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内容摘要:

18世纪初至1789年,在欧洲大地上爆发意义深远的启蒙运动,其涵盖各个知识领域。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反宗教,反封建,追求理性主义,为未来描绘美好的政治蓝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其中特别作为启蒙运动核心的法国,更是出现以梅叶(1664—1729)、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1713—1784)和卢梭(1712—1778)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启蒙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字:启蒙运动法国梅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

正文:

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思潮,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一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文艺复兴所带来人文主义精神,打破了封建宗教对欧洲人民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和艺术在这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发展,科学家们揭示看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同时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而作为运动主战场的法国更是风起云涌。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并非偶然,其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首要原因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爆发了全面危机。17、18世纪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虽然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却埋下了巨大危机,君主贵族为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剥尽民众脂膏;同时四处引爆战争,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先后与荷兰,西班牙等国交战,造成军费膨胀,财政岌岌可危,不得不转嫁与课税上,使得法国民众更是苦不堪言,饿殍载道,据一份文件记载,法国贫苦农民“吃野草,啃树皮,像苍蝇一样地死亡”。

经济危机催化和加深了政治危机。路易十四公开宣布“朕即国家”,独裁横暴。路易十五当政后,王权衰落,国政混乱,专制王朝日暮穷途,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军队和警察残酷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和城市起义,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动的天主教会肆无忌惮的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迫害“异端”,摧残科学。天主教会的反动神权统治,激起进步人士的强烈反对,除此之外,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海外文化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法国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先进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博大的思想渊源,

使得法国成为全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

法国启蒙思想家先进的思想主张更是使得法国之所以能跃居欧洲启蒙运动的巅峰。

一.启蒙运动的开路先锋——梅叶

18世纪的法国,最早向封建专制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进攻,从而成为启蒙运动开路先锋的,是一个造反的天主教神甫,他就是梅叶。

梅叶(1664—1729)出生在法国香槟省的一个农村纺织工人的家庭里。他自幼在宗教学校里读书,毕业后,根据父母的心愿成为了一名乡村神甫。四十年的乡村神甫工作,使得他长期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目睹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教会的腐败,对其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经历不仅使得梅叶在任职期间不畏强暴,坚决维护穷苦劳动人民的利益,经常同当地的大主教和封建领主发生冲突。在临死前的几年里,他将对教会和封建专制的憎恨,化为《遗书》,给予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致命打击。

《遗书》一书中,梅叶对基督教义的重要信条,诸如“原罪”、“上帝存在”、“神三位一体”、“神迹”等逐条进行深入的批判,他揭露说基督教纯粹是为权贵服务的骗术;富人和权贵互相勾结,为自身的利益而迫使人民从事繁重的劳动;统治阶级又与教会串通,通过牧师欺骗、愚弄人民,而这种不合理制度的基础则是“土地和财富的私人占有制”。

梅叶在书中公开宣传自己是“无神论者”,是“共产主义者”,宣传要“用神父的肠子做成绞索,把世上一切达官显贵都统统吊死、绞死”。这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名言由于《遗书》的传播而广为人知,其对后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有着巨大的影响。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1715—1771)、达朗贝(1717—1783)都曾拜读而受启发。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通过为梅叶在“理性的殿堂”好、建立雕像的提案,赞扬他在抨击宗教神学反面“对人类立下了莫大的功勋”。

梅叶我要去批判了封建专制本身的不合理和他所造成的社会苦难,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本质,他认为财产的私有是产生各种社会祸害的根源,因此,提出建立公有制的“自由公社“的理想社会。可见,梅叶不仅是18世纪法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又是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开路先锋。

二.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法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论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与波尔多附近的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曾在天主教的拉托利会学院受过古典教育。1716年继承了伯文“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和波尔多市法院院长的职务。但孟德斯鸠个人兴趣不在于官场事务,而是醉心于哲学、历史、法律和文学等。1726年他卖

掉院长一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1728年至1731年,他开始到奥、匈、意、德、英等国作学术旅行,考察。1731年,回到法国老家进行整理和著述工作。

孟德斯鸠的出身和经历对他的社会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1721年出版的《波斯人信札》是体现其政治思想主张的第一本重要著作。书中孟德斯鸠假托两个在欧洲旅行的波斯人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朋友、爱人等的通信,从各种不同角度猛烈抨击和辛辣地讥讽当时法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风俗习惯,间接号召对国家制度进行改革。这本书的出版立即轰动法国,使得孟德斯鸠成为法国文坛的知名人士,也因此得罪了官方当局。

而出版于1734年的《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孟德斯鸠的另一部著作。它是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书中孟德斯鸠通过对罗马历史演变更替原因的探讨,颂扬了共和制度的优越性,尖锐批判了专制统治,并论证了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扼要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和政治主张。

而孟德斯鸠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是他在晚年于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神》。这是他27年来辛勤探索的最后成果和理论总结,其不仅仅是一本法学著作,其内容涉及社会历史领域的各个方面。在这本著作中,孟德斯鸠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历史观,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动的在天主教会,并提出一系列政治、法律理论。其中以政体分类论和三权分立学说最为显著。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根据英国的经验,在拜读洛克《论国民政府》中分权学说后,取其精华而形成自己的三权分立学说。他的本意是希望法国的君主政体既能保持其威严,有不会蜕变成专制制度,然而其三权分立学说实际上代表了正在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者的利益,因此路易十五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反而是在后世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适用,尤以美国为最。

孟德斯鸠是一个通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生勤于写作,著述甚多。他对启蒙运动的最大功绩,是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僧侣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进行资本主义政治变革的比较系统的社会政治学说,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基本制度,特别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建构。孟德斯鸠的学说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后世,他的法律理论为欧美一些国家所采用,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一些基本宪法原则。

三.启蒙泰斗和领袖——伏尔泰

在法国启蒙学者中,伏尔泰(1694—1778)是公认的一位领袖和导师。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伏尔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思

想革命中积极活动了60余年,他可以说是随着运动发展的进程,几乎从头走到底。

伏尔泰出身于巴黎一个富有的公证人家庭,在耶稣会的大路易学院接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因抨击时政和不甘受到贵族的欺辱,曾两度被送入巴士底狱,并在1726年放逐国外。而后客家英国3年,在那段时间里,伏尔泰醉心于洛克的经验哲学和牛顿的自然科学原理。回国后写成《哲学通信》,1734年秘密出版,书中赞扬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主张信仰自由,成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课炸弹”而被查禁,遭到当局的追捕。为了躲避追捕,不得不逃亡至偏僻的小城西雷,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五年,期间他广泛地研究了哲学、历史、自然科学和温馨,并写下许多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哲学和科学专著《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历史名著《路易十四时代》,喜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长诗《奥尔良的处女》以及哲学小说《查第格》等。这些著作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宣传和完善他在流亡英国期间确立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主义。

1745年,国内政治气氛有所缓和时,伏尔泰重返巴黎,但不久又因冒犯路易十五而离开,1758年定居于法瑞边界的佛尔纳。而在那里,他开始同年青一代的启蒙思想家联系。他热情支持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利用通信与法国知识界和欧洲著名人士联系,殷勤接待各国民主人士,他家成为欧洲进步舆论的中心和反封建专制、批判宗教狂热的圣地。在那里,他也写成许多的著作,譬如历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史》,哲理诗《里斯本的灾难》,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

在伏尔泰的著作中,蕴含着他鲜明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纲领。哲学上,他率先在法国提倡和宣扬洛克的经验论和牛顿的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客观存在,为法国反封建提高哲学武器。他还用“自然神论”这种特殊的唯物主义,以文学的形式对宗教迷信和教会统治进行无情的批判。

政治上,伏尔泰广泛吸收各国的理论精华,特别是英国和一部分的中国政治思想,提出“开明君主制”的理念,建立英国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理想王国。同时伏尔泰捍卫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毕生宣传平等,提倡理性,抨击封建专制。

在教育上,伏尔泰同样有自己的理论,他提倡“自由人”教育。在他认为,社会罪恶的根源在于愚昧无知和缺乏教育,因此他认为发展教育,启蒙愚昧,培养具有“健全理性的自由人”是身为一个启蒙学者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建议培养一个“健全理性的自由人”就必须消灭宗教狂热和愚昧无知,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

虽然伏尔泰在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有着先进的一面,当他也有一定的局

限性,他对人民群众抱有很大的偏见,认为政治权利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

伏尔泰这位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受到法国人民的敬重。1778年路易十五死后,84岁高龄的伏尔泰再次回归巴黎受到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伏尔泰去世后,1791年法国立法议会决定将他的遗体移至巴黎名人公墓。移葬那天,10万人执绋,60万人护灵。其柩车上大书“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者中,最为激进的就是卢梭(1712—1778)。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祖先是法国血统,由于信奉加尔文新教(路易十四执政时代,加尔文教为政府所取缔),而逃避到日内瓦。那是日内瓦是个民主政体的共和国,因此卢梭以自己是日内瓦的公民而自豪。

卢梭降生是母亲去世,在姑妈和奶妈的抚养下长大。幼年时期,由于家庭情况,未受到系统的教育。他的启蒙教育就是与父亲一起读小说和历史作品。10岁时,父亲与法国军官发生争执而被迫离家出走。卢梭送至以牧师家里住了两年,学习了拉丁文,而后又送到雕刻匠家里当学徒,最后不看受辱而逃走,进行长达13年的颠沛流离,这期间卢梭得到华伦夫人的帮助和保护,这使得他有一个安宁的栖息地和良好的自学环境,他开始勤奋学习,在数学、天文、哲学、文学等各门学科都有所涉猎,同时还对启蒙思想家洛克、伏尔泰等人的著作进行研读。

1741年,卢梭到了巴黎,被引进“上层社会”的“沙龙”,结识了许多著名启蒙学者,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同时也了解了所谓贵族的奢华生活。那段时间的经历使他同情下层群众的疾苦,厌恶上层社会的奢靡。

1749年,卢梭应第戎科学院的悬赏征文,写下《科学与艺术》一文而获奖,文中卢梭提出文明进步造成人类堕落和社会苦难的新奇观点,在思想界引发长期的争论,卢梭也因此声名鹊起。1753年,卢梭再次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撰写他最重要的理论名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书中卢梭着重阐述了私有财产是万恶之源,宣传自由和不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如此反叛的作品最终虽未得奖,然而在1755年在荷兰出版后,却轰动了整个欧洲。1761年至1762年,卢梭有相继发表了极有影响的三部重要代表作。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在启蒙运动中首次提出“人民主权”论,强调统治者不履行契约,不顺从民意,人民则有权利推翻专制统治,这位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专制的理论依据。1761年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谴责了封建等级偏见在青年婚姻问题上所造成的恶果,表达了资本主义的婚姻观。而1762年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哲理小说,它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提出资产阶级自然教育的主张。

卢梭的为人和论著为封建统治者所忌恨,将他看作危险的异端,在《爱弥儿》出版后,巴黎法院立即下令当众焚毁,逮捕作者,卢梭因此受到通缉而逃到国外。直到1770年为法国当局赦免,才定居巴黎,而后靠抄乐谱孤苦为生。风烛残年之际,写下自传性著作《忏悔录》。

卢梭自小寄人篱下,当过学徒、仆人、伙计、随从,并像乞丐一样送进宗教收容所,相较于其他的作家而言,卢梭拥有丰富的流浪生活经验。而长期的流浪生活使他目睹了广大下层人民在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受到的种种苦难,尝遍人间辛酸,这种特殊的生活履历,使得卢梭的学说中带有强烈的人民性。卢梭也因此建立了一个代表18世纪法国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倡导人民主权论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卢梭因此成为一个最坚定无谓的反封建斗士。

在哲学方面,卢梭有其局限性即未能摆脱唯心主义和宗教上的有神论思想,但其社会政治思想是杰出的,特别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更是成第三等级中中下层群众的理论旗帜,并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一度成为支配地位的革命思想。虽然卢梭在孤独中去世,然而其死后,在大革命期间,其遗体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名人公墓,和伏尔泰墓并列。如今法国国民议会的大厅里,竖立着卢梭的半身像,面对着华盛顿和富兰克林。

五.百科全书派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

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的重要标志,是著名的《百科全书》的编辑和出版。《百科全书》,全名是《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其有狄德罗亲自主编,先后有30余人参与编撰,撰稿人多大160人以上,其中著名人士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主将,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哲学家,达朗贝、毕丰等自然科学家,魁奈、杜尔阁等经济学家还有马孟德尔和博马舍等文学家等等,历时20余年才完成。

狄德罗(1713—1784)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战斗的无神论者,还是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艺术评论家。他出生于朗克里城的一个富裕的手工业家庭,早年在家乡的一家教会学院读书,后来到巴黎第一流的学校路易大帝公学就读。19岁时就获得文科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带着“初生牛犊”的精神来到巴黎,在那他认识了他一生的另一半,并接受了主编《百科全书》的工作。

在《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上,狄德罗不畏艰难,坚持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法国最为混乱危险的时刻,都未曾放弃,一边坚持编辑,一边还要与教会和官方做斗争,其为《百科全书》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百科全书》自1751年第一卷问世,到1772年才出齐,而后孔多塞等人有

续编补遗5卷和索引2卷。《百科全书》汇集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也团结了思想领域一切反封建战士。他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因此,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宗教界的极端仇恨,遭到专制政府的野蛮查禁。虽然如此,但在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团结奋斗,英勇斗争下,冲破重重禁令而完成这部巨作。《百科全书》如一部“战斗机器”,一门“大炮”一般,从各个领域,向一切旧制度、旧传统、旧观念发动猛烈轰击,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声。

狄德罗博学多才,著述甚多。卢梭称他为“本世纪以为唯一的奇才”,伏尔泰称它样样都内行的“万事通”,在把主要精力用于编撰《百科全书》外,还单独发表许多的著作。譬如1749年发表的《盲人书简》,宣扬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也因此被捕入狱。此后,他又发表了《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等哲学著作,还有如《修女》、《宿命论者贾克》,戏剧《一家之主》、《私生子》和《拉摩的侄儿》等文学著作。这一系列著作中,他论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表达了坚定的无神论观点,并以此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宣扬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制造舆论。

狄德罗的一生都为《百科全书》而战斗,都为无神论,反封建反教会事业而战斗。其无愧于百科全书派之领袖。

结语: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深入,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揭发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启蒙思想家们在启蒙时代了,提出一系列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新兴思想主张,运用理性主义的光明,撕破处于封建和宗教迷信所笼罩的欧洲的黑暗,展望和描绘了未来的资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这场持续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运动不仅在欧洲文化史上,更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

第18课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18课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 (3)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取得长足发展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1、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 (1)内容: ①力主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 ②君主保留行政权,立法权由贵族和人民共同享有,司法权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选举产生的常任法官掌握 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④强调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应当是人的理性的体现 (2)意义: ①不仅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提供了锐利武器,也为资产阶级设计了一个依法治国的完整方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吸取了它关于分权和法治的一些政治主张。 2、伏尔泰 (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2)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3)主张: ①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卢梭 (1)阶级立场:代表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倡导人民主权论。 ①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②属于人民的主权不可以转让、也不可分割 ③人民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④主权在民的国家的最好组织形式,是民主共和制 (3)影响: ①他的一系列主张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封建革命的锐利武器,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②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于1789年被庄严地写进《人权宣言》,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一面旗帜。 三、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康德 1、代表作:《纯理性的批判》 2、主张: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摘要: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启蒙运动中,大量的思想家不断涌现,产生和发展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本文分析了18世纪的法国社会状况,探讨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整理了启蒙运动中的几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一)财政吃紧,国库空虚,但支出十分庞大 18世纪的法国,国王控制着全国的国家权力,军权高度集中。自路易十四执政开始,国家权力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宗教失去了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反而成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路易十四在位的41年里,他虽然将法国发展为欧洲的一大霸主,但与此同时多年持续的战争也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国家不得不从民众手中汲取更多的财富来支撑国家开支。此外,在战争不断的同时,王室、贵族生活奢侈无度,肆意挥霍,贵族空享高额的俸禄,都增加了财政的压力。再加上,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的连续战败,使得法国一直深陷在国内国债增加、货币贬值的民苦财尽的地步。 (二)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尖锐对立 18世纪法国的社会分为三个社会等级,即贵族、僧侣和平民(第三等级),其中贵族和僧侣作为特权阶级,享有不纳人任何捐税的特权,同时还享受着国王赐予的高额俸禄,以及对自己原有土地的所有权和管辖权。而最为法国社会最底层的第三阶级不但没有权力,而且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捐税和义务。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日益加剧,第三等级迫切需要对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工人抗议、罢工事件频发 工人作为小资产阶级,没有金融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财富,没有富裕的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同时小资产阶级作为各个阶层中最有思想、最具革命精神的一个群体,在18世纪的法国,面对国王、贵族、教会、资本家的剥削,面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不满,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付出,却只能到达少量的回报,并且受特权等级的剥削和歧视,经常组织和进行工人抗议罢工的事件,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更好的权利。

简析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鼓吹推翻君主专制和教会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法国的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18世纪初期到中叶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启蒙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他们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代表了自由派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且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是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代表。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于贵族家庭,当过法院院长,喜欢钻研科学。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统治,向往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并以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闻名于世。其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1721)、《罗马盛衰原因考》(1734)和《法的精神》(又译《法意》1748)。 《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它是由160封信组成的一部书信体的哲理小说。作品通过郁斯贝克和黎加两个波斯贵族青年旅居巴黎时与家人、朋友的通信,对法国绝对君权的黑暗统治、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和种种恶习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作品大胆地否定了上帝,讽刺了教皇。作者还通过波斯贵族后房生活的描写,谴责了违反人性、摧残人性的多妻制和闭奴制度,并塑造了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洛克莎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波斯人信札》既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是一些零星的故事、寓言和杂感,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 伏尔泰(1694一1778)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时期因写诗讽刺封建贵族,曾两次被捕入狱。后被驱逐出法国,侨居英国,从事英国社会政治、牛顿的科学思想、洛克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英国的文学与戏剧的研究工作,最后定居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菲尔奈。伏尔泰的创作极为丰富,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戏剧家、小说家兼诗人。他的全集包括哲学著作、历史著作、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50多出剧本和26部哲理小说,一万多封信。主要著作有《英国通信录》(1732)、《哲学辞典》(1764),悲剧《俄狄浦斯》(1718)、《布鲁图斯》(1730)、《穆罕默德》(1742)和《中国孤儿》(1755),小说《查第格》(1748)、《老实人》(1759)和《天真汉》(1767)等。 《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描写一个天真纯朴老实人的曲折遭遇。他非常信奉其老师、“哲学家”邦葛罗斯所鼓吹的“一切皆善”的说教,可是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这一信条。他是一个男爵的养子,因与养父的女儿相爱而被逐出家门,在流浪中又吃尽了苦头。他的老师邦葛罗斯也历尽了灾难,险些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他的情人居内贡的遭遇也同样极为悲惨。面对这样的世界,老实人觉醒了。他对那个可恶的“哲学家”叫嚷道:“得啦,得啦,我不再相信你的乐观主义了。”老实人认识到现实的丑恶,最后发出感慨说:“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难”。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结尾又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老实人》叙事流畅生动,繁简得当,开朗、乐观,富有传奇色彩。 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这是法国启蒙文学的全盛期。代表作家是狄德罗、卢梭和博马舍。他们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更为激烈,并明确地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因此被称为“激进派”。

法国启蒙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之所以首先发生在法国,而且法国的启蒙思想以激进而闻名,是与18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背景分不开的。在宗教信仰领域,法国人与意大利人一样,对基督教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法国人从来不会像德国人那样去思考深邃、玄妙的神学问题,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的形式如繁琐、奢华的宗教仪式。在法国,基督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现实的政治服务。在法国王权兴起后,基督教就成为维护国王权威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与法国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因为法国人对基督教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法国始终保持在罗马天主教阵营中,没有倒向新教。同时,也由于法国人对基督教的形式主义态度,也使得他们不像德国人那样为宗教问题而大动干戈(胡格诺战争更多的是一场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的战争),当德国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为宗教信仰而斗得不可开交时,法国国王则默默地励精图治,终于使法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在法国的政教关系中,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依附于王权,教会用基督教君权神授理论来为法国王权提供依据。同时法国国王也赐予教会大量财富,任用教士担任高级官职,并将高级教士列为法国社会三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因此,尽管在法国教会依附于国王,但由于是王权的精神支柱,法国教会仍然权势熏天,教会主宰着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反对国王专制和教会神学的新思想都受到教会的迫害。教会还利用自己与王权的关系压制、损害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王权逐渐丧失了早期促进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法国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而天主教会则是法国专制王权的护身符和帮凶,必然成为进步思想批判和攻击的首要对象。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几乎都对天主教会和它所维护的那个专制王权做过尖锐的揭露、抨击。而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天主教会更是遭到沉重打击。而且由于法国没有发生宗教改革,天主教会所欠的历史旧账和积累的矛盾太多,这些矛盾最终就以极端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大革命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天主教甚至一度被取缔。大革命结束后,尽管天主教信仰得到恢复,但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逐渐也成为一种个人的信仰,就这一点来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补上了宗教改革这一课。 启蒙运动是一个庞杂的思想阵营,在它里面包含着形形色色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有的是自然神论者(如伏尔泰、孟德斯鸠),有的是无神论者(如狄德罗、霍尔巴赫),有的则是摇摆在新教与天主教之间,执着地寻觅惟一真实的上帝的有神论者(如卢梭),甚至还有身为天主教神父,同时却在悄悄地从事宗教批判的梅叶。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各不相同,对改革社会的主张也相去甚远,但他们都对当时社会中的宗教愚昧现象和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进行了批判,揭露和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赖以生存的宗教神学基础。

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陈锐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中图分类号: B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 -2146 (2008) 01 -0065 -06 摘要:“启蒙”历来是一个有诸多争议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体现了时代的风格和当时文明进步的顶峰,但又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并带上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特点;19世纪则表现出一种巨大的差异和断裂,浪漫主义和社会主义植根于小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并开始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文化的反动。它们作为两种对立的倾向在人类的历史和精神发展中都具有不可缺少的意义。 关键词: 启蒙;浪漫主义;理性;宗教 一对于当代中国的思想界来说, 18世纪欧洲的“启蒙”在许多领域中构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使是那些对西方文化价值持保留态度的新儒家,也不敢完全否认它们的重要。在理解西方文化的时候,人们简单地将之看成是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和19世纪实证科学的进步过程;对于古老的中国文化,则依据这个启蒙的模式去对传统中许多消极和落后的方面进行批判和否定,就像伏尔泰嘲笑中世纪的教会那样,人们或者从历史中找到某些类似于启蒙的成分去进行赞美,例如先秦的理性精神和对人的肯定,以及明末的思想启蒙和文艺复兴等等。总之,启蒙确实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进步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它帮助人们认识和批判传统中那些落后的封建糟粕,并吸收西方文化传统中科学、理性和进步的那些基本价值,在现实的政治和精神文化中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尽管启蒙的概念是如此地深入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世界的变迁和人们的理解却产生了许多变化。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和科学,但最后却导致了战争、动乱和浪漫主义对启蒙的反动。在20世纪初的时候科学和民主曾经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界的目标,但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最后却也是救亡压倒了启蒙。当中国从80年代的启蒙走向90年代后的市场经济时,许多预期的目标也像五四时代一样没有得到实现,对来自西方的真理和理性的兴趣冲淡了,而传统的儒家、道家、佛教以及许多与经验主义相关的东西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在对西方哲学和文化的研究中,现实的感受也使得我们的视野扩大了,并认识到了西方思想中那些不同于启蒙的复杂的方面,诸如法国的启蒙与德国、苏格兰启蒙的差异,浪漫派与启蒙的对立,还有19世纪贡斯当、柏克、托克维尔的政治保守主义,在20世纪则有伯林和哈耶克的自由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的批评等。顾准文稿中对卢梭思想和法国革命的批评以及对经验主义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有人则在保留五四精神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指出其较多地否定了传统和权威,还有人在指责五四时代的激进主义,或者在把法国的启蒙理想和英国、美国、德国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作比较。当然,还有一些人在继续倡导启蒙的理想,或者提出某种“新启蒙”的口号,以将那些对启蒙的批评和对启蒙的坚持调和起来。人们在启蒙的问题上所遇到的困惑源于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和变化,源于人们特定的利益和不同的视角。米歇尔·福科在他的《什么是启蒙?》中说,对于启蒙这个问题“现代哲学一直无法回答,但也从未设法摆脱。这是在一个两百年来以各种形式重复的问题,从黑格尔、中经马克思或尼采,直到霍克海默尔或哈贝玛斯,几乎一切哲学都未能成功地面临这一问题,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摆脱和回答,都只不过是我们在历史的变迁中执着于那些特殊和有限的价值,是如庄子所说的“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以及整个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会停留在原处不动,启蒙以及人们对启蒙的看法也是这样。在某一个阶段你也许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历史就像自然一样,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直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直线都会逐渐加大它的曲率和弧度并可能成为一

2019年鲁宾逊漂流记阅读答案法国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word范文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鲁宾逊漂流记阅读答案法国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 篇一:九年级(下)第一次监测语文试卷 密 封 线 (8)苏轼在《水调歌头》里面说的“ ,”两 九年级(下)第一次监测语文试卷 句,阐释了人生没有十全十美这一哲理。 (9)秋,时而萧瑟,时而明快,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秋景或带有“秋”字的连续完整的两句: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3、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1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 你所在的育英中学九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 参加下列活动,打开中国地图,把目光①______(A、聚齐,B、汇总,C、聚焦)到四川东北部的连绵山岭 完成相应任务。 之中,你会发现巴中这块土地。这里的光雾山植被丰富、云雾缭绕,诺水河溶 洞群清幽奇曲、规(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2分)模_______(hóng)大,小巫峡斧砍剑劈、险____(jùn)奇丽,这些 都是巴中难得的自然生态资示例:主题班会源。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南龛摩崖造像,三国张飞夜袭巴中智擒严颜的传说故事,②恩阳古镇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组成的,以及大山深处的川江号子,这些都是巴中宝贵的人文财富。尤其值得

巴中人自豪的是革命时期留下的红军文化,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通江县王坪村的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还有平昌县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这些都是镌刻着共和国历史的座座丰碑。③能 否世世代代传承这些精神资源,是巴中拥有灿烂明天的条件之一。 (2)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从上题自己设计的两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并为之拟写一(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2分) 诺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水河()镌. 刻()(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规模______(hóng)大险______(jùn)奇丽 (3)主题班会是活动项目之一,时间定在本周四上午十至十二点,地点定在你班教室,这了(3)从括号内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①处横线上。(2分) 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你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 的方××来作专题(4)调整第②处画线句子的语序,使之与上下句衔接自然、句式一致,调整之后的句子为:报告,见到方××时,你会对他说:“。”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表示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自 己的母亲。甲说:“母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 的错误。”你接着(5)第③处画线句子是个病句,修改之后的句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母爱是,。”请仿照甲、乙两人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 的形式,续写完成你的发言。(2分) 2、古诗文默写。(12分,每空1分)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时候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他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 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 启蒙运动意味着用光明驱逐黑暗,开启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 启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开启民智。 启蒙运动就是一场驱逐黑暗,开启光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 当时老百姓迷信上帝,统治阶级于是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蒙上一层神圣的光环,宣传他们的统治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即所谓君权神授,因此,神圣不可侵犯。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宣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人们的思想于是得到了解放,统治阶级的面纱被揭开,原来,国王、贵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回归了理性,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明白事理。 启蒙思想家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他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奏响了消灭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的雄浑乐章。 伏尔泰(1694-1778年),多产的剧作家、诗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社会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当时封建等级社会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 《哲学通讯》是他全部启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确的表述,他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孟德斯鸠(1689-1755年),1716年,他承袭父亲和伯父的职业,成为波尔多法院院长和男爵,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鸠对朝政的腐败和贵族的堕落深恶痛绝。 他苦心钻研30年,写成历世不衰的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一书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

启蒙运动试题

启蒙运动 1.“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2.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4.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 A.法律至上 B.以人为本 C.人人平等 D.天赋人权 6.“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7.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8.“……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9.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10.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1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12.俄国革命家赫尔岑曾说:“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卫韦 [提要]法国的启蒙运动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关键词 ]法国理性启蒙运动哲学自然科学法国大革命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使西方处于世界的焦点。各国评论家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这一启蒙运动留给了西方国家一笔巨大的财富————自然科学以及理性,这是当代许多非西方国家无法渴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埋没了曾将科学和理性推崇为人的最高官能的时代。18世纪身为启蒙运动主要战场的法国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式的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并在自己专属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正是在这批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法国于18世纪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启蒙时代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 一、18世纪法国的哲学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已不再追求系统化,哲学家们让哲学自由的运动并在这内在的形式中发现现实的基本形式————整个自然和精神存在的形式。哲学形式的转变带来了两种变化: 11哲学不再采用由于一般的、不变的原理以及由哲学原理演绎出来的东西,而是主张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一切,这就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整个18世纪法国就是不断的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思维方式。21“哲学不再是位于自然科学、法和政治等学科的原理一旁或之上的特殊的知识领域而是一个贯穿一切的媒介,用这个媒介便可以归纳、发展和建立这些原理。”[2]哲学不仅能与历史学、政治学甚至宗教相分离,反而成为这些学科可以存在和在法国发挥作用的大气候。18世纪法国没有跟着以往的哲学学说中的那种思维方式亦步亦趋,相反,它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3]伏尔泰是启蒙时期的泰斗级人物,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典型代表。他一方面热衷于科学的普及,另一方面又是一位桀骜不驯的批评天主教者。在伏尔泰看来:牛顿自然哲学体系、牛顿的方法决不只限于物理学,还适用所有一般的知识,它逐渐代替了笛卡尔的传统(全部知识都是以第一原理为根基————分析的策源地)。启蒙时期的哲学采牛顿物理学的方法论模式,立即把这种方法加以推广,这就意味着人们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比较朴素的眼光看待理性。理性不再是限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的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现在,人们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后天获得物而不是遗产。他不是一座精神宝库,把真理象金币一样窖藏起来,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力量。经过这样确定真理,是一切真实的确定性的种子和不可或缺的前提。整个18世纪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理性的,即不是把它看作知识、原理和真理的容器,而是把它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力量,这种能力和力量只有通过它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充分理解。所以法国人毫不迟疑地把这种能力和力量运用到各个自然科学领域、折回科学领域和社会实践中。经过法国启蒙思想的洗礼,又经过以宗教革命为外表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以不同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和革命结果将彻底的完成了宗教改革。但是,法国又建立了理性宗教。然而法国人就是凭借着对理性的信仰,真正发挥了理性这一媒介积极作用。《社会契约论》开宗明义的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中也写到:“由一种原始的理性存在着;智能的存在物可以有自己创造的法律。” 二、18世纪法国的科学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开始由分门别类的收集材料,经历了对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与理论概括阶段

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欢迎阅读。 ?法国启蒙运动特点综述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总述:提倡理性而非外界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着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摘要】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启发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在法国兴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背景特点 虽然启蒙运动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溯源到17 世纪的英国, 但是其发展并最终走向高潮,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却是在法国。“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一、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8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封建势力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自文艺复兴以来,神学权威在西欧各国虽遭多次打击,但在法国却仍然相当严重。18世纪的法国,“教士是无恶不作的伪善者,教皇是古老的偶像,人们按习惯向他“焚香”,可他只是一名大魔术师。法国国王是仅次于教皇的大魔术师,用严刑峻法压制臣民,又利用一些有钱人的虚荣心卖官胃爵,肆意挥霍和挑动战争。”①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西欧封建专制的典型。君王乃绝对权威,神学乃绝对真理,任何对现实稍具改变的念头都不允许存在。波旁王朝的专治统治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牢笼,因而也成为正在成长着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众矢之的。 在法国启蒙运动正在兴起时期的法国统治者路易十四在法国统治了七十三年(1643一1715),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封建君主,也是法国有名的暴君。漫长的路易十四的统治,是法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过程。路易十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王权,强化国家机器,使中央王权空前强大。他流放部份法官,宣称“联即国家”,从而使高等法院丧失了对国 ①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1721年出版

法国启蒙运动有着怎样的特征

法国启蒙运动有着怎样的特征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下面是本人分享的法国启蒙运动有着怎样的特征,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启蒙运动的特征简介 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 总述:提倡理性而非外界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目标明确 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 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思想一致 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成为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 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使启蒙运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行动坚决 启蒙思想家都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他们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 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著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启蒙运动虽然有种种共同的特点,但在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张。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1孟德斯鸠 主要主张: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直到现在仍为一些国家所使用。 2.伏尔泰 主要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他主张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经说过:“我不能同意的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还尖刻地抨击了天主教回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 3狄德罗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的唯物主义应该称为过渡性的唯物主义。 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他指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 4卢梭

论法国启蒙哲学——机械唯物主义

论法国启蒙哲学 机械唯物主义 导言 机械唯物主义是近代自然科学的指导思想,其在18世纪的法国发展到顶峰,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法国哲学家。让我们来探讨机械唯物主义在欧洲启蒙时期的渊源——经验论和唯理论,及其18世纪在法国的迅速发展和其代表人物。 正文 1、经验论与唯理论 2、机械唯物主义 3、结语 经验论与唯理论 机械唯物主义与17、18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论与唯理论有莫大的联系。这时期西方哲学思想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神学与经院哲学,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经验论的有弗兰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洛克,唯理论的有笛卡尔、斯宾诺萨等。 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同时他也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把对经院哲学的批判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弗兰西斯·培根是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集文集》等。 霍布斯则继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思想,他被认为是18世纪意义上的“第一个近代的唯物主义者”。霍布斯认为真理只存在于物体之中:“所有真实的东西都是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就是不真实的。”“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的东西”,总是客观存在的,既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消灭。他反对概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把逻辑的思维看作是观念加减的机械运算,认为几何学和力学是科学思维的理想楷模。霍布斯著有的《论物体》、《论社会》、《论人》等理论作品对机械唯物主义体系的完整起到了重要主导作用。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的笛卡尔哲学,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来源。在笛卡尔哲学中,物质的本性是广延,运动的特征是位移。他提出了有名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人只有非常理性地使用数学上所重用的纯粹的推理方法才能认识世界。实际上,笛卡尔是以力学运动为基础,把由地上获得的力学原则于天体现象以至整个世界,从而把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观念移植到哲学中并造就了机械论的精神。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极为崇拜笛卡尔,认为“如果哲学的领域里没有笛卡尔,那就和科学领域里没有牛顿一样,也许还是一片荒原。”(注: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我们可以注意到,起源于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派对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却起到了促进作用,其理论归宿是自然科学。这是因为,笛卡尔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清楚明白的概念”来研究自然,发现了一些自然规律,“为后来的发明和校正奠定了基础”,(注:《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卷,第202页。)并“提供了自然科学的骨架和基础”。(注:《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卷,第123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神圣家族》认为,笛卡尔的唯物主义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成为真正的法国自然科学的财产”。(注:《马

启蒙思想家严复

启蒙思想家严复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但也因其逆潮流而为多受世人的指责。

法国启蒙运动

第42集法国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异教徒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因此,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 启蒙一词在法文里是启迪的意思,启蒙运动意味着用光明驱逐黑暗,开启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几乎贯穿整个十八世纪,所以人们也把十八世纪称之为启蒙时代。启蒙运动并没有统一的组织,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并非一致,但是,这场运动反封建的目标始终如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家卫)“启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当时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欠发达,老百姓迷信上帝,统治阶级于是拉大旗作为虎皮,为自己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宣传他们的统治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即所谓君权神授,因此神圣不可侵犯,平民百姓的思想为这种神权的观念所禁锢,即使受压迫、受剥削也不反抗,世世代代俯首听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宣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人们的思想于是得到了解放,统治阶级的面纱被揭开,原来国王、贵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回归了理性,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明白事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场驱逐黑暗开启光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 启蒙思想家提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都有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特权的合理性,此外,启蒙运动又是普及科学、宣传新科技成果的运动,他们认为封建特权得以长久维持的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落后造成的蒙昧状况的长期存在,他们宣传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揭露和批判愚昧无知,不仅启迪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普及了科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他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奏响了消灭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雄浑乐章。 启蒙时代的法国,可谓群星璀璨、人才辈出。伏尔泰、孟德斯鸠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两大代表。伏尔泰1694年出生在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剧作家、诗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他的作品和演说以尖刻和激昂地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而著称。人们说,他的思想之敏捷犹如闪电,语言之炽烈犹如天火。他坚持不懈地揭露和嘲讽教会的贪婪和教权主义的罪恶,因而,触犯了教会和贵族,曾经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后被驱逐出国。1753年,他定居在瑞士和法国交界的菲尔奈,年逾花甲的伏尔泰在幽静的住所里写出了大量的著作、小说和诗歌。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在菲尔泰去世,后人为纪念他,将他的骨灰移入先贤祠。伏尔泰社会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当时封建等级[社会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自由,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他的著作种类繁多、卷帙浩繁。文学作品有《哲第格》、《天真汉》等。他的文笔幽默而犀利,嬉笑怒骂的力量无人可望其项背,他把教皇和神甫说成是两足禽兽,教会是国家分裂、内战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是建立在最下流的无赖编造出来的、最卑鄙的谎言之上的,在公众中产生极大的反响。《哲学通讯》是他全部启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确的表述。史学著作有《查理十二》、《路易十四时代》等。伏尔泰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都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甚至欧洲一些封建君主都仰慕他的才华。普鲁士国王还曾邀请他来到普鲁士成为宫廷的上宾,这些封建君主企图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并想利用伏尔泰学说中的保守部分,但他和他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 与伏尔泰不同,孟德斯鸠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期接受教会的古典教育,后潜心研究法律,19岁获得法学学位、成为律师。1716年,他承袭父亲和伯父的职业,成为波尔多法院院长和男爵。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鸠对朝政的腐败和贵族的堕落深恶痛绝,由于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商港之一,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而他本人也从事葡萄酒贸易,因此切身感到专制制度对制造业和商业的阻碍,于是他卖掉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一职,前往巴黎,专心研究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他后来游历了欧洲的一些国家,考察那里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这使他受益非浅,他苦心钻研30年,写成历世不衰的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一书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基本制度,特别是,他发展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分权思想,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为实现民主与法制,国家机构必须分权,实行立法权、外交事务权和行政权分立,孟德斯鸠更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人民享有;司法独立;君主虽然享有行政权,但不能超越立法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为的就是要保障公民的自由。孟德斯鸠这种资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最基本的理论很快就被资产阶级政治家们奉为经典。大革命中产生的几部宪法的基本原则,都体现着他的法学理论,有许多原理至今仍然是资产阶级国家在法律和政治体制上遵循的原则。 十八世纪中叶,代表城市平民、资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等第三等级利益的启蒙学者竞相出现,其中思想最激进、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最大的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代言人——卢梭。在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中,卢梭是唯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他呱呱坠地后5天就离开了人世,父亲为躲避牢狱之灾只身逃离,10岁的卢梭便失去了双亲的呵护,开始过流浪生活,他当过仆人、学徒,从事过各种卑贱的工作,甚至像乞丐一样被送进收容院,备尝人间艰辛。此后,他在红粉知已的照顾下,度过了8年安居欢愉的时日,这8年也是卢梭发奋读书的日子,这使他的学识大增。1741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狄德罗等启蒙学家。1749年,在第戎举办的征文竞赛中,卢梭因荣膺榜首而一举成名。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