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一、设备在运转时是怎样发生磨损的?

答:相对运动中的两物体接触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转移,即形成磨损。是伴随磨擦而产生的现象,是磨擦的结果。一个机体的磨损过程在致可分为:(1)、跑合磨损阶段;(2)、稳定磨损阶段、(3)、剧烈磨损阶段。产生磨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粘着磨损:当磨擦表面的微凸体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发生“冷焊”后,在相对滑动滑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2、磨料磨损:硬的颗粒或硬的突起物,引起磨擦面材料脱落。疲劳磨损:磨擦面受周期性载荷的作用,使表面材料疲劳引起材料微颗粒脱落。4、冲蚀磨损:当一束含有硬质微颗粒的流体冲击到固体表面上时就会造成冲蚀磨损。5、腐蚀磨损:磨擦表面受到空气中酸或滑润油、燃油中残存的少量无机酸及水份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

二、设备在运转时,是怎样润滑的?

答:磨擦表面间,由于润滑油的存在而大大改变了磨擦的特性。润滑油能在金属磨擦表面而形成油膜,这种油膜能将两金属磨擦表面不断隔开,使其表面发生的粘着磨损变得很小,同时润滑油还能起均化载荷作用,能降低两金属表面的疲劳磨损。具体润滑机理可分为:

(一)边界润滑:当两个受润滑的表面在重载作用下靠的非常紧(两表面间可能只有一微米,甚至只有一两个分子那样厚的油膜存在,以致有相当多的磨擦表面微凸体发生接触),而润滑油的体积性质(即粘度)还不

能起作用时,其磨擦特性便主要取决于润滑油和金属表面的化学性质。这种能金属不致粘着的薄膜,叫边

界膜。其形成原理如下:1、物理吸附作用:当润滑油与金属接触时,润滑油就在两者的分子吸力的作用

下紧贴到金属表面上,形成物理吸附膜。2、化学吸附作用:当润滑油分子受到化学键力的作用而贴附到

金属表面上时,就形成化学吸附膜。3、化学反应:当润滑油分子中含有以原子形式存在的硫、氯、磷时,

在较高的温度(通常在150的摄氏度至200摄氏度)下这些元素能与金属起化学反应,形成硫、氯、磷的

化合物。前两种边界膜的润滑性能叫润滑油的油性,后一种则叫极压性。

(二)混合润滑:随着磨擦面间油膜厚度的增大,表面微凸体直接接触的数量在减少,而油膜承载的比例在增大。

三、润滑作用是什么?

答:(1)降低摩擦,减轻磨损;(2)、保护零件不遭锈蚀;(3)散热降温作用;(4)、具有缓冲、吸震的能力;

(5)、脂还有密封的作用。

四、设备在缺油(脂)润滑的条件下工作将产生什么危害?

答:设备在缺油(脂)润滑条件下,由于产生相对滑动的两金属摩擦表面形成不可靠的油膜或无油膜,使两金属表面部分或全部直接接触,主要发生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等这些剧烈磨损将产生大量的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能改变金属内材料的原子结构,将设备烧坏。

五、从润滑角度来看,设备例如减速机通常发热主要有哪些原因?

答:(1)、设备缺油,具体见第四题。(2)、设备多油润滑,即设备加油过多,超过油位标准;润滑油过多,设备在运转中由于搅动润滑油增长率加了设备的磨擦阻力,产生一定的磨擦热。但这种磨擦热远小于缺油状态下磨擦热;同时油过多也不利于散热。(3)、设备选用了粘度过大的润滑油,虽然润油粘度大,承载能力也就越大,但是不易流动、难以形成油膜;同时增加设备运转的磨擦阻力,也就产生一定的磨擦热。(4)、粘度过小,承载能力也就越小,难以形成油膜,使两金属磨擦表面部分或全部直接接触,通过磨擦产生大量的热。(5)油品选型不对。

六、衡量润滑油(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是什么?

答:(一)润滑油

1、粘度;滑滑油本身阻碍变形的能力,标志着润滑油的摩擦阻力的大小。常用运动粘度(m m2/s)来表示。(1)

除汽缸油、汽(柴)油机油等的运动粘度是在100℃下测量的外,其余在40℃下测量,其表示方

法如24号油缸表示为100℃汽油的运度粘度为24 m m2/s;(2)在同温下68号机械油比46号机械

油运动粘度大;(3)粘度越小,润滑越稀。

2、水份:指油品中含水量占试油重量的百分比,油品中的水一般呈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三种状态存在。

若水分含量过多会使油品乳化变质而失去润滑性能,因此要严格控制油品中的水份。

3、机械杂质:指存在于油品的所有不溶的沉淀状、悬浮状物质,机械杂质尤其是砂粒、金属磨屑等对润滑危

害较大,因此对其应严格控制。

4、酸值:表明油品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能判断使用中润滑油的变质程度。

(润滑脂)

1、针入度:指将标准锥体于25℃下润滑脂表面经5秒钟后陷入的深度。它标志着润滑脂内阻力的大小和流动性的

强弱。针入度越大表示脂就越软,如3#钙脂比1#钙基脂硬。

2、滴点: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润滑脂从标准测量杯孔口滴下第一滴时的温度。标志着润滑脂耐高温的能力。

七、常见润滑油(脂)简介

1、机械油(L-AN)

机械油又称L—AN全损耗系统用油,按40℃运动粘度为5-150十个牌号,本系列产品具有一定的润滑性和防护性,但因未加任何油性或抗磨等添加剂,故抗磨及安定性差。目前已逐渐被液压油取代,机械油使用应注意:(1)、只允许用于润滑工作条件不大苛刻的机械。(2)、根据机械摩擦部件的负荷,工作温度和运动粘度选择合适的油品。(3)、定期换油,以免损坏设备。(4)、不得用于双曲线齿轮和蜗轮上。(5)不适用于循环润滑系统。

2、普通工业齿轮油(<L—CKC)

闭式齿轮传动装置用润滑油,以精制的润滑油组分作基础油,加入抗氧抗磨、极压搞磨防锈、搞泡或加入降凝添加剂使用,安50℃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订为9个牌号,有一定极压抗磨性,在金属表面形成油膜,承受负荷,减少磨损;有防锈、搞泡及抗氧化性能,可防止金属磨蚀;在运转中不会因产生泡沬多而影响齿轮正常润滑,使用寿命较长。适用于齿面接触力小于490Mpa的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或一般工作条件下操作的封闭式齿轮润滑。此油不可作极压工业齿轮油使用。

3、中负荷工业齿轮油(L-CKC)

闭式齿轮传动装置用润滑油,以中间基或石蜡基中性油为基础油,加入新型极压抗磨,抗氧抗腐、防锈、抗泡沫等添加剂配制而成,按40℃时运动粘度中心值为7个牌号,此油极压抗性好,在边界润滑条件下能在金属表面生成极压膜,防止烧结和减少磨损;热氧化安定性优良,能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抗乳化性、防锈性和抗菌素好。可适应水份易进入的齿轮传动装置。用于表面接触应力小于1100Mpa工业齿轮润滑,不可用于重负荷齿轮。粘度选择时,因低速、负荷较重的齿轮油膜,形成条件差,选用高粘度油;反之选用低粘度油。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多级传动选用油的粘度要较高于单级传动。使用时,加油量应按齿轮箱刻线规定,更换新油须清洗齿轮和齿轮箱,本系统产品不同牌号可根据需要互相调合成不同粘度的油使用,但不宜于其它齿轮油混用。

4、重负荷工业齿轮油(L-CKC)

用于齿面接触应力大于1100Mpa的极压闭式工业齿轮润滑,性能及其它使用条件同中负荷工业齿轮油。

5、普通开式齿轮油(L-CKH)

工业设备开式齿轮用润滑油,非稀释型,按40℃运动粘度中心值订为5个牌号。该油品粘附性和防锈性好,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腐蚀、防锈、抗压的润滑油膜。适应的工作特点:开式齿轮箱体或罩壳,直径大、转速低,油易受齿轮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和重力作用而四处飞溅或滴落;以及齿轮易受水份、潮气、有害气体和灰砂侵蚀的环境,用于开式齿轮、链条和钢丝润滑。粘度选择时,环境及工作温度高的速度低,齿面接触应力大的,选用高粘度油,涂刷方式给油的比油浴式给油的选用较高的粘度油。

6、汽轮机油(L-TSA)

汽轮机油又称透平油,外观呈浅黄色,透明度好,按40℃运动粘度分32、46、68、100四个牌号,抗氧化安定性好,使用中不易生产酸性物质和沉淀;抗乳性好,易与水分离,漏入润滑系统内的冷凝水,在油箱中能迅速分离排除;

抗泡沫性良好,运行中能及时将吸入的空气释放出去,生成的泡沫消失快;防锈性好,保护润滑系统不发生锈蚀,适用于分类汽蜗轮机,汽轮机及水轮机等,也可用于透平鼓风机、鼓风机,离心式空压机等,也可油环润滑的大型电机轴承和一些重要的滑动轴承部位。

7、汽缸油(L-Z)

汽缸油按100℃的运动粘度可分为11、24、38三种牌号,此油有较多的沥青胶质。粘度大,附着性好,能抗

冷凝水和蒸汽的冲刷。主要适用于润滑蒸气泵、蒸气锤等设备的气缸。适用润滑负荷重、转速低、温度高的

一些滑动轴承和一些中小型减速机如磨机轴承等。

8、钙基润滑脂

俗称黄油。浅黄色至暗褐色均匀油膏。以动植物脂肪钙皂稠化合适粘度矿物油并含少量水解胶溶剂制成。按针入度订牌号。该脂抗水性强,遇水不乳化,但耐药性温性差,一般使用温度不超过55℃。适用于轻负荷的滚动轴承的水泵。

9、锂基脂润滑脂

淡黄色至褐色均匀油膏,以无燃脂肪酸锂皀稠化中等粘度矿物油并加抗氧防胶剂制药厂成,按针入度订牌号。有良好的高低温适应性以,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应用;较好的抗水性,在潮湿或与水接触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发的润滑;

较好的机械安定性和氧化安定性。在高转速机械剪切作用下,稠度变化小,使用寿命长,因滴点较高,对各种电动机高温、高转速部位润滑尤为适合。

10、极压锂基润滑脂

浅褐色至深褐色均匀软膏,按针入度订为3个牌号,具有良好的机械安定性、抗水性、防锈性、极压抗磨性和泵送

性,特适用于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型设备的高温、潮湿、重负荷的集中润滑系统及减速机待高负荷机械设备及齿轮、轴承润滑。

八、润滑油(脂)的选择标准?

答:(一)选择润滑油的标准:由于粘度越高,润滑油内部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大,承载能力也就越大,但不易流动,所以选择润滑油的原则是:高速、轻载设备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低速、重载设备选用粘度高的润滑油。

(二)选择润滑油的标准:针入度越小表明润滑脂脂越不易从摩擦面中被挤出,故承载能力强,密封性好;但同时磨擦阻力大,而且不易充填较小的摩擦间隙。故轻载高速设备选用针入度小的润滑脂。(水泥磨减速机(国产)选用320#重负荷工业齿轮油,小拉链机选用100#中负荷工业齿轮油)。

九、为什么工作载荷、环境不同的设备所用润滑油品有所不同?

答:根据磨损、润滑机理。要使设备得到良好的润滑必须在其摩擦接触面形成可靠的油膜,尽可能避免两金属微凸体直接接触。设备在重载作用工作条件下,两接触需靠得非常紧,若选用粘度较小的润滑油,同于其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小,所以很容易被挤出金属摩擦面,不易形成油膜,设备得不到良好润滑;在轻载作用下,若选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由于不易流动,难以形成油膜,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运转阻力且不易散热。有些设备处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如高温、潮湿环境,这就要求选用既耐高温,又具有抗水性能的润滑油(脂)。故不同的设备应根据其工作特点综合选择正确的润滑油(脂)润滑。

十、使用变质润滑油(粘度、机械杂质、水分、酸质超标)对设备的危害是什么?

答:1、润滑油粘度偏低(高)时,作相对运动的两金属摩擦表面形成不了可靠的油膜,设备得不到正常润滑,加大了设备的磨损。

2、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油中所不溶的沉淀物或悬浮状物质,多由砂子、粘土、铁屑粒子组成。若润滑油中含有机械杂质超标,当设备在工作时,这些机械杂质将不断进入摩擦表面并在其表面上犁刨出很多沟纹,同时也破坏了润滑油吸咐在金属表面的保护膜,加大了设备的磨料磨损及冲蚀磨损。

3、润滑油中有水存在时不但会引起设备腐蚀而且水和高于100℃的金属表面接触时会形成蒸汽,破坏润滑油的油膜,导致设备得不到良好的润滑。

4、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下,其部分烃类有机物可能转化为酸类化合物,使油品中酸值增大,酸值的大小可以判断使用油品的变质程度。

综上述,使用变质的润滑油润滑,不但破坏了设备的润滑条件,而且进一步加大了设备的磨损,大大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十一、用油杯(脂)润滑的设备,有时即使是满油杯脂时,油杯中部也会出现空洞现象,这是为什么?怎样防范?

答:油杯又称压缩杯,即润滑脂通过拧紧杯盖压缩进入润滑部位,一些高温设备脂润滑即使是满油杯脂,但由于温度高,脂流动性快,很容易中部产生空洞现象,这就要求用油杯脂润滑的设备必须每间隔一定时间重新拧紧杯盖或重新补加润滑脂。

十二、设备的润滑方式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答:1、油浴润滑、如风机传动轴承。2、溅油润滑,如减速机。3、滴油润滑,如选粉机立轴轴承。4、循环油润滑,如水泥磨进出口瓦稀油站。5、喷射润滑(如磨稀油站高压油泵泵油)

十三、不同的设备得到良好的润滑的合适油位为多少?

答:1、减速机(浅油润滑)加油量应加到淹掉最低一个齿,但不低于10mm,目前根据油标确定,一般加到油标上下刻度2/3处左右。

2、有油标显示加油油位的设备,一般加到油标点2/3处左右。

3、轴承(脂润滑)加油量应充满轴承腔体的1/3-2/3。

4、电动滚筒至半径的2/3处。

5、YOX限矩型液偶至容积的60%-80%。

十四、为什么设备在换新油时,必须彻底清洗润滑部件?

答:润滑油在使用时期时,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发生变质。此时设备就应立即更换新油,更换时由于设备停止工作,大部分水份、机械杂质等沉积在润滑部位底部。放油时不可能全部将这些机械杂质、水分等清除干净,若不清洗干净该润滑部位(如油池),倒入的新油又重新被这些机械杂质、水份等污染,对会人为地使新换油使用不久又将乳化、变质。这样不但使设备得不到良好的润滑,反而加大了设备的磨损。

十五、为什么要保管好少量备用润滑油脂?怎样保管?

答:由于一些设备在运转过程中须定期添加润滑油(脂),故各班组均储存一定量的备用润滑油(脂),若不妥善保管,润滑油(脂)就可能在使用之前发生变质。正确保管方法如下:

(1)、润滑油要密封储存,选择阴凉地方存放;

(2)、润滑脂要密封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十六、润滑工具如何保管?

答:润滑工具应保持清洁,摆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做到专油专桶。

十七、在日常设备点检中如何巡检设备润滑?

答:(1)、在油标杆应检查油位,观察油量大小,判别油质情况。

(2)、透明油标应注意润滑油的波动,油位高低。

(3)、润滑器具是否正常如甩油环是否转动,油勺是否能足量带上油,淋油是否正常。(4)、漏油严重的除注意随时补加油保证油位外还应及时汇报。

(5)、观察油站压力表变化、进出油管是否感觉到油流动(手感)。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一、基本概念(见资料1) 1、原油:天然原油一般都是黑色液体,其中含有几百种及至上千种倾倒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大体为石蜡基础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年产1亿两千万吨至1亿4千万吨(中国)。 2、基础油:原油在炼油厂经过减压蒸馏生的轻质产品可获得气、煤、柴油等产品,重质产品,经过进一步精制后即可获得基础油。 3、润滑油:为满足设备机具的具体润滑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础油及添加剂调制而成的产品。 4、基础油的品种一般国产分为32#、46#、68#、100#、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150BS等。进口的日本能源公司500SN、韩国1次、2次加氢基础油(高档)等 5、润滑油添加剂:添加不同性能的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的各种性能。(见资料2) 6、润滑油质量指标(见资料3、1-6) 二、车用润滑油的分类: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刹车液、润滑脂 1、什么是汽油机油、什么是柴油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级别的区分 2、什么是多级油,什么是单级油、什么是通用机油 3、5W、10W、15W、30、40、50的意思,代表的具体指标范围 4、GB标准的理化指标,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倾点等要记牢 5、各种车型选用什么级别及黏度的油、以及夏、冬两季的选油 6、API SAE的含义国家标准、石化标准以及我们的企业标准制定有哪些 识别润滑油的规格 内燃机油 SF/CD 15W/40为例: SAE 15W/40

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对内燃机油黏度分类法的英文缩写 现在执行的是SAE J300 Apr。1991版本 表示该油品低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0W、5W 、10W、15W、20W等级别。“W”前面的数字越小,其低温流动性越好,能满足在更低气温条件下工作的发动机的要求 表示该油品高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20、30、40、50和50以上级别。数字越大黏度越大。可以保证润滑油在高温时仍然有足够的黏度和油膜厚度来达到润滑的效果。 另外SAE30、SAE40、SAE50只具有单黏度级别的特性,应注意适用的温度范围 API SF/CD 第一个字母“S”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简称“汽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SD、SE、SF、SG、SH、SJ~~等级别。 是美国石油协会对润滑油质量等级分类标准的英文缩写 第一个字母“C”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柴油发动机,简称“柴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CD、CE、CF、CG-4、CH、CH-4~~等级别。 1)、API SF/CD表述的质量等级说明该油品是一种即适合汽油发动机同时又能满足柴油发动

最新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 1、摩擦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2 2、磨损的后果是降低机器的效率和可靠性,甚至促使机器提前报废。2 3、点蚀过程:产生初始疲劳裂纹→扩展→微粒脱落,形成点蚀坑。3 4、润滑油的特性有:粘度、润滑性、极压性、闪点、凝点、氧化稳定性等。4 5、在润滑剂中加入添加剂为了改善润滑剂品质和性能,其作用是提高油性、极压性、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性能。4 6、润滑油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人工润滑、滴油润滑、浸油润滑、飞溅润滑、喷油润滑等。4 7、设备润滑规定中的“五定”是指:定人、定点、定质、定时、定量。5 8、循环润滑油箱油位应保持在油箱的2/3以上。1 9、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二级过滤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6 10、常用阀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阀门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油脂封死。2 11、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4 (a)正三角形(b)转角正三角形(c)正方形(d)转角正方形 12、钢在冶炼时按脱氧程度可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特殊镇静钢)。4 13、单级离心泵消除轴向力的方法有(叶轮上开平衡孔)、(平衡管)、安装平衡叶片和(采用双吸叶轮)。平衡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常用的方法有(叶轮对称布置)、(采用平衡盘)。5 14、碳素结构钢Q235AF牌号表示中Q表示(屈服强度)、235表示(屈服强度值为235MPa)、

A表示(质量等级)、F表示(沸腾钢)。4 15、滚动轴承的润滑有(脂润滑)、(油润滑)和固体润滑三种形式。2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下列关于磨损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B、C)。 A、磨合阶段:包括摩擦表面轮廓峰的形状变化和表面材料被加工硬化两 个过程。 B、稳定磨损阶段:零件在平稳而缓慢的速度下磨损。 C、剧烈磨损阶段:零件即将进入报废阶段。 D、设备的使用寿命是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 2、下列关于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粘度是重要指标,粘度值越高,油越稀,反之越稠。 B、粘度可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温度粘度。 C、几种润滑油的粘度大小为:L-AN100>L-AN68>L-AN46。 D、粘度的大小值与温度无关。 3、润滑油的选用原则是( A、B )。 A、载荷大、温度高的润滑部件,宜选用粘度大的油。 B、载荷小、转速高的润滑部件,宜选用粘度小的油。 C、润滑部件的润滑只要有润滑油就行,选什么油无关紧要。 D、润滑油选用是越清澈越好。 4、衡量油易燃性的指标是( C )。 A、极压性 B、润滑性 C、闪点 D、氧化稳定性 5、衡量润滑油在低温下工作重要指标是( D )。 A、极压性 B、润滑性 C、闪点 D、凝点 6、下列润滑脂的种类中广泛用于工程上的是( A )。 A、钙基润滑脂 B、钠基润滑脂 C、锂基润滑脂 D、铝基润滑脂 7、下列润滑脂的种类中使用温度最广的是( C )。 A、钙基润滑脂 B、钠基润滑脂 C、锂基润滑脂 D、铝基润滑脂 8、磨煤机磨辊轴承所用润滑油及用量是( D )。 A、N320硫磷型极压齿轮油;29L B、Mobil SHC634工业齿轮油;29L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4 5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填空题(共50分,每空1 分) 1、摩擦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 2、磨损的后果是降低机器的效率和可靠性,甚至促使机器提前报废。 3、点蚀过程:产生初始疲劳裂纹7扩展7微粒脱落,形成点蚀坑。 4、润滑油的特性有:粘度、润滑性、极压性、闪点、凝点、氧化稳定性等。 5、在润滑剂中加入添加剂为了改善润滑剂品质和性能,其作用是提高油性、极压性、 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性能。 4 6、润滑油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人工润滑、 滴油润滑、浸油润滑、飞溅润滑、 7、设备润滑规定中的"五定”是指:定人、定点、定质、定时、定量。 9、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 级过滤8^ 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 40目,二级过滤为 60目, 三级过滤为80目。6 10、常用阀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阀门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 油脂封死。2 11、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 12、钢在冶炼时按脱氧程度可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特殊镇静 钢)。 13、单级离心泵消除轴向力的方法有(叶轮上开平衡孔) (采用双吸叶轮)。平衡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常用的方法有(叶轮对称布置) 喷油润滑等。 8、循环润滑油箱油位应保持在油箱的 2/3以上。1 60 目,二 (b )转角正三角形(C )正方形(d )转角正方形 、(平衡管)、安装平衡叶片和 、(采用平衡盘)。

14、碳素结构钢Q235AF牌号表示中Q表示(屈服强度)、235表示(屈服强度值为235MPa)、 4 5

润滑基础知识

润滑基础知识 一、设备在运转时是怎样发生磨损的? 答:相对运动中的两物体接触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转移,即形成磨损。是伴随摩擦而产生的现象,是摩擦的结果。一个机体的磨损过程大致可分为:(1)跑合磨损阶段(2)稳定磨损阶段(3)剧烈磨损阶段。产生磨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粘着磨损:当摩擦表面的微凸体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发生“冷焊”后,在相对滑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2、磨料磨损:硬的颗粒或硬的突起物,引起摩擦面材料脱落。3、疲劳磨损:摩擦面受周期性载荷的作用,使表面材料疲劳而引起材料微颗粒脱落。4、冲蚀磨损:当一束含有硬质微颗粒的流体冲击到固体表面上时就会造成冲蚀磨损。5、腐蚀磨损:摩擦表面受到空气中的酸或润滑油、燃油中残存的少量无机酸及水份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 二、设备在运转时,是怎样润滑的? 答:摩擦表面间,由于润滑油的存在而大大改变了摩擦的特性。润滑油能在金属摩擦表面形成油膜,这种油膜能将两金属摩擦表面不断隔开,使其摩擦表面发生的粘着磨损、磨料磨损变得很小,同时润滑油还能起均化载荷作用,能降低两金属摩擦表面的疲劳磨损。具体润滑机理可分为: (一)边界润滑:当两个受润滑油润滑的表面在重载作用下靠的非常紧(两表面间可能只有一微米,甚至只有一两个分子那样厚的油膜存在,以致有相当多的摩擦表面微凸体发生接触),而润滑油的体积性质(即粘度)还不能起作用时,其摩擦特性便主要取决于润滑油和金属表面的化学性质。这种能保护金属不致粘着的薄膜,叫边界膜。其形成原理如下:1、物理吸附作用:当润滑油与金属接触时,润滑油就在两者的分子吸力的作用下紧贴到金属表面上,形成物理吸附膜。 2、化学吸附作用:当润滑油分子受化学键力的作用而贴附到金属表面上时,就形成化学吸附膜。 3、化学反应:当润滑油分子中含有以原子形式存在的硫、氯、磷时,在较高的温度(通常在150℃~200℃)下这些元素能与金属起化学反应,形成硫、氯、磷的化合物。前两种边界膜的润滑性能叫润滑油的油性,后一种则叫极压性。 (二)混合润滑:随着摩擦面间油膜厚度的增大,表面微凸体直接接触的数量在

设备润滑技术规范

设备润滑技术规范(试行) 定期按照标准对使用设备进行润滑油加注、换油是设备运行过程中减缓磨损,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障安全运行,使之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使用设备,确保有效完成生产任务,特制订本规范。 1、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规范内相关的加油、换油规范,认真检查设备相关润滑部位的油质、油量,及时处理润滑缺陷,详细做好加换油记录。 2、维护好润滑用具,做到专油专具,即每一品类润滑油都要有专门的加油油具并都贴上标识,不得混用。 3、加油、换油时润滑油必须严格注意油的品质,严禁杂质进入设备,必要时对润滑油先进行过滤。 4、机修工在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小、大、中修后必须按本规范对设备进行清洗、换油。 5、加油、换油过程中各设备的油位控制必须符合该机器油位标准。

油位标准以标准操作规程为准。 6、设备长时间停止使用的,使用车间应通知机修对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机修要在检维修结束后放光设备内的润滑油,并用清洁的润滑油冲洗油箱后将油放出,并注入新的润滑油后封存设备。 7、各部门要对使用的设备加油、换油时间作出明确的时间规定,并在重新制作设备管理卡时写进此内容。 8、设备运行时严禁加注润滑油。 9、设备运行或静止时严禁带压加注润滑油。 10、设备运行时严禁换油。 11、如因停产或生产没有按时间要求进行加油、换油的则顺延到具备条件时进行加换油,但不得超过规定期限时间的50%。 12、使用部门要对使用设备设立专门的加油记录。换油记录由换油者负责在设备检修记录内以检修项目填写。

13、设备加油工作由设备使用部门自行安排相关人员负责;设备换油工作由机修工结合该设备的检维修计划时间安排换油或者在机修工的指导下由设备使用部门安排换油。 14、使用部门对加油、换油方法需要进行专门培训的,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设备科将给予专门的培训。 15、对相关部门执行本规范不力的,视情况由设备科提出整改、限期整改、责令整改意见并使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罚。 16、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附:各部门设备润滑技术规范

润滑基本常识

设备润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草稿) 一、润滑材料的选用 在机器的摩擦副之间加入某种介质,使其减少摩擦和磨损,这种介质称为润滑材料,也称润滑剂。由于摩擦副的类型和性质不同,相应地对润滑材料的要求和选用也有所不同。只有按摩擦副对润滑材料的性能要求,合理的选用润滑材料,才能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尤其是现代化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生产设备,对润滑材料的耐高温、高压、高速、腐蚀等要求愈来愈高,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对润滑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润滑基本原理 在两个相互摩擦的表面间加入润滑剂,使其形成一层润滑膜,将两摩擦表面分开,其间的直接干摩擦为润滑分子间的摩擦所代替,从而达到降低磨擦、减少磨损的目的,这就是润滑作用的基本原理。按润滑状态的不同,润滑可分为以下三种: ⑴液体润滑(完全润滑) 润滑剂所形成的油膜完全将两摩擦表面隔开,呈现油膜内层间的液体分子摩擦,称为液体润滑。获得液体润滑的方法有两种:一为液体静压润滑,即人为的将压力油输入润滑表面之间,用以平衡外载而把两表面分离;二是液体动压润滑,即利用摩擦副两表面的相对运动作用,把油带入摩擦面之间,形成压力油膜把两表面分开。流体润滑的摩擦系数为0.001~0.008。 ⑵边界润滑 润滑剂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吸附在金属表面上极薄的油膜,或与表面金属形成金皂,但不能形成流体动压效应;边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是吸附油膜或金属膜接触的相对滑动所形成的摩擦,摩擦系数为0.05~0.1。当负荷增大或速度改变时,吸附油膜或金属皂可能破裂,引起摩擦表面直接接触而形成干摩擦。 精选范本

如何做好设备润滑管理工作呢讲解学习

如何做好设备润滑管理工作呢? 设备润滑工作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备润滑做好了,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反之,将会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大大提高,停机次数和停机时间都会增加,以致于给生产带来不便,严重时会导致生产任务无法完成,给厂里带来重大损失。 那么,该如何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呢? 首先,如何让全体员工都高度重视设备润滑工作呢?这要求管理人员对操作员工进行宣传,告诉他们:某处加入润滑油的作用与好处,反之,不加入润滑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只有让操作者明白设备润滑的重要性,他们才会重视设备润滑工作。 例如,在皮带机和减速机加入润滑油的作用是:减少齿轮之间的磨损、降低磨损产生的热量,降低设备工作温度,保护轴承不被高温烧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速机不加入润滑油或缺油,就会导致轴承烧坏,会导致减速机损坏,导致皮带机不能用,导致全线停产。同时也告诉他们:设备损坏后,设备的检修工作量是多么的大,设备的配件采购工作是多么的复杂,公司的损失是多么的大。 其次,如何提高员工的操作能力呢?这要求管理人员让每一位员工清楚地知道:他本岗位的每台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要求。如一台设备有哪几个润滑点,润滑点的具体位置,润滑点的加油方法,加油品种,加油频次及检查缺油的方法等。为了使全体员工能正确的操作此项工作,在领导的支持下,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员工所必需的加油工具,如扳手、油桶、油枪等。 再次,应明确分工,合理的将设备润滑的具体工作分配到合适的操作员手中。建立设备润滑记录,以便查阅后能清楚地知道各设备的润滑状态,同时要明确责任,对未尽职责的员工应给予相应的惩罚。 最后,为了完善设备润滑这项工作,必须为此成立制度,形成文件,作为监督检查的标准。做好设备润滑记录便于分清具体操作员的责任和便于查清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能给生产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的浪费。 全面润滑管理简介 1、设备润滑管理的定义 设备润滑管理是指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合理选择和使用润滑剂,采用正确的给油方式以保持机械摩擦副良好的润滑状态等一系列管理技术措施。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一、设备在运转时是怎样发生磨损的? 答:相对运动中的两物体接触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转移,即形成磨损。是伴随磨擦而产生的现象,是磨擦的结果。一个机体的磨损过程在致可分为:( 1 )、跑合磨损阶段;( 2 )、稳定磨损阶段、(3 )、剧烈磨损阶段。产生磨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粘着磨损:当磨擦表面的微凸体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发生“冷焊”后,在相对滑动滑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2 、磨料磨损:硬的颗粒或硬的突起物,引起磨擦面材料脱落。疲劳磨损:磨擦面受周期性载荷的作用,使表面材料疲劳引起材料微颗粒脱落。 4 、冲蚀 磨损:当一束含有硬质微颗粒的流体冲击到固体表面上时就会造成冲蚀磨损。 5 、腐蚀磨 损:磨擦表面受到空气中酸或滑润油、燃油中残存的少量无机酸及水份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 二、设备在运转时,是怎样润滑的? 答:磨擦表面间,由于润滑油的存在而大大改变了磨擦的特性。润滑油能在金属磨擦表面而形成油膜,这种油膜能将两金属磨擦表面不断隔开,使其表面发生的粘着磨损变得很小,同时润滑油还能起均化载荷作用,能降低两金属表面的疲劳磨损。具体润滑机理可分为:(一)边界润滑:当两个受润滑的表面在重载作用下靠的非常紧(两表面间可能只有一微米,甚至只有一两个分子那样厚的油膜存在,以致有相当多的磨擦表面微凸体发生接 触),而润滑油的体积性质(即粘度)还不能起作用时,其磨擦特性便主要取决于润滑 油和金属表面的化学性质。这种能金属不致粘着的薄膜,叫边界膜。其形成原理如下: 1、物理吸附作用:当润滑油与金属接触时,润滑油就在两者的分子吸力的作用下紧贴到 金属表面上,形成物理吸附膜。 2 、化学 吸附作用:当润滑油分子受到化学键力的作用而贴附到金属表面上时,就形成 化学吸附膜。 3 、化学反应:当润滑油分子中含有以原子形式存在的硫、氯、磷 时,在较高的温度(通常在150 的摄氏度至200 摄氏度)下这些元素能与金属起化学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第八章摩擦和润滑 第一节摩擦与润滑机理 当两个紧密接触的物体沿着它们的接触面作相对运动时,会产生一个阻碍这种运动的阻力,这种现象叫摩擦,这个阻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与垂直载荷的比值叫做摩擦系数。摩擦定律可描述如下: (1)摩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F∝P (2)摩擦力与表面接触无关,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3)摩擦力与表面滑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静摩擦力(有运动趋向时)F S大于动摩擦力F K,即Fs>F K。 摩擦定律公式: F=f·P 或 f=F/P 式中F——摩擦力 f——摩擦系数; P——法向载荷,即接触表面所受的载荷; 载荷 机器中凡是互相接触和相互之间有相对运动的两个构件组成的联接称为“运动副”(也可称为“摩擦副”),如滚动轴承里的滚珠与套环;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径等等。任何机器的运转都是靠各种运动副的相对运动来实现,而相对运动时必然伴随着摩擦的发生。摩擦首先是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其次是使摩擦副相互作用的表面发热、磨损乃至失效。 磨损是运动副表面材料不断损失的现象,它引起了运动副的尺寸和形状的变化,从而导致损坏。例如油在轴承内运转,轴承孔表面和轴径逐渐磨损,间隙逐渐扩大、发热,使得机器精度和效率下降,伴随着产生冲击载荷,摩擦损失加大,磨损速度加剧,最后使机器失效。 润滑是在相对运动部件相互作用表面上涂有润滑物质,把两个相对运动表面隔开,使运动副表面不直接发生磨擦,而只是润滑物质内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 所以,摩擦是运动副作相对运动时的物理现象,磨损是伴随摩擦而发生的事实,润滑则是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摩擦分类 摩擦有许多分类法。 1. 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分 静磨擦: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种摩接力叫做静摩擦力。静摩擦力随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变化而变化。当外力克服了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开始宏观运动。 动磨擦: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动摩擦。这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切向力叫做动摩擦力。 2. 按摩擦副接触形式分 滑动摩擦:接触表面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滚动磨擦:在力矩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3. 按摩擦副表面润滑状态分。 干摩擦:指既无润滑又无湿气的摩擦。 边界摩擦:指摩擦表面有一层极薄的润滑膜存在时的摩擦。这时,摩擦不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是取决于接触表面和润滑剂的特性。边界摩擦时,不能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这时仍有微小的摩擦力产生,其摩擦系数通常约0.1左右。 混合摩擦:属于过度状态的摩擦,包括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半干摩擦是指同时有边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情况。半流体摩擦是指同时有液体摩擦和干摩擦的情况。混合摩擦能有效的降低摩擦力,其摩擦系数要比边界摩擦小的多。但因表面间仍有轮廓峰的直接接触,所以不可避免的仍有磨损存在。 流体摩擦:即流体润滑条件下的摩擦。这时两表面完全被液体油膜隔开,摩擦表现为由粘性流体引起。摩擦系数极小(油润滑时约为0.001-0.008),而且不会有磨损产生,是理想的摩擦状态。 炼油化工设备中的一些摩擦副的工作条件是复杂的,如处于高速、高温、或低温、真空等苛刻环境条件下工作,其摩擦、磨损情况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节产生摩擦的原因 对于接触表面作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力这一现象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机械上发生相对运动的部位一般都经过加工,具有光滑的表面。但实际上,无论加工程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免费)

设备的润滑管理 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 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 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设备润滑方式

1、手工润滑 由操作工使用油壶或油枪向润滑点的油孔,油嘴及油杯加油称为手工给油润滑,主要用于低速、轻载和间歇工作的滑动面、开式齿轮、链条以及其他单个摩擦副。加油量依靠工人感觉与经验加以控制。 2、滴注润滑 依靠油的自重通过装在润滑点上的油杯中的针阀或油绳滴油进行润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给油量不容易控制,振动、温度的变化及油面的高低,都会影响给油量。不宜使用高粘度的油,否则针阀被堵塞。 3、飞溅润滑 浸泡在油池中的零件本身或附装在轴上的甩油环将油搅动,使之飞溅在摩擦面上。这是闭式箱体中的滚动轴承、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链传动、凸轮等的广泛应用的润滑方式。零件的浸泡深度有一定的限制。浸在油池中的机件的圆周速度一般控制在小于12m/s,速度过高,搅拌阻力增大,油的氧化速度加快,速度过慢影响润滑效果。 4、油环与油链润滑 依靠套在轴上的油环或油链将油从油池中带到润滑部位。

如图所示,套在轴1上的油环2下部在油池中,当轴旋转时,靠摩擦力带动油环转动,从而把油带入轴承中进行润滑。 5、油绳与油垫润滑 一般是与摩擦表面接触的毛毡垫或油绳从油中吸油,然后将油涂在工作表面上。有时没有油池,仅在开始时吸满油,以后定期用油壶补充一点油。主要应用于小型或轻载滑动轴承。这种方法主要优点在于简单、便宜,毛毡和油绳能起到过滤作用,因此比较适合多尘的场合。但由于油量小,不适用于大型和高速轴承,供油量不宜调整。 6、自润滑 自润滑是将具有润滑性能的固体润滑剂粉末与其他固体材料相混合并经压制、烧结成材,或是在多孔性材料中浸入固体润滑剂;或是用固体润滑剂直接压制成材,作为磨擦表面。这样在整个磨擦过程中,不需要加入润滑剂,仍能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7、油雾润滑

设备润滑“五定”工作是什么

设备润滑“五定”工作是什么? 答:设备润滑“五定”是指对润滑工作要实行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的科学管理。其内容如下: (1)定点“定点”是指首先明确每台设备的润滑点,它是设备润滑管理的基本要求。“定点”工作要求做到: 1)各种设备都要按润滑图标规定的部位和润滑点加、换润滑剂。 2)设备的操作工人、润滑工人必须熟悉有关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 (2)定质“定质”是指要确保润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它是保证设备润滑的前提。要根据润滑卡片或润滑图表的要求加、换质量好的润滑材料。“定质”要求做到: 1)必须按照润滑卡片和图表规定的润滑剂种类和牌号加、换。 2)加、换润滑材料时必须使用清洁的器具,以防污染。 3)对润滑油实行“三过滤”的规定,保证油质洁净度。“三过滤”是指:入库过滤、发放过滤和加油过滤。 (3)定时(定期)“定时”是指要按润滑卡片和图表所规定的加、换油时间加油和换油,对大型的油池按周期取样检验。定时的要求是: 1)设备工作之前操作工人必须按润滑要求检查设备润滑系统,对需要日常加油的润滑点进行注油。 2)设备的加油、换油要按规定时间检查和补充,按计划清洗换油。 3)大型油池要按时间制定取样检验计划。 4)关键设备按监测周期对油液取样分析。 (4)定量“定量”是指按规定的数量注油、补油或清洗换油。定量的要求是: 1)日常加油点要按照注油定额合理注油,既要做到保证润滑,又要避免浪费。 2)按油池油位油量的要求补充。 3)换油要按油池容量,循环系统要开机运行,确认油位不再下降后补充至油位。 (5)定人“定人”是指要明确有关人员对设备润滑工作应负有的责任。定人的要求是: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设备润滑知识 一、设备润滑的意义与原理 A、润滑意义:润滑涉及到每台设备中的运转部件,有数据显示60%的机械故障都来自于润滑不良或不当所引发,所以搞好设备润滑意义重大1、使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和设备检修的计划性(减少因运动副磨损而停产换件的时间次数,大大提高生产效益。如我们的球磨机的主轴瓦,在良好润滑保证下十几年都不用换,但是一旦出现断油问题,只要几分钟就使它报废;)。2、能够减少检修人员和检修工作量,3、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消耗(有关专家曾预测世界能源的35%左右损失在摩擦、摩损上;延长或成倍增加运动副和整机的使用寿命,可以大大减少运动副和整机的备件,减少压库资金)。 润滑的作用:对摩擦表面会起到减小磨损、降低负荷、冷却、密封、冲洗、防腐等作用。 B、水泥企业的主要润滑状态及其原理(四种润滑状态:动压润滑、静压润滑、边界润滑、固体润滑): 1、动压润滑:通过摩擦表面以一定速度与方向相对于另一静止的摩擦表面移动时,将润滑油带入摩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粘性和油在摩擦副中的楔形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力作用而产生油压,并形成承载油膜。 稳定的动压润滑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足够的转速。轴颈转速越高,带油量越大、油膜越厚、压力越大;当达到一定的转速时,轴的中心逐渐与轴承中心靠近,从而达到液体润滑的稳定动平衡状态。转速过低会因没有足够的压力润滑而不能建立动压油膜。 2)摩擦表面:摩擦表面要有一定的几何精度(如图1半径差形成吸收油楔,图2没有半径差不能形成油楔)和表面光洁度。两磨擦表面要有合理的配合间隙(如滑动轴承的径向楔形间隙,轴向端面密封)。

轴承中心线轴中心线 润滑油流入楔 形间隙,形成 承载油膜。 滑动轴承轴颈图1 图2 3)润滑油的粘度要适当。粘度过高会增大磨擦阻力,消耗过大的功率并增加磨擦热;过低的粘度即不易形成足够的油楔压力与油膜厚度。 2、静压润滑: 是靠润滑系统的油泵压力,使油进入润滑点。其由于可以靠外来压力形成油楔,油膜较厚,因而可以避免启动或冲击时产生干磨擦,减小磨损,与动压润滑相比,可以使用粘度较小的润滑油。 3、边界润滑:边界润滑是液体润滑过渡到磨擦表面直接接触之前的临界状态。这时磨擦表面存在一种与介质性质不同的薄膜,薄膜厚度通常在0.1微米以下,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称为边界膜。其产生的流体动压力可高达9.8~19.6MPa ,影响边界膜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磨擦表面的性质,即是润滑油中的油性添加剂和极压添加剂(主要是硫、磷、铅、氮等活性原素),油性添加剂(有脂肪油酸、羊毛脂、硬脂酸铝等物质)主要是在磨擦表面形成吸附膜 ;极压添加剂主要是与磨擦表面的金属起反应生成一层边界膜 4、固体润滑:从具有润滑性能的固体材料代替润滑油加到两磨擦表面间,使磨擦不在磨擦表面上面而在固体润滑材料内部进行,从而达到润滑的目的,这种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设备是生产的物质基础,润滑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减少设备磨损,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稳、长、优运行, 满、依据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包括设备润滑管理职责,油品的贮存与保管、油品的发放, 润滑油具的管理与使用,润滑油品的代用,设备润滑油(脂)标准和废油品的回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焊装车间所有设备的润滑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设备是指用于硫酸生产线及其它生产运营的机器、工艺设备、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本制度所称润滑油品包括润滑油、润滑脂等。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生产部设备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公司设备润滑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和修订本企业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及设备润滑手册。 (二)负责硫酸车间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设专职或兼职技术管理人员, 对车间设备润滑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审核设备选用的润滑油品、代用油品、油品添加剂及油品的变更,组织 和审批润滑油的代用及国产化工作。 (四)审核各油品使用单位提出的设备润滑“五定”(定点、定时、定质、定 量、定人)指示表或润滑卡片(记录)和用油计划,监督、指导各单位“三级 审查车间大机组及重要机泵的润滑油品定期分析化验单。 检查与考核车间润滑油油品的选购、贮存、保管、发放、使用、检验及 (七)组织学习、推广设备润滑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 第六条润滑油品使用单位职责 (一)执行公司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负责本单位设备润滑管理工作,安排专职 或兼职管理人员。编制本单位设备润滑手册,应明确所有设备润滑油品的种类、 规格、力口(注)油点、初装量、换油周期、换油标准等。制定润滑管理规定和 各级润滑管理、操作人员职责,并组织实施。结合本单位实际设专用润滑油库 (站),以满足设备润滑的要求。 (二)每年根据本单位人员、设备变更情况编制和修订本单位所管设备润滑“五 定”表(润滑卡片或记录),做好设备润滑的“五定”及“三级过滤”工作。 (三)制定并上报本单位设备润滑油品用油计划。 (四)搞好本单位设备日常润滑管理、润滑技术革新等工作,及时处理或解决 润滑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善设备润滑状况。 五)负责本单位设备润滑油品的入库、贮存、使用和废油回收等工作。 六)建立、健全本单位设备润滑品的添加、更换记录、合格证、化验分析档 案,并及时过滤” 的管理工作。 (五)

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培训

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 一、设备维护保养的概念及意义 1.设备维护保养的概念 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是为了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机器设备故障率,保障生产的高效性、安全性,和生产产品的品质。 设备使用的前提和基础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设备维护保养包含的范围较广,包括:为防止设备劣化,维持设备性能而进行的清扫、检查、润滑、紧固以及调整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为测定设备劣化程度或性能降低程度而进行的必要检查;为修复劣化,恢复设备性能而进行的修理活动。 2.设备维护保养的意义 设备维护保养的意义在于,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机械部件的磨损,间隙增大,配合改变,直接影响到设备原有的平衡,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使用效益均会有相当程度的降低,甚至会导致机械设备丧失其固有的基本性能,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设备就要进行大修或更换新设备,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有效的设备管理机制,加大设备日常管理力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合理的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为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可以投入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确保;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只修不养”。 二、设备维护保养的常识 1、设备故障: 所谓设备故障,一般是指设备失去或降低其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现象,表现为设备的某些零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性能,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致使设备中断生产或效率降低而影响生产。 故障是冰山的顶峰,就是说故障是设备暴露出的问题,但大量的问题是隐蔽的、潜在的,尚未形成功能的隐患故障,就像冰山藏在水中的部分。设备故障是问题的外在表现,需要仔细分析,挖掘形成故障的内在因素。 2、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操作人员通过“调整、紧固、清洁、润滑和防腐”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的维护保养。 3、设备维护保养十字方针:调整、紧固、清洁、润滑、防腐。 4、设备操作人员基本要求: 三好:管好、用好、修好

润滑油基础知识培训.

润滑油的知识 1. 设备润滑的目的 机械设备作为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生产产品,另一方面磨损消耗自身。设备的磨损是设备劣化、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设备零件磨损和消耗的重要手段。 2.润滑油的定义及要求 2.1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2.2 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当润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会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机件之间的阻力,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适当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如拉缸、抱轴等故障。 (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润滑油会吸收热量将摩擦热带出机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串气;设备的一些接触面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是这些间隙就会造成密封不良。而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就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了密封性。 (4)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设备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水分以及现场的酸性气体等,会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5)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设备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污物,如空气中的灰尘,机件间摩擦产生的金属屑等。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6)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设备运行时,间隙中的润滑油将缓和各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设备运行平稳,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3. 使用润滑油的注意事项 3.1 润滑油选择

润滑油基础知识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润滑油作用 (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窜气; (4)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润滑剂的基本要求

工业润滑油知识

工业润滑油知识 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降低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 润滑是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油膜会使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会降低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 设备说明书中关于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粘度越高的润滑油。低速重载则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d. 工作环境:潮湿环境及有气雾的环境应选用抗乳化性强、油性及防锈性好的油品,粉尘较大的环境应注意防尘密封。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应选择抗腐蚀性能好的油品。 ④润滑工作的“五定”“三过滤” 设备润滑工作“五定”“三过滤”是把日常润滑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证搞好设备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 五定: a. 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实施定点给油。 b. 定质:确定设备润滑部位所需的油的品种,牌号及质量要求,所加油质必须经过化验合格。 c. 定量:确定给油部位每次加油换油的数量,实行耗油定额管理和定量换油。

设备润滑技术规范

薅设备润滑技术规范(试行) 莃定期按照标准对使用设备进行润滑油加注、换油是设备运行过程中 减缓磨损,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障安全运行,使之处于完好 状态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使用设备,确保有效完成生产任务,特制订本 规范。 、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规范内相关的加油、换油规范,认真检查设薀1 备相关润滑部位的油质、油量,及时处理润滑缺陷,详细做好加换油记录。 、维护好润滑用具,做到专油专具,即每一品类润滑油都要有专门肈2 的加油油具并都贴上标识,不得混用。 、加油、换油时润滑油必须严格注意油的品质,严禁杂质进入设备,羆3 必要时对润滑油先进行过滤。 、机修工在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小、大、中修后必须按本规范对 肅4 设备进行清洗、换油。 、加油、换油过程中各设备的油位控制必须符合该机器油位标准。 蚃5

油位标准以标准操作规程为准。 、设备长时间停止使用的,使用车间应通知机修对该设备进行维修 肈6 保养。机修要在检维修结束后放光设备内的润滑油,并用清洁的润滑油冲 洗油箱后将油放出,并注入新的润滑油后封存设备。 、各部门要对使用的设备加油、换油时间作出明确的时间规定,并莇7 在重新制作设备管理卡时写进此内容。 、设备运行时严禁加注润滑油。 蒃8 、设备运行或静止时严禁带压加注润滑油。 莂9 0、设备运行时严禁换油。 膈1 、如因停产或生产没有按时间要求进行加油、换油的则顺延到具螈11 备条件时进行加换油,但不得超过规定期限时间的50%。 2、使用部门要对使用设备设立专门的加油记录。换油记录由换油 膅1 者负责在设备检修记录内以检修项目填写。

膁1 3、设备加油工作由设备使用部门自行安排相关人员负责;设备换油工作由机修工结合该设备的检维修计划时间安排换油或者在机修工的指导下由设备使用部门安排换油。 芈1 4、使用部门对加油、换油方法需要进行专门培训的,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设备科将给予专门的培训。 腿1 5、对相关部门执行本规范不力的,视情况由设备科提出整改、限期整改、责令整改意见并使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罚。 蚂1 6、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膄附:各部门设备润滑技术规范 莈六车间制加氢工段 芅序号 莄设备名称羂加油部位蒈油型号蚆加油时间肆 换油时 间 螁备注 蒀 薈1 肇计量泵薄膈膜腔 L-CKC100# 中负荷工业 齿轮油(简 称齿 100# 轮油) 薇随时 1 次/6 个 月 L-CKC100# 1 次/15 天 新计量 2 新计量泵膈膜腔 2 个月后 中负荷工业随时泵指新 齿轮油(简正常安装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