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呼兰河传(节选))

12呼兰河传(节选))

12呼兰河传(节选))
12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传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方法

朗读法知人论世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播放《那些花儿》。同学们,舒缓的音乐流淌在记忆的角落,让我们跟随曼妙的歌声回到祖父的后花园,去领略后花园的魅力。

2.介绍作者作品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

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

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

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

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

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

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快速阅读课文

?主要人物是谁?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地点在哪儿?

?能大概看出是在什么季节吗?从文章的哪里得知?

?“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集体交流,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人呢?举例说说。

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说说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

祖父是一个豁达、通达、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他使“我”的童年自

由自在,充满快乐。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作者怎样把园子写得那么充满生机、充满快乐、自由自在、多姿多彩?

(一)感受园子的多彩

1.哪些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

2.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大园子样样都有色彩斑斓有趣极了

3边读边想象

4总结,作者的表达多么巧妙啊,通过借各种昆虫,明丽的色彩把园子写得多姿多彩。(板书:多姿多彩)

(二)感受园子的自由

1.出示28自然段自由读。.你感受到这个园子什么特点?“自由”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

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

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

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把园中“自由的”事物圈出来

3.作者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比喻,拟人)

4.师生对读,体会感情。11”就”,5组“愿意……就”这种自由通过这种句式,

一连串的排比表达出来,齐读。

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

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

本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

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

园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活泼的、自由的,园子里的人也是健康的、充满活

力的、自由的。人与动物、植物一道,共同体现出了生命的美。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好,多么值得渴望,多么让人怀念啊!

(三)感受园子的快乐

1.再次默读课文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2.集体交流,说说见解

3.分组读,祖父……我……真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4.祖父教我认识植物我不听,但祖父总是笑。你体会到什么?

祖父对我的爱,在祖父面前我自由自在,当然快乐。

四 .讨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

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鲁迅描写的那样让人心动;同样,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也许那些事物根本没有她所描写的那样鲜活有灵性,这又是为什么?

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种忧患与烦恼,所以无忧无虑,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寻求快乐,别无他求,幸福无边。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时,往往会怀想童年,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感觉,才会那样鲜明而富有朝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总结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呼兰河传

环境:大花园 1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2颜色:白,黄,金,绿

3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人物:祖父和我 1种小白菜

2铲地

3摘黄瓜,追蜻蜓

4采花心,绑蚂蚱腿

5浇菜

呼兰河传的感想

论《呼兰河传》的文化印记与生命意识 摘要:《呼兰河传》作为自传体长篇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名族文化的艺术特征。萧红对故乡呼兰河镇的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风俗描绘,反映出了旧社会的封建文化印记。通过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化,表现出集体无意识下的悲剧人生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相关联的;对生命主题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寻求,透露着萧红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试从小说中体现出的地方民族文化印记和萧红的生命意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谈谈二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呼兰河传》;萧红;文化印记;生命意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萧红在亲身经历和时代环境的合力作用下,登上了现代文坛。作为东北作家群当中成绩最为卓越的女作家,《呼兰河传》是具有代表作,她用清新而不流俗,婉约而不失昂扬的笔法描绘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用细腻、敏锐的笔触対生活在东北这片黑土地的社会底层人民进行了深刻挖掘,它是一部反映东北人民苦难生活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是萧红在阅历人生,移居香港之后写出的一部独特地乡土作品,小说带有明显的地方民族文化印记,同时,也透露出女性作家萧红的生命意识。 一、地方民族文化印记 文化印记是对传统文化存在的一种识别和记忆,他具有时间上的特定性和空间上的地域性。地方民族特性往往具

有双重性,它包含着封建文化、殖民文化等特定阶段的产物,故而,他对人们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萧红对于小城呼兰的地方民族文化的描绘主要是通过带有明显文化特征的风俗描写来体现的。《呼兰河传》整篇给人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人情风俗图,它构成了萧红对儿时生活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是指封建文化,直接体现在民间生活的文化风俗上。萧红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识别不仅包括对东北民间乡土风情的刻画,更包含对小说中主人公命运的生动描绘,这里我们着重论证一下萧红通过对东北地方文化风俗习惯的描绘来完成她对地方民族文化的记忆。 民间风俗习惯作为一种物态文化和观念的题材,体现了一个地方的乡土民族区域的独特性,是这个区域的民族文化精髓。对东北风俗习惯的描写,可以展现东北这个区域民众智慧的结晶,可以凸显当时民间的文化心态。萧红笔下的东北名民俗风情洋溢着淳朴的民风乡俗、悲怆深沉的内蕴、古朴洪荒的原始自然地特点。笔者主要从婚宴、习俗、生活信仰两方面来探究萧红小说中的民间文化传统。 萧红笔下关于东北人的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离开了这个原则,无论什么样的婚姻在他们眼里都是“不成体统”的,如果女儿违背了这种婚姻,那么其结果将是不幸和悲哀的,它沿用了旧礼教下的传统婚姻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当时正常社会秩序的习俗。生活

《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传》(节选) 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当你们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里或许更多的是老师、粉笔、作业和考试,榕树上的知了总在远远的池塘边呼唤着你,蝴蝶只停在上课时的秋千上引诱着你……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童年却与你们截然不同,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萧红笔下的大花园,去感受什么才是童年的天真烂漫。聆听歌曲和老师的讲述,进入课本。2用投影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她的坎坷经历,做到知人论文。诵读投影内容,并作必要的记录。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带着问题浏览课文,问题设计如下:1.回忆了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2.作者是用怎样的感情去回忆和描写这些人和物的?3.读完唤起了你哪些联

想?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 人物:“我”和爷爷(特点:“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爷爷勤劳、慈爱、通达。)事物:大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蚂蚱花、果、树……(特点:自由而充满活力,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2.作者感情:喜爱、怀念、向往。3.羡慕?向往?讨论、交流三、反复诵读,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引入: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吧!作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是鲁迅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同样的,平常的大花园在萧红笔下的也充满生机与活力,请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在老师引导下反复诵读相关片段,揣摩语言特色。例:第27.28节,1.文字充满对自由的向往。2.文字充满生命的活力。3.文字里有儿童对生命的敬畏4.文字里充满着诗意。2教师小结:本文语言清新活泼,充满灵气,很好地体现了天真烂漫的童趣。课后学习:模仿作者的语言特色,描绘一下你儿时生活过的园子或到过的菜地,来表现你的童趣。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深入探究分析,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1.请2-3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字,让同学当评

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火烧云是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下面,为大家分享公开课《火烧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 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 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tán)色的了。[①这段话写出了什么?]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 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②作者是怎样描写霞光的?这里用了几个“变”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shòu),您老是金胡子了。”[③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大地上的情景。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hónɡtōnɡtōnɡ)的,好像 是天空着了火。[④“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从地上转到天上,写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⑤这里连用了四个“一会儿”,突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火烧云的色彩繁多?]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⑥“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又说 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的颜色多。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 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miǎo)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⑦写马的姿态不断发生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主要从“马”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 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⑧作 者为什么描写狗?] 段导读:这段是从“狗”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 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 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B、二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B、外地人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B、女子C、天王D、妖魔 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B、牛C、猪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 A、桃树B、梨树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 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B、小孩儿C、外国人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_呼兰河传心得体会5篇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_呼兰河传心得体会5篇 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和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告诉我们,应该 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召唤真情与温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呼兰河传读书心得,供大 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 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呼兰河。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 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 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淡得像秋水一样,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 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兰河畔的生活, 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 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 大好时光吧。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 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 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传(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亲切朴实的语言描写花园景物,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我”眼中的祖父的形象 3、感悟文中所描绘的轻松、欢乐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2、通过读小说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挖掘对文本解读的深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需搜集有关《呼兰河传》、萧红等相关资料,对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意图、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家笔下的有关童年生活的作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等相信都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也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二、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三、初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若给课文起个标题,你起什么名字,请说说理由。 预设《祖父和我》:叙事的主角(快七十岁的祖父和四五岁的女孩);《我家的大花园》:描写的对象;《我的故事》……起什么标题要视内容而定。 四、精读,探究人物形象 1、完成下面的填充:“我”是一个孩子,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等等。理由:“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梳理归纳,理清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自由、快乐的情感,迁移作者写法,想象练笔。 (重点) 3、由园子中的自由快乐生活出发,猜想、了解萧红以及其《呼兰河传》,引起 孩子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4、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5、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 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题导入 1、出示:《祖父的园子》 2、引导质疑:预设:园中有什么,在园中做些什么,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板块二:整体感知:自由快乐之园 默读课文: 1、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又在园子里做些什么?请你拿起笔圈出相关的 词语。 2、交流明确: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为什么? 板块三:品读自由之园,快乐之源 1、自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最能读出这个园子里那自由的味道。 2、交流,重点交流体会17段。 (读出自由、快乐的味道) (1)指导朗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 ①指名读:谁能读出这份自由?②齐读;③师生配合读;④配乐朗读 3、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 的。 板块四:迁移练笔 1、创设情境练笔: 这个自由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 小蚂蚁、蜘蛛、蚂蚱、青蛙、蜜蜂、麻雀……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交流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 自由的。 板块五:回归园子,体会快乐 1、引导质疑过渡:怪不得,作者叫这个园子是“祖父的园子”。怪啊! 2、朗读: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摘花,我就摘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3、明确:()拔草()种菜()铲地()浇水 (感受我的淘气、顽皮祖父的慈爱、宽容、爱笑) 4、出示作者原作中的句子: “……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板块六:生命的园子 1、有这样的祖父,有这样的园子,有这样的童年。猜想一下,萧红的一生 应该是怎么样的? 2、出示: 萧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多数的时间。1940年,萧红客居香港,一方面贫病缠身,另一方面祖国、家乡正处于战争的痛苦之中,在这样的境况中,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不久后,萧红在香港去世。可以说,《呼兰河传》是萧红

呼兰河传 节选 阅读一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把我拦住,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一、请根据这篇节选课文内容推测,节选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节选文章最后写“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想象最后我会吃到鸭肉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直线划出文中描写“我”贪吃馋相的语句,找出动词并在动词下标上三角记号,想想从吃的动作中看出了什么? 三、祖父对的吃相是什么反应,从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为什么会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范文6篇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范文1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在我的生活里的确如此,每一次读这本《呼兰河传》,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假期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时,碰到一位幼儿园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肖红写的《呼兰河传》。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文中优美的语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些语句犹如吸铁石,引得我一页一页往下读,也让我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学习到了许多写作用法,使我在之后的写作之路上受益匪浅。 读了书后,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道理。在读到书中第七章有关“冯歪嘴子”时,他的老婆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去,留下了他和两个很小的孩子相依为命,苦苦生活。我替他感到伤心难过,可冯歪嘴子在肖红笔下,却十分坚强,一点不痛苦,依旧乐观地面对生活。不像有些人面对一点挫折,就动不动“上吊”、“自刎”的,他总是说“日子会好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令我敬佩啊。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很没用。回家看到书架上的《呼兰河传》,想起“冯歪嘴子”的故事,他的那句“日子会好的”,心想我只是这次考砸了,不表示我永远不行啊。只要我努力,成绩会上来的。这点挫折,打不倒我,要乐观,要自信。 “阅读使我们变得富有和强大,阅读使人修身养性。”我们只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范文2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 呼兰河这座小城是荒凉的、寂寞的,萧红的童年是同样寂寞的。她19岁时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让我唯一感受到温馨快乐的,就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时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和萧红一起在后园里玩,一起念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九年级语文:《呼兰河传》(节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呼兰河传》(节选)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当你们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里或许更多的是老师、粉笔、作业和考试,榕树上的知了总在远远的池塘边呼唤着你,蝴蝶只停在上课时的秋千上引诱着你……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童年却与你们截然不同,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萧红笔下的大花园,去感受什么才是童年的天真烂漫。聆听歌曲和老师的讲述,进入课本。2用投影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她的坎坷经历,做到知人论文。诵读投影内容,并作必要的记录。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带着问题浏览课文,问题设计如下: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改句: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四、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1、再读把握情感。 过渡:是啊,在这一段无忧的时光里,人和景物都是自由的,我就在这充满爱和自由的大花园里“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童年的画卷就此合上,她走出园子,走进了另外一种人生。 导语:写下彩色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写下温暖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冰冷的;写下自由童年的萧红,她一生不断逃离,直到无处可逃。(出示PPT7) 链接材料: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爱”和“温暖”的一生。2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漂泊流浪,极不安宁的生活。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最后孤独一人客死在孤岛香港,年仅31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在去世前一年完成。 师:那个时候,她最渴望什么? ——活力、自由、快乐 2、分析祖父形象,探究主旨。 过渡:冰冷的现实我们读到的确是温暖的笔触,这丝温暖来源于什么呢?(出示PPT9-10)——来源于祖父。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 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思考:有评论家认为:整个《呼兰河传》只写了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细数我和祖父之间的年龄的变化呢? 五、借助评论,领悟情感。(出示PPT11) 文学家矛盾曾这样评论《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请你谈谈对这个评论的看法。 六、拟写标题,升华感情。 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出示PPT12) 师: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尽管萧红再也回不到童年,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在她的心底深处,这个院子始终存在,它是萧红生命的精神家园。 板书:精神的家园(温暖的) (出示PPT13)结束语:萧红,在悲惨的现实中,用她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萧红的生命在她给我们的文字中永存!我们一样忘却不了她美丽的文字,难以忘却她——一代才女萧红! 下课。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PPT14) 1.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童年生活片段,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200字左右)

《呼兰河传》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呼兰河传》阅读题 (内容全,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 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 过马、猪。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 的。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 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2、三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 街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14、《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我 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15、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 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16、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他十分疼爱我。我经常跟他学诗,他教 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7、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 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8、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19、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啦,一会半紫 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2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 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21、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的。他们 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体会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体会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下面是带来的《呼兰河传》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这几天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萧红和祖父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记得这本书里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讲了萧红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如: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爱萧红。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许多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人们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那些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好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正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悲伤。 《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所写的一本侧面感谢祖父的书,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写了自己童年的事情。

萧红小的时候家里有重男轻女的习惯,所有的亲人当中,只有祖父一个人疼她,她童年的玩伴也只有祖父一个人。所以,萧红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她和祖父之间发生的事,而对其它事情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萧红心中,也许永远记住这些事,就是对祖父表达感恩的最好行动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表达感激之情,也能让父母欣慰,因为他们需要的回报很小,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学会感恩。 《呼兰河传》这本书故事情节很普通,发生在乡下的事情,发生在呼兰河这个小镇上的有趣事情,大概人物有:作者、祖父、团圆媳妇、有二爷、冯歪嘴子和老厨子,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个故事:作者喜欢吃,有一次,一户人家的一头小猪乱跑掉进井里了,大伙把小猪抬上来的时侯,小猪已经死了,祖父立即拿了钱,买了这头小猪,回家以后,祖父把小猪贴了泥,放到了坑灶上烧过了一会儿,便可以吃。有一次,一只鸭子又掉井了,因为鸭子比猪更好吃,所以作者要把鸭子赶井里去,被作者的祖父给看见并阻止了。 这个故事就透露了作者天真无邪的心和热爱乡村生活,思念乡村生活,也告诉了我们作者小时侯发生在呼兰河镇上的有趣故事,这本书比较独特,它虽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全书共七章各自都有特点,但是又是一个整体。

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蜒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像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树。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于是果树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

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瞎闹。 小白菜长得非常快,没有几天就冒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只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9+优质公开课18新编

《呼兰河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回忆童年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这些作品中对童年的描写都是欢喜的,天真的,充满孩子气的。 二.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三.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四.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

《呼兰河传》感悟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一】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转》感触颇深,她用小时候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文中几个章节中的几句话感觉很精彩,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个扎彩铺,扎出的房子、厨子、骡子、大白马、车子活灵活现。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样样不缺。看着穷人都觉得活着没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话,细嚼起来,人世间的辛酸苦涩,浸在其中。又有不乏幽默。 还有,胡家的团圆媳妇婆婆,鸡鸭、猪、狗猫不舍得打,打猫怕把猫打跑了打狗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把猪掉了斤两,打鸡怕不鸡不下蛋。唯独打小团圆媳妇一点毛病没有,她又不会跑掉又不会丢了,又不会下蛋,又不是猪,掉了近两也不要紧又不上秤! 她来到我家,我从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的媳妇不受气,我一天打八顿骂三场,我只打她一个月,打的是狠了点,不狠哪能规矩好一个好人来…… 婆婆的算计和愚昧无知,封建世袭生活着的婆婆,打媳妇是想当然。就因为小团圆媳妇仅仅有十二岁,长得却像十四那么高。太大方了,不知道羞,吃饭吃三碗,要给小团圆媳妇一个下马威,不打规范不出一个好人来。小团圆媳妇还不如鸡狗猫,鸡狗猫是不可以打得。小团圆婆婆没有觉着打媳妇有什么不妥。 打伤了,打病了,找来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花五十吊钱给云游真人来医一医,破一破。这还舍得。自己手闹了事,三吊钱的红花都不舍得买。生活在她看来就该这样,没有什么不对。打伤了,医。医好了,再打。可怜小团圆媳妇直到被活活地折磨死!小团圆婆婆竟没有觉着有什么不妥,只是被云游真人吓一吓,怕了怕,想了想,还不想过早的下地狱……让人觉着又可怜又可气又可恨又可悲。 他们的父母生他们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就是希望他们吃饱穿暖,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逆来了顺受了,顺来的事却一辈子都没有!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 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 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 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说明她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活泼。 2、小团圆媳妇婆婆 “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

呼兰河传心得左右5篇

呼兰河传心得300字左右5篇 呼兰河传心得300字左右(1) 在一个周末,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窗外细雨绵绵,我的心情由天气变得很沉重。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心得300字左右(2) 在这本书中萧红没有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将小城

的种种,如涓涓小溪娓娓道来。 初一提笔,萧红就写呼兰河的荒凉。通过对年老的人、赶车的车夫、卖豆腐的,卖馒头的等人物的描写,突出天气的冷。萧红在介绍呼兰河时,先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详细介绍。描写,是萧红的强项。 小城里的人们,每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每当有小石子击破沉寂的水面,都会引起注意。人们为着那些不经常发生的事情兴奋着,不管那些事情是好的,还是坏的。透过平淡的文字,我们仿佛能看到萧红在悲悯,在哭泣,为了那些呼兰河人生存状态的无奈与可悲。一切的残忍,在小城里都被看作最极其平淡的事。 人的人生,就这样被萧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了,生与死的意义,在这里,都没有颜色。人,如同树上的一片叶子,似乎自己的出现,就是为着有一天能无声无息地重归尘土。 呼兰河传心得300字左右(3)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在家里读了《呼兰河传》第四章的第五段。 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作者的家,他家里显得很荒凉冷清。每天天还未明的时候,祖父和作者就在家里念诗,念的第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