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聿铭香山饭店

贝聿铭香山饭店

贝聿铭香山饭店
贝聿铭香山饭店

贝聿铭香山饭店

2008-10-18 01:19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而此时,中国与世界现代建筑基本隔绝了30年,中国建筑师们面临着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特色的集体困惑。中国建筑界在经过深刻的反思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建筑舞台。一位负有国际盛名的华裔建筑师,引起注意——他就是贝聿铭。

1978年,旅居海外43年的贝聿铭,应邀回到祖国,做了一次重要的考察。1979年,他又先后6次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最终设计了一座建筑的文化坐标——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我在江南走了一遍,扬州,南京,苏州到处去看了,然后起首画。”这是一座试验性建筑,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这座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但并没有视觉的庞然,建筑师结合地形,巧妙地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形体错动挪让,在造型上获得了园林建筑的性格。

作为一个多产的建筑师,在他的事务所里,只有两座建筑模型,一座是为他赢得世界级建筑大师声誉的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另一座便是他偏爱的香山饭店。

阅读香山饭店,是阅读一个国际建筑大师处理设计任务的文化态度;阅读香山饭店,像读一首建筑师用青砖填写在粉墙上的《忆江南》。

阅读香山饭店,是阅读一个国际建筑大师处理设计任务的文化态度。

简洁的屋顶,将传统建筑马头墙的轮廓,羽化出现代建筑的几何造型。主入口的立面,在对称中求得非对称的均衡。

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轴线上。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

窗,是建筑师悬挂景色的画框。阳光,静静地洒落在“四季厅”大堂内。假山池水,青竹芭蕉,恍若江南。不由使人联想,建筑师的笔曾在此做过回忆性的短暂停留……

中庭的大堂,更像一个室内的庭院。午后的阳光投映在江南的粉墙。那份被岁月划伤的回忆,穿过温暖的阳光,穿过海棠花窗,穿过月洞门,投映在建筑师梦牵魂绕的江南……

这是香山饭店标志性的立面,建筑师挖掘了几近失传的磨砖对缝工艺,将窗户镶嵌出中国传统的“半露木构架”风格,颇有大唐神韵。

阅读香山饭店,像读一首建筑师用青砖填写在粉墙上的《忆江南》。

冰裂纹饰,多用于中国瓷器和园林景窗。一次,在巴黎一家古董店里,贝聿铭偶然发现了一块鞔牡靥海及妇谷皇潜盐剖危老踩艨瘛N弈蔚靥阂驯灰晃桓缓缆蛳隆:缶俏桓缓劳猓错裁南铝说靥旱耐及浮T谏杓普飧龃筇保靥旱某叽缍ㄎ泄募啪虐耸黄矫祝

坑檬止け嘀O闵椒沟甑木拇蛟欤杉话摺0咨突疑窍闵椒沟甑牧街稚试煨停势哟烤唬赋鼋先烁窕慕ㄖ分剩?/p>

方形和圆形,是香山饭店的两种几何符号,天圆地方,暗合中国传统的哲学意念。灰白方圆的不断重复,加强了整组建筑的统一识别性。

香山饭店有两幅画。一幅在室外,是彩绘。粉墙为纸,红叶为绘。那素白的粉墙如同中国的宣纸,随着季节、晴雨、风雪和朝夕的自然变化,绘出园林中千姿百态的山石、树木和人物。另一幅在室内,是水墨。著名旅法画家赵无极对挚友贝聿铭的建筑杰作尊崇备至,为了保持与整个建筑的协调,他舍弃了所有具象的形态和浓艳的色彩,用纯净的水墨,泼洒出一幅国画极品,成为香山饭店的一部分,两位大师超凡暗合的艺术境界,一时传为佳话。

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

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引起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它的独特新颖和高雅精致,得到广泛称赞和肯定。但它高昂的造价和对环境间接的损害,也受到了一些尖锐的批评。但是,相对于它对中国建筑民族化的追求和探索,它对中国现代建筑的贡献和影响,建筑师的努力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说: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这位国际建筑设计大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向我们展示另一条道路的可能。

香山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在它开业7个月后,贝聿铭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国际建筑奖。他将获得的10万美元奖金,悉数赠作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游学基金”。捐款时他附加了一个条件,得到资助的人,学成后必须返回中国,报效祖国。

如今,这位在大洋彼岸的建筑大师,还会时常走进午后的香山饭店,走进湿漉漉的飘着油菜花香的江南——在纽约华尔街86岁的梦里。

寻根_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寻根——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关 晟采访 孙 捷译 孙凤岐校 作者单位:美国哈佛大学 译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校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1997年7月 本篇是哈佛的《亚太评论》杂志对贝聿 铭就香山饭店设计的专访,经作者同意,在 此献给读者。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 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所建造的一批最新的 旅馆建筑之一。那是一次对“第三种方式” 的尝试,一种为中国在不久之后发生的转 变所尝试的新本土建筑风格。它地处北京 郊区香山,这里曾是皇家狩猎场,以秋天满 山的红叶而闻名。 贝最终的设计是一幢谦虚的与逐渐倾 斜的山坡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它淹没在了 香山的枫树和松树之中。白粉墙,灰瓦顶, 还有几何形状的窗子,这很容易使人联想 起儒家文人的古典园林,而贝氏家族本身 就曾拥有这么一座被誉为典范的园林—— 苏州的狮子林。 在设计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 尼迪图书馆,确立了他的现代主义大师的 领衔地位之后,贝又回到了这个他17岁时 就离开了的国家,并试图重新发现他自己 的根。香山饭店对贝聿铭来说正是这样一 个寻根的作品,但从那时起,它显然已不仅 仅是一个个人作品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对 中国年轻建筑师是个极大的鼓励。 关:1979年,你接受了中国政府委托,在香 山设计一座饭店,这项业务最吸引你的是 什么? 贝:是中国。实际上在1974年,大约在我离 开中国40年后,我随一个美国建筑师小组 回到了中国,对我来说她完全是一个新的 国家了。毛泽东是当时的领导人,我家的园 林已经成了公园。1978年我应谷牧副总理 的邀请再次访华,并在清华大学做了学术 报告,我对听众们说:你们要更考虑周到 些。那时,他们还没有建造什么,只有一些 小规模的工程在进行,当然这不包括北京 饭店,它太高了,而且我认为它的形式也不 恰当。他们应该考虑一下总体的影响,考虑 一下象紫禁城这样的因素,而它给传统的 和谐硬加上了某些东西。对一个建筑师来 说,周围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我想我的话 是起了作用,对此我一直十分自豪,那以 后,在紫禁城附近的区域再也不允许建造 高层建筑了。我想这是我最大的贡献。 他们邀请我在长安街上设计一座建 筑,我表示很荣幸并说我会考虑的,但当他 们告诉我是要建一座高层建筑时,我变得 不太感兴趣。我觉得在那儿建高层不合适, 他们问我想设计什么,我说我想另选一址 以便我可以设计一座很传统的建筑。他们 提供了一些场地让我选择,我看中了香山。 关:你想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实现什么想 法? 贝:或许我这么说不够谦虚,但我的确想寻 找一种与香港和新加坡的建筑风格完全不 同的形式。在60年代末,我设计了新加坡 的华侨银行大厦,但我认为那种风格不适 合中国。我想要寻找一种新的中国本土建 筑语言,在那次访问中,我去了许多城市, 当时天气非常冷。我又重游了我家在苏州 的园林,我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东西,一 些能使这种本土建筑语言成为可能的东 西,从某些方面说,它们已经在那儿了。这 些50年前,100年前建造的东西,至今仍 是站得住脚的。 建筑与人的生活休憩相关,人们的生 活没有改变。1978年,当时人们的生活与 我在那儿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建筑 没有改变,有些仍被沿用。于是我打算按照 这一信念去设计香山饭店,你会发现这个 设计的某些地方能使人联想起我在苏州、 扬州看到的一些建筑。 当然,1978年后,中国的生活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那么,今天我是否还会用同样 的方式去设计香山饭店呢?或许我仍会这 么做的。自香山饭店后,在其他地方建造的 类似的饭店如西安的唐华酒店、苏州的竹 辉宾馆证实了这样做是成功的。 关:同样的本土建筑的尝试曾在60年代的 伊朗和70年代的沙特兴起过,你如何看待 它们的影响? 贝:你现在提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你 不可能造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大楼而又试图 84 世界建筑5 1997

香山饭店窗

香山饭店的窗(中建史论文) (2006-11-20 02:00:30) 转载 香山饭店的窗 看中国古代园林对当代建筑的影 响 章雨晨200531540021 引言:园林与都市空间之间的分分合合,既是紧凑的都市空间,又是独立的园林空间。这种建筑、园林、都市的结合方式,无疑使这建筑物附属的现代园林,比任何一个单一因素的设计都来得动人。“现代与古代的冲撞”,反而更加的融入,却是始料未及的,但也看出设计师的超强功力了,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 北京香山饭店由国际著名华裔建筑师贝率铭先生设计,是一座融汇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具有现代服务设施的四星级园林式饭店。而园林历来就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重要媒介,对于现代城市的居民来说,它们更是喧嚣尘埃中的一片净土。当人们走出坚硬灰暗的水泥壳,穿过嘈杂纷乱的集市,来到一潭清水边,来到一丛花草间,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听一阵婉转悦耳的鸟鸣,一定会觉得自己整个身心,都在拥抱大自然,拥抱那生命应该享受的美好时光。是的,园林所能给予人的,正是这种近在咫尺的与自然的交流和融汇,而香山饭店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由于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后花园内远山近水、

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处,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 简洁的屋顶,将传统建筑马头墙的轮廓,羽化出现代建筑的几何造型。主入口的立面,在对称中求得非对称的均衡。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轴线上。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中庭的大堂,更像一个室内的庭院。午后的阳光投映在江南的粉墙……而最神奇的是建筑师们将窗户镶嵌出中国传统的“半露木构架”风格,颇有大唐神韵。

香山饭店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1级 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一、简介 项目名称:北京香山饭店 地点:北京香山公园静翠湖西侧 建成时间: 1982年 造价:饭店总投资626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3579.3万元,单方造价979元;土建工程实际造价25218641元,单方造价 规模:规划用2875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占39.62%。娱乐和公共用房地7572平方米,占20.7%。服务用房14510平方米,占39.68%。 建造者贝聿铭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代表作:肯尼迪图书馆,中银大厦,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 总述: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施齐备、宽敞舒适。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风格各异的餐厅、完善的娱乐设施为宾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二、区位分析 北京(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图2),距离市区二十公里。饭店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 三、场地分析 香山饭店所在的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园内各类树木26万余株仅古树名木就达5800多株约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8%近年被有关部门测定为北京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特别是香山红叶最是闻名。每逢霜秋遍山黄栌如火如荼瑰丽无比。词时游人倍增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四、项目背景和历史变迁 在设计之前,他专程到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的园林和庭院,在那里他看到了飞翘的屋檐、富丽堂皇的屏风、多彩多姿的窗户和涓涓的流水。贝律明先生力求在这幢建筑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等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手法。 贝聿铭选择香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式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综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这样将体积约15完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已达到“小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同事在对这些“三至五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比重较重的传统园林色彩。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公共活动区以长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要道联系方便。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朝南一面敞开可以借后花园的景色增强了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在庭院的设计处理上香山饭店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长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几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

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长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而覆盖在长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的精髓。这种“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的基本传统元素被重复运用形成了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在立面造型方面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瓦面的关系。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窗户与窗户之间用磨砖对缝的青砖联接减少单调感青砖起纯装饰的作用。香山饭店中的窗的设计非常精妙墙面上重复的菱形窗是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叠瓦的高度抽象-----将传统建筑的纹样加以改造重新利用。窗户对于中国人而言它不单有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的作用而且它是一个画框通过这个画框可以欣赏室外的景色。所以园林建筑的开窗样式需要慎重考虑。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原则。除了将苏州庭院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

东馆案例分析

大师作品解析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建筑师的背景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 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 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 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 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所获奖项: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MIT AIA Medal) 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1978至 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 长 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长院士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 1993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誉院士

浅析香山饭店设计中的传统营造手法

浅析香山饭店设计中的传统营造手法 作者:李婧 摘要:本文通过透析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空间布局、建筑造型等方面的设计中吸纳借鉴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符号和手法,试图阐明在当今建筑设计国际化浪潮中,我们当如何坚持民族性创作,继承东方传统建筑的精髓。 关键词:文脉传统园林符号 正文:在目前建筑设计国际化趋同的时代,中国古建筑的传统精神在现代建筑中如何体现,是建筑师不可忽视的责任。今天的建筑师更应注重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探求,和对文脉的关注。历史对建筑师来说是一笔财富,但对历史的狭隘的理解却常常成为创作的羁绊。对历史的尊重不是沉湎于对昔日形式的怀念,而是创建一种符合当今时代的形式,这种形式应建立在现代技术、材料与审美观的背景之上,反映出当代的整体风貌。然而,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浩瀚无边,加之现如今设计市场的功利氛围,消化并出领悟其中的精髓难之又难。从30年代中国第一次复古主义思潮开始,中国的建筑师便为了这个目标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有一些成功的实例,表达出建筑师对民族之路的思考。其中引起中国建筑界强烈震动的香山饭店,便是体现了对中国建筑民族化追求和探索的典范。 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山饭店的重要价值。贝聿铭选择设计香山饭店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正如他自己所说: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贝聿铭寻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传统民居形式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他本人曾说过:“我重游了我家在苏州的园林, 我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东西, 一些能使这种本土建筑语言成为可能的东西, 从某 些方面说, 它们已经在那儿了。这些50 年前, 100 年前建造的东西, 至今仍是站得住脚的。建筑与人的生活休憩相关, 人们的生活没有改变。1978 年, 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我在那儿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 建筑没有改变, 有些仍被沿用。于是我打算按照这一信念去设计香山饭店。” (一)空间形制与平面布局 香山饭店的设计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贝聿铭受家乡苏州园林的影响,结合传统北京四合院的规整布局,相对自由地安排建筑,并保护场地中的古树,规矩方正中带着轻妙纤巧。对“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这一基本传统元素的重复运用,形成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 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后勤供应区、客房区和游憩区。公共活动区以常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道,联系方便。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一面敞开,借后花园之景。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由着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公共活动区以长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要道联系方便。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朝南一面敞开可以借后花园的景色增强了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在庭院的设计处理上香山饭店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长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几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长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而覆盖在长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

北京香山饭店 苏州博物馆及日本美秀美术馆的异同点

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及日本美秀美术馆的异同点一、北京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现代化饭店,建筑特色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鉴于这里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故香山饭店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建筑比较低矮,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2从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多单元的形式汲取灵感,布局设计采用功能分区又彼此联系。 3 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中轴线布局 4色彩配置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灰白两色为基本色调,与苏州的古典人文气息相适应。 5内部材料尽是采用自然材料,特别是木,竹等。色彩中性偏暖。 6 重复使用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特征的形式:方和圆。 香山饭店的环境设计也是妙不可言。在3万平方米的占地内,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展现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北方民居与南方园林的典型气质融会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香山饭店按庭院的方式布局加以并不高大的建筑形式,决不会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到温馨。香山饭店在设计上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窗户。两边的格窗非常中国化,是木头做的;中间的平板

玻璃,可以反射附件的风景。所以,当你朝窗户里面看时,你看到的实际上是身后的风景。窗户的里面呢,则是中国传统的竹帘。就是说:从房间里往外看,看到的是风景;从外面往里面看,看到的还是风景。处处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是香山饭店室内外设计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在整体结构上,它恰到好处的运用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借助大自然风光,依山而建,随高就低,蜿蜒曲折又不拘一格。二至四层的五组楼群,由十一座庭园相分隔,自然散落,却又以曲折的连廊相沟通,互为呼应。精心营造的山石瀑布、池水、花草、树木、曲径与白墙青砖,清新淡雅的建筑,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连廊巧妙结合,融入整个香山的自然风景之中,显现出江南园林特有的雅韵风情。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二、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形式上具有强烈的“中而新,苏而新”的特点。“苏”主要体现在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主要体现在材料选用上。贝聿铭大师用他的智慧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使“新”充满了“苏味”,变成了创新的“苏”和创新的“中”。新博物馆屋顶的坡顶的形式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屋顶采用玻璃材质增强采光效果。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设计师简介: 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 .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他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获得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项目背景: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那时的中国政府希望贝聿铭的到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高潮的象征性开端,一场大戏令人振奋的序幕。因此,政府给出了相当宽松的条件,提供了二三十处选址和项目让其选择,甚至提出在首都北京最核心的位置——长安街,由贝聿铭来设计十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贝聿铭审慎得对待了政府方面的热情并婉拒了设计高层建筑的邀请,认为过高的建筑会破坏北京作为古都的风貌,为此,他排除了高层建筑的选项,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雄辩地证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和价值,因为建筑的生命力就是文化的生命力。由于对外开放,政府就要考虑一定的对外接待能力。香山饭店是外事管理局委托的项目,选址于香山,一处皇家园林的选址上。于是贝聿铭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设计方法: 融合大自然:不与香山争高低。香山饭店位于香山风景区,这由此限制了它的高 度尽量隐于自然,不能显得太过张扬与突兀。建筑外部运用中国式园林展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后花园空间多变、层次丰富,兼具江南园林的精巧与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特色,而位于布局中央的常春四合院把看似毫无关联的前庭后院联系在一起。建筑材料主要使用了传统材料中的木、石、青砖以及现代材料混凝土、玻璃。从物质层面改变了传统,而在精神方面仍保持着传统。借景入室:光彩夺目的四季常春庭是整个香山的设计亮点之一。它处于饭店的中央位置,整体色彩和谐淡雅。中庭入口处巧妙地设计了一处屏风,其后紧紧连接与地面近乎水平的方形水池,环绕四周的绿植在池面留下清晰的倒影。大厅内摆设了不少植物,它们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大堂生机勃勃。几何元素的运用:大到建筑外部墙体,小到窗户网格骨架都采涉及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重复使用。

贝聿铭经典建筑一览

贝聿铭经典建筑一览 建筑结构与抗震加固 2010-09-17 11:30:3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肯尼迪图书馆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 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 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断言,「贝聿铭 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 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 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贝 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 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

贝聿铭 香山饭店

贝聿铭作品之 北京香山饭店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氏的建筑物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氏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花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

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综合贝氏个人所获的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建成。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的目的,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大面积采用白色,给香山饭店的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的强烈的特征,加上城堡式的立面,那一个个很有规律的窗洞,那青灰色的磨砖对缝的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山饭店与国内其它旅游旅馆——如广州、漓江、苏州、蠡湖、燕京等骨牌式的建筑相比,与国际上那些备有旋转餐厅,灯笼电梯的共享空间的所谓“现代化旅馆”相比,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香山饭店设计的成功所在。 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一种不同性质的院落: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为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上的要求,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处理较为简单,但在香山这个特定环境中已够了,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的,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香山饭店的庭院虽然已具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但建筑本身并没有多少园林味,这是比较遗憾的。

普通高中美术欣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欣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为中国而设计(中国当代建筑) 钢城十六中赵昕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当代建筑) 教材依据: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美术第二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2课时 设计思想: 在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时就本学期的课程跟学生做了简单介绍,主要分为:雕塑(1、雕塑的艺术特点2、中国古代雕塑3、中国现代雕塑4、外国古代雕塑5、外国近现代雕塑)、建筑(1、建筑艺术的特点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3、外国古代建筑艺术4、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5、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6、环境艺术)实用美术类(1、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2、中国古代工艺美术3、现代工业设计4、现代服饰艺术5、现代商业美术6、摄影艺术7、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三大类。 在每节课后都会让学生提一些关于下节课的问题,针对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带入课本,进行讲解,在准备建筑这个内容时,发现没有中国现代建筑的内容,确实在课堂上学生也有提出过相应的问题,比如:奥运会场馆,例如鸟巢、水立方的设计理念,结构、材质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查阅了相关资料,从中央台做的一个系列纪录片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的信息,准备了课件。将内容融进环境艺术设计这一课。使其可以与之前的建筑课程联系。 本课分为两节内容: 第一课时内容:苏州新博物馆、金茂大厦、喜马拉雅中心、广州歌剧院 第二课时内容: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T3航站楼、CCTV新楼、鸟巢、水立方 教学内容资料简介: 苏州新博物馆:设计者世界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这位曾经为巴黎卢浮宫设计了金字塔的大师,又一次引发了世人的强烈关注与期待。他将在苏州的三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如果说,当年香山饭店的建成在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它也为新时期我国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作者的创作起到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作用。那么,苏州博物馆,则使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化创新于传统之间,使传统与现实,东方古代文明和西方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协调相融。对于贝老本人来说,创立一种属于中国本土的建筑风格,香山饭店是一个开端,苏州博物馆则是一个漂亮的结局,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着一个特殊的理想,为中国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金茂大厦:金茂大厦是由美国最大的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之一的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建造的。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金茂大

香山饭店赏析

香山饭店 姓名:祝心镇 学校:襄樊学院 院别: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建筑学1011 学号:2010170018 摘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历来是建筑师们在做方案的时候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个好的建筑,需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甚至融入环境。这样建筑的真正的魅力才会展示在世人面前。贝聿铭先生1979年的作品,北京的香山饭店则完美的诠释这一点。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香山饭店,并提出了建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建筑与环境、协调、魅力、密切关系。 1.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卷入这个现代化大潮中,整个世界正处于现代主义均质化过程中,建筑领域也深受其影响。科学技术在给建筑带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同时,也是建筑在历史中培育出来的固有地域文化逐渐失去其特色,建筑的民主性有逐渐被建筑的“国际性”所取代的倾向。少有建筑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在这里,不能不提到“现代主义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先生和他的香山饭店。 2.香山饭店简介。 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⑴香山饭店建于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内,那里有被石砌围墙胃肠的3公顷场地。香山饭店的保一上最高四层,按自然间计算共有325间客房,此外便是与客房相应的各种服务设施,包括餐厅、商店、健身房、游泳池、游艺室、美容室、宴会厅以及会议室等。 香山饭店坐拥自然美景,四时景色各异。依傍皇家古迹,人文积淀厚重;此地水清气新,为休闲旅游佳境。饭店周边路网交通发达,五环路擦肩而过,由市中心驾车顷刻而至。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3.香山饭店赏析。

中式风格在印象餐厅中的运用

中式风格在印象餐厅中的运用 随着中式装饰风格在国内的大力发展和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成功登台,中式风格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呈上升趋势,其表现出来的空 间效果也受到广大中国甚至外国居民的青睐。中式装饰风格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式装饰风格不是一成不变 的沿袭中,而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中式风格逐渐演 化成两种流派,即传统中式风格,现代中式风格。但是人们对中式装 饰风格的理解有所欠缺。特别是当代有些室内设计作品,虽然运用了 中式装饰风格,但仅仅仅仅体现在表达形式上的生搬硬套,没有结合 设计区域的特点,摈弃了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与自然条件,或是为了 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盲目蛮干。因此,深入探究中式装饰风格并适 当地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这一课题,对室内设计风格的国际化、多 元化、复合化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新中式风格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被世界所公认,中式风格便是其中的—部分。 有文字记载,中国传统崇尚庄重和优雅。我国室内设计在唐朝已经蓬 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期内其他文化领域 的设计都有影响,很多西式家具、家居在细节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 的影子。所以对中式装饰风格做—个浅层的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中 式风格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以中国古典建筑为代表的一种设计 风格。现代,中式风格逐渐演化成两种流派,即传统中式风格,现代 中式风格即新中式风格。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提炼出简 约的符号,同时借助现代表现手法,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 主义风格的设计。新中式风格绝不是传统元素的堆砌,而是对传统文 化理念的认识的基础上,将现代设计和传统元素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 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 2.新中式风格的特征

香山饭店案例研究

香山饭店调研 ——中国情缘 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之路,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中国建筑师们面临着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中国特色的困惑。中国建筑界在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舞台。一位富有国际盛名的,于中国有着不解情缘的建筑师,引起了国内建筑师们的注意——他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1978年,旅居海外43年的贝聿铭,应邀回到祖国,做了一次重要的考察。1979年,他又先后6次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最终设计了一座建筑的文化坐标——北京香山饭店。 建设理念 在我身上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并存。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不时回忆我的出身背景,不这样做是很困难的。——贝聿铭 贝聿铭是一位一直努力在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找寻平衡点的建筑师。经过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考察,贝聿铭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这些优秀的建筑手法,都应该继承下来。 因此,这座建筑利用中国园林的手法,与自然很好地融于一体。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 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设计手法 颜色 建筑采用中国南方传统的建筑颜色: 白墙灰瓦,将建筑的“中国风”的这种基 调定格下来。 他希望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 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贝聿铭的工 作人员想尽办法,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已届 七旬的老工匠,很快地在城郊一座幸存的 窑中复制了这些瓦片。瓦片从窑中烧出时工匠们给它们上了釉彩,使这些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这就是贝聿铭喜欢的建筑材料——简朴却不失优雅。 窗户 他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 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在中国园林中,窗户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给人的是 一种神秘的吸引感,让人总是情不自禁想看看窗外到底是 什么。不仅仅在连廊上,在入口处便将窗户这一重要的园

贝聿铭香山饭店

贝聿铭香山饭店 2008-10-18 01:19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而此时,中国与世界现代建筑基本隔绝了30年,中国建筑师们面临着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特色的集体困惑。中国建筑界在经过深刻的反思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建筑舞台。一位负有国际盛名的华裔建筑师,引起注意——他就是贝聿铭。 1978年,旅居海外43年的贝聿铭,应邀回到祖国,做了一次重要的考察。1979年,他又先后6次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最终设计了一座建筑的文化坐标——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我在江南走了一遍,扬州,南京,苏州到处去看了,然后起首画。”这是一座试验性建筑,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这座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但并没有视觉的庞然,建筑师结合地形,巧妙地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形体错动挪让,在造型上获得了园林建筑的性格。

作为一个多产的建筑师,在他的事务所里,只有两座建筑模型,一座是为他赢得世界级建筑大师声誉的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另一座便是他偏爱的香山饭店。 阅读香山饭店,是阅读一个国际建筑大师处理设计任务的文化态度;阅读香山饭店,像读一首建筑师用青砖填写在粉墙上的《忆江南》。 阅读香山饭店,是阅读一个国际建筑大师处理设计任务的文化态度。 简洁的屋顶,将传统建筑马头墙的轮廓,羽化出现代建筑的几何造型。主入口的立面,在对称中求得非对称的均衡。 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轴线上。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 窗,是建筑师悬挂景色的画框。阳光,静静地洒落在“四季厅”大堂内。假山池水,青竹芭蕉,恍若江南。不由使人联想,建筑师的笔曾在此做过回忆性的短暂停留…… 中庭的大堂,更像一个室内的庭院。午后的阳光投映在江南的粉墙。那份被岁月划伤的回忆,穿过温暖的阳光,穿过海棠花窗,穿过月洞门,投映在建筑师梦牵魂绕的江南……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由着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公共活动区以长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要道联系方便。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朝南一面敞开可以借后花园的景色增强了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在庭院的设计处理上香山饭店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长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几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

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长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而覆盖在长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的精髓。这种“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的基本传统元素被重复运用形成了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在立面造型方面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瓦面的关系。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窗户与窗户之间用磨砖对缝的青砖联接减少单调感青砖起纯装饰的作用。香山饭店中的窗的设计非常精妙墙面上重复的菱形窗是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叠瓦的高度抽象-----将传统建筑的纹样加以改造重新利用。窗户对于中国人而言它不单有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的作用而且它是一个画框通过这个画框可以欣赏室外的景色。所以园林建筑的开窗样式需要慎重考虑。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原则。除了将苏州庭院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作为建筑符号运用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外。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采用的另一种手法是重复使用两种最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