处, 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 (A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4.用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设其平凸透镜可以在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在透镜离开平玻璃的过程中, 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 ) (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向左平移。 5.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2n 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 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321n n n >>,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 位相差为( ) (A )λπ/42e n ; (B )λπ/22e n ; (C )λππ/42e n +; (D )λππ/42e n +-。 6.两个直径相差甚微的圆柱体夹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构成空气劈尖,如图所示,单色光垂直照射,可看到 等厚干涉条纹,如果将两个圆柱之间的距离L 拉大,则L 范围内的干涉条纹 ( ) (A )数目增加,间距不变; (B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 (C )数目不变,间距变大; (D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二、填空题 1.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间距由d 变为d ',使屏上原第十级明纹中心变为第五级明纹中心,则='d d : ;若在其中一缝后加一透明媒质薄片,使原光线光程增加λ5.2,则此时屏中心处为第 级 纹。 2.用600=λ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第4级暗纹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m 。 3.在牛顿环实验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当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时,测得第k 个暗纹半径为,第k +10个 暗纹半径为,则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nm 。 4.在垂直照射的劈尖干涉实验中,当劈尖的夹角变大时,干涉条纹将向 方向移动,相邻条纹间的距离 将变 。 5.在空气中有一劈尖形透明物,其劈尖角rad 100.14 -?=θ,在波长700=λ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 得干涉相邻明条纹间距l=,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用很薄的云母片(n =纹的位置上。如果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试问此云母片的厚度为多少 S S 3 n e

《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7单元波的干涉-副本(可编辑修改word版)

5 波的干涉、衍射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课程班序号 一 选择题 [ D ]1.如图所示, S 1 和 S 2 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 发出波长为 的简谐波。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S 1P = 2, S 2 P = 2.2,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若 S 的振动方程为 y = A cos(2 t + 1 ) ,则 S 的振动方程为 (A) 1 1 2 2 y = A c os( 2 t - 1 ) S 1 2 2 (B) y 2 = A c os( 2 t - (C) y 2 = A c os( 2 t + ) 1 ) 2 (D) y 2 = A c os( 2 t - 0.1 ) S 2 [ C ]2. 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是 (A)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B)由两列振幅不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C)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D)由两列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 B ]3. 在波长为 λ 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 λ/4 (B) λ/2 (C)3λ/4 (D)λ [ A ]4. 某时刻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 a 、b 两点的位相差是 (A) (C) 4 (B) 1 2 (D) 0 [ B ]5. 如图所示,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 t 时刻的波形图,BC 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 P 点反射,则反射波在 t 时刻的波形图为 y A O - A a c 2 x b P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08 量子力学基出 参考解答

《大学物理AII 》作业No.08量子力学基础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物质波公式、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特征。 2、理解概率波及波函数概念。 3、理解不确定关系,会用它进行估算;理解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 4、会用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和归一化条件求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5、理解薛定谔方程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一维势垒中的应用结果、理解量子隧穿效应。 ------------------------------------------------------------------------------------------------------- 一、填空题 1、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启发下提出,具有一定能量E 和动量P 的实物粒子也具波动性,这种波称为(物质)波;其联系的波长λ和频率ν与粒子能量E 和动量P 的关系为(νh E =)、(λh p =)。德布罗意的假设,最先由(戴维 孙-革末)实验得到了证实。因此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征。 2、玻恩提出一种对物质波物理意义的解释,他认为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物质波的强度能够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 3、对物体任何性质的测量,都涉及到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对宏观世界来说,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微观客体来说,这种作用却是不能忽略。因此对微观客体的测量存在一个不确定关系。其中位置与动量不确定关系的表达式为(2 ≥???x p x );能量与时间不确定关系的表达式为(2 ≥???t E )。 4、薛定谔将(德布罗意公式)引入经典的波函数中,得到了一种既含有能量E 、动量P ,又含有时空座标的波函数),,,,,(P E t z y x ψ,这种波函数体现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的特征,因此在薛定谔建立的量子力学体系中,就将这种波函数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大学物理 第18章 光的干涉习题思考题的解答

习题 18-1.杨氏双缝的间距为mm 2.0,距离屏幕为m 1,求:(1)若第一到第四明纹距离为 mm 5.7,求入射光波长。(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A 6000,求相邻两明纹的间距。 解:(1)根据条纹间距的公式:m d D k x 0075.010 2134=???=?=?-λ λ 所以波长为: A 5000=λ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A 6000,相邻两明纹的间距: mm d D x 310210600014 10 =???==?--λ 18-2.图示为用双缝干涉来测定空气折射率n 的装置。实验前,在长度为l 的两个相同密封玻璃管内都充以一大气压的空气。现将上管中的空气逐渐抽去,(1)则光屏上的干涉条 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条纹移过N 条。计算空气的折射率. 解:(1)当上面的空气被抽去,它的光程减小,所以它将通过增加路程来弥补,所以条纹向下移动。 (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条纹移过N 条。 可列出:λN n l =-)(1 解得: 1+=l N n λ 18-3.在图示的光路中,S 为光源,透镜 1L 、2L 的焦距都为f , 求(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 (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 折射率为n 的玻璃, 那么该光 线与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 解:(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几何路程相同,介质相同,所以SaF 与光线SoF 光程差为0。 (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 折射率为n 的玻璃, 那么光程差为几何路程差与 介质折射率差的乘积,即 )(1-n l 18-4.在玻璃板(折射率为50.1)上有一层油膜(折射率为30.1)。已知对于波长为nm 500和nm 700的垂直入射光都发生反射相消,而这两波长之间没有别的波长光反射相消,求此油膜的厚度。 解:油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 ne ,由反射相消条件有 2ne=(2k+1)λ/2=(k+1/2)λ (k=0,1,2,…) ① 当λ1=5000A 时,有 2ne=(k 1+1/2)λ1=k 1λ1+2500 ②

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篇一: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整理归纳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和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 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 波和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 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 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 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 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 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 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 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 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05年)[1]。单位v/m s^- 1 传播方式和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 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 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 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 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 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 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 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 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 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 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 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 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 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波动

第十四章波动 14-1 一横波再沿绳子传播时得波动方程为[] 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1)求波得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2)求绳上质点振动时得最大速度;(3)分别画出t=1s 和t=2s 时得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画出x=1.0m 处质点得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得不同。 14-1 ()[]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 分析(1)已知波动方程(又称波函数)求波动的特征量(波速u 、频率ν、振幅A 及彼长 等),通常采用比较法。将已知的波动方程按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 ????+??? ??=0cos ?ωu x t A y μ书写,然后通过比较确定各特征量(式中前“-”、“+”的选取分别对应波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比较法思路清晰、求解简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讨论波动问题,要理解振动物理量与波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区分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的不同,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即dt dy v =;而波速是波线上质点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也称相位的传播速度、波形的传播速度或能量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介质不变,彼速保持恒定。(3)将不同时刻的t 值代人已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波形方程)(x y y =,从而作出波形图。而将确定的x 值代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该位置处质点的运动方程)(t y y =,从而作出振动图。 解(1)将已知波动方程表示为 ()()[] 115.25.2cos )20.0(--?-=s m x t s m y π 与一般表达式()[]0cos ?ω+-=x t A y 比较,可得 0,5.2,20.001=?==-?s m u m A 则 m v u Hz v 0.2,25.12====λπω (2)绳上质点的振动速度 ()()()[] 1115.25.2sin 5.0---?-?-==s m x t s s m dt dy v ππ 则1max 57.1-?=s m v (3) t=1s 和 t =2s 时的波形方程分别为 ()[]x m m y 115.2cos )20.0(--=ππ ()[] x m m y 125cos )20.0(--=ππ 波形图如图14-1(a )所示。 x =1.0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 t s m y 15.2cos )20.0(--=π 振动图线如图14-1(b )所示。 波形图与振动图虽在图形上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示某确定时刻波线上所有质点的位移情况,而后者则表示某确定位置的时间变化的情况。

大学物理A第十章 波函数

第十章波函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 10—1 A,B就是简谐波同一波线上两点,已知B点得相位比A点超前,且波长,波速,则两点 相距 ,频率为。() 10—2 A,B就是简谐波同一波线上两点,已知B点得相位比A点超前,且波长,波速,则两 点相距 .(1m ) 10—3 一列横波沿X正向传播,波速u=1m/s,波长λ=2m,已知在X=0.5m处振动表达式为Y=2cos t(SI),则其波函数为_______、(y=2cos(t-x+) (SI)) 10—4波源位于x轴得坐标原点,运动方程为,式中y得单位为m,t得单位为s,它所形成得波形以得速度沿x轴正向传播,则其波动方程为___ _____。() 10—5机械波得表达式为,则该波得周期为。() 10-6一平面简谐波得波动方程为,式中单位为SI制。则:(1)对于某一平衡位置,s与s时得相位差为;(2)对于同一时刻,离波源0。80m及0.30m两处得相位差为.(0、4π;π) 10—7 一列横波在x轴线上沿正向传播,在t1=0与t2 =0、5s时波形如图所示,设周期,波动方程 为. () 10-8某波线上有相距2.5cm得A、B两点,已知振动周期为2、0s,B点得振动落后于A点 得相位为π/6,则波长λ= ,波速u= 。(λ=0.3m,u=0。15m/s) 10-9一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u = 1m/s, ,已知在x =0.5m处振动表达式为(S I),则其波函数为___。() 10—10两波相干得充要条件就是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平行、相位相同或有恒定得相位差.) 10-11一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λ = 4m,T = 已知点得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点得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12 为两相干波源,其振幅相等,并发出波长为得简谐波,P点就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得

《大学物理学》机械波练习题

机械波部分-1 《大学物理学》机械波部分自主学习材料(解答) 一、选择题 10-1.图(a )表示0t =时的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b )为一质点的振动曲线,则图(a )中所表示的0x =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与图(b )所表示的振动的初相位分别为( C ) (A)均为2π; (B)均为 π-; (C)π 与 π-; (D)π-与π。 【提示:图(b ) 2 π- ,图(a ) 可见0x =则初相角为2 π】 10-2.机械波的表达式为0.05cos(60.06)y t x ππ=+,式中使用国际单位制,则( C ) (A)波长为5m ; (B)波速为1 10m s -?; (C)周期为 1 3秒; (D)波沿x 正方向传播。 【提示:利用2k πλ=知波长为1003λ= m ,利用u k ω=知波速为1 100u m s -=?,利用2T πω=知周期为1 3 T =秒,机械波的表达式中的“+”号知波沿x 负方向传播】 10-3.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角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 T t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D ) (A)cos[()]x y A t u ωπ=- +; (B)cos[()]2x y A t u π ω=--; (C)cos[()]2x y A t u π ω=+-; (D)cos[()]x y A t u ωπ=++。 【提示:可画出过一点时间的辅助波形, 可见在4 T t = 时刻,0x =处质点的振动 为由平衡位置向正方向振动,相位为2 π-, 那么回溯在0t =的时刻,相位应为π】 10-4.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两相干平面简谐波在P 点相遇,波在点1S 振动的初相就是1?,到P 点的距离就是1r 。波在点2S 振动的初相就是2?,到P 点的距离就是2r 。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点P 就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D ) (A)21r r k π-=; O O 1 S 2 S r

大学物理下册第三版课后答案18光的干涉

习题18 GG 上传 18-1.杨氏双缝的间距为mm 2.0,距离屏幕为m 1,求:(1)若第一级明纹距离为2.5mm ,求入射光波长。(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0A ,求相邻两明纹的间距。 解:(1)由L x k d λ= ,有:xd k L λ=,将0.2mm d =,1m L =,1 2.5mm x =,1k =代入,有:33 72.5100.210 5.0101 m λ---???= =?;即波长为:500nm λ=;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A 6000,相邻两明纹的间距:7 3 161030.210D x mm d λ--???===?。 18-2.图示为用双缝干涉来测定空气折射率n 的装置。实验前,在长度为l 的两个相同密封玻璃管内都充以一大气压的空气。现将上管中的空气逐渐抽去,(1)则光屏上的干涉条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条纹移过N 条。计算空气的折射率。 解:(1)当上面的空气被抽去,它的光程减小,所以它将 通过增加路程来弥补,条纹向下移动。 (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 条纹移过N 条,可列出:λN n l =-)(1 得:1+= l N n λ 。 18-3.在图示的光路中,S 为光源,透镜1L 、2L 的焦距都为f , 求(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折射率为n 的玻璃,那么该光线与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 解:(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几何路程相同,介质相同,透镜不改变光程,所以SaF 与光线SOF 光程差为0。 (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折射率为n 的玻璃,那么光程差为几何路程差与介质折射率差的乘积,即:(1)n l δ=-。 18-4.在玻璃板(折射率为50.1)上有一层油膜(折射率为30.1)。已知对于波长为nm 500和nm 700的垂直入射光都发生反射相消,而这两波长之间没有别的波长光反射相消,求此油膜的厚度。 解:因为油膜( 1.3n =油)在玻璃( 1.5n =玻)上,所以不考虑半波损失,由反射相消条件有:2(21) 122 n e k k λ =-= 油,,, 当12500700nm nm λλ==?????时,1122 2(21)22(21)2 n e k n e k λλ=? -=-??????油油?21 21217215k k λλ-==-, 因为12λλ<,所以12k k >,又因为1λ与2λ之间不存在'λ以满足' 2(21) 2 n e k λ=-油式, 即不存在21'k k k <<的情形,所以1k 、2k 应为连续整数,可得:14k =,23k =;

大学物理机械波习题思考题及答案

习题8 8-1.沿一平面简谐波的波线上,有相距2.0m 的两质点A 与B , B 点振动相位比A 点落后 6 π ,已知振动周期为2.0s ,求波长和波速。 解:根据题意,对于A 、B 两点,m x 26 12=?=-=?,π ???, 而m 242=??= ?λλ π ?x ,m/s 12== T u λ 8-2.已知一平面波沿x 轴正向传播,距坐标原点O 为1x 处P 点的振动式为)cos(?ω+=t A y ,波速为u ,求: (1)平面波的波动式; (2)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波动式又如何 解:(1)设平面波的波动式为0cos[]x y A t u ω?=-+(),则P 点的振动式为: 1 0cos[]P x y A t u ω?=- +(),与题设P 点的振动式cos()P y A t ω?=+比较, 有:1 0x u ω??= +,∴平面波的波动式为:1 cos[()]x x y A t u ω?-=- +;

(2)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同理,设平面波的波动式为: 0cos[]x y A t u ω?=++(),则P 点的振动式为: 1 0cos[]P x y A t u ω?=+ +(),与题设P 点的振动式cos()P y A t ω?=+比较, 有:1 0x u ω??=- +,∴平面波的波动式为:1 cos[()]x x y A t u ω?-=++。 8-3.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如图所示,已知A 点的振动规律为cos(2)y A t πν?=+,试写出: (1)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2)B 点的振动表达式(B 点位于A 点右方d 处)。 解:(1)仿照上题的思路,根据题意,设以O 点为原点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0cos[2]x y A t u πν?=++(),则A 点的振动 式:0cos[2]A l y A t u πν?-=++() 题设A 点的振动式cos(2)y A t πν?=+比较,有:02l u πν??= +,

大学物理学机械波练习题

《大学物理学》机械波部分自主学习材料(解答) 一、选择题 10-1.图(a )表示0t =时的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b )为一质点的振动曲线,则图(a )中所表示的0x =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与图(b )所表示的振动的初相位分别为( C ) (A )均为2π; (B )均为 π-; (C ) π 与π-; (D )2π -与2 π。 【提示:图(b )为振动曲线,用旋转矢量考虑初相角为 2 π- ,图(a )为波形图,可画出过一点时间的辅助波形, 可见0x =处质点的振动为由平衡位置跑向负方向, 则初相角为2 π】 10-2.机械波的表达式为0.05cos(60.06)y t x ππ=+,式中使用国际单位制,则( C ) (A )波长为5m ; (B )波速为1 10m s -?; (C )周期为 1 3秒; (D )波沿x 正方向传播。 【提示:利用2k πλ=知波长为1003λ= m ,利用u k ω=知波速为1 100u m s -=?,利用2T πω=知周期为1 3 T =秒,机械波的表达式中的“+”号知波沿x 负方向传播】 10-3.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角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 T t =时刻的波形如图 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D ) (A )cos[()]x y A t u ωπ=- +; (B )cos[()]2x y A t u π ω=--; (C )cos[()]2x y A t u π ω=+-; (D )cos[()]x y A t u ωπ=++。 【提示:可画出过一点时间的辅助波形, 可见在4 T t = 时刻,0x =处质点的振动 为由平衡位置向正方向振动,相位为2 π -, 那么回溯在0t =的时刻,相位应为π】 O O

大学物理习题机械振动机械波

机械振动机械波 一、选择题 1.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 )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x ,当时间2/T t =(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 (A )φωsin A v -=; (B )φωsin A v =; (C )φωcos A v -=; (D )φωcos A v =。 3.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 ? ? +=4cos πωt A x 。在4 T t =(T 为周期)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 (A )2221ωA - ; (B )2221 ωA ; (C )232 1 ωA - ; (D )2321ωA 。 4.已知两个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1x 的位相比2x 的位相 (A )落后2π; (B )超前2π ; (C )落后π; (D )超前π。 5.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 ?? +?=-ππ312cos 10 42 t x (SI )。从0=t 时刻 起,到质点位置在cm x 2-=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s 8/1; (B )s 4/1; (C )s 2/1; (D )s 3/1。

6.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幅为 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 ,且向x 轴的正方向运 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7.一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此振动的周期为 (A )s 12; (B )s 10; (C )s 14; (D )s 11。 8.一简谐振动在某一瞬时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机械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9.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已知此振子势能的最大值为1600J 。当振子处于最大位移的1/4时,此时的动能大小为 (A )250J ; (B )750J ; (C )1500J ; (D ) 1000J 。 10.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振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A )ν; (B )ν2 ; (C )ν4; (D ) 2 ν。 1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已知振动周期为T ,则其振动动能变化的周期是 (A )T /4; (B )T/2; (C )T ; (D )2T 。 12.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振幅均为A 的简谐振动合成后,振幅仍为A ,则这两个振 动的相位差为 (A )π/3; (B )π/3; (C )2π/3; (D )5π/6。 13.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bx at A y -=cos ,(a 、b 为正值),则 · · · · (A ) (B ) (C ) (D ) 图 5

大学物理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讲课稿

§4-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振动与波动 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波动是简谐波! 简谐波:波源以及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简谐振动。任何复杂的波都可看成是若干个简谐波的叠加。 对平面简谐波,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但同一时刻各质点的振动状态不同。需要定量地描述出每个质点的振动状态。 波线是一组垂直于波面的平行射线,可选用其中一根波线为代表来研究平面简谐波的传播规律。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设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沿 x 轴正向传播,在此波线上任取一参考点为坐标原点 参考点原点的振动方程为 ()00cos y A t ω?=+ 任取一点 P ,其坐标为 x ,P 点如何振动? A 和 ω 与原点的振动相同,相位呢?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相位依次落后,波每向前传播 λ 的距离,相位落后 2π 现在,O 点的振动要传到 P 点,需要向前传播的距离为 x ,因而 P 点的相 位比 O 点落后 22x x π πλλ = P 点的振动方程为 区别 联系 振动研究一个质点的运动。 波动研究大量有联系的质点振动的集体表现。 振动是波动的根源。 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x

02cos P y A t x πω?λ? ?=+- ?? ? 由于 P 点的任意性,上式给出了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质点的振动情况,将下标去掉 02cos y A t x πω?λ? ?=+- ?? ? 就是沿 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如果波沿 x 轴的负向传播,P 点的相位将比 O 点的振动相位超前2x π λ 沿 x 轴负向传播的波动方程为 02cos y A t x πω?λ??=++ ??? 利用 2ωπν=, u λν= 沿 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又可写为 02cos y A t x πω?λ??=-+ ??? 02cos A t x u πνω??? =-+ ??? 0cos x A t u ω??? ??=-+ ??????? 即 0cos x y A t u ω??? ??=-+ ??????? 原点的振动状态传到 P 点所需要的时间 x t u ?= P 点在 t 时刻重复原点在 x t u ?? - ??? 时刻的振动状态 波动方程也常写为 x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光的干涉习题册答案

班级 _____________ 号 ______________ :生名 ____________ 光的干涉(一) 1.用某单色光作杨氏双缝实验,双缝间距为 0.6mm ,在离双缝 2.5m 处的屏上出现干涉条纹,现测得相邻明纹间的距离为 2.27mm , 则该单色光的波长是:(A) D - 色 X = — 9 d (A)5448? (B)2724? (C)7000? (D)10960?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入,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 涉条纹,如果屏上P 点是第一级暗条纹的中心位置,则 S 1, S 2至P 点的光程差δ =r 2— r 1为(D ) (A) λ (B)3 λ /2 λ为5000?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则中央明纹到第三级明纹的距 (A) 0.750mm (B) 2.625mm (C) 1.125mm (D) 0.563mm 4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若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d ,双缝到 P 光屏的距离为D ,则屏上的P 点为第八级明条纹位置,今把双缝之 间的 距离缩小为d ',则P 点为第四级明条纹位置:那么 d ' /d=1 , S 2 若d=0.1mm , D=1m , P 点距屏中心 O 的距离为4cm ,则入射光波长 3在双缝实验中,两缝相距 2mm ,双缝到屏距离约1.5m ,现用 离是:(C ) X= k D d 为 500nm o x=k D 「k D (C)5 λ /2 (D) λ /2

5在双缝实验中,用厚度为6 μ m 的云母片,覆盖其中一条缝,从 而使原中央明纹位置变为第七级明纹,若入射光波长为5000?,贝S 云 6.用折射率n=1?5的透明膜覆盖在一单缝上,双缝间距d=0.5mm , D=2.5m ,当用λ =5000?光垂直照射双缝,观察到屏上第五级明纹移 到未盖薄膜时的中央明纹位置,求: (1) 膜的厚度及第10级干涉明纹的宽度; (2) 放置膜后,零级明纹和它的上下方第一级明纹的位置分别在 何 处? 解,(1)由于条纹移动5条,故有:「? = (n-1)e = 5? (n 1) 5 10 “ (2)设置放膜后,屏幕下方第五级明纹移到原中央明纹 处,则 置放膜后的零级明纹移到原来上方第五级明纹处。 X 0'=X 5=5D λd=1.25cm 则置放膜后,上、下方一级明纹位置分别为 X 1'=X 6=6D λd=1.5cm , X '-1=X 4=4D λd=1.0Cm 设置放膜后,屏幕上方第五级明纹移到原中央明纹处, 则置放膜后的零级明纹移到原来下方第五级明纹处。 5D - 1.25 10 2m d 则置放膜后,上、下方一级明纹位置分别为 +1 级 D 2 X I = Xd= 4 λ = 一1.00汉 10 m 1 d 第10级明纹宽度:“=D d 2.5 10 3m

大学物理A第十章 波函数

第十章 波函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 10-1 A,B 是简谐波同一波线上两点,已知B 点的相位比A 点超前2π,且波长4m λ=,波速 2u m s =,则两点相距 ,频率为 。(1,12m Hz ) 10-2 A,B 是简谐波同一波线上两点,已知B 点的相位比A 点超前2π,且波长4m λ=,波速 2u m s =,则两点相距 。(1m ) 10-3 一列横波沿X 正向传播,波速u=1m/s,波长λ=2m,已知在X=0.5m 处振动表达 式为Y=2cos πt(SI),则其波函数为_______.( y=2cos(πt-πx+ 2 π ) (SI )) 10-4波源位于x 轴的坐标原点,运动方程为t y π240cos 100.43 -?=,式中y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它所形成的波形以 1 s m 30-? 的速度沿x 轴正向传播,则其波动方程为___ _____。 ())(8240cos(100.43 m x t y ππ-?=-) 10-5机械波的表达式为()()0.05cos 60.06y t x m ππ=+,则该波的周期为 。(13s ) 10-6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2 4cos(08.0x t y ππ-=,式中单位为SI 制 。则:(1)对于某一平衡位置,2=t s 与1.2=t s 时的相位差为 ;(2)对于同一时刻,离波源0.80 m 及0.30 m 两处的相位差为 。(0.4 π;π) 10-7 一列横波在x 轴线上沿正向传播,在t 1=0和t 2=0.5s 时波形如图所示,设周期12t t T ->,波动方程为 。 ()4 2 cos(2.0x t y ππ π- + =) 10-8 某波线上有相距2.5cm 的A 、B 两点,已知振动周期为2.0s ,B 点的振动落后于A 点的相位为π/6,则波长λ = ,波速u = 。(λ=0.3m ,u=0.15m/s ) 10-9一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u = 1m/s, ,已知在 x = 0.5m 处振动表达式为t y πcos 5=(SI) , o 2 4 2 .0m y /m x /01=t s 5.02=t

大学物理学》光的干涉练习题马解答

《大学物理学》光的干涉学习材料(解答) 一、选择题: 1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中心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D ) (A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提示:画出光路,找出'S 到光屏的光路相等位置】 11-2.如图所示,折射率为2n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折射率分别为1n 和3n ,且12n n <,23n n >,若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薄膜上,则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B (A )22n e ; (B )22/2n e λ-; (C )22n e λ-; (D )222/2n e λn -。 【提示:上表面反射有半波损失,下表面反射没有半波损失】 11-3.两个直径相差甚微的圆柱体夹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构成 空气劈尖, 如图所示,单色光垂直照射,可看到等厚干涉条纹,如果将两个圆柱 之间的距离L 拉大,则L 范围内的干涉条纹( C ) (A )数目增加,间距不变; (B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 (C )数目不变,间距变大; (D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提示:两个圆柱之间的距离拉大,空气劈尖夹角减小,条纹变疏,但同时距离L 也变大,考虑到两圆柱的高度差不变,所以条纹数目不变】 S S 3 n

4.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试验,如果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D )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蓝光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 )不产生干涉条纹。 【提示:不满足干涉条件,红光和蓝光不相干】 5.如图所示,用波长600λ=nm 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在光屏P 处产生第五级明纹极大,现将折射率n =1.5 央明纹极大的位置,则此玻璃片厚度为( B ) (A )5.0×10-4cm ; (B )6.0×10-4cm ; (C )7.0×10-4cm ; (D )8.0×10-4cm 。 【提示:光在玻璃内多走的光程应为5λ,即(n -1)d =5λ,可得d 】 11-14.如图所示,用波长480λ=nm 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其中一条缝用折射率n =1.4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其上,另一条缝用折射率n =1.7的同样厚度的薄透明玻璃片覆盖,则覆盖玻璃片前的中央明纹极大位置现变成了第五级明纹极大,则此玻璃片厚度为( C ) (A )3.4 μm ; (B )6.0 μm ; (C )8.0 μm ; (D )12 μm 。 【提示:两光在玻璃内的光程差应为5λ,即(n 2-1)d -(n 1-1)d =5λ,可得d 】 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B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提示:根据公式'd x d λ?= 判断】 8.将双缝干涉实验放在水中进行,和空气中的实验相比,相邻明纹间距将( B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干涉条纹消失。 【提示:由/n n λλ=,知在水中光波长变短】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 B ) (A )向下移动,且间距不变;(B )向上移动,且间距不变;

大学物理13章光的干涉习题答案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13章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13章习题答案 13—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的间距为mm 5.0,照亮狭缝S 的光源是汞弧灯加上绿色滤光片。在m 5.2远处的屏幕上出现干涉条纹,测得相邻两明条纹中心的距离为mm 2。试计算入射光的波长。 解:已知条纹间距32210-==?x mm m ?,缝宽4 05510-==?d .mm m ,缝离屏的距离25=D .m =D x d ?λ ∴ 43751021041025 ---?==??=?d x m D .λ? 13—8用很薄的云母片(58.1=n )覆盖在双缝实验中的一条缝上,这时屏幕上的零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的第七级明条纹的位置上,如果入射光波长为nm 550,试问此云母片的厚度为多少? 解: 设云母片厚度为e ,则由云母片引起的光程差为 e n e ne )1(-=-=δ 按题意 λδ7= ∴ 610 106.61 58.1105500717--?=-??=-=n e λm 6.6=m μ 13—9 用包含两种波长成分的复色光做双缝实验,其中一种波长nm 5501=λ。已知双缝间距为mm 6.0,屏和缝的距离为m 2.1,求屏上1λ的第三级明条纹中心位置。已知在屏上1λ的第六级明条纹和未知波长光的第五级明条纹重合,求未知光的波长。 解:屏上1λ的三级明纹中心的位置 m 103.31055010 6.02.133933---?=????==λd D k x 依题意屏上1λ的第六级明条纹和波长为λ的第五级明条纹重合于x 处 则有 λλd D k d D k x 516== 即 λλ516k k = m 106.6105505 679156--?=??==λλk k 13—10平板玻璃(5.1=n )表面上的一层水(33.1=n )薄膜被垂直入射的光束照射,光束中的光波波长可变。当波长连续变化时,反射强度从nm 500=λ时的最小变到nm 750=λ时的同级最大,求膜的厚度。 习题13-10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