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卫东《陋室铭》教学实录及课后评析

李卫东《陋室铭》教学实录及课后评析

李卫东《陋室铭》教学实录及课后评析
李卫东《陋室铭》教学实录及课后评析

(既介绍了《古文观止》,又凸显了《陋室铭》短小精悍的特点和在古代散文中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至成诵。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的,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文章。我们的第一遍读,要求结合注释读准音,并大体弄懂文章的意思。如果有疑问,可以和同桌商量,实在解决不了,请提出来。(师板书:一读,读准音,通文意。)(学文之前,先介绍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把“读”作为贯穿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

生:“白丁”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白丁”是平民的意思。

生2: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简单说一下。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姓,这里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的人,为什么?

生:因为前文中有“谈笑有鸿儒”的句子,鸿儒指有学问的人,前后对应,后文的“白丁”应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很好。还有问题吗?

(教师的点评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又向其他同学推荐了一种理解词语意义的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词义,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这里学生能根据对偶这种修辞的特点,抓住对偶句前后两个句子语义的相对性来理解词语,应该说是活用了修辞的一种能力。)

生:“何陋之有”的含义是什么?

师:你能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吗?

生:字面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这个屋子根本就不简陋。你想问这句话的深层意义,是吗?这个问题我们在反复诵读中解决它,如果老师忘了,你可以提醒我。

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两个“之”字有什么作用?

生1:代表“的”的意思。

生2:代词“他”的意思。

生3:副词,没有多大作用。

师:从语法角度说,它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我们朗读时能借它调整节奏,从中传出文章的意蕴就够了。

师:老师提一个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馨”,谁能在黑板上写一下,并注出它的意思。其他同学看课文,加深印象。(生板书,师作评。)

(在这一环节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帮助、启发,达到两个目的,即教师板书的:读准音和通文意。文意的疏通主要通过学生的有疑发问和教师有意提问解决疑难,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把握,适时介入提问。

陋室铭教学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 余映潮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作文教学实录我的名字我做主(武凤霞)

作文教学实录:《我的名字我做主》(武凤霞) 课前游戏——报名。 上课,师生问好。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报名的游戏,我发现全班四十位同学,有四十个名字,没有哪两个人的名字是重复的,是这样么? 生: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名字。首先搞一个小调查:你们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理由是什么? (生思考,然后几个同学依次举手) 生:我很喜欢我的名字,虽然我名字的第二个字“尘”是灰尘的“尘”字,但是我觉得我爸爸给我起的这个名字意义很深刻,他希望我不需要非常伟大,只需要像一粒小小的尘埃一样平平凡凡就好,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出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现场老师和学生掌声)师:同学们和老师们为你鼓掌!我也要为你鼓掌!真的,平安就是福。希望你平平凡凡、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好么? 生:谢谢! 生:我也喜欢自己的名字。我觉得我的名字会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 师:(惊讶地)噢?你叫什么名字呀? 生:谢引平 师:为什么你的名字会让人感觉不错呢? 生:(笑)嘿嘿……(其他生也跟着笑)可能是我的名字起得太好了吧!(众笑) 师:(微笑注视着,点头)嗯……自我欣赏!有的时候自我欣赏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需要勇气!祝贺你有这样的勇气。 (生神气地坐下) 生:我也很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我叫黄俊儿,俊是代表很有才华的女子,儿就是我自己,合起来名字的含义就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我也愿意自己努力,实现家长在我身上寄予的期望。(师生掌声) 生:我不喜欢我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有谐音,同学们老给我起外号。 师:可以理解。我相信不喜欢自己名字的肯定不止你自己。(转身问大家)是这样么?(部分同学频频点头) 是啊,我们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是姥姥、姥爷给起的,征求我们的意见了没有? 生:没有! 师:对呀!自己的名字自己竟然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遗憾不遗憾? 生:(拖着长音)遗憾! 师:真的遗憾么? 生:真的! 师:想不想弥补这个遗憾? 生:想!(满脸兴奋,声音很响亮) 师:声音真响亮!(神秘地)好的,这节课就给你们一个特殊的权利——给自己起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 (同学们没有人表示异常的激动,但是惊喜写在脸上。教师环视,停顿,然后继续提出要求)字数没有限制。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可以,四个字,也允许。如果你自己不嫌麻烦,也不嫌麻烦别人,起五个、六个字的也没关系。如果有同学说,我不喜欢我的姓,能改掉么?能!你想改成什么都行,只要这个名字是你最喜欢的。愿意么?

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 一、导入《陋室铭》 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 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 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来解决。 (疏通课文,约3分钟)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翻译翻译? 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是吗?还记得《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翻译吗? 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互文。 师:现在谁再来翻译刚才的这句话。 生:谈笑往来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不学无术的人。师:这就对了。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读起来── (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一试? 生:读(忧郁消沉地)。 生:读(振奋昂扬地)。 师: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两个一个读得悲凉凄楚,一个读得激昂慷慨,好像都不大对味。 师:对味,这个词下得妙!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对味? 生:铭文是用韵的,要注意压韵。 师:怎么个用韵法,你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本文押的是in和ing,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字。 师:你能不能读一下? (读得韵味悠长) 师:不错。同学们认为要读出韵味还要注意什么?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等5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这里有好多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看到这满山的李子,你会怎么做?随机采访几名同学。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2.同学们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摘李子识字游戏)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根据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学生组内合作练读。

4.指名读 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随机点选学生朗读,一人一句。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文言文我们要学会借助注释、插图来翻译,下面请小组合作,尝试翻译。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诸:多。尝: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想象画面读。

《陋室铭》教学实录

《陋室铭》教学实录 本文第四部分发表于《语文学习》2008年第5期,标题是:《陋室铭》解读 一、交流座右铭导入《陋室铭》 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 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大家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注释嘛。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 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疏通课文,约3分钟)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翻译翻译? 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是吗?还记得《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翻译吗? 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互文。 师:现在谁再来翻译刚才的这句话。

武凤霞教学实录——《检阅》

时间:7月18日上午课堂观摩实录(未经执教者整理,现场海韵诗兰记录) 地点: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 执教者:武凤霞(翼然)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课题:检阅 教材: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 教材: 检阅 临近七月,波兰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 在一所学校的俱乐部里,一些儿童队员正在开会,谈论参加国庆检阅的事情。 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位拄拐的儿童队员.”一个队员大声说。 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住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课堂现场: 课前谈话:昨天看到你们显得很疲劳,而今天见到我却很高兴,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个小男孩还直问我:老师,怎么一直没有看到您啊?没有忘记我这个给你们读了两遍课文的老师,非常高兴。从八点半到现在,你们心中想的是什么?实话实说。 生:饿、想玩一会、 师:我想大部分同学都想玩。 生:武老师,抓紧时间上课,早点回家。 生:愿意吗? 师:让我感受到你的兴奋。 生:(再高兴地说。) 师:出示课件《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告诉我这是在干什么? 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接受检阅。 师:什么感觉? 生:很整齐,很帅。 师:参加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最棒的。再看一个。

陋室铭教材分析

师:之前我请同学们自主查阅刘禹锡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那么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屏幕显示题目)生: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着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长期遭受贬谪的生活,但是这种际遇没有消磨刘禹锡与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员对抗的意志,正如这篇课文就是他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时所写,当地的官员是个小人,见刘禹锡遭到贬谪,就故意百般刁难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的这首《陋室铭》。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我觉得刘禹锡虽然有才华,但是既然朝廷不重视他,还不如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山上过着田园生活,不过他还是抵挡不了官衔的诱惑,最后朝廷封了个朗州司马给他做,他也没说辞官归隐。难道他写首《陋室铭》就能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了,要知道说是说,做是做,关键还是要看他怎么做。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一个正直无私的官员因为受了挫折就不去做官,那么朝廷不都成了腐败子弟的天下了。刘禹锡虽然遭受了这样长期的贬谪生活,但是到最后他仍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他拿起笔杆子愤然写下这首《陋室铭》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无声对抗。 (全班鼓掌)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最终对刘禹锡的评价是肯定的,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还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过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师:好,最后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屏幕显示:托物言志的定义)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生:“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很正确,那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关上书,让我们现在再一起背诵这首《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生:齐背。 《陋室铭》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

60陋室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陋室铭》教学设计 沈阳市育源中学宋策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陋室铭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录图文稿

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 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武凤霞一、在揭题中交流——引发生命的思索 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认识。(板书:生命)大家一起读。生命是什么呢你问过自己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老师走到几个同学面前,把话筒递过去。) 生:(依然坐着,不好意思地)我没有想过。 生:(抓抓脑袋)我也没有想过。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猜猜我想过吗 生:(刚才的沉重马上一扫而光)想过。 师:(笑问)为什么猜测我想过呢 生:如果武老师没有想过,就不会给我们出这个问题了。 生:老师没有想过的话,就没有把握上好这节课了。 生:因为武老师比我们大,又是老师,当然应该想过。 生:我觉得你可能想过,但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所以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师:谢谢同学们的信任,说实话,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有人想过,就是她。(出示课件:杏林子照片)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师生齐说:杏林子)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着名的作家,在她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生命把题目补充完整)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生命”在题目里出现了两次。 师:我们过去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两个词—— 生:重复。 师: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你来! 生:生命(停顿)、生命 师:她会读,她知道在这两个词语之间要有所—— 生:停顿。 师:对!要有停顿,不要连起来读它,谁再读 生:生命(停顿)生命(第二个词音量加大加重) 师:她也会读,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她也会读吗 生:他把第二个生命加强调了。 师:对,他读出来的两个词语在声音的高低、轻重上的变化,读出了区别,所以,你也会读,我们一起来读。(生读:生命!生命!)点评:这里的读课题,不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感悟,同时放松情绪,教师也借此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师:预习课文了没有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先读第一段。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小学语文《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中国是诗的王国,请同学们阅读老师投影的诗歌,想一想,这几首诗都是哪位诗人的诗作? 生(读诗歌后):刘禹锡。 师: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他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今天我们要学的《陋室铭》就是一篇他创作的一篇传世佳作。文章虽短小,全文仅81字,但却以其鲜明的立意,高雅的格调,巧妙的构思,隽永的意境,深长的韵味,精美的文句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师(出示课题作者)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篇佳作。(播放《陋室铭》朗读视频) 师:怎么样?美吧! 生(齐生):美!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这一篇文章,一课时完成任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请大家齐读一次。 师:任务艰巨不艰巨?有没有信心完成它? 生(齐生):有!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课文题目叫“陋室铭”,“陋室”,顾名思义是指“简陋的房子”,那么“铭”又当如何解呢?请哪位学生来说一说。 生A:是一种文体。 生B: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如座右铭。

师:“铭”者,记载也,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请同学们圈出课文用韵的字。 (同学用笔圈出课文用韵的字) 师:请嘉欣同学说一说。 生C: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那请你告诉大家这是押什么韵? 生C:ing 师:请同学们齐读用韵的句子,感受押韵的好处。 生(齐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师:《陋室铭》是一篇精美隽秀的骈文,读起来高低起伏,节奏分明,有艺术感染力,富于音乐美。要读好,并不容易,请同学们注意:(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文章,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语速,读正确、流利。读前先可参看一下老师投影出示的停顿、重读提示。 (投影出示停顿、重读提示)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让学生自由朗读了这篇课文,许多同学读得非常好,下面有请志浩同学给大家读一次。

特级教师《匆匆》课堂教学实录集

特级教师《匆匆》课堂教学实录集 支玉恒《匆匆》教学实录 (支玉恒:中学高级教师,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师:你们看到我,对我有什么感觉? 生:似曾相似 师:你觉得你对我有似曾相似的感觉吗? 生:我觉得您很慈祥。 师:你别惹我生气。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师:刚才可能向老师到班上向你们说了一些我做的错事,是吗?见到了现在有些失望了是吧? 生:没有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齐答):“支”。 师:向老师说你们猜了半天,但不知道是哪个“支”? 生(齐答):是。 师:举起写字的右手,跟着我写“一横,交*一竖,然后底下又一次的‘又’。” (生举右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知道了没有。 生(齐答):知道了 师:叫我一声:—— 生(齐呼):支老师好 师:非常好,不但带上支老师,而且还带上一个好。有一次我讲课,我也是这样(用手书写支),他们就叫我“支——”。(生笑) 师:你们比他们强多了,是吧。上课害怕不害怕? 生(高声齐答):不害怕! 师:后面有那么多老师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你们不害怕吗? 生(齐答):不害怕! 师:我可比不了你们,我还真有点害怕。可能你们面朝这边,看不见老师们,老师们的眼睛瞪得有多大,目露凶光,你们也看不见,可能瞪着我呢?我比你们害怕,听我说话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是吧?真的,真的有点害怕,心跳得挺厉害。你起来(一生站起)你代表大家拿手来摸摸我的心跳得厉害不?(让生摸自己右边) 生:老师,摸错了,应该摸这边(众笑) 师:这说明我怎么样了? 生:太害怕了。 师:太害怕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心在哪边跳,到处都在跳,不害怕,咱们就可以上课了,是吧,知道上什么课吗? 生(齐答):知道 师:一起说——

最新《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铭在古代多用于歌功自己颂德与警戒。而这首诗除了表达主人高洁的品格外,也表达了悠然的心境。是诗人刘禹锡的名作之一。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赏析一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

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陋室铭》赏析二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

李卫东《陋室铭》课堂实录

卫东《陋室铭》课堂实录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这本书选了从先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一起来学习唐代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至成诵。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的,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文章。我们的第一遍读,要求结合注释读准音,并大体弄懂文章的意思。如果有疑问,可以和同桌商量,实在解决不了,请提出来。(师板书: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生:“白丁”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白丁”是平民的意思。 生2: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简单说一下。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 姓,这里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的人,为什么? 生:因为前文中有“谈笑有鸿儒”的句子,鸿儒指有学问的人,前后对应,后文的“白丁”应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很好。还有问题吗? 生:“何陋之有”的含义是什么? 师:你能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吗? 生:字面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这个屋子根本就不简陋。你想问这句话的深层意义,是吗?这个问题我们在反复诵读中解决它,如果老师忘了,你可以提醒我。 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两个“之”字有什么作用? 生1:代表“的”的意思。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解读汇报(于永正)

杨氏之子 【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都是用普通话也叫白话写的,叫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来齐读课题。师: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古文比现代文简洁。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同学们,学好古文能增长很多知识。我们不但要把唐诗、宋词、元曲学好,还要学一些文言文。 2、理解题意。师: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之是主次,相当于的,氏:姓氏,表示家族的意思。 二、疏通课文 师:生试读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们一句一句来找人读,看他的字音以及字词之间的停顿对不对,谁来? 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待读完一句,让全体同学一起读一遍。 师:不错。请坐下。)“杨氏之子”。“子”是个小男孩,读的时候,心情是轻松的,是高兴的,要好玩。因为是小孩的事。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个古人的话说成现代的话,把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一说。“梁国杨氏子九岁。”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 生: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梁国这个地方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个姓杨的人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任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这个孩子姓什么? 师:要记住啊!他是杨家的后代,当然姓杨啦!咱们班有没有姓杨的?站起来。你们杨家的上辈、上上辈、上上上辈,(众笑)有一个男小孩,甚聪慧。这是值得骄傲的啊。你们也甚聪慧,“惠”和“慧”在古代是一个意思。(板书“慧”)要写好这个字,“心”字底要写大点。把手伸出来,再写一遍,大点啊!卧钩卧倒。两点要生动点。 接着往下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你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父亲的儿子出来。 师:“乃”就是“就”。“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师:孔君平叫的吗? 师: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 生: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是妈妈见孔先生来拜访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来的。模仿一下当时的情景。 师:(笑)噢,这是一种可能。妈妈还可能会说——哎!孩子,快出来!快出来!你孔叔叔来了,你先过来陪孔叔叔坐一坐。如果是佣人,譬如说,他一开门,一见孔先生忙说,对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问:“哎!他小孩在家吗?我就喜欢那小孩。”“在在。哎!快出来!快出来!孔先生来了!”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练,像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补充。 师:再往下说。“为设果,果有杨梅”。什么意思?谁能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请。 生:那个孩子给他端上来一盘杨梅。 师:有不同意见吗?你(指刚才发言的学生)注意听别人的发言。生:孩子为孔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 师:(问前一个发言的学生)你接受这个意见吗?师:对,不是一种水果,有几种,其中有杨梅。 师:你看这个姓杨的小男孩为这个姓孔的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木字旁。和杨氏的“杨”怎么样? 师: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我们家的果子。 师:“我们?”“君”是“我们”吗?“君”是什么意思?是客气。坐下思考,思考好再举手。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

(完整版)(完整版)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 高崇丽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沈阳市育源中学宋策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

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名师风采《杨氏之子》课堂实录——武凤霞

名师风采《杨氏之子》课堂实录——武凤 霞 一、谈话导入老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沉思后,有同学举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老师: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学生:老师说的话比较简练,我们平时说的话要复杂一些。学生:老师说的话不怎么好懂,我们现在不这样说。老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学生: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老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二、一读(读正确)老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学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觉不怎么好读。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好。老师:说说哪个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读?学生:“孔指以示儿曰”这个句子我读不好。老师:谁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学生尝试,但读得都不大正确。)老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孔/指以/示儿/曰。(学生自由读,齐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一会儿你自己就明白了。谁来把文章读

给大家听?(两位学生读)老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有两个字和第一位同学读得不一样?? 学生:“为设果”中的“为”,李同学读的是第四声,而张同学读的是第二声。老师:哪个读音正确呢?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为设果”就是孩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老师:“为”在做“给”的时候读第四声。还有一个字音他们读得也不一样。学生(踊跃):“儿应声答曰”中的“应”,他们一个读第一声,一个读第四声。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老师:“儿应声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现在我们还经常这样用。三、二读(读明白)老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学生:我读懂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老师:非常──聪明,这句话中没有这两个词啊。学生(齐举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聪惠”的意思是“聪明”。“惠”古代通“慧”。老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明白了。这里的“惠”是个学生字,你会写么?(学生上台演板,写得很正确)学生:我看下面注释知道了“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老师:好啊,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诣”也是个学生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在本子上写一个,互相检查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