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欧洲福利国家产生: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60,该法将对穷人的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但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是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1883),《事故保险法》(1884),《养老金保险法》(1889)为标志的。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当时单一的社会救济和保险已经不能够平衡日益增长和激化的社会矛盾,欧洲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1945年英国工党经过大选上台执政,采用了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勋爵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得以用法律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该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因此而正式得名。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国家模式在欧洲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有学者将福利国家的产生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一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

欧洲福利国家的类型:1。保守/团体型福利国家(conservative), 这个种类的国家有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

2。自由型福利国家(liberal),国家如下美国、英国、加拿大。

3。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social democratic),瑞典、丹麦。

这三种类型的国家福利形态各有差异,简单来说,第三种social democratic是福利最好的,而第一种conservative次之,最后也就是最差的就是Liberal的国家了。

社会学家艾斯平·安德森(Esping Andersen)开创性地把福利国家分为以下三个类型⑤: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美国为代表)。在这种福利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不同程度的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惠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一个基于市场的社会服务制度而言,履行普遍性标准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充分就业。在公民离开学校之后和退休之前,必须保证所有公民有充分的可能得到报酬优厚的工作。

第二,高水平的工资。最低工资的水平必须足够高,以使得所有公民有能力私人购买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疾病、残疾、临时失业和养老重负的必要的退休金和保险计划。

(2)“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该制度类型的特点是,只有

当家庭保障的功能被严重削弱时,国家才开始提供相关的社会福利服务。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该种类型的福利国家旨在“寻求相当水平的平等标准

的服务和给付,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只满足于最低需求上的平等”。这样的标准迎合了新型中产阶级的差异性品味。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基于普惠性原则,并通过高税收来追求最高水准的公平。当然,高税收也因福利给付分配的普惠性而被广为接受。

欧洲福利国家典型代表: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

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笔者有个朋友在英国生孩子,从入院到出院不用花一英镑,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出院时,政府还给买好了婴儿车。

英国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大学阶段也有90%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津贴。所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是一路免费的。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笔者采访过一名在英国的难民,他在英国享受很舒适的福利住房,居住面积约80平方米(与另一人合住),洗衣机、电冰箱、煤气灶、电视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想要什么生活用品,跟福利官说一下,也会免费获得,床单、毛毯定期免费换洗。英国政府每周给他发生活费,第一周是 90多英镑(1英镑约合10.5人民币元),从第二周起,每周35英镑。他照样享受与英国国民同等标准的免费医疗,他不会英语,看病时由政府出钱为

他聘请翻译。

三、德国:买“伟哥”也报销,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

德国人一生下来就享受抚育金,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为每月184欧元,第三个孩子为每月190欧元,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月215欧元,这笔钱一直领到25周岁或有了固定收入为止。

对困难家庭来说,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购买价值超出30.68欧元的日用品由社会福利局支付账单。

德国《图片报》的一个记者走访了一个拿救济金的家庭,男主人30岁,妻子23岁,他们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这个家庭几乎所有用品,从拖鞋、衬衣、小孩床,到洗衣机、电视机、炉灶都是由社会福利局付款购买的。除此之外,他们每月还能领到350欧元的房租补贴、385欧元的生活费。

德国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会救济生活,每月从社会福利局领取350欧元的救济金和112欧元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局同时还要为他支付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弗先生由于靠服用性刺激药物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政府还必须为他每年支付购买“伟哥”的4900欧元费用。

四、瑞典:丈夫有9个月的全薪产假,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8.2%

瑞典1847年通过了《济贫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帮助。瑞典把福利当作公民的基本人权作出法律上的承诺,当公民应该享受的社会福利不能实现或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地方公共保险法院或高等公共保险法院申诉。

在瑞典,老婆生孩子,老公也跟着休9个月的全薪“产假”。在孩子年满16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岁以后,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读大学则领取教育津贴,这样,大学也和免费差不多。

在瑞典看病个人只掏6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挂号费,其他一切费用都由政府买单。

瑞典的失业保险分两部分,即基本失业保险和自愿失业保险。所有20岁以上的失业者,可领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的基本失业保险金。

除此之外,自愿失业保险职工参加全国36个失业基金,如果失业,在头200天里,可以领取过去12个月平均工资的80%,第201天到300天(有未满18岁的孩子为450天)期间减为70%,超过这个期限则由工作发展保险支付。

2006年,全国有90%的工人加入了失业基金,553000人受到了失业基金的资助,平均每人得到54069瑞典克朗。失业基金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会员费只占基金的9.4%。

五、挪威:带全薪休病假,社会福利占GDP的33.2%

挪威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所有公民都享受毫无差别的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病假期间的工资与正常工资分文不差。

产妇有42周的全薪产假,生产之前的3周也是法定产假。产妇的丈夫享有4周的全薪“产假”。挪威实行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在内的所有等级的全民免费教育,不满2周岁的婴儿如果不去托儿所,可以获得最高每月3000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约合1.1元人民币)的现金补贴。

六、丹麦: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7.9%

丹麦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丹麦居住的人,不分国籍,只要在丹麦的领土上,就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

丹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住院分文不花,连住院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病房一切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病人住院空手进去即可。

丹麦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学生就近选择学校,如果选择私立学校,则政府按公立教育标准报销一部分学费。

孩子从生下来到18岁的牛奶费也由政府支付。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学前教育也由政府买单,学生每月还可以拿到生活补贴。

失业人员在失业后的4年里,可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工资90%的失业金。如果4年内还找不到工作,则领取每月约合14000人民币元的失业救济金。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

福利国家当前的危机

虽然已经经过很大的改良,贝弗里奇报告仍然是英国福利国家建设不可撼动的基础。贝弗里奇报告详细描绘了如何基于向国民进行统一费率,来建设一个覆盖失业、疾病和老年的国家保险系统。这意味着人们在工作时缴付同样数量的金额,当他们失去工作时也能和其他人一样得到同样的回报。但是,实际操作中统一费率的原则逐渐被破坏掉了,最终在19世妃60年代初被摒弃。⑦

现在的情况是,人们向国家支付他们总收人(低于某个工资收人最低值的人们则不适用该规定)中的一定比例作为国民保险的缴费。保险金的多少由国民保险缴费的多少决定,其中的大部分都用于支付当期的国民养老金,其余则支付给包括失业者、残疾人、寡妇和产假中的妇女等。

劳埃德·乔治(Lloyd George)首先提出建设国民保险制度时的设想是,雇员向国家支付所有保费的4/9,由雇主们补齐余下的部分。这项政策在继任的工党政府执政期间一直得到了很好的贯彻。⑧直到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裁减直接所得税,同时提高了雇员的国民保险缴费时,这项原则才被废止。目前,国家不需要再向国民保险缴费,国民保险费成了税收的一种,这个以“抵押”税而闻名的税种也是专为某个具体目的而设立的一个税种。和直接所得税不同的是,由于社会上存在认为国民保险缴费的费用最终还是将支付到劳动者手中这样的普遍想法,国民保险税的设立使得逐步淘汰政府缴费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国民保险缴费率的提高并没有像其他税种那样在提高税率时遭到抵抗。这也是为什么增加国民保险缴费和增加直接所得税比起来,人们更易于接受前者的原因。

在其他的欧洲国家,这种主要由雇主缴费的形式也基本被确立下来,如法国的社会保障(Secutite Sociale)主要是由雇主缴费的,以建立国民医疗保险系统、生育保险系统、最低生活保障系统和国民养老金系统。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至少是受到稗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的共同启发。

在某种程度上,欧洲的国民保险是基于社会团结的原则,这样的国民保险制度下,风险被分担了,并且享受福利也不再需要以付出尊严作为代价。在私人部门,国民保险可能被视为就业上的一种补贴,也被雇主所接受。

然而,多年以后,收人审查性的福利给付逐渐增多。这在英国尤为明显,不少人因此而声称贝弗里奇报告主宰的时代现在已经结束。英国现在为所有人提供一个最低生活保障。那些愿意为自己的未来做安排的人在这条保障线之上能够挣得更多的钱。那些无法做到的人,可以证明他们的贫困程度确实严重,从而得到额外的政府补贴(这就是家计调查的手段)。在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时,即1979年,基本国家养老金水平仅低于平均收人的1/4。到2002年时,基本国家养老金水平刚好超过平均收入的60000.

自1979开始,在工党和保守党的交互作用下,政策开始倾向于在限定的时间段内向人们提供帮助(瑞典的做法是在限定的时间内提供有限的帮助),并且把给付集中在那些遭遇

意外情况陷人贫困的可能性较大的人(他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享有一定补贴)和通过家计调查的人们(如果他们足够贫穷)。除此以外,缴费和收益之间现在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在英国,国民养老金的支出现在占国民保险总额超过80%的比重,但只占大约国内生

产总值的5%。面对严峻的养老危机,只有极少数欧洲国家还不需要太过优虑时,英国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由于英国许多年来都坚持一个重要私有养老金市场,这使较低水准的国家养老金制度的持续运转成为可能。然而,在谈论英国养老金危机的同时,其他欧洲国家面临的问题严重得多,因为荷兰、西班牙、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在养老金上的财政支出都远远高于英国。

并且,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变得更糟。意大利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国家养老金即将超过它在当年接受的缴费,这是因为缴费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超过60岁的意大利人相当于就业人口的42,并且在202。年将达到530a,因而短期内将必须支付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还会更多。对此的解决之道可能并不是那么受欢迎,那就是逐渐提高退休年龄。无论如何,意大利是欧洲拥有最低退休年龄的国家之一。⑩

法国总统萨科奇许诺削减国民养老金的水平(其公债已经达到67肠,5倍于198。年的水平)。同样的,在法国,人们喜欢尽早退休,结果是在55^65年龄段很少有人仍然被雇佣工作。

在英国,人们的养老金领取资格年龄将会在今后的30年间逐渐从“岁上升到68岁。作为一种让步性的调整,给付标准将根据平均收人的增长而增长,而不是根据通货膨胀来调整。

德国是欧洲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然而同其他国家一样,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议会投票决定将退休年龄从“岁提高到67岁。德国当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是政府财政补贴养老金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养老金制度有着很高的覆盖率,但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制度无力支撑更为长久的发展,因为多数德国人平均在63岁停止工作。如果他们依靠其正常的养老金计划,在2030年以后领养老金的人中有1/3连勉强糊口的水平都无法满足。

一些前共产主义国家的情况又是如何?令人感到讶异的是,这些国家的国民相对恶劣的健康状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例如在匈牙利,高死亡率和低出生率意味着,在2000年和2025年之间该国人口总数将减少8%。退休金给付危机的确令当地政府措手不及,但如果不是许多人在刚刚到达退休年龄的时候就已经死去,或者甚至在退休年龄前死去,危机会更严重。

西班牙是欧洲中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也是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所以,西班牙人较他们的欧洲邻居而言,更为长寿。近十年来,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和移民数量的显著上升缓解了当期退休老人领取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但真正的危机酝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期间,那时退休人员的数量急剧上升,公共养老金制度可能疲于应对基金收不抵支的窘境。当前社会民主主义政府主要致力于巩固当前退休金制度来应对未来的威胁,而不是作出根本性的变革。

在丹麦,2006年福利协议法案决定将提高退休年龄(从65到67)。甚至是社会民主党—建立欧洲最佳福利国家之一的领导者—也投了支持该法案的一票。丹麦人口结构的老化和平均寿命的上升意味着会有更多老人需要照顾服务,而可提供帮助的人却越来越少。

但严格的丹麦移民法当前仍然限制外国工作者来丹麦的数量。

这一渐渐逼近的危机首要起因是人口老龄化。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解释的那样,欧盟的人口虽然不会增加,但老龄化程度会更高。0到205。年,本来四个工作者缴纳养老金

赌养一位老人的情况将变成两个人承担赌养一位老人的压力。老龄化归结为以下四个原因:

(1)所有欧洲国家的出生率都处于低水平。

(2)战后“生育高峰(婴儿潮)”—即那些出生在1945之后的人—即将退休。

(3)预期寿命将继续增长。

对此有一些应对措施。然而,每一个措施都可能带来新的间题:

(1)政府可能选择增加移民的比例,但这将面对排外团体越来越强烈的抵制。

(2)增加税收,然而任何政党都清楚推行这样的政治纲领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增加女性的就业率。这个数字一直在稳定地增长,但在2018年以前大概即到达它的自然极限。同样要注意的是,如果女性在工作就不能在家里照料老去的父母……因此国家必须支付的将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4)政府可能设法扭转人们提前退休的势头,并使人们在岗位上停留更长的时间。这事实上是许多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但这并不受欢迎。

(5)增加劳动生产率并且促进经济增长。在当前大背景下成员国政府对此也无能为力(另外,经济的增长如果不做好监督和控制,可能加重环境问题的恶化)。

一、福利国家的困境

1.福利国家危机论

在西方学术界,“左派”和“右派”都使用“危机”一词来描绘和解释福利国家的发展,他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阐释危机的含义,即危机是持续不断的问题恶化后出现的一个转折点;危机是一种包括战争、国际经济问题和石油危机等的外部动荡;以及危机是一种难以调和的、长期存在的矛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该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对福利国家提出批评。他们认为,福利国家通过一些强制性的税收政策,给公民提供过多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这一行为不仅影响了政府的能力,还限制了公民的能动性并助长了他们的懒惰性,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退步。总而言之,福利国家政策是造成相关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源。潮无法抵消低生育率和预期寿命增长带来的影响。

2.困境的表现

(1)失业率高。据统计,“自1992年欧盟15国形成到2005年年均失业率为7.48%;而同期日、美平均分别只有3.99%和5.43%一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给福利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欧国家劳动力成本高,而邻近的东欧国家劳动力成本则相对较低,这就对西欧的劳动力市场构成了很大的冲击。

(2)巨额财政赤字。庞大的福利支出给福利国家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 %。这方面的负担与前面提到的失业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失业者越多,国家要提供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也就越多。这对任何一个福利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民众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滋生,且被助长。这种现象在实行全面社会服务的北欧福利国家更为严重。由于政府对失业人员和需要抚养孩子的母亲的保障金颇为可观,降低了这类人群寻找工作的紧迫感,结果导致不愿意工作的懒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那些工作的人却需要缴纳高额的收入所得税和社会保险来供给福利开支。这就使得原本旨在保证社会公平的政策产生了“奖懒罚勤”的消极效果。

(4)仲行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弥补由于市场失灵所形成的缺陷。换言之,就是在开放经济的环境卜,由国家承担起市场所不能承担的那些责任。既然如此,那么扩大政府职能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和措施。随着欧洲福利国家的发展,从事相关事务的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人数日益增加,中央和地方的福利机构也日渐臃肿,层级复杂的机构无疑就降低了其办事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法等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一直增长缓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各地区都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区位优势,吸引有限资源,从而奠定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竞争日趋激烈。此时,欧洲福利国家却出现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资本外移。

如德国,不仅大众、奥迪这样的大企业在国外建厂,而且一大批中小企业也纷纷到国外直接投资。自身资源的流失无疑给未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资本外移同时导致本土工作岗位的不断丢失。十多年来,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德国总体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0%。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成为困扰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近年来,失业问题成为左右欧洲国家内部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德、法的国内大选,甚至欧盟宪法条约的全民公投,都受到失业问题的影响。严重的失业意味着,不仅无法发挥才智为经济社会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救助者也不断增加。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以被救济者身份要求分享社会劳动成果的人与日俱增。这样,社会保障制度而临着巨大压力,经济发展也背负着沉重负担。近些年,德国社会产值的近1/3,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被社会福利和救济所吞噬。

失业率上升和资本外移两者之间并非没有关联,事实上,资本外移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从理论上来说,资本在寻找投资地时考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地的生产费用成本。而恰恰在劳动力成本上,欧洲福利国家遭受到严峻挑战,因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遭受质疑的福利国家体制

导致欧洲国家资本外移的,不仅是普遍偏高的劳动力成本,而且与福利国家的体制直接相关。

一是欧洲发达国家的福利体制。1890-1989年百年间,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日本都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生产总值的巨幅增长,但欧与美、日模式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那就是社会支出偏高,社会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以上,像北欧的瑞典等国更是超过50%。社会支出中最大的一项是社会保险支出。从微观层而来看,以德国为例,企业在支付工资之外还必须承担每个雇员社会保险费用的50%;而在美国,雇员的社会保险费用只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二战后的欧洲,工会作为广大雇员利益的代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非常广泛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由于强势工会手中掌控偿工”王牌,工会提出的谈判方案经常能够迫使雇主协会一方就范。因此,战后以来雇员的工资和待遇一直在不间断地提高。这种不断被抬高的工资水平因其浓重的伙为”色彩,常常被批评为已经偏离了市场的轨道,与市场机制下的劳动力价值定位不相符合。相当于其劳动力成本的15%。因此仅从社会保险和整个欧盟政治局费用来看,欧洲国家的劳动力附加成本就远远高于美国。而且,欧洲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失业大军的保护屏障,一些人失业后不肯降低标准就业,专靠福利制度生存。如2005年的德国,一个四口之家如果靠国家救济,每月西部可收入约1560欧元,东部约1421欧元,全德平均水平约1539欧元,高于平均最低工资收入(包括部分时间工作)的1465欧元。相比之下,美国的福利制度就没有这么优越,人们在失业后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再就业。

二是欧洲国家的社会合作机制。所谓社会合作”,是由国家设置制度性框架以规范资本和劳动两大社会集团之间的合作,目的是保障劳工群体在牵涉自身权益、特别是工资和相关待遇问题时,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二战后的欧洲,工会作为广大雇员利益的代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非常广泛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由于强势工会手中掌控偿工”王牌,工会提出的谈判方案经常能够迫使雇主协会一方就范。因此,战后以来雇员的工资和待遇一直在不间断地提高。这种不断被抬高的工资水平因其浓重的伙为”色彩,常常被批评为已经偏离了市场的轨道,与市场机制下的劳动力价备受争议的福利体制改革近年来,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这几位战后出生的政治家,相继登上欧洲大国的最高政治舞台。他们所推行的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即致力于推动改革以改善其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然而,如何解决资本外移和高失业率问题、应对福利国家所而临的挑战,各国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都引起很大的争议。

就拿德国来说,一些学者认为,德国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国家不能再伙为”地干预市场,而应给市场松绑”,让泊然的”市场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革现行的福利制度和社会合作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实现劳动力成本合理化,遏制资本转移。同时,通过福利体制的改革,杜绝那种躺在高福利上睡觉、坐享其成的不良现象。致革派”的主张尽管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案,制上动手术,必须调整人们习惯的欲洲模式”。无疑,此举引起了极大争议和广泛关注。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完备的福利制度,不仅为劳动力的休养生息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德国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德国工会联合会在一份公开的意见书中,依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见解,明确指出:并没有证据表明社会合作机制损害了德国的区位竞争力;从工会联合会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这是一个运作非常成功的模式,因为它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和意见要求,充分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创造性,从而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合理化建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德国的福利制度和社会合作机制过去是、今天仍然是德国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丢弃这一特色,就意味着丢弃德国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德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让万千德国人受益,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引起更多国家和更多人们关注和思考,重视劳工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是追求经济和社会进步不可拆割的部分。

而对眼前的困难处境,他们也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德国应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今日世界的竞争,关键要靠新技术和新创造,而德国则始终处于领先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与美、日同为世界技术大国,在西方世界由技术引导的经济增长总量中,三国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技术上的优势使德国在今天国际分工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德国应该致力于依靠先进技术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消极地通过降低工人工资、减少福利和降低生活水平来赢得国际竞争。

总之,欧洲福利国家为了应对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挑战,已经积极展开内部体制的改革,但改革的争议和阻力是前所未有的。福利制度具有很强的刚性,在欧洲国家的现行政治框架内,增加福利备受欢迎,削减福利则很难操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欧洲福利国家究竟会如何进行内部改革和调整其结果又将如何世人正拭目以待。

三、欧洲福利国家的改革经验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从本质上看,欧洲国家所推行的福利制度改革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因为这些改革实际上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许可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所采取的局部调整和改良,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看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改革的历史局限性,并不等于抹杀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步意义。事实上,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符合社会保障的一般规律,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的启发。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作为国家干预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与手段,社会保障具有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等多方面的功能③。欧洲国家最初建立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近20年来欧洲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也是为了重建福利制度,以继续发挥其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功能。尽管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得益于福利国家制度。没有这样的“保护伞”和“保险丝”,和谐社会的发展就永远是一句空话。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北欧等的福利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400%,而我国还不到200%。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GD1〕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其次,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符合各国基本国情,与各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欧洲国家有高度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但尚不足以支持“普及型”的福利制度。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区、行业、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大,物质力量和人们的思想水平都比较有限,现实的做法还是应该先建立“补救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国家有限的转移支付和资源集中于救助弱势群体,为社会提供一个基本的安全网。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期也是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结构错动、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于发生和社会矛盾更加凸显的时期,所以关注弱势群体对于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和平稳过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再次,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应注意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的动态均衡。公平是社会保障的本质和核心目标,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则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确保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今天,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社会公平建设,这是符合国情和广大群众心愿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矫枉过正,如果严重损害了效率,那公平的建设也最后会成为无本之木。这种对公平和效率动态平衡的把握是欧洲福利国家改革对我们的最大启示。

调查报告的含义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在新闻领域和机关应用文领域中都可采用的常用文体,也就是说,它是新闻和应用文的两栖文体。不过,有些在机关之间流通的调查报告,可以没有新闻性。而在报刊广播上发表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新闻性。 调查报告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也可以叫做“新闻调查”。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较强的针对性 必定是某一情况、某一社会问题、某一成功经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为了进一步得到它的详情、真相,认识它的性质,才需要有人专门对它进行调查、研究,向有关机关提供报告。可见,调查报告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体。 例如,高考是农村青年的一条重要出路,可是我国教育现状还比较落后,考生众多而录取人数有限,于是造成了大量的高考落榜生,他们不甘心重新被捆绑在土地上,可是又找不到出路在哪里,这就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专门就此作了充分调查,写出了题为《独木桥下的思索——关于农村高考青年的报告》。还有,由于正规本专科的录取人数有限,于是又有了各种各样的成人教育方式,各校纷纷举办自学考试辅导班、脱产成人教育班等等,这些办学方式的效果如何,学生能否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被培养成材?也有人对此作了调查并写出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这显然都是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写作实例。 2.材料丰富翔实 调查报告需要列举大量的相关事例、统计数字和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意见。例如《女性化老龄化值得重视——西安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两个问题》1990年10月16日《陕西日报》。一文,关于小学教师老龄化和女性化就列举了下面这些事实和数据: 以莲湖区师资情况为例,这个区共有区办小学42所,教师1250人,其中40岁以上的占%,45岁以上的占42%,而30岁以下的仅占%,许多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7、48岁。教师的严重老龄化已成为突出问题。 据调查,到1993年,莲湖区各小学将有526名骨干教师退休,占现有教师总数的42%,如不及时补充,断层的局面将会接踵而至。 教师队伍的性别倾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莲湖区小学教师中90%以上是女性,在男性比例较大的领导岗位上,男性也仅占%,许多学校除体育教师外都为女性。男教师较多的青年路小学、丰禾路小学、西电二小也只有八、九人,占教师总数的17%-20%,一般学校只有四、五人,而五星街小学仅有一名男教师。 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中,大部分的文字都是在列举事实,这使调查报告具有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强大说服力。 3.提供规律性认识 调查报告确切地说应该叫调查研究报告,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调查和报告,更在于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把这些规律性认识提供给读者。例如,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按照市场规律提高农民增收——山东省微山县调查》,就概括了若干组提高农民增收的规律性认识:育市场、调结构、重品牌、创名优; 一是“壮龙头”,二是“建基地”; “一品带动”、“一业带动”、几块经济高地凸起的经济格局。 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又是大量事实的理论归宿点。只列举种种现象,而缺少理论归纳的调查报告是肤浅的。

西欧国家福利政策利弊分析

社会福利事业在欧洲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英国政府为了安抚救济贫民, 于1 0 01 年颁布“贫穷法”。在工业革命时期, 英国政府又把大量贫民转为产业后备军, 于1 8 3 选年颁布“新贫穷法” ,对贫民实行救济.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固然对其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二、影响 1、积极影响(1)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2)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4扩大公民自由,体现团结互助;(5)巩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2、消极影响(1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的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的障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凸现。(2 助长了社会成员的闲散性,福利制度被讥讽为“培养懒汉的制度”。 第二, 西欧国家利用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 刺激消费, 推动经济发展.西欧各国每年花费的社会福利开支是巨大的, 这就扩大了消费, 增加了社会有效总需求” ,起到刺激生产、发展经济的作用。 第三, 西欧由于普遍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 一定程度减少失业的压力。西欧国家为社会

福利事业服务的医疗、职业培训、老年保健等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 吸收了大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失业者, 吸收了一批新就业人员, 并为提高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固然对其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对其国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 也使西欧国家越来越感受到“社会福利的沉重压力” , 在财政、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因素。 首先, 财政方面的后果。三十多年来, 社会福利已经形成一项难以压缩的巨领开支, 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 致使许多国家靠借债来维持社会福利。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增长过快, 必然扩大财政开支, 国债急增, 通货膨胀加剧.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对经济、政洽和社会的影响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它已是整个国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份。西欧的社会福利制度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个人生活发生着很大的影响。第二, 经济方面的后果。社会福利费用的膨胀, 削弱着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社会福利开支构成了政府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西欧国家的政府消费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固定资本形成额的增长幅度。它证明巨大的福利开支同工业和经济发展争夺着资金。高福利必然带来高税收。高税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增加和增值税的扩大。在这种高额累进税制下, 瑞典等国的人才外流, 妨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政府要维持高福利, 增值税也得相应扩大。第三, 社

欧洲典型国家住房保障政策比较研究及启示

欧洲典型国家住房保障政策比较研究及启 示 摘要:文章运用福利体制理论对欧洲典型福利国家英国、德国、瑞典的住房保障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政府、社会、市场在三种福利模式下的住房保障政策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住房保障政策“去商品化”的衡量维度和指标,以及对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住房保障;福利体制理论;福利国家 一、引言 福利体制理论(Welfare Regime Theory)的出现是与欧洲福利国家出现“福利危机”密切相关。丹麦学者艾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1999)的福利体制研究克服了之前的缺点,分别用了去商品化程度、公民社会权利、社会分层化等特点将福利国家聚类为三类,分别是以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福利模式,以欧洲大陆为代表的保守主义福利模式以及以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模式。福利体制理论为学者们研究福利模式的划分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模板。 从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体制理论应用看,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领域集中在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领域。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我们发现,运用福利体制理论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极少,而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游离于福利体制理论框架

之外,不利于这个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尝试运用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体制理论对欧盟典型国家住房保障政策进行比较研究。这样做的优点为:一是福利体制理论对福利体制类型进行了划分,便于进行不同类型国家的比较研究,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其他福利政策,如养老金、医疗保险政策的国际比较,完全可以延伸到住房保障政策领域。二是运用福利体制理论便于清晰地分析出不同类型国家在住房保障政策中,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在何方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三是运用同一分析框架可以使国际比较建立在相同的概念和评判标准中,便于客观判断。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不少学者站在欧洲福利国家角度分析了英国、荷兰、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马尔帕斯(Malpass,2004)详细讲述了二战后不同阶段中英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发展变化,探讨了住房私有化改革对英国福利国家的影响。国内学者陈燕(2003)、陈杰(2011)、王兆宇(2012)等对英国住房政策进行了概括性的回顾与分析,提出政府既不能承担太重的建设负担也不能一味放开住房市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长期因素。薛德升等(2012)对德国住房保障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认为在西方国家中德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堪称典范。沃尔克(Volker Busch-Geertsema,2004)讨论了德国政府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社会福利与住房保障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差异。约翰?艾克豪夫(2012)分析了前东德与前西德在住房政策上的不同,着重介绍德国在社会福利保障住房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除此之外,胡

市场调查方含义与意义

市场调查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包括市场环境调查、市场状况调查、销售可能性调查,还可对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国内目前还有其他的叫法,比如“市场研究”、“营销研究”、“市场调研”等 一、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含义与意义 (一)含义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实际调查之前,对调查工作总任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提出相应的调查实施方案,制定出合理的工作程序。 a)市场调查的范围可大可小,但无论是大范围的调查,还是小规模的调查工作,都会涉及到相互 联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这里所讲的调查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对调查工作的横向设计,就是 要考虑到调查所要涉及的各个组成项目。 b)这里所说的全部过程,则是对调查工作纵向方面的设计,它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经历的各个阶段 和环节,即调查资料的搜集、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等。只有对此事先出统一考虑和安排,才 能保证调查工作有秩序、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减少调查误差,提高调查质量。 (二)意义 市场调查是一项复杂的、严肃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一项全国性的市场调查往往要组织成千上万人参加,为了在调查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就必须事先制定出一个科学、严密、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组织措施,以使所有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都依此执行。 具体来讲,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意义有以下两点: 第一从认识上讲,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是从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开始阶段。虽然市场调查所搜集的许多资料都是定量资料,但应该看到,任何调查工作都是先从对调查对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没有定性认识就不知道应该调查什么和怎样调查,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第二,从实践要求上讲,调查方案设计能够适应现代市场调查发展的需要。现代市场调查已由单纯的搜集资料活动发展到把调查对象作为整体来反映的调查活动,与此相适应,市场调查过程也应被视为是市场调查设计、资料搜集、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的一个完整工作过程,调查设计正是这个全过程的第一步。 二、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 1)市场调查的总体方案设计是对调查工作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的通盘考虑,包括了整个调查工作过程的 全部内容。调查总体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是整个调查成败的关键。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下述几个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制订调查提纲和调查表 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6确定调查地点 7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 (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 (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情,但它在西方国家所释放出的能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做一艘乘风破浪的舰船,社会保障就是遭遇风暴时的避风港,它消除了人们处于不确定社会中的恐惧,减少了社会成员面临的种种风险。可以认为,西方国家发达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最近几十年以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的补充与法治精神的体现 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英、法、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中得到正式确立与发展。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一贯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结果的合理修正,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881年德国首次以“皇帝诏书”形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开了世界各国通过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随后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样,瑞典、法、英、美、加、日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大量详细的社会保障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成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 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不同而异。但不外忽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是在国民遭遇疾病、受伤、生育、死亡、年老、残废、失业等情况,造成收入中断或丧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帮助以保障其生活来源的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式的保障制度,它是在个人与雇主缴费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支持运作的,带有国家强制性。其中社会保险的四大支柱——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部分。以瑞典为例,它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1994年支出能够占到当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86%,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社会救济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的保障制度,一般由财政拨款。具体的救济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这套福利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法律责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多子女津贴、孕妇津贴、母亲津贴等是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林林总总的各种福利,使民众不必为衣食住行分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于促进西欧各国社会平稳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连续几十年的高福利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似乎已难以为继。西欧为何会出现福利国家的危机? 福利国家未来走向如何? 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探讨。 一、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福利国家于二战后在西欧各国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要求构建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积累的两级分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与社会购买力持续降低的尖锐矛盾。于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普通劳动者的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危害增大。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为避免崩溃的命运,资本主义世界选择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其主要的“救世”方案就是实施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通过国家投资推行“反危机”措施。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以此改善劳动群众的贫困状况,增加有效需求。 其次,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西欧各国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是把工人当成雇佣奴隶的野蛮剥削制度,因而必然遭到工人阶级的激烈反抗。为谋求解放,各国工人阶级进行了顽强不屈、持续不懈的斗争,罢工和革命的浪潮日益高涨。进入 20 世纪,西欧工人阶级的力量已十分强大。工会成为抗衡资本家的重要力量,左翼政党迅猛发展,共产党、社会民主党于二战后相继参政或执政,对资本主义统治构成极大的现实威胁。在此

各国福利比较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如何认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如何认识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经济环境来讲,战后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繁荣为建设福利国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从政治环境来讲,战后西欧各国的执政党在福利国家问题上达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识,这种共识保证了福利国家发展的延续性。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美苏对抗为西欧各国发展经济和福利事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东欧国家的存在给西欧各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迫使西欧各国增加社会福利。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福利制度的内容与水平决定于生产水平,是资产阶级自觉调节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福利国家制度”,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福利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积极作用 1、维持劳动力的正常生产与再生产,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2、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3、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个人的自由 二、局限性 1.竞争力下降。高成本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其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下降并影响到国家经济增长水平。 2.政府借贷和赤字增加。从根本上说,福利国家再好的社会保障,都是来自工作者的缴纳。3、福利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福利制度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因此,完全的向西方福利制度“看齐”是不现实的。降低福利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也是一个规律。这些规律已经或正在被西方福利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着。 目前我国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福利制度,选择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福利制度模式,不断完善已经初具规模的福利制度雏形。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_以德国为例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 以德国为例 冯英华 戴启秀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国家职能的影响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各学派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衰弱理论指出,全球化对主权国家职能的削弱主要表现在安全、货币、福利三方面。本文以主权国家的福利职能为切入点,以德国社会福利制度所受的挑战为例,阐述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冲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职能 福利制度 社会公正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5)03006672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职能 面对经济全球化,虽然学者们对其所下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就其一般特征而言,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各种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配置,包括生产、技术、金融、贸易全球化等,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见证了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张,市场力量支配着经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方面,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之一,资本全球化更意味着资本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面对日益强大的全球市场,国家的职能似乎日益弱化,国家销蚀之声四起。[1] 首先,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与日俱增,经济问题成为国内和国际诸多关系的焦点,经济利益已经变得如此重要,以至国家的政治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蜕变为经济职能的一部分。[2]其次,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跨国流动性的增强。参与全球化的目的是吸引资金的流入,而就国民经济来说,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现实。面对这一现实,国家能做的只是保持预算平衡、放松经济管制、开放贸易和投资、维持货币稳定,而其他的决策则由资本本身完成,国家无法控制。也就是说,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履行其经济职能的能力在弱化。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权力的不断丧失。由于资本的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依存性和一体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行为的可能性在减小。表面上,利率和汇率仍然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状况加以控制,但如果某个国家擅自降低利率,资本就会立刻从该国流向那些可能提供高收益的国家。财政政策的自由度也明显减小,并很难成为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的经常性手段。至于产业政策,它有悖于市场的竞争性要求,往往被认为是妨碍市场竞争的,从而受到市场的反对。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行动中,它们不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的五要素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的五要素 一、详细介绍产品 在市场调查报告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实施的所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你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商业计划书中,撰写者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撰写者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 二、竞争企业的说明 在市场调查报告中,要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你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商业计划书要使投资者相信,你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 三、营销计划方案 市场调查报告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市场调查报告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你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市场调查报告中还应简述一下你的的销售战略: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此外,市场调查报告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四、制定执行方案 你的行动计划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应该明确下列问题:你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如何设计生产线,如何组装产品?生产需要哪些原料?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企业是买设备还是租设备?解释清楚与产品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五、精炼的计划摘要 市场调查报告的计划摘要也十分重要。它必须能让投资者有兴趣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将给投资者留下长久的印象。市场调查报告中的计划摘要将是撰写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却是出资者首先要看的内容,它将从计划中摘录出与筹集资金最相干的细节:包括对公司内部的基本情况,公司的能力以及局限性,公司的竞争对手,营销和财务战略,公司的管理队伍等情况的简明而生动的概括。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讲解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欧洲福利国家产生: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60,该法将对穷人的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但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是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1883),《事故保险法》(1884),《养老金保险法》(1889)为标志的。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当时单一的社会救济和保险已经不能够平衡日益增长和激化的社会矛盾,欧洲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1945年英国工党经过大选上台执政,采用了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勋爵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得以用法律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该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因此而正式得名。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国家模式在欧洲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有学者将福利国家的产生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一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 欧洲福利国家的类型:1。保守/团体型福利国家(conservative), 这个种类的国家有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 2。自由型福利国家(liberal),国家如下美国、英国、加拿大。 3。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social democratic),瑞典、丹麦。 这三种类型的国家福利形态各有差异,简单来说,第三种social democratic是福利最好的,而第一种conservative次之,最后也就是最差的就是Liberal的国家了。 社会学家艾斯平·安德森(Esping Andersen)开创性地把福利国家分为以下三个类型⑤: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美国为代表)。在这种福利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不同程度的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惠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一个基于市场的社会服务制度而言,履行普遍性标准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充分就业。在公民离开学校之后和退休之前,必须保证所有公民有充分的可能得到报酬优厚的工作。 第二,高水平的工资。最低工资的水平必须足够高,以使得所有公民有能力私人购买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疾病、残疾、临时失业和养老重负的必要的退休金和保险计划。 (2)“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该制度类型的特点是,只有 当家庭保障的功能被严重削弱时,国家才开始提供相关的社会福利服务。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该种类型的福利国家旨在“寻求相当水平的平等标准

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

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 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1、市场调查报告主要是用于面向企业、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申请评审机构申请资金或者融资。 2、市场调查报告也可以作为您团队建设与项目执行的指导方案。 3、市场调查报告重点是论证项目的市场价值、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团队的执行力、项目的投入产出预期。 4、优秀的市场调查报告不在于文字多少,而在于抓住项目精华,以合适的文字图表和图形展示项目投资价值。市场调查报告传递的信息、理念、创新思维、独到的盈利模式等是其价值所在。 5、市场调查报告需要重点分析历史财务数据、管理运营情况、整个企业市场现状、未来拟投资项目带来的价值增长和投资需求,投资项目可以是多个或者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财务评价要考虑历史数据及财务制度的延续性。 市场调查报告特点 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环境。 行业结构分析: 行业结构分析主要涉及到行业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等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是行业进入障碍和行业内竞争程度的分析。 行业市场分析: 主要内容涉及行业市场需求的性质、要求及其发展变化,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的分销通路模式、销售方式等。 行业组织分析: 主要研究行业对企业生存状况的要求及现实反映,主要内容有:企业内的关联性,行业内专业化、一体化程度,规模经济水平,组织变化状况等。 行业成长性分析: 是指分析行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和发展方向。

当然,这些内容还只是常规分析中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分析中,还有不少一般内容和 特定内容。例如,在行业分析中,一般应动态地进行行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尤其是结合行 业周期的变化来看公司市场销售趋势与价值的变动。 行业纵深研究 行业研究分为一般性研究和专业性研究、浅表性研究和纵深研究,只有进行纵深研究 才能真正发现公司的价值形成和来源构成。 进行行业的纵深研究,必须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实证分析。例如,不同行业间的技术传递和转移过程,是直接关系到不同行业的兴衰和转化的过程,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纵深研究的范围。 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五要素 一、详细介绍产品 在市场调查报告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实施的所 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 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 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 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你一样对产品 有兴趣。在商业计划书中,撰写者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 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撰写者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 二、竞争企业的说明 在市场调查报告中,要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 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你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商业计 划书要使投资者相信,你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 先者。 三、营销计划方案 市场调查报告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 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 所起的作用。

西方福利制度

西方福利制度与政府财政的关系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社会工作专业1302班许晨虹 内容摘要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财政是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从个人和社会角度,针对西方福利制度与政府财政两者的现状、问题产生根源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西方福利制度与政府财政的关系,有利于大家分思考福利制度在中国实行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高福利制度政府财政社会经济 西方国家高福利制度是二战后在民主社会主义促进下,由国家立法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环境稳定,为建设福利国家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形成了一些以瑞典、挪威为代表的西方高福利国家。 经济学中,假设这些企业、个人以“经济人”的身份出现,他们在社会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那么针对社会福利,若交由私人来做,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在乎福利受益人的情况,更别说如今大家常常关注的最低生活标准。这样的做法既影响分配公平,也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但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针对企业或个人留下的社会福利空缺,就必须让政府来填补了。从前,人们只一味羡慕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多么好,多么人性化,出现了一股移民热潮。而如今,特别是经过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对着种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社会制度产生怀疑,人们开始沉下心来分析思考这种高福利制度背后的利害关系。 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之所以被很多国家向往,在于它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一些西方国家在二战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案,保障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的矛盾,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对大多数底层劳动者来说,高福利制度无异于雪中送炭,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维持劳动力的持续生产和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为国家创造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11级历史2班学号:1030111024011 姓名:周蓓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从容上看,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欧洲福利制度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容;各国福利制度比较;利弊;启示 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 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前半叶,大多数西方把对贫困者进行的救济看成是对贫困者进行的一种施舍。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国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与此同时,西方贫困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也是迫使西方不得不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的重要原因。于是,政府便把济贫转化为经常性的社会福利项目,并逐步纳入政府的正常职能围。与此同时,在观念上也有了

市场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作业 戴晓燕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05 学号:10377112 市场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市场调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共性问题:如果市场调研拿出的最后数据或报告,是是似而非的、可有可无的,那么这个调查做不做意义都不大。要摆脱这个局限,跳出这个圈子,必须设定一个最主要的命题:面对即将上市的产品,企业的盲点在哪里?有盲点就要调查,并通过调查提供解决盲点的依据,这才是市场调查的真正意义与作用。而要使市场调查担负起这个重任,首当其冲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因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最后出台的调查报告的水平。 对市场调查的问卷设计,很多人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但我认为,市场调查的问卷设计,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产品、资金、经营目标等重大问题,死死抓住. 市场作为一制看不见的手,永远处于变动之中,而我们的经验,哪怕是成功的经验,则处于过去时的静止状态。市场调查的作用与意义非人的经验所能企及,却能给人以未来时的诸多昭示。如果从理论上考量,我们可以把市场调查工作意义和作用总结归纳如下: 一、四个“全面、深入” 1、全面、深入地了解目标市场; 2、全面、深入地了解目标人群; 3、全面、深入地了解竞争产品; 4、全面、深入地了解营销通路(或经销商); 二、市场运营四大支柱中的支柱 市场调查、商品计划、销售促进、流通政策被统称为市场运营的四大支柱。市场调查做为先导,一方面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一方面说明只有它能为后三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说市场调查是四大支柱中的“支柱” 。 三、市场调查作用: (1)提供市场行销讯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行销策略错误,造成巨大财务损失。 错误行销策略,常见有: ·市场区隔错误或市场定位错误 ·消费者购买行为截然不知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大力投资并创办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然而,随着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导致经济危机,财政收入减少。高社会福利加重了社会负担,全面福利政策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以英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逐步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虽然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后来的施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比如说公共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弄清福利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福利国家”这个词来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俾斯麦实行的警察国家政策,1870年德国的历史学家描述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在创造一个“福利国家”后来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采用了这个词汇。“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造成福利国家的主要有两种方

英国高福利,养懒人

英国:政府掏钱养懒汉高福利之树结酸果 英国首相卡梅伦最近烦心事比较多。为削减赤字、紧缩开支而进行的改革,动静比较大,时不时挨批评,挨批评也得说。日前首相又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呼吁英国的失业家庭不要再多生孩子,因为国家已经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的儿童福利。卡梅伦坦率表示,希望英国人能改变领补贴“价值观”,不要太过依赖政府帮忙养孩子。 按说,民众家庭生几个孩子,依西方文化传统似乎无需首相亲自出面

教育,但这次不一样。英国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英国约有三百万家庭没一个人就业,全靠领取政府福利过活。这些家庭中大约有10万家庭有4个或更多的孩子,其中有900多个家庭至少有8个孩子。具体地说,英国政府要为每家16周岁以下、或20岁以下仍在读书的长子每周支付20到30英镑的补贴,后面孩子的补贴为每周13.4英镑;这意味着那些辛勤工作的纳税人每年要承担127亿英镑的重负。 目前,英国政府用于支付失业、住房、身体残疾和子女供养费等各种社会补贴的账单总额高达1800亿英镑。

这对赤字累累的英国政府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首相亲自出面劝阻失业人口不要多生孩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番实话实说马上招来批评,英反对党的发言人称首相无权对民众的家庭事务指手画脚,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增加工作机会,而不是急于削减各种津贴。更有网民疾呼,生孩子是那些家庭的人权,政府要想削减人口,应当退出欧盟、停止移民。 不过从网民评论来看,英国首相的这番话也引发不少人共鸣,有人网上直呼“说得好!”,“百分之百绝对正确”,有网友更直言不讳道,要孩子

跟要平板电视一样!你想要,就得自己掏钱。话又说回来,要真正改变民众依赖福利的“价值观”,谈何容易!政府掏钱养懒汉,是欧洲高福利大树结出的酸果。 二战结束后,饱经兵燹的欧洲各国纷纷开始休养生息,建起了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医疗、教育、住房、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从摇篮到墓地名目繁多的补贴,一国比一国大方。儿童福利更是优厚,婴儿一落地,政府就要按周给钱。英国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找到了自己的福利大国道路!然而一场危机袭来,巨额赤字赫然显现,欧洲各国忽然集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