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综述: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三不沿”(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内陆省份,地处云贵高原,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省内共有49个民族,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奇特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严重限制了本省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贵州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省GDP增长全国排名很高,但人均GDP 却总是排在倒数,省内贫困人口任然高居不下,属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在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必须抢抓新机遇,落实新举措,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贵州经济发展新跨越。

关键字:产业结构,地理位置,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介于北纬24°13′-29°13′、东经103°36′-109°35′之间,为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南北相距约509km,东西跨度约595km.全省总土地面积176128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84%。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现辖9个市(州)、88个县。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山地居多,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也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落后的省份,长期以来人均GDP一直处于全国末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自己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依旧是滞后的,省内有很多的贫困人口,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脱贫攻坚的任务依旧很艰巨。贵州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决战阶段中取得胜利,在“十三五”规划中成功完成给定任务,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贵州省本身有很多强大的优势和资源可以加以利用的。

第一,贵州位于西南交通枢纽的中心,它是川黔、贵黔、滇黔、湘黔以及南昆五大铁路干线的必经之地,也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必经之地,又是商品集散和物流中心。目前贵州马上开通向东南方向广州的高铁,这将会大大的提升贵州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有利于东西部经贸活动的加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能够通过交通枢纽为本省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

第二,贵州的矿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资源大省,省内煤炭的储量比江南各省的总和还要多,其不但储量大,煤的种类也齐全,素有江南煤海之称。

第三,贵州还有很多闻名全国的风景旅游地区,如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花开百里,姹紫嫣红的百里杜鹃林带,独具苗族风情的西江千户苗寨,云贵高原上历史最悠久的镇远古镇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旅游胜地,随着全国掀起的假期旅游热潮,贵州的旅游业也大力拉动了本省的经济发展。

第四,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和贵州“两高”(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为贵州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经济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五,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发改委2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法规都大力支持贵州的发展,能在2020年圆满完成目标和任务。

从劣势方面来看。

第一,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平地极少,地表崎岖破碎,城市的发展严重受到地形的制约。由于土地质量差,人口增长快,土壤肥力不足,耕地质量

不高,后备耕地资源严重缺乏,人均土地资源仅有全国人均土地资源数量的65.8%,而且大规模地开垦土地,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质量变的更差,土地单位产出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使得农民生活更加贫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业生产率低下,严重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贵州城市化进程。薄弱的生态环境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一旦破坏后修复也是极难的,这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第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单一依赖自然资源发展。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贵州省内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提升,省内第一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缓慢上升,第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上升较快。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以及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一产业中传统的种植业所占比重很大,特色农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二产业中重工业的比重过大,且没有形成链条式的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中最终消费品的比率非常低,一般为矿产资源粗加工,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中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科技含量高的轻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往往比较小。第三产业中以餐饮、运输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占很大的比重,像金融、通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幅度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现象,目前贵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大部分传统产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新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的任务非常繁重。

第三,贵州任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线作战地,省内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省90%以上的贫困人口、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处于集中连片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由于贵州地形山多平地少的特

征,很多贫困地区很难修建想公路、铁路,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要实现全部脱贫困难不小。

第四,受到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省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市场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缩小与全国的差距难度增大。

第五,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农村人均收入相对低于城镇人均收入,而且区域发展也很不均匀。从消费方面来看,由于收入决定消费,长期以来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居民消费较为平稳,2015 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1 195 元,贵州为24 580 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而贵州为,城镇居民消费不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突变性的作用。同时,贵州的农民收入也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7 年才突破2 000 元大关,2015 年达到7 387 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2012 年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而贵州为,农民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也较为有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经济发展存在很多的劣势方面,这些都会对2020年的战略规划有影响,因此贵州省需要在国家政策的帮扶支持下实施一些新的措施来改变目前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对于扶贫,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特色推陈出新,大力发展旅游业来打动经济增长,切实将新措施、新方法,国家所鼓励支持的企事业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快贵州经济发展,努力完成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十三五”规划中对贵州发展的要求任务。

(一)以“5个100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重点发展平台建设。

一是推动100个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把握好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节奏和力度。狠抓现有企业产出和新兴企业培育,支持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吸引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二是促进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增产增效。加快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品牌创建,推动园区特色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有机结合。三是增强100个示范小城镇生机活力。注重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打造一批具有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的绿色小镇。推广示范一个小城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的联动模式,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二重唱”。四是提高100个城市综合体品质品位。运用智慧技术和贵州文化元素,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貌的现代建筑。引入高端市场主体、专业经营团队,打造精品组团。五是提升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内涵魅力。留住贵州山水人文的本色和本源,重视特色文化的挖掘和表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成龙配套搞好服务,打造一批知名旅游品牌。

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支撑点和发展增长点,切实落实这一政策将会极大提升贵州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有效改正其中的一些不合理不正确的搭配,能够有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优化城市结构布局。三是加强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定功能,因势利导搞建设,让山水、田园、村庄、社区各美其美,共生共荣。四是增强城镇经营管理能力。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科学安排城镇建设规模,注重城镇风貌规划设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打造后发赶超新优势抢抓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遇,努力构建贵州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打造重点开放平台。加快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

临空经济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示范园、贵州·台湾产业园等平台建设,谋划建设贵州·韩国产业园。各市县要创造条件打造一批重点开放平台,力争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及时启动贵阳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积极申建遵义综合保税区。充分利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我国外事部门及驻外机构、外国驻华机构等对外通道,让更多外资、外经、外贸资源为我省发展所用。二是聚焦重点开放地区。加强与瑞士、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区域交流合作,更加重视与东盟、中东欧国家的交流,扩大与港澳的合作,切实取得一批交流合作成果。三是抓好重点招商引资。高水平办好酒博会、茶博会、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精心组织新医药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推介会。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高度重视落实招商引资成果,跟踪督促签约项目早日实施、建成投产。大力培育外贸企业,促进更多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四是加强重点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认真落实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深化与成渝、长株潭、北部湾等经济圈的合作,以推动“两高”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构筑区域合作新高地。

(四)把科技创新作为后发赶超的重要支撑,努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科技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实施科技管理改革行动。二是实施科技开放合作行动。三是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分类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四是实施科技金融融合行动。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专利质押贷款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带动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五是实施科技创新人

才培养引进行动。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百千万人才、六个一批人才、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最新贵州经济发展浅析资料

综述: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三不沿”(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内陆省份,地处云贵高原,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省内共有49个民族,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奇特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严重限制了本省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贵州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省GDP增长全国排名很高,但人均GDP却总是排在倒数,省内贫困人口任然高居不下,属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在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必须抢抓新机遇,落实新举措,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贵州经济发展新跨越。 关键字:产业结构,地理位置,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介于北纬24°13′-29°13′、东经103°36′-109°35′之间,为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南北相距约509km,东西跨度约595km.全省总土地面积176128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84%。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现辖9个市(州)、88个县。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山地居多,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也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落后的省份,长期以来人均GDP一直处于全国末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自己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依旧是滞后的,省内有很多的贫困人口,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脱贫攻坚的任务依旧很艰巨。贵州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中取得胜利,在“十三五”规划中成功完成给定任务,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贵州省本身有很多强大的优势和资源可以加以利用的。 第一,贵州位于西南交通枢纽的中心,它是川黔、贵黔、滇黔、湘黔以及南昆五大铁路干线的必经之地,也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必经之地,又是商品集散和物流中心。目前贵州马上开通向东南方向广州的高铁,这将会大大的提升贵州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有利于东西部经贸活动的加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能够通过交通枢纽为本省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 第二,贵州的矿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资源大省,省内煤炭的储量比江南各省的总和还要多,其不但储量大,煤的种类也齐全,素有江南煤海之称。 第三,贵州还有很多闻名全国的风景旅游地区,如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花开百里,姹紫嫣红的百里杜鹃林带,独具苗族风情的西江千户苗寨,云贵高原上历史最悠久的镇远古镇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旅游胜地,随着全国掀起的假期旅游热潮,贵州的旅游业也大力拉动了本省的经济发展。

(完整版)贵州经济发展状况与策略研讨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与策略研讨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1]。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县域经济在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环境保护、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贵州省县域共计78个县,县域面积达万Km2占贵州总面积的%,县域人口355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9%[2]。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8亿元,增长13%,占全省生产总值亿元的%,其中突破100亿的县有4个;县级财力进一步增强,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占全省总量亿元的%,

其中突破5亿元的县有4个;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91亿元,增长%,高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个百分点;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贵州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与1999年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4个和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一、二产业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对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贵州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亿元,增长%,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入的%。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400亿元。2009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2562Km,公路里程密度达/100Km2,是1999年的倍,实现县县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高速公路由2000年的258Km增加到1189Km;铁路由1340Km增加到2117Km;通航里程达到3322Km;通讯、网络覆盖全省县域;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

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姓名:高佳熠 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班级:金融二班 指导老师:王莉婷 内容简介:“十二五”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贵州省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克服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等困难,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国、高于西部,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贵州速度,是贵州省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刚刚过去的2015年,贵州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贵州省区域经济,贵州省主要经济产业,投资商业。 1.贵州省经济资产:贵州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步攀升,主要经济指 标突破万亿元。 2.贵州省不断加强财政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坚持走突出特色、 集聚集约、绿色生态、增效增收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农业生产 稳中向好 3.工业强省战略进展明显,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带动促进作用增强。 4.随着贵州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服务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趋 势明显,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 2015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实现胜利收官。引以为豪的业绩坚定着我们再攀高峰的信心,踏上新征程的步伐彰显着我们再闯雄关的壮志。 2016年是开启“十三五”规划、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一年,是打响打赢大扶贫“攻坚战”和大数据“突围战”两大战略行动的第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大理念,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着宏伟的目标启航!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贵州区域经济概述

第1章绪论 1.1 区域经济学 1.1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两岸物流业合作,就是从物流业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从区域经济学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区域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两岸物流业合作态势和物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1.1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国》(18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区域经济学》出版后,标志着这门学科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遵循一定规则运行的活动,它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受自然规律制约,还受到经济规律及社会、文化、科技等人文规律的影响。纷繁的经济活动、复杂的经济现象总是要落脚在特定的地域空间,这种经济活动和地域空间的相互作用,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区域经济,也构筑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而且应该有一个准确、规范的表述。中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理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了不同的表述。有的从经济学出发,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域范围的经济学;有的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学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区域经济学即空间经济学;有的从区域内外两个层次加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个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的科学;还有的学者从宏观上和政策实用层面上进行了界定。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贵州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了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最后对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发展特点制约因素建议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东坡,东接湖南,北连重庆、四川,西与云南毗邻,南与广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201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贵州的发展仅仅依靠政策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自身特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横向比较 从全国来看,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极为落后,而与西部地区12省相比,贵州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为倒数第三位。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特点 通过将贵州同全国各省市以及西部各省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贵州省粗放且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和相对封闭的投资环境。 1、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贵州省农业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而逐步降低的第一产业比重则可表明贵州省已初步摆脱完全依赖农业发展的阶段。而贵州省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略高于第二产业,但从绝对值来讲仍然低于其他地区处于落后水平,因而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2、粗放的经济增长 贵州省具有丰富的资源,但优越的区位条件,也使贵州省的发展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形成粗放的经济增长性格。贵州省的资源利用并不合理,甚至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

3、相对封闭的外资投资环境 无论从全国范围比,还是仅与西部地区相比,贵州省的外资投资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投资环境相对封闭。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贵州省经济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劣势,再加上教育水平不足,而卫生医疗保障又不完善,人才流失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科技水平较低等,除此以外,贵州省想要开放投资环境以及开发文化资源都需要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你基本保障,因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以及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成为贵州省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 贵州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骨架的交通运输体系,但总量不足、质量较低,总体环境低于周边省区和全国水平,农村交通问题矛盾尤其突出。铁路。贵州铁路密度相对较高但分布不均。 贵州曾经是西南地区的铁路枢纽,但是成都、怀化、昆明和柳州地位近年来逐年提升。而许多铁路提升方案并没有将贵州省规划进去,相反选择路线相对通畅的地区,导致贵州的边缘化。其结果是人流、物流难以流通,生产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只能低水平的内部循环,不能实现开发发展。 (二)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统计年鉴显示,2005-2010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处于20%的低水平,人力资源不足,教育资源不够,高层次人才流失,人口负担系数大,劳动者素质偏低等问题极为严重。 (三)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贵州省规专利申请受理数为8351件,申请授权数3386件,分别列全国倒数第九和倒数第七。可见贵州科技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水平,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区域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三、贵州省开发建议 贵州省已有的开发策略为贵州省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政策倾斜,而对贵州省实施的《意见》等开发策略还需进一步挖掘贵州省区域性

贵州安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贵州安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 纵观全市全年经济的发展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长幅度保持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经济现状经济问题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旅游业等 一、贵州安顺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一)全市经济情况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17. 54亿元,下降7.2%;第二产业29.74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23.45亿元,增长8.8%。 (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4亿元,比上年下降6.2%。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重上升。 (三)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医药、电力、钡盐、冶金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与扩大,使全市工业总产值6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10.36亿元,比上年下降1.4%;重工业产值

23.16亿元,增长24.7%。 (四)建筑业较快发展。 全市37家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2万元,增长145.9%。 (五)交通运输平稳增长。 全年货物周转量3.81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2%。 (六)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年末互联网用户达4081户,新增721户。 (七)旅游业较快发展 现有三星级宾馆4家,新增2家;二星级宾馆7家;新增一星级宾馆1家。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二、安顺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阶段 1.顺市经济总量一直在全省排名靠后,虽然增长速度不算低,但是基础弱、总量小、起点低,发展滞后于别的地区。 2.次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低层次阶段。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率低,而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创新能力低,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体系基础薄弱,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过高;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无法完全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 3.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偏差,就业结构调整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而言较慢,造成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较低。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完整版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及发展方略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东部,省会是,东毗、南邻、西连、北接和。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 37.9%[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的基础好的省地市往往为经济政治中心,而经济次发达县市主要分布于各地州市政府所在地和贵阳周边,经济欠发达县市有主要位于贵阳市和遵义市发达地区的外围,这些区域与贵阳市和遵义市的经济联系密切,体现了经济空间上明显的集聚和扩散效应,黔中经济区地雏形基形成。在之外的区域是众多的经济落后区域,主要分布于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铜仁地区、黔东南州等地,这些区域由于区位条件差,交通不便利,工业基础薄弱[8]。 并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主要沿交通轴线延伸的特征明显。高速公路、铁路线等主要交通轴线通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而经济落后区域往往都缺乏重要的交通干线,交通闭塞。如经济发达、次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相对集中的区域往往都有相应的交通干线通过,而毕节地区、铜仁地区1和黔东南州这些经济落后县市数量多、所占的比重大且集中连片的区域,基本没有交通干线通过,交通极为不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沿交通轴线延伸的特征明显,也反映了交通对经济发展影响和限制作用明显[9,10]。2 这是贵州当地的一句谚语,主要反映当地的天气状况、地理特征以及经济水平。 贵州的省情是“欠开发,欠发达”。 萨缪尔森“冰山”运输成本理论指出货物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逐渐消失,转化为运输成本。

2019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2019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篇一:2019年贵州省大数据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9-2019年中国贵州省大数据行业发展现 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8785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e31172861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9-2019年中国贵州省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887855←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Email:kf@https://www.doczj.com/doc/e311728610.html, 网上阅读:

http:///R_QiTaHangYe/55/GuiZhouShengDaShuJuDeFaZhanQuSh 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大数据的出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技术与商业变革,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和企业间的竞争焦点,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等诸多方面。 贵州省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地带,连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近年来,贵州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面向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以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坚持“应用驱动、创新引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聚焦高端、确保安全”,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挖掘数据资源价值,集聚大数据技术成果,形成大数据企业集群,全面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大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和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贵州省大数据建设成果不仅包括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包括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云上贵州等大数据应用成果。在大数据企业发展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达1.7万家;全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园区达25个;大数据信息产业规模总量突破2019亿元,实现两年翻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比2019年增长7倍,年均增长48.5%。

贵州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反差

贵州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反差 【摘要】贵州省拥有自然资源的优势,但是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目前除少数地区外,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给贵州省带来经济繁荣,相反,随着资源的开发,许多地方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资源优势不仅没有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而是成为了经济落后的代名词。 【关键词】贵州;自然资源;经济发展 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云贵高原的东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居长江、珠江两大河流上游的分水岭地带。面积17.6128万平方公里,东接湖南,南界广西,西连云南,北邻四川和重庆,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的内陆山区省份。 一、贵州的自然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 贵州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地[7],已发现矿产资源122 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76 种中,有41种储量居全国前10 位,有21 种,列前3 位。煤、磷、汞、铝土矿、锰、锑、金、重晶石、硫铁矿、水泥以及用途广泛的白云岩、砂岩、石灰岩等资源优势明显,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大多集中在能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的乌江流域,这种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理想配置,在全国是罕见的。 2、旅游资源 贵州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以险峻雄奇、瑰丽神秘的高原自然景观闻名于世,这里岩溶发育形态多样,类型齐全,以名山、秀水、奇峰、异洞、瀑布、湖泊、温泉、峡谷著称的岩溶自然风光独具特色。贵州省被誉为世界“岩溶博物馆”,最为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号称“天下第一洞”的织金洞以及被誉为“高原上的大花园”的百里杜鹃等。贵阳市由于受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气候宜,2006 年被评为“避暑之都”,是全国有名的避暑胜地。另外,贵州是个多民族有苗族、瑶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48个,少数民族数量居全国第3 位,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得以良好地保存,民族与民族、村寨与村寨间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信仰,使贵州成为一座活的“自然与文化生态博物馆”。 3、生物资源

贵州经济发展模式

摘要 贵州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经济底子薄,自我发展能力弱,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来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贵州又具有大力发展工业的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迅速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加上贵州作为“两江生态屏障”的特殊要求。生态环境政策要求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园区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现代环保技术,有利于工业排放物的综合循环利用,有利于加强环境建设。绿色低碳道路的最佳选择就是园区化。 关键字:水平落后资源丰富园区 长期以来,国家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中西部资源开发、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于是在西部投资建立了大批资源依赖型产业,而这些投入具有嵌入性特征,即外生地通过政府强制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西部的产业间缺乏关联效应、产业链条短、加工层次低,且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较小,没能按照生产联系形成产业群,造成一种资源型的经济模式。贵州就属于这样一种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依赖资源和粗放发展的格局,经济增长陷入恶性循环。 贵州地处山区,与沿海港口相距较远,是个内陆省份,虽然近年在基础设施等方面有较快的进步,但投资环境仍相

对较差,发展外向型经济面临客观的限制,加之国家从沿海到内陆开放政策形成的优惠政策的梯度差异,使得贵州省与较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极大的落差,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区域外生产要素流入方面,贵州省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给贵州的工业化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交通、通讯,将大大改善贵州省的基础设施环境;二是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一批特色产业将快速成长,贵州省的经济实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人民生活将有较大的改善。贵州还有后发优势,因贵州省是欠发达地区,开发较晚,在工业化发展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别人的先进成果,在探索的路子中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减少成本,加快发展步伐。 “我们不能盲目扩张,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为贵州脆弱的经济和环境承担不起。”郭猛说,贵州将采取三大措施力保青山绿水。 一是把好企业准入关。环保部门给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积极向地方推介污染少、能耗低、效益高的项目,把好企业立项环评关。“具体而言,我们不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贵州的经济水平始终处于 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 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新时期情况下贵州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 的改变,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远去,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这些都将是大环境下贵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了解贵州经济 发展进程现状下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 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业生产积极向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夏粮产量269.45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1.8%。另外,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 加快,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油菜籽产量89.12万吨,再创 新高,增长2.8% ;茶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实现快速增长。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贵州省先后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白酒、卷烟、装备 制造、化工等行业振兴计划,深入开展“双服务”行动、“百千万”工程。自上 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稳定,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2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其中,酒、饮 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542.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煤炭开采和洗 选业增加值503.88亿元,增长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73.35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综述: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三不沿”(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内陆省份,地处云贵高原,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省内共有49个民族,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奇特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严重限制了本省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贵州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省GDP增长全国排名很高,但人均GDP 却总是排在倒数,省内贫困人口任然高居不下,属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在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必须抢抓新机遇,落实新举措,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贵州经济发展新跨越。 关键字:产业结构,地理位置,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介于北纬24°13′-29°13′、东经103°36′-109°35′之间,为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南北相距约509km,东西跨度约595km.全省总土地面积176128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84%。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现辖9个市(州)、88个县。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山地居多,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也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落后的省份,长期以来人均GDP一直处于全国末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自己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依旧是滞后的,省内有很多的贫困人口,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脱贫攻坚的任务依旧很艰巨。贵州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新时期情况下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远去,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这些都将是大环境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了解经济发展进程现状下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为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业生产积极向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夏粮产量269.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另外,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油菜籽产量89.12万吨,再创新高,增长2.8%;茶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实现快速增长。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省先后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白酒、卷烟、装备制造、化工等行业振兴计划,深入开展“双服务”行动、“百千万”工程。自上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稳定,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2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542.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503.88亿元,增长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73.35亿元,增长6.1%。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8.2%,增长效果显著。 (三)服务业提速发展。

浅析新时期贵州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新时期贵州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贵州经济水平一直都比较落后。全国经济排名较为靠后,属于欠开发、欠发达地区。新时期情况下贵州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远去,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这些都将是大环境下贵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了解贵州经济发展进程现状下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贵州经济;历程和现状;机遇和挑战;建议 Abstract:Due to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actors,Guizhou's economic levels have been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ranking of Guizhou province economy is far behind, leading to Guizhou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less developed area.In the new cases,the environment of Guizhou's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greatly changed.Besides,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not yet gone and what's more,the political support coming from the state ,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will be great opportunities or threats in Gu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fter we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at present, we will analyze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Guizhou province . Key words:Guizhou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uggestions 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属于西南腹地,有西南煤海之称。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有夜郎古国之称。经济文化相对于中原地区较为落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实施,贵州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区经济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在2012年初颁布的《国发二号文件》专门从国家层面上对贵州经济做出宏观政策调控,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性倾斜和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促使贵州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搭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末班车。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的奋斗目标,推进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高,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全国同步实现。研究新时期情况下贵州经济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能使我们更加清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实现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