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具的文化特性及其构成要素与设计表现

家具的文化特性及其构成要素与设计表现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智慧(1963- ),男,汉,江苏扬中人,日本岛根大学工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室内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木材科学与技术)合作导师,中国室内设计师学会会刊《室内设计与装修》id+c杂志社总编辑,日本东京大学客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林业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木材科学与设计艺术学科教材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家具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家具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载体与文化形态,其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社会家具的占有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一件或一套精品家具必然会体现出其具有的技术含量、艺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本文主要论述了家具的概念、家具的特性、家具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家具文化的特性、家具文化的功能、家具文化的构成要素、家具文化的设计表现。

关键词:家具;文化;设计;构成要素;表现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

一、家具的概念与特性

(一)家具的定义

家具,又称家私、家什、傢具、傢俬等,是家用器具之意。其英文为furniture,出自法文fourniture,即设备的意思。西语中的另一种说法来自拉丁文mobilis,即移动的意思,如德文m bel,法文meulbe,意大利文mobile,西班牙文mueble等。综合几千年来世界各地对家具的描述,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即家具是可搬移的家用器具[1]。

现代家具的概念已带有广义性,即家具不一定局限于家中使用,用于公共场所或户外者也可称之为家具;家具不一定可移动,它也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建筑物上;可移动的家用器具不一定就是家具。因此,要完整而确切地定义家具是困难的,至今尚无严密的标准释义。本书根据传统意义上的家具含义及其现代合乎逻辑的延伸,给出了如下家具的定义[1]: 广义地说,家具是指供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地说,家具是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会交往活动中供人们坐、卧、躺,或支承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与设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对家具的造型、品种、款式和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具是室内的主要陈设,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具有装饰功能,它与室内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设计和选用家具时,除了从人体工效学考虑在外观尺寸上符合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尺度、在款式造型上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之外,还应与室内尺度和室内环境相协调。

(二)家具的特性

(1)使用的普遍性

在古代家具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家具更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家具以其独特的功能贯穿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或工作、学习、生活、交际、娱乐、休闲等活动方式密切相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

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宾馆家具、商业家具、现代办公家具,以及民用家具中的音像柜、首饰柜、酒吧、厨房家具、儿童家具等,便是我国家具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门类,它们以不同的功能特性,不同的文化语汇,满足了不同使用群体的不同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它充分显示出家具使用的普遍性[1-3, 6]。

(2)功能的二重性

家具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功能性物质产品,而且是一种广为普及的大众艺术品,它既满足某些特定的直接用途,又能供人观赏,使人在接触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审美快感和引发丰富联想的精神需求。它既涉及材料、工艺、设备、化工、电器、五金、塑料等技术领域,又与社会学、行为学、美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以及造型艺术理论密切相关,所以说家具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家具二重性特点[1-3, 6]。

(3)文化的综合性

文化是一个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别的词汇。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而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一词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时至今日,人们多采用规范性的定义,即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样式或行为模式。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从造物开始的。中外家具的发展史便是人类造物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在家具产品上的充分显现。首先,家具是一类社会物质产品,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直接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学习、交际和文化娱乐等活动服务。同时,家具又是一门生活艺术,它结合环境艺术、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等,以特有的形象和符号来影响和沟通人的情感,形成特定的精神文化形态[3,6

二、家具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一)家具文化的内涵

家具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载体与文化形态,其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社会家具的占有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家具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的综合[6]。

(1)物质文化

作为物质文化,家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准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家具的品类和数量反映了人类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家具材料是人类利用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系统记录;家具的结构科学和工艺技术反映了工业技术的进展和科学的发展状态;家具发展史是人类物质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艺术文化

作为艺术文化,家具是室内环境构成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造型、色彩和艺术风格与室内空间艺术共同营造特定的艺术氛围。家具的设计原则、文化观念与表现手法是和建筑艺术以及其它造型艺术一脉相承的。

(3)精神文化

作为精神文化,家具具有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对话功能、娱乐功能等。家具以其特有的功能形式和艺术形象长期地呈现在人们的生活空间,潜移默化地唤起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家具也以艺术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隐喻或文脉思想,反映当时的社会与宗教意识,实现象征功能与对话功能。

(二)家具文化的特征

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具是某一国家或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是某种文化形态的显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文化形态或风格形

社会性特征、地域性特征、民族性特征、时代性特征等[6]。

(1)社会性

家具的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社会家具的占有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

(2)地域性

不同地域地貌,不同的自然资源,不同的气候条件,必然产生社会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人的性格差异,并形成不同的家具特性。因而,反映出地域性。

(3)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从建筑造型到室内、家具均有着自己的特征。

丰富,追求自然美,流行实木家具。

(4)时代性

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一样,家具的发展也有阶段性,即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具风格显

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与个性。如英国传统(安娜)式家具、法国哥特式家具、巴洛克(路易十四)式家具、洛可可(路易十五)式家具、新古典主义(路易十六)式家具、美国殖民地式(美式)家具、西班牙式家具、中国明式家具等。

三、家具文化的构成要素

社会创造了家具,家具诞生于社会。任何一个时代的家具都必然受着当时社会的制约与

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想模式、行为模式和审美情趣等。数千年来,家具伴随着人类

历史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家族”与理论体系。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已经孕育了一个独立

与佛教、家具与民俗、家具与文人、家具与绘画、家具与诗词、家具与百工、家具与乐舞、家具与建筑、家具与社会等十个专题,探究家具与这些领域的关系,家具在这些领域里的作用和地位,家具本身在这些领域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特质,家具从中吸收的文化含量,也可以说是,是家具被社会各个领域所赋予的文化内涵。

(1)家具与礼制[4]

礼,是奴隶社会的政治法规、上层建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礼,距今的确是十分遥远,在我们追寻古代家具的踪迹时,幸然发现家具与礼有密切的、直接的关系,从而知道在古代的奴隶社会,家具具有特殊的价值与地位。礼,决定了家具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家具,体现了礼的核心思想——等级制度。

(2)家具与佛教[4]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里,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地在融会中壮大自己。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佛教文化的输入,不仅给中华汉土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学、音乐、美术等等方面都带来了新鲜活力。天竺佛国大量的高型家具,随之也来到了汉地。这对汉地的生活习俗,特别是对华夏几千年来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促进了家具的发展。伴随高型坐具而来的垂足而坐方式,也自然地进入了汉地生活。

(3)家具与民俗[4]

民俗,简之就是民族民间风俗。民俗是随着人类生活而诞生,又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的

一种文化现象。民俗的形成,首先受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类型,以及宗教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家具在民俗(节日风俗、家宴婚俗)事象中,处处可见家具的参与,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工具、手段——载体的角色。它投身于民俗活动,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在道器统一的中华传统观念里,它的价值远远超越它自身的本能,浸含着民族感情、民族心理的特质——民俗文化的内涵。

(4)家具与文人[4]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为统领,历来是重文轻技,尤其木工家具方面的技艺,被视为“梓人”、“工匠”。然而,中国的历史文人,对木工家具是情有独钟。如南宋黄伯思的《燕几图》、明代戈汕的《蝶几图》、作者不详的《匡几图》、明朝官方的《鲁班经》、明代曹明仲的《格古要论》、屠隆的《考盘余事》、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等。《燕几图》可谓中国第一部家具设计专著,创造出中国家具史第一部组合家具设计图。《蝶几图》也是一部组合家具设计图。

(5)家具与绘画[4]

家具是形象的历史;绘画是无字的史记。绘画中有家具;家具中有绘画。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在造型语言、色彩、章法等形式上是充满密切联系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家具图像不仅为研究家具史和家具文化带来了便利,而且作为画中实物,它们还为一些在断代上有争议的绘画解开迷团带来了重要佐证;中国传统家具上装饰有不同的绘画,这些绘画对于传统家具的美化和意蕴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6)家具与文学[4]

家具与文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渊源。翻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小说、诗词等)的历史,处处可见家具的踪迹。从那些与家具有关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词等)中,可以探寻家具在作者或诗人眼里的形象,在小说、诗词中的地位,作者或诗人赋予家具的感情寄托等,从中可以探寻家具与文学的关系,家具在文学作品发展中自身所形成的文化内涵。

(7)家具与百工[4]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构建了庞大的手工业队伍——“百工”、“一百二十行”、“三百六十行”。这支队伍由于专业的需要,形成了特殊的家具——百工家具。百工家具又因其特殊的职能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现代家具行业已经形成为一个包含制造、流通、零售、展览、配套(材料、机械、配件、饰品)、教育、咨询(设计、管理、技术、人才)等相互合作、并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制药行业,其工种和职业类型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百工”,为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8)家具与乐舞[4]

从周公的“制礼作乐”始,中国历史上的乐舞活动——包括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就一直贯穿于历朝历代。我们从现存的乐舞文物和乐舞史料中得知:在这些乐舞活动中,处处可见表演道具——家具的踪迹。乐舞中的道具——家具的使用,可探求这些道具——家具在乐舞中的地位,以及对乐舞表演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等。

(9)家具与建筑[4]

家具与建筑始终是相伴而生,互为依靠,并携手共同为人服务。家具与室内空间及其它物

品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室内环境,又与建筑物、庭院、园林又构成人类生存的室外环境。家具与建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环境、造型、材料、榫卯结构、腿脚架柱、门窗围子、窗格窗花、装饰纹样、制作与造作工艺、工具等相通与相似之处。

(10)家具与社会[4]

家具与社会及社会主体的人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家具是以人的需求而诞生、而变化,又以社会的前进而发展。社会创造了家具,家具反映出社会。

家具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美的造型法则去创造出人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所需的特种产品——家具。就人而言,既属于生物的范畴,又属于社会的范畴。人的需求具有双重性,作为生物的人,要求家具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不断发展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需要;作为社会的人,对家具和由家具构成的环境的要求则是审美功能、象征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11)家具与学科

现代家具产品再也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简单的生活用具,它对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休息效益,增加生活的便利和安适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家具的设计牵涉到许多学科的知识。在家具艺术内涵方面:包含诸如美学、艺术学、美术学、色彩学、绘画艺术学、造型艺术学、环境艺术学、装饰装潢设计学、符号学、图学等专业学科的成分。在家具人文内涵方面:包含诸如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伦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物流学、心理学、生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等专业学科的成分。在家具技术内涵方面:包含诸如材料学(木材学、金属学等)、数学、物理学、高分子化学、力学、工艺学、机械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学、环境工程学等专业学科的成分。

(12)家具与科学技术

家具史的发展始终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与一体,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材料的变化而不断达到新的高度。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变化,科技对现代家具的设计和制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带来了现代家具的新设计、新造型、新色彩、新结构、新功能。近年来,随着以工业设计理念为代表的新设计方法运用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给现代家具设计和制造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影响,现代高新技术正在全面导入家具行业,引起了家具设计与制造管理和销售模式划时代的变革和进步。目前,家具行业正在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应用现代先进的材料、设备、工艺和加工手段,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家具从简单的手工业产品转化为一种具有高度科学性的生活和日常工作用的有效“机器”。

四、家具文化的设计表现

(1)家具设计的概念

家具设计是为满足人们使用的、心理的、视觉的需要,在投产前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构思与规划,并通过图纸、模型或样品表达出来的全过程。家具是人们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用具。家具设计的任务是以家具为载体,为人类生活与工作创造便利、舒适的物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3]。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设计家具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家具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家具设计涉及市场、心理、人体工学、材料、结构、工艺、美学、民俗、文化等诸多领域,设计师需要具备专深、广博的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传达设计构思与方案的能力。

(2)家具设计的性质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家具成为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高度发挥的结晶,艺术与工业的融合是现代家具的特色。所以,现代家具是一种工业产品,它是一类利用现代工业原材料,通过高效率、高精度的工业设备而批量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因此家具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围。现代家具以功能与美观并重,在功能方面与其他消费品一样可以根据消费者形态而改变机能,依照个别的需求适应生活特点与个人美感的要求,使家具能适应与发挥其室内空间安排。在美观方面能表现出自然的材料趣味,线条简洁而富韵律,比例优美,给人一种优雅、新颖和真实的品质感。这样的家具设计符合现代生活、人类生理心理与活动需求的多面性[3]。

因此,家具设计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3]:

1)家具设计研究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设计技术

家具设计是一项纯技术工作,在人类文化发展初期虽然没有这个名称,但作为技术可以说潜藏于设计之中。设计技术不一定是手头的工作,也不一定是依靠手的灵巧工作,而是靠动脑筋进行理智处理的成分占主要地位,不过多数还是由手和眼这些肉体器官的灵活动作所承担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其称作设计的技法或者实用技术。在学习搞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在肉体的感觉活动方面下很大的工夫,为了提高并加强这种感觉或判断力的敏锐,无论如何都必须反复进行实际技术的练习。

2)家具设计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设计理论的研究

从近代设计的本质来看,可以说不应考虑没有理论保证的设计技术。理论研究最基本的领域是关于形和色的研究,前者应该叫做形态的理论或形态学,后者应该叫色彩理论或色彩学。以上两个方面的设计研究应首先齐备。

3)家具设计研究的第三个方面则必须扩展到历史领域

因为在社会的发展中人类造型活动是连续进行的。对有关历史进程是如何进行的就不能完全无知。纵观历史上的东西都是跟随时间的演变在变动,这样就要研究继承和发展古今中外家具的形式与内容。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科技、文化交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频繁的今天,不论是古今的,还是中外的,为了我们今天的需要,我们应当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使它融化在我们民族的家具设计里,达到融会贯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规律,作为我们设计新家具的借鉴

4)家具设计研究的第四个方面是制造技术

家具设计要通过研究家具语言的“群众性”、“民族性”,家具式样的“时代性”、“多样性”,家具技巧的“装饰性”、“适应性”等特点,来了解家具的功能使用要求,熟悉家具生产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以充分发挥家具艺术的独创性。

5)家具设计研究的第五个方面是消费市场的研究

家具设计工作者除了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技能知识、基本的设计理论、方法、手段及其相关知识外,同样必须深入生活,细心地去观察、体验生活,了解市场、熟悉消费群体,进行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这是设计师不可缺少的态度。家具本无生命,本无感情,但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设计师可以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关怀与呵护,以自己的激情来感染他人、美化环境、造福人类。

(3)家具设计的内涵

家具设计和一般工业产品设计一样,是对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艺术、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形式、工艺、包装以至成本等诸要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角

度进行全面设计和综合处理,使之既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的需求,又满足人们对环境功能与审美功能的需求。它的设计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功能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设计和经济分析等[3]。

1)家具的功能设计

就是根据家具的使用功能与用途,合理地确定家具的比例与尺度。

2)家具的造型设计

是指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家具的形态、质感、色彩、装饰以及构图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所构成完美的家具形象的过程。

3)家具的结构设计

是在功能设计和造型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力学的要求,进行家具材料的选用,产品、部件和零件尺寸的确定,接合方式的选择,特殊零部件的力学强度校核计算等。

4)家具的工艺设计

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路线和先进技术手段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状态,甚至改变其性质,使之达到设计目的,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

5)家具的包装设计

是根据家具的性能,用适当的材料对产品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以保护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使用价值,便于流通、运输、装卸、存贮保管和销售,起到宣传和推销的作用。

6)家具的经济分析

家具的生产成本、企业经营管理费用、产品经济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算,为家具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准确的经济指标数据。

(4)家具设计的原则

家具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美的造型法则去创造出人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所需的特种产品——家具。而家具与室内空间及其它物品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室内环境,又与建筑物、庭院、园林又构成人类生存的室外环境。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环境又构成了社会。从广泛的概念出发,家具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其核心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人而言,也有双重属性,人既属于生物的范畴,又属于社会的范畴。人的需求也具有双重性,作为生物的人,要求家具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不断发展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需要;作为社会的人,对家具和由家具构成的环境的要求则是审美功能、象征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此外,家具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和商品,必须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3]。

从家具工业发展近况来看,现代家具正朝着材料多样、造型新颖、结构简洁、品种丰富、加工方便、节省材料、易于拆装或折叠,具有实用性、多功能性、舒适性、保健性、装饰性的方向发展。因此,完美合理的家具设计,原则上应兼顾使用和生产两方面的要求。对使用者来说,家具必须实用、舒适、方便、安全、外形美观、结构稳定、价格合理,对生产者来说,家具必须具有较好的工艺性,先进的生产效率,合理的经济指标,使家具在质量、性能、品种和规格等方面,符合使用上可靠、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标准。也就是说,现代家具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艺术性、工艺性、经济性、安全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资源持续利用等九项基本原则[3]。

1)实用性

家具的实用性体现了家具的使用价值。它要求所设计的产品首先应符合它的直接用途,能满足使用者的某种特定的需要,而且坚固耐用;并且,家具的形状和尺度,应符合人的形体特

征,适应人的生理条件,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要求,以其必要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来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疲劳,给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舒适的条件。

2)艺术性

家具的艺术性体现了家具的欣赏价值。它要求所设计的产品除满足上述功能使用之外,还应使人们在观赏和使用时得到美的享受。家具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造型、装饰和色彩等方面,造型要简洁、流畅、端庄优雅、体现时代感,装饰要明朗朴素、美观大方、符合潮流,色彩要均衡统一,和谐舒畅。因此,家具的设计要符合流行的时尚,表现时代的流行性特征,以便经常地及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3)工艺性

家具的工艺性即要求所设计的产品应线条简朴、构造简洁、制作方便、在材料使用和加工工艺上,需满足以下要求:

①材料多样化(原材料与装饰材料);

②部件装配化(可以拆装或折叠);

③产品标准化(零部件规格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④加工连续化(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减少劳动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4)经济性

家具的经济性要求开展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在不断了解国内与国际家具生产的形势和家具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必须从产品的材料、结构和加工等方面考虑所设计的产品有较低的成本和合理的经济指标,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家具产品,达到质优、价廉、物美、低耗、环保的要求。

5)安全性

家具的安全性既要求产品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与稳定性,又要求产品具有环保性。即在满足使用者多种需求的同时,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对人体没有伤害与毒害的隐患。也就是说,应按照“绿色产品”的要求来设计与制造家具,使其成为“绿色家具”,除了产品本身能够符合标准中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和满足精心设计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外,应能通过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实施,使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满足人们需求,在其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全过程中,都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或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6)科学性

家具的科学性是要深入研究和应用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工效学、技术美学、环境学、工业设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应用现代先进的材料、设备、工艺和加工手段,考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使家具从简单的手工业产品转化为一种具有高度科学性的生活和日常工作用的有效“机器”。

7)系统性

家具的系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①配套性,是指应考虑家具与室内环境以及其它家具或陈设制品配套使用时的协调性与互补性,将家具设计与整个室内环境的整体效果和使用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综合性,是指家具设计应属于工业设计范畴,家具设计工作不是只绘制出产品效果图或产品结构图,它是对产品的功能、造型、结构、材料、工艺、包装以至经济成本等进行全面系统设计;

③标准化,是以一定数量的标准化零部件与家具单体构成企业的某一类家具标准系统,通过其有效组合来满足各种需求,以不变应万变,将非标产品降到最低限度,以缓解由于产品品种过多、批量过小给生产系统所造成的压力,并能把设计师从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8)创造性

家具的创造性是指家具新功能的拓展,新形式的构想,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的开发都是设计者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应用创新技法的过程。一个有创新能力或创造力的设计师,应掌握现代设计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应用创造性的设计原则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

9)可持续性

家具的可持续性是指在设计家具时必须考虑木材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具体说就是要尽量利用以速生材、小径材为原料,减少大径木材的消耗。对于珍贵木材应以薄木的形式覆贴在人造板上,以提高珍贵木材的利用率,对珍贵树种应做到有节制和有计划的采伐,以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发展和木材资源的持续利用。

总之,对于家具的设计,就是要做到以下主要三个方面[6]:

第一,讲求功能效果,运用人体工效学的理论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设计家具,不但要重视人的生理功能,而且要研究人的心理状况,设计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与健康;

第二,考虑合理使用多种材料,以最贴近自然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满足产品功能需要,以最少的用料,实现最佳的效果;

第三,设计产品要高品位,应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高品位是没有模式的,通常是指家具审美格调上的艺术品位

简单地说,家具的设计,在家具界就是这样的三句话,即:“讲求功效求其真,慎惜用材至于善,提高品位崇尚美。”(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胡景初.现代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胡景初、戴向东.家具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吴智慧.室内与家具设计——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胡文彦.中国家具文化[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5]张福昌.中国民俗家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6]吴智慧.绿色家具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Component factors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furniture'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U Zhi-hui

(College of Furniture and Industrial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Furniture is a rich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cultural form and its type, quantity, function, style, manufacturing level and possessing situation reflect the living style, material level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ertain country and area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Therefore, furniture embodies rich and deep social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a piece or a set of furniture will inevitably show its technical content, art content and cultural content. The present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urniture,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component factors,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furniture culture.

Key Words:furniture; culture; design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由于受到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明清家具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其实,明清家具的特点不仅是固定的外在特征,更多的是表现在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上。 一、材质精良 明清时期,中国木材资源丰富,民间工匠可使用的材料基本是各类硬木,如紫檀木、黄花梨木、花梨木、沉香木等等。这些硬木质地较为稠密,不易变形、开裂,还具有手感柔软、纹理优美、气味芳香的特点。所以,明清家具材质精良,也是其独特特征之一。 二、结构稳定 明清家具的结构稳定,因其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设计大师的巧妙构思。其中,以方几为代表的家具,中央下部支点较低,谐波不易产生,结构更加稳定;而面榫结构对齐,紧密而美观,还能避免木材的晃动,保证了家具的安全使用。 三、图案精美 明清家具的图案装饰极其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刻、雕、镂、嵌、锯等技法。这些工艺表现非常精湛,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美丽,也显示了工匠们对技术的掌握

和审美的追求。这些图案的寓意,既有古代文化的表达,也有民间文化的传承,更体现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造型精巧 明清家具的造型设计不仅注重实用性,也追求艺术性和美感。例如棱角分明的方几、硕大的方桌、精美的紫檀木藤椅、和稳健的条凳等等,从形式美、结构稳定性、功能实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五、文化内涵丰富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时期,家具文化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例如,书案的出现是富裕阶层热爱读书、文化修养的体现,密斗的流行则恰好反映了传统的“家有三宝”理念;花板的装饰意义则是为祈求丰收的表现,而柏木匣的储藏性质则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保养书籍、物品的需求。 六、价值卓越 明清家具的制作精良、所使用的材料质地优良、结构稳定、装饰精美、寓意深远等特点,不仅展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与文化审美,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如今,明清家具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家具制作技术和文化审美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珍藏、欣赏和收藏明清家具。 综上所述,明清家具的特点不是单一的,它们既表现在家具制作的工艺、结构设计和材料等方面,也包含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在今天,明清家具不仅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

美式家具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家居聚焦:解读美式风格设计品味时尚生活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这也造就了其自在、随意的不羁生活方式,没有太多造作的修饰与约束,不经意中也成就了另外一种休闲式的浪漫,而美国的文化又是一个移植文化为主导的脉络,它有着欧罗巴的奢侈与贵气,但又结合了美洲大陆这块水土的不羁,这样结合的结果是剔除了许多羁绊,但又能找寻文化根基的新的怀旧、贵气加大气而又不失自在与随意的风格。 美式家居风格的这些元素也正好迎合了时下的文化资产者对生活方式的需求,即:有文化感、有贵气感,还不能缺乏自在感与情调感。 【陈莎莎】三位下午好。很多人都说一个民族的饮食会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特点,反映在家居方面,不同的风格肯定也是反映了不同主人的品味。今天我们谈的是美式家居,美国人随意但不随便,悠闲但不懈怠,朴拙但不粗糙,家具风格也是这样的,于是就有了美式家具风格。首先请三位给我们介绍一下如何理解美式风格的? 【邱雁】美式欧洲风格根植于与欧洲文化,现在的美式家具风格已不像当初的美式家具风格那样繁琐,它已经摒弃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浮华和新奇,现在的美式家居强调简洁、线条优美,它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造型、纹路和雕刻、线条。美式家居都是以单一色为主,而且它强调实用性,同时特别注重装饰,所以美式家居观赏性和收藏性非常有价值。同时,美式家居给人塑造一个生活随意的方式,回到家以后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这就是我理解的美式家居。 【陈莎莎】其他两位如何理解的?先从女士开始吧,我觉得一般来说女性对于家居的理解比较感性。 东易日盛主任设计师张馨月 【张馨月】所有喜欢美式家居的客户大都经历了一定的成功时期——从事业的起步到稳定,他更想回归过来寻找生活的艺术,他不再追求所谓事业的成功。他有了一个厚重基础、心灵的沉淀之后会喜欢这种东西,他会有一种精神内涵和物质基础在里面,他觉得美式家居更能找到心灵的默契。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设计风格,这是对应的。 选择美式家居的不能说是事业上成功,至少在心灵上是非常成功的。

明清家具艺术及其文化价值

明清家具艺术及其文化价值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艺术的鼎盛时期,明清家具不仅在制作工艺上达到了极高水准,而且在设计上也达到了极致,成为了中国家具艺术的经典代表。这些家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审美和匠艺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教育、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 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它们的外观、构造、使用范围等方面都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匠人的精湛工艺。首先,明清家具的木材选择非常严谨,只选用质地良好的名贵硬木,如紫檀、鸡翅木、黄花梨、花梨木等,以保证家具不仅美观而且坚实耐用。其次,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十分讲究细节,常常采用鲜活的拼花和外形精致的雕刻来修饰家具的表面,体现家具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最后,明清家具的结构设计更是精巧至极,常采用顶嵌、卯榫、榫嵌等结构来组合家具的部件,以保证家具的结实,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二、明清家具的设计风格

明清家具的设计风格在中国的家具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 体现了当时细腻、典雅、简洁的审美观念,也代表了人文主义、 实用主义、自然主义这三种思想倾向。首先,明清家具的造型大 多非常典雅,符合中国古典美学的各种要求,它们的格局、线条、比例等都体现了杨柳青梅、石榴花、云龙等中国传统美学元素, 彰显了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底蕴。其次,它们的雕刻、纹饰、配色 等也充分展现了匠人的工艺技巧和审美眼光,如常见的鸟兽花卉等,表现深挚的感情与丰富的人文情怀。最后,在功能上,明清 家具注重简约、实用,既考虑到了实用性也充分满足了雅趣和艺 术鉴赏的需求。 三、明清家具的文化价值 明清家具不仅是生活的用品,同时也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历 史的重要标志。首先,它们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审美观念 以及材料文化等方面的特性。比如床的头顶常常有签名或手写的 唐诗宋词,这不仅代表着经典文化的传承,也突出了儒家文化的 影响。其次,在文字生动、纹饰繁盛等方面,明清家具展现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珂罗版柜上的龙凤祥云、迷染屏幕 上的牡丹芙蓉都呈现了浓郁的民俗文化特点,代表着中国古代精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特点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特点 1.材料丰富多样:中国传统家具的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竹材、石材、 漆器等。其中,木材是最常用的材料,因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备受推崇。而竹材则因其轻巧、坚韧、环保等特点,常被用于制作座椅、屏风等 家具。另外,石材和漆器也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材料之一,给家具赋予了 独特的质感和美观。 2.形式简洁典雅: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与和谐,追求 简洁而典雅的形式。整体结构通常注重对称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 平衡和谐美。例如,家具的腿部通常采用直线或弯曲形,家具的整体形态 多呈现方正且稳重的特点。此外,家具的尺寸大小也有严格的规定,根据 不同用途和场合,家具的高度、深度、宽度等尺寸都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3.装饰精美细致: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十分讲究,常采用雕刻、彩绘、镶嵌等技艺进行装饰。雕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线条流畅, 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风貌。彩绘常运用红、蓝、黄等明 亮鲜艳的颜色进行涂绘,既美观又富有意境。镶嵌则常用于家具的边角处,采用玉石、象牙、金银等材料进行精细组合,营造出瑰丽的装饰效果。装 饰形式的多样性和细致的工艺,使中国传统家具的整体效果更加精美华丽。 4.实用性与功能性并重:中国传统家具在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的结合,强调功能和美学的兼具。家具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比 如桌子需要能够方便书写、摆放物品等;椅子需要能够让人舒适地坐下; 柜子需要有足够的储物空间等。家具的结构设计常常考虑到使用的便利性 和功用的实现,以满足人们实际的日常需求。

5.融入传统文化符号: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还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符号,如花鸟、龙凤、富贵图案等。这些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文明的传承,让家具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能够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以材料丰富、形式简洁、装饰精美、实用功能性和融入传统文化符号等特点为主要特征。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彰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追求与承传。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与操作和技术运用上呈现出不同与西方的特点,在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也是独树一帜,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清楚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无论对当代相关设计专业的教育,还是中国家居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文化内涵家居文化,古已有之,它植根于社会文化土壤中,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发展,成为人类文化大概念中最为人们直接频繁接触的文化形态,同时由于具有文化载体的特性,涵盖了哲学、风俗、习惯等的文化内涵,在倡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有着显著的导向作用。 由于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很长时间都未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和学科,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等方面较为深入的研究,一直以来它都是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属”,以“隐匿”状态存在,而在现代实际设计与构建过程中,由于很多设计者和工程建造者对中国传统家居文化思想了解的不完整和曲解,致使很多实际设计只能在所谓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寻觅片言只语,去拼凑出一副又一副的作品,使得作品只是对中国文化的“雕琢式继承”,或将一些元素、色彩简单“搭积木”式地堆砌起来。这就体现出清楚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的特点 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与操作和技术运用上呈现出不同与西方的特点,在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也是独树一帜,蕴含着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一)内外一体的整体风貌 中国传统家居设计包括室外和室内两大设计范畴,但两者间又并非彼此独立,更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室内环境不仅具有室外环境和空间形态的意象和特征,而且还经常借景于室外,运用类如园林建筑中“漏景”“透景”之类的处理方法,引室外景观和环境为用,使人安居室内亦能包揽自然景色,体悟天地四时之变化。内外一体的整体风貌还表现在房屋内外檐装修以及家具器用等方面的处理和室内空间的分隔与室外环境的分隔在手段构成和形式上相似等发面。 (二)均衡自然的室内格局 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尤其汉民族民间住宅具有共性的基础和共同的特点之一,便是主轴贯穿、主从分明、左右对称、均衡严谨的整体平面布置,同时又兼顾灵活、多样、自然和随意的细节处理,二者互融叠合,境界错综。例如中国传统民居室内格局和布置上,既有以厅堂为代表的中正、肃穆、均衡和对称等严谨、

家具设计与风格文化的融合

家具设计与风格文化的融合 家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展示个人品位和文化审美的重要装饰。在家具设计领域,不同的文化风格与设计理念交融,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家具风格。而这种融合,既反映出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又对家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家具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 在家居文化中,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悠久的东方文化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和传统工艺,如中国的明式家具和木雕艺术、日式和式家具和纸艺等。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许多设计师更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家具理念和风格。比如,以中国明式家具为基础,结合现代设计思想,打造出“新明式”家具;以日式和式风格为灵感,将现代元素融合进来,创造出更独特的新型和式家具。 二、家具设计与时代风尚融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随之改变。这就要求家具设计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将时代元素融入设计中,创造出更具时尚感、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家具。比如,70年代的时尚风格以鲜艳的色彩和简单线条为主要特征,许多设计师在70年代开始设计出一系列时尚家具;80年代以后,以“欧式豪华”为主流风格,家具设计开始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品质的提升;21世纪以来,现代家具注重创新设计、环保材料和多功能性,追求个性化和品位。 三、家具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 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也会造就出不同的家具设计风格。比如,欧洲的古典文化浓郁且历史悠久,从中可以看到雕琢精细、线条优美的“欧式古典”家具;北美洲的原住民文化注重原材料的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从而诞生了以木材、皮革和羊毛

等为材料的民俗风格家具;东南亚地区则融合了中式、日式、印度式等多种文化风格,呈现出别致的“东南亚风情”。 四、家具设计与现代艺术融合 家具设计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也是近些年来的一大趋势。现代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画布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开始将艺术延伸到家具设计领域,如意大利设计师Alessandro Mendini设计的“Proust”椅子和“Lassù”椅子,都是充满艺术感和想象力的杰作。除此之外,现代艺术风格还可以表现为简约、现代、前卫等等,不断引领着家具设计的潮流方向。 总的来说,家具设计与文化风格的融合,是历史和时代的交融,也是设计理念和审美需求的交融。通过家具设计的融合创新,可以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我们可以通过家具设计更好地理解、体会各种文化和风格的内涵,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家居环境。

中国现代家具文化的构建

中国现代家具文化的构建 家具是人类最早的创造物,是人类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具代表了一种文化形态,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具的风格和形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的生动写照。家具不仅是为了使用,而且反映了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崇尚。中国现代家具的构建应以文化的构建为导向;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意识、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应从传统家具文化、西方家具文化以及现代设计文化等源流中汲取养分,探索现代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新内容与新形式。 一.文化与家具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最普遍最常见的词汇,然而又是一个最复杂且说不清楚的概念。文化的概念内容广泛,层次多样,虚实兼容。 文化就是知识或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这是属于精神范围之内的狭义的文化概念。 文化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民族和地域的差异,文化是由一定的习俗、观念和规范所形成的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这是“文化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概念。 把文化看成是人类创造的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内的一切财富的总和是“人化”的概念。“人化”即侧重于人的创造活动的物化过程,又强调了人所创造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塑化,“人”物化了思想观念,文化又创造了“人”。这是哲学意义上的广义的文化概念。 2)家具文化的构成 家具是人类最早的造物活动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出现。也正是因为家具的创造和使用,使人类脱离了动物而拥有了人类的尊严和体面。家具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科技和工艺水平,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家具既显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又充满了伦理观念和道德风尚;家具既承载着风俗习惯,又承载了宗教信仰。由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因而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家具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家具是人类思想和观念“物化”的结果,是对家具用材、造型、色彩和肌理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构思,并运用一定的技术与工艺条件来实现其功能要求和观念的“物化”,因此科技与工艺文化是家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家具的风格与形象,家具的功能与特质是人类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生动写照。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不同民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风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传统习俗和造物形式,成为区别不同文化的标志之一。 家具特有的功能形式和艺术形象长期地呈现在人们的生活空间,潜移默化地唤起人们的

家具的文化特性及其构成要素与设计表现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智慧(1963- ),男,汉,江苏扬中人,日本岛根大学工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室内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木材科学与技术)合作导师,中国室内设计师学会会刊《室内设计与装修》id+c杂志社总编辑,日本东京大学客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林业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木材科学与设计艺术学科教材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家具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家具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载体与文化形态,其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社会家具的占有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一件或一套精品家具必然会体现出其具有的技术含量、艺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本文主要论述了家具的概念、家具的特性、家具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家具文化的特性、家具文化的功能、家具文化的构成要素、家具文化的设计表现。 关键词:家具;文化;设计;构成要素;表现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 一、家具的概念与特性 (一)家具的定义 家具,又称家私、家什、傢具、傢俬等,是家用器具之意。其英文为furniture,出自法文fourniture,即设备的意思。西语中的另一种说法来自拉丁文mobilis,即移动的意思,如德文m bel,法文meulbe,意大利文mobile,西班牙文mueble等。综合几千年来世界各地对家具的描述,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即家具是可搬移的家用器具[1]。 现代家具的概念已带有广义性,即家具不一定局限于家中使用,用于公共场所或户外者也可称之为家具;家具不一定可移动,它也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建筑物上;可移动的家用器具不一定就是家具。因此,要完整而确切地定义家具是困难的,至今尚无严密的标准释义。本书根据传统意义上的家具含义及其现代合乎逻辑的延伸,给出了如下家具的定义[1]: 广义地说,家具是指供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地说,家具是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会交往活动中供人们坐、卧、躺,或支承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与设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对家具的造型、品种、款式和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具是室内的主要陈设,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具有装饰功能,它与室内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设计和选用家具时,除了从人体工效学考虑在外观尺寸上符合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尺度、在款式造型上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之外,还应与室内尺度和室内环境相协调。 (二)家具的特性 (1)使用的普遍性 在古代家具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家具更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家具以其独特的功能贯穿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或工作、学习、生活、交际、娱乐、休闲等活动方式密切相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

家具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

家具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对于家具的认知和使用方法已经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改善,但是家具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却一直是人们所忽略和淡化的一方面。 一、家具文化的起源 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根据考古学的证据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制作简单的床、凳、椅、柜子等家具,并且大多数都是由当时的自然材料比如树干、藤条、兽皮等制成的。史前的岩洞壁画也表明了当时人类使用简单的床和柜子来生活的场景。后来的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具也随之演变与各自的风貌和特点。 例如,我国古代的家具以实用性和实用性为主,而不注重装饰和艺术性。明清两代木石料的使用者,刻意营造线条简单、优雅、厚重、端正的气势,把古典文化的设计美并入到座椅、案桌、衣柜、屏风等家具的制作中,使之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欧美地区的家具则注意注重艺术性、工

艺、纹理和构造的审美,多采用雕刻、镶嵌等手法,透过不同的文明衍生出家具不同的形态。 二、家具历史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具材料和制造工艺也随之不断进步和改善。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机器化生产和新材料的涌现使得家具制造标准化、规模化显著提高,家具的数量和种类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家具也随之进入到了各自的文化圈,家具的颜色、文化和风格也受到了新的影响和发展。 三、家具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家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受到重视和保护。具体而言,家具具有以下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1、文化传承

家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传承和演变,将不同时期的文化演变和艺术风格渗透到家具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家居功能 家具在家居中不仅提供了几乎所有家庭所必须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成为了个人和家庭的艺术品和价值表达方式。人们在起居中,可以将精致、优雅、舒适的家具用于观感的渲染和提升。 3、改善生活品质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良和艺术表现,家具使得人们在舒适度、健康度、美观度等各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4、环境保护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具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和绿色家居生活理念。这些重新思考的家具,通过利用更友好环保和可

6.1 对明式家具美学特点的总结

对明式家具美学特点的总结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美学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文将从简约精致的设计风格、追求自然之美、讲求实用与舒适性、体现传统工艺精神、融合文化元素、注重整体和谐、蕴含人文精神等方面对明式家具的美学特点进行总结。 .简约精致的设计风格 明式家具在设计上追求简约精致的风格。其线条流畅、结构简洁,注重家具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在设计中,明式家具运用几何学原理,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这种简约精致的设计风格,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追求自然之美 明式家具在选材上注重自然之美。多采用黄花梨、紫檀等优质木材,强调材料的天然纹理和色泽,展现出木材的自然美感和质感。同时,明式家具在制作过程中强调保留木材的自然形态和纹理,不做过多的雕琢和修饰,体现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敬畏。 .讲求实用与舒适性 明式家具在设计上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在造型上,明式家具多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和习惯进行设计,使家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便捷。同时,明式家具在功能上考虑了各种生活场景的需要,设计出了各种实用的款式,如卧榻、书桌、案几等,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场合的需求。 .体现传统工艺精神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传统工艺精神。在制作过程中,明式家具采用了榫卯结构等传统工艺技术,保证了家具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同时,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处理,使得明式家具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融合文化元素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在设计中,明式家具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时,明式家具还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等。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合使得明式家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注重整体和谐 明式家具在设计上注重整体和谐。在造型上,明式家具强调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协调和整体美感。同时,明式家具在色彩搭配上也注重整体和谐。不同材质的明式家具在色彩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如黄花梨的淡雅色调、紫檀的深沉色调等。 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根据材质的特点进行色彩搭配,使得整个家具在色彩上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 .蕴含人文精神 明式家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设计上,明式家具注重体现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明式家具在造型上多采用柔和的线条和婉约的造型,寓意着古人对和谐、安宁、美好的生活追求。同时,明式家具在制作过程中强调工匠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古人对人才和技艺的尊重和推崇。这些人文精神的蕴含使得明式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家具设计三要素

家具设计三要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家具设计中的三要素 在现代家具设计的创作中,设计师们似乎越来越关注家具的形态设计,因为家具形态不仅是设计师情感意识的传达媒介,而且也是家具设计师独特设计风格的体现。于是乎家具设计形态的确立自然便成为家具设计的首要问题,因为这种形态的确立,关乎于家具设计的造型、色彩、质感,以及风格与流派。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家具设计形态之二:色彩 家具设计师要运用色彩表现家具设计的风格和情调,他们时常从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中去提炼、概括,并根据所设计的内容,用色彩语言组成一定的色彩关系,并且利用色彩的适当布局,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传递出一种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和感染消费者的目的。 家具设计的色彩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对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费者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家具色彩喜好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差异、气候环境以及特定时期的流行色,常常体现出不同人种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家具设计师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才能有助于家具设计的色彩运用。 二、家具设计形态之一:造型 从世界家具发展状况来看,现代家具的设计正趋向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款式上美观、使用上安全等方向发展。在我国,当今的家具设计界越来越认同并接受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新家具的设计就是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一理念有更多、更深的理解。现代家具正朝着实用、多功能、舒适、保健、装饰等方向发展。因为现代人对家具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实用"的层面上,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家具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满足,他们需要的是有时代特征的并能满足自身心理诉求的家具产品。

中国古代的家具文化

中国古代的家具文化 中国古代的家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历经千年,依旧独具特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中国古代,家具的 种类很多,从最基本的桌椅、床铺,到更为复杂的柜、几、屏风 等等,都有各自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家具的制作,同样考验 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家具设计与审美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一直强调“礼乐人伦”,家具的设计也充 分体现了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家中,常会摆放一些文房 四宝,比如笔、墨、纸、砚等等,这些物件也间接影响了家具的 设计。家具的造型和装饰,都需要体现品位和文化水平。在明清 时期,文人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也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文人家具。 在家具的审美方面,中国古代注重的是自然和谐。所以,在设 计家具时,一直强调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例如,在清代家具中,

常会用到渐变色、云纹、草木纹等等,让家具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此外,中国家具的形式和色彩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特色,例如南方家具的喜用竹材、漆器,北方家具则喜用红木等等。 家具材料和技艺 在古代,家具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木材,像檀木、花梨木等稀有材料,在制作家具的时候更具有价值。其次,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器械,例如文锤、细刨、砂轮等等,用以进行各种雕刻、磨光等等工作。最后,家具还需要进行色彩和装饰的处理,用以塑造出优美的外观和品质。 家具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明清时期的“小众美学”,还是现代的“文化赋能”,都将中国家具文化的千年历史传承下去。与此同时,这些技艺也受到了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冲击,目前,已经面临严重的文化保护问题。 结语

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

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 明代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重要时期之一,其设计特点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型简洁大方。明代家具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追求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家具的线条流畅,造型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琐的雕刻,体现了明代人追求自然和谐的审美观念。 二、结构稳固耐用。明代家具在结构上注重稳固性和耐用性。家具采用榫卯结构,连接处严密牢固,经久耐用。同时,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能够充分发挥材料的特点,使家具更加稳定。 三、材料讲究天然。明代家具的材料讲究天然,追求自然质朴的特点。明代家具常用的材料有红木、黄酸木、核桃木等,这些木材质地坚实,纹理自然美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此外,明代家具还常用竹、藤等植物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而且质地轻巧,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家具更加舒适。 四、工艺精湛细致。明代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细致,注重细节的处理。家具的表面经过多道工序的精细打磨,使其光滑如玉,手感舒适。同时,明代家具的雕刻工艺也非常精湛,常常以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为主题,雕刻出精美的花鸟鱼虫等图案,增加了家具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五、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明代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追求家具的实用功能和人体工程学原理。例如,明代床榻的设计非常注重人体的舒适性,床身高低合理,有利于人体的休息和睡眠。明代桌椅的设计也非常注重实用性,桌面宽敞平整,椅子舒适稳固,使人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和舒适。 六、色彩淡雅典雅。明代家具的色彩以淡雅典雅为主,追求自然朴素的美感。家具的表面通常采用清漆进行涂饰,保留了木材本身的纹理和质感,使家具更加自然和谐。明代家具的色彩以红、黄、黑为主,充满了古典的气息。 总的来说,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体现了明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它们简洁大方、结构稳固、材料天然、工艺精湛、实用舒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对后世的家具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家具设计的重要传统。在当代,人们对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赞赏和推崇,其经典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社会文化与审美价值

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社会文化与审美价值 现代家具设计是一门独特而复杂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关乎实用性和功能性,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和审美价值的表达。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家具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更多地追求与生活方式、文化认同和审美偏好的契合。因此,现代家具设计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与社会和文化相交融的标志。 一、文化因素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1.1 材料选择与文化传承:家具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材料的偏好有所不同,这会使得家具设计在材质选择上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例如,中国传统家具常采用红木、竹子等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天然材料的钟爱。而现代设计则更注重环保材料的运用,体现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1.2 形式与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形式常常与文化符号相呼应。家具作为生活中的物品,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认同。设计师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的运用,传递出特定文化的意象和符号。例如,东方传统家具往往注重简洁、平衡和对称的形式美,体现了东方文化中的内敛和含蓄。而现代家具设计则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融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元素,体现出全球化文化的融合。 二、审美价值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2.1 风格与审美偏好:不同的人对于家具风格和审美偏好有着各自 的喜好和追求。家具设计师通过对人们审美需求的研究和预测,创造 出不同的设计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追求。例如,一些人喜欢简 约现代主义风格的家具,强调线条简洁、色彩明快,符合都市人的现 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趋向。而另一些人则更钟情于复古风格的家具设计,追求复古韵味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2.2 功能与美学的平衡:现代家具设计的核心在于将功能性与美学 价值相结合。优秀的设计师能够在保证家具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色 彩运用、线条设计、材质选择等手段,创造出既具有美感又具有实用 性的家具作品。人们对于家具的审美评判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实际的 需求,更多地关注家具是否能够为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感。 结语: 现代家具设计在体现社会文化和审美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材料选择、形式表达和审美追求的研究,设计师们创造出了各 具特色和风格的家具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品味和审美体验。而人 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认同也推动了家具设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未来,随着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不断演变和多样化,现代家具设计将 继续成为表达社会和个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价值。

家具设计三要素

家具设计中的三要素 在现代家具设计的创作中,设计师们似乎越来越关注家具的形态设计,因为家具形态不仅是设计师情感意识的传达媒介,而且也是家具设计师独特设计风格的体现;于是乎家具设计形态的确立自然便成为家具设计的首要问题,因为这种形态的确立,关乎于家具设计的造型、色彩、质感,以及风格与流派;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家具设计形态之二:色彩 家具设计师要运用色彩表现家具设计的风格和情调,他们时常从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中去提炼、概括,并根据所设计的内容,用色彩语言组成一定的色彩关系,并且利用色彩的适当布局,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传递出一种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和感染消费者的目的; 家具设计的色彩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对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费者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家具色彩喜好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差异、气候环境以及特定时期的流行色,常常体现出不同人种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家具设计师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才能有助于家具设计的色彩运用; 二、家具设计形态之一:造型 从世界家具发展状况来看,现代家具的设计正趋向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款式上美观、使用上安全等方向发展;在我国,当今的家具设计界越来越认同并接受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新家具的设计就是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一理念有更多、更深的理解;现代家具正朝着实用、多功能、舒适、保健、装饰等方向发展;因为现代人对家具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实用"的层面上,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家具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满足,他们需要的是有时代特征的并能满足自身心理诉求的家具产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崇尚 和强调和谐、均衡、朴实、自然,这些价值观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得到了积 极回应和转化。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均衡。古代文人墨客的居所常以庭院为 中心,四周围以厅堂、卧室等不同功能的房间。这种布局构成了一个底蕴 深沉、宜人舒适的居住空间。现代家具设计中也强调了空间的和谐性和均 衡感。不论是公共场所还是个人住宅,人们都追求整体空间的美感和谐。 设计师们在家具的选择和布置上经常抓住空间的整体利用,注重家具的比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给人一种舒适和谐之感。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朴实自然。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 关系,注重塑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追求自然的理念在现代家具设 计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现代家具设计中,许多设计师致力于创造能与自 然环境相融合的家具。他们用天然材料、自然质感和有机形状来制作家具,力图还原自然的美感和生命力。这些家具给人一种回归自然、平和宁静的 感觉,令人心神愉悦。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心的 深层感悟和思考,注重人的心灵和思想的修养。现代家具设计也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这种追求。现代设计师们在设计家具时注重给人带来精神上的 愉悦和满足。他们在设计中融入情感、理念、哲学和艺术的元素,用家具 来传达一种思考、一种情感。这种家具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更是一种思想 和文化的表达。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使得现代家具设计具有更强的和谐均衡感,更注重朴实自然,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影响使得现代家具设计更深厚、更富有内涵,给人们带来了更为细腻和愉悦的家居生活体验。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创新也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

中西方家具设计在文化的差异性

中西方家具设计在文化的差异性 在历史上无论中式家具还是西式家具,其包含着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家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它也是文化艺术和精神的重要象征。对于地区间的跨境,民族性格,艺术文化以及宗教背景有较大差异,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特点的家具文化,体现了中西民族在地区差异,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本文章联系中西文化及其背景寓意,分析各个时代中不同家具的美学设计相异点,结合中西家具的工艺造型、装饰图案及其色彩运用的差异,对现当代家具设计的艺术美学及审美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家具设计;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家具对比 1中西方家具设计特点 从中西方家具设计和比较研究的美学角度看,不只是“中”和“西”的定义,还属于地区范畴。另外,在中华民族文化及欧洲文化的垂直范畴中,以我国为核心的家具文化和设计,在我国的范围内,在西方史上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家具文化艺术。据记载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尔·丁·斯梅尔塞认为,没有比较的思维是不可思议的。这就强调了文化的相互作用和理解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通过比较推动社会持续前进。而在艺术设计中显得更重要,在当代家具设计中,通过对家

具的美学设计,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借鉴价值和新的思路。在家具设计方面,新时代的空间理论把传统与当代文化联系起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中西方文化相异点 2.1“中”和“西” 首先可以用地区概念来理解。但“中”是以中华文化为主轴,延伸到先秦时代、明清时代的纵向概念,属于纵向范畴。“西”一词是古希腊、罗马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圈。这也是19世纪向下延伸的文化范畴。无论是中还是西在时间跨度上都差不多,浅析中西家具的设计和风格上的差异,因此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而不是从完全没有研究过的单个的具体家具和时间的讨论。 2.2中国和西方的地理环境很久以前就对其文化特性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信息封闭性和保守性,但其同时也具有传承性。相比于中国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更加偏向于开放,善于相互作用、变革的特点。中西方文化类型的差异,越来越早地与之相适应的艺术理念,审美观念的差异,而且作用于家具的美学和艺术设计。明式家具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占据鼎盛时期,民众的生活相对稳定丰足,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艺术领域和工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