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

精选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

精选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
精选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

精选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二节海洋环境问

题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②偶发的油轮泄漏③铺设海底电缆

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⑤港口工程建设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材料: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的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阅读材料,完成下题。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答案】:

第7题【单选题】

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

A、海上石油泄漏

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

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

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答案】:

【解析】:

第11题【综合题】

读“海洋酸化示意图”(ΔpH代表pH值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海洋表层海水的pH值已经下降了______个单位,到2100年将下降______个单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

海洋酸化将对海洋生态产生什么影响?

""

【答案】:

【解析】:

第12题【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透明度和水色是海水之美的两个基本要素。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程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下图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

简述我国四大海域海水透明度的分布规律。

分析渤海海水透明度低的原因。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

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材料二南非两个岛的近20万只非洲企鹅因沾上被油轮泄漏的石油而面临生命危险。

材料中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两条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______。

""

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①处附近的______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______和______。

""

如果石油泄漏事故1月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

______方向漂流。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______。

""

从图中可知,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_____和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海洋地理】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上图为海南省局部示意图和永兴岛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处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永兴岛所属的岛屿类型是______岛。

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该岛获取淡水资源可能方式为______。

永兴岛机场跑道的建设主要是对海洋______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三沙市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__和______。

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三沙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答案】:

【解析】: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

《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 -认识海与洋 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 ——认识海洋水体 ——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 海埠带的丹按 ——海淳资膊的幵发 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 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 (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 4. 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世界主要海峡 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

31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考点1:海洋和海岸带(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海底地形,“海-汽”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水运动的成因及其作用,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使学生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理解海洋自然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2012广东卷文综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答案】A 【解析】本题提及的海洋“生物泵”作用,从其概念“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02浓度进行调节”,可知它对于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可能增加或减少C02浓度,进而可缓解全球变暖。 1.(2012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 B 【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2012上海卷地理(四)7、8)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2 海洋环境问题与 环境保护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大洋环流 D、生物循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 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盖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 )

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字母A B C分别表示( )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 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 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 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左图)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和自然岸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海湾的面积均保持不变 B、自然岸线长度存在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 C、岸线总长度存在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 D、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近30年下降尤为显著 关于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和岸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B、由于海湾沿岸土地资源丰富,沿海开发建设对海湾形态影响不大 C、海湾自然岸线长度的减少速度不断加快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近几十年以围海造陆为主的人类活动成为海湾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无 【解析】: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 2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

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倡 赵宗金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 综合表现。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 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也有助 于丰富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海洋世纪的时代状况构成了两者的共同背景,为海洋文化研究及海洋意识普及 提供了依据。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受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 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总体上看,两者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人海关系认知的海洋意识够成了海洋文 化的要素;基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 化的共同核心。 关键词: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世纪 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3)05‐0013‐05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意识一词在日常语言和学术文献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海洋社会学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研究存在诸多交叉,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大都论及海洋意识问题。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自觉地进行现代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界定 (一)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研究基本状况如下:第一,“海洋意识”出现的频率较高,研究内容较分散。目前以“海洋意识”为题名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文章是以新闻形式发表;对“海洋意识”的概念表述多为描述性定义。内容上主要涉及特定人群和地域、国家的海洋意识状况和古代中国的海洋观念。第二,“海洋观(念)”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海洋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海洋观的历史变迁、国际关系中的海洋观分析如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第三,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直接表述主要集中在海权与海洋国土观念问题上,主要与公众的海洋认知及海权问题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海权与国家的关系,古代及当代的海洋国土观念等。总体上看,关于海洋意识的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此外,当前海洋意识的结构、形成机制缺乏研究文献。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出台了海洋战略,都认识到了对公众的海洋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海洋意识的构成却缺乏应有的有效分析和表述。关于意识的研究从19世纪末期就已经进入科学研究的阵营,迄今形成了内容心理学、结构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诸多流派的研究结论,并在意识的构成和转化、意识的生理机制、意识状态的分析等多领域内都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 倡收稿日期:2013‐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意识及其建构研究”(11CSH03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 (12&ZD11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2BSHJ06)作者简介:赵宗金(1979‐ ),男,山东莒南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3.3人类与海洋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2、发动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利用开展海报制作、撰写小论文专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3、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 重点 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难点: 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40-44,约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的年龄是______亿年。 2、1872年至______年期间,英国“___________”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3、海洋总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被人们称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________发展的重要基地。 4、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海洋有什么危害? 5、《联合国海洋公约》于________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也于________年__月___日加入该公约。它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_____利用海洋和_____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探索海洋的奥秘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30亿年的历史。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最著名的是1872年至1876年期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劣、资源短缺等难题的有效途径。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四、世界关注海洋 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来自于海洋,如海带、食盐、

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人教版巩固辅导

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人教版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1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7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8届“航海日”。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我国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是根据________计算出来的( ) A、内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毗连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海冰和冰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水结冰,海区盐度会降低 B、海冰主要是咸水冰,高纬度海区直接由海水凝结形成 C、冰山为陆地淡水冰川滑入海洋而成,夏季冰山数量多 D、冰山的撞击力巨大,隐藏在海水中的部分危险更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海洋地理(选修②)

《海洋地理》(选修②)重要的主干知识 第一章海洋概述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全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况: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为1.49亿平方公里(占29%),海洋为3.61亿平方公里(占71%),世界大洋是连续相通的统一整体。 2.海陆分布大势是:①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②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③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陆冰)为主。 3.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也是海洋的主体。深度大,面积广,受大陆影响小,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和潮汐系统,以及强大的洋流系统。 4.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海岸线西曲东直。其北侧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东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68°W经线为界,西以经过塔斯马尼亚岛的147°E经线与印度洋分界。 5.大西洋轮廓略呈“S”形,海岸线北曲南直,有世界最强大的墨西哥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其东侧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与印度洋为界,北通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尔辰角经冰岛、过丹麦海峡至格陵兰岛南端与北冰洋分界。 6.海是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受大陆、河流、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水温、盐度等理化性质不稳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按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试判断下列各海域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北海、渤海、红海、黄海、黑海、珊瑚海、地中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巴伦支海、波斯湾)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1.明代郑和下西洋经过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东部(即“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从风向和洋流流向分析,他出发应选择在冬季,返回时应选择夏季。其主要贡献是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创世界航海壮举。 2.麦哲伦航线主要经过的地区是南美洲东部、东南亚、非洲,其主要贡献是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和世界大洋是连续而相通的。 3.自15世纪末开始,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达到南美洲,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1768—1779年,英国人库克4次进行海洋探险,首次完成了南极航行,并最早进行了海洋科学考察,获取了第一批关于大洋深度、表层水温、海流及珊瑚礁等资料;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被认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人类与海洋教案1

第三章第四节《人类与海洋》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f10360098.html,] 生:不是 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

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⑴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来源:中.考.资.源.网] ⑵资源的宝库 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气…… ⑶交通的要道[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f10360098.html,] 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⑷气候的调节器

高二地理下册 同步检测试题5《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全国通用)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0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8.7级。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人员失踪和死亡超过20万,这次海啸波及7个国家,这是此区域40年以来最大的海啸。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所发生的海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除了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外,还可能引起海啸的有 ①滑坡②泥石流③海底火山爆发④风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B 本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印度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并以此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图中所示的地震发生地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上。 2.B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图中所示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该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3.C 一些自然灾害之间有关联性。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破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而滑坡、泥石流不会引起海啸。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5.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6.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4.D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含氮、磷废水的排放,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相对封闭的海湾,较高的海水温度等是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5.D 珠江口水域相对封闭,水温较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严重。 6.A 洋流能够带走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减轻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却使污染范围扩大。 国际海底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或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受有关国际机构管理。下图为我国的国际海底矿区。读图,完成7~10题。

选修模块海洋地理的理解与实施

选修模块“海洋地理”的理解与实施 一、“海洋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海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选修模块“海洋地理”的设置,正是基于人类对海洋关注的日益加强,其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认识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增强海洋意识。 在地理必修模块中,涉及到海洋地理的内容非常少,因此,可以说选修模块“海洋地理”是对地理必修模块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海洋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因其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来源,且对全球水、热量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海洋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作用;同时,海洋不仅蕴藏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等各类资源,而且还是广阔的空间资源,所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虽然,本模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权益等,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有关我国海洋方面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对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海洋地理”的主要内容 “海洋地理”包括海洋和海岸带、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海洋权益四部分内容。 “海洋和海岸带”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海底地形,“海-汽”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水运动的成因及其作用,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使学生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理解海洋自然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海洋开发”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现状,海洋能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前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主要海洋资源的特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前景和主要方式等,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一是要使学生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措施,二是要使学生了解海洋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2020高考选修2海洋地理要点总结整理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2.洋流 3.季节 4.陆地气候 ☆影响盐度的因素 1.纬度(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盐度较高 (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3.洋流: 同纬度海区,暖流海区盐度高(暖流海区水温高,蒸发强,海水损失多) 4.结冰与融冰:结冰时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 5.海区的封闭程度:与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含盐量+水质+地形+天气情况 1.气候—适宜蒸发(晴天多、降水少、蒸发强、风力大) 2.地形—适宜晒盐(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地广、地价低) 3.水质好,无污染 ☆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1.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2.气象条件(风向助推) 3.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连成直线,农历初一十五为大潮) ☆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1)空间---广阔的海域---岛屿多,海域广阔 (2)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①洋流运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影响,使得海水搅动,底层的营养物质上泛至表层,饵料丰富。(四大渔场) ②海底地形:浅海大陆架,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③径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大河入海口,舟山渔场)

④纬度:中低纬海区渔业资源丰富(热带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温带海区水温季节变化大、冬季底层冷海水上泛) (3)水障: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生物障碍线边缘区域 ☆厄尔尼诺现象 主要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理解关键: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洋流循环减弱,气候反常,暖流流经区易发旱灾,寒流流经区易发暴雨洪涝,中国夏季风势力弱,北进慢,南涝北旱;东南沿海台风少;暖冬 拉尼娜现象反之。 ☆赤潮成因 1.温度和降水: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 有发生) 2.风和海流:风小,海域相对封闭,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 湾)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排污人海,过度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藻类繁殖 旺盛。 ☆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 1.气温(最重要):低于0℃,持续时间长 2.盐度:盐度高,结冰需要的温度低,结冰慢 3.流速:水体扰动强,流速快,结冰慢 4.水量:水量大,结冰慢 5.与冷空气接触面积越大,结冰越快 ☆影响蒸发的因素 (思路:归纳为气象因素和水体因素,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水体因素包括水面大小、形状、水深、水质等) 1.气象因素: (1)温度: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 (注意水温越高,蒸发量也随之增大) 午后蒸发量最大、日出前蒸发量最小

海洋与人类文明...

宁波大学期末考试卷 (2014_—2015__学年第_1__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文明改卷教师:__________ 学号:126030067 姓名:江泽文得分:____________ 人类社会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海洋中有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绝大多数资源,所以,海洋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毋庸赘言。但是,当下由于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早就开始探索海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生活对海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然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进程,海洋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人类文明资源影响 海洋、陆地、大气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地球。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可以说,不只是人类,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 我们都知道,人类文明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最早形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再慢慢发展为真核生物。5.7亿年前,海洋中才渐渐的开始出现各种动植物。就这样又过了几亿年的衍化,动植物开始向陆地上迁移并且开始了进化。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将人体中的某些元素和海洋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做了对比,发现在人血液中和海水中,氯、钠、氧、钾、钙等元素的比例都什么的接近,说明海洋与人类的进化甚至是与一切生物的进化都息息相关的。 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类文明发展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提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不得不提人类历史中对于大海的几次伟大的探索,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远古时期的文明大多发祥于几大河流域,而在此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则呈现了鲜明的海洋特征。 公元前1600-1450年乃至更早的年代,位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的皮拉斯基人创造了程度较高的古代海洋文明,并使当时的克里特成为海上霸主。它很早就能建造高头低舷的快速远航船,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控制过爱琴海的海上贸易,强迫周围的民族向它称臣纳贡。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繁荣时期,地中海地区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以地中海为中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南至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国,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因此,被人们称为“地中海时代”。古代希腊的雅典由于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比利犹斯等良港,为其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的比利犹斯港是古代希腊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以大西洋为中心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突出代表,被称为“大西洋时代”。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线的开辟是“大西洋时代”的发端。13世纪,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到14世纪,欧洲人已普遍使用。l5世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 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 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 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 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 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 渔业过度捕捞 D. 定期海上休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两万多千米 B. 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 C. 我国陆域面积广大,无需争取更多海洋权益 D.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为国际海洋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A. 海上石油泄漏 B. 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 C. 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 D. 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 5.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大气环流 B. 水循环 C. 大洋环流 D. 生物循环 6.澳门围海造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人多地少,经济实力雄厚 B. 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 C. 围海造陆历史悠久 D. 风浪小 7.《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 A. 12海里 B. 26海里 C. 200海里 D. 300海里 8.材料: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的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9.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每年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A. 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 B. 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C. 这一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D. 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10.21世纪,人类会加大对海洋开发利用。 (1)海洋环境问题包括()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内陆海 边缘海 陆间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世界上主要海峡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习题精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目前从发展趋势来看,海洋能必将成为哪些国家的重要能源之一( ) A、沿海国家 B、发达国家 C、所有能源紧缺的国家 D、部分沿海发达国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长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 ) A、11月~次年1月 B、2月~4月 C、5月~7月 D、8月~10月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选修部分 海洋地理

海洋地理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高考题 1.(09年江苏地理第30题A)A.[海洋地理]图16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 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 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位于中间。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及其利用方式。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利用方式 答案 (1)地球 (2)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风暴潮 (3) 2.((09年福建文综第40题A)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 答案(1)西岸: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 东岸:砂质(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平直。 (2)港口建设多优良港湾;滩涂养殖滩涂面积较大;滨海旅游海岛(海岸)景色独特、气候宜人;滩涂晒盐气温高、晴天多;海岸带综合开发人口、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第二部分三年模拟题汇编

2007~2009年 题组一 1.(09江苏泰州联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海峡,它是我国的海(水)。 (2)红树林海岸是由红树植物覆盖的海岸,红树林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均有分布。简述红树林海岸的主要作用。 (3)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4)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1)琼州内 (2)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有利于海岸保护,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4)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