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4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1.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已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普遍被人认同。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这种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D.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

2.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4.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

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

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因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6.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 中国广大民众

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7.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

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C.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8.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

中国、日本等“五极”。此说法说明当时()

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已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C.欣盟势力迅速提高

D.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9.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

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0.《诗经》记载:周成王在祭天时,曾告诚农官率领农民播种百谷,开垦私田,大家一起来耕作,万人成对在田间。据此可知此时()

A.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B.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颜临瓦解

C.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D.集体劳动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11.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

B.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

C.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

D.造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

12.唐太宗重申三省制,凡军国大事,由中书舍人各抒已见,并且署名。,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

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据此可知,唐太宗这一做法()

A减少了决策失误 B.加强了君权剥夺了相权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中书门下的职权

13.影响表2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经济格局变化

C.王朝力量强弱

D.疆域面积大小

14.自隋唐建立二省六部制以来,六部尚书的品秩一般是正三品,侍郎是正四品;明初改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明初官秩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

C.内阁制度的实施

D.加强皇权的必然选择

15.1872-1890年间,我国洋纱进口量增长20.6倍,同一时期的洋布进口量增长27%。这反映了此时()

A洋布的质量较差市场销售不畅 B.民族机器织布业发展迅速洋紗需求增多

C传统织布业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众抵制洋布的倾销

16.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17. 表3为1900-1910年中国钢铁产量及增长率变化表,据此可知,此时()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长足进步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C.政策调整促进了钢铁业发展

D.钢铁业增长最为迅速

18.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的陈独秀认为()

A.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

B.资产阶级民主政洽具有局限性

C.政治斗争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D.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19.1922年11月,中国不理会比利时政府的反对,断然废止中比条约;1923年3月,中方向日本提出照会,宣告二十一条无效。据此可知()

A.袁世凯政府收回了大量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B.北洋政府采取了一些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动

C.广州国民政府积极努力收复部分国家主权

D.一战后列强出现严重的危机主动对华让步

20.1938年7月,日本制定出“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其中包括“促使中国军队投降,加以笼络,使其归顺,并发挥其反蒋反共意识”,“尽力把民族矛引向主义的对立”。据此可知,日本的主要意图是()

A.诱导国民政府尽快投降

B.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C.尽快消灭敌后抗日力量

D.执行速战速决的策略

21.表4是1958—196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征购量和出口量。(单位:万吨)根据表4所列状况可以推知我国粮食()

A.出口量变化有利于买进西方工业设备

B.征购量变化有助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

C.出口量变化加剧了经济困难的程度

D.总产量变化促进了农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2.下列是中苏中俄不同时期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见的图片。这两次会见表明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基于国际形势变化改变和平政策

23.希腊文的“公民”( Polites)一词由城邦( Polis)一词衍生而来,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古希腊城邦不允许公民只顾私人事务,不顾城邦。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城邦整体利益高于切

B.抑制公民的权利意识

C保障民主作为最终目标 D.法律维护所有人利益

24.公元12世纪前后,罗马法从意大利复兴,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国,欧洲不少国家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热潮。罗马法得以的复兴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新航路开辟的需要

D.文艺复兴的推动

25.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城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A.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B.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C.“信仰得救"思想深人人心

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2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查理一世兵败被俘受审,克伦威尔在特别法庭宣告他的罪名为叛国,因为他只被“赋予有限的权威,而径自扩大为“无限的权威”。这反映出()

A英国历史上曾经限制过国王的权力 B.查理一世镇压苏格兰起义遭致民众反对

C.查理一世卖国求荣损害了英国利益

D.克伦威尔试图夺取权利准备就任护国主

27.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同时存在且可不隶属,州法院拥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这种司法体系突出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B.集体负责制

C.联邦制原则

D.共和制原则

28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不是内阁成员,总统与内阁是两个机构,并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些规定表明当时()

A.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

B.法英两国的政体相似

C.法美两国的政体基本相同

D.法国实行总统制政体

29.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设的一幅宜传画—《工厂的烟雾苏维埃祖国的呼

吸》。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A.重视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B.重点发展人民生活必需品

C.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宗旨

D.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中心

30.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一只掺了黄沙的香馍馍,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朵血玫瑰。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各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B.发达国家处于更为有利地位

C.导致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

D.避了各国多数民众的反对

第Ⅱ卷

(31题15分,32题为10分,33题9分,34题6分;合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9分)

32.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析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9分)

34.分别用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简要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6分)

历史答案

(答案仅做参考,考生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01—10 CDBBA CCBCD 11—20 D ABAC DCABB

21—30 CBABC ADAD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32.【答案】(1)民族致命伤指不明白军事失败的原因。

原因: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未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3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析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6分)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腐之风盛行。经济:扼杀社会创造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文:钳制思想,摧残文化,阻碍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5.分别用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简要解读列强侵华的影响?(4分)

近代化史观: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全球史观: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周 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 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地方的相对独立性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2、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 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3、伏尔泰说:“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 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 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下列关于英国栽培“椰子”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B.颁布《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权利法案》之后,又通过一系列法律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 4、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 融保护局局长。但国会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认为奥巴马该行为属越权行为的依据是()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国会B.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任职 C.总统任命政府官员须参议院批准D.总统无权提名并直接任命政府高官 5、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 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6、中国近代一整体军事战略部署方案说:“先定三湘(湖南),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关系 ( ) A.西周的分封制 B.西周的宗法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A.三哥 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5.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6.下图是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建立的两种政治制度,它们分别是 (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和三省六部制 7.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 B.商汤 C.周武 D.秦皇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文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 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 强化血缘宗法 B. 维护尊卑关系 C. 凸显宗教信仰 D. 加强文化认同 2.“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 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 宗法制 B. 皇帝制 C. 世官制 D. 察举制 3.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投士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 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A. 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B. 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士 C.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D.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4.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 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 A. 强化了天子权力 B. 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 C. 降低了女性地位 D. 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 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承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 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6.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这反 映出秦朝() A. 实行依法治国 B. 百官胆小怕事 C. 皇帝独裁专断 D. 行政机构缺失 7.(2018?河南郑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 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 A. 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B. 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 C. 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 D. 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 8.在中华帝国的大多数时候,都存在着皇权与政府约略两分的格局,当政府权力威胁到皇权时,君主往 往会在左右近臣中另觅助手,另外组建一套班子以此限制政府权力。下列选项体现这种两分格局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汉朝时期的内外朝制度 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 宋朝二府三司制 9.如图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有可能出现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10.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 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A. 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 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1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 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12.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 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这表明古希腊() A. 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于其他一切 B.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C. 雅典公民没有个人自由缺乏个性 D.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13.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 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 A. 强调法律至上 B. 维护公民平等 C. 追求司法公正 D. 蕴涵人文主义 14.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 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A. 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B. 新贵族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 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 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 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 A. 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 B. 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 C. 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 D. 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 16.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 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 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B. 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 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 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17.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 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 B. 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 C. 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 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 18.1911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组建时,革命军所用的旗帜,湖北方面是共进会的“十八星旗”,南京方 面是自制的“五色旗”、广东方面是“青天白日旗”。这反映出() A. 革命军內部缺乏权威领导 B. 全国的革命形势如火燎原 C. 清王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D. 革命党人防止袁世凯夺权 19.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 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20.1945年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有学者指出这个通常被称为“双 十协定”的文件并不具有“协定”的性质,其实称“会谈纪要”更为准确,这是因为() A. 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 B. 国共实力悬殊地位不平等 C. 美苏暗中支持国民党 D. 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21.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 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A. 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 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 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2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 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 1.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B.体现了治国思想进步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汉唐中国遵循古代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叠合的理想形态,在中国与四邻的关系中,形成一个多重同心圆网络,中国居于中央,编织列国于四周。这一网络的形成根源于() A.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B.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册封朝贡制度形成 4.魏晋时期,佛教人士被斥责剃发出家,抛妻弃子,枉顾伦孝。佛教辩解僧尼出家并非背弃伦常孝悌,而是践行更伟大的道义,取得更卓越的成就来为家族争光。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传统观念遭到颠覆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 C.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D.三教合流趋势愈发明显 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4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1.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已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普遍被人认同。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这种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D.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 2.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4.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 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 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因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 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对晋悼公所说的一段话:“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能够反映当时 A.传统礼乐制度逐渐瓦解B.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 C.法家治国理念渐受推崇D.出现百家争鸣文化景象 2. 宪法通过时,“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B.体现出资产阶级斗争的软弱性C.是主要政治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D.反思了大革命过于激进的缺点 3. 袁刚在《国会与辛亥革命》一书中说道:“辛亥革命政权转移(清朝政权向民国的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这表明中华民国建立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A.实行渐进性改良B.照搬西方的经验C.以暴力革命实现 D.谈判与法制结合 4.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在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强调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提下,强调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在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关系上,强调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农民的利益……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强调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表明我国 A.有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B.摆脱了苏联模式困扰C.社会主义建设要综合平衡、利益兼顾D.完成了社会主义过渡

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答案

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适应性月考试 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解析】 24.从材料可以得出礼字的解释和代表最早的摆放祭祀器皿,说明是遵循祭祀仪式向上天祈福,故选C;其他答案和材料无关,均排除。 25.材料中的两段文字分别表达废除异姓诸侯王的必然和分封同姓王的必然,所以最后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故选B;A不符合史实,C中“已经”是错误表达,D不符合材料和史实,均排除。 26.材料表达宋朝话本的兴起,属于世俗文学,兴起原因是市镇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壮大,故选A;其他答案不符合,均排除。 27.依据材料无法判断中国处于出超,也看不到传统手工业转型,欧洲进口茶叶数量剧增无法得出,故选D。 28.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近代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设立,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维新变法运动,材料没有显示掌控地方行政司法和经济等职权,但材料中的规定可以初步体现法治精神和市场经济原则,故选B。 29.依据材料,课本编写采用全球史观,但是不能理解为被民众广泛的接受和认同,D排除; A、C两项和材料无关,故选B。 30.材料考核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三三制”原则的目的,B、C两项的史实不符合,排除; D项和材料无关,故选A。

31.材料显示多种多角度史料纪念抗日战争,是为了多种信息相互印证战争的真实性,故选B;其他答案和材料无关,无法印证,均排除。 32.材料内容是盗窃罪的具体规定,维护私有财产权益,和生产积极性无关,也不是只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无法得出形成了系统的法律制度,故选D。 33.依据材料时间和内容,此时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商业快速发展,对职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故选D;其他答案时间不符合,均排除。 34.材料显示1930年贸易战后全球经济下行,所以战后建立全球新贸易规则是必然,故选C;其他答案和材料无关,均排除。 35.材料和作品体现的是立体主义画派,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一)必考题(共7小题,共135分) 41.(25分) (1)(12分)唐朝:限制富贵田产,保障贫民授田;调整和减免贫民的税役;对贫民进行生产救助救济;发动民间多项救济活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孙中山: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鼓励并控制私人资本,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注重防止贫富分化的产生;抵制外国资本侵略剥削,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富强。(6分,每点2分) (2)(8分)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民主革命任务的需求;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探索和认识;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学习和深入反思;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需要。(每点2分) (3)(5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救济贫民、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动力;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幸福的重要措施;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救济扶贫体制;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要加强政府职能,严惩贪污腐败,防止资源垄断。(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5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诸子百家学说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其中主张“尚贤”治国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位卑未敢忘有优国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佛教 4.欧洲史学的源头在 A.古希腊B.罗马C.拜占庭D.俄罗斯 5.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战争和地区冲突B.宗教或部族矛盾 C.自然灾害的发生D.国际人才的交流 6.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A.土耳其人B.阿拉伯人C.印度人D.突厥人 7.南宋时期,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这与哪条商路有关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草原丝绸之路D.西南丝绸之路 8.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

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 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 9.下面是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A.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不断加深B.民族意识随列强侵略的加剧得到强化C.国人追求民主的观念持续更新D.国人探索向西方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10.下列对文化传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D.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继承 11.如果要研究距今约5000 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长江下游的历史,可选择 A.良渚古城遗址B.姜寨遗址C.龙山文化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已经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原始居民是 A.仰韶文化的居民B.河姆渡文化的居民 C.大汶口文化的居民D.龙山文化的居民 13.下列研究东北地区远古社会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应是 A.二人转唱词B.红山文化牛梁河遗迹

云南省民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 命题人:审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 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 1.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男耕女织D.机械化生产 2.明朝中后期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A.出现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礼器 B.开始出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C.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3.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商朝人善于经商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4.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有() ①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②日中为市、市坊分开③出现早市、夜市昼夜相连的现象④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成为当时著名的商业名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中,最能够形象地反映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生活情景的是() A.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B.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C.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D.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6.1876年,世界博览会在美国费城举行,清朝官员李圭参加会议回来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据其主张判断李圭应属于当时的()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 下表显示的是清朝“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拨派给公共工程局的部分款项,该款项主要用于履行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 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茶叶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宁波、上海 B.杭州、福州 C.厦门、重庆 D.苏州、广州 3.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4. 《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由此判断 A.国民政府依然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B.中共坚持持久战与全面抗战路线 C.日本法西斯全面扫荡敌后根据地 D.国民政府曾期待国际力量的援助 5. 某学生研究发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我们不是同党而是同行”是某影视剧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我们不是同党而是同行”的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D.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6.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C.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7.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8. 某学者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 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 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D.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2. “生民”一词,在先秦时保留最多的是儒家典籍,而在同作为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那里,“生民”政治思想对于构建他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无所帮助,甚至和他的政治理念相冲突。两者 对待“生民”态度的分歧 A.源于政治选择的差异B.反映出思想家所属阶层的不同 C.体现了文化间的对立D.表明先秦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 3. 先秦时期,农事活动的周期催生了一年四季的“四时”观念,国家根据“四时”观念指导、安 排农事活动,甚至政治行为也要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做出让步,接受四时节律的制约, “以时序政”“依时行政”。由此可知,“四时”观念() A.限制了先秦君主的集权统治B.影响了早期国家的政治塑造 C.起源于顺应自然的哲学传统D.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 4. 学者认为,西汉中期,循吏群体在发展壮大。循吏在地方行政中以德治为本,坚持“教化 而后诛罚”的原则,对无孝义者“以礼让化之”,让其“感悟自革”。循吏的行政实践() A.促成儒学取得正统地位B.体现了儒表法里的特征 C.适应国家治理方式调整D.推动了宗族势力的发展 5. 《史记·平准书》记载:“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盘,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 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总其原,一其价。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郡不出铁者,置小 铁官,便属在所县。”这体现出西汉()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国家积极干预经济 C.官营作坊得到发展D.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6.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异于 秦始皇无几矣”,但“能尊先王之道……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作者对汉武帝的评价() A.肯定其雄主形象以挽时局B.忽略客观效果具有片面性 C.说明其治国方略变化的必要性D.体现汉承秦制带来的弊端 7. 如图为著名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对比的示意图。这反映出()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8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 性月考卷(八)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 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尚书》记载,商王小乙在位的时候,曾让儿子武丁到民间去锻炼,武丁“有所劳苦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甚至在位的时候,就将王位传给了武丁。由此可知商朝 A.对官员有一定的培养机制 B.重视培养继承者的执政能力 C.朴素的民本思想已经出现 D.王位的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 25.范晔的《后汉书》中载有:“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严重 B.统治存在隐患 C.社会动荡不安 D.豪强控制地方 26.据考古发现,唐朝壁画的内容一般都是仪仗、侍女、宴乐、内官;宋辽金时期的壁画则多描绘日常生活与娱乐场景。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绘画风格的转变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7.利玛窦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时说:“中国人中也有德高望重之士著书立说,但多为伦理方面的,并非科学的著述,而是根据《四书》中的名言发挥申述。此书尤受懦者重视,其书体积较西塞罗的《书信集》还小,但注释它的书籍却汗牛充栋。”该言论意在 A.否定中国文化的实用价值 B.介绍中国古代的选官标准 C.说明孔子言论的巨大影响 D.陈述中国古代的治学特点 28.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相继离世,外媒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内容多落在描述宫中势力相互争斗的矛盾以及别国与中国的外交矛盾,尽量免去或弱化自己国家对中国的行为,强调自己客观的身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列强 A.日益关注中国政局 B.占据新闻报道优势 C.在华利益错综复杂 D.对华控制逐渐削弱 29.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纷纷组党结社。北京城里“会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星期之日,湖广会馆、织云公所等处无不开会,有身兼数职者匆匆画到即去,谓吾尚数会须赴也。”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革命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政党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中华民国政府成分复杂 30.据统计,1938年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37人。1940年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强烈要求增加兵力”;日军在汇报中国战场形势时提出:考虑1941年“从华中调约两个师团到华北”。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敌后战场发挥重要怍用 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C.国民党反共倾向的增长 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1.根据1979- 1982年全国自销机构及零售额的统计情况可知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下期高2024届7月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山东泰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农人除草图》(摹本)画像石中所刻画的禾稼,像是在茁壮成长的高粱苗。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 2.公元659年,政府组织名医儒臣对地域内所产药物进行实际普查,重新编修本草,编成了一部涵盖药物八百多种、图文并茂的药物学著作。这一著作是()A.《黄帝内经》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3.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4.据记载,面对疾病和瘟疫,清朝前期除了采取一般性的安置病人、施医舍药、隔离防控等措施外,一些官员和朝廷大臣还会通过刊刻文书的方式,来帮助更多民众隔离、预防或治疗疾病。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A.中医治疗瘟疫的技术已比较成熟B.政府重视医疗卫生与疫病防治 C.地方官员在防疫中发挥主导作用D.医学进步能有效控制疫病传播 5.如表为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造成英国发 德国英国美国 1880—1890 年 2.9 2.2 4.1 1890—1900 年 3.4 3.4 3.8 1900—1913 年 3.0 1.5 3.9 A.国内煤炭资源枯竭B.政府依赖殖民地的掠夺 C.民族民主运动兴起D.美德崛起抢占了市场 6.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下列表格是19世纪50年代英国现有纺织厂的情况,对以下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 试题 一、单选题 1.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D.强化诸侯的归从意识 2.依汉律,夫死未葬即改嫁者,罪当“弃市”。时有一女,夫死未葬而遵父母之命改嫁,董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与坐罪”,这成为“春秋决狱”的典例之一。该案例表明 A.法律开始具有人文情怀B.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判决 C.汉律保护底层民众利益D.法律丧失公平公正原则 3.宋代思想学术之活跃,为春秋战国以来所仅见,不仅超过汉唐,且为明清所不及。士大夫们以天下己任.可以按照自己的治国理念指斥朝政.批评皇帝,几乎无所顾忌。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统治者的治国策略B.社会危机严重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商品经济繁荣 4.后湖黄册库是中国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位于南京后湖(今玄武湖)中的群岛上。从1391—1642年的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朝后期,玄武湖黄册库房已达到667间,黄册多达153万多本,同时藏有全国丈量土地绘制的鱼鳞图册。这说明明朝户籍赋役管理中 ①统一集中管理政府户籍赋役档案 ①有效限制了全国土地兼并和买卖 ①取消了中国沿用两千年的人头税

①有利于土地户籍赋役记录的统一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C.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D.冲击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6.1924年8月,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训词中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如果这种基础不能巩固,我们的革命便要失败。"这一观点 A.催生了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兴起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C.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7.1942年蒋介石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做出妥协。1944年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拟《战后世界和平书》提出,非轴心国的殖民地应限子若干年内必须取得自主与独立,这影响了盟国对战后殖民地的处置。这些外交行动 A.彰显中国综合国力提升B.奠定中国“五常”的国际地位 C.直接影响了抗战的结果D.体现中国寻求大国地位的努力8.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国内高等教育进行文理分校、理工分院的改革调整,使高等院校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到1952年底,全国有工业院校47所,农林院校33所,师范院校34所,医学院32所。这次改革调整() A.改变了中国义务教育落后的面貌B.重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9.据统计,古风时期的希腊共有大大小小的城邦1000多个,大多数城邦实行寡头政治,也有少数实行君主政体,实行民主政治的城邦以雅典卫代表,所占比例并不大。据此说明这一时期的希腊 A.属于君主专制国家B.直接民主的盛行 C.中央集权趋于强化D.政体具有多样性 10.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田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并愈演愈烈,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这反映了 A.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B.工业革命改变了民众的饮食结构C.工业化改变了食物的来源途径D.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

[首发]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发]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最新】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 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08年3月26日,媒体报道:近些年,不断有坟墓修建在古老的元谋人遗址上,元谋人遗址纪念碑已被数十坟堆“包围”。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你认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A.元谋县是著名的风景区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C.元谋人遗址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D.中国是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3.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遗址B.化石、遗址C.遗物、记载D.传说、记载4.如下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5.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最新】)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炎帝部落 D.黄帝部落 6.今天海内外华人多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B.炎帝C.黄帝和炎帝D.黄帝和蚩尤

7.“大禹治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下列关于“大禹”及“大禹治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 B.大禹最早创立禅让制 C.大禹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D.大禹治水的故事传递了人们对大禹的尊敬爱戴之情 8.很多小孩子会背诵《三字经》。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告诉他们,夏朝实行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选举制 9.有同学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做了如下整理,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统治残暴 B.外族进攻 C.内部纷争 D.天灾人祸 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1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2.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13.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 A.尧、舜、禹时期B.夏、商、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1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B.有了确切纪年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 D.奴隶的辛勤劳动 2、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 D.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3、《管子·权修》言:“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上述主张( ) A.强调儒家伦理的重要 B.彰显外儒内法的精神 C.推动法家学派的兴起 D.带有礼法并用的色彩 4、今甘肃河西地区的沙漠带西沙窝曾是绿洲,在西汉时是防御匈奴、置戍屯田的前线。考古发现该地分布着大量汉代时期的耕地、沟渠遗迹,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据此可知,西沙窝遗址( ) A.见证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兴衰 B.是研究中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史料 C.为研究边疆开发两面性提供证据 D.是西汉开始经略西北的重要标志 5、东汉王充在其《论衡雷虚》中指出:“正月阳动,故正月始雷;五月阳盛,故五月雷迅;秋冬阳衰,故秋冬雷潜。”明确反对“夏秋之雷为天大怒,正月之雷为天小怒”的说法。这些认识( ) A.有利于加深对自然的了解 B.为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C.主要针对佛教的广泛传播 D.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6、北魏时期,有人作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