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工艺

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工艺

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工艺
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工艺

大孔树脂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最佳工艺

摘要: <目的>考察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以及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多种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 以总黄酮的吸附量或解吸量为指标, 分别考察了过柱次数、时间、水洗量、上样浓度、洗脱机浓度和用量以及泄露曲线的考察。关键词:银杏叶/化学; 总黄酮/分析;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动态吸附; 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器材

1.1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

大孔吸附树脂,:AB-8、LKY-02、HPD750、MD130、D101、HPD450、HPD5000、MD131;

银杏叶、工业乙醇

1.2 主要实验器材与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粉碎机、真空干燥器、水浴锅、提取装置、电子天平、旋转蒸发器、恒温振荡器。

二、实验步骤与结果

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确称取芦丁1mg。用60%乙醇溶解并定容到25ml容量瓶中,摇均配制得0.4mg/ml的标准溶液。分别准确量取该芦丁标准溶液0、0.25、0.5、0.75、1.00、1.25、1.50mL到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60%乙醇到溶液3ml,摇匀;分别加入5%NaNO2溶液0.30mL,摇匀静置6min;再每个容量瓶分别加入10%A1(NO3)3溶液0.30mL,摇匀后静置6min;再每个容量瓶分别加入4.00mlL4%NaOH溶液,用60%乙醇溶液稀释定容至刻度线,摇均静置15min后,在510nm处测吸光度。以不加芦丁标准品的溶液为空白对照。(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图一)

图一

2、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

2.1提取时间探究:称取银杏叶粉末5g五份,分别加体积分数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每份15倍量的溶剂,保持在75°C下分别提取1、2、3、4小时后过滤。测吸光度。结果如下

时间(h) 1 2 3 4

吸光度0.178 0.183 0.213 0.195

提取率(%) 0.516 0.516 0.71 0.64

乙醇浓度60%

物料比1:15

温度80°C

2.2乙醇浓度探究:称取银杏叶粉末5g四份,分别加体积分数20%40%6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每份6倍量的溶剂,保持在75°C下提取2小时后过滤。测吸光度。结果如下

乙醇浓度(%)20 40 60 80 吸光度0.600 0.704 0.661 0.649

提取率(%) 0.6 1.16 1.29 1.01 时间2h

物料比1:6

温度75°C

2.3物料比探究:称取银杏叶粉末5g五份,分别加体积分数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分别以4、6、8、10、12倍量的溶剂,保持在75°C下提取2小时后过滤。测吸光度。结果如下

物料比1:4 1:6 1:8 1:10 1:12 吸光度0.64 0.536 0.541 0.425 0.402 提取率(%) 0.8 0.9 1.2 1 1.15 时间2h

乙醇浓度% 60

温度75°C

2.4提取温度探究:称取银杏叶粉末5g四份,分别加体积分数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以8倍量的溶剂,分别在50、60、70、80°C下提取2小时后过滤。测吸光度。结果如下

温度(°C)50 60 70 80 吸光度0.366 0.466 0.553 0.443

提取率(%) 0.8 0.9 1.2 1 时间2h

乙醇浓度% 60

物料比1:8

2.5提取结果:通过以上单因素实验表明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小时,乙醇浓度为40%,物料比为1:6,提取温度70°C时最大提取可达1.29%。

3、银杏叶总黄酮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初探

3.1提取液的准备:按照上面最佳提取方法提取足量黄酮备用。

3.2静态吸附:将已预处理完的八种大孔树脂(AB-8、LKY-02、HPD750、MD130、D101、HPD450、HPD5000、MD131),各称取0.1g,分别置于100ml锥形瓶中,精确加入40ml一定总黄酮浓度的银杏叶提取液,置于25°恒温振荡器中震荡,分别在2、4、6、8、24h时吸取1ml 溶液进行吸光度测定,并计算吸附容量和吸附率。结果如下

时间(h)树脂2 4 6 8

12

吸光度

AB-8 0.164 0.155 0.140 0.139 0.520

LKY-02 0.150 0.146 0.136 0.135 0.140

HPD750 0.168 0.152 0.136 0.143 0.146

MD130 0.169 0.164 0.149 0.148 0.178

D101 0.167 0.162 0.150 0.145 0.170

HPD450 0.183 0.167 0.156 0.156 0.164

HPD5000 0.180 0.157 0.151 0.150 0.160

MD131 0.175 0.168 0.159 0.160 0.162

3.3吸附结果:实验表明树脂LKY-02吸附能力好,并在6h时基本达到饱和。

4、银杏叶总黄酮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探究

4.1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吸附次数实验

取一定量(径高比1:4)预处理好的树脂LKY-02装入3*30cm玻璃制层析柱中,量取一定量提取液过树脂柱,上柱次数分别为1、2、3、4、5次,分别收集过柱液,取0.5ml测定吸光度。

上柱次数 1 2 3 4 5

吸光度0.507 0.459 0.448 0.401 0.393

4.2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连续吸附实验

吸附质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在吸附操作过程中是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动态树脂吸附实验中,同样有必要考虑时间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取一定量(径高比1:4)预处理好的树脂LKY-02装入3*30cm玻璃制层析柱中,量取一定量提取液过树脂柱,控制好流速,将接出的过柱液与样品耶合并连续上样吸附,并分别在15、30、45、60、75、90min时接取1ml过柱液,测其吸光度。

时间

(min)

15 30 45 60 75 90

吸光度0.473 0.62 0.439 0.420 0.403 0.372 4.3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的上样浓度实验

提取一定量黄酮,减压蒸馏后测得浓度为11mg/ml ,取四份10ml 溶液进行稀释,分别稀释至20、30、40、50ml 作上样液待用。 取一定量(径高比1:4)预处理好的树脂LKY-02装入3*30cm 玻璃制层析柱中,将上述四份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分别上树脂柱吸附,控制上样流速,收集过柱液;并测定过柱液的吸光度。

浓度(mg/ml )

5.50 3.67 2.75 2.2 吸光度 0.306 0.235 0.230 0.208

4.4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的的泄露曲线实验

取一定量(径高比1:4)预处理好的树脂LKY-02装入3*30cm 玻璃制层析柱中,用浓度为4.404mg/ml 的60ml 上样液进行过柱,控制

流速,收集过柱液,每次5ml ,逐管取0.1ml 测其吸光度。 上样

量(ml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吸光

度 0.283 0.456 0.466 0.532 0.539 0.551 0.562 0.568 0.542 0.557

5、银杏叶总黄酮大孔树脂动态解析探究

5.1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水洗量实验

对吸附饱和的树脂柱,先取足量蒸馏水,控制流速,进行水洗树脂柱,收集水洗液,每次收集10ml ,逐个取1ml 测定水洗液中的黄酮含量。

5.2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的解析剂用量实验

取一定量(径高比1:4)预处理好的树脂LKY-02装入3*30cm玻璃制层析柱中,进行动态吸附,然后用水冲洗,再用60%乙醇溶液进行解析,收集解吸液,每次收集10ml,逐管取1ml测其吸光度。

5.3大孔树脂对银杏叶中总黄酮的解析剂浓度实验

取四份一定量(径高比1:4)预处理好的树脂LKY-02装入3*30cm 玻璃制层析柱中,进行动态吸附,然后用一定量水冲洗,再分别用20%40%60%80%乙醇溶液进行解析,分别收集解吸液,取0.5ml测其吸光度。

20 40 60 80

解析剂浓度

(%)

吸光度0.161 0.164 0.166 0.197

三、实验讨论

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使用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使用方法 1)树脂预处理: 树脂使用前,需要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程度不同的预处理,是将树脂内孔残存的惰性溶剂去除。树脂预处理方法有: a)在交换柱或提取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cm的95%以上的乙醇浸渍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淋洗至流出液在试管中用水稀释 不混浊时为止。最后用水反复洗涤至乙醇含量小于1%或无明显乙醇气味即可。树脂层面上保持2-5mm液体,以免干柱。备用。 b) 新树脂用2-4BV的95%以上的乙醇或甲醇以1-2BV/hr的速度过柱(如有气泡产生,须赶出气泡),然后用蒸馏水以1-2BV/hr的速度淋洗至流出液在试管中用水稀释不混浊或无明显乙醇气味时为止,树脂表面上保持2-5mm液体,以免干柱。备用。 2)过柱: 将要处理的原液以1-4BV/hr的流速通过交换柱,树脂层中不能有气泡。(实验用交换柱要求树脂装填高径比>3),生产中建议树脂装填高度大于2米,吸附流速1-4V/hr)。检测流出液中目的产物的泄漏量,泄漏量达到进口浓度的10%,为吸附终点。 3)解吸: 用1-2BV的蒸馏水量换出树脂层中的原液,根据不同需要可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树脂层。用乙醇或甲醇等有机溶剂以1-2BV/hr的速度通过树脂层,以洗脱目的产物,收集洗脱液,即为浓缩了的目的产物。 4)再生 用蒸馏水淋洗树脂层至无醇味,然后用4%NaOH溶液以1-2BV/hr淋洗树脂层2-3Bhr,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进下一周其使用。解吸剂可先用乙醇、甲醇、丙醇等。 5)树脂强化再生方法: 当树脂使用一定周期后,吸附能力降低或受污染严重时需强化再生,其方法是在容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cm的3-5%盐酸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进行淋洗过柱。继用3-4BV同浓度的盐酸溶液过柱,然后用纯水洗至接近中性;再用3-5%的氢氧化钠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

附件10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 的保健食品审评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评审工作,确保保健食品的食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及原料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的保健食品。 第三条 申报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除按照保健食品的有关规定提交资料外,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大孔吸附树脂的相关资料 1、大孔吸附树脂规格标准。标准内容应包括大孔吸附树脂名称、牌(型)号、结构、合成原料(主要原料、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名称和规格)、外观、极性和粒径范围、含水量、湿密度、干密度、比表面积、孔径、孔隙率、孔容等,并提供大孔吸附树脂标准级别等。 2、大孔吸附树脂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 (1)大孔吸附树脂性能简介、适用范围、主要原料和添加剂种类与名称; (2)残留物(包括未聚单体、交联剂、主要添加剂)及其残留量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及依据; (3)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新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方法、再生处理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贮存条件等,以及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3、生产批号、生产时间、产品试验报告书。 4、相关证明文件。大孔吸附树脂生产企业的企业名称、地址、电话、营业执照及相关生产许可证件的复印件等。 (二)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的制备工艺研究资料 1、制备工艺中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的目的与依据。详细说明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的目的和必要性,并提供相关研究或文献资料。 2、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方法和合格标准。预处理方法包括考察预处理溶剂的种类、用量、浸泡时间、流速、温度、pH等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 3、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的选择、比上柱量、

中草药叶下花总黄酮提取方法

中草药叶下花总黄酮提取方法 作者:杨发忠,杨斌,杨德强,陈厚琴,代红娟,张丽,李东海 【摘要】目的对叶下花总黄酮的种类与提取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定性检测、光谱分析、单因素测定、正交实验等,研究黄酮种类,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固液比、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叶下花含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所考察的影响因素中,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时间>固液比。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A1B2C3D3 (乙醇体积分数30%、温度65℃,提取时间180 min,固液比1∶80),在此提取条件下,提取量高达5.233%。 【关键词】叶下花总黄酮提取方法正交实验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total flavonoids from Ainsliaea pertyoides Franch and to study the categories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MethodsThe methods of the chemical qualitative detection, the spectral analysis, single factor determination, orthogonal test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categories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and the effect of four factors, i.e. the 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 the temperature,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the

黄酮提取工艺

黄酮提取工艺 2-1 微波辅助提取金银花总黄酮工艺流程图 3.实验方法 3.1 标准曲线的制备 3.1.1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方法 以亚硝酸钠、硝酸铝和氢氧化钠为显色剂,分别作各样品提取液以及芦丁标准品的吸收曲线,在510nm处均有1个强吸收峰,因此选择510nm为测定波长。 3.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2mg置50mL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1.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2,3,4,5mL,分别置10mL容量瓶中,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3mL,振荡摇匀,放置6min;再加入10%硝酸铝0.3mL,振荡摇匀,放置6min;最后加入4%氢氧化钠试液4mL,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以对照品量(m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2 微波提取单因素实验方法 分别考察不同的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系统考察微波提取法的工艺参数,根据已有的资料及实际情况,选用微波辐射功率(A),辐射时间(B),乙醇浓度(C),固液比(D)作为考察因素,以测得的浸提取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得到供试液。 3.4微波辅助提取法与乙醇回流法比较 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处理时间和液固比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传统乙醇回流法提取总黄酮的所需时间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长得多,且金银花总黄酮提取量比较低;而微波辅助提取的总黄酮较乙醇回流法高。比较此两种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的总黄酮含量。 3.5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取0.5mL液,加入5%亚硝酸溶液0.3mL荡摇匀,放置6min加入10%硝酸铝0.3mL荡摇匀,放置6min入4%氢氧化钠试液4mL,30%(V/V)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分光光度法,在510nm定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计算得总黄酮含量。 4. 结果 4.1 标准曲线绘制 表4-1 标准曲线表 编号 0 1 2 3 4 5 芦丁浓度 0 0.02 0.03 0.05 0.07 0.09 (mg/mL) 吸光度 0 0.206 0.381 0.548 0.738 0.911 (OD)

大孔树脂的处理和再生

大孔树脂预处理与再生方法 一、树脂的预处理1、树脂装入交换柱后,用蒸留水反洗树脂层,展开率为50-70%,直至出水清晰、无气味、无细碎树脂为止,再用50%-100%乙醇10-15倍体积慢速淋洗。2、用约2倍体积的4-5%HCl溶液,以2m/h流速通过树脂层。全部通入后,浸泡4-8小时,排去酸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冲洗流速为 10-20m/h。3、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2-5%NaOH溶液,按上面进HCl的方法通入和浸泡。排去碱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流速同上。酸碱溶液若能重复进行2-3次,则效果更佳。经预处理后的树脂,在第一次投入运行时应适当增加再生剂用量,以保证树脂获得充分的再生。 二、树脂再生方法1、酸性树脂用2.5倍树脂体积的HCl溶液(浓度4%)以2倍树脂体积60-80 min通完,然后用纯水的相同流速(慢速淋洗)30 min之后,加大流速(6BV/h)快速淋洗至出水PH至6-7为止。2、碱性树脂方法同上,再生剂为4%NaOH溶液,尘洗终点为出水PH7-8。3、中性树脂配制碱性盐水(含8%NaCl,2%NaOH),以用2.5倍树脂体积60-80 min通完,然后浸泡2-4小时,以纯水淋洗至出水PH呈中性。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新购树脂可能含有分散剂、致孔剂、惰性溶剂等化学残留,所以使用前应按以下步骤进行预处理。 1、装柱前清洗吸附柱与管道,并排净设备内的水,以防有害物质

对树脂的污染。 2、于吸附柱内加入相当装填树脂0.5倍的水,然后将新大孔树脂投入柱中,把过量的水从柱底放出,并保持水面高于树脂层表面约20厘米,直到所有的树脂全部转移到柱中。 3、从树脂低部缓缓加水,逐渐增加水的流速使树脂床接近完全膨胀,保持这种反冲流速直到所有气泡排尽,所有颗粒充分扩展,小颗粒树脂冲出。 4、用2倍树脂床体积(2BV)的乙醇,以2BV/H的流速通过树脂层,并保持液面高度,浸泡过夜。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新购树脂可能含有分散剂、致孔剂、惰性溶剂等化学残留,所以使用前应按以下步骤进行预处理。 1、装柱前清洗吸附柱与管道,并排净设备内的水,以防有害物质对树脂的污染。 2、于吸附柱内加入相当装填树脂0.5倍的水,然后将新大孔树脂投入柱中,把过量的水从柱底放出,并保持水面高于树脂层表面约20厘米,直到所有的树脂全部转移到柱中。

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1、熔剂法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2、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是利用不同结构的物质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物质中的某些区域或提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提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提取剂[1]。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提取率高、提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安全、节能、设备简单 3、超声波提取法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黄酮类物质,是目前比较新的方法。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还利用其次效应,如机械振动、扩散、击碎等,使其加速被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超声波提取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同时有利于保护热不稳定成分,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的优点。 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点,对物质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从而作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可做超临界流体的物质很多,一般为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如CO2、C2H6、NH3、N2O 等。目前多采用CO2 做萃取剂,因为它具有密度大、溶解能力强、临界压力适中、临界温度接近常温、不影响萃取物的生理活性、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生产过程中容易回收、无环境污染、价格便宜等一系列优点。但单一的CO2作萃取剂只对低极性、亲脂性化合物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大多数极性较强的组分则不起作用,因此,在其中加入夹带剂,通过影响溶剂的密度和溶质与夹带剂分子间的作用力来影响溶质在二氧化碳流体中的溶解度和选择性[15]。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有许多传统分离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过程容易控制、达到平衡的时间短、萃取效率高、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热敏性物质不易破坏等[16]。但它所需要的设备规模较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安全操作要求高,难以用于较大规模的生产。 5、酶法提取酶解法适用于被细胞壁包围的黄酮类物质,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破坏细胞壁,使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释放出来。黄剑波等[22]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从甜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为91%,提取纯度为54%。王悦等[23]对桔皮细胞进行游离酶、固定化酶和常规法提取,黄酮得率分别是%,% 和%,和传统的方法相比,游离酶法的总黄酮得率提高了81%。

大孔树脂型号及用途

大孔树脂型号及用途 型号 XDA-4 XAD-4 CAD40 XDA-16A XDA-16B D316 D311 LSD-318 LSA-600 LSI-010 LSI-210 XDA-9 LSA-700 CD180 D941 树脂牌号 D101 LSA-20 XDA — 5 LSA-30 XDA — 6 HP-10 LSA —40 LSA — 21 LSA — 10 LSA — 33 XDA — 1 XDA — 8 LSA — 7 用途 国内外对应牌号 提取分离维生素B12及多种抗生素 提取分离头孢霉素、阿维菌素、 链霉素精制、提取 链霉素提取过程中替代 122树脂进行脱色 链霉素精制除灰分 从土霉素废液中回收土霉素 头孢菌素C 的精制脱色(替代氧化铝) 提取分离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半合成抗生素 糖类等的提取、脱色, 抗生素及天然药物的脱色精制 亿维菌素等 XAD-16 类别 非极性 中极性 LSA — 5B 极性 活性高比表面 LSI — 004 LSA-8 LSD-632 LSA — 700 LSD00 1 LSA-8B LSD — 300 LSD — 263 LSD — 280 提取绞股兰总皂甙、淫羊藿甙、三七总皂甙、 人参总皂苷、西洋参总皂苷、葛根总黄酮、毛冬青总皂苷、 蒺藜总皂苷、知母皂苷、芍药苷、橙皮苷、栀子苷、丹皮 酚、色素、喜树碱等 提取黄酮、银杏内酯、大豆异黄酮、甜菊糖甙、 人参皂甙、三七皂甙、绿原酸、原花青素、花色苷 、广枣黄酮等 罗汉果甙、 提取分离甜叶菊、茶多酚、蒽醌类、多酚类、咖啡因等 提取分离淫羊藿甙等甙类、黄酮类、蒽醌、大黄酸、 甘草酸类,维生素 B12提取 提取分离生物碱、氨基酸等 提取分离大豆异黄酮、克林霉素磷酸酯等多种物质 绞股兰总皂甙、三七总皂甙、罗汉果总皂甙等中草药有效 成分脱色;新霉素、庆大霉素、核糖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 生素脱色;制糖工业中脱除水溶性及醇溶性色素及杂质 废水处理专用树脂 XDA 系列大孔吸附树脂主要用于处理染料、农药和医药及其中间体等生产废水。可用于吸 附回收酚类、胺类、有机酸、硝基物、卤代烃等,如难以处理的 1-萘胺、1-萘酚、2-萘酚、 2 , 3-酸、1 , 2 , 4-酸及氧体、周位酸、氨基 J 酸等萘系中间体废水,间甲酚、对硝基酚钠、 硝基苯、硝基氯苯、苯胺、对氨基二苯胺、邻苯二胺、苯乙酸和氟(氯)代甲苯等有机中间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药用价值和产品开发应用前景 任红丽2009090141 摘要: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提取工艺、分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在 药用价值方面,讨论了其抗抑郁作用、抗氧化与自由基消除活性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骨质疏松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在提取工艺方面,讨论了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微波法等;及其开发应用,为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药用价值 黄酮类物质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14],又称生物黄酮或植物黄酮,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迄今,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被发现,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也不断问世。最初这类物质仅用于染料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用于临床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显著的生理及药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调节血管渗透性,改善记忆,抗抑郁、抗焦虑、中枢抑制、神经保护等功能[2,12]诸多生理和药理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1.提取纯化方法 1.1 传统提取方法 1.1.1 热水提取法 水是最廉价的提取溶剂,是地球最丰富的物质,无色无味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挥发性不大,具有真正的绿色环保意义。但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时,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杂质含量较多,往往因泡沫或粘液很多,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而且浓缩也会很困难。此外,水提取物容易发霉发酵[22]。1.1.2 碱性水、碱性稀醇浸提法 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多为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具有酚羟基[7],故可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液来提取中草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母核的多样性主要是由黄酮本身骨架、环系的变化、氧化程度和数量而定,当碱的浓度过高,加热时便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1.1.3 有机溶剂热回流及冷浸提取法 根据杂质极性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乙醇、甲醇、丙酮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15]。

聚酰胺树脂纯化

第一章前言 1.1 甘草简介 甘草 (Licorice)是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antae Taub)甘草属植物,是一种应用极广的中药,素有“十方九草”之称[1]。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不愧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风沙的先锋。 甘草在中草药中具有“众药之王”的美誉,是重要市用中药, 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 植物甘草、欧甘草、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茎。国产甘草主要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al)、光果甘草(Glucyrrhizic acid)、黄甘草(G. eurycarpa P.C.Li)、粗毛甘草(Glycyrrhiza aspera Pall.)、云南甘草(Glycyrrhiza yunnanensis Cheng f.et L.K.Ti)、园果甘草(G. squamulosaFranch)、刺果甘草(G. pallidifloraMaxim)、欧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和欧甘草变种(G. glabra var.glandalifera)等。其中以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分布最广、产量最大[2]。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3]。 1.2 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皂苷。据现有资料报道,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已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6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素类、18种氨基酸、多种生物碱、雌性激素和多种有机酸等[4]。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溃疡、解痉、抗炎、降血脂、镇痛和雌性激素样作用[5]。近年来还发现甘草黄酮对艾滋病毒(HIV)有很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对甘草黄酮的研究应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6]。 1.2.1 甘草黄酮的化学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甘草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即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早期是指2-苯基色原酮,近年来泛指两个苯基通过三碳链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即具有 C6-C3-C6 基本骨架,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查尔酮及它们的二氢衍生物和黄烷醇、花青素等。甘草黄酮(Glycyrrhiza flavonoids ,FG) 是从甘草提取物中得到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许多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邢国秀等人[7]在文章中给出甘草黄酮类150 多个化合物的结

大孔树脂处理方法步骤(精)

大孔树脂处理方法步骤: 1、新树脂用95%乙醇冲至无浑浊(树脂流出液与水混合后,不浑浊) 2、蒸馏水冲至无醇味(大概5倍柱体积) 3、5-10 %HCL2-3倍柱体积浸泡 4、蒸馏水冲至流出液pH=7 5、5-10 %NaOH2-3倍柱体积浸泡 6、蒸馏水冲至流出液pH=7 备用 而长时间不用保存,待活化后,再用95%乙醇浸泡,即可。 预处理:水淘洗后上柱----95%乙醇洗脱----洗脱直至一倍醇加四倍水不产生浑浊------水洗脱(醇水之间梯度过渡,否则产生大量气泡)-------洗脱到无醇味------2%-5%盐酸洗脱------浸泡3-4小时-------水洗至中性-------2%-5%氢氧化钠溶液洗脱------浸泡3-4小时------水洗至中性-------2%-5%盐酸洗脱------浸泡3-4小时-------水洗至中性------2%-5%氢氧化钠溶液洗脱 ------浸泡3-4小时------水洗至中性-------2%-5%盐酸洗脱------浸泡3-4 小时-------水洗至中性------2%-5%氢氧化钠溶液洗脱------浸泡3-4小时 ------水洗至中性-------过渡到95%乙醇洗脱------过渡到水------水洗至无醇味。 大孔吸附树脂使用注意事项 ①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应保持5~40℃环境中,避免过热过冷。注意不使树脂变干,以免孔结构发生变化。 ②树脂装填在吸附柱中使用,装填前应对设备管道进行清洗,以防有害物质对树脂产生污染。 ③料液通过树脂床前应除杂、澄清、滤过,以免污染树脂。 ④树脂停运时间过长,停运前要充分解析,洗净,并以大于10%食盐溶液浸泡,以避免细菌在树脂中繁殖。 大孔吸附树脂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①树脂被微生物污染后,可重新进行预处理或用小于0.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并用水洗净。 ②失水变干时,可用乙醇浸泡并水洗。 ③树脂遭铁污染时,可用4~10%HCl溶液浸泡处理 ④树脂受到有机物污染时,可用1%NaOH、10%NaCl混合盐碱溶液浸泡处理。 大孔吸附树脂的再生 每次使用过的大孔吸附树脂均需进行再生处理。其再生的方法为:将需要再生的大孔吸附树脂以10倍量95%乙醇洗脱,以纯水冲洗至无醇味,再以10倍量2%NaOH 水溶液洗脱,用纯水冲洗至流出液呈中性,最后用10倍量95%乙醇洗脱并浸泡,备用。

举例说明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

举例说明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 组长:崔宁 组员:翟雪王璐璐冯子涵赵子惠罗春雨刘红成 1.提取方法 1.1热水提取法 热水提取法一般仅限于提取苷类. 在提取过程中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 此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以水做溶剂,同时提高浸提温度、延长浸提时间和增加液料比(60倍) ,可以明显提高芦丁的产率。 实例 桑叶:采用热水提取法测定桑叶中各有效成分含量,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1%以上,其中霜后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1.54% ,其次是晚秋桑叶,春季桑芽和后期桑叶含量最低。 甘草:过去甘草黄酮的提取主要为水提法,其主要原理通过甘草粉与水按一定配比,加热混合至80~95 ℃浸提甘草粉,利用甘草黄酮的水溶性进而提取甘草黄酮。此法虽然要求设备简单,但因提取杂质多、提取时间长、提取液存放易腐败变质、后续过滤操作困难、收率较低等缺点,现已不常使用。 1.2有机溶剂萃取法 其原理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的溶剂萃取。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高浓度的乙醇(如90 %~95 %) 适于提取苷元,浓度60 %左右的乙醇适于提取苷类。提取次数一般为2~4 次,提取方法有热 回流提取和冷浸提取两种方式。 实例 桑叶:使用乙醇提取桑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的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5,在80℃的条件下浸泡3h。使用多种有机溶剂提取发现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溶剂是60%丙酮。 西芹:使用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按西芹鲜重与提取剂的比例(W/ V) 1∶2 ,在80 ℃下回流提取2~4h ,制备西芹总黄酮。 银杏叶: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时, 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总黄酮提取率逐渐上升, 当乙醇浓度增至70% 时提取率最高, 之后反而下降, 故选用70% 的乙醇作浸提剂最佳。 生姜:生姜黄酮提取用40倍原料的90%甲醇溶液, 在60 ~ 65℃条件下提取4 h 为其优化组合, 而其试验组合中以用40倍原料的75%甲醇溶液,在60~ 65 ℃条件下提取2 h的提取效果最好。 1.3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羟基, 易溶于碱水, 酸化后又可沉淀析出。其原因一是由于黄酮酚羟基的酸性, 二是由于黄酮母核在碱性条件下开环, 形成2′-羟基查耳酮, 极性增大而溶解。因此可用碱性水( 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 或碱性稀醇( 50 %乙醇) 浸出, 浸出液经酸化后析出黄酮类化合物。 实例 菊花:各取5g干菊花4份, ,在80℃恒温水浴分别以pH为8,9,10,11的NaOH溶液分两次温浸1h和0.5h。pH降低时.由于提取不完全.含量较低;pH为11时,虽然黄酮

黄酮提取物的纯化

实验二:黄酮提取物的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活性炭纯化黄酮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趁热过滤和冷却结晶的操作方法。 3.学习标准曲线测定黄酮纯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早期由木材、硬果壳或兽骨等经炭化、活化制得,后改用煤通过粉碎、成型或用均匀的煤粒经炭化、活化生产。主要成分为碳,并含少量氧、氢、硫、氮、氯等元素。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普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500~1700m2/g间。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是用途极广的一种工业吸附剂。 根据总黄酮及DMY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度的差别,可用热水溶解、冷水结晶。使之不断提高纯度。该工艺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在利用重结晶纯化总黄酮及DMY时,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可提高纯化速度。 藤茶粗品主要含有:二氢杨梅素(ampelopsin/dihydromyricetin)、杨梅素( myricetin )、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5-O-β–D-glucoside) 、花旗松素( taxifolin)、洋芹苷(apiin)等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蒸馏水、活性炭、藤茶粗品、芦丁标准品、70%乙醇 5%亚硝酸钠溶液:5g亚硝酸钠+95ml 10%硝酸铝溶液:10g硝酸铝+90ml水 4%氢氧化钠溶液:4g氢氧化钠+96ml水 玻璃棒、玻璃漏斗、热漏斗、滤纸、表面皿、电热帽、酒精灯、量筒、电子天平、称量纸、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烧杯、试管、移液枪 四、实验步骤 (一)纯化 1.称量5g藤茶粗品于烧杯中,在加热条件(95℃-100℃)下,先加入100ml蒸馏水, 搅拌溶解。看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再加入水,直至能完全溶解,成 为饱和溶液,加热5-10min。 2.在溶解过程中同时加入0.05g活性炭。 3.趁热过滤,在热漏斗中加入热水,用酒精灯在一旁灼烧以保持温度,将玻璃漏斗放 入热漏斗内预热,加入滤纸,滤纸要高于玻璃漏斗低于热漏斗。 4.冷却至室温,将滤液放入0-4℃的冷库中静置结晶 5.将滤液重复上述实验2-3次(不加活性炭)。 (二)芦丁标准曲线测定纯度

大孔树脂的应用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大孔树脂吸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大孔吸附树脂的说明书、规格、标准〗 .... - 2 - 二、〖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 3 - 三、〖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5 - 四、〖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条件和解吸附条件的选择〗- 6 - 五、〖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 - 8 - 六、〖大孔吸附树脂的工艺验证〗 ............. - 10 - 七、〖大孔吸附树脂的再生及使用有效期〗 ..... - 11 - 八、〖大孔吸附树脂的残留测定〗 ............. - 12 -

一、〖大孔吸附树脂的说明书、规格、标准〗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非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选择性吸附有机化合物的能力,其吸附作用是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等完成的,被广泛应用于药学领域,如抗生素的提取分离、天然产物的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复方制剂中杂质的去除等。 大孔吸附树脂是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 ,加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 ,甲苯、二甲苯为致孔剂 ,它们相互交联聚合形成了多孔骨架结构。树脂一般为白色的球状颗粒 ,粒度为 20~60 目 ,是一类不含离子交换集团的交联聚合物 ,它的理化性质稳定 ,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 ,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的影响。树脂吸附作用是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引力,通过它巨大的比表面进行物理吸附而工作的 ,使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及其分子量大小可以经一定溶剂洗脱而分开达到分离、纯化、除杂、浓缩等不同目的。 由树脂提供方制订并向应用方提供。技术要求内容包括: 1.规格标准标准内容应包括:名称、牌(型)号、结构(包括交联剂)、外观、极性;粒径范围、含水量、湿密度(真密度、视密度)、干密度(表观密度、骨架密度)、比表面、平均孔径、孔隙率、孔容等物理参数;未聚合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添加剂残留量限度等参数;用途及相关标准文号等。 2.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树脂性能简介、主要添加剂种类与名称;未聚合单体,交联体、主要添加剂是否残留及残留量控制方法与限量检查方法;树脂安全性动物试验资料,或其它能证明其安全性的试验资料;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树脂有效使用期的参考值;生产厂家及生产许可证等合法证件。 大孔树脂使用注意事项 1) 该树脂含水70%左右,湿态0℃以上保存。严防冬季将球体冻裂。 2) 该树脂物化性能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不降解,热失重温度266℃。 3) 树脂使用前,需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程度不同的预处理,是将树脂内孔残存的惰性溶剂浸除。树脂预处理方法是在提取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cm的乙醇浸渍4小时,然后用乙醇淋洗,洗至流出液在试管中用水稀释不浑浊时为止。最后用水反复洗涤至乙醇含量小于1%或无明显乙醇气味后即可用于生产。(我厂药用树脂已经过了深程度处理,一般可直接用于生产) 4) 生产中建议树脂装填高度2米左右,吸附流速4-10米/小时(1-4BV/小时)。解吸剂可选用乙醇、甲醇、丙酮等。 5) 树脂强化再生方法:当树脂使用一定周期后,吸附能力降低或受污染严

黄酮纯化

1.1.1.1.重结晶法重结晶法重结晶法重结晶法重结晶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酸,易溶于碱水、乙醇和丙酮的性质,将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和纯化。多次重结晶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2]。 2.2.2.2.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2.1制备型薄层色谱法(PTLC) 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具有操作简单、用时少、分离效果好等特点,可以得到毫克级的物质,一直是分离微量天然药物不可或缺的方法。陈欣安等[3]利用制备型薄层色谱法,以硅胶H—CMC为薄层板。以氯仿—丙酮—醋酸和甲苯—氯仿—丙酮两种三元展开剂.双向展开的方式,从鱼藤中分离出了9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刘玉红等[4]对聚酰胺柱层析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组分进行硅胶GGGGFFFF254254254254 薄层板(100 mmx200 mm)层析,加点数次.层析后刮下并合并比移值相同的物质。用乙醇溶解洗脱,得到各组分的溶液后,以HPLC鉴定由薄层层析得到的样品已经达到色谱纯的要求,可以用于结构鉴定。2.2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该法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定性及定量分析,与薄层色谱相比,主要是因为支持剂的改进,而具有了展开时间短、所需样品少、分辨率高等特点,且具有较好的光学活性。王克勤等[5]采用G60高效硅胶板,以氯仿—甲醇—水(18.00:2.30:0.35)为展开剂,芹菜素标样和试样有相同的比移值0.65;用最小二乘法作线性回归,芹菜素含量与斑点峰面积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 15 138X+7 594.8,r2= 0.993,线性范围:0.332--0.996μg斑点。精密度实验RSD=1. 33%(n=5),平均回收率达到97.82%。 3.3.3.3.柱色谱分离法柱色谱分离法柱色谱分离法柱色谱分离法3.1硅胶柱色谱该法以硅胶为吸附剂,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分离方法。可用于分离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和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等。加水活化后可用于分离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极性较大的化合物。通常使用的洗脱剂主要有: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甲醇,石油醚—丙酮。可用氯仿—甲醇—水或乙酸乙酯—丙酮—水作流动相来分离黄酮苷,以氯仿—甲醇为流动相来分离酮苷元。应注意的是硅胶中含有微量金属离子,可用浓盐酸预先处理。另外,甲醇可溶解部分硅胶,要注意调整甲醇比例及分出物质后的处理问题。梁鸿等[6]从北柴胡根醇提物中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200~300目)干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水(65:30:10)进行洗脱,经纯化后得到8 g黄酮类化合物。姜红芳等[7]从毫菊花纯提物中取正丁醇萃取物30 g,拌以等量硅胶,装入600 g(160~200目)硅胶柱内,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1:1、1:4)梯度洗脱,得到三个黄酮类化合物。3.2聚酰胺柱色谱聚酰胺是一种最常用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剂,具有吸附量大、分离效果好等特点。聚酰胺通过与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化合物酚羟基越多,吸附的程度越强,从而根据吸附作用的强弱进行分离。另外.聚酰胺的吸附能力还与溶剂有关.在水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在含水系统中类似于反相分配,非水系统中类似于正相分配。所以,聚酰胺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用含水流动相时对苷元的吸附能力较强。有机溶剂流动相中,对苷吸附能力较强。杨海艳等[8]用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分别对川楝水溶液中萃取,取正丁醇部萃取物,采用聚酰胺(60~90目)柱层析反复层析,以乙醇—水梯度洗脱,主3.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可以根据分子的大小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常用的有Sephadex G型和Sephadex LH—20两种。分离黄酮苷时可以起到分子筛的作用,分子量越大的越先分离出去。分离苷元时,根据酚羟基的多少而分离,越少的越先分离出去。常用的有机溶剂系统有:醇和醇水,水及水的酸、碱液,氯仿甲醇等[9]。以上是三种最常用的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柱色谱分离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起来使用。王红燕等[10]运用上述三种柱色谱法从黄芩茎叶中分离得到白杨素、红花素、异红花素等七种黄酮类化合物,日本学者运用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谱从黄芩中分离得到三种黄酮类化合物[11]。3.4大孔树脂色谱大孔树脂是一种吸附性与分子筛性相结合的分离材料。被分离的物质根据其分子的大小以及与树脂形成氢键及范德华力作用的大小而被分离。大孔树脂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独特、耐腐蚀、再生简便、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可重复使用;选择性好,易于分离极性不同的物质;避免了用有机溶剂分离而造成的有机溶剂回收难、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实验

实验二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大孔树脂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利用大孔树脂的静态和动态吸附分离操作; 3、掌握大孔树脂的洗脱方法; 4、学习吸附等温曲线、吸附动力学曲线和洗脱曲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孔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因其具多孔性结构而具筛选性,又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而具吸附性。一般为球形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大孔树脂有非极性(HPD-100,HPD-300,D-101,X-5,H103)、弱极性(AB-8,DA-201,HPD-400)、极性(NKA-9,S-8,HPD-500)之分。大孔吸附树脂理化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以吸收溶剂而膨胀。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通过选用适宜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借以分离、提纯某一或某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吸附分离依据相似相容的原则,一般非极性树脂宜于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有机物质,相反强极性树脂宜于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溶质,而中等极性吸附树脂,不但能从非水介质中吸附极性物质,也能从极性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及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如皂甙、黄酮、内脂、生物碱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以及维生素和抗生素的提纯、化学制品的脱色、医院临床化验和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等。它具有吸附快,解吸率高、吸附容量大、洗脱率高、树脂再生简便等优点。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操作步骤: (1)树脂的预处理

目的是为了保证制剂最后用药安全。树脂中含有残留的未聚合单体,致孔剂,分散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预处理的方法: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1:5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HCl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NaOH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 (2)上样 将样品溶于少量水中,以一定的流速加到柱的上端进行吸附。上样液以澄清为好,上样前要配合一定的处理工作,如上样液的预先沉淀、滤过处理,pH调节,使部分杂质在处理过程中除去,以免堵塞树脂床或在洗脱中混入成品。上样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3)洗脱 先用水清洗以除去树脂表面或内部还残留的许多非极性或水溶性大的强极性杂质(多糖或无机盐),然后用所选洗脱剂在一定的温度下以一定的流速进行洗脱。 (4)再生 再生的目的:除去洗脱后残留的强吸附性杂质,以免影响下一次使用过程中对于分离成分的吸附。 再生的方法:95%乙醇洗脱至无色,再用2%盐酸浸泡,用水洗至中性,再用2%NaOH浸泡,再用水洗至中性。 注意:再生后树脂可反复进行使用,若停止不用时间过长,可用大于10%的NaCl溶液浸泡,以免细菌在树脂中繁殖。一般纯化某一品种的树脂,当其吸附量下降30%以上不宜再使用。 三、试剂及仪器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振荡器,玻璃层析柱,恒流泵 试剂:AB-8大孔树脂,大豆异黄酮,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 四、实验内容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及作用原理修订版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及 作用原理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大孔吸附树脂为具有立体结构的多孔性海绵状聚合物,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球形颗粒,粒度多为20~60目。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性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的性质所决定。大孔吸附树脂以范德华力从很低浓度的溶液中吸附有机物,其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表面性质,根据树脂的表面性质,可分为非极性(苯乙烯型)、中极性(含酯基)和极性(含酰胺基、腈基、酚羟基等)。非极性吸附树脂是由偶极矩很小的单体聚合制得,不带任何功能基,孔表面的疏水性较强,可通过与小分子内的疏水部分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中极性的吸附树脂是含酯基的吸附树脂,其表面兼有疏水和亲水两部分;极性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它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受无机盐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不溶于任何酸碱及有机溶剂,对有机物选择吸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反复再生使用。大孔树脂的多孔性,使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依靠和被吸附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或氢键进行物理吸附;同时,其多孔性还对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化合物具有筛分作用。因此,大孔树脂为吸附性和筛分性相结合的分离材料,根据有机化合物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树脂上经一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目前国内常用的大孔吸附树脂按其极性大小可分为:非极性树脂(D101、LX-11、LX-68等);弱极性树脂(LSA-21、LX-28、LSA-10等);极性树脂(XDA-8、LX-17、LSA-7等)。而不同型号树脂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分离选择性都有所不同,在购买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银杏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广泛用于肾移植、肝移植和心脏移植等患者,使器官移植成功率大幅度提高。由于Cs A的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很大,即使患者服用等量的Cs A,其血药浓度也有很大的差异[2]。同时,Cs A浓度过高会导致严重的肝肾毒性、高血糖和神经损害,还会诱发感染和引发肿瘤等。本研究病例中62%的中毒反应发生于Cs A血药浓度高于400ng/m l的患者中,因此将血药浓度控制在400mg/m l以下,可以明显降低Cs A毒性反应的发生。而浓度过低则达不到治疗效果,产生排斥反应[3]。 312 肾移植后采用以Cs 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的优越性已为移植专家广泛认同,但由于各单位Cs A起始剂量及减量方案不同,国内外尚无统一的Cs A 治疗窗浓度。本研究通过对肾移植术后接受Cs A免疫抑制治疗的59例患者715例次Cs A全血谷浓度测定结果的分析,综合临床上出现中毒反应和排斥反应时患者Cs A谷浓度测定结果,推荐肾移植后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中,较为理想的治疗浓度范围为:术后 <30d:250~450ng/m l;30~90d:250~400ng/m l; 90~180d:180~400ng/m l;180~360d:150~300 ng/m l;1年以上:100~250ng/m l。结果证明,将Cs A 血药浓度调整到推荐治疗浓度范围的中毒反应发生率为14.5%,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高于推荐治疗浓度范围的毒性反应发生率为56%,低于这一范围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4%。因此,调整Cs A用药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能有效降低毒性和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以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这进一步说明,肾移植后治疗过程中的Cs A血药浓度监测对Cs A中毒和排斥反应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芸,王欣,裴云萍.环孢素A监测指标及治疗浓度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6,17(4):307 2 石杰,曹勇,张新惠.年龄环孢素浓度肾移植术后疗效之相关性分析.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3):165 3 肖艳,李学庆,王成,等.影响环孢霉素A血药浓度的药物研究进展. 黑龙江医药,2005,18(4):279 银杏黄酮纯化工艺研究3 张静泽,曹 波,白淑芳,陈 虹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天津 300162) 摘 要 目的:考查非水体系中ZX-4型配位吸附树脂对银杏总黄酮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根据银杏黄酮的结构特征,考查ZX-4型配位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并采用HP LC法对银杏总黄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Z X-4型配位吸附树脂对银杏总黄酮类成分吸附选择性高。以5%HAc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银杏黄酮纯度提高至53.2%,起到了纯化精制的目的。结论:以配位吸附树脂ZX-4作为纯化银杏黄酮的吸附剂;吸附容量大,解吸容易,分离纯化方法简便有效。 关键词 配位吸附树脂,非水体系,银杏黄酮 中图分类号:R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687(2008)0320003204 Pur i f i ca ti on of fl avono i ds fro m H ippohae R ham noides L Zhang J ingze1,Cao Bo,Bai Shufang,Chen Hong (1.Depart m ent of Phar macy,Medical College of Chinese Peop le’s A r med Police Forces,Tianjin300162) ABSTRACT OBJECTI V E T o study a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the t otal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 with the coordinate ad2 s or p ti on in the none-aqueous syste m.METHODS Coordinate ads or p ti on resin Z X-4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f or its ads orbing capability.HP LC was used t 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RES ULTS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 can be highly abs orbed by ZX-4resin.The purity of the flavonoids was54.66%in the dried part of5%HAc ethanolic eluti on.CONCLUSI O N It is a si m p le and efficient method t o separate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The coordinate ads or p ti on ZX-4has higher abs or p ti on content than the other resins and it can be des orbed easily. KE Y WO RD S coordinate ads or p ti on,non-aqueous syste m,Ginkgo flavonoid 3收稿日期:20072122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